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的训练

吞咽障碍的训练
吞咽障碍的训练

吞咽障碍的训练方法

吞咽障碍的定义:是指被吞咽的食物经口腔进入到胃的过程中出现了障碍。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阔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由此产生进食困难。

吞咽障碍的危害: 可以导致营养缺乏,饥饿;吸入性肺炎,气道阻塞.严重的导致窒息。

吞咽障碍的治疗: (1)间接训练:不用食物针对功能障碍进行的基础训练。(2)直接训练:使用食物的同时并用体位.食物形态等补偿手段的摄食训练。

(一)基础训练(间接)

目的及特点:预防费用性功能低下;改善相关器官的运动及协调;为经口腔进食做功能性准备;不使用食物,安全性好;适用于轻重度患者。

1.颈部放松——头颈部过度紧张,会妨碍舌及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降低吞咽能力及咳出误咽物能力。

操作方法:点头.仰头.左右转头.耸肩动作。

注意事项:动作需缓慢。

2.口腔周围肌肉的训练

(1)口唇闭锁训练:

缩拢口唇,发wu音,维持5秒;口角向两侧,发yi音;闭紧口唇,发eng音,维持5秒,重复5次,发u,i,增加唇运动;发p,b快速进行唇的张开与闭合;唇无力·用示指或冰棒快速叩击上下

唇;双唇含压舌板,做唇抗阻训练。

吹肥皂泡,吹口哨,吹气球训练;在口唇涂不同食物,如奶酪,鼓励患者闭唇,抿食物;患者口含纽扣,试图拉出,双唇抗阻紧闭;面对镜子练习微笑,噘嘴,呲牙动作,练习唇在各个方向的运动;治疗师用手拨开患者紧闭嘴唇。

(2)下颌运动训练

牵张治疗:在上下牙之间放软硬适中物品;咬肌高度紧张时,按摩紧张的肌肉;下颌左右移动,维持5秒,重复10次;夸张咀嚼动作,重复10次;张口发啊,快速闭合,重复10次;下颌抗阻训练,在张开和闭合时加阻力。

K点刺激:目的-促进张口,促进吞咽反射建立。适应症—假性球麻痹不能张口。

(3)舌体运动训练:

舌肌瘫痪,被动牵拉,诱发舌运动,如利用棒棒糖诱发舌前方,左右,上下运动;主动前后,左右,上下运动;舌前伸口外,维持五秒,重复5-10次。舌尽量贴近硬腭向后回缩,维持5秒,重复5-10次。

快速的伸缩舌,重复5~10次;张口,卷舌运动,重复5~10次;舌尖向左右运动,各维持5秒,重复5~10次;舌尖舔唇一周,重复5~10次。

(4)颊部力量训练

治疗师手向外上方牵拉口角;指尖或冰棒叩击面颊,感觉刺

激恢复颊肌;毛刷刺激,恢复颊肌;做允吸动作;做鼓腮动作。(5)注意事项;

假性球麻痹的患者在口唇闭锁训练时应注意避免过度强化肌肉的痉挛模式。

伴有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患者下颌运动时会产生疼痛,应避免过度忍痛训练,必要时可给予局部超短波理疗或注射治疗。

如有舌体萎缩时,可适度的舌体牵拉,但始终要强调患者的主动活动的重要性。

3呼吸训练

目的: 通过提高呼吸控制能力来控制吞咽时呼吸;为排除气道侵入物而咳嗽,强化腹肌,学会快速随意的咳嗽;强化声门闭锁。

(1)膈肌呼吸训练,重建腹式呼吸模式

操作方法:患者处于舒适放松的坐姿,治疗师将手放置于前肋骨下方的腹直肌上,让患者用鼻缓慢地深吸气,肩部及胸廓保持平静,只腹部鼓起。然后有控制的呼气,将空气缓慢地排出体外。

(2)缩唇呼吸

操作方法:病人闭嘴经鼻呼气2-3秒,再缩唇如吹口哨样口型,缓慢呼气4-6秒,吸与呼时间之比为1:2.以缓慢呼气达到1:5做为目标。呼气力度在呼出气流能使距口15-20厘米处的蜡烛火焰倾斜而不灭为度。

4.寒冷刺激

操作方法:用冰棒刺激软腭,腭弓,咽喉壁及舌后部。

5.推撑法

目的:训练声门的闭锁功能,强化软腭的肌力,并有助于除去残留在咽部的食物。

6.门德尔松手法

技术要求:

(1)确定患者在吞咽时喉部的运动幅度,位置;

(2)患者吞咽同时辅助喉部上提并延长喉部上提时间;

(3)训练患者自行在下咽时保持下咽动作数秒再咽下。

操作方法:

(1)喉部可以上抬的患者:吞咽时让患者舌部顶住硬腭,屏住呼吸,以此位保持2-3秒。同时让患者食指置于甲状软骨上方,中指

置于环状软骨上,感受喉部上抬。

(2)喉部上抬无力的患者:治疗师按摩其颈部.上推其喉部促进吞咽;只要开始抬高,治疗者置于环装软骨下方的手指推住喉部

并固定;让患者感觉喉部上抬,逐渐成为可能,再次让其有意

识地保持上抬位置。

吞咽体操

目的:增加颈前肌肌力,从而改善牵拉喉部上抬的肌力,并使得食管上括约肌(环咽肌)更容易在喉部上抬时松弛。

方法:仰卧位,尽量抬头看足趾,肩不离床,维持一分钟,然后恢复原位。重复2次,抬头30次以上,肩离床不超过3次。

8.声门上吞咽

操作方法;含住食物,屏气,下咽,清嗓或咳嗽。

9.超声门上吞咽

操作方法:含住食物,屏气,用力下咽患者可屈曲颈部,清嗓或咳嗽。(二)直接摄食训练

1.适应对象:意识清醒;全身状况稳定,能产生吞咽反应;少量误吸能通过随意咳嗽咳出;

2.安全管理:首先根据根据患者情况决定食物的性状,一口量,适应进食以后,逐渐增加,改变食物性状。

3.进食姿势:仰卧位的正确进食姿势,患者取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用枕头垫起;在床倾斜不达60°之前,应采取颈前屈位;治疗师应位于患者健侧。

4.食物选择:密度及性状均一;有适当的粘性不易松散;易于咀嚼,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不易在黏膜上滞留。

5.正常人每次入口量约为20ml,患者一般以小量试之(3~4ml)

6.辅助吞咽动作:

(1)空吞咽于交互吞咽,可去除残留食物防止误咽.

( 2)交互吞咽有利于诱发吞咽反射。

(3)用力吞咽:让患者将舌用力向后移,帮助食物推进通过咽腔,以增大口腔内吞咽压力,减少残留。

(4)点头样吞咽:颈部前屈似点头样,同时做空吞咽动作,可去除会厌谷残留食物。

(5)低头吞咽:吞咽时尽量颈前屈,使会厌谷空间扩大,并让会厌

正常吞咽过程

正常的吞咽过程为5个阶段:口腔前期,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气和食管期。

1.口腔前期:又为认知期,是摄取食物的前阶段。认识食物的

硬度.温度.味道,进而决定进食的速度及一口量。

2.口腔准备期:形成食团,此时咽峡被软腭和舌根后部所封闭以

阻止固体或液体流入咽部。

3.口腔期:预备好的食团经口腔向咽部推动,唇及颊肌收缩向

后传递食团,同时舌于硬腭接触向后推动食团,食团到达咽

部触发吞咽反射。

4.咽期:食物由咽部运送至食管,(吞咽反射:软腭上抬;会

厌关闭气道防止误吸,喉穿透;喉向前.向上运动,咽蠕动挤压食团移向环咽肌;环咽肌开放,食团进入胃。)

5.食管期:食团由食管进入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