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摘要:传统的发酵工程是以非纯种微生物进行的自然发酵,或以纯种微生物进行的工业化发酵。现代发酵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以下将介绍微生物发酵在新食品的配料、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食品的开发等相关的食品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对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做了展望。

关键词:发酵工程;食品领域;应用

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广泛。如啤酒是用大麦芽和酒花经啤酒酵母发酵而成。酒类饮料生产中常以谷物或水果味原料经不同的微生物(酵母菌、曲霉等)发酵,加工制成不同的酒。酸奶是在鲜奶里加入了乳酸菌经发酵而成。醋是利用米、麦、高粱等淀粉原料或直接用酒精接入醋酸杆菌发酵加工而成。酱是利用麦、麸皮、大豆等原料经多种微生物(曲霉、酵母菌和细菌)的协同作用制成。现代发酵工程包括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培养;固定化细胞技术;生物反应器设计;发酵条件的利用及自动化控制;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技术。

1、生产传统的发酵产品

传统的发酵产品是指传统食品发展中一直存在的应用发酵技术的食品,如料酒、酱油、酒精等。在传统食品的生产中,发酵技术是生产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发酵技术的是否成熟,时刻关系到产品的好坏[1]。

1.1酒类酿造

酒类主要是酿造酒和蒸馏酒。原料经发酵后,不需再蒸馏而可直接饮用的酒称为酿造酒,如啤酒、葡萄酒、黄酒、日本清酒、果酒等。将发酵液或酒酿经过蒸馏得到蒸馏酒,如白酒、白兰地、威士忌、朗姆、伏特加等。传统的发酵方法在时间上较长,无法有效地满足啤酒厂家在现阶段啤酒生产的实际需求。但利用固定化酵母的连续发酵工艺,可有效地减少啤酒所需要发酵的实际时间。

1.2调味品生产

运用发酵工艺可以生产酱油、酱品、豆腐乳、豆豉、醋等调味品[2]。现阶段,发酵工艺也有很大提高,发酵工程在我国的酱油、酱类、豆腐乳等传统的制造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发酵工程最大的一个优点是可有效地缩短发酵的周期,大大地提升原料的利用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相关产品的品质[3]。

2、食品添加剂的生产

发酵工程在食品的发酵过程中能生产出天然色素和天然香味型剂,这些天然色素和天然香味型剂可以取代人工合成色素与味精,是未来食品添加剂发展的方向。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各种食用色素以及香料等都是通过发酵工程技术而生产的食品添加剂[4]。江苏化工学院全易等[5]自制得选择性优良且价廉的糖化酶和异淀粉酶,生产出低甜度、低热量、高粘度、不被微生物发酵的甜味麦芽糖醇。食品防腐剂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非致病型细菌,在生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抗菌肽,可抑制食品中真菌、细菌、酵母菌的生长,且无毒、无残留、抑菌效果显著、无耐药性[6]。

3、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我们不仅需要将药用的天然真菌直接作用至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上,而且还需要批量的生

产此类食品,但是这种真菌的培养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如果通过发酵工程技术就能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7]。

3.1大型真菌的开发

功能性食品的有效成分主要来自名贵中药材如灵芝、冬虫夏草、茯苓、香菇、蜜环菌等药用真菌,原因在于这些真核微生物含调节机体免疫机能、抗癌或抗肿瘤、防衰老的有效成分。功能性食品的主要原料来源一方面是直接取自天然源的药用真菌,用于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另一方面是通过发酵途径实行工业化生产,从中提取我们所需要的药用真菌[4]。比如膳食纤维利用巴氏醋酸菌、木醋杆菌等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的细菌纤维素具有很好的持水性、粘稠性、稳定性及生物可降解性,是良好的功能食品素材[8]。

3.2 L-肉碱的制备

L-肉碱营养补充剂,能促进脂肪酸的运输和氧化,可以应用在运动员食品中,以提高其耗氧量和氧化代谢能力,从而增强机体耐受力,同时可用在特殊群体中如婴幼儿食品、老年食品和减肥健美食品中。在1996年,瑞士在捷克的工厂[9] 就利用γ -丁基甜菜碱为底物转化生成L -肉碱,在假单胞菌、农杆菌等微生物中含有γ -丁基甜菜碱转化酶的菌株。

3.3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主要包括番茄红素、β- 胡萝卜素及虾青素等,由于它们都具有保健功效(抗氧化性能、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等),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0]。其中,虾青素可以由红发夫酵母、藻类、细菌等微生物发酵后获得。此外,类胡萝卜素也可利用三孢布拉霉和红酵母等发酵后获得[11]。

4、发酵工程与农产品加工

4.1甜高粱茎秆液态发酵

高密度液态发酵有利于提高从甜高梁茎秆汁液中获取燃料乙醇的收益。甜高梁茎秆汁液高密度发酵工业化生产往往采用固定化酵母发酵工艺,固定化技术应用于酒精发酵的机理是利用活细胞或酶的高度密集,从而比普通游离状态的细胞成倍地增长,加快反应速度、缩短反应周期和提高工作效率。刘荣厚[12]等研究了在摇床和流化床反应器上进行固定化酵母汁液酒精发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燃料乙醇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4.2南瓜乳发酵饮料

南瓜乳发酵饮料是以南瓜汁、脱脂乳为主要原料,配以糖尿病患者专用的新型甜味剂- 液体木糖醇及其他辅料,经乳酸菌发酵制成的一种新型保健饮品,尤其适合肥胖症、糖尿病患者食用。南瓜乳发酵饮料不但具有发酵乳的风味和营养保健成分,而且含有南瓜有效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改善胃肠功能等功效[13]。

5、发酵在食品领域应用的意义

通过微生物的发酵,可以将微生物里分泌的酶对细胞壁进行裂解,从而提高了营养素的利用率[14]。对于肉类和奶类食品如果不经过处理就食用的话,那么对消化系统不好,但是经过微生物的发酵,可以将其中的蛋白质进行分解,有利于消化吸收。通过微生物的发酵,还可以产生一些对人体有益的B族的维生素,而这些维生素在动植物的自身来讲是无法合成的,只有通过微生物的发酵才能够产生。

在对有些食品进行发酵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中的碳水化合物消耗掉,那么食品中的脂肪含量就比较低,非常适合宜胖人士食用,并且对身体健康还有好处。对食品进行发酵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产生很多的有益物质,同时还可以将食品中对人体不利的物质进行分解。在发酵的过程中,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可以产生很多的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在人体内部有很好的调节功能,抑制有害物质的产生。

6、展望

随着现代食品发酵工程技术的持续推广应用,食品工业将摆脱传统农业、传统家庭的发展范畴,在更为广阔的领域获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在国民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食品工程方面,发酵工程早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环。现代食品行业中的发酵工程作为新的技术,在工业化生产和商业化推广方面愈走愈宽,愈来愈广。在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问题的今天,发酵工程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将更加充满挑战性。发酵工程技术作为生物工程技术中的基础运用技术,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发展才能为人们未来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才能推动我国食品工程的健康有序发展[15]。

参考文献

[1]张冰,董磊. 现代发酵工程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3):4.

[2]黄玮,于茜茜. 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 食品安全导刊,2016,(36):32.

[3]周文晓. 单核苷酸的制备及分离[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

[4]唐黎标. 浅谈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 粮食问题研究,2016,(05):39-42.

[5]范伟平,欧阳平凯,吴月. 酶工程技术在食品添加剂生产中的应用[J]. 食品工业科技,1997,(06):83-85+73.

[6]高兆建,樊陈,鞠民友,杜永凯,于洋,张从省. 枯草芽孢杆菌抗菌肽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性研究[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02):67-72.

[7]邓熹. 现代发酵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J]. 技术与市场,2016,23(12):124.

[8]姬德衡,钱方,高学明. 发酵工程在功能食品开发中的应用[J]. 食品科技,2002,(07):9-10+13.

[9]管晓冉,张德纯. 功能性低聚糖生产工艺的研究现状[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21(08):762-764.

[10]滕晖,曾新安,蔡锦林. 现代发酵工程技术在食品开发中的应用[J]. 现代食品,2016,(03):7-10.

[11]张闯,张玉苍,何连芳. 不同微生物生产类胡萝卜素的研究现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32(02):179-183.

[12]刘荣厚,李金霞,沈飞,孙清. 甜高粱茎秆汁液固定化酵母酒精发酵的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5,(09):137-140.

[13]杨淑芳. 发酵工程在农产品加工上的应用[J].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08,(05):14-18.

[14]张丹. 浅谈微生物在食品发酵上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0):104.

[15]任利霞. 分析发酵工程在食品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及前景展望[J]. 科技风,2016,(16):266.

食品生物技术论文

姓名: ** 班级: *** 学号: *** 指导老师: *** 完成日期:2012****

生物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 [摘要] 目前,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食品原料和微生物的改良,提高食品营养价值及加工性能;二是生产各种功能食品有效成分、新型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三是可直接应用于食品生产过程中物质的转化;四是工业化生产预定的食品或食品的功能成分。此外,在食品生产相关领域,如食品包装、食品检测等方面,生物技术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它的发展对于解决现存的食物资源短缺问题、丰富食品种类、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等均有突出贡献。现以基因工程和酶工程为主要内容,分析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生物技术基因工程酶工程食品工业应用 [正文]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中及食品加工制造上的应用,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以及现代分子检测技术。其中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技术,它能带动其他技术的发展。 基因工程技术是指将外源的核酸分子(目的基因)导入到原来没有这类基因的宿主生物体内,并能持续稳定的繁殖,从而使宿主生物产生新的性状。基因工程的基本程序:①获取所需的目的基因;②把目的基因与选好的载体(如小型环状DNA分子)连接在一起,即重组;③把重组载体转入宿主细胞;④对重组分子进行选择;⑤表达成蛋白,采用合适条件,获得高表达的产品。 自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旧金山大学Coken和Boyer两位科学家成功地实现了DNA分子重组实验,揭开了基因工程发展的序幕,人类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作不同的基因,再接着1982年抗卡那霉素向日葵、1997年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基因工程的兴起和发展,使得转基因生物技术为食品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直接加快了对粮食产量的提高和食品营养的改善,解决了了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温饱问题。 目前,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改良食品加工的原料、改良食品微生物菌种性能、应用于食品酶制剂的生产、改良食品加工工艺以及保健食品等。其中,改良食品加工的原料可分为改良动物性食品源和改良植物性食品源。例如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但又不影响奶的质量,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牛生长激素BST注射到母牛上,便可达到提高母牛产奶的目的。为了提高猪的瘦肉含量或降低猪脂肪含量,则采用基因重组的猪生长激素,注射至猪上,便可使猪

食品生物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食品生物技术试题 甘肃农业大学12级食品质量与安全-李红科 一、单项选择题 1 通过()和酶工程处理废弃物,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环境污染( A )A发酵工程 B基因工程 C蛋白质工程 D酶工程 2 ()是生物技术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和制造中的应用的一个学科(B) A微生物学 B食品生物技术 C生物技术 D绿色食品 3 在引起食品劣变的因素中(C)起主导作用 A虫害 B物理因素 C微生物 D化学因素 4下列哪些食品保藏方法不属于物理保藏法(B) A脱水干燥保藏法 B熏制保藏法 C冷藏保藏法 D罐藏法 5 细胞工程包括动植物题的体外培养技术、()、细胞反应技术。 A细胞改造 B细胞修饰 C细胞杂交 D细胞衰老 6 自然选育过程中采取土样时主要选择()之间的土壤(B) A 3-10cm B 5-15cm C10-15cm D 10-20cm 7 下列不属于真空冷冻干燥法中冷冻干燥的步骤是(B) A制冷 B高压 C供热 D抽真空 8 食品生产中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D) A GMP B ISO C CCP D HACCP 9 下列不属于纯种分离的常用方法的是(B) A 组织分离法 B 单孢分离法 C 划线分离法 D 稀释分离法 10 下列分离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的是(B) A稀释分离法 B划线分离法 C组织分离法 D 单孢分离法11()是采样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C) A 培养 B 分离 C 筛选 D 鉴定 12 诱变育种是以(C)为基础的育种 A自然突变 B 基因突变 C 诱发突变 D 基因重组 13 在整个诱变育种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是(A) A 筛选 B 分离 C 鉴定 D 培养 14 分子育种是应用()来进行的育种方式(B) A 酶工程 B 基因工程 C 蛋白质工程 D 细胞工程 15 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后的菌株被称为(B) A“蛋白菌” B“工程菌” C “酶菌” D“细胞菌” 16冷冻保藏的温度一般要求在( C )摄氏度 A 1 B-10 C -20 D-5 17 发酵工业中培养基所使用的碳源中最易利用的糖是(A) A葡萄糖 B蔗糖 C淀粉 D乳糖 18(A)是人工配制的提供微生物或动植物生长、繁殖、代谢和合成人们所需要产物的营养物质和原料。 A培养基 B人工培养基 C合成培养基 D天然培养基 19 在引起肉腐败的细菌中,温度较高时(B)容易发育

现代食品生物技术重点

◆ 生物技术的确切定义: 人们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工程学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知识,按照预先的设计,对生物进行控制和改造或模拟生物及其功能,用来发展商业性加工,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的新技术领域。 ◆ 生物技术的构成 ◆ 生物技术各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和归宿则是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否则就不能获得产品和经济效益,也就体现不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优越性。 基因工程的定义: ▼ 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和设计方案, ▼ 以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为理论基础, ▼ 通过将一种生物细胞的基因分离出来或人工合成新的基因, 在体外进行酶切和连接并插入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 ▼ 导入到自身细胞或另一种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等实验手段, ▼ 有目的的实现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物种之间的DNA 重组和转移, 使现有物种在短时间内趋于完善或创造出新的生物特性。 发酵工程的定义 :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发酵工程 酶工程 蛋白质工程

利用微生物的某种特性,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工业规模生产的技术. 包括: ①传统发酵(有时称酿造), ②近代的发酵工业如酒精,如乳酸,丙酮-丁醇等 ③目前新兴的如抗生素,有机酸,氨基酸,酶制剂, 核苷酸,生理活性物质,单细胞蛋白等的发酵生产 酶工程的定义 : 酶工程是利用酶所特有的生物催化性能,将酶学理论与化工技术结合而成的一门生物技术。也就是利用离体酶或者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细胞器的特定功能,借助于工程学手段来生产酶制剂并应用于相关行业的一门科学。 细胞工程的定义 : 是利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类似于工程学的步骤,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已获得新型生物或特定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蛋白质工程的定义 :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为基础,运用遗传工程的方法,借助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支持,从改变或合成基因入手,定向地改造天然蛋白质或设计全新的人工蛋白质使之具有特定的结构、性质和功能,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一种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海洋生物

浅谈对发酵工程专业的认识

浅谈对发酵工程专业的认识 当今世界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众所周知,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而生物科技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微生物的发酵工程构成了生物科技的核心。所谓发酵工程,是以微生物通过上游(分子改造,代谢工程等)、中游(发酵优化,智能控制等)、下游(分离纯化,清洁生产等)各种生物学操作,以得到人们所需要的一系列产品(细胞,代谢产物)的综合性科学。从生物发酵工程角度来说,这一专业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即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发酵工程专业的交流和创新,提供了发酵工程进一步前进的良好平台。发酵工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农业、工业、医学、药物学、能源、环保、冶金、化工原料、动植物、净化等。它必将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生活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世界面临的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等问题的解决提供美好的前景。 1. 发酵工程简介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发酵不仅仅体现在食品领域,还存在于医药品、化妆品、能源、环境等领域。因此,发酵对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光明的应用前景。 对于发酵工程而言,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来大量生产人们所需要的产品过程的理论和工程技术体系,是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酵工程也称微生物工程,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菌种选育和保藏、菌种的扩大生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发酵生产和分离纯化制备。进一步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 现代发酵工程的发展,是生物科学与数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和相互促进的结果。发酵工程与有关科学的高度的双向渗透和综合,也已经成为当代生物科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发展趋势。 2. 上游领域(分子改造,代谢工程等) 发酵工程的上游领域是整个发酵过程的基础,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系统代谢工程定向改造目的产品生产菌株已经成为发酵领域的发展趋势。因此,上游领域主要集中在分子改造和代谢工程等相关方面。

(完整版)食品生物技术导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诱变育种:利用诱变剂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再通过适当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高产优质菌种的方法。 代谢控制发酵:是指利用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方法,人为的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使之合成、积累、分泌我们所需要的产品的过程。 寡核苷酸介导诱变(oligonucleotide-directed mutagenesis): 指在DNA水平上改变氨基酸 的编码序列,也称定点诱变(site-specific mutage nesis); 补料分批培养:在分批培养过程中补入新鲜的料液,以克服营养不足而导致的发酵过早结束的缺点。临界溶氧浓度:指不影响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 诱导酶:有些酶在通常的情况下不合成或很少合成,当加入诱导物后就会大量合成,这样的酶叫诱导酶 固定化酶: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束缚于水不溶的载体上,或将酶束缚于一定的空间内,限制酶分子的自由流动,但能使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酶 非水酶学:通常酶发挥催化作用都是在水相中进行的,研究酶在有机相中的催化机理的学科即为非水酶学? 抗体酶: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免疫球蛋白,属于化学人工酶 细胞培养:是指动植物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的存活或生长,此时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愈伤组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接触抑制:细胞从接种到长满底物表面后,由于细胞繁殖数量增多相互接触后,不再增加。细胞系:原代细胞经第一次传代后,形成的细胞群体,即具有增殖能力,类型均匀的培养细胞,一般为有限细胞系。 抗性互补筛选法:利用亲本细胞原生质体对抗生素、除草剂及其它有毒物质抗性差异选择杂种细胞。细胞拆合:是指以一定的实验技术从活细胞中分离出细胞器及其组分,然后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将不同细胞来源的细胞器及其组分进行重组,使其重新装配成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或细 胞器. 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 是指DNA片段在细胞内、细胞间,甚至在不同物种之间 进行交换,交换后的片段仍然具有复制和表达的功能。 克隆:来自同一始祖的相同副本或拷贝的集合。 限制性内切酶:限制酶是在生物体(主要是微生物)内的一种酶,能将外来的DNA切断,由于这种切割作用是在DNA分子内部进行的,故名限制性内切酶。 黏性末端:被限制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带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他们之间正好互补配对,这样的切口叫黏性末端。 CCCDNA色大多数的天然DNA质粒具有共价、封闭、环状的分子结构,即CCCDN A 回文结构:在切割部位,一条链正向读的碱基顺序与另一条链反向读的顺序完全一致。 基因探针:是一段与目的基因互补的核酸序列,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用它与待测样品DNA 或RNA进行核酸分子杂交,可以判断两者的同源程度. Dot印迹杂交:将待测DNA或RNA的细胞裂解物变性后直接点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不需要限制性酶进行酶切,既可与探针进行杂交反应. cDNA文库:是指某生物某一发育时期所转录形成的cDNA片段与某种载体连接而成的克隆的 集合。 二、填空题 1.1972年斯坦福大学的Berg等人完成了首次体外重组实验,并首次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 SV40的DNA片断与噬菌体的DNA片断,经过连接,组成重组DNA分子,他是第一个 实现DNA重组的人。

多酚氧化酶在食品中的应用

多酚氧化酶在食品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多酚氧化酶(PPO)存在于许多种类的食品中,是引起食物褐变的主要因素,酶促褐变严重影响了食品的感官品质,使得食品的保质期缩短和价值显著降低,不少新鲜食品的销售市场因此受到限制[1]。本文介绍了多酚氧化酶的酶学性质以及相应的抑制方法,并对其应用做出论述。 关键词:多酚氧化酶;性质;抑制方法;应用 多酚氧化酶(PPO)是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的一类末端氧化酶,属于铜金属酶类,其化学性质稳定,是植物叶子、果实等发生褐变的主要作用酶类[2]。此外,还会引起食品的褐变,损害食品的感官风味质量[3-4]。PPO普遍存在于植物、昆虫和真菌之中,甚至在腐烂的植物残渣上都还可以检测到它的存在。因此该酶与果蔬的加工品质密切相关,科学家们很早就开始对它进行深入彻底的研究[5-6]。 农产品的酶促褐变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含量密切相关。这方面研究很多,酶促褐变不仅影响产品外观、风味、营养和加工性能,而且大大降低耐贮性,尤其对肉色较浅且容易碰伤的水果和蔬菜影响更为严重,产生的经济损失更大[7-9]。通常PPO 与底物被区域化分开,PPO 在质体中以潜伏状态存在,而PPO 的底物存在于液泡中。只有当植物体内发生生理紊乱或组织受损时,PPO 与底物的亚细胞区域化才被打破,PPO 底物被激活产生黑色或褐色的沉积物,这是果蔬等农产品酶促褐变的主要原因[10]。 1、多酚氧化酶的酶学性质 与多酚氧化酶酶学性质的主要研究内容有:酶的分离和纯化、测定酶促反应的速度、了解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等等[11]。 在分离和纯化时,一般是进行纯化,再将纯度高的PPO酶液进行酶学的性质研究[12-13]。PPO活性检测则一般通过测定产物生长速度(初速度)来测定,通过采用分光光度法,即在一定波长下测定从醌生成的色素的吸光度,再根据吸光度来定义酶的活性大小[14]。目前,已知的影响PPO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同一底物不同浓度、不同的底物、pH值、激活剂、抑制剂等[15]。

(建筑工程管理)第五章第三节发酵工程简介

(建筑工程管理)第五章第三节发酵工程简介

第五章第三节发酵工程简介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发酵工程的概念(知道)。 (2)发酵工程中培养基的配制、菌种选育、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相关内容(知道)。 (3)有关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和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内容(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学习发酵工程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有关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和食品工业中应用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技术,且服务于社会的STS意识。 3.能力方面 通过对发酵过程中菌种选育、发酵条件控制等相关内容的讨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通过对谷氨酸发酵实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发酵工程的概念,了解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内容是本节的重点。(2)让学生收集有关发酵工程应用的资料,且相互交流、讨论,使学生了解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知识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之壹。 2.教学难点: 有关发酵工程的内容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为这些内容中涉及了细胞工程、基因工程、杂菌污染对发酵工业造成的危害以及发酵条件对菌种代谢途径的影响等多点知识,比较繁杂,学生较难理解。 教学模式 启发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手段 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谷氨酸的代谢途径及发酵的的示意图的投影片,影响谷氨酸代谢途径的因素表格及谷氨酸发酵所用培养基的成分的表格。 课时安排二课时。 设计思路 1.前期知识准备: (1)复习有关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谷氨酸的途径及其人工控制的内容。 (2)复习有关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的内容。 (3)复习有关微生物的营养、培养基、代谢产物等内容。 2.通过讨论谷氨酸发酵过程,使学生了解从菌种选育、培养基配制到产品生成等简要的发酵生产过程,了解发酵生产的主体设备发酵罐及其控制部分,且了解发酵工程的概念。3.通过分析、讨论有关发酵过程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培养基的配制、菌种选育、灭菌、扩大培养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相关知识。 4.通过学生讨论、交流等活动,总结出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和食品工业上的应用的知识。第壹课时 壹、设疑引出新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微生物的代谢的内容,我们知道了微生物的代谢是指微生物细胞内所发生的全部的化学反应。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多样的代谢产物,如氨基酸、维

食品生物技术(复习专用)

一、名词解释 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质粒: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 3、限制酶:是可以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每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进行切割的一类酶 4、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5、酶工程:是指工业上有目的的设置一定的反应器和反应条件,利用酶的催化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于其它目的的一门应用技术。 6、末端转移酶:是一种无需模板的DNA聚合酶,催化脱氧核苷酸结合到DNA 分子的3'羟基端。 7、葡萄糖淀粉酶:又称糖化酶。它能把淀粉从非还原性未端水解a-1.4葡萄糖苷键产生葡萄糖,也能缓慢水解a-1.6葡萄糖苷键,转化为葡萄糖。同时也能水解糊精,糖原的非还原末端释放β-D-葡萄糖。 8、相对酶活力:具有相同酶蛋白量的固定化酶与游离酶活力的比值称为相对酶活力。 9、α-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内部的α-1,4-糖苷键,水解产物为糊精、低聚糖和单糖,酶作用后可使糊化淀粉的黏度迅速降低,变成液化淀粉,故又称为液化淀粉酶、液化酶、α-1,4-糊精酶。 10、甲基化酶:作为限制与修饰系统中的一员,用于保护宿主DNA 不被相应的限制酶所切割。 11、葡萄糖异构酶:也称木糖异构酶,能将D-葡萄糖、D-木糖、D-核糖等醛糖可逆地转化为相应的酮糖。 12、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13、补料分批发酵:又称“流加发酵”,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过程中,以某种方式向发酵系统中补加一定物料,但并不连续地向外放出发酵液的发酵技术,是介

第十章 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第10章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1 酶法分析的特点及应用类型 2 酶联免疫测定(ELISA) 3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4 酶生物传感器 5 酶抑制率法 酶法分析的发展 ?酶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当时,曾采用麦芽提取物作为过氧化物酶源,以愈创木酚作为共底物或指示剂测定过氧化氢。 ?然而,酶法分析真正的发展应归于它在临床实验室中的广泛应用。 酶法分析的发展 ?如早在1914年临床上就开始采用脲酶测定尿中的尿素,但是在临床实验室中酶分析的真正突破要推迟到1958年,当时转氨酶分析发展成为诊断肝病和心脏病的一个有效手段。 ?到了20世纪50年代前已有60种物质能借助于酶法分析。近年来,酶法分析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食品、环境等生物及其它样品的检测。 1. 酶法分析的特点及应用类型 ?酶的特性 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类型 ?1. 去除样品中的杂质。如测定果糖、多糖等。 ?2. 催化待测物生成新的产物,而这种产物更容易被定量分析。如:淀粉的测定。 ?3. 测定食品中酶的活性作为食品的指标,如过氧化物酶的测定。 ?4. 利用酶催化反应所产生的一些信息。如酶联免疫法、酶电极法等。 2 酶联免疫测定(ELISA) ?酶联免疫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是继放射免疫测定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免疫学技术。 ?ELISA自上世纪70年代出现开始,就因其高度的准确性、特异性、适用范围宽、检测速度快以及费用低等优点,在临床和生物疾病诊断与控制等领域中倍受重视,成为检验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 2.1 ELISA的基本原理 ?(1)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或建立关联)。 ?(2)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用于定量测定。 ?它将酶促反应的高效率和免疫反应的高度专一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可对生物体内各种微量有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测定的对象可以是抗体也可以是抗原。 ELISA试剂盒的组成 ?完整的ELISA试剂盒包含以下各组分: (1)包被抗原或抗体的固相载体(免疫吸附剂); (2)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标记物); (3)酶作用的底物(显色剂); (4)阴性和阳性对照品(定性测定),参考标准品和控制血清(定量测定); (5)结合物及标本的稀释液; (6)洗涤液;(含吐温20磷酸盐缓冲液) (7)酶反应终止液。(常用硫酸) 酶标仪和酶标板

发酵工程在农产品加工上的应用

杨淑芳 (天津市农业信息中心,天津 300201) 摘 要: 发酵工程技术在农产品加工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文阐述了发酵工程的概念;论述了发酵工程在农产品加工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实例;展望了发酵工程技术在农产品加工领域中的美好发展前景。 关键词:发酵工程;农产品加工 收稿日期:2008-04-03 作者简介:杨淑芳(1956-),女,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农业信息。 发酵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组成部分,是采用现代发酵设备,使经优选的细胞或经现代技术改造的菌株进行放大培养和控制性发酵,获得工业化生产预定的产品。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是生物技术的主要领域,是发酵工程、酶工程的基础;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又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其中发酵工程占有重要位置。从生物工程的过程看,只有通过发酵工程,才能使由基因工程或细胞工程获得的某种目的菌种实现工业化生产,获得经济效益。可见,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基础。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酶工程、单克隆抗体、生物量的转化等研究成果为发酵工程注入新的内容,使传统的发酵工艺焕发“青春”,赋予微生物发酵技术新的生命力,使微生物发酵制品不断增加,也使发酵工 程在制药业、食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该文主要介绍发酵工程在农产品加工方面的应用。 1 发酵工程在甜高粱茎秆加工上的应用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国际国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可再生的石油替代燃料。甜高粱茎秆发酵制取燃料乙醇是目前生物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试验研究表明,甜高梁每年的乙醇产量为6106L/hm2,而号称太阳能最有效转化器的甘蔗只有4680L/hm2,玉米为2390L/hm2。甜高梁光合效率为大豆、甜菜和小麦等作物的2 ̄3倍。在生物能源系统中,甜高粱是第一位竞争者,是世界公认的高能作物。甜高粱同普通高粱一样,每亩地也能产出200 ̄500kg的粮食籽粒,但甜高粱的精华在于它亩产4000 ̄5000kg、富含18% ̄24%糖分的茎秆。巴西政府自1975年开始用甜高粱发酵生产酒精,并提出一项以甘蔗、木薯、红薯、甜高粱为原料发酵生产酒精替代汽油的计划。美国从1978年开始进行甜高粱发酵生产酒精的研究,美国能源部还将甜高梁列为制取酒精的主要作物,他们计划用甜高粱逐渐取代玉米生产酒精。从1982年开始,欧洲开展了甜高梁的研究,首先估价了甜高粱作为一种有潜力的工业和能源作物的可能性,并于1991年在欧共体内成立了甜高粱网,在不同国家分工开展甜高梁研究。Wyman [1]就中国北方的 发酵工程在农产品加工上的应用

食品酶制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食品酶制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贺州学院 2009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方向) 摘要:酶制剂是一种生态型高效催化剂,具有高效、安全、生态和环保等特点,能够有效带动相关领域技术水平的提高。本文从酶制剂在食品加工、保鲜、改良、农副产品附加值的提高、食品检测、脱毒等方面的应用谈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食品酶制剂;食品工业;应用 0.引言 酶是一类具有专一性生物催化能力的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催化剂。一切生物的全部新陈代谢都是在各种酶的作用下进行的。酶制剂是由动物或植物的可食或非可食部分直接提取,或由传统或通过基因修饰的微生物(包括但不限于细菌、放线菌、真菌菌种)发酵、提取制得,用于食品加工,具有特殊催化功能的生物制品,其中专用于食品加工的酶制剂称为食品酶制剂。我国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的酶制剂品种已有30多种,而日本食品卫生法(新法)中,作为食品添加剂的酶已达76种,酶制剂在食品工业的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酶制剂是一类比较特殊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成分是具有各种催化活性的酶蛋白。酶制剂是食品添加剂中发展迅速的行业,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与传统的化学法,如酸法、碱法加工食品相比,酶技术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一是酶本身无毒、无味、无嗅,不会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和食用价值;二是酶具有高度催化性,低浓度的酶也能使反应快速进行;三是酶作用时所要求的温度、pH值等条件温和,不会影响食品质量;四是酶有严格的专一性,在成分复杂的原料中可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化学变化;五是酶反应终点易控制必要时通过简单的加热方法就能使酶制剂失活,终止其反应。因此,酶工程技术在食品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在食品制造、品质改良、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 1.酶制剂在食品加工上的应用 利用凝乳酶生产奶酪,淀粉酶可液化、糖化淀粉,促进酵母菌的生长,进而生产啤酒、酒精,如果利用棕榈油与硬脂酸进行酶交酯化,就可制得类似可可脂的产品—类可可脂或代可可脂。通过不同的淀粉酶分解淀粉,可以生产出麦芽糊精、麦芽糖浆、麦芽糖和果糖等甜味剂,分别用于糖果、冰淇淋、饮料等各类食品的加工。用橙皮苷酶和橙皮苷反应可以生产橙皮素—F—葡萄糖苷二氢查耳酮,其是对人体安全的甜味剂,甜度为蔗糖的70~100倍[1]。酶制剂还可以用于异麦芽低聚糖、海藻糖、帕拉金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大豆低聚糖等功能性低聚糖的制造。 酶制剂在起酥油和人造奶油的生产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以大豆油

[高三理化生]发酵工程学案

23讲发酵工程简介 一、应用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 1.谷氨酸的产生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所使用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看属于_________ 培养基,从组成成分上看属于_____________培养基。 3、发酵罐搅拌器的作用: 二、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一)发酵工程的概念: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新技术。 (二)发酵工程的内容 1.菌种的选育:生产用菌种的获得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基的配制: 3.灭菌: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是在发酵前用高温、高压的方式对__________和_______ 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从而杀死所有杂菌的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若青霉素生产过程中出现杂菌污染,结果是什么 4.扩大培养和接种: 注:扩大培养是将培养到对数期的菌种分开,在分别培养,以促进菌体数量快速增加,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菌种;发酵生产过程的培养是为了获得代谢产物;它们培养目的不同,条件也就可能不同:如酒精发酵过程中,在有氧条件下快速增殖,就是说酵母菌扩大培养必须有充足的氧气;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产生酒精,所以酒精发酵的条件必须缺氧。 5.发酵过程——发酵的中心阶段,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1)随时取样检测培养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了解发酵进程; (2)及时添加必需的___________________——延长菌种生长稳定期的时间; (3)严格控制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通气量和转速等发酵条件。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对产物的影响是什么 6.分离提纯: 两类产物: 提取方法是什么: 三、发酵工程的应用 1.在医药工业上的应用: (1)发酵工程能生产人们所需要的药品。如:通过青霉发酵能生产。(2)通过发酵工程能生产基因药品。如:将人工合成的人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构建成“工程菌”,即先通过______工程再通过________ 工程培养工程菌就可获得人的胰岛素。 2.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1)生产丰富优质的传统发酵产品;(2)生产各式各样的食品添加剂;(3)发酵工程能为解决人类粮食缺问题开辟新途径。如通过发酵工程可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体 四、课后练习 1.对谷氨酸发酵叙述正确的是 A.菌体是异氧厌氧型微生物B.培养基属于液态的合成培养基 C.谷氨酸的形成与搅拌速度无关D.产物可用离子交换法提取 2.关于菌种的选育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育的菌种不经过人工处理B.诱变育种原理的基础是基因突变 C.通过有性杂交可形成工程细胞D.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构建工程菌 3.用于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需添加的生长因子是 A.氨基酸B.碱基C.核苷酸D.生物素 4.谷氨酸棒状杆菌扩大培养时,培养基应该是 A.C∶N为4∶1 B.C∶N为3∶1 C.隔绝空气D.加大氮源、碳源的比例 5.大量生产酵母菌时,不正确的措施是 A.隔绝空气B.在对数有获得菌种 C.过滤沉淀进行分离D.使菌体生长长期处于稳定期 6.连续培养酵母菌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及时补充营养物质B.以青霉素杀灭细菌 C.以缓冲液控制pH在5.0-6.0之间D.以酒精浓度测定生长状况 7.用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如果是菌体,则进行分离提纯可采用的方法是 A.蒸馏过滤B.过滤沉淀C.萃取离子D.沉淀萃取 8.下列物质中,不能为异养生物作碳源的是 A.蛋白胨B.含碳有机物C.含碳无机物D.石油、花生饼 9.培养生产青霉素的高产青霉素菌株的方法是 A.细胞工程B.基因工程 C.人工诱变D.人工诱变和基因工程 10.以下发酵产品中不属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是 A.味精B.啤酒C.“人造肉”D.人生长激素 11.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最适原料和产生酒精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A.玉米粉和有氧B.大豆粉和有氧C.玉米粉和无氧D.大豆粉和无氧 12.关于单细胞蛋白叙述正确的是 A.是微生物细胞中提取的蛋白质B.通过发酵生产的微生物菌体 C.是微生物细胞分泌的抗生素D.单细胞蛋白不能作为食品 13.基因工程培育的工程菌通过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①石油、②人生长激素、③紫草素、④

最新级食品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复习题

精品文档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是指DNA片段在细胞内、细胞间,甚至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交换,交换后的片段仍然具有复制和表达的功能。 克隆:来自同一始祖的相同副本或拷贝的集合。 限制性内切酶:限制酶是在生物体(主要是微生物)内的一种酶,能将外来的DNA切断,由于这种切割作用是在DNA分子内部进行的,故名限制性内切酶。 黏性末端:被限制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带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他们之间正好互补配对,这样的切口叫黏性末端。 质粒:是染色体外能够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包括真核生物的细胞器和细菌细胞中核区外的DNA分子。 基因:是一切生物体内储存遗传信息的,有自我复制能力的遗传功能单位。 CDNA :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生成的RNA-DNA中的DNA为CDNA。CCCDNA:绝大多数的天然DNA质粒具有共价、封闭、环状的分子结构,即CCCDNA。 生物技术:是在细胞水平上,特别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遗传性实现巨大的接近定向改造的一套内容繁多和复杂的技术。 DNA克隆(分子克隆、基因克隆、重组DNA):应用酶学方法,在体外将外源性遗传性物质与载体结合成重组DNA分子,继而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 化子细胞,再进行扩增、提取获得大量同一DNA分子的过程。 回文结构:在切割部位,一条链正向读的碱基顺序与另一条链反向读的顺序完全一致。 同尾酶:来源各异,识别的靶子序列也各不相同,但都产生出相同的粘性末端。 目的基因:是人们所需要转移或改造的基因。 DNA序列分析:是指对某一段DNA分子或片段的核苷酸排列顺序测定,测得组成DNA分子的A、T、G、C的排列顺序. 基因转移(transgenosis):是借助于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检查其在该细胞内表达情况的一种技术,是细胞工程中一项重要而应用广泛的技术。 报告基因:系指其编码产物能够被快速地测定,常用来判断外源基因是否已经成功地导入寄主细胞(器官或组织)并检测其表达活性的一类特殊用途的基因. 选择标记基因:简称选择基因,是指可使被转化的细胞获得其亲本细胞所不具备的新的遗传特性,从而使得人们能够使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将转化的新细胞从亲本细胞群体中选择出来的一类特殊的基因. 基因探针:是一段与目的基因互补的核酸序列,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用它与待测样品DNA或RNA进行核酸分子杂交,可以判断两者的同源程度. 原位杂交:将标记的核酸探针与固定在细胞或组织中的核酸进行杂交, Dot印迹杂交:将待测DNA或RNA的细胞裂解物变性后直接点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不需要限制性酶进行酶切,既可与探针进行杂交反应. 基因的转移技术:就是将外源目的基因或DNA片段引人受体生物或细胞并检查其在转化细胞中表达结果的一种技术。 二、填空题

食品生物技术选择题(含答案)

食品生物技术选择题 第一章绪论(10) 1.第一次绿色革命,解决了人类社会因人口增加造成的食物短缺,哪种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 B ) A.基因学说 B.遗传育种学 C.纯种培养技术 D.乳糖操纵子学说 2. 食品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那么食品生物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是( C )。 A. 细胞工程 B. 酶工程 C. 基因工程 D. 蛋白质工程 3. 下列有关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说法错误的是( D )。 A. 现代细胞工程就是对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 B. 现代细胞工程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组织培养技术 C. 现代发酵工程所采用的菌株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高效表达菌株 D. 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高效表达菌株可能是微生物的产物、也可能产生于动植物基因,但 不可能来自人的基因。 4. 下列哪项不属于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D )。 A.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设计出具有免疫功能性食品 B.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设计出增加维生素的食品 C.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设计出调节人体代谢的食品 D. 中国传统酒文化中的食品酒也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设计出来的。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奶酪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下列哪种酶与奶酪的生产密切相关( B )。 A. 淀粉酶 B. 木瓜蛋白酶 C 纤维素酶 D. 葡萄糖氧化酶 1. 在生物技术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下列哪件开创了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纪元( B )。 A 应用动物胚胎移植技术进行牛胚胎移植 B. 应用重组DNA技术进行新药的开发 C. 应用重组人胰岛素技术治疗糖尿病 D. 利用基因工程菌生产凝乳酶 2. 在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最具活力、研究得最多、发展最快的领域是( D )。 A. 农业领域 B. 食品工业领域 C. 现代检测技术领域 D. 生物制药和医药领域

《发酵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发酵工程课程设计》 实习指导书 主编:邵威平 甘肃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OO七年八月

前言 《发酵工程课程设计》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实用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属于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这个实习环节的学习和锻炼,使学生在掌握了生物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发酵工程工厂设计的基本原则、发酵工艺参数的设计及检测方法的建立,培养学生具备发酵工厂工艺、工程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得到生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性基本训练。 本指导书主要叙述了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课程设计的任务、课程设计的内容、课程设计报告的要求、考核方法与评分办法等内容,其中课程设计的内容为本书重点,阐明了啤酒、酒精、味精和酶制剂工厂设计要求等指导性内容。 编写本指导书的目的,旨在指导学生掌握微生物发酵工厂设计工作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培养正确的辨证的工程设计观点,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理论与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分析解决发酵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尽管作者力图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系统性、实践性和指导性,但限于作者能力和水平,书中难免存在纰漏和不足,望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3)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 (4)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环节 (4) (二)课程设计具体任务 (4)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6) (一)啤酒发酵车间(工厂)设计 (6) (二)酒精发酵车间(工厂)设计 (8) (三)味精发酵车间(工厂)设计 (10) (四)糖化酶发酵车间(工厂)设计 (14) (五)其他参考选题 (15) 四、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6) 五、考核方法与评分办法 (18) 六、参考资料 (19) 附一: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指南 (20) 附二:课程设计报告样式与格式规范要求 (23)

食品生物技术汇总

基因工程 1. 基因工程的DNA聚合酶有几类主要有哪些活性 (1)依赖于DNA的DNA聚合酶: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全酶);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大片段(Klenow片段)、耐热的DNA聚合酶(Taq DNA聚合酶)等。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全酶)具有三种活性:①5’→3’DNA聚合酶活性,以单链DNA为模板,以带3’自由羟基的DNA片段为引物;②5’→3’外切核酸酶活性,从5’端既降解双链DNA,也降解RNA-DNA杂交体中的RNA链(RNA酶H活性);③3’→5’外切核酸酶活性,底物为带3’自由羟基的双链DNA或单链DNA。主要用于:①以切刻平移法标记DNA;②对DNA 分子的3’突出尾进行末端标记。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大片段(Klenow片段)5’→3’DNA聚合酶活性,以单链DNA为模板,以带3’自由羟基的DNA片段为引物。3’→5’外切核酸酶活性,底物为带3’自由羟基的双链DNA或单链DNA。 Taq DNA聚合酶具有一种活性:5’→3’DNA聚合酶活性,以单链DNA为模板,以带3’自由羟基的DNA片段为引物。 主要用于:①对DNA进行测序;②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对DNA分子的特定序列进行体外扩增。 (2)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即逆转录酶): 优先以RNA为模板,也可以DNA为模板。逆转录酶能以RNA为模板催化合成双链DNA。 : 逆转录酶(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具有两种活性:①5’→3’DNA聚合酶活性,以RNA 或者DNA为模板,以带3’自由羟基的RNA或DNA片段为引物;②RNA酶H活性,即5’→3’外切核糖核酸酶活性,特异地降解RNA-DNA杂交体中的RNA。 逆转录酶无3’→5’外切核酸酶活性,即无校对功能,其催化的聚合反应容易出错。 (3)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简称末端转移酶):不以DNA或RNA为模板,只是将核苷酸加到已有DNA分子的末端。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末端转移酶)具有一种活性:即末端转移酶活性,在二价阳离子存在下,其催化dNTP加于DNA分子的3’-羟基端。主要用于:①给载体DNA或cDNA加上互补的同聚尾; ②以32P标记的一种dNTP或一种rNTP来标记DNA片段的3’端。 2. 基因工程的大肠杆菌载体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3. 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有什么特点 、 基本原理:在生理条件下,核酸分子之间糖-磷酸骨架中的磷酸基团呈离子化状态。当核酸分子被放置在电场中时,它们会向正电极方向迁移。由于糖-磷酸骨架在结构上的重复性质,相同数量双链DNA几乎具有等量的净电荷,因此,它们能以同样的速度向正电极方向移动,即电泳的迁移率,取决于核酸分子自身的大小和构型。 特点:(1)琼脂糖是一种线性多糖聚合物,当其加热到沸点冷却凝固会形成良好的电泳介质,其密度由琼脂糖的浓度决定;(2)经过化学修饰的低熔点(LMP)的琼脂糖,在结构上比较脆弱,低温下熔化,可用于DNA片段的制备电泳。LMP可不经过电洗脱或破碎凝胶,用来回收DNA分子;(3)无毒,凝胶过程中不需要催化剂、加速剂,不会发生自由基聚合;(4)分辨率: ~50kb。

酶在食品风味方面的应用

天津科技大学课程论文 酶在食品风味方面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Enzymes In The Food Flavor 摘要 本文介绍了酶的作用机理,食品中脂肪、蛋白质、核酸和风味前体在酶的作用下生成风味物质的过程, 用于消除食品异味的酶, 用来生产风味物质的酶,并展望风味酶的前景。 关键词:食品;风味;酶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chanism of enzymes, the process of generating flavor using fat, protein, nucleic acid and flavor precursors in food with the help of enzyme , Introducing enzymes used to eliminate the smell of food, enzymes used to produce flavor substances, and looking forward to the prospect of enzymes in food. Key words: food, flavor, enzyme

目录 1前言 (5) 2食品中的风味酶及其作用机理 (6) 3风味酶在食品风味方面的应用 (7) 3.1食品组分在酶作用下产生风味物质 (7) 3.1.1脂肪 (7) 3.1.2蛋白质 (7) 3.1.3核酸 (8) 3.1.4风味前体物质 (8) 3.2风味化合物的酶法合成 (8) 3.2.1脂肪酶和酯酶 (8) 3.2.2氧化还原酶 (9) 3.2.3其它酶 (9) 4消除食品异味 (10) 5展望 (11) 6参考文献 (12)

食品生物技术

对生物技术的看法及展望 说到“生物技术”,乍一听像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实不然。之前自己对生物技术的理解也是片面的,通过学习后对其有了更科学的认识。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谈谈对生物技术的看法及展望。 一、对生物技术的认识 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部分。传统生物技术指的是旧有的制造酱油、酿醋、酒、面包、奶酪以及其他食品的传统工艺,现代生物技术则是指20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生物学研究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兴学科。当前所称的生物技术基本都是指现代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新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 食品生物技术是指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是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手段,包括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技术,贯穿食品制造的全过程(上游过程和下游过程)。 二、对食品生物技术的看法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食品生物技术研究的内容涉及食品工业的方方面面,特别市基因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从原料到加工,无处不存在食品生物技术的痕迹。人类获取优质食物和制造优质食品的方法越来越科学。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是食品工业的基本原料,原料品种的改良可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人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实现动植物、微生物等基因转移、重组,定向改造生物种的成功,开辟了一条改造和创造新品种的有效途径。这些食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食品,因为这些食品可以是具有免疫功能的食品,可以是增加人所需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品,可以是增加人体免疫力的功能性食品,可以是满足时尚的休闲食品等。基因工程还可以为发酵工程提供更优良的工程菌株,促进食品发酵工业的发展。可以肯定的是,基因工程将处在21世纪食品工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人们利用细胞工程生产各种保健食品的有效成分、新型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等。植物细胞培养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利用该技术生产各种食用色素、香料、酶制剂、天然食品、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因子,通过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后获得大量的满足人类需求的生物制品。利用酶工程实现食品生产过程中物质的转化,如应用于改进啤酒生产工艺,提高啤酒质量,改进果酒、果汁饮料的生产工艺,食品保鲜,利用固定化酶生产高果糖浆,酶法生产新型低聚糖等。利用发酵工程使经优选的细胞进行放大培养,获得工业化预定的食品或食品的功能成分等。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史高新技术在食品生物工程中的应用,是与食品加工工艺密切相关的技术,特别是在生产功能性食品中。 由上可见,食品生物技术已经渗透到食品工业许多方面,它将在21世纪的食品工业中充当重要角色。可以说,21世纪的食品工业,将是建立在现代食品生物技术和现代食品工程技术两大支柱上的一个全新的朝阳产业。 三、对生物技术的展望 作为一项极富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技术,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发展将会呈现出以下趋势。 1、大力开发食品添加剂新品种 目前,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品质要求是:使食品更加天然、新鲜;追求食品的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增强食品贮藏过程中品质的稳定性;不用或少用化学合成的添加剂。因此,今后要从两个方面加大开发的力度,一是用生物法代替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迫切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