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必背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必背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必背知识点整理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必背知识点整理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重大战役有①廊坊之战,②大沽口之战,③天津保卫战。

2、慈禧太后先采用招抚政策,后又下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3、评价义和团: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对于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义和团的蒙昧迷信及笼统排外倾向,也留下了深刻教训。

5、攻入北京后,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逃往西安。

6、1901年战败的清政府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

(1)内容:①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赔款最多);②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③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2)《辛丑条约》影响:使清政府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超实用!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超实用! 1.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2.中国近代史历史分期: 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4.近现代,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三件大事: 1840—1842鸦片战争 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5.《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不是香港),赔款2100万 元(单位不是两) 6.近代,使北京沦陷的事件: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北京再次沦陷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沦陷(北平、天津) 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后成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把矛头对准中国。

8.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强大的资本主义制度 9.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10.1862年,在慈溪(注意错别字)的战斗中,击毙了华尔。 1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联系日本明治维新后强大起来,走上 对外侵略夸张的道路,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12.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 洋务运动的破产。 13.《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对中国的影响: ①侵略者以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成为经济侵略的主要形式, 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侵 略需求。 ②防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最能体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水准” 14.《马关条约》中增辟的通商口岸有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15.《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体 现了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6.1787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1881年,签订 中俄《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1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 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8.洋务运动的背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不是 鸦片战争后)。

八年级上册历史记忆口诀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记忆歌诀 1、鸦片战争 (一) 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鸦片牟暴利, 鸦片输入中国后,中国贫弱更加剧。 1839林则徐,虎门销烟长志气, 销烟200多万斤,民族英雄后人记。 (二) 1840鸦片战,琦善与英搞谈判, 民族英雄遭查办,1842签条款, 《南京条约》割香港,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五处商口岸,近代历史此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 1856到60,二次鸦片起战争, 1860占天津,10月攻入北京城, 联军火烧圆明园,烧杀抢掠无人性。 沙俄乘机起歹心,系列条约不平等, 割地一百五十多万,民族灾难更加深。 (二) 金田起义太平军,1853占南京,

奋起抗击洋枪队,击毙华尔快人心。 3、收复新疆 阿古柏侵新疆,自立为汗想称王。 陕甘总督左宗棠,主张收复我新疆, 1876率清军,“先北后南”好方针, “缓进急战”打敌人,收复新疆快人心。 1884建行省,历史意义大得很。 4、甲午中日战争 (一) 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英名扬, 指挥“致远”撞“吉野”,日军舰队遭重创。 (二) 清朝政府太无能,《马关条约》又签定, “辽台澎岛”给日本,赔偿二亿两白银, 让日办厂又通商,半殖民地更加深。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反帝爱国立战功,抗击联军逞英雄。 1900铭记心,八国联军占北京, 烧杀抢掠丧天尽,馨竹难书此罪行。

(二) 1901要记住,《辛丑条约》受屈辱, 赔款白银4.5(亿两),反帝活动被禁锢, 东交民巷为使馆,拆毁炮台占铁路, “半殖半封”全形成,人民生活更痛苦。 6、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新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央代表恭亲王,地方(曾)国藩李鸿章, 张之洞左宗棠,兴工业办工厂, 建海军开学堂,“自强”“求富”似梦乡。 洋务运动虽失败,未使中国得富强, 但引科技和经验,客观作用不能忘。 7、戊戌变法 (一) 《马关条约》传北京,“康梁”带头联举人,“公车上书”轰全国,变法维新开序幕。 (二) 1898,戊戌变法,慈禧政变,六君子被杀。 8、辛亥革命 (一) “中山”创建革命党,“兴中”“同盟”新主张,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大旗扬。

初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Ⅰ、化学用语 一、输记下列元素名称、符号: 1、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 2、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 二、熟记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单质:H2氢气O2氧气N2氮气C碳P磷S硫Fe铁Cu铜Hg汞 2、化合物 (1)氧化物: H2O水CO2二氧化碳CO一氧化碳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P2O5五氧化二磷Fe2O3氧化铁Fe3O4四氧化三铁CaO氧化钙MgO氧化镁CuO氧化铜ZnO氧化锌FeO氧化亚铁MnO2二氧化锰Na2O氧化钠 (2)酸: HCl盐酸H2SO4硫酸HNO3硝酸H3PO4磷酸H2CO3碳酸H2SO3亚硫酸 (3)碱: NaOH氢氧化钠KOH氢氧化钾Ca(OH)2氢氧化钙Ba(OH)2氢氧化钡Cu(OH)2氢氧化铜Fe(OH)3氢氧化铁Fe(OH)2氢氧化亚铁Al(OH)3氢氧化铝Mg(OH)2氢氧化镁 (4)盐: NaCl氯化钠Na2CO3碳酸钠ZnCl2氯化锌CaCl2氯化钙KCl氯化钾Na2SO4硫酸钠CuSO4硫酸铜AgCl氯化银FeCl3氯化铁FeCl2氯化亚铁AlCl3氯化铝FeSO4硫酸亚铁Fe2(SO4)3硫酸铁ZnSO4硫酸锌CaCO3碳酸钙BaCl2氯化钡BaSO4硫酸钡KClO3氯酸钾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KNO3硝酸钾Cu(NO3)2硝酸铜Hg(NO3)2硝酸汞NH4Cl氯化铵NH4NO3硝酸铵(NH4)2SO4硫酸铵NH4HCO3碳酸氢铵NaHCO3碳酸氢钠Cu2(OH)2CO3碱式碳酸铜 (5)有机物: CH4甲烷C2H5OH乙醇(酒精)CH3OH甲醇CH3COOH乙酸(醋酸)CO(NH2)2尿素 三、熟记下列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1) +1 +1 +1 +1 +2 +2 +2 +2 +2 +3 +2 +3 H K Na Ag Ca Mg Zn Ba Cu Al Fe(FeO) Fe(Fe2O3) (2) -2 -1 -2 O Cl S (3) +1 -1 -1 -1 -1 -2 -2 -2 -2 -3 -1 NH4 OH NO3 ClO3 MnO4(KMnO4) MnO4(K2MnO4) CO3 SO4 SO3 PO4 HCO3 四、熟记下列化学方程式: (一)化合反应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点燃=CO2 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第一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 绥suí聿yù 2.解释下列词语。 (1) 业已:已经。 (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凶,只怕**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主席。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2课芦花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fang 疟yào子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è歪转弯抹mò角 (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2.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撤。

部编人教版 初一下学期期末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1.结束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完成统一的朝代是:___隋朝____。 2、隋朝开通运河的目的是:____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____“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_大运河__ 3、唐太宗_____“贞观之治”_;“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描绘的盛世局面是:__开元盛世_;统治者是:唐玄宗_ 4.唐太宗“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有:①吸取隋亡教训,重视民众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轻徭薄赋、戒奢从简、合并州县)③任用贤才,虚心纳谏④扩充国学,完善科举⑤开明民族政策、开放对外政策。 5.唐朝时期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造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6.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时;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武则天创立了和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作为考试的重要内容。 7.科举制的影响有:①改善用人制度,加强中央集权②促进教育和文学事业的发展③对后世和世界影响深远④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束缚思想 8.唐朝的对外政策:_开放_;唐朝的民族政策:_开明_ 9.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和史实有:(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发展) ①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今新疆地区设置最高行政军事机构,加强管辖。 ②唐与吐蕃和亲的表现: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10.唐朝东渡日本传播文化的高僧是:_鉴真_;前往天竺求取佛经学习外来文化的是:_玄奘,他还将自己的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今天研究中亚、印度级新疆的重要典籍。 11.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12.唐朝时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13.诗仙、诗圣分别是李白、杜甫。杜甫的诗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动荡复杂的时代,被后人称为“诗史”。白居易的诗反映现实,通俗易懂,达到很好的教育目的。 14.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和柳公权;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是阎立本和吴道子 15.唐朝时期最杰出的石窟艺术代表是敦煌莫高窟 16.澶渊之盟是宋辽之间的盟约。作用维持了双方长久的和平局面。 17.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形成对峙局面的是宋金对峙 18.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北人南迁,带去劳动力和技术;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④南北方人民共同努力。 19.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20.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_唐朝中后期_;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__南宋___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

中国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整理:李保胜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 【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位于纬度地区,小部分位于纬度带地区,没有带。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洲东部,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位置影响 类型特点优越性不足之处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 ①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降水丰沛,有利 于农业生产; ②沿海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及同海外各 国的交往; ③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 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 ①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 震带交汇处,地质灾害严重,多 火山地震; ②地处西北太平洋西部,靠近台 风源地,受台风影响大; 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 50o,大部分在温 带,小部分在热 带,没有寒带 ①我国有寒暖适宜的气候; ②南北气候差异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 样,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 件; 最北部纬度高,热量不足,气温 低; 二、国土辽阔 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平方千米,仅次于、,居世界第位。 2、陆上国界线长达千米,相邻国家有个。 3、大陆海岸线长千米,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和,它们都是洋的边缘部分。和是我国的内海。隔海相望的国家有个。 【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口诀) 东朝北蒙俄罗斯,西北哈吉塔斯坦;西面阿富汗巴基斯坦,南有印、尼不丹缅老越;隔海相望共六个、印尼马文菲日韩; 4、我国领土东西距离约千米;南北距离约千米。 【领土四至】 最北端:(53 oN)最南瑞:(4oN)。 最东端:(135oE)最西端:(73oE) 5、图:我国领土南北部气候差异的原因: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图我国领土东西端时间差异的原因:我国东西经度跨度大。 发展农业生产我国地域广大,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外交往与合作 东濒太平洋,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 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多国接壤,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 往来。 发展海洋事业东临太平洋,沿海多优良港湾,便于开发各种海洋资源。 其它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北国冰雪、南国热带风光。 【行政区划】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 (自治区、直辖市); (自治州、自治县、市); (民族乡、镇)三级。 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三字经】 (口诀) 京津沪、内蒙古;黑吉辽、冀 豫鲁;青宁新、浙皖苏; 湘鄂赣、晋陕甘;闽粤桂、琼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物理变化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化学变化 (3)纸张燃烧。—化学变化 (4)瓷碗破碎。—物理变化 (5)铁生锈。—化学变化 (6)石蜡熔化。—物理变化 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答: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物理性质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物理性质 (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化学性质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化学性质 (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物理性质 (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性质 (7)酒精能燃烧。—化学性质 (8)酒精能挥发。—物理性质 (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你家里用什么燃料烧水做饭?燃烧过程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燃料燃烧是不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答:目前,我国家庭使用的燃料品种很多,主要有化石燃料(煤炭、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等)和生物质燃料(薪草、沼气、粪便等。)尽管这些燃料燃烧的现象不一定相同,但肯定都属于化学变化。燃料燃烧是当前人类利用化学变化获取能源的主要途径。 2.在家中帮助家长洗碗或玻璃杯时,你怎样检查碗或玻璃杯是否洗干净了? 答:洗过的碗或玻璃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集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已洗干净。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 1.利用家庭中的常用物品设计一个证明空气存在的小实验,简述步骤和方法。 答: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空杯子口向下压入水面以下,水不能进入,说明杯子中有空气,它阻止了水的进入。 2.你去过城镇繁杂的街道或农村广阔的田野吗?在这两处的感受是不是一样?这两处的主要不同是什么? 答:在城镇繁华街道附近,一般空气质量较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污染物较多、机车尾气、尘土、细菌等,噪声也较大;农村广阔的田野空气质量好,安静。 (二)氧气 (三)制取氧气 1.结合“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如果装置的气密性很好,在导管移出水面之前松开手,会有什

八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总结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 2 2 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 2 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 2 2 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 3 π +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 ,则a ≤0。 3、倒数 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5、估算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 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的矛头 指向中国。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 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 禁鸦片。 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 海滩当众销毁。 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 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鸦片带来的危害:1.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2.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3.腐蚀清朝的通知机构; 4.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 原料。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时间:1842年6月 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战争中牺牲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 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 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 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参与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结束:1860年10月,奕?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事人类文明史上 的一次浩劫。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 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 条约》。俄国是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中,获利 最大的国家。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1)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 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 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3)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战斗中 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林则 徐 虎门 销 烟 鸦片 战 争 中 英 《南京 条约 》 火烧圆 明 园 俄国侵占我 国大片领土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第一单元 侵略 与 反抗 第 1课 鸦 片 战争 第 2 课 第二 次 鸦片战 争期间列 强侵华罪行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 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 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人教版道法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1.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 如何理解社会对人的影响?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 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有什么意义? (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4. 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①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5. 网络如何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互联网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流、互动,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6. 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①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②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①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②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③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众多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 7. 为什么要警惕网络中的陷阱?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①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②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部编人教版 初一下学期期末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华版)-2019年教育文档

历史七下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1.结束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完成统一的朝代是:___隋朝____。 2、隋朝开通运河的目的是:____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____“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_大运河__ 3、唐太宗_____“贞观之治”_;“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描绘的盛世局面是:__开元盛世_;统治者是:唐玄宗_ 4.唐太宗“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有:①吸取隋亡教训,重视民众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轻徭薄赋、戒奢从简、合并州县)③任用贤才,虚心纳谏④扩充国学,完善科举⑤开明民族政策、开放对外政策。 5.唐朝时期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造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6.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时;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武则天创立了和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作为考试的重要内容。 7.科举制的影响有:①改善用人制度,加强中央集权②促进教育和文学事业的发展③对后世和世界影响深远④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束缚思想 8.唐朝的对外政策:_开放_;唐朝的民族政策:_开明_ 9.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和史实有:(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发展) ①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今新疆地区设置最高行政军事机构,加强管辖。 ②唐与吐蕃和亲的表现: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10.唐朝东渡日本传播文化的高僧是:_鉴真_;前往天竺求取佛经学习外来文化的是:_玄奘,他还将自己的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今天研究中亚、印度级新疆的重要典籍。 11.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12.唐朝时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13.诗仙、诗圣分别是李白、杜甫。杜甫的诗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动荡复杂的时代,被后人称为“诗史”。白居易的诗反映现实,通俗易懂,达到很好的教育目的。 14.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和柳公权;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是阎立本和吴道子 15.唐朝时期最杰出的石窟艺术代表是敦煌莫高窟 16.澶渊之盟是宋辽之间的盟约。作用维持了双方长久的和平局面。 17.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形成对峙局面的是宋金对峙 18.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北人南迁,带去劳动力和技术;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④南北方人民共同努力。 19.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20.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_唐朝中后期_;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__南宋___ 21.南宋设立的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_市舶司_;北宋东京城内出现的娱乐场所叫做瓦子 第 1 页

八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①组成和结构;②性质和变化规律; 2、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如:燃烧、腐蚀、生锈、酿酒、酿醋、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燃烧引起的爆炸等。 (2)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2)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电导热性等。 4、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在语言描述上,性质通常用“能、 可以、会、容易、是、具有”等词描述。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实验观察的内容: 变化前: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 变化中:观察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药品取用的原则: 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节约原则: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3、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药品的取用: (1)块状固体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2)液体的取用:①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液污染; 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药液流下腐蚀标签; ③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药液溅出浪费。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 (1)给固体加热:①加热前先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试管破裂;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一、三角形的边 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 形。 注意点: (1)三条线段(2)不在同一直线上(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记作“△ ABC ”, 读作“三角形ABC ”,除此△ ABC 还可记作△BCA, △ CAB, △ ACB 等.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 按边分 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都叫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在做题时,不仅要考虑到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还必须考虑到两边之差小 直角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于第三边.) 二、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边的高,简称三角形的高。 1、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同一点。三条高都在 三角形的内部。 2、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 3、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不相交于一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 直线交于一点。 总结: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高在三角形内部的数量 3 1 1 高所在的直线是否相交 相交 相交 相交 高之间是否相交 相交 相交 不相交 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的位置 三角形内部 直角顶点 三角形外部 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 做这个三角形这边的中线. 三角形中线的符号语言: ∵AD 是△ABC 的中线 ∴BD=CD =1/2 BC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AD 是 △ ABC 的角平分线 ∴∠BAD = ∠CAD =1/2∠BAC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 三、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八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填空(全册)(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基础知识测试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____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牟取暴利,英国就向中国走私鸦片,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林则徐上书_____请求严禁鸦片。 (2)经过:______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的鸦片在 ______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_________,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2)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中英《南京条约》。时间:________,主要内容; A、割____给英国;B、赔款______;C、开放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D、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_____社会逐步沦为_____________,是中国______的开端。(注: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注:半殖民地指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半封建是指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有了资本主义因素。) (5)失败原因:客观上:英国强大,蓄谋已久;主观上:清政府腐败无能,闭关锁国。根本原因是腐朽的______抵抗不了________的进攻。(6)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英法联军为_____________,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1860年10月______火烧圆明园。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____趁机割占中国____ 和_____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_______》,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5、1851年,______在广西____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与清政府对峙,起义军称“太平军”。太平军在______大败洋枪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

知识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变化实质:(1)有新物质生成(2)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考点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可以”、“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知识点2 分子和原子 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 分子构成。 考点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考点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