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总分:8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总题数:34,分数:68.00)

1.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反映了人们在教育学建构中的( )。(2008年)

(分数:2.00)

A.科学取向√

B.实践取向

C.规范取向

D.人文取向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科学取向的教育学研究主要致力于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规律。因此,本题选A。

2.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2010年)

(分数:2.00)

A.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B.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理想

C.揭示教育规律,规范教育行为

D.研究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的研究任务。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因此,本题选A。

3.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 )。(2007年)

(分数:2.00)

A.教师中心√

B.学校中心

C.学生中心

D.活动中心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赫尔巴特基本思想的掌握情况。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杜威所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一般可以用两个“三中心”来概括。赫尔巴特主张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而杜威则强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以及活动中心。因此,本题选A。

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理论论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2015年)

(分数:2.00)

A.自然类比√

B.哲学思辨

C.经验描述

D.科学实验

解析:解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论证方式是自然类比法。因此,本题选A。

5.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创立的教育学说是( )。(2009年)

(分数:2.00)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科学教育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的掌握情况。实验教育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强调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拉伊和梅伊曼。拉伊于1903年出版了《实验教育学》一书,对实验教育学的思想作了系统论述。因此,本题选A。

6.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特别强调这一观点的教育学派是( )。(2014年)

(分数:2.00)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解析: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强调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因此,本题选A。

7.关注和探询“谁控制学校”“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 )。(2012年)

(分数:2.00)

A.制度教育学

B.改造主义教育理论

C.存在主义教育理论

D.批判教育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批判教育学的主要思想的掌握。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鲍尔斯、金斯蒂、阿普尔以及法国的布迪厄。批判教育学者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他们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而学校教育的功能是对主流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的复制再生产,并且他们认为教育现象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而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对他们进行“启蒙”和意识“解放”。

8.对“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最为关注的教育学派是( )。(2016年)

(分数:2.00)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批判教育学的主要思想的掌握。“谁的知识最有价值”是批判教育学思考的重要问题,主要代表人物是阿普尔。因此,本题选D。

9.以教育理论自身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科是( )。(2011年)

(分数:2.00)

A.教育学

B.比较教育学

C.元教育学√

D.教育学哲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学学科分类的掌握情况。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比较教育学是以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元教育学是以教育学理论自身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而教育哲学主要是以哲学方法和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因此,本题选C。

10.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2013年) (分数:2.00)

A.用心理学解释教育学过程

B.强调教学过程最优化

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D.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凯洛夫教育思想的掌握情况。凯洛夫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主编的《教育学》一书中,他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阐述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全面、系统地反映20世纪三四十年代

苏联普通教育的实践经验,建构了较完整的教学论体系,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见解,代表了苏联教育理论建设的一个阶段。因此,本题选C。

11.关注知识与权力意识形态关系的教育学流派是( )。(2017年)

(分数:2.00)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批判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文化教育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近现代西方教育学流派思想特征的掌握情况。从题干信息“知识”“权力”这两个关键词可以看出,此题与批判教育学有关。批判教育学认为学校的功能是对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再生产,实用主义教育学关注的是儿童的“成长”和“经验”;实验教育学则是注重用心理学实验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它突出的是教育学研究的方法;文化教育学认为人是文化的存在,它的特征概括起来就是“精神”“文化”和“理解”,它强调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因此,本题选B。

12.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定义的分类,作者自己创制的、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定义属于( )。(2007年)

(分数:2.00)

A.描述性定义

B.纲领性定义

C.解释性定义

D.规定性定义√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定义方式的掌握程度。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探讨了三种教育定义方式,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谢弗勒认为,“规定性定义”是作者自己所“创制”的定义,定义方式为“指定某些词语代替某一词语,或者规定某一词语所代表的意义”,例如,“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灵肉交流活动”,这里用灵肉交流活动来规定教育,是作者人为“创制”的一个表达;“描述性定义”是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描述性说明,其定义方式为“概括被定义的词在历史上的以及目前的种种用法”,例如,“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里突出了教育的功能或“用法”,即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定义方式为描述一个指向实践的、告诉人们事物应该成为的样子的方案,这种定义方式所要揭示的是有关事物的应然状态的价值判断,例如,所有教育定义都认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培养人的活动”揭示出了教育最本质的特征,是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选项C是一个干扰选项。因此,本题选D。

13.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陈述的分类,“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属于( )。(2014年)

(分数:2.00)

A.教育的描述性定义√

B.教育的纲领性定义

C.教育口号

D.教育隐喻

解析:解析:描述性定义是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因此,“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属于教育的描述性定义。因此,本题选A。

14.如下现象属于教育范畴的是( )。(2012年)

(分数:2.00)

A.爸爸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

B.妈妈指导小明在与他人冲突中如何保护自己√

C.老师严格管理,以保护小明等弱小学生不再受欺负

D.小明在与同学的多次冲突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教育内涵的把握程度,有些难度。从广义的教育出发,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

碎的,都是教育。选项A表面看似是父亲对小明进行的“教育”,但是这种“教育”不是正向的,不具有正面的发展人的价值,不能引导人向善的方面发展。选项C是教师的班级管理活动,是一种管理。选项D 是小明的自学。选项B则符合教育的定义,是妈妈教育小明向善的方面发展。因此,本题选B。

15.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结果如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上述事实表明,教育( )。(2008年)

(分数:2.00)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功能的掌握情况。结合实例对考生的实际理解能力的考查是近年来的一个趋势。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根据教育作用的方向,将教育功能分为正向教育功能和负向教育功能,默顿认为正向教育功能是有助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和作用”,相反,负向教育功能是阻碍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消极影响和作用”;同时,默顿还根据教育作用的呈现形式将教育功能分为显性教育功能和隐性教育功能,其中前者是教育依据其目的展开,产生符合人们预期结果的功能,而后者则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分析题干所示信息,本题选D。

16.结构功能主义者认为,结构良好的教育有助于社会流动,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平衡器,因此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这种观点强调的是( )。(2015年)

(分数:2.00)

A.正向显性功能√

B.正向隐性功能

C.负向显性功能

D.负向隐性功能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功能的掌握情况。通过教育促进社会公平是正向的,也是显性的。因此,本题选A。

17.“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地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种起源说属于( )。(2010年) (分数:2.00)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起源学说的掌握情况。对于这一题,考生应能做到举一反三,把握各种起源学说的基本观点。因此,本题选B。

18.下列说法有悖终身教育理念的是( )。(2016年)

(分数:2.00)

A.学习贯穿人的一生

B.学校教育不再享有教育的垄断权

C.终身教育从正规学校教育结束时开始√

D.当地社会在终身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终身教育理念的理解情况。终身教育强调社会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不是仅仅局限于学校,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不是学校教育之后才开始的。因此,本题选C。

19.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我相信唯一的真正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的社会情景的各种要求所引起的。”这种对教育的定义属于( )。(2015年)

(分数:2.00)

A.描述性定义√

B.纲领性定义

C.解释性定义

D.规定性定义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谢弗勒三种教育定义方式的理解。将题干中杜威的名言实际上等价于“教育是一种对儿童能力的刺激”,与2014年第2题的考查形式如出一辙。本题选A。

20.“形式教育论”认为,教育应发展人的能力,这个“能力”是指( )。(2017年)

(分数:2.00)

A.实战能力

B.创新能力

C.理性思维能力√

D.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形式教育论的掌握情况。形式教育论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认为人的心灵是一个实体,而教育的目的就是对人的各种不同的官能进行训练,包括人的理性思维能力。与之相对应的是“实质教育论”。因此,本题选C。

21.系统阐述了学习化社会的研究报告是( )。(2017年)

(分数:2.00)

A.《科尔曼报告》

B.《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

C.《学生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D.《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教育思潮的掌握情况。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系统地阐述了学习化社会的概念。因此,本题选C。22.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力量。这一理论的主要缺陷是( )。(2009年)

(分数:2.00)

A.忽视了教育的其他社会功能

B.有教育万能论的倾向

C.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

D.夸大了教育对人力资本的作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理论的掌握情况。20世纪60年代,以舒尔茨和S.贝克尔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力资本能够促进生产,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而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力量,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是一种收益丰厚的生产性投资。这一理论强调人力资本对个人收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例如性别、年龄、种族、教育程度等)。因此,本题选C。

23.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推行“教育先行”政策,以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这种政策的理论基础是( )。(2011年)

(分数:2.00)

A.教育万能论

B.劳动力市场理论

C.筛选假设理论

D.人力资本理论√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理论的掌握情况,集中考查了人力资本理论这一知识点。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阐述了许多无法用传统经济理论解释的经济增长问题,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是当今时代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正是以此为基础,许多国家推行“教育先行”政策。因此,本题选D。

24.以下判断不能说明教育相对独立的是( )。(2014年)

(分数:2.00)

A.教育是个体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助推器√

B.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C.教育发展具有持续性和继承性

D.教育具有自我复制和自我更新的功能

解析:解析:教育虽然受制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的制约,但也有一定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选项A仅仅表明教育的功能。因此,本题选A。

25.有学者强调,教育要根据一个民族的固有特性来进行,这种观点体现了( )。(2016年)

(分数:2.00)

A.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B.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C.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D.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不仅受制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等因素,还受制于社会文化。“根据一个民族的固有特性”说的就是社会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因此,本题选C。

26.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教育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2012年)

(分数:2.00)

A.班级授课制为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便利

B.普及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机器大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

C.僵化的制度化教育导致社会拒绝学校毕业生

D.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促进了学生学业、生涯、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功能。选项A表明班级授课制这种教育组织形式对教育发展的作用,而不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选项C体现的不是促进作用,而是阻碍作用,属于负向功能。选项D是教育对个人发展的影响,而不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选项B则是义务教育的普及对于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因此,本题选B。

27.21世纪末,为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开始特别重视( )。(2014年)

(分数:2.00)

A.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发展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解析:解析: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本题选A。

28.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2007年)

(分数:2.00)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均衡性√

解析: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考生对身心发展特征的掌握情况,考生在复习备考中对身心发展的各个特征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本题选D。

29.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 )。(2007年)

(分数:2.00)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的掌握情况。处于“好孩子”阶段的儿童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以此为标准展开思维和行动。此时儿童处于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社会及其希望考虑的问题,认为道德的价值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尽义务。因此,本题选B。

30.若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2009年)

(分数:2.00)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的掌握情况。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儿童,道德观念是纯然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惩罚或赢得奖赏而服从权威和权威规定的规则。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阶段1是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只根据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阶段2是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为了获得奖赏或满足自己的需要而遵守规则。因此,本题选A。

31.根据体谅模式,下述教例中对情境问题做出了成熟反应的学生是( )。(2010年) 教师:如果你同别人说话时,一个你认识的人不停地插嘴并且试图改变话题,你怎么办? 学生甲:躲开他,然后继续我们的谈话。学生乙:让他加入我们的谈话,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学生丙:告诉老师,老师会批评他。学生丁:也许是我们冷落了他,既然他想加入进来,就一起聊好了。学生戊:也许我们的话题使他不安,既然他想改变话题,就别当着他的面说这个话题了。

(分数:2.00)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丁和戊√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道德体谅模式的掌握情况。体谅模式认为,在德育中最重要的是关心、体谅别人,即只要儿童能从别人的观点和立场出发来考察自己的道德行为,就能成为有道德的社会公民。学生丁与学生戊的言论都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本题选D。

32.体谅模式与其他德育模式的区别在于( )。(2012年)

(分数:2.00)

A.把道德情感的培养放在中心地位√

B.把道德认知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C.把道德行为的学习放在中心地位

D.把道德价值观念的获得放在中心地位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道德体谅模式与其他道德教育模式的区别。体谅模式与其他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重视个体的情感体验。因此,本题选A。

33.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中所使用的人际或社会问题情境教材是( )。(2015年)

(分数:2.00)

A.《学会关心》

B.《生命线》√

C.《中学道德教育》

D.《社会与道德教育》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道德教育中的体谅模式。麦克菲尔等人编制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际一社会情境问题教材——《生命线》。这套教材是实施体谅模式的支柱,由三部分组成,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呈现越来越复杂的人际与社会情境。第一部分:《设身处地》;第二部分:《证明规则》;第三部分:《你会怎么办》。因此,本题选B。

34.以下道德教育模式中,将“学会选择”作为核心理论的是( )。(2017年)

(分数:2.00)

A.价值澄清模式√

B.认识发展模式

C.体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不同德育模式的掌握情况。价值澄清模式的核心理论是“学会选择”,该理论认为“价值”是个体经验的产物,价值澄清的过程就是澄清自己的爱好、兴趣,也就是自己的价值。澄清自己的价值就是在不同的价值中进行自由选择。认知发展模式强调对道德问题的判断,主张通过道德判断测定儿童道德发展的水平。道德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上,讨论、

角色扮演、对话、讲故事等是最有效的方法,其核心在于学会关心和学会体谅。社会学习模式则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对儿童道德行为形成的影响。因此,本题选A。

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总题数:3,分数:6.00)

35.因材施教有悖于教育公平。(2016年)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1)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指所有的学生不论性别、贫富、出身等均享有同等的教育权利与教育机会。 (2)因材施教是一个基本教学原则,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最终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3)因材施教与教育公平并不矛盾。在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机会的同时,更是要对于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好地落实教育公平。)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因材施教与教育公平的联系。

36.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2011年)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德育途径主要包括直接的道德教育和间接的道德教育,直接的道德教育包括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间接的道德教育包括思想政治课外的其他各科教学、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等一些教学形式。所以,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直接的道德教育与间接的道德教育的掌握情况。道德教育不仅仅体现在专门的道德教育课程与教学之中,还普遍存在于其他学科教学之中。这一点正好与教育史中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相对应。

37.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教育即集体主义教育。(2012年)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马卡连柯认为教育工作的基本对象是集体,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就是集体教育。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思想可以简单概括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集体教育原则也被称为“平行教育原则”,教师对集体和集体中的每个成员的影响是同时的。教育过程的最终目的是把整个集体教育好,同时把集体中的每个成员教育好。因此,马卡连柯所谓的集体教育并不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过程中所提倡的“集体主义教育”,更多地是指一种教育工作的方式。)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集体主义教育的掌握情况。考生需要明确的是集体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是一种“平行教育”,而集体主义教育则是一种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人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三、必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

38.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其中蕴涵的教育思想,并围绕这种思想论述教育应如何主动回应现代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需求的挑战?(2007年) 仅从数量上满足对教育的那种无止境的需求(不断地加重课业负担)既不可能也不合适。每个人在人生之初积累知识,尔后就可无限期地加以利用,这实际上已经不够了。他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这段文字所蕴涵的是终身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人的一生,在空间上拓展到全社会。 (2)现代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对教育的挑战,如:社会变革的加速、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带来的社会信息化、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进步等对教育的挑战;人口增长及人的寿命的延长、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个人需要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等对教育的挑战。(3)应对挑战的教育变革。

①教育观念的改变: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②教育体系的改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③教育目标的改变: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化社会,为所有人提供合适的教育。④教育方式的改变:实施多样化的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终身教育思想的掌握情况,具体包括对经典教育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教育现实的分析思考能力及对教育实践的对策建议能力。文字材料选自《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是重要教育文献,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事业的人们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此题主要选自第四章《教

育的四个支柱》。终身教育建立在四个支柱基础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为此,教育不应忽视人的任何一种潜力:记忆力、推理能力、美感、体力和交往能力等。正规教育系统不顾其他学习形式,越来越强调获取知识,而现在十分重要的是应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设计。这种看法应该在制订教学计划和确定新的教育政策方面给当下及未来的教育改革以启示和指导。考查重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考查考生能否准确概括出这段文字所蕴涵的是终身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思潮,也是当代教育实践的重要方向,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中国教育改革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第二,考查考生能否分析出现代社会与个人成长对教育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如社会变革的加速或社会转型的深入,科技发展与进步带来的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或社会信息化,人口增长及人的寿命的延长,闲暇时间的增多与闲暇方式的改变,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变革等。第三,考查考生能否正确地提出应对挑战的教育变革,从观念、制度、方法、途径等方面全方位思考教育问题。39.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2013年)(1)从“教育的社会功能”角度,分析下列材料中观点的合理性;(2)根据相关理论分析下述材料中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3)联系学校德育实际,阐述下列材料中观点的现实意义。夫教育目的不能仅在个人。当日多在造成个人为圣为贤,而今教育之最重要目的,在谋全社会的进步……若不骂人,不偷,不怒,不慌,不得罪于人等事,先时多为此道德高,然而此为消极的,于今不能谓此为道德。盖彼者,不过无疵而已,与社会虽有若无。今因于社会进步上着想,吾等当另定道德标准,谓“凡人能于社会公共事业,尽力愈大者,其道德愈高。否则,无道德可言。易言之,即凡于社会上有效劳之能力者……则有道德,否则无道德。”若斯数语,包含无限道理。愿诸生用为量人量己之尺,相染成风,使社会上渐渐均用此尺,度己亦用此尺,量人则去,所谓社会自觉心,社会进步者不远矣。(节选自张伯苓:《以社会进步为教育目的》,1919年)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教育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教育通过人才的培养,参与社会建设,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材料中反映了一种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并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3)学校德育注重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材料中社会自觉性的教育是学生社会意识和集体意识养成的基本途径。)

解析:解析:本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题目,涉及教育的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以及道德教育等方面。答题时请结合材料中的语句进行讨论、分析,不能脱离材料。

40.分析下列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及其原因,并论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2008年)每个教师都意识到应努力为班内的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然而,群体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与这种理想相差甚远。对师生在课堂里相互作用所进行的观察表明:教师(十分无意识地)针对某些学生进行教学与讲解,而忽视了其他学生。教师给予了某些学生更多的积极强化与鼓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回答问题,对待其他学生就并非如此。一般说来,教师对班内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优秀生最为关注并给予最多的鼓励,班内半数较差的学生所得到的关注与帮助最少。师生之间关系的这些差异使得一些学生得到了(其他学生所得不到的)更多的机会与鼓励。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材料所揭示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是教育机会均等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教师能够意识到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但实践中却难以做到。 (2)材料揭示了造成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影响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由于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面向学生集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保证学生享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一直是班级教学中的一个难题。 (3)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上述局限,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①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②压缩集体教学时间,增加个别辅导时间;③增加辅导教师,实施小组教学;④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发动学生辅导同伴;⑤按能力或兴趣分组,进行分组教学。)

解析:解析:本题结合教学过程中的民主化,考查班级授课制的缺点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方向。

2015年衡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四

2015年衡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四 一、单选题。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不选、错选、多选,该小题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 【参考答案】D 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生产力发展 B.科技进步 C.教育技术进步 D.产业革命 【参考答案】B 3.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 【参考答案】D 4.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 A.1996年3月 B.1996年5月 C.1987年5月 D.1989年6月 【参考答案】A 5.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称为( ) A.发展 B.成长 C.成熟 D.生长

【参考答案】C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A 7.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 A.教育规范 B.学制 C.教育体制 D.国家 【参考答案】B 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是在( )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 【参考答案】C 9.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 ) A.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培养劳动者 D.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答案】C 10.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D.合并课程 【参考答案】B 11.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 A.教学计划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4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44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从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来看,教育学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教育学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分数:2.00) A.科学化问题√ B.实践化问题 C.规范化问题 D.艺术化问题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本书简称《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之第(一)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学最初只是人们对教育经验的一种总结,随着近代以来教育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结构的复杂和内容的日益丰富,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论述,逐渐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教育研究也自觉地运用了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但总体而言,教育学的科学性不强,教育学是否称得上是一门科学一直是人们怀疑、争论的焦点,使教育学科学化一直是教育学者们共同的目标。因此,正确答案为A。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创立的教育学说是 (分数:2.00)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科学教育学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之第(三)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20世纪以来教育学发展所形成的理论派别的掌握程度。自19世纪末以来,随着教育科学的迅速发展,教育学形成了许多门类和派别,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批判教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学。其中,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狄尔泰和斯普朗格等;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克伯屈;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鲍尔斯、金蒂斯和布厄迪尔等人。因此,正确答案为A。 4.下列对教育的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 A.广义的教育概念几乎与生活同义 B.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C.把教育与其他现象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是它是一种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 D.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可以将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二部分“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之第(一)条“教育的概念”,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概念的理解与把握程度。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广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显然与生活本身并无太大差别。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从教育的内涵上看,把教育看成是一种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现象的根本特征。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可以将教育分为正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因此,正确答案为D。 5.在教育的历史发展中,教育的终身化理念出现在 (分数:2.00)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28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28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是 (分数:2.00)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卢梭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赫尔巴特是继康德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之后,系统讲授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教育家,他的《普通教育学》体系比较完整,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因此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因此,正确答案为A。 3.关注和探询“谁控制学校”“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 (分数:2.00) A.制度教育学 B.改造主义教育理论 C.存在主义教育理论 D.批判教育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理论发展历程中的流派观点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制度教育学强调教育学研究应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通过制度分析,帮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理解制约他们思想、行为的制度因素,把学校中“给定的”制度(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变成“建立中”制度(即根据个人间的自由交往而导致自我管理的制度),等等。改造主义教育强调教育以“改造社会”为目标,主张通过教育建设“理想社会”,强调教学应该以现实的社会问题为中心,主张培养学生“社会一致”精神。存在主义教育主张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注重品格教育和个别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提出“课程的全部重点必须从事物世界转移到人格世界”。批判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1)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因而不是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2)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目的,从而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3)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着利益纷争的,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用唯科学主义的态度和方法,而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因而,关注“谁控制学校”“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因此,正确答案为D。 4.认为教育的根本属性是历史性和阶级性,这一观点属于教育本质的 (分数:2.00) 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多质说 D.本质规定说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本质的主要观点的理解程度。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而生产关系无疑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关系,历史性和阶级性是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因此,正确答案为A。

教育学原理考研必备知识点汇总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①揭示教育规律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创立标志是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③研究方法方面;(4)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④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3.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四)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 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 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冶”;3.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观点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⑤教育受社会的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5.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代表观点①资本主义学校教育

最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2及参考答案合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卷B 第二套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两个规律”,即人们()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的规律。 2、思想政治教育学认为,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他们的知、()、信、意()五个要素均衡发展的过程。 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大体经历了初创和形成时期;()时期;()时期;曲折发展和严重挫折时期;拨乱反正和发展新阶段等五个主要阶段。 4、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有:()规律;内化外化规律;()规律;自我教育规律等。 5、政治观教育的核心内容是() 6、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要实现()。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B、教育学基本理论 C、伦理学基本理论 D、政治学基本理论 2、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创者是()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成熟的标志是() A、《古田会议决议》 B、《论持久战》 C、《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 D、党的“七大”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 A、思想道德建设 B、民主政治 C、依法治国 D、科学文化建设 5、处于思想品德结构最高层次的是() A、人生观 B、道德观 C、政治观 D、世界观 6、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方法属于() A、教育主体 B、教育客体 C、教育介体 D、教育环体 7、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 A、儿童 B、少年 C、青年 D、领导干部 8、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 A、人生观 B、世界观 C、政治观 D、法制观 9、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是人生()问题 A、理想 B、目的 C、价值 D、态度 10、集体讨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属于() A、理论教育法 B、实践锻炼法 C、榜样教育法 D、自我教育法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是() A、阶级性 B、实践性 C、综合性 D、广泛性 E、历史性 2、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可以从()等方面进行 A、目标导向 B、政策导向 C、舆论导向 D、自主导向 E、自由导向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显著特点是() A、社会性 B、实践性 C、同时性 D、长期性 E、反复性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4 (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简答题(总题数:10,分数:20.00) 1.一个成功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有哪些?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师的角色有:①“家长代理人”和“朋友、知己者”的角色;②“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③“管理者”的角色;④“心理调节者"的角色;⑤“研究者”的角色。所以,我们说教师特定的社会职业和地位决定了教师身兼各种角色,以上几项是主要的角色,我们把这些角色组成的集合叫作角色丛。) 解析: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师劳动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复杂性。教师的劳动不是一个单向灌输的过程,而是一个双向运动的过程。其次,教师的劳动过程是一种以知识信息的传递和转化为主要形式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再次,教师的劳动任务是多方面的。 (2)创造性。教师劳动的这种独特的创造性,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的。 (3)示范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要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的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 (4)专业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突出表现在教师对育人的崇高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上,对教育教学专门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教育活动的自主权上。而这一点在我国现阶段并未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 解析: 3.为什么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教师是受一定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为职责的专门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表现为:第一,教师的特定活动对象是学生,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委托,对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与学生的关系是据此而产生的。第二,教师术有专攻,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教师知之在先,知之较多,在知与不知的矛盾中教师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教育计划、大纲主要靠教师去组织实施。第三,教师是年轻一代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 解析: 4.简述培养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要发展师范教育,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首先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性措施,鼓励和吸引大批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同时,要改革现行的师范教育,紧密联系当今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使未来教师能获得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教育,尤其要让师范生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强职业能力的训练,以便胜任教师的职责。 (2)加强教师在职提高。如何帮助新教师适应教学实践的要求,顺利地完成由师范生到正式任教这一角色转换的过程,是教师在职培养工作的关键。因此,必须制定计划,通过有效的途径,专门向新教师提供系统的帮助,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顺利地担当起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之后,还应关心新教师的成长,主要是通过实践学习、教学反思、校本培训、校外支援和交流合作等形式,使他们不断得到提高与完善。) 解析: 5.简述教师角色的冲突及其解决。 (分数:2.00)

教育学原理考研试题及答案(大全)

教育学原理考研试题库 《教育学原理》试卷(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以研究________为对象的一门___科学。 2、原始形态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__、____、__、____。 4、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 6、192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__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为___、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 ____。 9、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2、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_______。 A当前形势的需要B德育的任务C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D学生年龄特征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 是_______。 A练习法B实验法C试验法D实习法 5、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 ________。 A学生思想B学生品德C学生现有知识水平D学生身体素质 6、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体现为________。 A教书B育人C指导学生课外活动D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___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巴班斯基C布鲁纳D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______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______。 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分)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总分:8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总题数:34,分数:68.00) 1.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反映了人们在教育学建构中的( )。(2008年) (分数:2.00) A.科学取向√ B.实践取向 C.规范取向 D.人文取向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科学取向的教育学研究主要致力于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规律。因此,本题选A。 2.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2010年) (分数:2.00) A.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B.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理想 C.揭示教育规律,规范教育行为 D.研究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的研究任务。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因此,本题选A。 3.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 )。(2007年) (分数:2.00) A.教师中心√ B.学校中心 C.学生中心 D.活动中心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赫尔巴特基本思想的掌握情况。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杜威所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一般可以用两个“三中心”来概括。赫尔巴特主张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而杜威则强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以及活动中心。因此,本题选A。 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理论论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2015年) (分数:2.00) A.自然类比√ B.哲学思辨 C.经验描述 D.科学实验 解析:解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论证方式是自然类比法。因此,本题选A。 5.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创立的教育学说是( )。(2009年) (分数:2.00)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科学教育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的掌握情况。实验教育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强调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拉伊和梅伊曼。拉伊于1903年出版了《实验教育学》一书,对实验教育学的思想作了系统论述。因此,本题选A。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38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38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被杜威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主要指的是 (分数:2.00) A.由传统教育中“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 B.由传统教育中“课堂中心”转变为“社会中心” C.由传统教育中“教材中心”转变为“活动中心” D.由传统教育中“学生中心”转变为“教师中心”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核心的掌握程度。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三个中心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与课堂中心,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则强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与社会中心。其中用“学生中心”替代“教师中心”是最根本的转变,被杜威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的正是这一点。因此,正确答案为A。 3.主张“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的是 (分数:2.00) A.布鲁纳√ B.布鲁姆 C.赞科夫 D.凯洛夫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他的著作《教育过程》,他主张“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即学科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因此,正确答案为A。 4.以下观点不属于教育本质的特殊范畴说的是 (分数:2.00) A.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B.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C.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教育事业是生产事业,而不是消费事业√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本质的主要观点的理解程度。教育本质的特殊范畴说认为必须把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范畴,从教育本身的规定性来揭示教育本质,主要观点有: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使人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人的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传递的手段、工具和形式;教育是引导和促进儿童个性化的活动。因此,正确答案为D。 5.西方古代社会,最初是神本位,所以教育主要是培养僧侣;文艺复兴以后,人本位占主导地位,因此,教育开始注重发展人的个性。这表明 (分数:2.00) A.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确定√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C.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 D.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目标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制定。本题提出的培养僧侣,发展人的个性指的是教育目标。A 和D选项谈的是目标问题,B和C选项可以排除。D选项谈的是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目标,文化传统的差异存

2019年教育学原理考研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2019年教育学原理考研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2019年教育学原理考研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最早把自然科学知识纳入教学内容的是哪个学派?(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学记》 D、《爱弥儿》 3.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 ) 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B、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卢梭《爱弥儿》 4.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 )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5、首创班级授课制是( ) A、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昆体良 6、教育学发展过程存在着“源”与“流”的关系问题,“源”是指教育实践,“流”是指( ) A、教育实践 B、教育理论 C、教育现象 D、教育事实 7、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总趋势是( ) A、现代教育 B、传统教育 C、多样化 D、综合化 8、建国后对我国教育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学》作者是( ) A、克鲁普斯卡娅 B、凯洛夫 C 、加里林 D、杨贤江 9、主张教育应以儿童、经验、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派”的主要代表是( ) A、赞可夫 B、皮亚杰 C、杜威 D、赫尔巴特 10、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1、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3、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不确定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B、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定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量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 D、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15、下列不属于设计研究指标的原则的是( )。 A、以理论假设为指导的原则 B、完整性原则 C、简明、可行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二、简答题 1、略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意义。 2、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有哪些积极的见解? 3、简述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三、分析论述题 1、现抽出3位教师参与一项研究。该研究的目的是验证不同类型的教材对初二年级自然科学课学习是否有所不同。其中两名教师每人教4个班的初二年级自然科学课,一名教师

(完整版)2019考研《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下)

2019考研《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下) 1、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有遗传、环境和 教育。 3、人的发展变化过程既有量的,又有质的,既有连续性,又有 阶段性,同时又是一种前进的运动。 4、人的发展,指的是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上的连续持续的变化过程。简要地说,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 心理的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 5、青少年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 6、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是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的和谐的发展。 7、“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 8、“一般发展”的理论是由前苏联又一心理学家赞可夫提出的。 9、“心理发生论可以分为三个学派:个性发生学派、认识发生 学派、活动心理学派即心理动力学派。 10、遗传是指人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这些 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 条件。 11、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在一定水准上受遗 传因素的影响 12、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限于提供物质的前提,提供发 展的可能性,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13、环境,即围绕在人们周围,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在人的发展中,社会环境起着 更为指导的作用。 14、环境影响人,主要是通过社会环境实现的。社会环境包括社 会文明的整体水平,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以 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道德水准,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发展的水准 和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 15、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不是主动进行的。 16、因为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所起的作用是指导性的。 17、人的可教育性,即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天赋素质和潜在能力。 人之所以具有可教育性,主要在于人具有可塑性,而人的可塑性表现 为人的感觉器官和心理机能是“未特定化”的。 18、人的“未特定化”是人的可塑性的前提,而可塑性又是人的 可教育性的前提。 19、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之处就在于人类拥有文化,文 化是人类本质力量的确证与表征,人类心身能力的延伸。 20、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作用,但这种作用于相对的、有条件的,因为教育的影响只不过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外因。 2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是指社会或教育提出的 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2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 阶段性、不均衡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个体差异性。 23、青少年身心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另一方面,在同一时期,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也是不均衡的。

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的区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目标系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老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教育的个体能力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有些学生在学校受到挫折,回到家里向日葵家人出气以发泄自己的情绪。是学生心理障碍中 的一种攻击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美国教育革新运动被称为“新教育运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心智技能行为可分为专门的心智技能和一般的心智技能两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座谈又称团体访谈,它是对一个人数不多的群体就某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作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

最新考研教育学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考研教育学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最早把自然科学知识纳入教学内容的是哪个学派?(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学记》 D、《爱弥儿》 3.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 ) 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B、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卢梭《爱弥儿》 4.汉代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 )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5、首创班级授课制是( ) A、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昆体良 6、教育学发展过程存在着“源”与“流”的关系问题,“源”是指教育实践,“流”是指( ) A、教育实践 B、教育理论 C、教育现象 D、教育事实 7、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总趋势是( ) A、现代教育 B、传统教育 C、多样化 D、综合化 8、建国后对我国教育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学》作者是( ) A、克鲁普斯卡娅 B、凯洛夫C 、加里林D、杨贤江 9、主张教育应以儿童、经验、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派”的主要代表是( )

A、赞可夫 B、皮亚杰 C、杜威 D、赫尔巴特 10、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1、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3、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不确定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B、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定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量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 D、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15、下列不属于设计研究指标的原则的是( )。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历年真题试卷汇 编1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反映了人们在教育学建构中的( )。(2008年) (A)科学取向 (B)实践取向 (C)规范取向 (D)人文取向 2 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2010年) (A)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B)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理想 (C)揭示教育规律,规范教育行为 (D)研究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3 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 )。(2007年) (A)教师中心 (B)学校中心 (C)学生中心

(D)活动中心 4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理论论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2015年) (A)自然类比 (B)哲学思辨 (C)经验描述 (D)科学实验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创立的教育学说是( )。(2009年)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科学教育学 6 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特别强调这一观点的教育学派是( )。(2014年)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7 关注和探询“谁控制学校”“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 )。(2012年)

(A)制度教育学 (B)改造主义教育理论 (C)存在主义教育理论 (D)批判教育学 8 对“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最为关注的教育学派是( )。(2016年)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9 以教育理论自身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科是( )。(2011年) (A)教育学 (B)比较教育学 (C)元教育学 (D)教育学哲学 10 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2013年) (A)用心理学解释教育学过程 (B)强调教学过程最优化 (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选择题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选择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A.观察法B.读书法 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A.十五大B.十四大 C.十三大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8.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B.1986年 C.1987年D.2006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B.双轨制 C.分支型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 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A.是同时的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

教育学原理-西北师大胡德海知识讲解

教育学原理-西北师大 胡德海

教学模式 美国师范教育家乔伊斯与韦尔《教育模式》一书中提出,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教 教学形式、策略的模式化的教学活动结构。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师教学风格等方面存在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暗示教育模式、范列教学模式. 集体教育——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模式 也称平行教育影响,旨在让学生成为教育主体。它以集体为教育对象,是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其优点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要使学生总感觉自己是被教育的对象,而产生厌恶感,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才是教育的主体,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情景教育——明日快乐论——前苏联马卡连柯 马卡连柯在集体教育模式中提出,以任务驱动实现目标。在改造过程中,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过去的错误上,而应引导他们看到美好的未来。即给学生提出一个或几个需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的新任务,吸引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为完成新任务,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地开展活动,由简单地原始满足发展到最

高的责任感,从而使整个集体积极向上。(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看到希望,看到未来。) 教学设计 相关课程是由一组相互联系和配合的学科组成的课程。编制相关课程要使各学科教学顺序能相互照应、相互联系,穿插进行,即保持原有学科界限,又要确定学科间的联系点。 融合课程亦称合科课程,是由若干相关学科组合成的新学科。融合比关联更进一步,它是把相关学科内容融合为一门的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融合为生物学。 广域课程和数门相邻学科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如有的国家把地理、历史综合形成“社会研究”课程等。 因此,共同点是:三者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 不同点在于:三者对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程度不同。相关课程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融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为一门课程。广域课程将各科材料依赖性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材料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与相关课程、综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