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科学总复习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浙教版

初三科学总复习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浙教版
初三科学总复习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浙教版

初三科学总复习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主题一、人类生存的地球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5种方法)

(1)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地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4)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球,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的结果:出现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造成星空的周日变化

2、地球仪和地图

1)经线和纬线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赤道。与赤道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2)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确定地理位置

在这部分的学习中首先知道地球东西半球是以东经1600和西经200来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赤道来划分的;看天体的平面图应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看地图和经纬网应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平面示意图

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也叫地图的基本语言)

主题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太阳和月球:

1)太阳的基本概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2)太阳活动与人类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太阳表面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少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一周,1998年开始为第23周。

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耀斑爆发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产生过强的紫外线。

太阳的大气层从外向内依次是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实际看到的是光球层。

光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黑子,在色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

3)月球的基本概况: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太阳的直径约为月球的400倍。

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

月球上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

月球没有大气,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昼夜温度差达300℃。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比地球弱,造成物体在月球上很轻.(跳高跳远)

月球的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是由于陨石坠落的月球表面而形成的陨石坑。

4)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人类对月球与行星的探测

万户是中国明代的一名能工巧匠,他是世界上利用火箭升空的第一人。14世纪末,他设计制造了一种“飞龙”火箭。1959年,科学家们用他的名字命名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纪念这位人类飞行的先驱者。

1959年9月,苏联“月球”2号探测器首次月面硬着陆成功。

1961年5月,美国宣布实施“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

1968年12月14日,美国“阿波罗”8号载人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绕月飞行。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成功。

四季的星空

月相

1、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称为月相。

它的一个变化周期称为朔望月,平均为29.53天。

2、月相变化的原因:

(1)月球本身不发光,是反射太阳光。

(2)月球绕地球运动,使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

3、月相与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和农历的对应:

(1)三者成一直线时:地球——月亮——太阳(新月农历初一朔)

月亮——地球——太阳(满月十五十六望)

(2)三者成垂直时:

地球——太阳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地球——太阳月亮

4、月相变化的规律: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5、月相的形成变化图:上半月为正“D”形,下半月为反“D”形。

6、月相变化规律和农历的关系:

月相名称从左向右依次为新月(朔)、上弦月、满月(望)、下弦月,出现日期依次为农历初一、初七(或初八)、十五(或十六)、二十二(或二十三)。

农历中的阴历是根据月相变化的周期来决定的。

5)太阳系

太阳系的总体构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体等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天体系统。在木星和土星之间存在一个小行星带;彗星由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组成,彗核由冻结的氨、甲烷和一氧化碳等组成,著名的哈雷慧星公转周期是76年。

九大行星按与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是:木星、土星,有固体的核心和几万千米厚的氢、氦等构成的大气,体积大,卫星多,并且有光环。

水星离太阳最近的固体星球,无大气层,布满了环形山,表面情况与月球相似。

金星(表面有很厚的大气层,公转方向与其他行星相反,称“蒙面逆子”)

火星(类地行星,与地球相似但大气层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

金星和火星有点像地球,是固体星,表面有大气,但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地球(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木星(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最大的特征是表面有大红斑)

土星(第二大行星,最大的特征有很多光环和卫星)

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远日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表面都笼罩着氢和甲烷气体,冥王星表面有没有大气现在还不清楚。

6)四季的星空

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阳历就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作为根据。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约为365。2422天,既通常所说的一年。

农历的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划分的,是阳历成分,其在公历中的位置是固定的。

地球绕日公转太阳直射点移动情况、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太阳高度变化情况:(对于北半球来讲)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N23026/——S23026/),春分时节,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随着季节的变化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秋分时节,直射点在赤道,冬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从春分到夏至,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的高度变大;春分昼夜等长;从夏至到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的高度变小;秋分昼夜等长;从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的高度变小。

(在上图中注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星图

1、天空中的亮星大多数是恒星。

2、星座是天空中的区域,全天星座有88个。

3、星等:星星的明暗程度。星等越小,星越亮。肉眼可见的最暗的星为6等星。

4、记住几个重要的星座的形状: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鹰座、天琴座。

5、北斗七星和北极星

北斗七星位于北方天空,四季变化时斗柄指向随之改变:

斗柄东(左)指,天下皆春;斗柄南(下)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右)指,天下皆秋;斗柄北(上)指,天下皆冬;

北极星位于北天星空的正中间,是北半球晴朗夜晚指北最好的标志,全年可见。

寻找北极星的方法:利用北斗七星的斗前二星的连线,向斗口方向延5倍距离即是。

银河系和宇宙

宇宙:广漠空间和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

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每个星系又有上千亿的恒星和各类天体。

运动着的物质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就成为我们所说的宇宙。

哈勃太空望远镜还看到了什么?

发现1、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

发现2、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

发现3、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大爆炸理论主要观点----勒梅特于1931年创建

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极大的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 中。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宇宙的将来

永远膨胀下去,不断地扩大,我们将看到所有星系的星球老化、死亡,剩下我们孤零零的,在一片黑暗当中。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其实,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也不能确定起始爆炸中心。

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整个宇宙由环绕着地球的七个同心球壳组成,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分别处在不同的球壳上,它们都围绕地球做完美的圆周运动。”这样,空间的位置是绝对的,地球的地心就是宇宙的中心,而每个物体都有它的天然位置。亚里士多德把宇宙空间分为“月上”和“月下”两部分、天上的物体就在天然位置上,它们随天球做圆周运动,月下和地面附近物体的天然位置是地心,它们之所以做落体运动,是因为它们还没有到达自己的天然位置。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地心说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哥白尼与“日心说”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

1.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2.公元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加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后,人们才撩开太阳系神秘的面纱.3.1781年,英国科学家威廉赫歇耳发现了天王星.

4.1846年法国的勒维耶与英国的亚当斯发现了海王星.

5.1930年,美国的汤博发现了冥王星.

6.20世纪50年代,航天探测器的运用,是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太阳系的形成: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

理论依据:九大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

同向性—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

共面性—公转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

轨道的近圆性

太阳系的形成——星云说

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巨大云雾状天体。直径大多十几光年

人们把宇宙中星际气体、尘埃和粒子流等物质叫做“星际物质”。

星际物质在宇宙空间的分布并不均匀。在引力作用下,某些地方的气体和尘埃可能相互吸引而密集起来,形成云雾状。人们形象地把它们叫做“星云”。

太阳系家族的诞生

一. 50亿年前原始太阳星云因万有引力作用而收缩凝聚

二:凝聚的星云,绕着中轴旋转,形成中间增厚的大园盘

三:继续旋转,盘面形成几个同心圆的圆环

四:中心部份质量较大形成恒星----太阳

圆环部分形成一顆顆行星及卫星

恒星的演化

红巨星:表面温度比太阳低,但体积比太阳大,亮度比太阳高。

行星状物质:质量体积比太阳大,但亮度较暗。

超新星:亮光相当于十亿颗太阳

白矮星、中子星、黑洞: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

恒星的一生

?决定恒星寿命的因素只有一个——质量!

?质量愈大,寿命愈短!

15倍太阳质量 1千万年

1倍太阳质量 1百亿年

2倍太阳质量 1万亿年

小质量恒星

?红巨星的外壳慢慢消散

?中心的核压缩成为白矮星

?白矮星冷凉了,就成了黑矮星

大质量恒星

?一系列核反应后,他们呈现洋葱结构 ?没有了能量抵抗引力,超新星爆发 ?外层被炸飞,剩下的核被压缩 –中子星(10亿吨/cm 3) –黑洞

通过天文观测和发现逐步证实和完善了恒星的演化理论。

主序星

太阳——红巨星——白矮星 ——暗矮星

主序星 中子星

大恒星——超红巨星——超新星 黑洞

地形和地壳的运动

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组成部分。

地球内部结构和煮熟的鸡蛋很相似: 蛋壳——地壳

鸡蛋 蛋白——地幔 地球

蛋黄——地核

2、地壳运动

(1)地壳是变动的:地壳结构及其表面形态由于其本身或地球其他部分的物质与能量在内力作用下 褶皱是在地壳运动的水平挤压作用下,使岩层发生弯曲,叫做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褶曲,形成波状弯曲变形,叫做褶皱。喜马拉雅山系是板块在运动中碰撞推挤,发生褶皱而形成的山。如果

岩层受挤压过度,会形成断层。

断层是在地壳运动的强大压力或张力作用下,岩石受礼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的相对移动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和我国的汾河平原和渭河谷地等都是断层结构。

(2)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火山的成因:火山活动一般常在一些不寻常的地质背景上发生,其中大多数都在构成岩石圈的庞大的板块边界处。约80%的地球活火山及其相关的火山活动都发生在两个板块相聚,并且其中一个俯冲到另一个下面的地方。俯冲下去的板块,一方面因挤压而造成局部压力增加,一方面其自身也融为岩浆;这时,上面受挤压的板块如果出现裂口或薄弱处,压力极大的岩浆就会从这些地方喷发出来,形成火山。

火山的组成: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三部分。

火山的喷发物:气体、液体和固体喷发物。

火山的种类: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可以复苏、死火山也可以复活。

火山对人类的利和弊:火山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火山弹、火山岩烬、火山砾、火山灰、火山尘等。不仅熔岩所到之处一切化为灰烬,而且还会引发地震;火山灰遮天蔽日,随风飘到很遥远的地方,影响时间长的有好几年;火山还会喷出有毒气体,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计的。不过火山对人类也有好的一面,例如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岩是很好的建材;火山附近常有地热及温泉;对科学研究来说,火山的喷出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火山的分布:主要在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东非火山带、大西洋海底火山带。

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地震的分布: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3、地形

(1)相对高度和海拔:相对高度和海拔是计算地面高度的两种方法。相

对高度是表示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海拔又叫绝对高度。指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主要的地形特征

的判读

土壤

土壤的结构:

(1)土壤是由水、空气、矿物质和腐殖质组成的。矿物质的多少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土壤中还有大量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土壤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

土壤污染及保护

我国土地资源目前正面临着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土壤污染

的严重威胁。

土壤污染的危害有:1)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2)导致生物品质不断下降;3)危害人体健康;4)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保护土壤和防止土壤污染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

土壤污染的防治:

依法预防:制定和贯彻防止土壤污染的有关法律法规,是防止土壤污染的根本措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如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工业三废排放标准、农用灌溉水标准、生活饮用水质标准等。

建立土壤污染监测、预报与评价系统。

发展清洁生产,彻底消除污染源。控制“三废”的排放;加强污灌管理;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

地球上的水体

水体的分类:

地球上的水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根据水的存在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

根据水的含盐量分:有咸水和淡水。

根据水的分布分:有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根据水的用途分: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交通和娱乐用水等。

各种水体的比例如图:见课本

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

水循环按照其发生的领域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又称为大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又称为小循环。

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

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按多年平均径流量(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由大到小的排序。(1)各大洲水资源总量排序:亚洲、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州。(2)各个国家水资源总量排序:巴西(第一)、俄罗斯(第二)、中国(第六)。(3)从我国来看,空间上:南多北少、动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我国水资源问题前景不容乐观。淡水总资源虽位居世界第六,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排名在世界第121位,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防止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1988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1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节水惜水、防治水污染、兴修水利工程和跨流域调水;积极探索海水淡化、利用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固体冰川水资源的新途径,扩大水资源。

其中节水惜水、防治水污染、是最经济、最有效的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天气与气候

短时间内近地面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称为气候。

人工降雨主要是利用干冰、碘化银和水等催化剂消雨,或局部缓解旱情。

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

“首要污染物”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

5、人类活动与气候有密切关系。

七下科学地球与宇宙知识点

新教材七年级下科学地球与宇宙第四章知识点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①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②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③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④表面温度约6000 摄氏度;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⑤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2、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太阳与地球的生物息息相关 光球层(肉眼可见)(太阳黑子) 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色球层(耀斑、日珥) 日冕层(太阳风) 4、太阳活动 ①太阳黑子: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 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1755年为第1周,2009年为第24 周.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②耀斑: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斑块。爆发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5、太阳活动的影响: ①耀斑增强时,会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 ②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注: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 6、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本身不发光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①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的3/11,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②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1/81(由于月球离地球近,故看上去跟太阳大 小差不多) ③地月距离约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7、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8、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9、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 有岩石和碎屑。 注:①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②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我国发射“神舟”飞船,“嫦娥”卫 星。经长期探测,发现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③月球上物体重力会变得轻:由于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引力小。 ④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迅速升温,夜晚能量丧失殆尽。 ⑤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没有大气的保护,月球遭受陨石肆无忌惮的撞击形成的 10、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①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②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 标星体。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③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a.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b. 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星体。c. 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1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教案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原因。(3)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视频导入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个美丽的星球。(播放视频) 2、揭示课题大家知道这美丽的星球名字叫什么吗(对,地球)(板书:地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 3、谈感受我们刚才看了视频,请你根据刚才的视频谈谈地球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生1 :地球是动物的美丽家园。 生2 :地球是五彩缤纷,包罗万象的。 生3 :地球是的一切都是和谐、美丽的。 生4 :地球上的动物非常可爱。 生5 :地球是伟大的,它养育了许多动物。 4、面对这美丽的地球,同学们发出这么多的感叹,那么飞上太空的宇航员,面对美丽的地球,又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4、同学们想一想,宇航员为什么会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5、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三、探究地球的可爱 1、我们首先交流一下地球的可爱之处,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地球的可爱生1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纱衣是很美丽的,我从纱衣这个词体会到地球是很美丽的,生 2 :我从晶莹这个词看出地球十分漂亮,像珠宝店的水晶球一样。 生3: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我从摇篮这个词看到了地球的温暖。 2、大家找的都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把第一自然段美美地齐读一遍。 3、除了第一自然段,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了地球的可爱 生: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我从无私可以看出地球是可爱的。 四、学习地球的渺小 1、师:地球这么美丽、这么无私、这么慷慨,那地球有多大呢生:它只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2、是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所在的第二自然段,一起来读一读。出示: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3、这三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把什么跟什么作比较(把茫茫宇宙和地球)我们来看一下地球在宇宙中有多大(出示四幅图)这里有四句话,地球跟星星相比,地球大不大(大)地球跟土星、木星比,地球小,地球跟太阳相

地球与宇宙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生:科目:第阶段第次课教师:课题第三章地球与宇宙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知识点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 赤道半径短2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扩展知识: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108千米2,地球的体积约为1.083×1012千米3) 3.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这说明海面是曲面。(4)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第二节知识点 一..地球仪: 1.纬线和经线: (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 0°—30°30°—60°60°—90° 2.经线和经度 (1)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 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七年级下学期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测试卷

七年级下学期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实是() A.远去的帆船比桅杆先消失B.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C.发生日食现象D.麦哲伦环球航行 2.月球表面环行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月球表面隆起B.陨石撞击而形成的陨石坑 C.雨水冲刷形成D.河流不断冲刷侵蚀而形成 3.下列现象中,与太阳活动是否强烈无关的是() A.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受到干扰B.发生日食现象 C.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D.地球上的某些地方洪涝灾害增多 4.月球表面比较暗的地方是() A.月面的海洋B.环形山C.比较低洼的平地D.地势较高的高原 5.下列关于产生月相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月球是一个球体②月球本身不发光③月球绕地球运动④月球相对太阳位置的变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下列天体系统是按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A.太阳系、星系、银河系B.银河系、星系、地月系 C.宇宙、太阳系、地月系D.地月系、银河系、宇宙 7.土星的周围有一圈美丽的光环,20世纪70年代末宇宙飞船拜访她时发现,组成光环的物质居然是() A.土星表面激烈运动的大气B.土星内部激烈活动释放的巨大能量 C.碎土、尘埃和冰屑D.不存在任何东西,是人的幻觉 8.月球景观和地球景观相似的是() A.有风、云、雨等天气现象B.有碧海蓝天 C.有日光、彩虹和风D.有平原、高原、山地 9.地球上之所以存在生命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有天然卫星月球B.地球的大小合适 C.地球上有空气和液态的水D.地球是固体星球 10.下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表示地球的是() A.a点B.b点C.c点D.d点 11.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形成上弦月的三球位置关系的是() 12.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其原因是() A.月球上总有一半的地方看不到太阳B.月球上没有大气层 C.月球距离太阳比地球远D.月球上众多的环形山挡住了太阳光13.小马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晚上看到的月亮应该是图中的()

初三科学总复习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浙教版

初三科学总复习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主题一、人类生存的地球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5种方法) (1)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地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4)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球,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的结果:出现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造成星空的周日变化 2、地球仪和地图 1)经线和纬线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赤道。与赤道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2)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确定地理位置 在这部分的学习中首先知道地球东西半球是以东经1600和西经200来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赤道来划分的;看天体的平面图应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看地图和经纬网应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平面示意图 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也叫地图的基本语言) 主题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太阳和月球: 1)太阳的基本概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2)太阳活动与人类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太阳表面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少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一周,1998年开始为第23周。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在宇宙中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球是:太阳(恒星)月球(卫星) 2、太阳:本身能发热、发光,是气体球,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2)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达1500万℃. (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平时看到的形状)、色球层、日冕层. (4)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1998年开始为第23个周期.太阳活动激烈的标志:耀斑。 3、月球:地球唯一的天然固体卫星,本身不发光,灰色,平时看到的是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1)月地距离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2)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3)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4)月球的表面明亮的是高原和山脉,暗黑的是广阔的平原或盆地,分别称月陆和月海; (5)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布着众多的环形山,是由陨石撞击或火山爆发造成. (6)月球没有大气层,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天空背景是黑的.(7)月球表面上的物重约为地球的1/6.自转和公转周期都是27.32天。 ( 8)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证据:(1)、北极星附近星空的连续曝光照片,(2)、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北逆南顺)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 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称昼半球,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称夜半球,于是出现昼夜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因为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晨昏线平分地球、与太阳光垂直。由于地球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移动。 (1) 晨线:日出各点的连线,顺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2) 昏线:日落各点的连线,顺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约为365天,即一年。转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6.50。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地球公转)

(完整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错题集-地球与宇宙(带答案)

浙教版科学错题集8——地球与宇宙(1-4节) 七()班姓名学号家长签名 【A组基础巩固题】 1.[2012·杭州]太阳活动可直接造成地球上发生的下列现象是(D) A.酸雨B.温室效应C.火山喷发D.短波通讯中断 2.早晨我们迎着太阳走,我们四周方位应是(B) A.前南后北左东右西B.前东后西左北右南 C.前西后东左南右北D.前东后西左南右北 【解析】早晨迎着太阳走,就是面朝东,背朝西,按顺时针方向为东南西北。 3.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是(B) A.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D.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4.下面各种现象中,可能是由于太阳的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的是(B) A.冬季平均气温升高的“暖冬”现象B.两极地区出现磁暴和极光现象 C.山区的手机信号不好,出现通话中断现象D.某山区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现象4.[2013·无锡]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对地球上的影响是 ( D ) A.可见光明显减少 B.造成天气异常变化C.干扰无线长波通讯 D.紫外线大大增多【解析】黑子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当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 表示太阳活动增强,会导致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大大增多。太阳活动除了黑子外,还有耀 斑、日珥、太阳风等。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黑子数量增多。耀斑爆发时,释放出更巨 大的能量。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根据以上分析,选项A、B、C 是错误的,本题答案是D。 5.2009年为太阳黑子极少的一年(谷年),下一个太阳黑子谷年将出现于( B ) A.2019年B.2020年 C.2021年D.2022年 【解析】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 6.请您判断下列哪些生活片段是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真正记录, A.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 B.跳过4米高的横杆() C.举起200千克的大石头() D.听大风呼啸() E.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 F.拍一张照片() G.袋鼠式走路() H.放风筝() I.扔石头() J.游泳() K.宇航员可以在月球上看到漫天大雪( ) L.从月球上看天空是蔚蓝色的( ) M.流星现象( ) N.植树造林( ) O.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可以达到数百摄氏度( )P.陨石坑( ) Q.开露天音乐会( ) 7.[2012·咸宁]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密切相关的是 ( A ) A.早穿皮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 B.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节: 1.太阳(sun)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的直径:约140万千米,为地球的110倍。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亿千米。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2.光每秒传播 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约分钟。 3.植物的哪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答: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植物的向光性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4、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氢和氦)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光球层。 5、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6、太阳活动:指太阳表面的变化。活动周期是11年。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在光球层)、耀斑、日珥(在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等。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黑子增多时,会导致紫外线增强或气候反常,伤害人类身体健康。(2)耀斑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讯发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产生磁暴现象。可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方向。(3)太阳风导致南北极极光的产生。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活动,甚至危及星际航行。在太阳活动增强时,人们要注意采取防嗮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9、观察太阳黑子常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或涂黑的玻璃等。天文望远镜的使用:选择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安放好天文望远镜,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用主镜观测目标星体。 注意: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损伤。 10、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11、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400。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引力只有地球的1/6。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为什么月亮跟太阳看起来差不多大(由于地月间的平均距离约日地距离的1/400,月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因此,人在地球上看月球时就感觉它和太阳的大小差不多。) 12、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和宇宙 知识点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 第一节略 第二节略 第三节:太阳与月球 1、在宇宙中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球是:太阳(恒星)月球(卫星) 2、太阳:本身能发热、发光,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2)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达1500万℃. (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平时看到的形状)、色球层、日冕层. (4)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1998年开始为第23个周期.太阳活动激烈的标志:耀斑。 3、月球: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本身不发光,平时看到的是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1)月地距离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四百分之一; (2)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四百分之一; (3)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质量约为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 (4)月球的表面明亮的是高原和山脉,暗黑的是广阔的平原; (5)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布着众多的环形山,是由陨石撞击造成. (6)月球没有大气层,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 (7)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比地球弱,造成物体在月球上很轻.(跳高跳远 第四节:观测太空 1、天空中的亮星大多数是恒星。 2、星座是天空中的区域,全天星座88个。 3、星等:星星的明暗程度。星等越小星越亮。最亮的星属第一等星,肉眼可见的最暗的星为六等星。4、记住几个重要的星座的形状: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鹰座、天琴座。 5、北斗七星和北极星 北斗七星位于大熊座,四季变化时斗柄指向随之改变:

斗柄东(左)指,天下皆春;斗柄南(下)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右)指,天下皆秋;斗柄北(上)指,天下皆冬; 北极星位于北天星空的正中间,是北半球晴朗夜晚指北最好的标志,全年可见。 寻找北极星的方法:利用北斗七星的斗前二星的连线,向斗口方向延伸5倍距离即是。 6、星图:简明地表示出星座和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 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星空的周日变化;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星空的四季变化。 利用活动星图寻找恒星和星座。 第五节:月相 1、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称为。 它的一个变化周期称为,平均为天。 2、月相变化的原因: (1)月球本身不发光,是反射太阳光。 (2)月球绕地球运动,使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 3、月相与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和农历的对应: (1)三者成一直线时:地球——月球——太阳(新月农历初一朔) 月球——地球——太阳(满月十五十六望) (2)三者成垂直时:月球地球——太阳 (上弦月初七初八)(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地球——太阳月球 4、月相变化的规律: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5、月相的形成变化图(P105页图):上半月为正“D”形,下半月为反“D”形。 第六节:日食和月食 1、日食的概念: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日食一定发生在朔(新月农历初一) 2、日食的类型: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 3、日食形成的原理:在地球被月球的本影区笼罩的区域能观察到 在地球被月球的伪本影区笼罩的区域能观察到 在地球被月球的半影区笼罩的区域能观察到。 4、日食的过程:太阳被月球遮掩从西缘(右边)开始,东缘(左边)结束。 如P108页日全食过程图: 5、月食的概念: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月球部分或全部月面变暗的现象。(遮掩现象)

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

初三科学总复习基础知识梳理《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一、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太阳和月球: 1)太阳的基本概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2)太阳活动与人类:常见的太阳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太阳表面的许多黑斑点称为_________,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_________年。黑子数最多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_________;黑子数少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_________。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_________。耀斑爆发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的大气层从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看到的是光球层。 光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_________,在色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 3)月球的基本概况: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_________卫星。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太阳的直径约为月球的400倍。 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 月球上既没有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 月球没有大气,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昼夜温度差达300℃。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 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比地球弱,造成物体在月球上很轻.(跳高跳远) 月球的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_________,是由于陨石坠落的月球表面而形成的陨石坑。 4)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人类对月球与行星的探测 四季的星空月相 1、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称为_________。它的一个变化周期称为_________,平均为_________天。 2、月相变化的原因:(1)月球本身不发光,是反射太阳光。(2)月球绕地球运动,使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 3、月相与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和农历的对应: (1)三者成一直线时:地球——月亮——太阳(___月农历______ 朔) 月亮——地球——太阳(___月农历____________ 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选修全套精选教案(优质课)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2)教学重点 ?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

2006年中考练习题《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中考练习题《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主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四季的变化 考点: 1. 阳历和地球公转:了解阳历(包括节气)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2. 农历与月相: (1)识别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根据具体的月相说出农历的大致日期 (3)说出农历中的阴历成分是以月相为周期设置的 考题训练 1.下列农历日期中,可能发生日食现象的是( ) A 、初一 B 、初七、初八 C 、十五、十六 D 、二十二、二十三 2.关于月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相变化是月球形状在变化 B.“月有阴晴圆缺”,是由于周围气候在变化才产生月相变化 C.月相的变化与月球、地球运动无关 D.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视形状 3.下列关于产生月相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月球是一个球体 ②月球本身不发光 ③月球绕地球运动 ④月球相对太阳位置的变化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4.下列能表示一次完整月相的过程的是( ) A 、A → B → C → D → E → F → G → H →A B 、 E →A →G →B →F →C →H →D →E C 、F →A →G →B →F →C →H → D →F D 、 E →D →H →C → F →B → G →A →E 5.某星期六小龙外出旅游,一早起来只见弯弯的月亮挂在东方天边,此时约为农历( ) A 二十六、二十七 B 十一、十二 C 十七、十八 D 初七、初八 6.月相的变化周期平均为________天,称为_________。月相变化规律即从新月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到新月,周而复始.我国农历中月份是根据_______________确定的。 7. 历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历法。它是根据 周期制定出来的,通常的 日为一年,同时,每 年中设立 个 日的闰年,以便和四季更替的周期相一致。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四季更替周期划分的二十四段,节气来临的日期在公历中每年都是固定的,两个相邻节气一般相隔 天左右。 8.读月球运行轨道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A 、B 、C 、D 处所观测到的月相及相应的农历日期 A 处的月相_________;农历日期________。 B 处的月相_________;农历日期________。 C 处的月相_________;农历日期________。 D 处的月相_________;农历日期________。 (2)在图中A 、B 、C 、D 处所示的月球内绘出相应的月相。 (3)月球由C 处出发,经过B 、A 、D ,然后又回到C 处所需的时间约为________天,也是月相变化的一个_________,称为___________月。 (4)A 、B 、C 、D 四处可能发生日食的是__________处,可能发生月食的是________处。 (二)太阳与星际航行 考点: 1. 太阳和月相 (1) 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 (2) 了解月相的基本概况 2. 太阳活动与人类 (1) 列举太阳活动的基本类型 (2) 了解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3. 太阳系 (1) 描述太阳系的总体构成 (2) 知道九大行星 4. 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为人类对月球与行星的探测 (1) 了解万户与中国古代火箭等 (2) 了解阿波罗登月 5. 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了解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以来在航天事业上的成就 考题训练: 1.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 ) A .土星 B .地球 C .火星 D .木星 2.有时在天空中会看到一些拖着尾巴的星星,它们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冰球,它们是( ) A .恒星 B .彗星 C .行星 D .卫星 3.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依次是( ) A .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B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 .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D .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4.在太阳系中( ) (A)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金星 (B).离地球最远的大行星是冥王星 (C)与地球自转、公转周期最接近的是金星(D)类地行星位于巨行星与远日行星之间 5.下列现象可能是由太阳活动强烈而引起的( ) ①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受到干扰 ②发生日食现象 ③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④地球的某些地方洪涝灾害增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神舟五号胜利升空,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开辟了新篇章,假如有一天,你乘上我国的神舟号飞船登上月球,当日、月、地三者位置如下所示时,在A 点你能看到地球的地相是( ) A A .上弦地 B .满地 C .下弦地 D .新地 7.月球上背面有一座环形山是用中国人的名字来命名的,叫 ( ) A.万户 B.孟子 C.僧一行 D.沈括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干扰 通讯;可引起地球上的 ,加大 对皮肤的伤害。 9.太阳系中,与地球相临的两颗行星是 和 ;体积最大的是 ;有光环的是_____ 日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宇宙》重点

宇宙知识要点归纳练习附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宇宙 1、地球的XX ---- 月球 1 、1969 年7 月20 日,美国“阿波罗11 号”宇宙飞船着陆月球,(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 2、探月历程: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3、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运动。 4、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 5、2007年10月24日,中国自主研发并发射了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6、月球最具特征地形是(环形山)。 2、月相变化 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就不同。 3、月相变化周期约为29.5天,为农历(一个月)。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 变化。 4、月相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月面由(右)变到(左)。 5、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月球只能有(一半)被太阳照亮 6、初一是(新月),初四、二十七是(峨眉)月,初七、初八是(上玄月),

十五或十六是(满月),十三、十九是(凸月),二十二、二十三是(下玄月),二十九是(残月)。 3、我们来造环形山 1、环形山的特点:① 、分布(杂乱随机);② 、数量(众多),大多是(圆形);③ 、大小、深浅不一。 2、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环形山的直径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3、造环形山的方法:① (喷水)法;② (撞击)法。 4、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众多的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遗留下来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得撞击更为猛烈和频繁。 5、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4、日食和月食 1、日食分为三种,即(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月食只有(全食)和(偏食),而没有环食。 2、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是由三个球体的(位置)关系所决定的。 3、农历(初一),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4、农历十五或十六,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发生了月食。 5、日食(一定)发生在农历的初一,并且从(西边)开始先亏;月食就(只能)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并且从(东边)开始先亏。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与宇宙 复习教案

第四章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节:1.太阳(sun)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的直径:约140万千米,为地球的110倍。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2.光每秒传播 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约8.3分钟。 3.植物的哪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答: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植物的向光性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4、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光球层。 5、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6、太阳活动:指太阳表面的变化。活动周期是11年。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在光球层)、耀斑、日珥(在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等。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7、太阳活动情况小结: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黑子增多时,会导致紫外线增强或气候反常,伤害人类身体健康。(2)耀斑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讯发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产生磁暴现象。可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方向。(3)太阳风导致南北极极光的产生。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活动,甚至危及星际航行。在太阳活动增强时,人们要注意采取防嗮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9、观察太阳黑子常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或涂黑的玻璃等。天文望远镜的使用:选择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安放好天文望远镜,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用主镜观测目标星体。 注意: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损伤。 10、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11、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400。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引力只有地球的1/6。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平方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由于地月间的平均距离约日地距离的1/400,月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因此,人在地球上看月球时就感觉它和太阳的大小差不多。 12、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地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平均高差为2——3千米。 13、月球上没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月球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陨石坑——环形山,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些是由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 14、由于月球引力小,保留不住大气,声音也无法传播,所以月球上是一个寂静无声、死气沉沉的世界。月球上既然没有大气层,当然就没有水汽,没有风、云、雨、雪等天气变化;昼夜温度差别很大,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127℃,夜晚则降到一183℃。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任何形态的水,因此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在月球表面物体会变得很轻。 15、引力只有地球的1/6,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拿着探测仪器,在月面行走还是轻飘飘的。 16、月球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站,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实现人

科学 地球与宇宙练习题

地球与宇宙(一) 一、选择题 1.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是:() A.长江口河道向南偏,使北支水道不断淤塞B.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D.产生“磁暴”现象 2.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 B.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 C.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 D.除赤道和极点以外,相同纬度的纬线都有两条 3.“日心说”认为宇宙中心的天体是() A.地球B.太阳C.银河系中心D.河外星系中心 4.下列自然天体离地球最近的是:() A.太阳B.月球C.火星D.金星 5.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星属于远日行星 B.太阳系是与银河系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C.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D.太阳系是由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组成6.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变化周期约6年B.耀斑爆发持续时间长 C.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最亮的部分D.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7.关于月相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月相变化是因为月球形状在变化B.月相变化是月球视形状变化 C.如果月球能自行发光,就不会有月相变化D.月相变化是日、月、地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8.下列各组行星中,按距日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火星、水星,金星B.天王星、土星、木星C.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D.木星、火星、地球9.有关太阳叙述错误的是:() A.太阳系中的中心天体B.宇宙中唯一能发光发热球状天体 C.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D.太阳系质量最大的恒星 10.当我们观察到上弦月时,以下事物可信的是:() A.观察时大约为初七、初八B.上半夜出现在东半部的天空 C.黎明前见于西半部天空D.再过一星期可观察到蛾眉月 11.活动星图里,方向是如何判断的?() A.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C.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D.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12.判断有关星座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上不同的地点所观测到的星空是不同的; B.有些恒星一年四季在空中都可以看到; C.恒星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D.我们可以通过北斗七星来寻找北极星。 13.与现代海洋、大气比较,原始海洋和大气中之所以有利于生命的诞生,是因为() A.含有丰富的无机物、氧气和臭氧 B.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氧气和臭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