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粒子和宇宙学案

高中物理-粒子和宇宙学案
高中物理-粒子和宇宙学案

高中物理-粒子和宇宙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粒子物理学基础。

2.初步了解恒星的演化。

【重点难点】

1.粒子物理学基础常识。

2.宇宙大爆炸理论和恒星的演化过程。

【课前预习】

1.基本粒子与新粒子

(1)直到19世纪末,人们认为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后来发现了质子、中子、电子,于是许多人认为,电子、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并把它们叫做________。

(2)1932年发现了__________,1937年发现了__________,1947年发现了K介子和________介子,还发现了一些粒子,质量比质子的质量大,叫做__________。

(3)实验中发现,对应着许多粒子都存在着质量与它相同而电荷及其他一些物理性质________的粒子,叫做反粒子,例如,电子的反粒子就是________,质子的反粒子就是_________。2.夸克模型

(1)1964年提出的夸克模型,认为强子由更基本的________组成。

(2)夸克模型指出了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元,即存在__________电荷。

3.宇宙的演化

(1)研究微观世界的粒子物理、量子理论与研究__________的理论相互沟通、相互支撑。

(2)当恒星核能耗尽时,就进入末期,恒星的末期形态主要有:白矮星、中子星或_________。

(3)在宇宙形成之初是“粒子家族”尽显风采的时期,在宇宙大爆炸后,随着温度的下降,电子与质子复合成为中性的氢原子。继续冷却,质子、电子、原子等与光子分离而逐步组成恒星和星系。

【预习检测】

1.关于人们发现的新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许多粒子都有自己的反粒子

B.把粒子分为强子、轻子、媒介子,根据的是粒子与各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C.质子属于强子

D.光子属于轻子

2.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u夸克带电荷量

为2

3

e,d夸克带电荷量为

1

3

e

-,e为元电荷,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

A.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的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的组成B.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的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的组成C.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的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的组成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的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的组成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1)原子,基本粒子, (2)正电子,u子,π,超子

(3)相反,正电子,反质子

2.(1)夸克(2)分数(3)最小

3.(1)宇宙(2)黑洞

【预习检测】

1.ABC 2.B

▲堂中互动▲

【典题探究】

【例题1】为了探究宇宙起源,“阿尔法磁谱仪”将在太空中寻找“反物质”。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荷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则反氢原子是()

A.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1个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正电子构成

C.1个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1个不带电荷的中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正电子构成

[答案]B

〖解析〗根据反粒子的定义,反粒子与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但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由此知反

氢原子应该具有与氢原子相同的质量、相反的电荷符号具等量的电量,所以反氢原子由1

1H

-

核和

0 1e

+

构成。

高中物理《带电粒子的运动》专题复习

带电粒子的运动专题复习 一、专题分析: 本专题综合起来讲就三个方面的问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复合场(或组合场)中的运动。几乎成为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且多以多过程的综合计算题为主,分值较高,能够突出高考的命题要求,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的实际应用问题较多,,如示波器、质谱仪、速度选择器、回旋加速器、磁流体发电机、电磁流量计等。无论粒子是在简单情景中运动还是在复杂情景中运动,都是把场的性质、运动学知识、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动量守恒定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而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较高。 二、高考考情分析及命题趋势: 近几年高考中连续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2004年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2005年恒定电流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相结合, 2006年带电小球在电场中来回反复运动,2007年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结合临界问题,2008年带电粒子在磁场和电场的组合场中运动的问题。 专题问题中所涉及的情景有很多相似之处,高考命题只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条件或者不断变化题设的情景切入,甚至是陈题翻新,连续几年虽然每年都在考,但还是针对不同的方面,我想09年高考计算题仍然会延续这种思路,有以下可能性带电粒子在周期性变化的电场或者磁场中的运动是近几年高考中不曾涉及的,但这类问题的综合程度高,很容易和生活生产、科学技术联系起来,通过这类问题可以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我们的打算: 二轮复习中,由于这一专题在高考中地位非常重要特别是要想考好大学的学生,所以在复习中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学生对这一专题思想认识:让学生认识到这一专题连续几年都在考,而且所占分值还 是非常高的,几乎占到了六分之一。要想理综考好这一专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意识到我一定要把这一个专题攻克的地步,学生就会有意识的去发现、去寻找自己在这一个方面还有哪些问题。 2、老师通过训练题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题意的能力,采用排查的方法对问题较大的题型进 行反复加强训练同时始终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和易错点:

基本粒子关系

基本粒子关系 强子就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可以分为介子和重子,目前粒子物理的夸克模型认为介子是由夸克和反夸克组成,重子则有三个夸克(或者反夸克)组成,重子可以再分为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和超子(因为质量超过核子的质量而得名)。电子和中微子等属于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 目前粒子物理认为轻子,夸克等没有结构,是点粒子。 电子质子等粒子带有电荷,带电粒子之间可以发生电磁相互作用,而电磁作用场的量子是光子,即带电粒子之间通过交换光子而发生相互作用。 夸克带有颜色(或者色荷),夸克之间,夸克和胶子之间,胶子之间,可以发生色相互作用,而色相互作用场的量子是胶子。 光子和胶子都是传递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目前认为它们也没有结构,是个点粒子。 第一类:纯单个粒子,中微子,电子,大统一粒子,夸克。 第二类:由两个基本粒子合成的粒子,如π介子,W、Z玻色子。 第三类:由三个基本粒子合成的粒子,如:中子,质子及其它强子。 第一类粒子中的大统一粒子不能游离态存在,它们必须二个并存,构成了π介子,和W玻色子。(特别注意的是,这一点与传统理论完全不同,为什么要这样猜想呢?你如果接着往下看就明白了。)第一类中的夸克也不能单独存在,它们必须三个并存在,构成了质子与中子等强子 |评论 1. 强子和轻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两个基本类别 ①强子:由夸克组成的粒子。两个夸克组成的强子叫介子;三个夸克组成的强子叫重子。所以,不管是介子还是重子,都是强子。与之对应的是轻子。 ②轻子:目前已知的的轻子有三代,包括电子及电子中微子、缪子及缪子中微子、tau子及tau子中微子。轻子之所以叫轻子,主要是因为轻子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发现其有内部结构,认为轻子是点粒子。 2. 胶子是传递强相互作用的传播子。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即强子是有夸克组成,夸克和夸克之间形成的介子或者重子就是靠夸克间的胶子相互传递从而耦合在一起的。 3. 根据色禁闭理论,单独的夸克是不存在的,而胶子是传播子,严格意义上将,比较两者的大小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单独的夸克不存在,存在的夸克都以介子或强子而存在。没法和胶子进行定量的比较。胶子没有固定的尺寸,胶子和光子一样,都是传播子,只不过胶子传播强相互作用力,而光子传播电磁相互作用力。 发给我自己..强子,重子,介子,中微子,轻子 2008-07-13 23:55 强子提供强相互作用的介子 质子、中子里有些什么质子、中子里有些什么 对强子结构和标准模型研究的一再成功已表明夸克和色场是强子世界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尽管如此,强子物理还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困难,如夸克幽禁、质子自旋危机、质子衰变等.

高中物理-粒子和宇宙学案

高中物理-粒子和宇宙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粒子物理学基础。 2.初步了解恒星的演化。 【重点难点】 1.粒子物理学基础常识。 2.宇宙大爆炸理论和恒星的演化过程。 【课前预习】 1.基本粒子与新粒子 (1)直到19世纪末,人们认为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后来发现了质子、中子、电子,于是许多人认为,电子、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并把它们叫做________。 (2)1932年发现了__________,1937年发现了__________,1947年发现了K介子和________介子,还发现了一些粒子,质量比质子的质量大,叫做__________。 (3)实验中发现,对应着许多粒子都存在着质量与它相同而电荷及其他一些物理性质________的粒子,叫做反粒子,例如,电子的反粒子就是________,质子的反粒子就是_________。2.夸克模型 (1)1964年提出的夸克模型,认为强子由更基本的________组成。 (2)夸克模型指出了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元,即存在__________电荷。 3.宇宙的演化 (1)研究微观世界的粒子物理、量子理论与研究__________的理论相互沟通、相互支撑。 (2)当恒星核能耗尽时,就进入末期,恒星的末期形态主要有:白矮星、中子星或_________。 (3)在宇宙形成之初是“粒子家族”尽显风采的时期,在宇宙大爆炸后,随着温度的下降,电子与质子复合成为中性的氢原子。继续冷却,质子、电子、原子等与光子分离而逐步组成恒星和星系。

【预习检测】 1.关于人们发现的新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许多粒子都有自己的反粒子 B.把粒子分为强子、轻子、媒介子,根据的是粒子与各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C.质子属于强子 D.光子属于轻子 2.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u夸克带电荷量 为2 3 e,d夸克带电荷量为 1 3 e -,e为元电荷,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 A.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的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的组成B.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的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的组成C.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的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的组成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的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的组成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1)原子,基本粒子, (2)正电子,u子,π,超子 (3)相反,正电子,反质子 2.(1)夸克(2)分数(3)最小 3.(1)宇宙(2)黑洞 【预习检测】 1.ABC 2.B ▲堂中互动▲ 【典题探究】 【例题1】为了探究宇宙起源,“阿尔法磁谱仪”将在太空中寻找“反物质”。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荷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则反氢原子是()

粒子和宇宙教案

粒子和宇宙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5 粒子和宇宙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粒子物理的发展史 2.初步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及宇宙与粒子的和谐统一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人类(科学家)探究宇宙奥秘的过程和方法 2.能够突破传统思维重新认识客观物质世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统一并深知创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构成物质的粒子和宇宙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 各种微观粒子模型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1.Internet网络素材、报刊杂志、影视媒体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基于网络环境)播放等。★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宇宙的起源一直是天文学中困难而又有启发性的问题。宇宙学中大爆炸论的基本观点是宇宙正在膨胀,要了解宇宙更早期的情况,我们必须研究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问题:现在我们所知的构成物体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学生:构成物体的最小微粒为“原子”(不可再分)。 点评:从宇宙的起源角度去引起对物质构的粒子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回答。教师:其实直到19世纪末,人们都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不可分的最小微粒。20世纪初人们发现了电子,并认为原子并不是不可以再分,而且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的研究。问题:现在我们认为原子是什么结构模型,由什么组成? 学生回忆并回答:现在我们认为原子是核式结构,说明原子可再分,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构成。点评:引起学生回忆旧知识并巩固知识。 (二)进行新课 1.“基本”粒子“不” 基本

高中物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及解析

高中物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项训练 1.如图所示,在一直角坐标系xoy 平面内有圆形区域,圆心在x 轴负半轴上,P 、Q 是圆上的两点,坐标分别为P (-8L ,0),Q (-3L ,0)。y 轴的左侧空间,在圆形区域外,有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xoy 平面向外,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y 轴的右侧空间有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2B 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xoy 平面向外。现从P 点沿与x 轴正方向成37°角射出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粒子,带电粒子沿水平方向进入第一象限,不计粒子的重力。求: (1)带电粒子的初速度; (2)粒子从P 点射出到再次回到P 点所用的时间。 【答案】(1)8qBL v m =;(2)41(1)45m t qB π=+ 【解析】 【详解】 (1)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 沿与x 轴正向成37o 角方向射出,经过圆周C 点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y 轴左侧磁场后,从y 轴上D 点垂直于y 轴射入右侧磁场,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得: 5sin37o QC L = 15sin37O OQ O Q L = = 在y 轴左侧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1R , 11R O Q QC =+

2 1 v qvB m R = 解得:8qBL v m = ; (2)由公式2 2 v qvB m R =得:2mv R qB =,解得:24R L = 由24R L =可知带电粒子经过y 轴右侧磁场后从图中1O 占垂直于y 轴射放左侧磁场,由对称性,在y 圆周点左侧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圆周上的E 点,沿直线打到P 点,设带电粒子从P 点运动到C 点的时间为1t 5cos37o PC L = 1PC t v = 带电粒子从C 点到D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1T ,时间为2t 12m T qB π= 21 37360 o o t T = 带电粒子从D 做匀速圆周运动到1O 点的周期为2T ,所用时间为3t 22·2m m T q B qB ππ= = 3212 t T = 从P 点到再次回到P 点所用的时间为t 12222t t t t =++ 联立解得:41145 m t qB π??=+ ?? ? 。 2.如图,区域I 内有与水平方向成45°角的匀强电场1E ,区域宽度为1d ,区域Ⅱ内有正交的有界匀强磁场B 和匀强电场2E ,区域宽度为2d ,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电场方向竖直向下.一质量为m 、电量大小为q 的微粒在区域I 左边界的P 点,由静止释放后水平向

(浙江专版)201X年高中物理 第十九章 原子核 第7、8节 核聚变 粒子和宇宙讲义(含解析)新人教

核聚变粒子和宇宙 核聚变 1.核聚变 (1)定义: 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核反应叫做聚变。聚变后比结合能增加,因此反应中会释放能量。 (2)发生条件: 轻核聚变必须在温度达到几百万开尔文时,才可以发生,因此又叫热核反应。聚变一旦发生,就不再需要外界给它能量,靠自身产生的热就会使反应继续下去。 (3)实例: ①热核反应主要应用在核武器上,如氢弹; ②热核反应在宇宙中时时刻刻地进行着,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热核反射堆; ③典型的核聚变: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的聚变,21H+31H→42He+10n+17.6 MeV,该反应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比裂变反应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大3~4倍。 2.受控热核反应 (1)聚变与裂变相比有很多优点: ①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②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 ③轻核聚变更为安全、清洁。 (2)实现核聚变的方法: ①难点:地球上没有任何容器能够经受几百万开尔文的高温; ②方案:科学家设想了两种方案,即磁约束和惯性约束,环流器是目前性能最好的一种磁约束装置。 [辨是非](对的划“√”,错的划“×”) 1.我国一些核电站已经开始大规模利用轻核聚变发电。(×) 2.轻核聚变须达到几百万开尔文以上的高温,自然界不存在轻核聚变。(×)

[释疑难·对点练] 1.从比结合能的图线看,轻核聚变后比结合能增加,因此聚变反应是一个放能反应。 例如:21H+31H→10n+42He+17.6 MeV。 2.聚变发生的条件:要使轻核聚变,必须使轻核间距达到核力发生作用的距离10-15 m,这要克服电荷间强大的斥力作用,要求使轻核具有足够大的动能。要使原子核具有足够大的动能,就要给它们加热,使物质达到几百万开尔文的高温。 3.特点 (1)在消耗相同质量的核燃料时,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释放更多的能量。 (2)热核反应一旦发生,就不再需要外界给它能量,靠自身产生的热就可以使反应进行下去。 4.应用 (1)核武器——氢弹。 (2)可控热核反应:目前处于探索阶段。 5.轻核聚变与重核裂变的区别 1.(多选)关于聚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轻核聚变为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时放出能量

要点一 构成原子或离子的各基本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一.原子的构成与排布 构成: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 (3)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5)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A Z 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原子。 排布: 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电子分层排布。 2.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 总结: 电子层 1 2 3 4 n 电子层符号K L M N …… 离核距离近远 电子的能量低高 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2 8 18 32 2n2 二.构成原子或离子的各基本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1.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A Z X 原子核 质子Z个 中子N个=(A-Z)个 核外电子Z个

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 核电荷数 3.阳离子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电荷数 4.阴离子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 电荷数 5.核外电子数相同的粒子规律 (1)与H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2电子结构):H-、Li+、Be2+ (2)与N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10电子结构):阴离子有F-、O2-、N3-、OH-、NH2-;阳离 子有Na+、Mg2+、Al3+、NH4+、H3O+;分子有Ne、HF、H2O、NH3、CH4 (3)与Ar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18电子结构):阴离子有P3-、S2-、Cl-、HS-;阳离子有K+、 Ca2+;分子有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三.元素,核素与同位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 核素之间的比较:两者相同处:质子数相同、同一元素 两者不同处: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 二者关系: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 注意: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原子)虽然质量数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完全一样;②天然存在的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4)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求出的平均值。 Ar=Ar l*a1%+Ar2*a2%+ 其中Ar1、Ar2…为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1%、a2%…为同位素的原子数百分比或同位素的原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但不是质量分数。 元素、核素、同位素三者之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所有实验仪器读数方法.

实验专题:高中物理实验仪器的读数方法 一、按照仪器的读数过程是否需要估读可分为两大类: (1)、不需要估读的仪器:①游标卡尺、②秒表、③电阻箱。 (2)、需要估读的仪器:①刻度尺、②弹簧秤、③温度计、④天平、 ⑤螺旋测微器、⑥电流表、⑦电压表、⑧多用电表等。 1、不需要估读的仪器 ①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是一种测量长度的一起,常用的游标卡尺有10分度、20分度和50分度三种,这三种游标卡尺的精确度分别为0.1mm、0.05mm和0.02mm。读数方法为:测量值=主尺的读数+(游标尺与主尺对齐的刻度线格子数×精确度),故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是不要估读。 ②秒表 因为机械表采用的齿轮传动,每0.1s指针跳跃1次,指针不可能停在两小格之间,所以不能估度读出比最小刻度更短的时间。故对秒表读数时不用估读。 ③电阻箱 因为电阻箱的特殊结构,我们在进行电阻调节时是按照电阻箱上各档的倍率进行电阻的调节的,所以电阻箱的电阻是不能连续调节的,因此读数时也不需要估读。 二、需要估读的仪器 一.读数常规: 1.读数的基本原则是: 十分之一估读法:凡最小分度值是以“1”为单位的,有效数字的末位都在精度的下一位,即需要估读,若无估读,则在精度的下一位补“0”; 二、需要估读的仪器 ①刻度尺、 ②螺旋测微器 原理: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长度的工具。用它测长度可以准确到0.01毫米。这是因为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0.5毫米,可动刻度正好转一周,而一周分成5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0.01毫米,所以能精确到0.01毫米,但要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螺旋测微器读数时先读固定刻度露出的部分,这部分与一般刻度尺差不多,但多了个半毫米的刻度,再读可动的螺旋部分的刻度,要估读一位,并乘上0.01mm,二者相加就行。 读数公式: 测量值=固定刻度示数+固定刻度的中心水平线与可动刻度对齐的位置的示数×0.01mm [经验之谈]1)看半刻度是否漏出,固定刻度上的刻度值是以mm为单位; 可动刻度要估读,小数点后应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原则:(1)凡最小分度值是以“1”为单位的.有效数字的末位都在精度的下一位,即需要估读,若无估读,则在精度的下一位补“0”(2)凡最小分度值是2或5个单位的,有效数字的末位就是精度的同一位(含估读数),若无估读不需补“0”。 若用0~0.6A量程,其精度为0.02A,说明测量时只能准确到0.02A,不可能准确到0.01A,因此误差出现在安培的百分位(0.01A),读数只能读到安培的百分位,以估读最小分度半小格为宜,将最小分度分为二等分,把不足半等分的舍去,等于或超过半等分的算一个等分。 当电压表在15V档位,表盘的最小分度值为0.5V/格,虽能准确读到0.5V,但误差仍出现在最小分度值的同一数位上,即伏特的十分位。其估读法则是:将最小分度分为五等分仍按不足半等分舍去,等于或超过半等分算一个等分。

高中物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典型例题解析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专题练习 1.一个带正电的微粒,从A 点射入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微粒沿直线AB 运动,如图,AB 与电场线夹角θ=30°,已知带 电微粒的质量m =1.0×10-7kg ,电量q =1.0×10-10C ,A 、B 相距L =20cm .(取g =10m/s 2 ,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求: (1)说明微粒在电场中运动的性质,要求说明理由. (2)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3)要使微粒从A 点运动到B 点,微粒射入电场时的最小速度是多少? 2.一个带电荷量为-q 的油滴,从O 点以速度v 射入匀强电场中,v 的方向与电场方向成θ角,已知油滴的质量为m ,测得油滴达到运动轨迹的最高点时,它的速度大小又为v ,求: (1) 最高点的位置可能在O 点的哪一方? (2) 电场强度 E 为多少? (3) 最高点处(设为N )与O 点的电势差U NO 为多少? 3.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原来两板不带电,上极板接地,它的极板长L = 0.1m , 两板间距离 d = 0.4 cm ,有一束相同微粒组成的带电粒子流从两板中央平行极板射入,由于重力作用微粒能落到下板上,已知微粒质量为 m = 2×10-6kg ,电量q = 1×10-8 C ,电容器电容为C =10-6 F .求 (1) 为使第一粒子能落点范围在下板中点到紧靠边缘的B 点之内,则微粒入射速度v 0应为 多少? (2) 以上述速度入射的带电粒子,最多能有多少落到下极板上? 4.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建立xOy 直角坐标系,Oy 表示竖直向上的方向。已知该平面内存在沿x 轴负方向的区域足够大的匀强电场,现有一个带电量为2.5×10-4 C 的小球从坐标原 点O 沿y 轴正方向以0.4kg.m/s 的初动量竖直向上抛出,它到达的最高点位置为图中的Q 点,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 . (1)指出小球带何种电荷; (2)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 (3)求小球从O 点抛出到落回x 轴的过程中电势能的改变量. 5、如图所示,一对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 、B 构成电容器,电容为C 。电容器的A 板接地,且中间有一个小孔S ,一个被加热的灯丝K 与S 位于同一水平线,从丝上可以不断地发射出电子,电子经过电压U 0加速后通过小孔S 沿水平方向射入A 、B 两极板间。设电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电子从灯丝发射时的初速度不计。如果到达B 板的电子都被B 板吸收,且单位时间内射入电容器的电子数为n 个,随着电子的射入, 两极板间的电势差逐渐增加,最终使电子无法到达B 板,求: (1)当B 板吸收了N 个电子时,AB 两板间的电势差 (2)A 、B 两板间可以达到的最大电势差(U O ) (3)从电子射入小孔S 开始到A 、B 两板间的电势差达到最大值所经历的时间。 6.如图所示是示波器的示意图,竖直偏转电极的极板长L 1=4cm ,板间距离d=1cm 。板右端距离荧光屏 L 2=18cm ,(水平偏转电极上不加电压,没有画出)电子沿中心线进入竖直偏转电场的速度是 v=1.6×107 m/s ,电子电量e=1.6×10-19C ,质量m=0.91×10-30kg 。 (1)要使电子束不打在偏转电极上,加在竖直偏转电极上的最大偏转电压U 不能超过多大? (2)若在偏转电极上加u=27.3sin100πt (V)的交变电压,在荧光屏竖直坐标轴上能观察到多长的线段? 7.两块水平平行放置的导体板如图所示,大量电子(质量m 、电量e ) 由静止开始,经电压为U 0的电场加速后,连续不断地沿平行板的方向从 两板正中间射入两板之间。当两板均不带电时,这些电子通过两板之间的时间为3t 0;当在两板间加如图所示的周期为2t 0,幅值恒为U 0的周期 性电压时,恰好..能使所有电子均从两板间通过。问: ?这些电子通过两板之间后,侧向位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多少? ?侧向位移分别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情况下,电子在刚穿出两板之间时的动能之比为多少? 1.(1)微粒只在重力和电场力作用下沿AB 方向运动,在垂直于AB 方向上的重力和电场力必等大反向,可知电场力的方向水平向左,如图所示,微粒所受合力的方向由B 指向A ,与初速度v A 方向相反,微粒做匀减速运动.(2)在垂直于AB 方 向上,有qE sin θ-mg cos θ=0 所以电场强度E =1.7×104 N/C V U v 图3-1-6

要点一 构成原子或离子的各基本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一.原子的构成与排布 构成: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 (3)原子序数 = 核电核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4)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5)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A Z X 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具体的X 原子。 排布: 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电子分层排布。 2.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n 表示电子层)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 第三层不超过32个。 (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 排布。 总结: 电子层 1 2 3 4 n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 离核距离 近 远 电子的能量 低 高 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2 8 18 32 2n 2 二. 构成原子或离子的各基本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1.质子数 + 中子数 = 质量数 = 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 核内质子数 = 核电荷数 3.阳离子核外电子数 = 核内质子数 – 电荷数 4.阴离子核外电子数 = 核内质子数 + 电荷数 5.核外电子数相同的粒子规律 (1)与He 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2电子结构):H -、Li +、Be 2+ (2)与Ne 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10电子结构):阴离子有F -、O 2-、N 3-、OH -、NH 2-;阳离 子有Na +、Mg 2+、Al 3+、NH 4+、H 3O +;分子有Ne 、HF 、H 2O 、NH 3、CH 4 (3)与Ar 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18电子结构):阴离子有P 3-、S 2-、Cl -、HS -;阳离子有K +、 Ca 2+;分子有Ar 、HCl 、H 2S 、PH 3、SiH 4、F 2、H 2O 2、C 2H 6、CH 3OH 、N 2H 4 三. 元素,核素与同位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A Z X 原子核 质子 Z 个 中子 N 个=(A -Z )个 核外电子 Z 个

高中物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题训练答案

高中物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题训练答案 一、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项训练 1.如图所示,两条竖直长虚线所夹的区域被线段MN 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的电场方向竖直向上,下部分的电场方向竖直向下,两电场均为匀强电场且电场强度大小相同。挡板PQ 垂直MN 放置,挡板的中点置于N 点。在挡板的右侧区域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在左侧虚线上紧靠M 的上方取点A ,一比荷 q m =5×105C/kg 的带正电粒子,从A 点以v 0=2×103m/s 的速度沿平行MN 方向射入电场,该粒子恰好从P 点离开电场,经过磁场的作用后恰好从Q 点回到电场。已知MN 、PQ 的长度均为L=0.5m ,不考虑重力对带电粒子的影响,不考虑相对论效应。 (1)求电场强度E 的大小; (2)求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 (3)在左侧虚线上M 点的下方取一点C ,且CM=0.5m ,带负电的粒子从C 点沿平行MN 方向射入电场,该带负电粒子与上述带正电粒子除电性相反外其他都相同。若两带电粒子经过磁场后同时分别运动到Q 点和P 点,求两带电粒子在A 、C 两点射入电场的时间差。 【答案】(1) 16/N C (2) 21.610T -? (3) 43.910s -? 【解析】 【详解】 (1)带正电的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有:L=v 0t 2 122L qE t m = 解得E=16N/C (2)设带正电的粒子从P 点射出电场时与虚线的夹角为θ,则:0 tan v qE t m θ= 可得θ=450粒子射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为2v 0 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2 v qvB m r = 由几何关系可知2r L = 解得B=1.6×10-2T

粒子物理学

粒子物理学 为本词条添加义项名 粒子物理学,又称高能物理学,它是研究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微观世界中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在很高能量下这些物质相互转化及其产生原因和规律的物理学分支。 10 本词条无基本信息模块, 欢迎各位编辑词条,额外获取10个积分。 目录 1学科简介 2学科分类 3理论分析 4发展阶段 5黑格斯粒子的实验证据 6第四种和第五种夸克 7轻子的新发现 8电弱统一理论的建立 9粒子物理的前景 展开 1学科简介 2学科分类 3理论分析 4发展阶段 4.1第一阶段(1897~1937) 4.2第二阶段(1937~1964) 4.3第三阶段(1964~) 5黑格斯粒子的实验证据 6第四种和第五种夸克 7轻子的新发现

8电弱统一理论的建立 9粒子物理的前景 粒子物理学 1学科简介 粒子物理学particle physics 研究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微观世界中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在很高能量下这些物质相互转化及其产生原因和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又称高能物理学。 粒子物理学 2学科分类 粒子物理学专门研究组成物质和射线的基本粒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在大自然的一般条件下,许多基本粒子不存在或不单独出现,物理学家使用粒子加速器,试图复制粒子高能碰撞的机制,从而生产和侦测这些基本粒子,因此粒子物理学也被称为高能物理学。 标准模型可以正确地描述基本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模型能够计算12种已知的粒子(夸克和轻子),彼此之间以强力、弱力、电磁力或引力作用于对方。这些粒子会互相交换规范玻色子(分别为胶子、光子、W 及Z 玻色子)。标准模型还预测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截至2010年,使用费米实验室的垓电子伏特加速器和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者仍旧在努力地寻找希格斯玻色子的来踪去迹。

高中物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

高中物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 一、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项训练 1.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存在一个半径R =0.2m 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B =1.0T ,方向垂直纸面向外,该磁场区域的右边缘与y 坐标轴相切于原点O 点。y 轴右侧存在一个匀强电场,方向沿y 轴正方向,电场区域宽度l =0.1m 。现从坐标为(﹣0.2m ,﹣0.2m )的P 点发射出质量m =2.0×10﹣9kg 、带电荷量q =5.0×10﹣5C 的带正电粒子,沿y 轴正方向射入匀强磁场,速度大小v 0=5.0×103m/s (粒子重力不计)。 (1)带电粒子从坐标为(0.1m ,0.05m )的点射出电场,求该电场强度; (2)为了使该带电粒子能从坐标为(0.1m ,﹣0.05m )的点回到电场,可在紧邻电场的右侧区域内加匀强磁场,试求所加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和方向。 【答案】(1)1.0×104N/C (2)4T ,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解析】 【详解】 解:(1)带正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 20 0v qv B m r = 可得:r =0.20m =R 根据几何关系可以知道,带电粒子恰从O 点沿x 轴进入电场,带电粒子做类平抛运动,设粒子到达电场边缘时,竖直方向的位移为y 根据类平抛规律可得:2012 l v t y at ==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Eq ma = 联立可得:41.010E =?N/C (2)粒子飞离电场时,沿电场方向速度:30 5.010y qE l v at m v ===?m/s=0v 粒子射出电场时速度:02=v v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粒子在B '区域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半径:2r y '= 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可得: 2 v qvB m r '=' 联立可得所加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4mv B qr '= ='T 根据左手定则可知所加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基本粒子的定义与分类

基本粒子的定义与分类 基本粒子的定义与分类 (1)基本粒子的定义及其变化 基本粒子是指人们认知的构成物质的最小、最基本的单位。但是因为物理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物质构成的认知逐渐深入,因此基本粒子的定义随时间也是有所变化的。 目前在粒子物理学中,标准模型理论认为的基本粒子可以分为夸克(quark)、轻子(lepton)、规范玻色子(boson)和希格斯粒子四大类。标准模型理论之外也有理论认为可能存在质量非常大的超粒子。 传统上(20世纪前、中期)的基本粒子是指质子、中子、电子、光子和各种介子,这是当时人类所能探测的最小粒子。而现代物理学发现质子、中子、介子都是由更加基本的夸克和胶子(gluon)构成。同时人类也发现了性质和电子类似的一系列轻子,还有性质和光子、胶子类似的一系列规范玻色子。这些是现代的物理学所理解的基本粒子。 (2)基本粒子的分类 费米子:基本费米子分为两类:夸克和轻子。 夸克:目前的实验显示共存在6种夸克,其中包括它们各自

的反粒子。这6种夸克又可分为3“代”。它们是: 第一代:u(上夸克)d(下夸克) 第二代:s(奇异夸克)c(魅夸克) 第三代:b(底夸克)t(顶夸克) 它们的质量关系是。另外值得指出的是,他们之所以未能被早期的科学家发现,原因是夸克决不会单独存在(顶夸克例外,但是顶夸克太重了而衰变又太快,早期的实验无法制造)。他们总是成对的构成介子,或者3个一起构成质子和中子这一类的重子。这种现象称为夸克禁闭理论。这就是为什么早期科学家误以为介子和重子是基本粒子。 轻子:共存在6种轻子与它们各自的反粒子。其中3种是电子和与它性质相似的子和子。而这三种各有一个相伴的中微子。他们也可以分为三代: 第一代:e(电子)、(电中微子) 第二代:(μ子)、(μ中微子) 第三代:(τ子)(τ中微子) 玻色子:玻色子是依随玻色-爱因斯坦统计,自旋为整数的粒子。 规范玻色子,这是一类在粒子之间起媒介作用、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之所以它们称为“规范玻色子”,是因为它们与基本粒子的理论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有很密切的关系。

高中物理实验器材一览表.doc

单 编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价 位 0001 演示直尺1000mm 只 0002 木直尺1000mm 只 0005 游标卡尺125mm, 0.1mm 个 0006 螺旋测微器(千分尺)25mm, 0.01mm 个 0101 分析天平1/1000g,100g 台 0102 电子天平1/1000 台 0103 物理天平500g 台 0104 学生天平200g, 0.02g 台 0105 托盘天平500g,0.5g 台 0201 数字计时器四位 , 台 0203 电磁打点计时器个 0204 石英钟秒分度个 0205 机械停钟块 0206 节拍器电子个 0207 电火花计时器单频率: , 火花距离不小于 10mm, 个平均电流不大于 0301 热敏温度计-10 ~+100℃,线性刻度个0302 演示温度计只0401 演示电表直流、电压、电流、检流台0402 演示电流电压表J0402 型台0403 演示电阻表J0403 型台0404 演示( 瓦特 ) 功率表J0404 型台0405 电能表单相只0406 绝缘电阻 ( 兆欧) 表500V 只

0407 直流电流表级, 0.6A,3A 只0408 直流电压表级, 3V, 15V 只0409 灵敏电流计±300μA只0410 多用电表只0411 学生多用电表只0412 直流电压表级,毫伏级台0413 携式直流单双臂电桥台0414 交流电流表级,毫安级只0415 直流电流表级, 200μA只 0416 多用大屏幕数字显示可做万用电表 , 计时 . 计频 . 计数 . 台测试仪测温等 0417 数字电容表10pF~100μF台 0420 投影电流表套 单 编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价 位 0421 投影电压表套 0422 投影检流计只 0423 教学 Q表台 1005 钢制黑板900mm×600mm,双面块 1007 旋片式真空泵单相,直联泵台 1008 两用气筒脚踏式个 1009 离心沉淀器手摇式台 1012 空盒气压表DYM3型个 1013 手摇抽气机双缸式台

第十九章原子核第八节粒子和宇宙

第十九章原子核 第八节粒子和宇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粒子物理的发展史。 2、初步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及宇宙与粒子的和谐统一。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人类探究宇宙奥秘的过程和方法。 2、能够突破传统思维重新认识客观物质世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统一并深知创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构成物质的粒子和宇宙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 各种微观粒子模型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Internet网络素材、报刊杂志、影视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讲述:宇宙的起源一直是天文学中困难而又有启发性的问题。宇宙学中大爆炸论的基本观点是宇宙正在膨胀,要了解宇宙更早期的情况,我们必须研究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问题:现在我们所知的构成物体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学生回答:构成物体的最小微粒为“原子”。 教师讲述:其实直到19世纪末,人们都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不可分的最小微粒。20世纪初人们发现了电子,并认为原子并不是不可以再分,而且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的研究。 问题:现在我们认为原子是什么结构模型,由什么组成? 学生回忆并回答:现在我们认为原子是核式结构,说明原子可再分,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构成。 (二)新课教学 1、“基本粒子”不基本 教师讲述: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继而我们发现了光子,并认为“光子、电子、质子、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

分的粒子,所以把它们叫“基本粒子”。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还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本”粒子呢?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2、发现新粒子 教师:20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在对宇宙线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粒子。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发现新粒子”部分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从宇宙线中发现了哪些粒子?这些粒子有什么特点? (2)通过科学核物理实验又发现了哪些粒子? (3)什么是反粒子? (4)现在可以将粒子分为哪几类?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1)1932年发现正电子;1937年发现μ子;1947年发现K 介子与π介子 (2)实验中发现了许多反粒子,现在发现的粒子多达400多种。 (3)许多粒子都存在着质量与它相同而电荷及其他一些物理性质相反的粒子,叫做反粒子。 (4)按粒子与各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可分为三大类:强子、轻子和媒介子。 师生共同总结并举例: 强子: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质子、中子… 轻子:轻子是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电子中微子… 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胶子… 3、夸克模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夸克模型”部分并思考问题:上述粒子是不是最小单位,有没有内部结构呢?现代科学认为夸克有哪几种?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认为强子由更基本的成分组成,这种成分叫做夸克(quark )。夸克模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被多数物理学家接受。现代科学认为夸克有: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粲夸克、底夸克、顶夸克。它们带的电荷为元电荷的3 2+或31-倍每种夸克都有对应的反夸克。 教师提示:科学家们还未捕捉到自由的夸克。夸克不能以自由的状态单个出现,这种性质称为夸克的“禁闭”。能否解放被禁闭的夸克,是物理学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夸克模型的提出是物理学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它指出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元,即存在分数电荷。而另一方面也说明科学正由于一个一个的突破才使得科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宇宙的演化、恒星的演化 教师讲述:前面我们提到要了解宇宙起源需了解物质的组成的粒子,这是因为在物理学中研究微观世界的粒子物理、量子理论,与研究宇宙的理论竟然相互沟通、相互支撑。

高中物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知识点汇总

难点之九: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一、难点突破策略 (一)明确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受力特点 1. 产生洛伦兹力的条件: ①电荷对磁场有相对运动.磁场对与其相对静止的电荷不会产生洛伦兹力作用. ②电荷的运动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不平行. 2. 洛伦兹力大小: 当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洛伦兹力f=0; 当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洛伦兹力最大,f=qυB ; 当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夹角θ时,洛伦兹力f= qυB ·sin θ 3. 洛伦兹力的方向:洛伦兹力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 4. 洛伦兹力不做功. (二)明确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带电粒子在只受洛伦兹力作用的条件下: 1. 若带电粒子沿磁场方向射入磁场,即粒子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θ=0°或180°时,带电粒子粒子在磁场中以速度υ做匀速直线运动. 2. 若带电粒子的速度方向与匀强磁场方向垂直,即θ=90°时,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以入射速度υ做匀速圆周运动. ①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 R v m qvB 2 = ②轨道半径公式:qB mv R = ③周期:qB m 2v R 2T π=π= ,可见T 只与q m 有关,与v 、R 无关。 (三)充分运用数学知识(尤其是几何中的圆知识,切线、弦、相交、相切、磁场的圆、轨迹的圆)构建粒子运动的物理学模型,归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题目类型,总结得出求解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与规律。 1.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的基本型问题 (1)定圆心、定半径、定转过的圆心角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前提。确定半径和给定的几何量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基础, 有时需要建立运动时间t 和转过的圆心角α之间的关系(T 2t T 360t πα=α= 或)作为辅助。圆心的确定,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 已知入射方向和出射方向时,可通过入射点和出射点作垂直于入射方向和出射方向的直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就是圆弧轨道的圆心(如图9-1中P 为入射点,M 为出射点)。 ② 已知入射方向和出射点的位置,可以通过入射点作入射方向的垂线,连接入射点和出射点,作其中垂线,这两条垂线的交点就是圆弧轨道的圆心(如图9-2,P 为入射点,M 为出射点)。 图9-1 图9-2 图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