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马克思主义作业

2017马克思主义作业
2017马克思主义作业

作业1

1. ( 单选题)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本题6.0分)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2. ( 单选题)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本题6.0分)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3. ( 单选题) 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本题6.0分)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4. ( 单选题)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本题6.0分)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5. ( 单选题)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本题

6.0分)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6. ( 单选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本题6.0分)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7. ( 单选题) 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本题6.0分)

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8. ( 单选题)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发菜,过度放牧,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然而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人们()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只看到物与物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9. ( 单选题)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的历史观(本题6.0分)

A、唯物主义

B、宿命论

C、唯意志论

D、循环论

10. ( 单选题)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本题6.0分)

A、人民群众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C、人民群众没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强

D、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11. ( 单选题)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本题6.0分)

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12.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13.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本题6.0分)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4. ( 单选题) 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本题6.0分)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

15. ( 单选题)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本题6.0分)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16. ( 单选题)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本题10.0分)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17. ( 单选题) 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本题0.0分)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8. ( 单选题) 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本题0.0分)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19. ( 单选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本题0.0分)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0. (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本题0.0分)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作业2

1. ( 单选题)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的历史观(本题5.0分)

A、唯物主义

B、宿命论

C、唯意志论

D、循环论

2. ( 单选题) 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本题5.0分)

A、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B、继承前人创造的优秀成果

C、科学家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

D、引进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成果

3. ( 单选题)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本题5.0分)

A、社会经济体制的状况

B、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社会道德的水平

4. ( 单选题)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本题

5.0分)

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学生答案:A

5. ( 单选题)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发菜,过度放牧,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然而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人们()(本题5.0分)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只看到物与物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学生答案:C

6. ( 单选题)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本题5.0分)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学生答案:D

7. ( 单选题)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本题5.0分)

A、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B、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

C、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

D、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学生答案:D

8. ( 单选题) 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本题5.0分)

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学生答案:B

9. ( 单选题)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本题5.0分)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学生答案:B

10. ( 单选题)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本题

5.0分)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学生答案:C

11. ( 单选题)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本题

5.0分)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学生答案:C

12. ( 单选题)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本题5.0分)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学生答案:C

13. ( 单选题)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本题5.0分)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学生答案:B

14. ( 单选题)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本题5.0分)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学生答案:B

15. (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本题5.0分)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学生答案:C

16. ( 单选题)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本题

5.0分)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学生答案:C

17. ( 单选题)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本题5.0分)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学生答案:C

18. ( 单选题)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本题5.0分)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学生答案:C

19. ( 单选题) 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本题5.0分)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

D、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学生答案:A

20. ( 单选题) 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本题5.0分)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学生答案:C

作业3

1. ( 单选题)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本题5.0分)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学生答案:C

2. ( 单选题)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本题5.0分)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学生答案:C

3. ( 单选题) 物质的本质特性是()(本题5.0分)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学生答案:A

4. ( 单选题) 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本题

5.0分)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学生答案:D

5. ( 单选题)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本题5.0分)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学生答案:C

6. ( 单选题) 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本题5.0分)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学生答案:C

7. ( 单选题)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本题5.0分)

A、人民群众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C、人民群众没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强

D、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学生答案:D

8. ( 单选题) 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中。这说明改革()(本题5.0分)

A、具有社会性

B、具有普遍性学生答案:B

C、具有现实性

D、具有历史性

9. ( 单选题)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B)。(本题5.0分)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10. ( 单选题)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

(C) (本题5.0分)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学生答案:C

11. ( 单选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D)(本题5.0分)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2. ( 单选题) 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本题5.0分)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3. (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本题5.0分)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14. (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本题5.0分)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15. ( 单选题)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C )(本题5.0分)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1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C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17. ( 单选题) 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D )(本题5.0分)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18. ( 单选题)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C)(本题5.0分)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19.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本题5.0分)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20. (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本题5.0分)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2017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释

2017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解释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D)。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世界观是(A)。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B.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C.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D.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解析】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说的是(A)。 A.时间具有一维性 B.物质运动具有持续性 C.时间具有有限性 D.物质运动具有顺序性自考汉语言 【解析】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事物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所谓顺序性是指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既不是循环,也不是倒退,具有不可逆性。比如“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等。 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B)。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B.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C.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解析】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CSSCI来源集刊)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CSSCI来源集刊) 征订函 尊敬的_____________: 您好!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依托国家重点学科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而编辑出版的国内唯一一份专门发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刊物,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主办,其鲜明特色是强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的学深度解读、关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前沿热点、注重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展专题性研究。自2001年创刊以来,该刊荟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以色列等国家的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专家、中青年学者的力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设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发展”、“东方社会理论探讨”、“文化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研究”、“哲学新书评价”等专栏。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自2001年创刊以来按年度出版,目前已出版了9卷,发表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学术论文300余篇,共400多万字,充分反映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成果、新动向,已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前沿成果发表的重要平台,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自2007年起,该刊已成为CSSCI来源集刊。 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和学术交流,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现面向全国高校的相关院系、研究机构、图书馆以及个人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征订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共8卷(2002年卷至2009年卷),原价252元,优惠价格为230元,免收邮费。 贵单位如拟订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请填好随信所附订单并加盖公章邮至我处,同时将订购费用汇至我处,我们收到订单和订费后立即邮寄刊物。 北京雷速科技有限公司 2009年5月20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华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华版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运动着的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无限的多样性,物质世界的运动和发展是人类实践的前提和基础,明确唯物主义一元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辩证唯物主义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理论的基础,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以及对物质的反作用,进一步把握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在学习和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学基本要点: 1.物质及其存在的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批判地继承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因素和对现代科学成果进行科学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成果。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丰富内涵。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层次性。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发展深化了对物质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物质运动的基本特性。 2.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实践是人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由实践主体,客体和手段构成。实践具有创造客体价值和优化主体的功能。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人把握物质世界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实践决策,实践目标的制定,实践的组织与管理,实践结果的检验。 实践具有客观性,自主性,目的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自在世界,人类世界与人的实践活动的相互关系。 3.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结构。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区别与联系。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特点。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观点。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思考题: 试述列宁对物质下的科学定义及其意义 如何理解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017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单选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单选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理论联系实际是( ) A.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 B.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C.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D.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答案】D 【解析】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答案】C 【解析】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 3.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这是一种( ) 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实用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答案】B 【解析】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事物的内部矛盾 B.事物的特殊矛盾 C.事物的外部矛盾 D.事物的主要矛盾 【答案】A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内容和形式反映了( )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 【答案】B 【解析】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6.下列各项中,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的是( )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答案】D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们追求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认识,归根到底是为了( ) A.把提事物现象 B.揭示事物本质 C.追求自我实现 D.改造客观世界 【答案】D 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联系的是(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可以自动上升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D.理性认识可以自动回归到感性认识 【答案】A 【解析】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2017事业单位公基: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和意识

2017事业单位公基: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和意识今天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下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中的哲学物质和意识知识点。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物质 对“物质”的理解,唯物主义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大体说来,分三个发展阶段:古代的朴素唯物论、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 1.古代的朴素唯物论 这种物质观坚持用物质原因来解释物质世界。这种物质观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物质形态,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因而它不能概括所有物质的共同本质,也无法解释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所以,他们对物质的认识,只能是朴素的、直观的、缺乏科学论证的猜测。 2.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同朴素唯物主义相比,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以一定的自然科学材料为根据,克服了自发的猜测的性质,是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和深化。 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缺乏辩证思维,这种物质观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是机械性,把物质世界都看作是机械运动;其次是形而上学性,认为原子是不变的,原子是物质的最终层次;再次,不彻底性。 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对物质观作了科学的说明。他指出:“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从而说明“物质”作为哲学范畴,它是对各种具体实物共性的概括,列宁在批判“原子非物质化”、“物质消失了”的错误观点时,给“物质”下了科学的经典性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二)运动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

全国2017年0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含解析】

2017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世界观是()。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B.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C.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D.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答案】A 【解析】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说的是()。 A.时间具有一维性 B.物质运动具有持续性 C.时间具有有限性 D.物质运动具有顺序性 【答案】A 【解析】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事物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所谓顺序性是指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既不是循环,也不是倒退,具有不可逆性。 比如“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等。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B.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C.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案】B 【解析】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 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①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

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四,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⑤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联系: 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联系的含义和特征);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③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 发展: ①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原理:新事物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前进性,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的母腹,它对旧事物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优越性;社会领域的新事物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 ②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正、反、换)。 ③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而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发展是有限的,世界的无限发展是由无数个事物有限的发展过程的集合而成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试2013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52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世界观就是( )。 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 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 C、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 2、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 A、头脑中自生的 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C、“绝对观念”固有的 D、从书本上学来的 3、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 A、运动的、发展的 B、批判的、革命的 C、科学的、真理的 D、实践的、客观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B、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C、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D、人类各种知识的总汇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 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或灵魂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因为( )。 A、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潮流 B、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发展的全部优秀成果,推进哲学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是行动的指南 D、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们提供了研究和解决当今一系列全球问题的正确方法

E、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最正确的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我国有许多有利条件( )。 A、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 B、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 C、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性质与中国哲学优良传统存在某些相通之处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意识形态的核心 E、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C、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在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 E、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4、现代西方哲学可分为两股思潮,它们分别是( )。 A、人本主义思潮 B、存在主义思潮 C、科学主义思潮 D、实证主义思潮 E、唯心主义思潮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 )。 A、它做到了辩证法同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 B、它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和统一 C、它使得哲学第一次成为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它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变化的

2017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理论联系实际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 B.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C.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D.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答案】D 【解析】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答案】C 【解析】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 3.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这是一种()。 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实用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答案】B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事物的内部矛盾 B.事物的特殊矛盾 C.事物的外部矛盾 D.事物的主要矛盾 【答案】A 【解析】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内容和形式反映了()。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 【答案】B 【解析】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6.下列各项中,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的是()。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们追求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认识,归根到底是为了()。 A.把提事物现象 B.揭示事物本质 C.追求自我实现 D.改造客观世界 【答案】D 【解析】人们通过实践,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然后用这种认识指导人们去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联系的是()。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可以自动上升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D.理性认识可以自动回归到感性认识 【答案】A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问题及未来走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这20多年的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属于思想解放后提出问题的阶段,主要是围绕真理标准、人道主义与异化等问题进行的,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找到了突破口,扩展了视野,确定了基本的问题域。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后期,属于问题走向凝练,逐渐形成鲜明的理论增长点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人学、社会发展哲学等都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三个阶段就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本文旨在对第三阶段即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状做一个宏观的描述,并试图揭明目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预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走向。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状 文革时期全民学哲学、全民研究哲学的狂热使得哲学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时代矫枉过正式地倍受冷落。不过,随着中国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人们开始注意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与品位;一些棘手的现实问题也呼唤着哲学的出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敏锐地注意到这一动向,多次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因此,在世纪之初的中国,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的哲学研究并非一如既往的贫困,而是进入了初步繁荣的阶段。我们可以从研究格局、研究路径、研究视野、研究内容等方面来描述当前初步繁荣的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 从研究格局来看。现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形成了多元、分散的格局。以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少数几个重点大学,论题也比较集中,往往形成全国一起讨论某个问题的态势。目前这种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群体来看,出现了高等学校(包括综合性大学、专科性院校、军队院校) 、各级社会科学院、党校,甚至还有民间学术组织的多层次体系。高等学校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导力量,其目前格局可以成为全国研究格局的说明和缩影。就高校而言,一是从地理格局上比以往更趋分散。全国不同高校已经拥有7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学科、19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成为各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心,很多大学之间的水平已在伯仲之间,以往一两所大学号令天下的时代结束了。二是理工科院校异军突起。在过去,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话语权主要把握在综合性大学或文科型院校手中,理工科院校更多是上好哲学公共课。现在许多理工科院校已经成长为足以与老牌院校抗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例如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三是许多大学都形成了自己比较集中的兴趣点和相对稳定的学术共同体,围绕自己关心的问题进行持续的研究。例如北京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的研究、人民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的价值与文化的研究、复旦大学的西方马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3年课本修改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码:32000003 2.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英文名称:The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 4.课程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全校各本科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是一门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涵盖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内的全部重要内容。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自然、社会和思维等发展变化的规律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它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智慧,其内容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高校的重要任务。本课程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与相关课程衔接: 作为一门高校本科公共必修课,与其相关的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 3.学时: 总学时:48 周学时:3 学时分配:

20184月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试题和答案解析55

2017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考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2.世界观是()。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B.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C.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D.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说的是()。 A.时间具有一维性 B.物质运动具有持续性 C.时间具有有限性 D.物质运动具有顺序性 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B.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C.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5.在意识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忽视意识的主观特征 B.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 C.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D.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6.下列选项中,反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7.那种主张“天赋的才能”“天生的心灵禀赋”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先验论 B.旧唯物论的直观反映论 C.唯物主义反映论 D.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 8.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任何真理都是()。 A.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B.主观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C.客观性和绝对性的统一 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9.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创新、包容、开放、进取 10.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A.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C.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1.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生产工具属于()。 A.实体性因索 B.运筹性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12.人的本质在于()。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道德品质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学识修养 13.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主要是看他们()。 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 B.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C.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知识归纳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一章 一: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

2013年川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 98.0 完成日期:2013年06月05日 12点02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3年09月12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6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哲学的党性是指() (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的对立 D.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词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C )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最顶峰 B.科学的哲学体系已经完成 C.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和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D.绝对真理体系的确立 3.认为世界是()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主张。 ( C ) A.客观自在的 B.人的意识创造的 C.客观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D.由两个本原构成的 4.离开物质主体谈运动,必然导致() ( C )

A.形而上学 B.诡辩论 C.唯心主义 D.二元论 5.“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是()。 ( B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不可知论观点 D.二元论观点 6.认为一切物质都有意识的观点是()。 ( C ) A.唯物论的观点 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物活论的观点 D.唯意志论的观点 7.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 ( B ) A.质量分析法 B.矛盾分析法 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D.辩证否定的方法 8.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的发展中条件的意义在于() ( B ) A.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没有作用 B.任何具体事物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发展、灭亡 C.条件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018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与解析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3709)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理论联系实际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 B.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C.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D.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3.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这是一种 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实用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事物的内部矛盾 B.事物的特殊矛盾 C.事物的外部矛盾 D.事物的主要矛盾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内容和形式反映了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6.下列各项中,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的是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们追求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认识,归根到底是为了 A.把握事物现象 B.揭示事物本质 C.追求自我实现 D.改造客观世界 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联系的是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可以自动上升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D.理性认识可以自动回归到感性认识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与追求,其中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

2017中国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阶段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答题要求: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 (5.0 分) 5.0 F 列活动中,不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2(5.0 分) 5.0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范畴是标志()。 A )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 B )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 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能力的范畴 ■ C )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 D )人类认识和改造主 观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能力的范畴 参考答案:C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3(5.0 分) A ) 演贝在舞台上表演 * B ) 警察在街上巡逻 * C ) 农民在田里插秧 * D ) 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参考答案:A 收起解析 解析: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性认识一一理性认识一一感性认识 B)实践一认识—实践 *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一推理 参考答案:B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4(5.0 分) 5.0 人类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思想关系 C)生产关系 D)阶级关系参考答案:C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5(5.0 分) 5.0 认识运动是一个反复无限的发展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参考答案:C 收起解析解析: 6(5.0 分)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的分配方式 * A) * B) * C)原始社会 阶级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 D) 共产主义社会 参考答案:D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7(5.0 分) 5.0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 A)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B)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 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 D)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参考答案:B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8(5.0 分) 5.0 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 B)实物性 * C)结构性 D)可分性 参考答案:A 收起解析 解析:

2016-2017年4月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解析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3709)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 A.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B.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直接答案 C.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现成的公式裁剪历史事实 D.一切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 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丰富的 B.发展的 C.精神的 D.实践的 3.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4.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因地制宜 B.对症下药 C.注意分寸 D.实事求是 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说【】 A.规律仅仅存在于自然界 B.规律是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C.规律不具有客观普遍性 D.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6.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人的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 B.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规律(2020年7月整理).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表现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表现是推动事物量变和质变。 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坚持内外因相统一的观点,坚持内因论反对外因论,又要反对忽视外因的片面观点。坚持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统一。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反对把两者剥离开来的形而上学观点,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④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与方法论意义 事物的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坚持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并兼顾其他。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坚持分清主次,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 坚持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⑤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方法论体系中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内容: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 (2)量变质变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试2013版

页脚内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 试 剩余时间: 59:52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世界观就是( )。 A 、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 B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 点 C 、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 、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 法 2、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 A 、头脑中自生的 B 、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页脚内容2 C 、“绝对观念”固有的 D 、从书本上学来的 3、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 )。 A 、运动的、发展的 B 、批判的、革命的 C 、科学的、真理的 D 、实践的、客观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B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 发展的一般规律 C 、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D 、人类各种知识的总汇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 、主要内容 B 、理论基础 C 、核心部分 D 、实质或灵魂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页脚内容3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因为(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潮流 B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发展的全部优秀成果,推进哲学的发展 C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是行动的指南 D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们提供了研究和解决当今一系列全球问题的正确方法 E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最正确的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我国有许多有利条件( )。 A 、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 B 、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 C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性质与中国哲学优良传统存在某些相通之处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意识形态的核心

真题-2017年10月-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全国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3709)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理论联系实际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B.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C.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D.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3.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这是一种 A.诡辩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实用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事物的内部矛盾B.事物的特殊矛盾 C.事物的外部矛盾D.事物的主要矛盾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内容和形式反映了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 6.下列各项中,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的是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B.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们追求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认识,归根到底是为了A.把握事物现象B.揭示事物本质 C.追求自我实现D.改造客观世界 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联系的是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可以自动上升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D.理性认识可以自动回归到感性认识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与追求,其中从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