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重点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重点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重点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重点复习资料

知识点概述:

1、公共关系的状态:

即一个组织及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态和舆论状态。它既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也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结果。

2、公共关系活动:

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式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3、公共关系观念:

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4、如何理解PR

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一种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一门组织的“传播管理学科”。组织及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5、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一是文化心理——由“理性”转向“人性”;二是社会政治——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三是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四是物质技术——大众传播超越个体传播。正是由于20世纪人性文化的兴起,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和大众传播技术的日趋普及及提高等诸方面因素的滋生及促成,才使公共关系这门崭新的学科脱颖而出。

6、“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

“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是卡特利,普和森特两人在其专著《有效的公共关系》论述的,就是在公共关系的目标上将组织和公众的利益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方法上坚持组织及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及沟通。

7、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责包括:

收集信息、辅助决策、传播推广、沟通协调、提供服务

收集信息:1、及组织形象有关的信息①产品形象信息②组织形象信息2、组织环境中的各种社会信息。

8、论题处理:

论题处理又称作“问题管理”主要指公关人员对正在出现的问题,以及这种问题对组织的潜在影响进入分析、预测并施加影响,以帮助组织制定应变的对策和措施。

9、危机处理:

危机处理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处理“公共关系危机”二是用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方法来处理危机,危机处理时公共关系实务的特殊领域。

10、公共关系对组织的直接功能和间接功能分别是什么?(对内凝聚力,对外扩张力)

直接功能:主要表现为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和协调组织的关系网络。

间接功能:提高个人素质和优化社会环境的作用。

11、公共关系树立组织形象的原则

1.有效原则 2.总体性原则 3.符号化原则

12、公共关系的新特点:

1.公关理论整合化

2.公关实务专业化

3.公关手段现代化

4.公关教育层次化

5.公关地位战略化。

13、公共关系的新趋势:

1.市场公共关系的热潮

2.金融公共关系的动态

3.政府公共关系的焦点

4.全球性问题带来的全球性沟通及合作的大趋势。

14、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是专门执行公关任务,实现公关功能的行为主体,是公共关系工作的专业职能机构。包括组织内设的公关职能部门,专业的公关公司和独立的公关设团组织。

15、公关机构在组织中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性质:公共关系的职能是传播性、沟通性的。

地位:从管理作用上看,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在组织总体中扮演一种“边缘”“中介”的角色。公共部门介于组织及公众之间,对外代表组织,对内代表公众,通过传播活动保持组织及公众环境之间的双向沟通。

16、组织内部设置公关机构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一、部门隶属型(1、归属于销售部门,2、归属于广告或宣传部门,3、归属于联络接待部门,4、归属于办公室);

二、部门并列型;

三、高层领导直属型;

四、公共关系委员会。

17、公共关系公司的经营范围有哪些?

咨询诊断、联络沟通、收集信息、新闻代理、广告代理、推介产品、会议服务、策划活动、礼宾服务、印刷制作、音像制作、培训服务

18、公共关系一般人员及其日常工作

公共关系一般人员的工作是指组织内部公共关系机构中工作的各类人员。调查分析人员(收集信息);计划人员(设计方案);传播人员(维护传播);文秘人员(撰写文稿);专门技术人员

19、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

一、公共关系人员的公共关系意识:1、塑造形象意识;2、服务公众意识;3、沟通交流的意识;4、真诚互惠的意识;5、立足长远的意识;6、创新审美的意识。

二、公共关系人员的心理素质:1、自信心理;2、热情的心理;3、开放的心理。

三、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知识结构:1、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知识;2、公共关系的基本实务知识;能力结构:1、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2、良好的组织能力;3、健全的思维和谋划能力;4、敏锐的观察能力;

5、很好的自制自控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6、善于及他人交往的能力;

7、掌握政策、理论的能力。

20、何为“全员PR管理”?

全员PR管理即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及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及协调,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攻关氛围及公关文化。

公共关系人员优化的群体组合能使有限的公共关系人员综合产生出最大限度的群体能量,使他们所从事的公共关系工作获得最佳效果,有助于公共关系人员相互学习,彼此补充,共同提高。

21、公众即及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公众是公共关系对象的总称。

22、在公共关系学中,公众这个词特指任何被共同利益或共同关心的问题联结在一起的群体。

23、、公众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有整体性、共同性、相关性、多样性和变化性

24、现代公众意识:

组织无论在制定目标和政策,还是从事管理和经营活动都必须高度关注公众利益,倾听公众意见,满足公众需求;加强及公众沟通,争取公众理解,赢得公众支持。

25、同一类型的公众又有不同标准的分类

一、根据活动内外对象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内部公众即组织内部的成员群体,外部公众即组织外部沟通的对象群体。

二、按公众组织结构,分外个体公众和组织公众。个体公众是形式分散,以个人为意见、态度和行为的表达者,以个体形式及公关主体发生联系的公众对象。组织公众是以一定的组织或团体形式出现,以组织团体作为意见,态度和行为的表达者,并及公众主体相互交往的公众对象集团。(社团型、公共权力型)

三、根据关系重要程度可分首要公众、次要公众。首要公众即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公众对象;次要公众指那些对组织生存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决定性意义的公众对象。

四、根据关系稳定程度可分为临时公众、周期公众、稳定公众。临时公众是因为某一临时的因素,偶尔事件或特别活动而形成的公众对象;周期公众是指按一定规律和周期出现的公众对象;稳定公众即具有稳定结构和稳定关系的公众对象。

五、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可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边缘公众。顺意公众指那些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赞成意向和支持态度的公众对象;逆意公众指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否定意向和反对态度的公众对象;边缘公众是指对组织持中间态度、观点和意向不明朗的公众对象。

六、根据组织的价值取向,可分为受欢迎公众、不受欢迎公众、被追求的公

众。受欢迎的公众即完全迎合组织需要并主动对组织表示兴趣和沟通意向的公众对象;不受欢迎的公众是指违背组织权益和意愿,对组织构成压力和负担的群体;被追求的公众指符合组织利益需求,但对组织不敢兴趣,缺乏交流意愿的公众。

七、根据公众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八、根据公众之间的决定性区别可分为消极公众和积极公众。26、内部公众:指组织内部沟通、传播的对象,既是内部公关工作的对象,又是外部公关工作的主体,是及组织自身相关性最强的一类公众对象。一、组织需要通过自身成员的认可和支持来增强内聚力。二、组织需要通过全员公共关系来增强外张力。

顾客公众:指购买,使用本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一、良好的顾客关系能够为组织带来直接的利益;二、良好的顾客关系体现企业组织正确的经营观念和行为。

媒介公众:指新闻传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一、良好的媒介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公众舆论;二、良好的媒介关系是运用大众传播手段的前提

名流公众:指那些对社会舆论和社会生活具有较大影响力合号召力的有名望人士。一、借助社会名流的知识和专长;二、借助于社会名流的关系网络;三、借助于社会名流的社会声望

27、知觉的选择性因素

客观因素:1、知觉本身的特征;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3、对象的组合。主观因素:1、需要和动机;2、兴趣;3、性格;4、气质;5、经验知识。28、知觉的偏见原因

1、首因效应

2、近因效应

3、晕轮效应

4、定型效应

29、需要的五个层次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优势需要决定行为:人存在多种需要,其中有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们的行为

30、态度由认识、情感、意识三个因素构成

31、组织公共关系管理的意义是什么?

一是增强公共关系工作地系统性;

二是提高公共关系工作地可控性;

三是加强公共关系工作地预测性;

四是促进公共关系工作地成熟性。

32、公共关系四部工作法

评估—调查—策划—实施

四个步骤相互衔接,不段循环上升,形成一个动态的环状模式,体现了公共关系工作的计划性、整体性、系统性

33、组织实际形象分析的步骤有哪些?

一是公众辨别及分析;二是组织形象地位测量;三是组织形象要素分析。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美誉度是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程度,即组织社会影响的好坏

34、组织形象是有哪几方面构成的?

组织的产品形象、组织的管理形象、组织的人员形象、组织的环境形象、组织的文化形象、组织的社区形象、组织的标识形象、组织的媒介形象。35、组织形象规划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2.统一性和差异性的结合;

3.恒定性和变通性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