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江阴市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这一年处于

A.公元前7世纪前期

B.公元前7世纪后期

C.公元前8世纪前期

D.公元前8世纪后期

2.汉初的封国有王、候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候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A.王国

B.侯国

C.郡

D.县

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就是怀着友好交往的朴素愿望,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下列有关丝绸之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起长安,西达欧洲

B.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量较多的商品

C.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

D.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4.东汉后期,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

A.皇帝专权B.宦官专权C.外戚专权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5.为了稳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而导致灭亡的教训,采取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政策B.焚书坑儒政策

C.独尊儒术政策D.休养生息政策

6.商鞅变法最能体现哪一学派的思想( )

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

7.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主要指()

A.诸侯争霸B.生产力飞跃C.社会制度更替D.思想大解放

8.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原因是()

A.各诸侯国纷纷实行变法B.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

C.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推广D.封建制度的确立

9.2018年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秦时,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御史大夫

B.丞相

C.军机大臣

D.太尉

10.距今约170万年,生活在我国云南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11.下图是船型彩陶壶。下列表述与图片无关(错误)的是 ( )

A.当时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B.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造船技术

C.印证了当时的文明程度D.证明了船就是黄帝的发明

12.“功垂万代轩辕里,气壮千秋始祖山。”该诗歌颂的人物是

A.黄帝B.炎帝C.蚩尤D.帝尧

13.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中国历史上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A.尧B.舜C.鲧D.禹

14.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讲授“我们的远古祖先”这一课时,出示了一幅图片并介绍说:“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学会使用火。”请你判断此原始人类应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15.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政治上革除旧制,经济上生产力迅速发展,劳动工具也发生了大的改进,其中得到推广和使用的是

A.铁农具和马耕B.青铜器和牛耕

C.木农具和牛耕D.铁农具和牛耕

1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材料说明了分封制的

A.分封制的目的B.分封的对象

C.分封制的影响D.诸侯的权利

17.言子,名偃,字子游,江苏常熟人,春秋时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言偃是孔子弟子中七十二贤人之一。言子能成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主要得益于( )

A.政府推荐B.考试选拔C.太学创办D.私学兴起1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在诗中称颂的“秦王”是()

A.秦孝公B.秦穆公C.嬴政D.汉武帝

19.秦统一六国后,规定以一种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通行的货币。该圆形方孔钱是A.半两钱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洪宪通宝

20.“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说出了某一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对这一水利工程有重大贡献的是

A.大禹B.黄帝C.商鞅D.李冰

21.传说中的尧舜时期大致处于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22.下列各项,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过着群居生活

C.会人工取火

D.会采集植物果实

23.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

A.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B.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

C.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D.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

24.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的是

A.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B.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C.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夏朝

D.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5.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请问,三者在生产生活中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会使用火

②都是用打制石器

③都生活在黄河流域

④都能够直立行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6.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没有关联的是

A.强征赋税

B.修骊山陵

C.严刑苛法

D.统一度量衡

27.“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和战国

B.秦朝和春秋

C.战国和汉朝

D.秦朝和汉朝

28.“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诗中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尧

B.舜

C.禹

D.黄帝

29.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也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的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

B.半坡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30.秦末农民战争中,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楚汉之争D.城濮之战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一百年是一个世纪,每十年为一个年代,世纪就是百位上的数加一,公元前771年属于公元前8世纪前期,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采取推恩令,让王国的国王将自己王国的疆土再次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形成侯国,而侯国归郡管辖,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使王国问题最终得以解决。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向西可到达欧洲,叙述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丝绸之路以丝绸贸易为媒介而得名,叙述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张骞通西域是为丝绸之路开辟创造了条件,但是本身不标志开辟了丝绸之路,叙述错误,故C符合题意。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叙述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前期,即光武帝、明帝、章帝时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政治权力,但进入东汉中期以后,从和帝开始,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这种情况,贯穿于整个东汉中后期的历史,成为东汉政治史的一个重要特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东汉时期的政治特点;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具有较高的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后期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知道东汉后期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

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为了稳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而导致灭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故D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社会的传统政策,焚书坑儒政策摧残了文化,独尊儒术政策是为了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变法设立郡县,加强中央集权,是法家主张的实施,故A符合题意。道家主张无为,儒家主张仁,墨家主张兼爱,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瓦解,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建立,故C符合题意。题干是说这一时期社会性质的变化,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8.C

解析: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C符合题干要求,ABD都与“最根本原因”不符,所以答案选择C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所以材料“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旨在强调的是此官的监察职能,御史大夫具有监察百官的职能,A项符合题意;而军机大臣是清朝所设。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170万年,生活在我国云南的远古人类是元谋人,故A符合题意;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故B不合题意;半坡人生活在陕西西安、河姆渡人生活在浙江余姚,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云南”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元谋人。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船形彩陶壶为1958年陕西省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在两侧的腹部,各用黑彩绘出一张鱼网状的图案,渔网挂在船边,似正撒网捕鱼,又像小船刚刚捕鱼回来,在晾晒鱼网。陶壶上端两肩上,横置两个桥形小耳,既便于提拿,又可穿绳背负,随身携带。这件陶壶的壶身两侧均画有鱼网纹,学者认为当时原始人已有划船撒网捕鱼的能力,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造船技术,当时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船型彩陶壶印证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已经很高,ABC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船就是黄帝的发明”这种说法不能从船型彩陶壶上得到印证,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干图片船型彩陶壶的历史,通过船型彩陶壶的发掘和考古价值分析,四个选项的说法,利用排除法解答本题,黄帝是传说中的上古人物,他发明了舟车,但与题干船型彩陶壶无关,可以排除,由此得出正确答案。

1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功垂万代轩辕里,气壮千秋始祖山。”该诗歌颂的人物是黄帝,黄帝号轩辕氏,是华夏族的祖先,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A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炎帝也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但是号神农氏,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禹治水非常专心,据说他在外黄河水患13年,三次经过自己家的大门,也顾不上回家看看。这反映了大禹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也因此演化出一个成语:三过家门而不入,D符合题意。ABC项人物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是直立猿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他们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使用打制石器,几十个人在一起,过着群居生活。在北京人居住的山洞

里,还发现成堆的灰烬,有的地方高达6米,说明北京人会使用火,所以B项符合题意;A 项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CD项是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详解】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大变革时代。从劳动工具上看,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我国至迟春秋末年已经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所以答案选D。

16.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可知,材料说明了分封制的分封对象,B符合题意。ACD项题干中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秦王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是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朝的开国皇帝。“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是李白在诗中称颂“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故答案选C。

19.A

解析: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将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的货币。B项是汉武帝时期统一的货币;C项是唐朝唐玄宗时期的货币;D项洪宪通宝是袁世凯时期流通的货币。故选A。

解析: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可知,这是对都江堰的赞誉。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2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山顶洞人以前为旧石器时代,商代为青铜时代,战国以后为铁器时代,而半坡人生活时代至商代为新时期时代,尧舜时期正好在此区间,因此属于新石器时代,B 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而会人工取火的是山顶洞人,所以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C,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3.B

解析: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委奴国王”金印是汉朝与日本友好交往的见证,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题干三幅图片和甲骨文无关,故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的说法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司母戊鼎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的高超技术。“汉并天下”瓦当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能印证西汉的建立和统一。“汉委奴国王”金印是汉朝与日本友好交往的见证。故题干三幅图片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司母戊鼎出现在商朝,那时还未创立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司母戊鼎上的字是金文,不是隶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片信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首先因汉字演变顺序的不完整排除A,然后根据司母戊鼎的所处朝代排除C,根据司母戊鼎的文字排除D。

2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以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2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据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发现用火遗迹。此后,又相继发掘出土4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山顶洞人能够人工取火并会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选项C符合题意;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不属于黄河流域,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秦朝的统一,与秦朝速亡没有关系,因此D项符合题意。秦朝迅速灭亡是由于秦的暴政。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有: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比如修建骊山陵墓)、严刑苛法等,因此强征赋税、修骊山陵、严刑苛法等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因此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

2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破釜沉舟”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破釜沉舟,巨鹿一战,大破秦军;“卧薪尝胆”指的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成为霸主,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古城他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2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可知,此诗句赞扬的是黄帝。传说中的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为人类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D符合题意;

尧、舜、禹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2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也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的遗址。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0.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巨鹿之战的相关知识点。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兵数万与秦军30万在巨鹿展开决战,项羽让士兵背水一战,率军九战九捷,大败秦军主力,故选A。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巨鹿之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