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

本病的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1、肺栓塞

肺栓塞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栓子阻塞所引起的一个病理过程,其诊断率低,误诊率和病死率高,据文献报道美国每年发生肺栓塞65万人,死于肺栓塞者达24万人,英国统计每年发生非致命肺栓塞4万人,因肺栓塞致死的住院患者2万人左右,有学者认为80%~90%的肺栓塞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尤其是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栓子脱落的几率更高,大的栓子可导致患者在几分钟内死亡,有报道称髂股静脉血栓引起肺栓塞的死亡率高达20%~30%,肺栓塞典型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三大体征为肺啰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奔马律,因此,临床上肺栓塞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目前临床上预防肺栓塞多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是一种金属丝制成的器械,通过特殊的输送装置放入下腔静脉,以拦截血流中较大血栓,避免随血流进入肺动脉,造成致死性肺栓塞,但安置滤器可发生滤器移位,阻塞,出血等并发症,且费用较高,故临床上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以下情况可考虑安置滤器:①DVT禁忌抗凝治疗或抗凝治疗有严重出血并发症,②抗凝治疗仍有肺栓塞者,③动脉血栓摘除术或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④首次肺栓塞后残留DVT,⑤广泛大面积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途径应选择健侧,若双侧髂股静脉血栓,则应选择经右侧颈内静脉置入。

2、出血

溶栓治疗中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出血,特别应警惕胃肠道,颅内出血,因此溶栓治疗前应检查血型,血红蛋白,血小板及凝血功能;药量的调整通常以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维持在正常值的2~2.5倍为宜,溶栓过程及溶栓后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如血管穿刺点,皮肤,牙龈等部位,观察有无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有无腹痛,黑便等情况;如有穿刺部位出血,可压迫止血,严重的大出血应终止溶栓,并输血或血浆对症治疗,对于出血性并发症应指导病人自我观察及预防,如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出现黑便等嘱病人不用硬,尖物剔牙,挖鼻孔,耳道,勿用力咳嗽以免引起咯血;选用软毛牙刷刷牙,动作轻柔,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创伤;饮食宜清淡宜消化,以免食物损伤消化道,多次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在血栓的机化过程中静脉瓣膜遭受破坏,甚至消失或者黏附于管壁,导致继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即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数月至数年,主要表现为下肢慢性水肿,疼痛,肌肉疲劳(静脉性跛行),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皮下组织纤维

变化,重者形成局部溃疡,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报导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遵照医嘱,出院后穿弹力袜,口服抗凝药物(如拜阿司匹林100mg(/次·天))3个月至半年,避免久站久坐,休息时抬高患肢,一般很少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对于已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患者,若有瓣膜关闭不全的可采用瓣膜修补术,手术时操作应轻巧,避免损伤静脉,术中用脉冲电极刺激小腿肌肉增加收缩促进回流,术后鼓励病人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均取得满意疗效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鉴别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鉴别诊断 在下肢深静血栓形成的急性期和慢性期分别应和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急性动脉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也常表现为单侧下肢的突发疼痛,与下肢静脉血栓有相似之处,但急性动脉栓塞时肢体无肿胀,主要表现为足及小腿皮温厥冷、剧痛、麻木、自主运动及皮肤感觉丧失,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有时股腘动脉搏动也消失,根据以上特点,鉴别较易。 (二)急性下肢弥散性淋巴管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也较快,肢体肿胀,常伴有寒战、高热,皮肤发红,皮温升高,浅静脉不曲张,根据以上特点,可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相鉴别。 (三)淋巴水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下肢深静脉血栓慢性期有相似之处。 (四)其他疾病凡因术后、产后、严重创伤或全身性疾病卧床病人,突然觉小腿深部疼痛,有压痛,Homans征阳性,首先应考虑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但需与下列疾病作鉴别:急性小腿肌炎,急性小腿纤维组织炎,小腿肌劳损,小腿深静脉破裂出血及跟腱断裂。后者均有外伤史,起病急骤,局部疼痛剧烈,伴小腿尤其踝部皮肤瘀血斑,可资鉴别。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概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病。此病可后遗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郁滞性溃疡等,严重损害劳动人民健康。美国每年约有50万人患本病,我国尚无 统计数字,但并不少见。上海中山医院自1957~1977年期间共收治深静脉血栓病人49例,其中下肢深静脉30例,上腔静脉10例,下腔静脉7例,上肢静脉仅2例。该院血管外科自1978~1988年收治深静脉血栓病人124例,其中下肢深静脉106例,上腔静脉1例, 下腔静脉7例,上肢静脉10例,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以下肢髂股静脉段最多见。 【诊断】 1.多见于产后、盆腔术后、外伤、晚期癌肿、昏迷或长期卧床的患者。 2.起病较急,患肢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加重,常伴有发热、脉快。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 本病的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1、肺栓塞 肺栓塞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栓子阻塞所引起的一个病理过程,其诊断率低,误诊率和病死率高,据文献报道美国每年发生肺栓塞65万人,死于肺栓塞者达24万人,英国统计每年发生非致命肺栓塞4万人,因肺栓塞致死的住院患者2万人左右,有学者认为80%~90%的肺栓塞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尤其是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栓子脱落的几率更高,大的栓子可导致患者在几分钟内死亡,有报道称髂股静脉血栓引起肺栓塞的死亡率高达20%~30%,肺栓塞典型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三大体征为肺啰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奔马律,因此,临床上肺栓塞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目前临床上预防肺栓塞多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是一种金属丝制成的器械,通过特殊的输送装置放入下腔静脉,以拦截血流中较大血栓,避免随血流进入肺动脉,造成致死性肺栓塞,但安置滤器可发生滤器移位,阻塞,出血等并发症,且费用较高,故临床上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以下情况可考虑安置滤器:①DVT禁忌抗凝治疗或抗凝治疗有严重出血并发症,②抗凝治疗仍有肺栓塞者,③动脉血栓摘除术或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④首次肺栓塞后残留DVT,⑤广泛大面积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途径应选择健侧,若双侧髂股静脉血栓,则应选择经右侧颈内静脉置入。 2、出血 溶栓治疗中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出血,特别应警惕胃肠道,颅内出血,因此溶栓治疗前应检查血型,血红蛋白,血小板及凝血功能;药量的调整通常以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维持在正常值的2~2.5倍为宜,溶栓过程及溶栓后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如血管穿刺点,皮肤,牙龈等部位,观察有无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有无腹痛,黑便等情况;如有穿刺部位出血,可压迫止血,严重的大出血应终止溶栓,并输血或血浆对症治疗,对于出血性并发症应指导病人自我观察及预防,如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出现黑便等嘱病人不用硬,尖物剔牙,挖鼻孔,耳道,勿用力咳嗽以免引起咯血;选用软毛牙刷刷牙,动作轻柔,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创伤;饮食宜清淡宜消化,以免食物损伤消化道,多次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在血栓的机化过程中静脉瓣膜遭受破坏,甚至消失或者黏附于管壁,导致继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即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数月至数年,主要表现为下肢慢性水肿,疼痛,肌肉疲劳(静脉性跛行),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皮下组织纤维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疗方案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 疗方案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疗方案上海沃德医疗中心首席血管专家张强访谈录记者:张教授您好!从您的学生们和很多医学同行的口中得知,您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血管外科专家。张强:不敢当,不敢当。我只是愿意做一名病人喜欢的医生而已。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同时,自己身心也会得到愉悦。记者:我知道您平时很忙。今天想占用您的一点时间,给大家谈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话题好吗张强:没问题。我最愿意和大家聊医学上的东西。记者:前段时间,媒体上关于北京的某位教授在腰椎手术后出现意外死亡的话题引发了医务人员对静脉血栓的重视。据说,这位教授是因为下肢深静脉的血栓脱落后流到肺动脉,造成肺梗死而离开人世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怎么一回事呢张强:我也在一直在关注这个事件。这个悲剧给广大医务人员敲了警钟:一定要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所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英文名为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静脉管腔内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往往是单侧下肢(左下肢多见)出现肿胀、疼痛。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记者:我的一位朋友母亲患了下肢静脉血栓,辗转多家医院。他抱怨每家医院的治疗方案和说法都不一样,令人无所适从。请问张教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欧美国家称为DVT,在60年代就开始引起重视。很多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一些关于DVT的知识。我国真正重视DVT还是在

近几年的事情。过去由于信息的闭塞和医疗界的一些错误认识,下肢深静脉血栓被漏诊、误诊的比例很高。每个医疗机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水平不同、理念上的差异,造成治疗方案的不同。记者:根据您的临床经验来看,有哪些认识方面的差异呢张强:首先是在发病时间的判断上。由于静脉系统存在大量的侧枝循环,早期的血栓形成并不会妨碍静脉血的顺利回流。只有血栓蔓延到一定长度,堵塞侧枝循环近远端开口的时候,才在临床上表现出下肢肿胀。所以说,一般临床上出现下肢肿胀才得到诊断的病例,往往发病时间已经超过数天。记者:发病时间的判断对治疗方案有什么指导意义吗张强:非常重要。静脉血栓就像水泥,及早可以冲洗掉,但是一旦结成凝块就无法溶解。这个比喻虽然不甚恰当,但是静脉血栓在形成数十小时之后就开始部分机化却是事实。机化的静脉血栓就很难用溶栓的方法去解决。手术取栓也很不适合,由于机化的血栓紧粘在静脉管壁上,强行取栓会导致静脉壁损伤造成更大范围的血栓形成。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记者:那怎么样可以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呢张强:虽然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说,还是可以通过仔细的体检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挤压小腿肚子时深部出现疼痛往往提示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医学上称为Homan征)。这是因为静脉血栓形成时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的缘故,同样道理,大腿根部压痛往往提示股静脉血栓形成。当然,一旦有怀疑深静脉血栓,就尽早检测血液D2聚体,B超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鉴别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得鉴别诊断 在下肢深静血栓形成得急性期与慢性期分别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急性动脉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也常表现为单侧下肢得突发疼痛,与下肢静脉血栓有相似之处,但急性动脉栓塞时肢体无肿胀,主要表现为足及小腿皮温厥冷、剧痛、麻木、自主运动及皮肤感觉丧失,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有时股腘动脉搏动也消失,根据以上特点,鉴别较易。 (二)急性下肢弥散性淋巴管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也较快,肢体肿胀,常伴有寒战、高热,皮肤发红,皮温升高,浅静脉不曲张,根据以上特点,可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相鉴别。 (三)淋巴水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下肢深静脉血栓慢性期有相似之处。 (四)其她疾病凡因术后、产后、严重创伤或全身性疾病卧床病人,突然觉小腿深部疼痛,有压痛,Homans征阳性,首先应考虑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但需与下列疾病作鉴别:急性小腿肌炎,急性小腿纤维组织炎,小腿肌劳损,小腿深静脉破裂出血及跟腱断裂。后者均有外伤史,起病急骤,局部疼痛剧烈,伴小腿尤其踝部皮肤瘀血斑,可资鉴别。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概述】返回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就是常见病。此病可后遗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郁滞性溃疡等,严重损害劳动人民健康。美国每年约有50万人患本病,我国尚 无统计数字,但并不少见。上海中山医院自1957~1977年期间共收治深静脉血栓病人49例,其中下肢深静脉30例,上腔静脉10例,下腔静脉7例,上肢静脉仅2例。该院血管外科自1978~1988年收治深静脉血栓病人124例,其中下肢深静脉106例,上腔静脉1例,下腔静脉7例,上肢静脉10例,故深静脉血栓形成得部位以下肢髂股静脉段最多见。 【诊断】返回 1、多见于产后、盆腔术后、外伤、晚期癌肿、昏迷或长期卧床得患者。 2、起病较急,患肢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加重,常伴有发热、脉快。

(整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病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病理 【病因学】 十九世纪中期,Virchow提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至今仍为各国学者所公认。兹分述如下: (一)静脉血流滞缓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据Borow报道手术持续时间与深静血栓的发生有关,手术持续时间1~2小时20%发病,2~3小时46.7%,3 小时以上62.5%(国外报道的发病率远较国内高),并发现50%在术后第1天发生,30%在术后第2天发生。Sevitt从临床上观察证明血栓常起自静脉瓣膜袋,静脉连续处以及比目鱼肌等处的静脉窦。比目鱼肌静脉窦内的血流,是依靠肌肉舒缩作用向心回流,因此它是血栓形成的易发部位。血栓也可发生于无瓣膜,但易发生血栓,可能因被前方的右髂总动脉压迫所致。约24%髂外静脉是有瓣膜的,在此瓣膜的近端也有相当高的血栓发生率。 (二)静脉壁的损伤 1.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2.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生静脉血栓形成。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 (三)血液高凝状态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高凝状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脾切除术后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可增加血液凝固性,烧伤或严重脱水使血液浓缩,也可增加血液凝固性。晚期癌肿如肺癌、胰腺癌,其它如卵巢、前列腺、胃或结肠癌,当癌细胞破坏组织同时,常释放许多物质,如粘蛋白凝血活素等,某些酶的活性增高,也可使血凝固孕药,可降低抗凝血酶Ⅲ的水平,从而增加血液的凝固度。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上海中山医院近年10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有60例可追踪病因,其中手术后9例,恶性肿瘤患者9例,产后8例,慢性病长期卧床6例,动脉供血不良2例,盆腔肿块压迫4例,静脉或静脉内膜损伤4例,骨折卧床7例,外伤、受冻后卧床9例,长时间的站立或下蹲2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 作者:时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DVT)就是临床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虽然近年来对DVT的诊断、治疗与预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发病率仍呈逐年上升的趁势[1]、 Aqulia报道[2]在美国各种疾病死亡的患者中,有DVT形成者占尸检的72%,每年因肺栓塞死亡的人数达50 000~200 000,在严重创伤的伤员中,60%并发下肢DVT。每年因患此病而丧失的劳动力大约200万人。Rathbun等[3]统计美国每年新增DVT患者超过60万人,其中DVT所致的死亡患者总数接近10万人。 Heit等[4]报道欧美国家对各自过去30年人口调查发现,每年DVT的发病率1、0~1、6/1 000人。我国目前尚无DVT相关发病率统计资料,但有资料显示,DVT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徐宝立等[5]报道髋部骨折术后DVT发生率达16、7%,吕厚山等[6]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47、1%。 DVT严重时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7-8],Kahn等报道50%左右的DVT最终发展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可见DVT危害范围广且严重,因此,探讨LDVT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显得尤为重要[9]。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危险因素 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三个相关因素,即Virchow提出的三要素:(1)血管壁损伤;(2)血流缓慢;(3)血液高凝状态。 LDVT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老、长期卧床、近期施行较大手术(尤其就是下肢、盆腔等手术时的长时间仰卧、长时间截石位、长时间肢体制动、长时间坐位)、脑中风、恶性肿瘤、骨折、肢体制动、妊娠、产褥期、各种慢性病、静脉曲张、肥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脓毒血症、口服避孕药、长时间乘座飞机、火车、汽车等。抗凝血酶、蛋白C与蛋白S的缺乏,以及Vleiden突变导致的抗活化蛋白C现象所致的遗传性促血栓因子。高半胱氨酸血症、某些维生素类如B12、B6或叶酸的缺乏。此外,纤溶系统异常、纤维蛋白原缺乏,因子II突变与因子VIII水平的增高也就是血栓形成的潜在原因。 在某一个体常就是以某一危险因素为主,也常有其她因素的参与,因而分析主要危险因素至关重要。成年人发生DVT要具备2个危险因素,而儿童则往往要具备4个以上的危险因素。Oger等[10]报道65岁以上,以前曾有静脉血栓史;高危情况(最近3个月内有外科手术史或下肢外伤史);恶性肿瘤以及静脉曲张等5个因子就是影响DVT发生的独立变量。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病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病理 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临床比较常见,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常遗留下肢深静脉阻塞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一、病因 19世纪中期(1946~XXXX),Virchow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即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近年来,通过大量临床与实验观察,不仅使各因素有了具体内容,而且可用检测方法予以证实。但在上述三种因素中,任何一个单一因素往往都不足以致病,必须是各种因素的组合,尤其是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才可能引起血栓形成。 二、病理 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变化,主要是由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流滞缓而发生血栓,血栓与管壁一般仅有轻度粘连,容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激发炎症反应后,血栓与血管壁粘连也可较紧密。按照血栓的组成,静脉血栓有三种类型:①红血栓最为常见,组成比较均匀,血小板和白细胞散在性分布在红细胞考,试大网站收集和纤维素的胶状块内;②白血栓基本由纤维素、白细胞和成层的血小板组成,只有极少量红细胞;③混合血栓由白血栓组成头部,板层状的红血栓和白血栓构成体部、红血栓或板层状的血栓构成尾部。静脉血栓形成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其程度取决于受累血管的大小和部位,以及血栓的范围和性质。阻塞远端静脉压升高,毛细血管瘀血,内皮细胞缺氧,使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阻塞远端肢体出现肿胀。深静脉压升高及静脉回流障碍,使交通支静脉扩张开放,阻塞远端血流经交通支而入浅静脉,出现浅静脉扩张。血栓可沿静脉血流方向向近心端蔓近,小腿血栓可继续伸延到下腔静脉,甚至对侧。当血栓完全阻塞静脉主干后,血栓还可逆行向远端伸延。血栓可脱落,随血流经右心,栓塞于肺动脉,而并发肺栓塞。另一方面血栓可以机化、再管化和再内膜化,使静脉管腔能恢复一定程度的通畅。因管腔受纤维组织收缩作用影响,以及瓣膜本身的破坏,可致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

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 护理 孙延文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护师 王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内科 长期卧床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可使原有病情加重,致残率增加。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减少DVT的发生,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医疗费用。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一)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给患者和家属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二)活动卧床患者至少每2h翻身一次,鼓励并督促其在床上主动伸屈健侧下肢,做屈趾、屈背、内外翻以及足踝的翻转运动,由护士或家属被动按摩患侧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 (三)穿刺部位的选择静脉输液或采血时,应避免在下肢静脉或股动脉穿刺,特别是下肢反复穿刺。静脉输液和采血宜选用上肢浅静脉,动脉采血可选用桡动脉穿刺。 (四)药物预防用肝素、阿司匹林等抗凝药降低血液黏滞性、预防血栓形成。(速避凝)由于抗凝作用强,很少引起出血,不需要监测凝血酶时间等优点,在预防DVT上取得较好效果。常用速避凝2ml皮下注射,2次/d,连用5~7d。在应用速避凝时应注射腹壁前外侧,左右交替,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及有无过敏反应。 (五)严密观察DVT的症状对长期卧床患者护士应经常观察双下肢肤 色、温度、肿胀程度及感觉,必要时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径。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一)一般护理抬高患肢20°~30°,膝关节屈曲15°。注意保暖,床上活动时应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患肢按摩,避免用力排便,以防血栓脱落。 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程度、末梢循环、色泽变化;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周径,并与以前记录和健侧周径相比较。由于患肢血液循环差,受压后易引起褥疮,可用厚约10cm软枕垫于患肢下。 (二)溶栓护理溶栓治疗主要用尿激酶。尿激酶全身用药时通过周围静脉滴注方式给予溶栓药物,用药剂量大,2个月以内活动性出血的脑卒中、未能控制的高血压等禁用此疗法。溶栓时应严密监测凝血功能,患肢不能过冷过热,以免部分溶解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用药后2h观察患肢色泽、温度和脉搏强度,注意有无消肿起皱。每日定时用皮尺精确测量并与健侧肢体对照,对病情加剧者立即向医生汇报。溶栓后患者在翻身、床上活动时不宜太剧烈,防止坠床和跌伤,注意在饮食中添加蔬菜,防止便秘。 (三)预防肺栓塞的护理护理人员在采取DVT预防措施的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肺栓塞三联征的表现。如有上述症状,应立即给予紧急支持性护理,鼻导管和面罩吸氧。 试题: 1.如何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2.简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护理。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PCI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及预防

PCI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及预防作者:朱新枝李玉霞钞俊顾永丽梁永霞 【摘要】目的:探讨PCI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PCI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措施及护理方法。结果:17例中,PCI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4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并进行性加重;脑栓塞3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患侧肢体活动障碍。PCI术后并发静脉血栓临床症状出现时间:术后24h至7d不等。结论: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多,唯有充分认识到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机制才能在手术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有目的性的观察、预防及护理。 【关键词】PCI;静脉血栓;护理;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PCI是一种有创操作,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多种并发症。静脉血栓形成是其中较少见但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诊断治疗不及时危害严重。尽管对PCI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面的文献较多[1,4],但回顾性分析发现文献中未能较深入的分析、总结PCI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现搜集我院2005年至2010年间行PCI且出现静脉血栓并发症患者的病历资料,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系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行PCI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58~74岁,平均年龄64.5岁。所有患者均因冠心病就诊。 1.2方法:17份病历分别由三位高年资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个病例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措施及护理方法,最后三位护士对原因及护理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2结果 17例中,PCI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4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并进行性加重;脑栓塞3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患侧肢体活动障碍。PCI术后并发静脉血栓临床症状出现时间:术后24h至7d不等。经积极救治及精心护理,17例中15例痊愈出院,2例不同程度的遗留后遗症。 3PCI术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机制及预防措施 3.1形成机制:PCI属有创性诊疗手段,术中损伤的血管内膜、导管和导丝均能激活凝血系统,在其表面引起血小板沉积,逐步发展为血栓。因此血栓形成的原因为:(1)导管导丝表面粗糙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2)导管过粗或导管导丝和导管鞘不配套,中间有空隙;(3)导管停留时间过长、未肝素化或肝素化不够;导管置入时间越长,发生血栓的机会越多。血栓较小,不引起症状,血栓较大且脱落,易引起血管栓塞,应手术取出。 (4)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如患者的血脂、血液粘稠度异常;(5)另外穿刺部位局部压迫时间过长、过紧等也是重要原因。 3.2防治措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诊疗方案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全国第四界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1995年,福建三明)讨论修订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 (一)急性期: (1)发病急骤,患肢胀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 (2)患肢广泛性肿胀。 (3)患肢皮肤呈暗红色,温度升高。 (4)患肢广泛性浅静脉怒张。 (5)Homans征阳性。 (二)慢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慢性期具有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和后期静脉血液逆流,浅静脉怒张或曲张,活动后肢体凹陷性肿胀、胀痛,出现营养障碍改变;皮肤色素沉着,瘀血性皮炎,瘀血性溃疡等。 结合血浆D-二聚体检测、超声多普勒、静脉血流图和静脉造影等,可以确诊。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汤剂 1、血瘀湿热型

病变在髂股静脉时,下肢肿胀疼痛发热,皮色苍白或紫绀,扪之灼热;舌暗或有瘀斑,苔腻,脉涩数。病变在小腿深静脉时,腓肠肌胀痛,触痛,胫踝肿胀,行走困难,可伴低热。 辨证分析:久坐卧制动,或手术、外伤损伤,气血瘀滞,湿热乘虚入侵,则肢体肿胀疼痛,固定不移;瘀久化热,则发热:舌暗或有瘀斑、脉涩而数为气血瘀滞之象。 治法:理气活血清热利湿。 方药:通络活血方合三妙散加减。 2、血瘀气虚型 患肢肿胀,日久不消,按之木硬而无明显凹陷,沉重麻木,皮肤发紫或苍白,青筋显露;倦怠乏力;舌淡有齿痕或瘀斑,苔薄白,脉沉涩。 辨证分析:病程日久,耗伤气血,气血瘀滞,故患肢肿胀日久不消,青筋显露;气血瘀滞,肌肤失养,则患肢麻木,按之木硬;气血亏虚则倦怠乏力;舌淡有齿痕或瘀斑、苔薄白、脉沉涩皆为气虚血瘀之象。 治法:活血益气通阳。 方药:通络活血方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二)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 根据病情选择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丹参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

坚持科学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 ——刘继前

坚持科学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刘继前周围血管科专家刘继前介绍说,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导致静脉瓣膜功能破坏而导致静脉血淤滞,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病症。就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主要表现为患肢酸胀、水肿、浅表静脉扩张或曲张、小腿下部皮肤颜色变深、严重者形成溃疡。可能很多人对这个病还是很陌生,所以刘继前专家今天在这为大家做一个详细讲解。 刘继前专家介绍哪些情况下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 (1)急性静脉血栓发生时,抗凝不及时、抗凝指标INR未达标、抗凝时间未达6个月等。 (2)髂静脉存在广泛血栓者。 (3)血栓转入慢性期时没有采用必要的预防措施者。 相信很多人都有疑问了,那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可以治愈吗?刘继前专家表示,目前医学上还没有彻底治愈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手段。药物溶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没有意义。手术架桥或转流的效果同样很差,且存在手术风险。中医中药治疗仍缺乏循证医学的支持。介入疏通髂静脉并植入支架的方法,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但是要严格选择指征。因此,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控制或缓解下肢静脉血栓后遗症的症状、促进深静脉管腔再通。

最后,刘继前专家为大家揭秘,中医中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治疗如何辨别真假。目前中国市场的中医中药治疗鱼龙混杂,欺骗百姓的很多。辨别真假的基本要点是:(1)是否在报纸和网络大做广告或推广;正规药物一般不在公众媒体做广告或推广。(2)药物或治疗的名称很诱人,如什么“脉**通”“血栓**通”等等。正规药物是不能用直接有疾病字样的名称的。(3)正规大医院没有的药物或疗法。最新的药物或疗法一般都率先被正规大医院采用。

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孙延文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护师 王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内科 长期卧床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可使原有病情加重,致残率增加。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减少DVT的发生,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医疗费用。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一)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给患者和家属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二)活动卧床患者至少每2h翻身一次,鼓励并督促其在床上主动伸屈健侧下肢,做屈趾、屈背、内外翻以及足踝的翻转运动,由护士或家属被动按摩患侧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 (三)穿刺部位的选择静脉输液或采血时,应避免在下肢静脉或股动脉穿刺,特别是下肢反复穿刺。静脉输液和采血宜选用上肢浅静脉,动脉采血可选用桡动脉穿刺。 (四)药物预防用肝素、阿司匹林等抗凝药降低血液黏滞性、预防血栓形成。(速避凝)由于抗凝作用强,很少引起出血,不需要监测凝血酶时间等优点,在预防DVT上取得较好效果。常用速避凝2ml 皮下注射,2次/d,连用5~7d。在应用速避凝时应注射腹壁前外侧,左右交替,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及有无过敏反应。 (五)严密观察DVT的症状对长期卧床患者护士应经常观察双下肢肤色、温度、肿胀程度及感觉,必要时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径。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一)一般护理抬高患肢20°~30°,膝关节屈曲15°。注意保暖,床上活动时应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患肢按摩,避免用力排便,以防血栓脱落。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程度、末梢循环、色泽变化;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周径,并与以前记录和健侧周径相比较。由于患肢血液循环差,受压后易引起褥疮,可用厚约10cm软枕垫于患肢下。 (二)溶栓护理溶栓治疗主要用尿激酶。尿激酶全身用药时通过周围静脉滴注方式给予溶栓药物,用药剂量大,2个月以内活动性出血的脑卒中、未能控制的高血压等禁用此疗法。溶栓时应严密监测凝血功能,患肢不能过冷过热,以免部分溶解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用药后2h观察患肢色泽、温度和脉搏强度,注意有无消肿起皱。每日定时用皮尺精确测量并与健侧肢体对照,对病情加剧者立即向医生汇报。溶栓后患者在翻身、床上活动时不宜太剧烈,防止坠床和跌伤,注意在饮食中添加蔬菜,防止便秘。 (三)预防肺栓塞的护理护理人员在采取DVT预防措施的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肺栓塞三联征的表现。如有上述症状,应立即给予紧急支持性护理,鼻导管和面罩吸氧。 试题: 1.如何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2.简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护理。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体腔内不正常的凝结,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血栓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甚至致残。未被诊断和治疗的DVT 引起的肺栓塞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极高。由于手术相关的DVT 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忽视。因此,了解DVT 的相关知识可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对DVT 的警觉,对于围手术期的患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减少DVT 和肺栓塞的发生,降低患者住院日,医疗费用和病死率。 一围手术期患者DVT 的发生机制 要预防DVT, 就必须认识其危险因素。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高凝状态是引起静脉血栓的 3 个重要因素。 导致高凝状态的遗传性因素 抗凝因子川(AT川)缺乏、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蛋白C活性抵抗、V因 子和R5.6Q条带突变、高半胱氨酸血症、凝血素基因突变(2021A)、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足和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异常。 导致获得性高凝状态的因素 吸烟、肥胖、妊娠、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抗磷脂综合征、恶性肿瘤、抗恶性肿瘤药物、骨髓移植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和炎性肠病。 评价术中术后DVT 的易感倾向,应了解病人年龄、手术方式、既往DVT 史和继发诱因。继发诱因包括长时间制动、瘫痪、恶性肿瘤、肥胖、静脉曲张和使用雌激素等。根据上述因素,可将DVT 的危险因素分为高、中、低三级。 二DVT 基本预防原则是早期运动和使用抗凝药物。 1. 手术前: 术前准备常嘱病人禁食、禁水、洗肠并行胃肠减压。如补水不足常致病人 处于“脱水”、血容量不足状态,致使血液浓缩,继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2. 手术中: (1)病人卧床、下肢制动(捆扎,压迫静脉)均会使下肢静脉血流缓 慢、郁滞,组织缺血并导致细胞代谢障碍,使局部凝血酶聚集和纤维蛋白溶 解,致局部静脉血栓形成。卧床、下肢肌肉的泵血功能减退,加之捆扎,甚至压迫后,静脉回流障碍,最终发生下肢DVT。 (2)麻醉导致周围血管扩张,肌肉麻痹、张力减退,泵血功能减退,静脉回流减少、郁滞。 (3)术中使用牵引器、压迫,术中器械直接损伤,甚至是手术时误伤、误切、误扎静脉,静脉阻塞、静脉外伤或者是静脉管壁和内膜损伤,均可激活凝 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李娜王辉崔雨 【摘要】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对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60例脑出血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80例和对照组180例,研究组患者在脑出血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对下肢进行物理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在脑出血术后只按常规护理方法,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7%,而对照组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78%,两组比较,X2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操作简单易掌握,为有效的降低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围手术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是周围血管疾病之一,因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使患者下肢活动受限,常出现患者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处于废并状态,甚至可因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9%-50%,肺栓塞发生率为1.50%-5.00%【1】。因此,如何预防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尤显重要。及早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可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且使用简捷、经济、有效。我们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共360例,均是2011年至2015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脑出血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80例和对照组18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手术方式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 方法 1.21 具体实施方法研究组:在患者术后日常护理常规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进行早期干预,使用前排除患者已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仪性能完好,并告知患者使用目的、方法、用时感受及注意事项。患者平卧,将患者下肢置于压力带中拉锁固定,松紧度以腿套和患者皮肤之间能放如两手指为宜,充气末腿套压力设为45mmHg,从脚踝部开始充气至大腿再逐渐放气,循环进行,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使用期间,加强巡视,观察患者双下肢血运情况。对照组:患者未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而采用术后常规护理。 1.22 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标准【2】①下肢周径测量:用软尺分别测量健侧肢体及患侧肢体,并比较两侧肢体膝下15cm处的周径。②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可显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LEDVT)病变主干静脉管径增宽、关闭增厚、内膜粗糙、管腔狭窄或闭塞、管腔内无血流信号等。 1.23 临床观察患者患肢肿胀、疼痛,浅表静脉曲张,皮肤颜色改变,色素沉着,皮温增高,软组织张力增高,出现Homans征和Neuhof征。 2 结果

深静脉血栓形成健康宣教

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治疗健康宣教 1、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症 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包括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即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2、什么是深静脉血栓形成: 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降低发生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3、什么是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的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疾病 4、哪些手术是骨科大手术 目前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replacement,TKR)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hip fractures surgery,HFS),对于其他一些创伤手术目前国内尚没有定论,但普遍认为对于高危患者的手术后应予相关抗凝治疗。 5、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

6、静脉血栓栓塞症有哪些危险因素 任何引起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都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其中骨科大手术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极高危因素之一。其他常见的继发性危险因素包括老龄、创伤、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肥胖、瘫痪、制动、术中应用止血带、全身麻醉、恶性肿瘤、中心静脉插管、慢性静脉瓣功能不全等。少见的原发性危险因素有抗凝血酶缺乏症等。危险因素越多,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就越大,当骨科大手术伴有其他危险因素时,危险性更大。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疗方案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规治疗方案 沃德医疗中心首席血管专家强访谈录记者:教授您好!从您的学生们和很多医学同行的口中得知,您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血管外科专家。强:不敢当,不敢当。我只是愿意做一名病人喜欢的医生而已。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同时,自己身心也会得到愉悦。记者:我知道您平时很忙。今天想占用您的一点时间,给大家谈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话题好吗?强:没问题。我最愿意和大家聊医学上的东西。记者:前段时间,媒体上关于的某位教授在腰椎手术后出现意外死亡的话题引发了医务人员对静脉血栓的重视。据说,这位教授是因为下肢深静脉的血栓脱落后流到肺动脉,造成肺梗死而离开人世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怎么一回事呢?强:我也在一直在关注这个事件。这个悲剧给广大医务人员敲了警钟:一定要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所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英文名为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静脉管腔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往往是单侧下肢(左下肢多见)出现肿胀、疼痛。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记者:我的一位朋友母亲患了下肢静脉血栓,辗转多家医院。他抱怨每家医院的治疗方案和说法都不一样,令人无所适从。请问教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欧美国家称为DVT,在60年代就开始引起重视。很多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一些关于DVT的知识。我国真正重视DVT还是在近几年的事情。过去由于信息的闭塞和医疗界的一些错误认识,下肢深静脉血栓被漏诊、误诊的比例很高。每个医疗机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水平不同、理念上的差异,造成治疗方案的不同。记者:根据您的临床经验来看,有哪些认识方面的差异呢?强:首先是在发病时间的判断上。由于静脉系统存在大量的侧枝循环,早期的血栓形成并不会妨碍静脉血的顺利回流。只有血栓蔓延到一定长度,堵塞侧枝循环近远端开口的时候,才在临床上表现出下肢肿胀。所以说,一般临床上出现下肢肿胀才得到诊断的病例,往往发病时间已经超过数天。记者:发病时间的判断对治疗方案有什么指导意义吗?强:非常重要。静脉血栓就像水泥,及早可以冲洗掉,但是一旦结成凝块就无法溶解。这个比喻虽然不甚恰当,但是静脉血栓在形成数十小时之后就开始部分机化却是事实。机化的静脉血栓就很难用溶栓的方法去解决。手术取栓也很不适合,由于机化的血栓紧粘在静脉管壁上,强行取栓会导致静脉壁损伤造成更大围的血栓形成。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记者:那怎么样可以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呢?强:虽然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说,还是可以通过仔细的体检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挤压小腿

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一、概念 ?DVT: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所致的一种回流障碍性疾病。 ?好发部位:下肢深静脉,可发生在下肢近端和远端,前者位于腘静脉或以上部位,后者位于腘静脉以下。下肢近端DVT是肺血栓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 肺血栓栓塞症( PTE):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肺循环功能障碍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 ?由于存在长期卧床、肢体制动、手术和(或)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ICU患者是发生DVT的高危人群。 ?有研究显示,脓毒症患者早期(6d)为DVT的高发期,尽管接受了抗凝药物预防,DVT的发生率仍可达5%左右; 三、发生DVT的危险因素 ?血栓形成的三要素: ?血管壁改变 ?血液成分改变 ?DVT的危险因素: ?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五、原发性因素:由遗传变异引起,包括: Ⅴ因子突变、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和抗凝血酶缺乏等; 临床上常以反复静脉血栓栓塞为主要临床表现。 六、继发性危险因素:是指后天获得的易发生DVT的多种病理生理异常,包括:骨折、创伤、手术、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等。 七、DVT的临床特征 不同患者DVT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差异很大,主要受血栓形成的深静脉部位、发生速度、阻塞程度、侧枝循环建立、血管壁或血管周围组织炎症等因素影响。 DVT的常见临床表现:患肢疼痛和压痛、肿胀、静脉曲张、皮下静脉凸出、患肢轻度发绀,可伴有低热(一般不超过38.5℃)。 上肢DVT可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并可使肢体长期伤残。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不易引起血管腔完全阻塞,因而患肢肿胀并不明显,可引起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中心静脉通路破坏及病变部位的血液外渗。 DVT常见的并发症是PTE,重者可导致死亡。 八、护理措施 缓解疼痛:观察与记录,抬高患肢,有效止痛。加强基础和生活护理,满足卧床病人生理需求饮食(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术后抬高患肢30°,鼓励病人尽早活动 九、健康教育:戒烟、饮食、适当运动,促进静脉回流、保护静脉、及时就诊。

爱脉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44例疗效观察

!""#年第!$卷第%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爱脉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例疗效观察 鄞昌明,周毅平王昕冉,黎建华,李顺宁(广州市中医医院脉管炎科,广州广东#%"%’") 关键词:爱脉朗;中医药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是继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 往往涉及下肢深、浅和交通静脉,常导致深静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和浅静脉扩张。我科近年来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法国施维雅药厂生产的爱脉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例病例,男!’例,女!%例;年龄!./$+岁,平均&.*!$岁,均经彩色多普勒检测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周围型!.例,中央型)例,混合型+例,均已经过中西医的药 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例曾行静脉切开取栓术,#例行介入溶栓治疗加筛网放置术, %%例均行静脉造影,’例曾行下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病程最短$月,最长!%0。 患者均为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但仍遗留肿胀不适患者。 全组均有小腿酸胀沉重感和行走后小腿肿胀, $例伴疼痛,%&例伴皮肤色素沉着,$例伴发足靴区溃疡。严重的!例患者出现 散在溃疡达数%"处,溃疡面积约%$123%$12。!治疗方法 给予爱脉朗%*"4,!次!日,于每日午、晚饭后服, !周%疗程。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中药辨证治疗,口服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三七片等,必要时加用抗菌素。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症状,患肢周径并与健侧比较,统计治疗前后活动静脉压的测定、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例中,&例因用药后出现下肢肿胀加重而停用。&"例用 药’天后下肢肿胀减轻, 疼痛缓解,行走时间延长。治疗前小腿周径’)*+&5&*&+,治疗后小腿周径’.*"&5’*)’,腿围平均缩小%*."12。67"*"#。治疗前后活动静脉压比较及血液变学比较见 表%,表!。 表%治疗前后活动静脉压比较 89&"活动静脉压:22;4< 治疗前 )’*&+5)*+$治疗后 .$*"=5)*.#6>"*"# 表!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全血比高切粘度全血比低切粘度血浆粘度 纤维蛋白原:2?0*@<:2?0*@<治疗前 #*).5%*!#A %!*..5!*$#A %*’.5"*!#&*!$5%*!#A 治疗后 &*$%5"*+#A %"*"#5%*’+A %*"+5"*"$’*%+5"*)#A A 6>"*"#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由于静脉血栓本身的机化再通,以及深静脉丰富的侧枝循环的建立,肢体肿胀可逐步消退,但由于静脉血栓后瓣膜损伤,静脉高压引起浅静脉扩张,使静脉返流血液增加,而出现下肢反复行走后肿胀,疼痛,皮肤色素沉着,严重者引起溃疡,长期不愈合。反复的下肢肿胀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成为绝大多数BCD 后遗症患者关心的问题。目前随着静脉外科手术的发展,戴戒术,交通枝结扎术,以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等均有助于改善静脉瘀滞状况,但手术的并发症和阴影也使大部分病人裹足不前,希望采取保守疗法。症状轻、中度患者也较为偏向于保守治疗。 爱脉朗主要含微粒化及纯化黄酮成分,能作用于静脉、微循环、及淋巴系统,多用于治疗痔疮发作,亦可用于治疗静脉,淋巴功能不全的疾病。其主要通过增强静脉张力,降低10?的通透性及增强其抵抗力,降低血粘度发挥作用。 观察结果显示,爱脉朗有减轻患肢肿胀,缓解疼痛的作用,小腿周径治疗前后比较虽67"*"#,但估计与例数不足有关,可进一步观察。在血液流变学方面,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均下降,证实了爱脉朗的降低血粘度的作 膀胱气化;急性尿闭,则直接开启前窍,常加琥珀粉、路路通、石菖蒲,或加生黄芪补气开窍,或用蒲公英软坚开窍,必要时可予炮山甲、水蛭、蜈蚣等虫类药取其性行散、善走窜之功。然欲提高疗效,则勿忘将消散气血痰湿之凝聚贯穿治疗始终,可疏肝理气、活血散瘀、化湿利水、化痰软坚散结而随证加减。&病案举例 吴某,男,$.岁,!""&年!月就诊。患者反复尿频、尿急#年 余,曾自服前列康、舍尼通等药效不显。%周前饮酒后感尿频尿急加重,伴排尿不畅、茎中作痛、尿线中断、努挣难出、少腹拘 急、口苦、溲黄。舌质紫暗,苔黄腻,脉弦。查:腹稍膨隆、耻骨上 区压痛。B(E :前列腺大小约#*"123&*"12,表面光滑、质硬、中 央沟消失。经直肠前列腺,超:前列腺#*!123’*.123’*#12、回 声欠均匀,残余尿约+"2=。F 20G :%"2=!H 。尿液分析: I,JK !;6。血6@L 测定:’*.#84!2=。中医诊断:精癃。证属湿热阻滞、瘀血 凝结、膀胱不利。治宜清热利湿化瘀、兼利尿开窍。处方:蒲公 英%#4,冬葵子%#4,车前子%#4,石苇%"4,瞿麦%"4,通草%"4,三棱%"4,莪术%"4,炒王不留行%"4,怀牛膝%#4,葛花%"4,夏枯草%#4,炮山甲$4,路路通%"4。+剂,每日%剂,水煎服。同时配合内 服前列通瘀胶囊,每次#粒,日’次。!诊,药后尿频势急、茎中作 痛及少腹拘急等减轻,排尿较前通畅。刻下:大便稍干燥,!日%行。舌苔渐退,脉弦。尿液分析正常。患者虽排尿较前通畅,然大便干燥,故三焦气化未复、湿热瘀浊之邪未净。上方去葛花、 夏枯草,加生大黄$4开后窍,马鞭草%"4清热利湿、活血消肿。连 服+天,日%剂。’诊,药后症状改善明显,排尿通畅,夜尿"/!次。 于上方去生大黄,加炒麦芽’"4。患者连服上方药,坚持’月后症状基本缓减,复查经直肠前列腺,超:前列腺&*.123’*#123!*.12,残余尿约!#2=, F 20 G :%+2=! H 。(收稿日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