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任务书.doc

九江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任务书.doc
九江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任务书.doc

九江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任务书

项目名称: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地理类专业

教育综合改革实践

申报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

负责人:xxx

联系方式:xxxxxxxxx

教务处制

二○一三年六月

填写说明

1.任务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

2.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3.任务书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

一、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姓名xxx 性别男出生年月1968.02 学位博士学历研究生所学专业人文地理学

毕业院校中山大学职称教授职务院长

电话

办公:手机:

电子信箱

主要教学成果

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现有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等四个地理类本科专业,有地理类本科在校生500余人。地理类专业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创新空间大的学科特点,通过几年来的专业建设实践,我们探索出了一条“依托地方、

注重实践,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的办学之路。

1.培养目标创新

以地理类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于地方经济与江西生态强省战略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制定培养方案,通过调查问卷、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从而实现了服务于地方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机结合。

2.教学计划创新

在基础理论教学中以“夯实基础”为目的,以“理论指导实践”为

度,优化课程体系,注重了专业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标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性地在各专业设置了八周的集中实践,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现了以“以做促学”的培养模式在本专业的创新发展。

3.实验实训保障充分

专业实验室不断完善,校外实践基地基本满足专业及发展方向需

要,为学生进行校内外专业实训、毕业实习、假期实践等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专业实践性教学基地基本稳定,类型较为丰富,地域跨度控制在学生可承受范围内,以方便学生加以灵活选择。

通过以上途径,逐步提高了办学水平和质量,毕业生因理论基础深厚、动手能力扎实,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本专业毕业生的一次就

业率位于同类院校前列。

二、主要参与人员

姓名学位技术职称承担工作

李松志博士教授整体规划及组织

孙冬英博士教授师资队伍

赵追博士教授实验室建设

张辉硕士教授实践教学管理

史术光硕士讲师教学管理

张建星硕士讲师学生管理

冉红硕士副教授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建设莫申国博士副教授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建设周之良硕士副教授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管理熊云明硕士副教授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管理祝明霞硕士副教授课程建设

徐少文硕士讲师实验室建设

陈海龙博士副教授课程建设

曹铭硕士讲师课程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区域协同进步已成为我国解决区域发展

矛盾的的重要方略,地理类人才的培养是落实这一方略的重要抓手。由此,《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支持高等学校加快培养各类社会急需人才”;《江西省教育事

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赣和人才强省战略”。因此,围绕国家和江西省内人才需求现状,大力培养服务地方发展的地理类人才是未来我校人才培

养的重要任务之一。

主要建设目标如下:

1.形成工学结合、行业互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卓越地理类专业人才为主线,搭建政、企、校深度融合的培养平台,与用人单

位建立互惠共赢的“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机制,进一步拓宽学

生实践范围和层次,更注重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形成以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创

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工学结合、行业互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建立重实践能力培养、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并逐步形成完善科学的

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方面突出专业特色、强化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增加实

践环节,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建立“认知—模拟实训—专业短期实习—长

期教学实习—用人单位综合实习”的全方位的立体化分层次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3.打造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团队

实施“强师工程”和“名师工程”。每年有计划的引进高层次人才,聘请有实践经验

的行业专家做兼职教授。经过四年建设,培养一批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使地理类专业教师队伍中博士比例达到50%以上,具有地理类类行业实际工作背景的教师

比例达到70%以上;打造一支富有活力、专业知识扎实、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

4.推出一批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

经过四年的建设,推出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教科研成果:完成4-5部高质量的地理类专业教材和专业实践指导书的编写和出版,申报立项5-10项国家级和省级本科教学工程

项目、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精品共享资源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结合专业特色,围绕服

务地方经济发展,申报立项5-10项国家级和省级纵向科研课题,5-10项横向科研课题;建设具有创新型的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10个。

1.加强团队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1)有计划的加强对高学历、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引进工作,提高师资的学历水平和科

研能力,同时大力推进“博士化”工程,建设一支熟悉社会需求、教研水平高、教学经验丰

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2)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有计划组织教师深入地理

类企事业单位,深入实际,认真学习与实践。包括到机关、企事业单位挂职;到其他学校参

加实践培训;参与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解决等;同时深入实际开展实质性的社会调查研究

活动,并取得有应用和参考价值的业务报告或调研报告,以此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3)有计划推进教师访学和进修工作,每年外派1-2名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做访问学者,同时分期分批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派遣到国际、国内知名高校和知名规划机构研修,

能够尽快熟悉并深入了解相关业务领域,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

(4)引进业界精英,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做兼职教授,以专题讲座、讨论或报

告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形成多元化来源的师资格局,保持师资在职称、学位、年龄等方面的合理比例。

2.推进课程体系的建设力度

(1)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围绕各相关专业的培养特色,优化课程设置,

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地理科学专业要突出师范生培养方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突出城市规划与村镇规划两个层面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突出国土开发与整治能力的锻炼,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要加强学生开发能力培养。各专业的主干课着力突出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培养,基础课突出学生规划能力的培养,技能课和方向课突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重视实验、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2)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地理类专业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围绕“四个结合”,即与“山、江、湖、城”开发建

设紧密连接,与地理学的科研成果的紧密结合,与国外开放课程紧密结合,以突出专业发展前沿,拓宽学生专业视野。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加强精品课程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

针对专业核心课程,不断完善其教学模块、突出其特色模块和互动模块,逐步规范并深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实现的主要载体是各核心课程网站,网站中的教学模块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录像、试卷习题库等,特色模块包括系列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导航、实践拓展训练、中外文献选读等,互动模块包括在线自测、作业批改系统、

网上答疑与讨论等。

3.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深入进行正确人地观的塑造。正确的人地关系理论是协调论,要达到人地之间的

协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我们以人地关系理论统领人文地理学的教学,引导学生以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分析、研究地理

学各分支学科的问题,既培养学生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2)积极引入兴趣式教学。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探讨和研究国内

外时事和自己家乡的与地理学相关的问题,分析地理事象变化、发展、演化规律,通过作业、辩论、讨论等形式,组织学生探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方式也特别

感兴趣。

(3)积极改革教学方法。讲课、讨论、实践相结合,变单向式教学为双向式教学,实

现互动式教学。基本实现电化教学,本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电子课件,提高教学的直观性,

丰富课堂内容及其有关信息;抓好备课环节,强调讲授的条理、重点、难点,对选定的章节

进行备课和讲授方法分析并在教学中实践;运用启发式教学,使教学过程活跃。

(4)积极开展研究性和探究性学习。变期末整体性考试为分解式和整体式并举的考试

方式。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应用技能和应

用能力三个方面的测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真正实现教考分离,提高教学质量。

4.强化实践教学建设,形成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

(1)多渠道构建实践性教学链条。针地理类专业人才实践性、技术性强的市场需求特

点,同时结合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更高要求,通过广泛调查研究,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对教学实践的组成部分进行系统的调整,系统构建并完善包括课内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基地实习、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 设计) 等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

(2)加快实验设备和实习基地建设。在充实现有实验设备和提高实验开课率的前提下,

以目前的实习基地为基础上,再建设2-4个校外实习基地,以完全满足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

培养特色人才的需要。其中。省内选择1—2 个作为本专业创新型实习基地,开展与当地政

府长期合作,将这2个实习基地作为研究对象区域,开展课题研究和规划任务,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并最终在省内外产生学术和社会影响。

(3)提升实践教学的组织与资金保障。专门组织成立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加强实践教

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实行阶段性目标管理,保证实验室建设项目按期完成

加强对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确保实践教学项目能够顺利并高质量地实施。

5.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方式改革,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确保做到“明确责任、管理科学、程序规范,工作高效、

沟通顺畅”。落实专业综合改革建设目标责任制,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共同推进、力促实

现。

(2)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机制,探索建立学校、行业部门、

协会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3)改革学生管理工作,引入专业导师、实践导师和科研导师制度,强化职业引导作

用,提高职业情商。

(4)改革传统的、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笔试与技能测试相结

合的考核制度。对实践性较强的职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的熟练程度、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项目实施的结果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合理性来确定成绩。

6.加强教科研建设,推进教学科研的有效结合和相互促进

(1)鼓励教师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科研成果带入课堂,把最新科研成果

和知识传递给学生。鼓励教师将所承担的部级、省级重点科研项目的内容引入教学,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通过现实的研究项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加深对课程理论概念的理解及实

际应用,将有关教师发表与这些课程有关的研究论文作为课外阅读资料,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对基本知识能做到活学活用;学生的毕业论文

与教师的科研结合起来进行,使教师对学生论文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引导部分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承担一部分力所能及的科研课题。调动学生科研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五、进度安排

按照“规划先行、重点突出、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积累,用四年的时间从量变到质

变,直至达到最终的建设目标。建设时间为2018年1月—2021年12月。

1.2018年9月以前

(1)对地理类人才培养方案所涉及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进度、教学管理等内容进行修订和优化,重点做好实践教学计划,细化课程实习、实践基地、毕业论文改革的内容。宣传专业综合改革方案,统一认识,制定修订的培养方案。适时上报学校申请调整,力争自2018年9月起实施。

(2)完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制度,调动共建单位积极性,推进外聘兼职行业精英的有关

计划安排和实施工作。

(3)改革教学管理制度,适应特色专业建设要求,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建立学校、行业

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2.2018年9月—2019年7月

(1)新培养方案开始实施。建立教师教学互动模式,加强对学生的网上指导。

(2)增加校级精品共享资源课、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增加校级双语课程1-2门。

(3)学生成功申报大学生自主创新项目3项,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4)安排1-2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引进1-2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5)选派1-2名教师参加国内外重要教研会议、进修访问;邀请2—3名国内知名学者来院讲学或短期讲课;选派1-2名教师到相关行业培养锻炼;选派1-2名教师至相关部门调研和考察,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3.2019年9月—2020年8月

(1)增加校级双语课程1门,编辑出版学科教材2部。

(2)增加实践教学基地2个。

(3)增加校级精品共享资源课、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增加省级精品共享资源课、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

(4)选派1-2名教师参加国内外重要教研会议、进修访问;邀请2-3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讲学或短期讲课;选派1-2名教师到相关行业培养锻炼;选派1-2名教师至相关部门调研和考察,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4.2020年9月—2021年12月

(1)增加校级精品共享资源课、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增加省级精品共享资源课、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编辑出版学科教材2部。

(2)增加省级教学团队1支,省级骨干教师2人。

六、预期成果(含主要成果和特色)

1.主要成果

通过地理类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培养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地理类人才,并集成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形成该专业建设内容的相关参考规范,发挥推广和示范的作用。

(1)每年为地方培养100-150名高水平地理类专门人才;

(2)培养一批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

(3)申报立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12项,服务地方经济的横向课题和项目12项;

(4)申报国家级和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精品共享资源课、

精品视频公开课;

(5)完成编写5部高质量的专业著作和教材,10本实践教学指导书;

(6)建设具有创新型的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10个;

(7)完成现有实验室的软硬件提升和新实验室的建造。

2.特色

(1)服务地方的人才培养

立足国内对地理类人才的需求增加这一实际,密切结合江西中部率先崛起和鄱阳湖生态

经济区建设的人才需求,通过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高效运作,形成“依托地方、注重实践,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道路。注重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引导和职业基础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积极参与到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凸显专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2)注重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

采用“学校+社会”的联合培养模式,实施双导师制度,努力寻求与省内外相关单位的

合作,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建设,扩大学生到地方规划建设部门实习

实践的比例,重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相关部门建立深入的合作办学关系,通过联合建实习基地、联合实验室、联合教学实训基地、联合课程,设立学生创新项目、创业项目、

毕业设计项目及设立企业兼职教授基金等,努力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条

件。

(3)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培养

解决区域发展问题需要国际化的视野。本专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人才资源,加强与国际性大学和行业部门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联合培养、暑期学校、短期考察等方式,分期、分批将学生送到国外大学学习和交流,创造机会让学生利用国外条件开展实习工作,

学习国外新的区域规划与管理理念,开拓视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七、经费预算

序号支出项目金额(元)

1 教师团队建设10,000

2 课程建设10,000

3 专业实践基地建设10,000

4 教学科研扶持20,000

合计50,000

本科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

本科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山西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机制创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组织实施“长治学院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 的客观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强化特色,注重内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是高校中心工作、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的教育理念,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发展观,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增强全体教职工的服务意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科学办学理念,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强化重点与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我校本科教育规模、质量、特色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地方特 色鲜明的综合性教学型院校。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质量工程,使我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重点突破,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办学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形成重视教学工作、重视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通过3-5年的努力,使

(新)高校教师培训教学设计模板

贵州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1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学校: 专业:教育学 姓名: 完成时间:2014年1月5 日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什么是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和特征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2、本节课的基本概念 教育、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大一学生刚进入校园不久,上一学期主要是学习基础课程,对所学专业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这一门作为主要专业课程,对引导学生踏入专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第一章的学习是专业学习的第一课,因此,应该注重从基础入手,循序渐进。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学前教育学这门课这学期才开始,学生之前也没有学习过相关专业知识,只是从自己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看法,因此,在初步学习此门课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日常了解走向专业化。 3、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自学能力是大学生主要的学习能力之一,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的自觉性强,主动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现代媒体来获取知识,能够系统的学习知识。此外,操作能力也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专业训练所必备的能力,综合素质较好的大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大学生不再像中小学生,思维更加成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较强,同时自己的想法也是较多,自我表现欲望增强,因此,在本课程学习中,灌输式的教学难以适应学生学习发展需要,也不符合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应该在课堂中尽量多的调动学生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并通过一定的实践,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反思。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了解教育、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的定义 了解学前教育实施形式和特征 了解学前教育不同阶段的教育理论 2、能力方面 掌握什么是学前教育,为什么学习这门课程,如何学习这门课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树立全面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并通过教学相长的过程,用语言和情感的交流,使学生自信,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对待学习。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⑴学前教育的定义 ⑵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以及理论流派的观点 2、难点: 各个时期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五、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案例和知识,进行整合,准备课件 学生:预习电子数据交换的内容 六、课时安排 6个课时 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八、教学内容:

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本

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本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新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渠道,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没有权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2、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基础有差异,能力有强弱,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掘潜能,因人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由成才培育到成人教育,由灌入式教学到超市提供,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 3、认真研究学习过程。重点明确学习的三个环节,预习、展示

与反馈。做到预习到位,展示充分,反馈及时。教师设计在先,导演在后;组织在先,调控在后。学生预习有效,集体展示,个性反馈,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4、改变传统教学习惯的弊端。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备课、讲课、复习、提问、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课堂用语、授课方式等习惯,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听课、回答、练习、作业、听课方式等习惯,按照科学的教育理论,培养新的教学习惯。 总之,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教师就不要讲,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会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教师再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 1、探索实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具有三个环节:“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巩固训练”。这种新模式具有八个教学步骤: (1)创设教学情境;(2)出示学习目标;(3)指导学生自学;(4)学生自主学习;(5)检测自学效果;(6)教师精讲点拨;(7)课堂巩固训练;(8)教学小结提升。 在实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时,教师要注意结合本学科特点,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切勿生搬硬套、千篇一律,学校倡导多元化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探索实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与途径。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支持课

兰州大学本科交流生管理办法试行

兰州大学本科交流生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形成兼容开放的文化精神,加强合作育人,加快本科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规范我校派出与接收交流生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交流生是指我校与国(境)外高校,或国内其他高校进行合作培养的本科学生,在合作培养期间,通称交流生。我校派出交流学习的学生,简称“派出交流生”。来我校交流学习的学生,简称“接收交流生”。其中,派出交流生分为境外和国内两种。 第三条交流生在交流期满后应按时返校。交流生在交流培养期间,学籍不变,其学习计划由双方学校共同指导完成。交流生的学习形式主要包括:学期制课程学习、“2+2”联合培养、见习实习、科研活动、社会实践、暑期班类短期交流等。 第四条交流生原则上不转换专业,可自主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可跨年级跨专业插班学习。学习期满,接收学校发给学生修读课程成绩单,我校对其修读课程、成绩及学分进行认定及转换。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管理部门及职责分工 (一)外事处负责港澳台、国外高校交流项目开拓,合作单位的资质认定,与合作单位沟通联络,赴国(境)外交流学生的派出,并提供出国(境)手续办理咨询服务,指导学生办理护照和签证等。相关申办费用以及购买相关保险等费用均由派出学生自理。同时,外事处还须负责港澳台、国外交流生的录取,居留许可手续办理等。 (二)教务处负责组织协调本科交流生管理工作,拓展国内知名高校合作伙伴,派出(或接收)交流生,制定交流计划,议定交流项目,完善交流生培养机制等。 (三)党委组织部、团委主要负责党员、团员交流生的组织关系转入转出及组织生活,以及交流生党员、团员教育活动的开展等。 (四)学生处主要负责有关交流生的学生事务管理,以及协助办理接收交流生的学生证,并发放兰州大学校徽。 (五)财务处主要负责项目协议相关的收费管理。 (六)后勤集团主要负责交流生宿舍安排和调整。 (七)通讯网络中心主要负责接收交流生校园卡办理。 (八)图书馆主要负责接收交流生图书借阅事宜。

九江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任务书.doc

九江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任务书 项目名称: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地理类专业 教育综合改革实践 申报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 负责人:xxx 联系方式:xxxxxxxxx 教务处制 二○一三年六月

填写说明 1.任务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 2.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3.任务书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

一、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姓名xxx 性别男出生年月1968.02 学位博士学历研究生所学专业人文地理学 毕业院校中山大学职称教授职务院长 电话 办公:手机: 电子信箱 主要教学成果 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现有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等四个地理类本科专业,有地理类本科在校生500余人。地理类专业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创新空间大的学科特点,通过几年来的专业建设实践,我们探索出了一条“依托地方、 注重实践,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的办学之路。 1.培养目标创新 以地理类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于地方经济与江西生态强省战略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制定培养方案,通过调查问卷、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从而实现了服务于地方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机结合。 2.教学计划创新 在基础理论教学中以“夯实基础”为目的,以“理论指导实践”为 度,优化课程体系,注重了专业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标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性地在各专业设置了八周的集中实践,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现了以“以做促学”的培养模式在本专业的创新发展。 3.实验实训保障充分 专业实验室不断完善,校外实践基地基本满足专业及发展方向需 要,为学生进行校内外专业实训、毕业实习、假期实践等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专业实践性教学基地基本稳定,类型较为丰富,地域跨度控制在学生可承受范围内,以方便学生加以灵活选择。 通过以上途径,逐步提高了办学水平和质量,毕业生因理论基础深厚、动手能力扎实,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本专业毕业生的一次就 业率位于同类院校前列。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课堂是学校教育发生的最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品位的核心。为了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使全体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办学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理念 1、相信每一个学生能教好。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要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做到人人过关,不让一生掉队,要始终记住“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学要求。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构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轻负高效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4、授课必须体现精讲精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一堂课学生直接使用的时间不少于 20 分钟,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二、改革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应致力于提升各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全面提高课堂的效益;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级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学校实际、学科实际的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全面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并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实施策略 全体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加强学习和研究,大胆实践,全面提高我校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 1、成立由学校校长组长文彬,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各村校主任教师、骨干教师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引导课堂教学改革。 2、组建由分管领导、教导主任、各村校主任教师组成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小组,负责制订学校实施方案,并组织改革的日常工作。 3、抓实校本教研,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扎实开展研究,努力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4、坚持“自修+反思”型校本培训模式,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对教学小现象、现实真问题的反思研究。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策划活动――实施活动――

兰州大学本科教学奖励实施办法-兰州大学教务处

附件 兰州大学本科教学奖励实施办法 (2018年修订)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每位教师都应努力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进一步激励我校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引导管理人员积极投身本科教学,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教学建设、教学改革,认真做好教学保障与服务,建立本科教学奖励长效机制,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提高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一、奖励类别 本科教学奖励是对我校教职工在本科教学中取得的突出成绩进行的表彰和鼓励。奖励主要包括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教学成果、优秀教师及管理、集体奖项5大类。 教学改革类指对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规划教材、教学改革项目等建设项目进行表彰奖励;教学研究类指对教师在教学研究类核心刊物和一般期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进行表彰奖励;教学成果类指对获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成果进行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及管理类指对获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奖、国家级和省级教师讲课比赛、校级各类奖项,包括隆基教育教学奖获得者、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及临床毕业实习优秀指导教师和创新创业教育、招生宣传、教师讲课比赛、本科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集体

奖项类,是指对在本科教学工作及各类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和组织进行表彰奖励。 二、奖励项目及标准 (一)教学改革类 注:涉及团队的奖励,由团队负责人按照每一个成员的实际贡献程度进行合理分配(下同)。

注:教学研究限教育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含实验课程)、教材、教法、学法研究,限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三)教学成果类 注:我校作为非第一完成单位,奖励金额=上述奖励标

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规范标准

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 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一、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专业名称:环境工程 专业代码:081001 所属门类:工学环境与安全类 1.专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和环保事业的发展,为环境保护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1973年开始,我国个别学校在给水排水工程、化学工程、冶金工程等本科专业中开设了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课程或设置了废水、废气治理专业方向。 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国有数所高校开始按工学环境类本科专业招生,专业名称包括“环境工程”、“三废治理与综合利用”、“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环境保护”、“环境污染防治工程”等。从1978年开始,更多高校采用了“环境工程”这一本科专业名称。1979年教育部修订颁发的工科专业目录中列入了“环境工程”专业,隶属于土木类。 1984年,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进行了规,在工学中设置了“环境工程”(专业代码1401,相近专业:环境监测)和“环境监测”(专业代码1402,相近专业:环境工程、工业分析)两个本科专业,并试办“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代码:试22)本科专业。在1987年、1993年原国家教委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的修订中,仍保持了环境类工科专业设立“环境工程”、“环境监测”和“环境规划与管理”三个专业的体系,其中“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可兼授理学、工学学位。 1997年4月,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以教高[1997]13号文发出关于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开始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建国以来的第四次全面修订。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于1998年颁布,其中工学的环境类本科只设一个专业,专业名称“环境工程”(专业代码:081001,相近专业: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工程),隶属环境与安全类。新的“环境工程”专业得到加强与拓宽,涵盖了原来的“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部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部分)”、“农业环境保护(部分)”等原有专业。 目前,我国环境工程专业的招生及专业设置仍以1998年修订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为基础。 在国家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事业大发展和对环境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我国的环境工程专业教育高速发展,设有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学科点持续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至2004年,全国设有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学校达到247所,年招生人数已达到2万人左右。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一、教学设计理念 二、教材分析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三、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音乐教学改革实施计划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计划 南墅中学程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是为了追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的“三个面向”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纲要精神,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师观念,培养具有新教学理念的教师队伍。 二、实施目标 1、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开展课改实验,将《音乐新课程标准》和初中新教材从2012年9月起在全校初一实施。 2、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探索与县情、校情相符合的课改道路。 3、探索适合音乐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造就合格师资 4、积极探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 三、实施容 1、解读和试用新课标:

a、学习领会音乐新课标在三个层面的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以及教学领域的四个方面: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b、明确目标更新教师观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 2、实施新课标中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研、教改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以音乐课程改革为核心,改革并不断完善教研、课改,以教学改革为中心,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教师积极投身课改,大胆创新、不断完善。 3、执行新课标过程中评价机制的研究。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通过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充分认识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和教材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完善评价机制,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刻变革。

兰州大学本科生源质量提升计划

兰州大学本科生源质量提升计划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兰州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校教字[2011]15号)精神,深入实施“兰州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3468”工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切实提高生源质量,学校决定实施“本科生源质量提升计划”。 一、实施意义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优质的生源是学校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本科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外和港、澳地区高校及教育机构进入国内教育市场,在生源数量逐渐减少的今天,生源质量成为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实施生源质量提升计划,对于促进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实现“精英教育”的本科生教育战略定位,培养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兼具宽广的国际视野与浓郁本土情怀的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精英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 (一)提高生源质量是全校性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的全力配合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 (二)提高生源质量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常抓不懈。 (三)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办学特色,合理定位生源目标,通过完善招生制度、探索人才选拔模式、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招生宣传,不断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生源质量。 (四)通过创造优秀生源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吸引优秀生源的长效机制。 三、工作目标

及时关注国内外招生工作动态,紧跟国家招生政策导向,准确定位我校在国内高等学校中的位置,明确我校生源与同类型高校的竞争态势,跟踪各省份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政策及改革方向,为我校生源选拔的目标定位、规模效益、方法途径等提供依据,有的放矢的制定我校生源质量提升的实施办法,使我校生源质量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稳步上升。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招生制度建设,完善招生过程管理 1.优化招生计划。以学校教育事业总体发展为出发点,按照满足学科专业发展、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原则,在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招生计划。认真汇总统计各省生源的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做好分析研究,进一步加强对生源地人才市场需求的研究和预测,认真做好招生计划投放比例与招生地生源数量的结合、投放专业类别的结合,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更加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招生计划布局更加趋向合理。计划制定采取民主管理方式,由各学院申报计划,招办在学院申报的基础上根据各省生源的实际情况制定招生计划,再由各学院组织专家审议,在广泛征求学院意见的基础上, 确定分专业招生计划。 2.积极推进大类招生培养。近几年,学校推行“大类招生”及在此基础上的培养,在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科学研究及高等教育的实际需要来看,现代社会都需要更多知识面广,调适性强,具有分析、探索、创新能力的人才。“大类招生”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较好地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多元化对人才的需求。实施大类招生,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更加理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考生报考学校,有利于提高生源质量。今后继续积极与学院沟通,大力推进大类招生,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考虑学校的办学资源,结合学校学科、专业实际,科学、规范地确定学科大类,在实施过程中,尤其是要注意分流方案的制订、办学效益的兼顾、特殊专业的处理、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管理的顺畅,

重庆工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重庆工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根据《重庆工学院关于贯彻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按照“塑造品牌、注重特色”的原则,“十一五”期间,学校将重点加强特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建设等五个子工程建设。特制订以下实施方案: 一、特色专业建设工程 (一)建设目的 加强特色(品牌)专业点建设,引导二级教学单位结合国家和重庆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和结构调整,发挥已有的学科优势,努力办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 (二)建设内容 根据学校现有学科专业的结构与布局,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重庆市集中力量培育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业、资源加工业、高技术产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选择一批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办学基础良好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2010年前,建成校级特色(品牌)专业点10个左右、市级特色(品牌)专业点6~8个;争创国家级特色专业点1~2个。 (三)实施办法与步骤 2007~2010年期间,每年建成校级特色(品牌)专业点2~3个,每年培育市级及以上特色(品牌)专业点1~2个。 (四)经费概算 计划资助国家级特色专业点50万元/个、市级特色(品牌)专业点20万元/个、校级特色(品牌)专业点9万元/个。该项目建设经费预算合计280万元左右,具体如下(单位:万元): 二、课程建设工程

(一)建设目的 加强各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促进二级教学单位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建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并积极推进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和双语教学,全面提高课程建设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建设内容 以公共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课、量大面广的专业课为主,加强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建设项目;结合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双语教学。2010年前,建成校级精品课程30门左右、校级重点建设课程50门左右、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8门;建成市级精品课程10~15门、市级双语教学课程4门左右,争创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 (三)实施办法与步骤 2007~2010年期间,每年建成校级精品课程4门左右、校级重点建设课程5门左右、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2门;每年培育市级及以上精品课程1~2门、市级双语教学课程1门。 (四)经费概算 计划资助国家级精品课程20万元/门、市级精品课程5万元/门、市级双语教学课程3万元/门;计划资助校级精品课程3万元/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1.5万元/门、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万元/门。该项目建设经费预算合计270万元左右,具体如下(单位:万元): 三、教材建设工程 (一)建设目的

2018年兰州大学本科论文格式模板

毕业论文 (本科生) 中文标题基于人工智能的快论文排版系统研究 英文标题Research on Kuai65 Typesetting System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学生姓名快论文 指导教师***教授 学院信息学院 专业计算机 年级2013级 兰州大学教务处

诚信责任书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基于人工智能的快论文排版系统研究 摘要 快论文(https://www.360docs.net/doc/1213718848.html,)是一款专业的毕业论文在线排版系统,上传论文草稿,选定学校模板,点击一键排版,只需几分钟就可完成论文排版,免费下载预览,满意后付款。快论文平台现已汇集了全国617所高校权威毕业论文模板,均源自各校官方最新发布的毕业论文撰写规范,基本涵盖了各类高校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据统计,毕业论文排版涉及的几十项格式设置中,80%的操作都属于不常用操作,因此绝大多数同学以前没用过,以后用到的概率也很低,但为了达到排版的规范,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解读论文撰写规范和学习这些不常用的word操作。面对复杂的格式规范,大多数同学熬夜反复调整修改却还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基于人工智能的快论文排版系统,剔除了人们手动排版时不可避免的误操作,和由于视觉疲劳导致的错漏等,较之传统的人工排版方式,质量更可靠,价格更优惠,速度更快捷。快论文平台秉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充分研究分析人们的操作习惯的基础上,针对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充分考虑其个性需求,设计并开发完成了一个界面简洁、功能强大、操作便捷的毕业论文排版和编辑系统,帮助大学生提高毕业论文写作效率和提升毕业论文质量。 快论文根据各个高校官方的论文写作规范要求,分别构建了属于各高校自己的定制模板,更准确,更便捷,是国内最大的毕业论文排版平台。 关键词:快论文;专业排版;质量可靠;价格优惠;值得信赖 I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实施国家和北京市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巩固拓展“质量工程”和“创新工程”建设成果,提升北京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规范和加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市教委《关于进一步提高北京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项目建设以促进北京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突破创新;丰富内涵,共享资源;分类发展,彰显特色;提高质量,服务社会”的基本原则,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进一步确立人才培养在高等学校中的中心地位,加大教学投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优化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项目包括专业建设、本科生培养、研究生培养、高职学生培养、国际交流合作、教师教学促进、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发展等八个方面建设内容。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学校。 第五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项目资金由市财政专项安排。 第二章项目建设内容 第六条专业建设项目指支持高校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推动专业综合改革,提

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群建设项目:支持高校间同类专业或相近专业之间的合作,建立合作建设机制,深化专业建设内涵,形成专业集群合力; 2.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支持高校强化优势特色专业,促进与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相关紧缺专业及新能源、信息网络、新材料、农业和医药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 3.新专业建设项目:支持高校主动适应国家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学校办学目标加强新设置专业的建设; 4.专业综合改革项目:遴选部分专业开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 第七条本科生培养项目指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对本科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有积极作用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科课程改革项目:支持高校进一步完善本科生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项目: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继续支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鼓励高校开展多院系联合或全校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3.实践教学改革项目:支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内创新基地、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展实践教学综合改革,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4.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资助大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开展科研活动,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高职)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 5.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资助北京大学生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大

2018教师教学设计模板培训心得体会

2018教师教学设计模板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设计有哪些想法呢?下面是精心为您整理的“2018教师教学设计模板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2018教师教学设计模板培训心得体会1 板书是一种课堂艺术,是一种可视语言,是教师口语的书面表达形式,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手段,是课堂上教师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几乎每一堂课都不能缺少板书。而在时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今天,板书在教学中越来越被老师忽略,有的老师或是在黑板上随意写上一些凌乱的内容,或是干脆没有任何书写内容,完全放弃了板书的使用。 难道板书果真不重要、不需要了吗?不是,其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板书对课堂教学是有着积极作用的,它有其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多采的形式。 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有效利用,会使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不同。而对于学生来说,好的板书,既是智慧的凝聚,也是艺术的结晶,它能给学生美的享受,更能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

一、教学板书的作用 (一)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板书教学中由于利用了板书图示中文字、符号、图像的组合,具有在呈现时间、颜色差异等方面独具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特有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好的板书,提纲挈领,能揭示课堂学习的思路,突出教学重点,剖析教学难点,对教师的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板书轻松地掌握教学的重点,把握教学的难点。 (三)板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仅仅用口头语言表达学生难于全面准确地把握,而板书则准确地反映了教材内容,是教材内容的高度浓缩。学生只要把握了板书,也就把握了教材的整体框架。 (四)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板书运用简要的文字或图像等形象画面呈现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繁冗的语言说明,从而简化了教学过程。有时还可以把有关板书图示作为导学提纲预先发给学生,或让学生对照教学内容深入理解,或让学生边学边补充有关内容,从而节省了教师大量讲述的时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最新)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决定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办学经验,继续在我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改革方案如下: 一、课堂改革思路: 1、以设疑激趣为先导; 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3、以揭示规律为重点; 4、以精讲精练为策略; 5、以学生参与为途径; 6、以整体教学为目标。 二、组织形式和改革范围: 在董事长、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由教科室牵头制定改革方案,并会同教研组长一起负责改革方案的落实。除音体美学科外,其余学科均参与这次改革。 三、课堂改革的基本模式: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突出主体 1、先学后教:先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课前预习和课上自学;后教,是指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的点拨、解疑、归纳和总结。 2、精讲精练:学生的自学、教师的讲授、学生的练习大致各占三分之一(根据学习内容灵活掌握)。 3、突出主体: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四、课堂改革的操作程序: 1、教研组下设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本年级本学科改革方案的实施。 (1)组织本组教师集体备课,确定各单元和每课的重点、难点、授课形式和方法,设计每课的预习题; (2)组织本组教师分工完成每课训练题的设计,做到资源共享; (3)负责课堂改革进程的安排、检查和记录。

2、教研组长负责本学科改革方案的督促、协调和管理。 (1) 负责“自测题”设计的检查、指导; (2) 组织组内的研讨课和研讨会; (3) 今后学校定期举办校级的研讨课和观摩课,组织形式每大周分两次举行:第一次单周四、第二次为双周三,每次一人;参与人员为本大组的所有本学科老师,参与办法为定期举行但不定人、不固定教研组和不定年级组的办法提前一天通知相关的教研组、年级组及相关老师。这样的目的是让老师把功夫花在平时,始终如一的专心备课、钻研教材加强教研组老师之间的教研氛围。 (4)、研讨课采用上课后立即点评形式,评课人员有校长室、教务处指定至少三名主评人和所有本学科老师全员参与的形式; (5)评课的标准:其他老师先评,主评老师后评;以提出该任课老师在本节课中存在问题为主,提出优点为次;坚决杜绝以往的那种蜻蜓点水、碍于情面和全是好话,套话;要讲真话提真问题和真缺点;目的是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和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高我校升学率和社会知名度!办成真正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全县名校! 五、课堂改革中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课标,熟练把握教材和知识点的规律性; 2、自测题的设计要形式新颖、题型多样、重点突出、题量适当,要分出层次和梯度;教师要及时评判每课的训练题,并在自习课上对答题有误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 3、课堂上要突出学生主体,课堂活动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讨论题要有探讨的价值,讨论的形式要大、中、小结合,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4、作业当堂完成,中考学科可布置课后预习题和适量迁移作业,其他学科不许留课后作业; 5、把自习课还给学生,分给各科。教师在自习课只许答疑或个别辅导,不许把自习课当成讲读课。 7、备课组长填写备课记录。 8、自测题格式:由教研组长和教研组成员讨论决定。

关于公布“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 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

教高司函…2013?56号 关于公布“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 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1?226号),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基础上,严格执行项目建设规划中确定的分省(区、市)名额,经研究,现批准北京工业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550个专业点为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名单见附件)。 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旨在充分发挥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通过自主设计建设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形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 1

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点,引领示范本校其他专业或同类高校相关专业的改革建设。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所属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给予必要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并负责指导、检查、监督等建设工作。我司将在项目执行中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抽查、考核、评价,抽查结果将作为下一批滚动实施的依据。 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承担学校应在学校网站设立专栏,对外公布项目的建设内容、实施方案和进展程度等相关信息,加强有关建设成果的宣传推广,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作用。 附件: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名单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13年6月3日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会昌珠兰示范学校职高部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方案(初稿)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职业教育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职业教育的改革也正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为把我校的职业高中办好、办精、办强,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创建省级示范学校的要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有效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的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生活质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操作流程) 此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四阶段八步骤”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四个阶段:“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巩固训练(培养能力)”。具体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布置预习任务 至少提前一天给学生划定各组预习任务,全组学生先各自完成任务,然后集体讨论交流得出最佳答案,完成老师指定预习任务。 (二)课堂教学流程 (1)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导入(1—2分钟)。 (2)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3)指导学生自学:布置本课任务,教师巡视检查预习情况,指导学生自学; (4)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3—5分钟)。 (5)检测自学效果:学生(或小组)上台展示,每组展示完成要让其它组点评和补充(25—30分钟,根据各学科情况,时间可适当浮动); (6)教师精讲点拨(3—5分钟); (7)课堂巩固训练(3—5分钟,根据各学科情况,时间可适当浮动); (8)教学小结提升; (三)注意事项 1、教师备课。备课做到四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