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交换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交换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交换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TE3221104 TES3321104

课程名称:交换原理与技术

英文名称:Switching Principle and Technologies

学时: 72(讲课:60 实验:24/2)学分: 4

课程类型:限选、任选课程性质:专业课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先修课程:数字电路、微机原理、通信原理等

开课学期:第6或7学期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现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网络通信。现代通信网从本质上讲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通信网包含两大工程:传输与交换,交换体制主要分为电路交换(CS)和分组交换(PS)两大类,各有优缺点和最适合的应用场合。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采用电路交换方式的传统的交换机正在发展成为一种能交换话音、数据和图象等多种业务的的通信网组网设备。分组交换是计算机网络核心技术之一,在数据通信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换技术又出现了融合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特点的新体制,如ATM交换、MPLS交换等。

本课程从通信网的全局出发,论述交换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应用。本课程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实现方法,适当结合一些实际应用系统,加深对原理和实现方法的理解。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对内容的具体讲解,要融合通信和计算机两大学科不甚相同的研究方法和知识体系;

(2)明确网络与交换的关系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交换机是网络的核心设备,其采用的体制是随网络的应用需求而转移的。在这里应注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是唯一的,一种交换体制的具体实现可能有多种途径;

(3)适当引入对交换系统进行理论分析的模型和方法。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本课程为通信工程的一门专业课,内容涉及面广,必须先修“概率论”、“数字电路”、“微机原理”、“软件基础”、“通信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 概述 ( 3学时)

1.基本要求

(1)了解交换机在通信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交换技术发展概况。

(3)了解交换机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4)了解交换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2.重点、难点

重点:交换式通信网的优点,交换技术的分类与应用,交换机的组成和性能指标。

难点: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具体应用,交换机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3.说明

概述部分以了解为主,应为后续内容做准备。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再复习一遍本章的内容,那时会有更深的理解。

(二)交换理论基础(9学时)

1.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几种典型的概率分布、生灭过程理论及其应用。

(2)掌握通信业务量、服务质量和话务负荷能力的概念、定义、计算。

(3)掌握明显损失制交换系统的基本理论,服务器利用度的概念、占用概率分布、呼损的计算。

(4)掌握等待制交换系统的基本理论。

2.重点、难点

重点:生灭过程在交换理论中的应用,呼损与利用率,等待制交换系统的基本理论。

难点:占用概率分布,呼损、服务质量和服务设备容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3.说明

交换理论基础部分概念和公式较多,力求理解公式推导过程,掌握重要结论。

(三)电路交换网络与数字交换原理(8学时)

1.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电路交换网络结构与阻塞率近似计算。

(2)熟练掌握数字交换器和数字交换网络的接续原理。

(3)掌握多级数字交换网络的结构、性能。

2.重点、难点

重点:网络结构与阻塞率,T交换器和S交换器,TST网络。

难点:最佳网络结构形式,时分交换原理,多级网络接续原理。

3.说明

重点讲授原理,并结合实际应用介绍典型网络结构。

(四)电路交换控制(10学时)

1.基本要求

(1)掌握电信网的组织结构。

(2)掌握信令系统的设计原理和No.7信令系统的应用。

(3)掌握存储程序控制原理以及常用的典型技术与方法。

(4)掌握交换机软件的分类及功能。

(5)掌握呼叫处理原理与过程。

2.重点、难点

重点:电信网结构和路由规划,交换机接口,信令设计,多机控制系统结构,分级调度输入处理和数据结构。

难点:电信网结构的演进,多机控制系统,数据结构。

3.说明

电路交换控制涉及内容多,应注重结合控制方法。

(五)分组交换(6学时)

1.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协议体系结构。

(2)掌握异步时分复用和分组交换原理。

(3)掌握分组交换网的路由选择方法。

(4)了解分组交换性能分析的基本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数据报和虚电路方式的分组交换原理,路由选择方法,特别是自适应路由选择策略。

难点:存储转发,寻址与路由问题。

3.说明

以分组交换原理为主线,适当介绍相关内容。

(六)面向连接的快速分组交换(6学时)

1.基本要求

(1)掌握ATM网络结构、交换原理及协议参考模型。

(2)掌握ATM交换结构及基本原理。

(3)掌握交换结构中的信元缓存方法。

(4)了解ATM交换性能分析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面向连接的快速分组交换原理及交换结构。

难点:虚通路、虚通道的概念,ATM交换原理及实现技术。

3.说明

以讲述ATM交换体制为主,适当介绍相关协议。

(七)非连接型快速分组交换(6学时)

1.基本要求

(1)掌握互联网的概念及IP协议。

(2)掌握互联网的路由协议。

(3)掌握高性能路由器的关键技术。

2.重点、难点

重点:IP协议,路由协议,高性能路由器的基本结构。

难点:大容量高速路由器技术。

3.说明

以讲述IP高速路由技术为主,适当介绍相关协议。

(八)标记交换(4学时)

1.基本要求

(1)掌握MPLS的基本概念、MPLS网络结构和基本工作过程。

(2)了解MPLS路由器结构。

(3)了解MPLS的标记分发协议及标记交换路径的建立过程。

2.重点、难点

重点:MPLS的基本概念,网络结构和基本工作过程。

难点:MPLS交换机制。

3.说明

以讲述MPLS交换技术为主,适当介绍相关协议。

(九)局域网交换技术(4学时)

《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标准

《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授课单位: 学时:98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宋焱宏 2011-7-2 学分:5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GNS3平台,来规划和配置适合大型计算机网络的的能力,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技术应用领域,掌握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高级技术,达到高素质劳动者和商务级专门人才所必需具备的大型网络规划和配置核心知识的基本技能,并为就业和继续学习的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与实际计算机网络规划过程高度仿真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中,使学生学习掌握大型网络规划的过程、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高级技术的使用方法、模块化网络的搭建配置与测试等操作技术,达到网络规划设计师岗位、网络维护岗位的技术水平。学生通过对大型计算机网络规划和配置工作过程的实践,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并学习深入的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起重要支撑作用。 本课程主要学习使用GNS3平台,规划和配置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其先导课程为《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互联技术》。 1.2课程基本理念 例如: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等。 “设计导向”的职教观: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等。在开发实际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不仅具有技术适应能力,而且要有能力“本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负责的态度,参与设计和创造未来的技术和劳动世界”。 过程导向的课程观: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从大型网络规划和配置职业工作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及安排教学顺序。课程要回归社会职业,建设以岗位典型工作过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卞丽)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文档说明:本文档只有现代交换与通信技术课后习题的部分答案,所以仅供参考,并且只有前七章的哦, 可用于考试复习。 第一章 1.在通信网中为什么要引入交换功能? 为实现多个终端之间的通信,引入交换节点.各个用户终端不在是两两互连, 而是分别精油一条通信线路连接到交换节点上,在通信网中,交换就是通信的源和目的终端之间建立通信信道,实现通信信息传送的过程引入交换节点后, 用户终端只需要一对线与交换机相连,接生线路投资,组网灵活. 2.构成通信网的三要素是:交换设备. 传输设备, 用户终端. 3.目前通信网中存在的交换方式有哪几种?分别属于哪种传送模式? 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帧交换. 帧中继.ATM交换.IP交换.光交换.软交换. 电路交换. 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 属于电路传送模式, 分组交换.帧交换. 帧中继/属于分组传送模式ATM交换属于异步传送模式 4.电路传送模式.分组传送模式,和异步传送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元是时隙(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3)同步时分复用(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5)信息具有透明性(6)基于呼叫损失的流量控制分组特点: (1)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的特点(2)无连接的工作方式特点(3)统计时分复用(4)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5)信息传送不具有透明性(6)基于呼叫延迟的流量控制异步传送特点: (1)固定长度单元的信元和简化的信头(2)采用了异步时分复用方式(3)采用了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 5.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的虚电路方式以及ATM交换都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它们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链路拆除三个阶段. 不同; 电路交换的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是一条物理连接通路.而虚电路方式以及ATM交换方式都属于逻辑连接. 6.同步时分复用和异步时分复用的特点是什么? 同步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等长的基本单位,一般称为帧,没帧再划分为更小单位叫时隙.对每一条同步时分复用的告诉数字信道,采用这种时间分割的方法.依据数字信号在每一帧的时间位置来确定它是第几路子信道.这些子信道又可以称为位置化信道.通过时间位置来识别每路信道异步时分复用是采用动态分配带宽的,各路通信按需使用. 异步时分复用将时间划分为等长的时间片,用于传送固定长度的信元.异步时分是依据信头标志X.Y.Z.来区别哪路通信信元,而不是靠时间位置来识别。 7、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工作方式有什么特点? 不管是面向物理的连接还是面向逻辑的连接。其通信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连接建立传送信息连接拆除(2)一旦建立连接该通信的所有信息均沿着这个链路路径传送求保证信息的有序性。(3)信息传送的时延比无连接的时延小。(4)一旦建立连接出现故障信息传送就要中断,必须重新建立连接。因此对故障敏感。无连接特点:(1)没有建立连接一边选路一边传送信息,属于一个信道的信息沿着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地,改路径无预知无法保证信息的有序性、(3)信息传送的时延比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时延大(4)对网络故障不敏感、 8.分组交换。帧交换,帧中继。有何异同? 分组交换的信息传送最小单位是分组,帧交换是帧帧中继是帧、分组交换的协议是OSI 1.2.3 帧交换是OSI 1.2 帧中继是OSI 1.2(核心) 分组交换的信息与信令传送信道不分离帧交换分离,帧中继分离。 9.帧中继与ATM交换有何异同?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练习及答案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练习题

第1章绪论 一、填空题 7-1“竹信”就是用一根_________连结两个小竹筒,在竹筒的一方可以听见另一方小声说话的声音。绳子 7-2人类用电来传送信息的历史是由_________开始的。电报 7-3电报(Telegraph)是一种以_________________传送信息的方式,即所谓的数字方式。 符号(点、划) 7-4“电信”是使用有线、无线、光或其它_____________系统的通信。电磁 7-5在电信系统中,信息是以电信号或___________信号的形式传输的。光 7-6交换设备的作用就是在需要通信的用户之间_________________,通信完毕拆除连接,这种设备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电路交换机。建立连接 7-7通信网由用户终端设备、_______________设备和传输设备组成。交换 7-8在由多台交换机组成的通信网中,信息由信源传送到信宿时,网络有___________连接和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面向 7-9电路就是在通信系统中两个终端之间(有时须通过一个或多个交换节点)为了完成_____________传递而建立的通信路径。信息 7-10物理电路是终端设备之间为了传送信息而建立的一种________连接,终端之间可通过这种连接接收/发信息。实 7-11信息在通信网中的传送方式称为传送模式,它包括信息的复用、传输和________方式。 交换 7-12时分复用,就是采用___________分割的方法,把一条高速数字信道分成若干条低速数字信道,构成同时传输多个低速数字信号的信道。时间 7-13交换技术从传统的电话交换技术发展到综合业务交换技术在内的现代交换技术,经历了人工交换、机电交换和_________交换三个阶段。电子 7-14电路交换技术是一种主要适用于_________业务的一种通信技术。实时 7-15分组交换采用的路由方式有数据报和_________两种。虚电路 7-16宽带交换技术就是指支持传输比特速率高于_________的交换技术。2M/s 7-17交换的目的就是将交换机入端的信息按照_________的需要转移到出端。用户 7-18交换机的功能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描述,一种是在入端和出端之间建立连接和释放连接;另一种是把入端的信息按照其_________分发到出端去。地址 二、选择题 7-19我们把用标志码标识的信道称为()A A、标志化信道 B、位置化信道 C、时隙 D、信元 7-20虚电路是终端设备之间为了传送信息而建立的一种逻辑连接()B A、物理连接 B、逻辑连接 C、实连接 D、无缝连接 7-21电路交换是最早出现的一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方式的一个典型应用是()B A、数据交换 B、电话交换 C、报文交换 D、图像交换 7-22报文交换的基本原理是()A A、存储——转发 B、建立连接 C、拆除连接 D、物理连接 7-23常用宽带交换技术有快速电路交换、帧中继、IP交换、标记交换、软交换、光交换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s 二、课程编码 0811161 三、课程性质 必修 四、学时学分 课程培养计划总学时:48 (含16学时实验) 总学分:3 五、适用专业 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 六、前导课程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 七、教学目的与要求 1 / 4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技术领域,是当今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是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必修的专业重点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 1. 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次的构成原理; 3. 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主要概念、功能与实 现机制; 4. 结合实验实践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方法; 5. 了解网络技术的新发展。 八、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6学时) 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组交换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评价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用层中的客户/服务器模型;并从分层体系 结构入手,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知识脉络、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其中的概念和内容都是贯穿全书的。 第二章:直连网络(6学时) 主要内容:直连网络概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和基本概念;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可靠传输机制的原理,实现可靠传输的停止等待协议,连续ARQ协议;2 / 4 媒介接入控制机制的原理,有线局域网络CSMA/CD,无线局域网络CSMA/CA; 网卡的实现机制。 重点:透彻理解基本概念;从对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逐步完善的角度,重点理解连续ARQ和其中的滑动窗口概念;了解CSMA/CD和CSMA/CA的联系与区别。第三章:分组交换网络(2学时) 主要内容:分组交换、电路交换的基本概念;数据报和虚电路的概念和比较;分组转发机制;局域网的功能和工作层次;传统以太网802.11协议的工作原理;交 换机的实现机制。 重点:数据报和虚电路的概念和比较;分组转发机制;以太网交换机的作用。第四章:网络互联(10学时) 主要内容:IP服务模型;链路状态路由算法与协议;距离矢量路由算法与协议;

现代交换技术课后答案

第一章 1.全互连式网络有何特点?为什么通信网不直接采用这种方式? 全互连式网络把所有终端两两相连;这种方式的缺点是:1)所需线路数量大且效率低。所需线路对数与通话用户数间的关系是:N(N-1)/2。2)选择困难。每一个用户和N-1个用户之间用线路连接,由电话机来选择需要通话的用户连线比较困难。3)安装维护困难。每个用户使用的电话机的通话导线上要焊接N-1对线,困难。 2.在通信网中引入交换机的目的是什么? 完成需要通信的用户间的信息转接,克服全互连式连接存在的问题。 3.无连接网络和面向连接网络各有何特点? a)面向连接网络用户的通信总要经过建立连接、信息传送、释放连接三个阶段;无连接网络不为用户的的通信过程建立和拆除连接。b)面向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为每一个呼叫选路,节点中需要有维持连接的状态表;无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为每一个传送的信息选路,节点中不需要维持连接的状态表。c)用户信息较长时,采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的效率高;反之,使用无连接的方式要好一些。 4.OSI参考模型分为几层?各层的功能是什么? 分为7层:物理层:提供用于建立、保持和断开物理接口的条件,以保证比特流的透明传输。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拆除;分组信息成帧;差错控制功能;流量控制功能。网络层:寻

址、路由选择、数据包的分段和重组以及拥塞控制。运输层:1)建立、拆除和管理端系统的会话连接2)进行端到端的差错纠正和流量控制。会话层:1)会话连接的建立与拆除;2)确定会话类型(两个方向同时进行,交替进行,或单向进行)3)差错恢复控制。表示层:数据转换:编码、字符集和加密转换;格式转换:数据格式修改及文本压缩;语法选择:语法的定义及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应用层:提供网络完整透明性,用户资源的配置,应用管理和系统管理,分布式信息服务及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等。 5.网络分层模型的意义是什么?各层设计对交换机有什么益处? 意义是为异种计算机互联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和标准框架,并为保持相关标准的一致性和兼容性提供共同的参考连。 6.已出现的交换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电路交换基于同步时分复接,其要点是面向连接。分组交换是数据通信的一种交换方式。它利用存储—转发的方式进行交换。基于异步时分复接。ATM即异步传送模式,ATM基于异步时分复接。其要点是面向连接且分组长度固定(信元)。 7.交换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 业务信息相关程度不同,时延要求不同,信息突发率不同 9.交换机应具有哪些基本功能?实现交换的基本成分是什么? 基本功能:(1) 接入功能:完成用户业务的集中和接入,通常由各类用户接口和中继接口完成。(2) 交换功能:指信息从通信设备的一

《现代交换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免费)

《现代交换原理》期末考试试题(B卷) 一、填空(共20分,每空1分) 1.设S接线器有4条输入复用线和4条输出复用线,复用线的复用度为512。则该S接线器 的控制存贮器有 4 组,每组控制存储器的存储单元数有512 个。 2.T接线器采用输出控制方式时,如果要将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时隙25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时隙45,则A应写入话音存储器的25 号单元,控制存储器的45号单元的内容是25 。控制存储器的内容在呼叫建立时由计算机控制写入。 3.7号信令系统硬件包括信令数据链路接口、交换网络、信令终端电路和完成7号信令系统第3、4级及高层功能的软件所在的宿主处理机。 4.电话机发出的DTMF 可以通过程控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从而实现某些业务所要求的二次拨号。 5.我国目前的两级长途网由DC1 和DC2 两级组成。6.程控交换机的运行软件是指存放在交换机处理机系统中,对交换机的各种业务进行处理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 7.基于容量分担的分散控制方式的交换机主要由交换模块通信模块、和管理模块三部分组成。 8.在程控交换机中主要的中断类型有故障中断、时钟中断、I/0中断三种。 9.按照程控软件中数据存在的时间特性,可分成___暂时性数据_________和半固定性数据,后者又包括___局数据_____和_用户数据________两大类。 10.通过多个T单元的复接,可以扩展T接线器的容量。利用16 个256×256的T 接线器可以得到一个1024×1024的T接线器。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

括号内。(10分,每小题1分) 1. 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时,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每个话路的线路信令每秒传送( D )次。 A 8000 B 4000 C 125 D 500 2. 我国的国内7号信令网,信令点的编码计划是(D )位二进制数。 A.12 B.14 C.36 D.24 3 TUP和ISUP应配置于(D ) A.独立型HSTP B.独立型STP C.网管中心D汇接局 4. 在程控交换机中,NO.7信令的第三级功能由(D )完成。 A.固件B.硬件C.硬件和软件D.软件 5 (D )不能通过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正确传送。 A.话音B.信号音C.DTMF信令D.振铃信号 6. 与数据驱动程序的规范相对应的数据结构如下图所示,当ABC=111时执行程序( D ) A. R1 B. R2 C. R3 D. R4 7. 采用比特型时间表调度时,用来确定时钟级程序入口地址的表格是(D ) A.时间计数器B.时间表 C.屏蔽表D.转移表 8. 在( D )时要分析的数据来源是主叫用户的用户数据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文档说明:本文档只有现代交换与通信技术课后习题 的部分答案,所以仅供参考,并且只有前七章的哦, 可用于考试复习。 第一章 1.在通信网中为什么要引入交换功能? 为实现多个终端之间的通信,引入交换节点.各个用户终端不在是两两互连 , 而是分别精油一条通信线路 连接到交换节点上,在通信网中,交换就是通信的源和目的终端之间建立通信信道,实现通信信息传送的过 程引入交换节点后, 用户终端只需要一对线与交换机相连,接生线路投资,组网灵活. 2.构成通信网的三要素是:交换设备. 传输设备 , 用户终端. 3.目前通信网中存在的交换方式有哪几种?分别属于哪种传送模式? 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帧交换. 帧中继.ATM交换.IP交换.光交换.软交换. 电路交换. 多速率电路交换 .快速电路交换. 属于电路传送模式, 分组交换 .帧交换. 帧中继/属于分组 传送模式 ATM交换属于异步传送模式 4.电路传送模式.分组传送模式,和异步传送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元是时隙(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3)同步时分复用(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5)信息 具有透明性(6)基于呼叫损失的流量控制分组特点: (1)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的特点(2)无连接的工 作方式特点(3)统计时分复用(4)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5)信息传送不具有透明性(6)基于呼叫延迟的流量控 制异步传送特点: (1)固定长度单元的信元和简化的信头(2)采用了异步时分复用方式(3)采用了面向连 接的工作方式 5.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的虚电路方式以及ATM交换都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它们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链路拆除三个阶段. 不同; 电路交换的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是一条 物理连接通路.而虚电路方式以及ATM交换方式都属于逻辑连接. 6.同步时分复用和异步时分复用的特点是什么? 同步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等长的基本单位,一般称为帧,没帧再划分为更小单位叫时隙.对 每一条同步时分复用的告诉数字信道,采用这种时间分割的方法.依据数字信号在每一帧的时间位置来确定

互换性教学大纲(新标准)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课程编号::80301006 总学时:32实验学时:4上机学时:0 学分:2 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 1、课程性质、地位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高等院校机械类及其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起着联系基础课与其它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桥梁作用,同时也是联系设计类课程与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本大纲是根据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并依据本校学生培养目标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编制而成。 2、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由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两个各自独立又密切联系的部分组成。前者主要是学习几何量公差标准的构成及其使用,即研究产品零部件精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后者是学习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许多内容要通过实验课来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技术测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机械产品零部件几何精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几何精度检测的原理、方法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要求 1、掌握互换性含义、种类、作用,了解公差和技术测量在互换性生产中的作用。 2、掌握公差标准的基本术语和定义;学会查标准公差表格和其它精度设计相关表格;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原则。掌握公差要求在图样上的正确标注;并能解释图样上有关公差标注的技术要求的含义。 3、了解测量方法的定义、分类及测量器具的技术性能指标;掌握通用计量器具的选择;了解各项几何量误差的评定方法,掌握孔、轴尺寸测量以及直线度、平面度、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4、了解典型零件的公差与配合标准的构成特点;掌握用几何量检测方法。 三、实施说明 1、成绩考核方法 本课程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考试课。为了准确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总评成绩可按下式给出: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平时成绩考核项目包括:出勤、随堂测验、课堂提问、听课状态、作业)×40%+实验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50%。 本课程有关测量技术部分的学习目的是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必须结合必要的测量实验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实验教学部分必不可少。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实验,按时、

现代交换原理试题库带答案版

一、单选题 1.通信网的核心技术是 d A.光纤技术 B.终端技术 C.传输技术 D.交换技术 2.人类用电来传递信息最早是b A.电话 B.电报 C.收音机 D.电视 3.使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或其他电磁系统的通信成为 a A.电信 B.竹信 C.通信 D.电视 4.将含有信息的消息转换成传输介质能接受的信号形式的设备是 a A.终端 B.交换机 C.编码器 D.译码器a 5.N个终端采用全互连方式组成的通信网,需要 a A.N(N-1)/2条线路 B.N-1条线路 C.N条线路 D.N2条线路 6.在需要通信的用户之间建立连接,通信完成后拆除连接的设备是 a A.终端 B.交换机 C.计算机 D.调制解调器 7.由若干交换机按照一定拓扑结构通过通信线路组合在一起实现众多终端互通是 b A.计算机网 B.通信网 C.广播电视网 D.电话网 8.用户交换机(PBX)具有自动交换功能时称为 a A.PABX B.DID C.PSDN D.CS 9.面向连接网络建立的连接有a A.实连接和虚连接 B.实连接 C.虚连接 D.有线连接 10.下列属于信息的传送方式是b A.实连接和虚连接 B.复用、传输和交换 C.终端、传输和交换 D.业务网和支撑网 11.下列属于固定资源分配技术的是a A.程控数字交换 B.分组交换 C.终端、传输和交换 D.业务网和支撑网 12.信道在每帧中固定出现的信道是b A.标志化信道 B.位置化信道 C.物理信道 D.逻辑信道 13.信息网络按业务分为电话网、电报网、有线电视网和a A.计算机网络 B.广播电视网 C.移动网 D.广域网 14.信息网络按技术层次分为业务网、传送网和a A.支撑网 B.有线网和无线网 C.固定网和移动网 D.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15.通信网的组成包括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a A.交换机 B.路由器 C.集线器 D.网桥 16.交换节点泛指通信网中的各类交换机,包括通信接口、控制单元信令单元和b A.用户电路 B.交换网络 C.中继电路 D.控制系统 17.构成交换网络最基本的部件是d A.交换机 B.继电器 C.电子开关 D.交换单元 18.描述交换单元性能的主要指标有容量、接口、功能和c A.有效性 B.可靠性 C.质量 D.误码率 19.将一个交换单元分为集中型、分配性和扩散型是按照c A.信息流向 B.交换的信号 C.出入线数 D.交换的速率 20.在出入线之间都接上一个开关,所有的开关就构成了d A.S接线器 B.T接线器 C.TST网络 D.开关阵列 21.实现在同一传输线上同时传输多路不同信号而互不干扰的技术称为b A.电路交换技术 B.复用技术 C.分组交换技术 D.ATM技术 22.电路交换的概念始于b A.报文交换 B.电话交换 C.数据交换 D.广播电视 23.世界上第一台程控交换机诞生的时间是c A.1946年 B.1876年 C.1965年 D.1970年 24.控制系统所有控制逻辑用机电或电子元件做在一定的印制板上,通过机架的布线做成的控制方式称为d

交换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交换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TE3221104 TES3321104 课程名称:交换原理与技术 英文名称:Switching Principle and Technologies 学时: 72(讲课:60 实验:24/2)学分: 4 课程类型:限选、任选课程性质:专业课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先修课程:数字电路、微机原理、通信原理等 开课学期:第6或7学期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现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网络通信。现代通信网从本质上讲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通信网包含两大工程:传输与交换,交换体制主要分为电路交换(CS)和分组交换(PS)两大类,各有优缺点和最适合的应用场合。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采用电路交换方式的传统的交换机正在发展成为一种能交换话音、数据和图象等多种业务的的通信网组网设备。分组交换是计算机网络核心技术之一,在数据通信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换技术又出现了融合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特点的新体制,如ATM交换、MPLS交换等。 本课程从通信网的全局出发,论述交换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应用。本课程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实现方法,适当结合一些实际应用系统,加深对原理和实现方法的理解。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对内容的具体讲解,要融合通信和计算机两大学科不甚相同的研究方法和知识体系; (2)明确网络与交换的关系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交换机是网络的核心设备,其采用的体制是随网络的应用需求而转移的。在这里应注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是唯一的,一种交换体制的具体实现可能有多种途径; (3)适当引入对交换系统进行理论分析的模型和方法。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本课程为通信工程的一门专业课,内容涉及面广,必须先修“概率论”、“数字电路”、“微机原理”、“软件基础”、“通信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 概述 ( 3学时) 1.基本要求 (1)了解交换机在通信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交换技术发展概况。 (3)了解交换机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4)了解交换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2.重点、难点 重点:交换式通信网的优点,交换技术的分类与应用,交换机的组成和性能指标。 难点: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具体应用,交换机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现代交换原理考试答案

第一章 1、交换的概念:交换就是在通信的源和目的的终端之间建立通信信道实现通信信息传递的过程 2、各种交换方式及特征:1电路交换: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同步时分复用;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信息具有透明性;基于呼叫损失制的流量控制。2多速率电路交换:具有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可以看作是采用电路交换方式为用户提供多种速率的交换方式。3快速电路交换: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控制复杂。4分组交换: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分组;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统计时分复用;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信息传送差错控制;信息传送不具有透明性;基于呼叫延迟制的流量控制。5帧交换:帧方式的承载业务,克服分组交换协议处理复杂的缺点,简化了协议。6帧中继:进一步简化了协议。7ATM交换:固定长度的信元和简化的信头;采用了异步时分复用方式;采用了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8IP交换。9光交换:基于光信号的交换。10软交换:应用层和控制层与核心网络完全分开,以利于快速方便地引进新业务;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被分离为独立的网络部件,各部件功能可独立发展;部件间的协议接口标准化,使自由组合各部分的功能产品组建网络成为可能,使异构网络的互通方便灵活;具有标准的全开放应用平台,可为客户定制各种新业务和综合业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要 3、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由信息传弟子系统(包括交换网络和各种接口)和控制子系统组成 4、4种接续类型:本局接续,出局接续,入局接续,转接接续。 5、通信网的分类:一根据通信网支持业务的不同进行分类二根据通信网采用传送模式的不同进行分类三根据通信网采用传输媒介的不同进行分类四根据通信网的使用场合的不同进行分类五根据通信网传输和交换采用信号的不同进行分类 6、通信网组成三要素: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用户终端。 第二章 1、交换单元的基本概念,分类:交换单元是构成交换网络最基本的部件,若干个交换单元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连接起来就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交换网络。 2、空间接线器(s接线器)基本特征:只完成空间交换,不进行时隙交换,即完成出入复用线与输出复用线相同时隙内信息的空间交换 2.空间接线器按时分方式工作,空案件交换单元的输入线和输出线都是时分复用线,交叉点矩阵的各个开关均按照复用时隙而高速接通和闭合,因而它按照十分方式工作 3、时间接线器(t接线器)基本特征:由话音存储器和控制存储器构成,是一个典型的共享存储器型的交换单元,它的输入时一条同步时分复用线,简称入复用线;它的输出也是一条同步时分复用线,简称出复用线。时间接线器主要应用在数字电话交换系统中,用于完成一条同步时分复用线上各个时隙之间话音信息的交换 4、开关阵列:开关阵列的开关一般位于入线与出线的交叉点上,它有两种状态:接通与断开特点:1.容易实现同发与广播功能2.信息从入线到出现具有均匀的单位延时时间3.开关阵列的控制简单4.开关阵列适用于构成较小规模的交换单元5.开关阵列的性能依赖于所使用的开关 第三章 1、电话交换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人工交换阶段机电式自动交换阶段电子式自动交换阶段 2、接口类型:V类和Z类接口是数字程控交换机用户侧接口,A类B类C类接口是数字程控交换机与交换机的接口,是网路侧接口。 3、用户电路的功能:BORSCHT B(battery feeding)馈电,O(overvoltage protection)过压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练习及答案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练习及 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练习题

第1章绪论 一、填空题 7-1“竹信”就是用一根_________连结两个小竹筒,在竹筒的一方可以听见另一方小声说话的声音。绳子 7-2人类用电来传送信息的历史是由_________开始的。电报 7-3电报(Telegraph)是一种以_________________传送信息的方式,即所谓的数字方式。符号(点、划) 7-4“电信”是使用有线、无线、光或其它_____________系统的通信。电磁7-5在电信系统中,信息是以电信号或___________信号的形式传输的。光 7-6交换设备的作用就是在需要通信的用户之间_________________,通信完毕拆除连接,这种设备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电路交换机。建立连接 7-7通信网由用户终端设备、_______________设备和传输设备组成。交换 7-8在由多台交换机组成的通信网中,信息由信源传送到信宿时,网络有___________连接和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面向 7-9电路就是在通信系统中两个终端之间(有时须通过一个或多个交换节点)为了完成_____________传递而建立的通信路径。信息 7-10物理电路是终端设备之间为了传送信息而建立的一种________连接,终端之间可通过这种连接接收/发信息。实 7-11信息在通信网中的传送方式称为传送模式,它包括信息的复用、传输和________方式。交换 7-12时分复用,就是采用___________分割的方法,把一条高速数字信道分成若干条低速数字信道,构成同时传输多个低速数字信号的信道。时间 7-13交换技术从传统的电话交换技术发展到综合业务交换技术在内的现代交换技术,经历了人工交换、机电交换和_________交换三个阶段。电子 7-14电路交换技术是一种主要适用于_________业务的一种通信技术。实时 7-15分组交换采用的路由方式有数据报和_________两种。虚电路 7-16宽带交换技术就是指支持传输比特速率高于_________的交换技术。2M/s 7-17交换的目的就是将交换机入端的信息按照_________的需要转移到出端。 用户 7-18交换机的功能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描述,一种是在入端和出端之间建立连接和释放连接;另一种是把入端的信息按照其_________分发到出端去。地址 二、选择题 7-19我们把用标志码标识的信道称为()A A、标志化信道 B、位置化信道 C、时隙 D、信元 7-20虚电路是终端设备之间为了传送信息而建立的一种逻辑连接()B A、物理连接 B、逻辑连接 C、实连接 D、无缝连接 7-21电路交换是最早出现的一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方式的一个典型应用是()B A、数据交换 B、电话交换 C、报文交换 D、图像交换

现代交换原理 试题答案

四、画图 1、画出模拟用户模块的基本组成框图并简要说明部分的功能。 模拟用户模块的基本组成框图如图所示,模拟用户模块由多个用户接口电路、一个由一级T 接线器组成的交换网络和用户处理机组成。各部分的基本功能是: ·用户接口电路:与模拟用户线的接口,完成BORSCHT功能。 ·一个由一级T接线器组成的交换网络,它负责话务量的集中和扩散。 ·用户处理机:完成对用户电路、用户级T接线器的控制及呼叫处理的低层控制。 2、画出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组成框图并简要说明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基本功能。 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组成框图下图所示,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基本功能是:馈电;过压保护;振铃控制;监视;编译码和滤波;2/4线转换和提供测试接口。 3、画出用户摘、挂机扫描程序的流程图并简要说明用户摘、挂机扫描程序的基本功能。 用户摘、挂机扫描程序的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用户摘、挂机扫描程序的基本功能是:用户摘、挂机扫描程序由时钟级调度程序按一定周期调度运行,对用户线的状态进行监测,当发现用户线状态改变时将相应事件送入队列向用户线处理进程报告。

4、画出帧中继的帧格式并简要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帧中继的帧格式如下图所示: 标志段F用于帧的定界,数据链路连接标识DLCI主要用来标志同一通路上的不同的虚电路连接。FECN置1表明与该帧同方向传输的帧可能受到网络拥塞的影响而产生时延。BECN 置1指示接收者与该帧相反方向传输的帧可能受到网络拥塞的影响而产生时延。当DE置1,表明在网络发生拥塞时,为了维持网络的服务水平,该帧与DE为0的帧相比应先丢弃。信息字段I包含用户数据,FCS是错误检测码。 5、画出ISUP一次成功的电路交换呼叫的信令传送流程图。 ISUP一次成功的电路交换呼叫的信令传送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教学大纲

《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说明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 英文名称:Network Switching & Routing Technology 课程编号:2413241 开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学分/周学时:4/4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任选课 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 《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方向任选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网络工程设计方面打下良好基础。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以网络互联为主线,重点阐述网络互联设备,网络规划与设计,系统介绍IP地址的分配与聚合、园区网中的广播流量控制、交换网络中的冗余链路管理、IP子网间的路由技术,还介绍了网络实例的安全设计以及局域网与Internet的互联。本课程重视实践,注重网络管理和设计以及对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从事网络管理和设计、网络安装维护以及取得网络工程师认证打下良好的基础。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由于这门课程的内容应用性比较强,故要求让学生先修《计算机网

章(专题) 主要内容 学时安排 第一部分交换机和路由器概述6第二部分交换机和路由器基本配置30第三部分交换机和路由器高级配置 36 合计学时 72 络与通信》、《操作系统》等课程之后再开设本课程。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 二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袁宗福等编.路由与交换技术(第三版).南京工程学院,2009 2. 黎连业等编.路由器及其应用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黎连业等编.交换机及其应用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三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实验性强的课程,所以采用实验驱动教学的方法来完成相应教学任务。 四 成绩考核办法 严格按教务处规定来进行成绩考核。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整理版要点

1、无连接网络和面向连接网络的特点: 面向连接适用于大批量、可靠数据传输业务,但网络控制较复杂; 无连接方式控制简单,适用于突发性强、数据量少的业务。 2、已经出现的交换技术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快速分组交换、ATM交换、网络交换 A、带宽固定,电路利用率低。 实时性强。 无差错控制,不适于数据传输。 基于呼损制方式工作。 B、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支持异种终端间的可变速率通信要求 采用统计时分复用,线路利用率高 具有差错控制功能,传输可靠性高 经济性好 C、快速分组交换进一步简化协议,只保留核心功能,以提供高速、高吞吐量、低时延的服务 D、固定长度的信元、面向连接、异步时分(ATD)交换 E、交换是将第二层交换和网络流量管理能力与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结合在一起的交换技术。 3、比较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的异同 电路交换是最落后的交换方式,先要建立电路连接(可以使虚拟电路),然后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交换结束之后释放电路。这种方式交换方式比较可靠,但是网络利用效率很低。现在一般不采用这种这种交换方式了。分组交换是现在最常见的交换方式,它是把一个数据报分成若干个片段,然后分别同时发送,每个数据片段所经过的线路路由可能是不一样的,每个数据片段走什么路由要根据网络的具体情况和所使用的路由协议来决定。到达目的节点之后,再把所有数据片段重新组装好。这种交换方式的线路使用效率很高。 ATM通信技术将现有的线路交换方式数字通信方式与分组通信方式加以综合。首先, ATM允许凭借信元标记定义和识别个人通信;就此而论,ATM装配普通的分组传输方式。第二,ATM与分组方式通信紧密相连,因此,它只有当有业务要传送时才利用带宽。第三,像分组交换一样,在呼叫建立阶段,ATM支持服务质量(QoS)协商,并通过在多种连接中共享其传输媒体而支持虚电路的利用。但是也有明显差别,因为分组方式一般利用可变长度的分组,而ATM则将固定长度分组的ATM信元作为其基本的传输媒介。此外,普通的分组方式主要是为可变比特率(VBR)、非实时数据信号创建的,而ATM同样可以很好地管理实时恒定比特率( CBR)信号。(1)电路交换以电路连接为目的。信息传送时与交换系统无关。 (2)分组交换以信息分发为目的。交换机对分组逐个加工处理(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并根据分组头中的地址和控制域,将分组分发到出端口。 (3)电路交换是一种“粗放”的交换方式,只管连接而不管传送的信息。分组交换比较“精细”,对传送的信息进行管理。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课程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 1进网话机的编号中 P 表示脉冲拨号,T 表示双音频拨号。 2?本地电话网的汇接方式可分为来话汇接,去话汇 ______ ,来去话汇接三种方式。 3.举出两种用户线上常见的音信号拨号音,忙音,回铃音等 4 ?电话机的基本组成包括通话设备,转换设备,信令设备三部分。 5 ?从共电式交换机直到今天的交换机,一直采用由交换机提供通话电源的方式,我们称这种方式为集中 _ 供电方式。 6. PSTN (公用电话网)采用的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 7?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由控制部分和话路部分组成。 8.人工交换机分为磁石式电话交换机和人工共电交换机;自动交换机分为机电式自动交换机和纵横制交 __________ 换机。 9. 话务量的三要素是呼叫强度 入、占用时间s 和考察时间T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程控交换机根据其控制系统的构成方式,可划分为分层,全分散式,集中控制 _______ 现代交换机中采用的馈电方式是中央(集中)馈电。 通信网的基本组成是 传输,交换,终端。 同步时分交换网络由时间交换单元和空间交换单元组成。 衡量网络服务质量的主要指标有:传输质量,接续质量,稳定质 _______ 程控交换软件的主要特点是:实时性和并发性— 我国采用的 PCM 帧结构,每一帧有 32个时隙,每一时隙传送个 8比特。 ATM 信元分为 UNL 和NNI 两种类型。 按照实时性要求的不同,程控交换机中软件分成中断(故障)级、时钟(周期)级和基本级。 通信网的组成有传输、交换和终端三部分。 如果一个路由器要同时连接在一个以太网和一个 ATM 网络上,需要的硬件有 二、选择题 PSTN (公用电话网)采用的交换方式是( A .报文交换 B .分组交换 拨号后听到的忙音是由(D )送来的。 A .被叫用户 B .被叫终端 要产生1380Hz 和1500的双音频信号需要( A . 200 B . 400 下面不属于交换机数字中继接口功能的是( I A .时钟提取; B . A/D 转换; No . 7信令系统中,建立通话接续时第一发送的消息是 A . SAM 或 SAO ATM 交换的特点是( A .低时延,固定带宽 No . 7信令系统中,选择并确定链路和路由,将信息通过可用路由和链路进行传输的是( A . MTP-1 B . MTP-2 在中国一号信令系统中,记发器信令中的后向信令频率采用 A . 6中取2 B . 5中取 No . 7信令系统中多段路由传输方式采用( A .逐段转发 B .端到端 10、分组交换中,数据报方式不具备的特点是( 2、 3、 4、 5、 6 、 7、 9、 D )。 B ) B ) 。 B . SAO 或 IAM C )。 B .高时延,固定带宽 D )C . ATM 交换 D .电路交换 C .电话机自身产生 个存储单元。 C . 1380 C .码型变换; D )。 C . SAM 或 IAI C .低时延,灵活带宽 C . MTP-3 C )。 C . 4中取2 C .脉冲方式 D .交换机 D . 8000 D .帧同步。 D . IAM 或 IAI D .高时延,灵活带宽 D )。 D . SCCP D . 3中取2 D .三者皆采用

交换原理与技术作业-4

综合作业题之四 一、选择题 1. 最准确描述用户电路中符号T功能的是 [ ] A.混合电路 B.测试 C.编译码 D.振铃 2. T型接线器可以进行 [ ] A. 时隙交换 B.信息传递 C. 空分交换 D.时空交换 3. 模拟话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线通常成为 [ ] A.模拟用户线 B.模拟中继 C.模拟用户电路 D.用户集线器 4. HW3的TS17对应的用户是 [ ] A.板1的7号用户 B.板1的4号用户 C.板15的6号用户 D.板15的7号用户 5. 交换程序中若话机采用脉冲拨号方式,脉冲收号扫描周期是 [ ] A. 8ms B.16 ms C. 96ms D. 200ms 6. 用户电路是用户接入交换网络的电路,每个用户配置 [ ] A.3套 B.2套 C.1套 D.4套 7. 最准确描述用户电路中符号 2/4线变换H功能的是 [ ] A. 2/4线变换 B. 匹配与外线的阻抗 C.获得最大功率输出 D. 完成输入输出的分路 8. 用户扫描程序的主要任务是 [ ] A.监视通话状态 B.空闲状态 C.挂机状态 D.监视用户摘挂机状态 9. 话音存储器的单元数取决于时分复用线的 [ ] A.话路数 B. 复帧数 C.HW的数量 D. 复用度

二、填空题 1.在数字电话网中,语音信号数字化的过程包括、和编码三个过程。 2.在数字交换网络中,通常使用两种类型的接线器,分别是T型和S型,前者完成 的是时间(时隙)交换,后者完成的是交换。 3.采用输出控制的T型接线器,其话音存储器以写入,读出的 方式工作的。 4.PCM采用了时分多路的工作方式,每条PCM线均可实现发送和接收。 5.每对用户处理机LPR可控制最多16个用户机框,每个用户机框最多可接120对用户线,它们共用个时隙接到选组级。 6. 路由驱动包括对用户级交换网络的驱动和对交换网络的驱动。 7.PCM30/32路系统的一复帧包括16帧,每帧有个时隙,一个时隙为8位码组。 8.程控交换机中数据分为通用数据和专用数据。前者称做系统数据,后者所指专用数据包括局数据和数据两部分。 9.程控交换机的信令分类如按照传送区域划分可分为用户线信令和。 10.用户话机摘挂机识别的扫描周期为 ms;拨号脉冲的扫描周期为 ms。 11.程控交换机运行软件由系统软件和组成。 12.信令是通信网中各个交换局为完成各种呼叫接续时所采用的一种。 三、判断题 1.在F150程控交换机中,任何两个模拟用户间的通话都必须经过三级的数字交 换网络选组级。 2.T-S-T数字交换机网络中,当初级接线器和次级接线器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 时,它们可以实现共用一套控制存储器。 3.程控交换系统中队列是常常用于周期级和基本级程序的一种接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