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把握“教是为了不教”

浅谈教师如何把握“教是为了不教”
浅谈教师如何把握“教是为了不教”

浅谈教师如何把握“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育观中的角色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驯龙镇建设九义学校谢俊王晓敏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冰心老人曾经说叶老是一座高山,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就是这座山的富矿。在他写下的大量的教育教学专论和书简中,“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思想一直贯穿其中,成为叶老语文教育观的核心。所谓“不需要教”,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能理解并独立运用某种知识,形成相关的习惯、能力。通过何种渠道才能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呢?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可见,新的课程由过去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教”转移到了学生的“学”上。教师的角色由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要达到“不需要教”的目标,实际上对“教”提出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叶老认为,关键是要解决教师如何“教好”和在“教好”中教师的角色问题。那么,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观中,教师是怎样把握好这一角色呢?

一、变“主讲”为“主导”

正确理解、充分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确立和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叶圣陶先生指出,旧的语文教育思想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存在。教师在教学中是“主讲”,是“主角”,而学生则是“听众”,是“配角”。课堂教学以传授式、注入式为主,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谁装的东西(知识)多,谁就被认为是优秀的。这就助长了学生死记硬背的风气,不利于良好语文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师需以学生为主体,确立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叶老认为:“教是帮助学,而不是代替学;讲是指导练,而不是代替练;教师发挥主动作用是为了强化学生独立自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不是否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恰巧实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也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叶老指出,“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所谓起主导作用,并不等于我说了算。教师认准了并且遵循了教育规律。凡有关对学生熏陶、启发、训练各方面时时处处用心着力,这才是起主导作用。”“如是教师真起主导作用,而学生亦免处于被动地位矣。”“他们没有尝试过的事物,我决不滔滔汩汩的一口气讲给他们听,他们尝试过了,我才讲,可是我并不逐句逐句的讲书,我只给他们纠正,给他们补充,替他们分析和综合”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只把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叶老自己上课的时候也一扫旧式语文教育那种注入式的教法,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他还在不少文章中谈到,要“揣摩”,要“设问”,“文中讲的若是道理,问问是怎样的道理?用什么方法论证这个道理?文中讲的若是人物,问问是怎样的人物?用怎样的笔墨表现这个人物?”这样做,就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成为获取知识的真正主人,成为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主人。

二、变相机诱导的辅助者

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精心地、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质疑的过程,这是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叶老认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相机”要相关键之处,察合宜之时。“机”是指学生思维的走势。教学之“机”,有赖于教师悉心观察学生思维的走势,为诱导铺设了成功之路。叶老说:“学生思之而不得,则为明讯之。”“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学生不能总是坐着听,要促使他们多“动天君”,“自动求知”。

按心理学讲,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时,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接受的信息发生了矛盾,在心理上就会出现一种力求统一矛盾,使心理状态趋于平衡的要求,促进了思维的展开。一旦这种矛盾统一了,便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生疑”对学生来说,既是刺激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奋发学习的动力。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进入了“愤”“悱”的境地。学生能针对教材提出疑问,便是他们对于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的开始。所以,叶老说:学习语文需要靠学生自己“动天君”、“用心

力”;在学习中靠学生自己去经受注意、思索、困惑、快感等心理过程,从而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语言的规律,养成自行读书作文的兴趣和习惯。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励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都有很高的价值。一篇文章,学生应懂得而未能自行解答的,应该让他们尝试一下如何弄懂,例如查一查可能查到的参考书,做点分析、综合的功夫等。“他们经过了自己的一番摸索,或者略有解悟,或者是不得要领,或者是全盘错误,这当儿再来听教师的指导,印入与理解的程度一定比较深切。”

三、少讲精讲,举一反三

叶圣陶先生反对“主讲”,但并非全盘否定“讲”。他说:“老师不是来讲书的,尤其不是来‘逐句逐句的翻’,把文言翻为白话,把白话翻为另一个说法的白话的。他的任务在指导学生的精读,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需要参证比较处给他们提示。当然,遇到实在搅不明白处,还是给他们讲解。”这是说,教师的责任在引导,引导并不排除教师讲解,有时还要“畅讲”,但要精当,要讲到学生的困惑之处、谬误之处、或者见不到之处。教师“给他们纠正,补充,阐发”,给学生启发指点一下,使学生开窍,从而领悟读书的之法。这样的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的境界。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叶老指出,精讲要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达到不指点,不讲说。”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引路人,让学生亲身实践,培养自己的能力。他用游泳的例子来说明“凡是属于养成习惯的事项,光反复讲未必管用。一句话,要游泳必须下水。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事。”此外,教师还要严格要求学生。叶老认为“学任何技能技巧,到了严格地要求自己的地步,成功的把握少说也有十之六七了。”

四、教师践行,教师下水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思想把学生的“学”放到了主体的位置上,并没有降低对教师的要求。要达到“不需要教”境界的教师比旧式教育的语文教师需要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教师下水一方面锻炼和考验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也为教学顺利的展开创造了条件。

何谓“教师下水”?叶圣陶先生说:“‘下水’是从游泳方面借过来的,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的认熟谙水性,跳下水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不仅写作是这样,阅读也需要教师下水。叶老也说:“跟教作文一样,惟有老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读书。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者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读书方面,也要求‘教师下水’。”

写作作为一种技能,必须在反复实践中才能形成。一旦丧失了来自写作实践的源源不断的强烈感受,便丧失了对写作教学中各种错误观点和做法的天然免疫力。教学中这种现象值得思考:不大动笔的教师和经常“下水”的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取向和心态有很大差异。前者由于缺乏对写作心理的深刻体验和把握,往往更多的是居高临下的理论知识的灌输,更多的是对技法的迷信,更多的是束缚灵性和创造的教条,写作被神秘化,成了学生的畏途。后者把自己写作的体验推及到学生身上,往往更能把握住写作的关键处,化难为易,化苦为乐。两者心态有别:前者更多的是一种苛刻、挑剔的眼光,容不得学生作文中有一点不是;而且欣赏趣味偏狭,思维陈旧刻板,对学生的创新和探索多持否定态度。写作中学生往往遭受更多的挫折和失败,甚至产生情感危机。后者深知写作的甘苦,指导时更多是欣赏的眼光,批改中更侧重于鼓励和发现,教学中更多宽容和平等的对话,从而保证学生充满自信地投入写作,获得更快更大的进步。

阅读和写作,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具有整体效应。从阅读本身看,阅读是基础,写作是阅读的自然延伸和合理发展。两者互相渗透,彼此沟通,才能构成整个阅读的完整过程,具有互补效应。怎样做到善于读书,谙熟阅读之道?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读写相长”,“以写促读”是一条被许多教师的成功实践证明了的有效途径。教师经常“下水”,反过来可以养成重点部分精读、关键之处细读、特点所在深读的阅读习惯和风格,这样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教学材料,促进对阅读内容的深入思考和理解,提高自己分析把握教材的眼力,而且可以激活思维,活化知识,开阔视野,进一步发展解读技能,构建起深邃的智力背景,更加有效地展开阅读教学。我们的阅读教学是一种母语教学,对母语特点的认识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汉语与西方拼音文字不同。汉语注重意会,讲究韵味;注重虚实,追求韵律和节

奏。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然要着力于语言的品味,内在意蕴的咀嚼。缺乏对母语特点的深切认识,面对课文必然是视野狭窄,思路枯窘,放不下教参,很难充分利用课文素材得心应手地进行阅读教学,很难把书教得亲切,教出味道。怎样获得这种认识?除了勤于思考多多诵读之外,经常“下水”是一条“捷径”。叶老说:“教师善读善写,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

此外,经常的读写对于提高课堂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设计能力会有所提高。

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习研究叶老这一语文教育观,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角色的转变,将会促进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浅谈教师课堂语言艺术

浅谈教师课堂语言艺术 摘要:语言作为传播信息的手段,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全面提升语言素养,提升课堂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师要尽力发挥课堂语言的艺术魅力,以优美生动的课堂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言;真情;形象化;风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8-01 课堂语言是教育教学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讲授知识的最主要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就是通过语言来培养学生教育学生。那么,教学中就要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具有高超的艺术性。我认为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亲切感人、出口成章、抑扬顿挫的。现在有些农村小学中,还有很多教师不能用规范化的语言,就用方言,随想随说,这样的言语形式就很松散,就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以下,我就就我所看到、所听到、以及所做到的来谈论一下小学教师的课堂语言。 一、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流畅、准确、严密 我们每一个人讲话的语气、音量、语调、速度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学生来说,这四个方面在教育教学课堂上,也

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般来说,亲切、缓慢、柔和的语气会比较吸引学生,学生也喜欢听;在语调上教师也应做到抑扬顿挫、动听感人,学生会不由自主的进入教师所要进入的那个情境之中;教师的音量也应适中,太大学生会觉得没有美感,太小又难以听到;再者就是教师的讲话速度也应该是快慢适宜,前后一致,否则学生会觉得教师所讲的东西枯燥乏味,对教师的语言会产生抵触心理。课堂上,教师应该准确地表达自己所要讲述的内容和思想,用这个语言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去征服学生,重要的是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有条有理,内容紧密,结构不松散。否则教学质量就会下降,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二、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充满真情 作为教育学生、传授知识的课堂语言,一定要充满真情,只有充满实感的的课堂语言,才能去吸引学生,征服学生,打动学生,触动学生们的心灵,引发他们对事物的进一步思考,更有深的体会,并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语言有一种感人的力量,它之所以美是因为语言的热情真诚。因此,教师一定要把自己对事物的体会理解贯彻自己的思想,充分准确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潜移默化地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一个教师的科学世界观、人生态度,都会影响到教师语言的感情色彩,同时教师语言的感情色彩还会受这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一个教师对自己本职工作的热爱程

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读《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有感

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读《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有感——读《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有感 徐敬建 转眼间又到月底了。 这个月最重要的是把陈大伟老师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读完了,断断续续,总算看完了。 谈起读这本书的初衷,主要是由于自己对教育科研的痴迷,感觉自身理论功底太薄,于是就搜寻相关书籍,加上先前零星地对陈老师的文章的拜读,深深的对陈大伟老师的思想所吸引,就有了深入读这本书的冲动和欲望! 网上购书,方便及时。拿到书本,封面上的一句话吸引了我: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是啊,从教二十余年,怎么就没有感觉的做教师的幸福呢?问题在哪里?陈老师的经历给了我最好的诠释,他从一般中学教师,到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长、校长、教授;从中学到中专,再到大学,一步一个脚印,坚实而有力,快乐而充实,一路前行,一路思考,有过迷茫,有过徘徊,披荆斩棘,走出了自己的一片蓝天。

这本书采用《论语》对话式的结构,读之不在浮躁和厌倦,似陈老师就在眼前,两位对话老师睿智的见解和提问及迷茫,似乎与自己有关,不敢有半点马虎。就如陈老师在自序中所言,大多一线中小学教师做教育科研"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自己亦有同感。陈老师以人的幸福生活为依归,致力与从人本的角度思考教育科研的立场,打破了单纯理论的单调与乏味,开启了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的自我专业成长的新思想。 佛语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窥道在天在屎溺",文化无处不在,关键要培育自己的"道法自然"的意识,有了这样的意识,何时不学习?何处不成长? 这本书共分五个话题: 之一:教育研究,我心有主。陈老师用《中庸》里的一句话开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从哲学层面上思考和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是整个讨论的灵魂和核心。 之二: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实施行动、反思总结是如何做研究的一般方法。问题是我们的

(完整版)浅谈如何做一名好老师

浅谈如何做一名好老师 老师在人们的心中一直是非常神圣的,甚至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是现在一些教师认为“老师难当”,为什么呢?出力不讨好,好心办坏事。社会的进步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每位教师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在如何做一个好教师上下功夫,不断思考和探索优秀教师的发展之道。那么如何才能成为学生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呢?我想有以下几点: 一、要有满腔热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知者不如乐知者。教与学的过程都需要充满热情,即教师对教书育人的热情和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对学习充满热情的学生能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对教学充满热情的老师能够把上课当做一种事业。上好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的热情,把上课当作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在讲台上尽情挥洒、展示自己的水平,把学生当作是最忠实的观众,真正把讲台当作人生的舞台: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热情,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二、应具备五大素质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每位教师都渴望成为“名师”,然而,名师的出名靠的是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重视因材施教,具备独具一格的教学经验和超群的教学水平。教学水平是教师的基本功,以下几点是好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1.不断学习的能力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更新知识结构。 2.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把教学当作一种乐趣,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其次要掌握业务知识,所教学科知识是教师应掌握的最基本知识内容,对学科内容灵活、深刻的领会对于有效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每位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内容。 3.学会使用赞赏的语言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同样,好学生也是夸出来的。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一定不要忘记夸奖他,这样会让学生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每个学生具备的优势不一样,有的语言智能突出,有的空间视觉智能突出,有的运动智能突出,教师要学会发现学生的特长与其成功之处,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当学生正确地回答了问题,或者提出了一个好的创意,甚至有一个小小的善举,教师都要用愉悦的语气给予真诚的赞赏。 4.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学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既是教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自己教育素养和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当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准备批评他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让情绪左右。事实上,只有教师完全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才能在面对任何学生时,能面带微笑;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工作,才能够在课堂被打断后依然全心投入,圆满完成教学过程。 5.做一个公平的教师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公平的对待,可是部分老师戴着有色眼镜,对待学生按照成绩分等级,使成绩差的学生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从而产生消极心理。其实,不管学生成绩好坏,他都是班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为班级作出不同的贡献。 三、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在上课之前,充分备课可以减少教学活动间的过渡时间,避免教学的中断,建立教学规程和程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程内容采用案例、演示、

浅谈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浅谈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内容提要】课堂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主要劳动手段是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作为合格的教 师,课堂教学语言除了应具备知识性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和激励性。【关键字】知识性趣味性激励性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我们常见这样的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造诣很深,但因不善于口头表达,常常使听者大失所望。这说明教师的语言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在课堂上进行脑力劳动的效率。也即,课堂语言的恰切使用实为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要素。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掌握这种“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的使用方法,使之不仅具备知识性,还具备趣味性和激励性。 一、课堂语言的知识性 韩愈早在《师说》中就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尽管这句话的内涵到今天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学生只有在获得了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使之转化为新的知识或技能,并通过迁移使已有的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检验、充实与熟练。所以,能否真正给学生传授知识,始终应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标准。 有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要想普遍地培养他们课外坚持自学的习惯是不容易的,尤其语文学科中口头预习和复习这样的“软任务”是极易被他们忽视的。因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堂自然成为他们用来学习、掌握知识的重要场所,而渗透着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目的的明确的教师课堂语言,则是他们定向思维的主要导向,由此便使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和大容量性。也即,要在每一个45分钟下来,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养分”,日积月累,使他们真切地感到自己在不断的充实,进而引起对每一节课的兴趣,以便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们还需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深入的钻研和理解,力争吃透教材、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每一个知识要点。并且教师除了经常对学生进行远景性学习目的的教育之外,还应在讲授每节课时向学生明确的提出学习的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所要讲授知识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应用价值。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视,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研究表明,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愈能阐明所教知识的具体目的和意义,学生愈能充分了解这些知识所具有的价值,那么,这些知识也就愈能吸引学生产生积极向往与追求的意向。 那么,这里所说的教师课堂语言的高度知识性和大容量性仅仅是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吗?当然不是。 随着现代学生知识面的加宽,以及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课堂上的内容往往引起

浅谈教师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董德才

浅谈教师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董德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态对儿童心灵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 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的。”他强调了教态对于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态是教师给学生第一印象的重要“亮相”,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表情、一句话均会对学生产生 影响。美的教态能够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并激励学生出于内心的愿望和要求来加以接受, 对其整个身心的发展起着催化的作用。教师教态中的表情,比动作举止更容易体现出教师的 情感,是教师内心世界最直接的外观,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重要基础之一。那么体态语言 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是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 学中,除了有声语言外,更需要一种无声语言,也就是体态语言,即用目光、手势和表情来 表达一定的意思。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熟练地运用好这种无声语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体态语言可以使儿童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尤其是在有声语言不好表达或表达不清的时候,体态语言可以起到它独特的功效。 从当前各类学校教师上课的实际情况来看,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运用普遍存在着个人 的习惯性和随意性,多处于自然形态,问题较多,直接影响到信息的传递效果。大体上有以 下几种类型的弊病:一是乱,即体态语言的使用混乱,课堂上常常出现一些对有声语言没有 辅助作用、不包含“有语义信息”的人体语言。比如,有的教师讲课时爱习惯性地在讲台上来 回走动,这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讲课时还习惯两眼望着天花板,或者一边讲一 边眺望窗外,造成学生精力不集中等。这些体态语言不仅无助于有声语言的表达,相反对信 息的传递起着阻碍作用。二是滥,有些教师使用体态语言过于频繁,手势、动作太多,给人 以手舞足蹈、眼花缭乱之感,不利于学生的思索与信息的反馈。三是俗,即体态语言的设计 和使用粗俗,缺乏高雅沉稳之感,难登大雅之堂。 一、仪态 仪态是指教师的仪表行为和风度。在过去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学校教育中很少向教师提 出仪表上的要求,认为教师的仪表、衣着等是无关紧要的事。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人留给 他人的仪表印象对他人的心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仪容体态,对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教师仪容不整,反映精神面貌不佳,而奇装异服也有损严肃端庄,都不利于教育工作。只有仪表大方,衣着整洁、朴素,才能引起学生的尊重和好感。”因此,一个教师在仪容体态方面给学生印象的好坏,是影响教师能否引起学生的尊重和好感、 能否在学生中获得威信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一个教师的仪容体态给学生印象的好坏又直 接影响着他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二、站姿 1.站的仪态。稳重大方、干净整洁的仪态,不但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还能使学生对教 师产生一种敬佩感,从而为更好地增进师生感情交流奠定基础。教师上课时应身体正直、挺拔、自然、轻松、收腹,给学生以自信和有力的印象。 2.站的位置。教师站的位置适当,学生就能看得准、看得清。当教师经常使用一些教具、挂图等辅助教学手段时,若在学生中间踱来踱去,或在板书时要走向黑板,使用教具时也要 站在讲台上,这样就比较浪费时间也扰乱了学生的视线。所以,从提高讲课效率来看,教师 也应该站在适当的位置。同时,教师也要面对着学生。这个姿势可以说明教师准备充足,有 信心、有能力上好这堂课。 3.站的距离。人际间的距离也是一种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处的位置不同, 与学生距离远近不一,也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当老 师站在2—3.5米的地方时,就会产生控制效应。一般情况下,教师用眼神、手势、表情等体 态语言配合教学,就能达到控制全班的作用。如果有个别同学上课不专心,教师可以走到这 些同学附近,对他们产生控制效应。

抓实教育科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

抓实教育科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南宁外国语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的办学宗旨,不断完善机制,关注过程,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有效提高了全体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十二五”规划课题实施以来,学校确立“以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教研与科研为抓手,以’教师专业发展、博雅学生培养、学校文化建设’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坚持策略创新,整合研究模式,巩固研究成果,形成科研优势,以此带动学校的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学校确立教科研工作的三大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动力。 1.健全机构建设,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成立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以及骨干教师参加的科研领导、工作小组, 制订了学校教科研工作规划和活动方案,采取“校长一一教导处一一教研组一一课题组”的四级管理模式, 以校长室为龙头,以教导处为中心,以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以课题组为基本单位,充分调动各方面主体力量形成教育科研合力,让教科研工作在规范有序中运作。 2.抓好制度建设,形成科学机制 为使教科研工作步入科学管理的快车道,学校还完善了一系列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如《教育科研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教研组工作制度》《教育科研工作奖励评价方案》等等,并由专人负责,做好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使课题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3.加大经费投入,形成保障机制 学校每年用于各项课题研究的经费达到4?5万元,鼓励、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教师 人手一台电脑,班班通设备和高科技电子白板的使用,为教师查阅资料、提高课堂教学与研究效率提供了方便。学校每年除了添置大量图书、报刊以外,还为教师订购各类专业刊物,如《中国教育报》《当代教育 科学》《威海教育》《文登教研》等。其中,《威海教育》《文登教研》经常作为精神福利免费发放给教师阅读、学习。 二、立足实践,策略创新,确保教育科研工作有效运行 开展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提高质量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和学生。为此,我校关注教师队伍、紧盯教学实际、着眼学生发展,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以策略创新为保障,确保教育科研工作有效运行。 1.源于实践,务实立项 随着立项课题的逐步增多,我们认为,科研工作不能贪多求全,更不能脱离学校和教师实际,有项就立,有题就做,必须坚持科研与教研的同步发展,落实问题即课题的研究策略。为此,我校立足实际,认真开展立项前的调研工作,针对存在的真实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最适合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科研课题,如“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的研究” “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与研究”“语文、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等,让这些课题的立项、研究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真正服务于师生发展。 2.实效培训,打造队伍 有人说: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就应当引领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为激发教师生命潜能,让教师走上幸福的科研之路,学校做实“引领”这篇文章,不断创新形式, 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快速提升。 一是全员读书,丰富内涵。为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我们鼓励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并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充电、开阔眼界,要求中青年教师人人撰写学习活动心得体会,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轨。并通过每周“大家推荐”的形式,分享教师通过学习积累的精华,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升。 二是行动研究,促进成长。为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着眼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上学期,学校开展教学模式研讨、同课异构活动、读书论坛、教有妙招、网上研讨、导学案编写比赛、素养大赛等系列活动,让教师在参与中提升,在历练中成长。 三是名师引领,协同发展。我校以“强化教师发展意识”为目标,做好七名工程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 机结合,提升教师素质,带动学校发展。学校组建学科“名师工作室”,立足名师自身培养的同时,通过“课 堂教学展示” “成长之路报告会”、送课下乡、网上研讨、师徒牵手等活动,引领带动全体教师协同发展。

浅谈如何做一个好教师

浅谈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好教师 令狐采学 社会的进步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每位教师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在如何做一个好教师上下功夫,不断思考和探索优秀教师的发展之道。做一个好教师是我们不断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我认为好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一、要有满腔热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知者不如乐知者。教与学的过程都需要充满热情,即教师对教书育人的热情和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对学习充满热情的学生能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对教学充满热情的老师能够把上课当做一种事业。上好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的热情,把上课当作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在讲台上尽情挥洒、展示自己的水平,把学生当作是最忠实的观众,真正把讲台当作人生的舞台;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热情,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采用什么模式切入,如何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思考,选择怎样的经典案例等,既要保证课程严谨、逐步开展,又要保证师生间有充足的互动,确保教师与学生充满热情。 二、应具备五大素质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每位教师都渴望成为“名师”,然而,名师的出名靠的是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重视因材施教,具备独具一格的教学经验和超群的教学水平。教学水平是教师的基本功,以下几点是好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1.不断学习的能力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更新知识结构。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在不断更新,很多的新知识、新问题、新方法不断被提出,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将新技术、新思路引入课堂,使教学课堂与时俱进。所以,每一位教师都要多阅读最新的书、报,多从电视、网络等媒体中了解所教领域知识发展情况,多向其他教师学习,并将所学知识与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中加以运用。 2.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把教学当作一种乐趣,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其次要掌握业务知识,所教学科知识是教师应掌握的最基本知识内容,对学科内容灵活、深刻的领会对于有效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每位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内容。 3.学会使用赞赏的语言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同样,好学生也是夸出来的。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定不要忘记夸奖他,这样会让学

浅谈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浅谈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摘要]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直接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规范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获取准确的科学知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生动性、幽默性三个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作一浅显分析。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师用语语言艺术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教师课堂用语的运用。苏联有位著名的教育家也曾鲜明而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和教学工作”。因为语言是用来表达思维、是师生之间思想交流的主要工具。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科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情感交流等,大都依靠教学语言来实现。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富有艺术性的课堂教学用语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也常看到有些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造诣很深,但因不善于口头表达,常常使听者大失所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对学生获取准确的科学知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试着将其归纳为规范性、生动性、幽默性三个方面。下面就从这三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要规范、准确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直接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规范的语言、准确的表达对学生获取准确的科学知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应用的语言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和要求,把话讲通、讲好。 (一)教师课堂用语要规范 教师规范的课堂用语首先表现在语音上。教学中教师必须会讲一口流畅、规范的普通话,词汇方面一般不用方言词和学生不懂的古语,更不能自造生词;语法方面,无论是句子或语段语序或词语的搭配都需符合普通话的语法习惯。因为少年儿童对老师的崇拜是至高无上的,他们的语言训练几乎全部依赖于教师的培养。所以,教师规范、准确的语言必将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训练,否则会误导学生。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听一位教师的课时,他把“一对老夫妻住在木棚(péng)里”,读成了“一对老夫妻住在木盆(pén)里”,这位老师因前后鼻音区分不清楚,传递给了学生错误的信息,导致当场就引起了所有学生小声的议论。可见,像这种不规范的语言很容易造成歧义。

浅谈教师外在形象美

浅谈教师外在形象美 教师的形象涵盖了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两个方面,内在形象也就是教师的思想、德行、品质、学识、能力等。教师的内在形象是教师自身修炼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内在形象之美可以借助教师的外在形象的显示表示出来。教师的外在形象美简言之指教师仪表美、举止美、习惯美、语言美、文字美等。教师的外在形象美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对教学教育质量的提升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仪表美 教师形象对学生起到示范性意义,它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教师外表端庄、妆扮自然、衣着整洁、和蔼亲切,学生就会觉得教师具有优雅风度、脱俗气质。在师生交往中,受“首因效应”影响,学生被教师仪表美吸引,爱其师而乐其学。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的教学教育任务便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合作顺利完成。反之,如果教师不注重仪表美,颓废萎靡、浓妆艳抹、邋里邋遢,学生的审美情绪一下子就受到了打击。学生对教师不修边幅的仪表感到了乏味,教师的教学教育在学生眼里也就变得苍白无力。仪表美是教师气质品格、文化素养的外部表现。教师的仪表美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涵养学生人格,培育学生情趣,对学生品格修养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举止美 教师举止分日常生活行为举止和教育教学行为举止。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做到举止美就不能太随便。教师坐要有坐样,杜绝过度叉腿和

高跷二郎腿的现象。教师站立要稳重,不能抖动腿。行走时,教师要抬头挺胸,步伐坚定,“表现出朝气蓬勃和成熟向上的精神。”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行为举止往往成为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参与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并影响教育教学后的进程。教育教学中教师面部表情庄重,目光威严,手势稳健,学生在听课时就能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反应,倾听学生意见,学生就能把学习中的困惑及时反馈给教师,在教师释疑后进而解决问题。教师的教态自然、得体、适度,学生便从中体验到教师举止朴实的美。“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三、习惯美 “教师的习惯是教师个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相对一致的教育行为方式。”教师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习惯在教育教学中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遇到问题哑口无言情况,具有良好习惯的教师会层层分解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这样的老师学生在上他(她)的课时,就如沐春风,学习热情自然而然给带动起来,课堂上掌握知识的效率明显提高。脾气差的老师面对类似教学情境表现却差强人意,他们往往习惯用焦虑代替从容,用谩骂代替引导。教师对学生缺乏真诚关爱、对教育教学中学生困境缺乏有效干预,久而久之必然有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健康的师生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坏习惯一定要改”坏习惯会导向教育的消极后果,它

(完整版)教科研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潍坊瀚声国际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教科研办公室 新课程教学的发展,需要对中小学教育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中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建立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教育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工作能力、提高理论水平、升华教育智慧的过程。学校教育科研一体化,做到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坚持以教科研服务教育教学,以教科研促进教育教学,促进教师发展,更大程度地促进学校的发展。 但是审视当前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现状,我深深感觉到学校教科研工作确实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问题清单 一、教师对教科研认识偏颇。 二、教师进行教科研的能力有待加强。 三、教育科研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和严格。 四、教育科研缺还缺乏细致的行动研究。 原因分析 一、教师对教科研认识偏颇。 一部分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有点高不可攀,自身的理论功底薄弱,接触面窄,缺乏研究能力,研究工作无从下手;平时的教学任务比较

重,压力大,工作忙,教育科研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一些教师担心搞科研会耽误时间,分散精力,影响教学质量,认为两者不可兼得;认为教育科研只是急功近利,搞科研只是为了应付评职称,晋级加薪或者获取名利。 二、教师进行教科研的能力有待加强。 教师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师生交往中都有很多的“困惑”,但是面对这些“困惑”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许多人缺少问题意识和研究品质。把“问题”变成“课题”的意识有待提高。 从中折射出来的问题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够,学习的不够,读书太少,所以对身边的教育资源不能进行很好的挖掘和利用。 教师的科研问题选择和论证能力,科研计划的设计能力,科研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科研成果的分析、总结能力等都需要进一步提高。课题的选择过大,论证概念不清,说服力不强,研究思路混乱,找不准突破点,研究方法的选择不切实际等等。 三、教育科研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和严格。 教科研工作的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如缺少必要的刚性激励评价机制,难以调动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创造性。 四、教育科研缺还缺乏细致的行动研究。 教育科研必须与教和学的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教育科研的成果必须是教育实践的物化成果,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但在实际的教育科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付如国首先,我觉得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应当热爱我们的职业,对教育饱含热情,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前提。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根植于爱的”。爱是教育的动力源泉,是教师前进的内在动力,教师只有深深地热爱自己的职业,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用自己的爱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用爱去感染身边的人和事。 提高工作的热情,我认为应注意以下的问题。一是自身需要做出改变。如今的教师生涯面临两大方向:一是力求创新,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二是墨守成规,直至走下讲台。然而事实上有很多教师对变革和新思想表现出恐惧,他们甘心平庸,封闭在狭小的教室里,早已忘记了社会的变迁。而优秀的教师则不停的探索新思想,尝试新变革,寻找有助于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新方法。只有这样不断学习实践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信条,保持一个职业责任感和热情,教学才能不断进步。其次,要以自己的职业为荣。在如今复杂的社会,仅仅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是远远不够的。每个教师还必须为我们所从事的职业负责,提升教师的这一地位。真切的感受“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所带来的自豪感和兴奋感。而“优秀”是要通过许许多多艰苦的奋斗换来的形容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现如今,社会赋予老师的责任和要求也随着城市的不断进步而提高。总结一下可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八个字为重点,树立一名优秀的教师形象。教师应内有自觉能动和创造的主体意识,外有昂扬的精神面貌!

第二教师生命中要充满激情 第一个态度,就是有“韧”劲儿地学习。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读书、读经典,才能获得生命的气象。“读书是最高级的化妆品,是老师最长远的备课。如果说有字书是光合作用,无字书就是化学反应。读书,让教师从容、淡定、祥和,从而驻颜有术。” 第二个态度,是靠“闯”劲儿实践。 第三个态度,则是靠“恒”劲儿积累。教师应有十条修炼:激情不老、读书一生、宁静致远、以写促思、慎独养身、伸展个性、爱在细节、海纳百川、合作学习、海星角色。 第三教师不仅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深耕,在非专业领域广泛积累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要知道自己该教什么,如何教,如何提高自己。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我们知道教师其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递本学科的知识,但是更应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学科知识不能过分强调,因为它不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重点。 累积经验、增长阅历、递增知识,不断提升自己、变为自己,在有生之年、在教育的岗位上保持一颗纯良之心,为了能达到一名合格并优秀的教师这个目标就足以让我们奋斗终生。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浅谈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作者:————————————————————————————————日期: 2

浅谈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内容提要】课堂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主要劳动手段是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作为合格的教 师,课堂教学语言除了应具备知识性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和激励性。【关键字】知识性趣味性激励性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我们常见这样的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造诣很深,但因不善于口头表达,常常使听者大失所望。这说明教师的语言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在课堂上进行脑力劳动的效率。也即,课堂语言的恰切使用实为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要素。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掌握这种“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的使用方法,使之不仅具备知识性,还具备趣味性和激励性。 一、课堂语言的知识性 韩愈早在《师说》中就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尽管这句话的内涵到今天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学生只有在获得了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使之转化为新的知识或技能,并通过迁移使已有的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检验、充实与熟练。所以,能否真正给学生传授知识,始终应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标准。 有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要想普遍地培养他们课外坚持自学的习惯是不容易的,尤其语文学科中口头预习和复习这样的“软任务”是极易被他们忽视的。因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堂自然成为他们用来学习、掌握知识的重要场所,而渗透着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目的的明确的教师课堂语言,则是他们定向思维的主要导向,由此便使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和大容量性。也即,要在每一个45分钟下来,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养分”,日积月累,使他们真切地感到自己在不断的充实,进而引起对每一节课的兴趣,以便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们还需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深入的钻研和理解,力争吃透教材、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每一个知识要点。并且教师除了经常对学生进行远景性学习目的的教育之外,还应在讲授每节课时向学生明确的提出学习的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所要讲授知识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应用价值。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视,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研究表明,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愈能阐明所教知识的具体目的和意义,学生愈能充分了解这些知识所具有的价值,那么,这些知识也就愈能吸引学生产生积极向往与追求的意向。 那么,这里所说的教师课堂语言的高度知识性和大容量性仅仅是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吗?当然不是。 随着现代学生知识面的加宽,以及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课堂上的内容往往引起

浅谈教师的形象魅力

浅谈教师的形象魅力 教师良好的仪表风范是一种人格感召力,这种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人格起陶冶作用. “ 润物细无声”, 仪容仪表是师生之间一种非语言沟通, 教师长期而稳定的整体人格美, 会对学生的品格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因为现代教育更关注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心理的愉悦. 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 是美好心灵的表露. 教师幽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优美的语言、端庄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谦逊宽容的态度, 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 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有爱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衣着、表情动作、姿态等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 而且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教态优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无论是师范院校招收学生, 还是学校招聘教师, 都要进行面试( job interview), 其原因不言而明, 这是因为教师是一个特殊职业, 她/他所面对的不是物,而是人. 教师的基本形象如何, 是她能否走上“杏坛”的第一要素. 教师站在讲台上,无意中展示她/他的美. 追求美是人的本性,美有“内在美” 和“外在美”, 但学生接受一个新老师时,总是从他/她的外在美的审视开始的. 教师一走进课堂,自然成了学生注目的中心. 学生首先以审美的态度向教师投以注意的目光, 教师整洁大方的服饰衣着、庄重幽雅的举手投足、亲切热情或幽默睿智的神情,都能使学生产生愉悦感, 都会对学生产生一种魅力. 仪表 在师生交往中,第一印象常常是最深刻的. 社会心理学中称“首因效应”.有本书叫《接触最初4分钟》的书, 他的作者提出,人们在彼此决定是否成为朋友时,接触的最初4分钟起着重要的作用. 若想给人一美的印象,使人喜欢你, 必须讲究仪表和风度. 周忠理就读过的南开大学里曾有过一面镜子, 镜子上方悬挂着“ 容止格言”, 内容是”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 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因此教师的仪表在第一印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曾经我们有此同学聚会,大家不约而同地谈起了一位曾经教过我们的男老师、,我们之所以忘不了他,不是因为他的教学而是因为他得体的服装. 教师的服饰 教师的穿戴应当端庄、得体,既体现职业特点和个人气质,又不失亲和力.21世纪是市场经济的社会,学校也逐渐走向市场,学生出学费上学,实际上购买了教师的授课服务.商品要包装,难道教师就不包装吗? 男教师搽亮皮鞋,刮干净胡子;女教师略施淡妆,佩带适合的首饰都是必要的.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或其他重要的场合,更是以正式的礼服盛装出席,这些都是现代社交,现代礼仪所提倡的.下面我就服饰及其穿着艺术做以阐述. 一.教师服饰最大的功能是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 在人类文明史, 服饰的发展一直带有它的社会功能. 也是个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一种表达方式. 美国著名设计大师罗伯特.庞德说: “服装是视觉工

科研助推教师成长

科研助推教师成长 近几年来,我校涌现出一批批优秀教师群体。他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社会美誉度高;他们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教育教学成绩显著;他们勤思考、肯专研,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评比都取得优异成绩。是什么促进了“双甸高级中学”这样一所农村中学教师的专业快速成长实现了他们的自我价值的呢?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我校在“金帆杯”大型科研活动的引领下。以实现教师专业成长为宗旨,从教师需要和学校发展出发,不断引领教师在教科研的舞台上展示自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一、健全制度,目标引领 目前我校已形成校长室教科室教研组和年级组课题研究小组这样一个科研管理网络。各个层次的部门也都有自己教科研管理工作的计划和目标,这样使我校教科研工作层层落实,职责分明。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制度的有效支撑。校长室和教科室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上级部门有关精神,制定了诸如: 《双甸中学教科研管理制度》、《双甸中学教科研奖励制度》、《双甸中学校本研修制度》等,通过相关制度来规范和激励教师的教科研行为,从而

促进我校的教科研工作进入一个长效发展的有利机制。 我校教师都根据学校的各项教科研制度结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自主规划设计个性化的专业成长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通过目标引领使教师把教科研内化成自觉行为,在教学中研究,在教学中提升发展,在发展中实现自我。他们也由操作型的教师成长为准专家型教师,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二、搭建平台,促进成长 教科研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丰富教师的教学实践策略,同时教学实践为教科研提供研究的问题或课题。为了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我校利用各种机会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通过活动更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课题研究一一理论联系实际。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大到省级课题,小到县级个人微型课题,学校定期举办课题研究培训会、分析会、研讨会、开题会、课题阶段总结会。课题都是教师们自选的教学中的疑惑,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解决了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2)科研沙龙——研讨成为需要。学校定期举行教学研究沙龙,“教科研沙龙”活动给了广大一线教师思维交流和思维-碰撞的有利 机会和良好平台。沙龙活动中,我们组织教师围绕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积极和有效的交流,让大家在交流中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真正让研讨成为了一种需要。 (3)教学比武——展示挑战自我。我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比武。

浅谈如何做一名好教师

浅谈如何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杨小红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想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或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导,那么走进学生的心灵就成了前提和关键。如何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教师?要有满腔热情;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教师应该是一名无私奉献的人;关心每一位学生;能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和责任心。 【关键词】好教师现代教育提高技能水平 童年时代,当我看着老师挥舞着教鞭抑扬顿挫地讲课,仿佛一位圣人无所不知。我从心眼里羡慕,同时也萌发了当一名教师的美好愿望。终于,师范毕业后,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 教师是园丁,默默无闻的工作者;教师是指点迷津、引向人生之路的向导,雕塑着亿万多彩多姿的人生;教师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懂得珍爱学生的生命,懂得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工作充满创造性。教师教给学生的是通往知识宝库的钥匙,打下的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如何当一个让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这一直是我在思索的一个问题,也是我所不断追求而为之奋斗的目标。在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满腔热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知者不如乐知者。教与学的过程都需要充满热情,即教师对教书育人的热情和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对学习充满热情的学生能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对教学充满热情的老师能够把上课当做一种事业。上好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的热情,把上课当作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在讲台

上尽情挥洒、展示自己的水平,把学生当作是最忠实的观众,真正把讲台当作人生的舞台;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热情,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采用什么模式切入,如何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思考,选择怎样的经典案例等,既要保证课程严谨、逐步开展,又要保证师生间有充足的互动,确保教师与学生充满热情。 二、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更何况一名小学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我认为要做一名好老师,甚至必须有一河的活水。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渊博的文化知识。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书育人的资本,是将学生培养成才的必备条件,是教师必备的业务素质。要是教师仅仅依靠自己在学生时代掌握的知识来应付教学,就很有可能在细节方面传错道、授错业,从而解不了惑,甚至误人子弟。久而久之,学生也将对这样的教师失去兴趣、信心和尊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之后再去扭转就变得非常困难了。我在平时教学中,一直很重视新知识的学习,不论哪一学科,它都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需要教师掌握更多的学科之外的知识。我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计算机、教育教学理论等各种知识来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永远矗立于新知识的潮头。 三、教师的个人行为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不成熟、发展的阶段,如果没有很好的引导方向,就会很容易走上生活的弯路,误入歧途,所以教师的责任是任重道远,而且作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是特别?信任?老师,模仿能力极强的。因此教师,更应该注重为人师、以身作则。作为教师,他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可以产生不小的影响。同样道理,我们在教学生要注意公共卫生、公共秩序等一些社会道德常识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从我做起,以身作则呢?作

浅谈教师预设和幼儿自主

浅谈教师预设和幼儿自主 众所周知,一个成功的教育活动是充分调动幼儿主观能动性,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感知主动获得学习经验的过程,但是幼儿因年龄小等生理心理独特特点在活动中又存在一些方面的不确定性,教师往往存在着放手让幼儿自主和教师预设之间的权衡度的把握问题。 在本次研修活动中观评的三个教育活动中或多或少的存在这个 问题,下面是这三个活动观评感受: 一、语言活动大班《魔法奶奶的电话》 本次活动设计从“电话”引发幼儿对四季的思考,环节清晰,目标设计层层递进,是一节比较优秀的活动设计,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语言流畅,提问、设疑自动引发下一个环节,师幼互动充分,尤其是利用“大转盘”的形式掀起本次活动的高潮,幼儿参与度高,引发幼儿主动思考。在本次活动中唯一的不足是留给孩子的空间少,教师主观预设和参与较多,没有充分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探索,主动思考,整个活动感觉被教师预设牵制,孩子的表现较为中规中矩、没有释放天性,这点在日后的活动设计中可以稍微注意。 二、艺术活动大班《粉刷匠》 本次活动组织形式多样,引导幼儿用感知体验、操作尝试和探索发现等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例如活动中用肢体动作(拍手、拍腿、拍肩、拍头等)演绎歌曲,诠释节奏,师幼、幼幼互动有效,幼儿参与度高,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并且活动中老师注重引导幼儿主

动参与,尊重幼儿自主表现,引导语言及时,有效,环节层层相扣,目标达成自然。注重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促进幼儿情感、认知、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使用普通话,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激情和启迪性,教态自然亲切。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有亮点。 三、艺术活动大班《锅碗瓢盆进行曲》 本次活动是一节大班的音乐欣赏活动,活动中教师教态自然,和蔼亲和力强,整个活动过程环环相扣,幼儿兴趣高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贯穿活动始终,并且在活动中老师尊重幼儿的主动探索过程,视频的拍摄技巧技术性高,画质清晰,近景远景特写切换自如,是一节比较好的音乐活动课。唯一一点不足是开始部分寻找音乐小节的时候,教师过于着急引出音乐有三个小节,这一环节稍微缺少幼儿探索,在演奏环节,引出小符号时有点公式化教育,缺少幼儿参与和尊重幼儿自主,整体来说,本次活动氛围活动,效果明显。 不难看出除了第二个教育活动中,教师权衡自主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比较好之外,活动一和活动三都出现了小失衡,那么应该如何做好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呢?我认为: 一、充分尊重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育活动中,尊重幼儿表现出来的一切自主行为,教师作为一名旁观者,在教育活动中仅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即可。 二、教师的预设活动充足充分 教师在教育活动预设时尽可能多的考虑到幼儿的表现,并预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