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修复疗法简介

神经修复疗法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神经修复疗法简介

导语: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什么是神经吧,神经一旦出现了损伤容易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我们建议读者朋友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

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什么是神经吧,神经一旦出现了损伤容易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我们建议读者朋友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神经,一旦神经出现问题要及时去处理,避免疾病出现恶化而给治疗带来难度,治疗神经的方法有很多种,下文我们介绍一下神经修复疗法。

人脑是中枢神经系统最高级部分,由神经细胞(神经元)、胶质细胞、神经纤维组成神经组织,要彻底治愈脑瘫,必须从根源着手利用神经元因子修复、激活、填充脑神经组织,以神经组织修复治疗为引导和为核心,以康复理疗为辅助,是一种巩固、综合、整体、系统的全新疗法。

通过神经元因子介入新技术直接将神经元因子通过颈动脉介入、鞘内介入或静脉回输,靶向定位输送到患儿体内,利用大量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调节免疫因子及神经修复因子,能快速修复损伤神经元、填充缺失的神经组织,并激活自身神经细胞实现自身细胞分化、自我更新作用,促进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激活自身产生新神经细胞,实现持续分化出新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实现自我更新,修复并代替大量损伤的神经细胞,起到长期稳定的治疗效果。

神经组织修复疗法是由特殊的神经组织治疗、康复、理疗联合的综合疗法,以特殊神经组织治疗为核心,以康复理疗来巩固疗效,是一种综合、整体、系统的全新疗法。能够全面激活修复坏死、病变的神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神经源性膀胱的保守治疗

神经源性膀胱的保守治疗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因神经病变或损害导致的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的异常:一、储尿期功能异常,主要病变为膀胱的感觉敏感、渐退或丧失,逼尿肌反射亢进,低充盈性膀胱,膀胱容量减小或增大等;二、排尿期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频和尿失禁。本文详细阐述了神经源性膀胱的保守治疗。 一、概论 1、神经源性膀胱的病理生理改变 神经源性膀胱可以由脑桥上、脊髓、骶髓下和外周神经病变引起。根据以尿动力学为基础的 Krane-Siroky 分类法,可将其分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和逼尿肌无反射两大类。逼尿肌反射亢进可以合并以下几种情况: 1 、括约肌协同正常, 2 、外括约肌协同失调, 3 、内括约肌协同失调。而逼尿肌无反射也可合并以下几种情况: 1 、括约肌协同正常; 2 、不能松弛的外括约肌; 3 、去神经支配的外括约肌; 4 、不能松弛的内括约肌。 最新,国际尿控协会( ICS )将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的尿动力学改变也进行了分类。其中,充盈期的病理生理改变可分为:1 、感觉减退或过敏; 2 、植物神经感觉; 3 、膀胱容量缩小或增大; 4 、逼尿肌反射亢进; 5 、括约肌无反射。排尿期的尿动力学改变可分为: 1 、逼尿肌无反射; 2 、外括约肌反射亢进; 3 、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4 、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 2、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评估 对每一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都应该进行详细、确切的临床评估,为进一步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评估内容包括: 1 )病史,其中最重要的是神经系统的病史,要包括神经系统病变损伤的平面和损害程度; 2 )综合评估,包括家庭方面的评估; 3 )排尿日记和症状评分,这可为量化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进一步制定诊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4 )生活质量综合评估和治疗要求; 5 )体格检查,重点要检查腰骶部皮肤感觉、肛门紧张性和括约肌自动收缩、球状海

心理治疗方法简介—系统脱敏法心理学

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系统脱敏法的程序是逐渐加大刺激的程度。当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施治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三个步骤: 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一步包含两项内容: (1)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 (2)将求治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放松训练。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1至2次,以达到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驰状态为合格。 3.系统脱敏练习: (1)放松。(2)想象脱敏训练。(3)实地适应训练。 如对人群、拥挤的人群特别是在人群中被异性触碰后反应激烈,可见人群、异性人群是引起反应的物体。按刺激的强弱程度制订刺激步骤:第一,想象自己在拥挤的电梯里、想象自己周围挤满了异性,感到紧张时深呼吸,调节情绪。让她在这种不断的“想象”中,获得对人际交往那种可怕情景的免疫力。第二,在大街上远距离观看异性人群想象自己就在人群中。告诉自己没有人想伤害自己。第三,走在大街上,面对迎面走过的异性,告诉自己“没有人特别留意我,我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第四、在公汽等人群拥挤的地方与异性近距离接触。第五、在电梯中,与身旁的异性有目光接触。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练习,可以纠正惧怕异性,心里紧张的弱点,增强心理的承受力。系统脱敏法的关键是确定引起过激反应的事件或物体。但有时较容易看到的过激反应事件并不一定是真正引发心理障碍的原因。所以应找到真正的致病原因,结合“认知调整法”标本兼治。如有的人异性交往恐惧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当万家和不理解致病的真正原因时,系统脱敏的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找到了真正的致病原因——身体缺陷导致自卑、逃避、幻想、心理失衡时,对自身身体采用系统脱敏和认知调整法

康复疗法学

★物理疗法(PT)是应用力、电、光、声、磁和温度等物理学因素来治疗患者疾患的方法。其中徒手以及应用器械和仪器进行运动训练,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称为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部分。运动疗法是患者应用各种运动来治疗肢体功能障、矫正运动姿势异常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在物理疗法中利用光、电、温度、水等各种物理因素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的疗法为物理因子疗法,常常被称为理疗。 ★运动疗法工作的目的: 1.牵张短缩的肌肉、肌腱、关节囊及其他软组织,扩大关节活动度。 2.增强肌肉的肌力和肌肉的活动耐力。 3.抑制肌肉的异常张力,使肌肉松弛,缓解其紧张度。 4.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如脑卒中后的肢体偏瘫,对瘫痪肢体施行运动功能的再学习训练,改善神经肌肉功能。 5.训练患者改善异常的运动模式。 6.克服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身体移动和站立行走功能。 7.对平衡功能和运动协调性有障碍的患者,施行提高平衡和协调性功能的训练。 8.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动作训练。 9.针对不同伤病或为健身需要进行各种体操训练。 10.通过运动治疗,增强患者的体力,改善全身功能状态。 11.通过运动疗法的活动刺激,改善心脏、肺脏等内脏器官的功能。 12.通过运动训练预防或治疗各种临床并发症,如褥疮、肌肉痉挛、关节挛缩、骨质疏松等。 ★在运动疗法的治疗过程中,所应用的基本运动种类有:被动运动、辅助主动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和牵伸运动。 ★从临床的角度出发,运动疗法可分为三大类:传统的运动疗法、神经生理学疗法、运动再学习法。 ★运动疗法的禁忌症: 1.患者病情不稳定,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亚急性期。 2.有明显的急性炎症存在,如体温超过38℃、血中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等。 3.全身情况不佳、脏器功能失代偿期。 1)脉搏加快,安静时脉搏大于100次/min。 2)血压不正常,患者临床症状明显,高血压患者舒张压高于120mmHg ,低血压患者收缩压低于100mmHg。 3)有心力衰竭表现:呼吸困难、全身浮肿、胸水、腹水等。 4)心脏疾病发作在10日以内者 5)严重心率失常。 6)安静时有心绞痛发作。 4.休克、神志不清或明显不合作者。 5.运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者,如动脉瘤破裂。 6.有大出血倾向。 7.运动器官损伤未行妥善处理者。 8.身体衰弱,难以承受训练。 9.患者静脉血栓,运动中有可能脱落者。 10.癌症有明显转移倾向者 11.剧烈疼痛,运动后加重者。

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

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 一.概述: 神经生理学疗法(Neurophysiological Therapy, NPT)又称神经肌肉促进技 术(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technique,NFT)或神经发育学疗法(neurodevelopmental therapy,NDT)或易化技术(facilitation technique)。人体从婴幼儿发育至成熟,其神经功能的形成和完善,均遵循一定 的规律。神经生理学疗法就是运用这个规律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在临床上出现的治 疗脑损伤后肢体运动障碍的方法。 1.定义 神经生理学疗法是根据神经解剖学、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的理论,采取各种康复治疗手段和方法,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级神经元,调节它们的兴奋性,以获得正确的运动输出即可以控制的、协调的随意运动,达到神经运动功能重组的一类方法。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治疗。其包含二方面的内容即促进兴奋(易化)和促进抑制。 2.原理 此类技术以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为理论依据,主要根据兴奋的扩散与集中、相继诱导、交互抑制、兴奋阈和总和现象等有关神经肌肉的生理学原则,α运动系统和 运动系统的相互影响,以及人体有规律的发育学程序和各种反射的发育过程来设计和选择操作方法。此类技术的演进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传统本体促进操作、皮肤刺激、头颈与躯干相对位置变动所引起的反射与平衡反射、中枢促进法(利用协同模式和联合反射)、运动再学习(包括应用专门仪器装置进行肌电生物反馈与增强感觉反馈等)。 二.常用的方法: 临床常用的促进技术:Rood技术、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和本体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运动再学习(motor relearning programe,MRP)。 1.Rood技术:又称多种感觉刺激技术。是利用在特定皮肤区域进行刺激,获得局部促进作用的方法。 本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了有控制的感觉刺激,利用某些动作来诱发有目的的应答。 方法:感觉刺激诱发应答的方法包括易化法和抑制法。 易化法——触觉刺激有两种即快速擦刷和轻推敲。常用的有快速擦刷、捏、推敲、冰刺激(短时间)、快速牵张、摇动、压缩关节等。 ①快速擦刷的方法:用刷子逆毛方向刷即将运动的肌群表皮3秒—5秒,也可在相应肌群的脊髓节段皮区进行,如刺激后30秒内无反应,可重复3—5次或更多。快速擦刷的效应是特异性的并在刺激后30秒-40秒内达最强,应抓紧这段时间训练。在脊髓后根分布区接近脊柱部位的擦刷,可以使背部深层肌张力增高,若刺激相应分布区的其他部位的皮肤,则可促使这些部位表层肌的张力提高。 注意事项:a.刺激耳翼部,由于迷走神经受刺激可影响心功能(心率减慢);b. 刺激L 1—2腰椎段的分布区可引起排便;c.刺激S 2—4 骶椎分布区可引起尿潴留。 ②轻推敲法:敲打肌腱或肌腹,可易化这些肌群,对拮抗肌产生抑制。

积极心理学简介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一词源出于拉丁语positum,含有实际的和潜在的意义。在心理学中,是指每个人实际的和潜在的能力,积极心理学0(positive psycholo-gy)是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Martin E1 Seligman于1998年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倡议及定位的,是Seligman和Csik-szentmihalyi于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6(American Psychologist)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来的。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E.P.Seligman,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并由于他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该学会的终身成就奖。 1、定义 狭义: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是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 广义:谢尔顿(KennonM.Sheldon)和劳拉·金(LauraKing)他们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

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它是利用心理学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这个概念很快受到了中国的心理学家孟万金、崔丽娟、任俊等人的引用。对于sheldon和king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这一定义,其他的心理学家也有着自己的观点。先后给出了“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和美德的科学”和“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等不同译本。他们还将积极心理学定义为“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其概念也会得到更加全面,准确的诠释 中国大陆将其翻译为“积极心理学”,中国台湾翻译为“正向心理学”,中国香港翻译为“正面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 Seligman博士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内在资源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人类的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

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 一、构造主义 科学的心理学创始于十九世纪末,1879年是现代心理学创始的一年,心理学的创始者是德国的一位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1823~1920),他作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的创始人,建立了现代心理学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该学派从1879年开始,兴盛了二、三十年。 构造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识现象的“元素”,设想心理元素结合的方式。所以该学派又称为“元素主义心理学”。 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其学生铁钦纳(1867~1927)。冯特及其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2)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3)实验内省法。铁钦纳一方面继承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修正和发展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冯特认为内省法只能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而铁钦纳则把内省法用来研究思维、想象等高级的心理过程;冯特把心理元素分解为纯粹的感觉和简单的情感,铁钦纳则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总之,铁钦纳把心理过程分析为感觉、意象、感情,并认为感觉、意象有四种属性,即性质、强度、持续性和清晰性。感情有前三种属性而缺乏清晰性,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混合形成知觉、

观念、感觉、感情、情绪等心理过程。 二、行为主义 现代心理学的第二个派别是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出现在美国,在20世纪初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一些年轻的心理学家对冯特学派不满意,认为心理学不能研究意识,认为心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处于同样的地位,应该象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也就是行为。 行为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精神活动是不可捉摸的,是不可接近的,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行为。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行为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以便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1878~1958)和斯金纳(1904~)。华生的主要观点:(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

理性情绪疗法介绍

理性情绪疗法介绍 理性疗法(RE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整体模型是“ABCDE”,是在埃利斯的“ABC理论”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这就称为ABC理论。通常认为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反应直接由激发事件所引起,即A引起C,而ABC 理论则认为A只是C的间接原因,B即个体对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 生的信念才是直接的原因。两个人遭遇到同样的激发事件――工作失误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产生了很大的情绪波动,在总结教训时,甲认为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一定要小心谨慎,防止再犯错误,努力工作,把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由于有了正确的认知,产生合乎理性的信念,所以没有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乙则认为发生如此不光彩的事情,实在丢尽脸面,表明自己能力太差,怎好再见亲朋好友,由于有了这样错误的或非理性信念,再也振作不起精神来,导致不适当的甚至是异常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理性情绪疗法就是以理性控制非理性,以理性思维(合理思维)方式来替代非理性思维(不合理思维)方式,帮助病人改变认知,以减少由非理性信念所带来的情绪困扰和随之出现的行为异常。 特点 1、人本主义倾向 RET信赖、重视个人自己的意志,理性选择的作用,强调人能够“自己救自己”,而不必仰赖魔法、上帝或超人的力量。 2、教育的倾向 RET有很浓厚的教育色彩。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教育的治疗模 式。 3、强调理性、认知的作用 在治疗途径上广泛采纳情绪和行动方面的方法。但它更突出地重视理性、认知的作用。这是RET、也是所有认知疗法的一个最本质

康复培训知识讲座

康复培训知识讲座 2012年1月20日,向道德医师对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图,正是他对翻山村8社朱学琼训练)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

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语言治疗: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心理治疗: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

PNF法一般译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PNF法一般译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在康复方面的文献也译为促通疗法·PNF法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内科医生和神经生理学家Hermankabat医生发明的,是以人体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原理为基础和一种多方面的运动治疗方法,最初用于对各种神经肌肉瘫痪病人的治疗,被证实非常有效,后来证明它可以帮助许多因肌力、运动控制、平衡和耐力有问题的患者,如脊髓损伤、骨关节和周围神经损伤、脑外伤和脑血管意外导致的偏瘫等。同时它的一些特殊技术对于一些因疼痛和软组织黏连导致的ROM下降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西医学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中医学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英文名称 PNF 所属科室 外科- 发病部位 脑部 主要症状 偏瘫,言语障碍 主要病因 神经损伤,脑卒中 多发群体 40岁以上中老年人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是否进入医保 是 目录 1 PNF理论基础 2 PNF基本原则 pnfPNF理论基础 编辑 PNF技术是以人体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原理为基础,根据人类正常状态下日常生活的功能活动中常见的动作模式创立的。它强调多关节、多肌群参与的整体运动而不是单一肌肉的活动,增强了关节的运动性,稳定性,控制能力以及如何完成一复合动作的技巧,同时利用了运动觉,姿势感觉等刺激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应和促进相应肌肉收缩的锻炼方法;其特征是肢体和躯干的对角线和螺旋形主动、被动、抗阻力运动,并主张通过手的接触、语言口令,视觉引导来影响运动模式。它的治疗原则是按照正常的运动发展顺序,运用适当的感觉信息刺激本体感受器,使某些特定的运动模式中的肌群发生收缩,促进功能性运动产生。pnfPNF基本原则 编辑 1)所有个体都有尚未开发的潜能,这是PNF技术的基本原则,病人的能力和潜能成为减轻残障的方法。 (2)正常运动发育按照从头到脚,又近到远的顺序发展。在治疗中,首先应注意的头颈的运动发展,然后是躯干,最后是四肢,理论上,肢体功能恢复是按照近端向远端的顺序。因

考题_康复疗法学1

康复疗法学试题1 一、单选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40分。 1.关节松动术手法分级(Maitland)为:() A.6级 B.3级 C.4级 D.5级 E.7级 2. Rood技术中具有促进作用的感觉刺激方法为:() A.轻微的关节挤压 B.中度的温热刺激 C.快速刷擦 D.对肌腱止点处加压 E.持续牵伸 3.我国修订了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适用于几岁以上的成人:() A.15 B.16 C.17 D.18 E.19 4.脑卒中患者病程2周,患侧上、下肢均为Brunnstrom II期,坐位 平衡达到I级,此时治疗师可采取:() A.站立床训练 B.坐位I级平衡训练 C.渐进抗阻肌力训练 D.抗痉挛体位 E.Bobath法 5.Bobath神经发育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重点是:() A.增强肌力 B.加大关节活动围 C.促进神经发育 D.促进神经发育和功能恢复 E.纠正异常力与反射模式,易化自主运动反应 6.脉冲电流对运动神经可引起肌肉强直收缩频率是:() A.20~30Hz B.10~20Hz C.1~10Hz D.25~50Hz E.60~100Hz 7.不是超短波疗法的禁忌症为:() A.机体极度衰弱 B.带有人工心脏起搏器者

C.活动性肺结核 D.炎症急性期 E.出血倾向 8.腰椎牵引常取仰卧位,此时卧姿宜为:() A.仰卧,屈曲双髋、双膝 B.仰卧,屈曲单侧髋、膝关节 C.仰卧,腰下垫物 D.仰卧,双腿抬高20° E.以上均可 9.脑卒中患者采取降低肌力,促进分离运动出现的阶段是:() A.急性期 B.亚急性期 C.软瘫期 D.痉挛期 E.改善期 10.厌恶疗法的基本原理是:() A.消退性抑制 B.经典条件反射 C.模仿学习 D.操作性条件反射 E.顿悟 11.新生儿黄疸(高胆红素血症)物理治疗用:() A.超短波 B.远红外线 C.氦氖激光 D.蓝紫光 E.药物治疗 12.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的镇痛作用,是由于该疗法刺激兴奋了感觉神经的:()A.痛觉神经末梢 B.所有传入纤维 C.粗纤维 D.细纤维 E.痛、触觉纤维 13.脑卒中早期患侧卧位的正确姿势是:() A.患肩前伸,避免受压和后缩 B.患肩后伸,肘伸直 C.患肩后伸,前臂旋后 D.肘伸直,指关节伸展 E.掌面向上 14.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评定,诊断抑郁状态总分需要达到:()A.8 B.15 C.20 D.25

神经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思考题

化学门控通道膜两侧的特定的化学性信号引起通道开放关闭。往往具有受体及调节不部位,当与配体结合后离子通道开放 钠钾泵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具有ATP酶活性的特殊蛋白质,可被细胞膜内的Na+增加或细胞外K+的增加所激活,受Mg2+浓度的影响,分解ATP释放能量,进行Na+、K+逆浓度和电位梯度的转运A TP:Na+:K+=1:3:2 动作电位膜受刺激后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的倒转和复原,细胞兴奋的标志。达到开放离子通道电位的临界电位称为阈电位。动作电位由“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复极化”组成。 兴奋性指活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广义)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极化膜内外两侧电位维持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 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通过细胞表面(或胞内)受体接受外界信号,通过系统级联传递机制,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最终引起细胞生理反应或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 3受体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3神经递质在神经元内产生和发现;当神经元受刺激后由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并产生生物效应;作用后失活/分解/回收;人为注射有相同的作用。 3量子性释放任何释放都以一个囊泡完全释放为单位的整数倍。 3囊泡回收kiss&run;kiss&stay;endosomal recycling在网格蛋白帮助下脱离细胞膜,回到early endosome再产生新的囊泡。 5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分布在体表或各种组织内部的能够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感受细胞连同它的附属结构构成感觉器官。 4内脏感受器位于内脏的游离神经末梢或环层小体。 4交感节前神经元由脑和脊髓发出到神经节的纤维 5三原色假说视网膜上面存在三种感光色素,分别对应于三种颜色:红、绿、蓝。当某种颜色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上时,可以以一定的比例使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兴奋。这种信息传入大脑便产生某一种颜色的感觉。 5适宜刺激每一种感受器都只对一种特定能量形式的刺激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5适应现象当一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然恒定作用,但传入神经纤维的脉冲频率随时间下降。分为快适应(嗅觉)和慢适应(血压)。 5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将不同形式的刺激能量转变为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神经冲动)。 6伤害性感受器是指感受和传递伤害性冲动的初级感觉神经元。如(背根节神经元)的外周部分。形态学上是无特化的游离神经末梢。广泛分布在皮肤、肌肉、关节和内脏器官 6牵涉痛内脏发生疾病,但疼痛却涉及一定位置的躯体。会聚学说:内脏与躯体传入纤维末梢在同一脊髓神经元上会聚,皮层误认为体表痛易化 学说:来自患病内脏的传入冲动进入脊髓经侧支提高了邻近神经元的兴奋性,使轻度躯体感觉变为痛觉 6新脊丘束对侧脊髓丘脑外侧束,脊髓中痛觉传导通路。 6旁中央系统与痛情绪反应有关的通路,引起消极的情绪反应与持续性疼痛的内侧传导系统。 6痛觉过敏指在炎症和神经病理痛时,痛觉感受出现的异常状态。表现为对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增强,或者反应阈的降低。 6触诱发痛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不引起痛觉的刺激(如轻触)诱发的疼痛 6针刺镇痛针刺的信息可作用于感受器或神经末梢,传入脑内。从而激活机体内源性镇痛系统在中枢各级水平通过神经与递质机制抑制疼痛反应。(释放内啡肽)(部位:合谷穴) 7随意运动是受意识控制的有目的的运动,包括三个过程:1)辨认目标(形状和空间位置)2)编制运动程序(决定运动的部位和方向)3)启动和执行运动 7运动单位一个脊髓α 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的单位。 7运动柱皮层运动区的纵向柱状结构。一个运动柱可以控制同一关节几块肌肉活动。一块肌肉可以接受几个运动柱的控制。 8神经胚形成神经沟两侧上部向背部中线升起、靠拢并愈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中空的管状结构,与此同时,管的顶部细胞脱离外胚层,两侧的外胚层细胞重新融合在一起形成的完整的外胚层。8突触消除(synapse elimination)神经系统法发育到一定阶段,神经元突触容量下降。实质为消除无用的突触,限制突触容量,满足神经调节的精细化控制需要。 9激素的定义特点内分泌腺分泌的有机分子,由血循环带至身体各部分,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只需很低浓度即可引起靶细胞给出独特的反应的一种物质。 9神经肽的概念特点由神经细胞分泌的肽类物质的总称。有效浓度低,效力高;有高度结构特异性;作用广泛。 11辨别性学习动物学习辨别时间、空间或图形的能力 11习惯化当一种不产生伤害性效应的刺激重复出现,则对该刺激的反射性行为反应逐渐减弱的过程 11敏感化一个新异的、强烈的伤害刺激可引起对另一个弱刺激发生增强反应。 11逆行性遗忘脑功能发生障碍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的记忆丧失。 11突触可塑性突触在形态与功能上的改变,是学习与记忆过程的神经基础。 12失语症失语症是指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的病变,造成患者对人类进行交际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损害。尤其是语音、词汇、语法等成分、语言结构和语言的内容与意义的理解和表达障碍,以及作为语言基础的语言认知过程的减退和功能的损害。 12情绪对情绪激发对象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反应。基本有害怕、愤怒、悲伤、高兴、憎恶五种。(人或动物均可)。情感是只有人才有的情绪引发的内在体验。感情是对于某一具体事物所产生的情感,是某一具体事物的价值关系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12双极紊乱这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心境障碍,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躁狂状态或者躁狂与抑郁交替发作,因此也被称为躁狂-抑郁症。13脑电图将引导电极安放在头皮上,通过脑电图机将自发性、节律性脑电活动放大记录出来的一种曲线图。 13Delta波δ 波是脑电波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持续时间长于1/4 秒。频率在4Hz 以下的脑电波节律称δ 节律(δ rhythm)。成人的δ 波只在睡眠时出现,如果非睡眠时出现,则属异常(幼

Vojta疗法

V ojta疗法又称Vojta诱导疗法,是德国学者V ojta博士总结创造的,由反射性俯爬与反射性 翻身组成的、诱导出反射性移动运动的促通治疗手法。 据Vojta报告了207例脑瘫危险儿,经过治疗训练,有199名(96%)达到正常化。他断 言,脑瘫经过早期诊断和训练是可以治疗的,这引起医学界的震惊。 V ojta疗法应用范围广。从新生儿到年长儿都可以利用,是早期治疗较好的方法。手 法简单、容易掌握,在治疗中可培训家长,便于开展家庭疗育,效果明显。 例如肌张力较强的患儿,治疗1周后就可以出现效果,特别是早期治疗,效果更好。 V ojta疗法不需要复杂、价格昂贵的设备,只需要一个温暖、光线充足的场所和一张治 疗台,经济适用,因地制宜,有条件的可住院由训练师专职进行,没有条件的可培训家长进 行家庭疗育,定期到医院复诊。 Vojta疗法的基础理论 一、Vojta疗法的发展史 Vojta疗法又Vojta诱导疗法,是德国学者Vojta博士总结创造的,由反射性俯爬与反射性翻身组成的、诱导出反射性移动运动的促通治疗手法。 Vojta博士在德国的康复中心工作期间,对脑瘫康复治疗产生极大兴趣。在实践治疗中,他发现对患儿训练给予压迫刺激及一定的抵抗后,患儿肌张力逐渐降低,如果连续给予抵抗时,各关节的肌张力还会降低,他认为这种情况不单是脊髓水平的反应,而且与脑干以上高级中枢有关,在给痉挛型脑瘫训练时观察到,患儿俯卧位时,小腿三头肌伸展,躁关节背屈,患儿头部伸展。如使头部背屈,踩关节跃屈,又形成尖足。这种现象绝不是局部反应,而是一种全身的反射运动。所以在纠正尖足时,只要在头部给予抵抗,防止头背屈,在足部给予抵抗,防止足跃屈,尖足就能被纠正。由此他设想,如果在运动的关键部位,如头部、脊柱上给予抵抗刺激,就能诱发出脊髓水平的反射动作,刺激越强,反应越强,在关键部位加强刺激做等长收缩运动,肌张力会逐渐降低,就可使脑瘫的异常姿势得到纠正,但是保持这种状态却较难,所以必须坚持治疗,才能保持这种效果。脑瘫患儿不能很快出现这种效果:需经过一定时间的诱导治疗才能出现。Vojta把肱骨内上髁、股骨内髁、头部等刺激部位互相组合,在一定的姿势下给予刺激,就会在四肢与躯干上反复地诱导出同样的运动,这种运动是一种复合运动,也是一种移动运动,这就是形成反射性移动运动概念的起源。 Vojta在治疗中发现,脑瘫患儿营养差,长年卧床,经常患肺炎而影响训练,对这种患儿,治疗前必须首先改善呼吸功能,为此他利用Kabat手法,使患儿呈仰卧位,做呼吸功能训练,当他刺激胸廓中部时,患儿的小腿能抬起,头向对侧回旋,出现向对侧翻身的动作,由此Vojta发现了反射性翻身胸部诱发带的刺激部位。 反射性俯爬与反射性翻身是Vojta疗法的核心,可以说Vojta疗法是他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不断观察创造的治疗方法。1968年VoJta的专著问世,在神经发育运动功能的基础上,形成了Vojta诱导疗法,特别是他提倡早期诊断,提出用于早期诊断脑瘫的中枢性协调障碍的概念,由此对脑瘫开始了早期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脑瘫患儿的康复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为减少伤残,促进患儿康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Vojta报告了207例脑瘫危险儿,经过治疗训练,有199名(96%)达到正常化。他断言,脑瘫经过早期诊断和训练是可以治疗的,这引起医学界的震惊。 二、对移动运动的认识 康复医学中的理学疗法的最终日的,是获得双足步行的功能。获得这一功能的前提是,要从系统发育阶段向个体发育阶段过渡,必须经过翻身、腹爬、四爬的发育过程,最后双足站立步行。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将手从在上述运动中的支持与推进机能中解放出来,获得双手使用工具的能力。

心理学各种疗法简介等

一.森田疗法 1.简介 森田疗法,由日本慈惠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于1920年创立的适用于神经质症的特殊疗法,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具有与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可相提并论的地位。森田教授根据患者症状把神经质症分成三类:普通神经质症、强迫神经质症、焦虑神经质症。森田认为发生神经质的人都有疑病素质。他们对身体和心理方面的不适极为敏感。而过敏的感觉又会促使进一步注意体验某种感觉。这样一来,感觉和注意就出现一种交互作用。森田称这一现象为“精神交互作用”,认为它是神经质产生的基本机制。 2.治疗原则 森田疗法的基本治疗原则就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就是接受和服从事物运行的客观法则,它能最终打破神经质病人的精神交互作用。而要做到顺其自然就要求病人在这一态度的指导下正视消极体验,接受各种症状的出现,把心思放在应该去做的事情上。这样,病人心里的动机冲突就排除了,他的痛苦就减轻了。该疗法分门诊治疗和住院治疗两种。症状较轻的可让当事人阅读森田疗法的自助读物,坚持日记,并定期到门诊接受医生的指导;症状较重的则需住院。住院生活分四个时期:一,绝对卧床期,四天到一星期。禁止病人做任何的事情,病人会有无聊的感觉,总想做点什么。二,轻微工作期,三天到一周。此间除可轻微劳动外仍然不能做其他事情,但开始让病人写日记。三,普通工作期,三天到一周。病人可开始读书,让他努力去工作,以体验全心投入工作以及完成工作后的喜悦。四,生活训练期,一到两周。为出院准备期,病人可进入一些复杂的实际生活。 3.适应症 所谓“神经质”。大致包括当今分类中的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症性睡眠障碍等。 二.家庭治疗 1.简介 家庭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治疗对象不只是病人本人,而是通过在家庭成员内部促进谅解,增进情感交流和相互关心的作法,使每个家庭成员了解家庭中病态情感结构,以纠正其共有的心理病态,改善家庭功能,产生治疗性的影响,达到和睦相处,向正常发展的目的。家庭治疗由麦尔首创。他认为一个人一生中每个阶段的心理发展与其家庭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并试行家庭治疗,以纠正这些心理病态。 2.治疗原则 由于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功能单位,它与每个家庭成员的关系最为密切。家庭中每个成员的个性、价值观、以及对社会的适应模式等,皆在家庭的熏陶下形成。家庭成员之间密切交往,互相产生正性的和负性的影响。但是,由于家庭功能不良,诸如家庭领导功能不良、家庭界限不清、外人插人、家庭内部互相折磨、家庭关系扭曲、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寄养家庭、家庭松散、互不关心、中老年人的困难,以及家庭交流模式不同等,都能使所有家庭成员在不同程度上卷人家庭纠纷,在病态的家庭关系中都占有一角,从而导致各种病态情感和行为障碍。 3.适应症 在进行家庭治疗时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①针对整个家庭成员,进行集体治疗,纠正共有的心理病态;②“确诊的病人”所存在的问题只不过是症状而已,其家庭本身才是真正的患者;③家庭治疗医生的任务在于使每个家庭成员了解家庭病态情感结构,改善和整合家庭功能。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 本章节目录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病人的护理 头皮损伤病人的护理 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护理 急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病人的护理帕金森病病人的护理 癫痫病人的护理 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病毒性脑膜脑炎病人的护理 小儿惊厥的护理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 组成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 分布 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 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

脑的解剖 概念幕上腔大脑镰分左右大脑半球幕下腔脑桥、延髓和小脑

小脑幕 小脑幕切迹裂孔中脑在小脑幕切迹裂孔中通过 枕骨大孔颅腔与脊髓腔相连处的出口 脊髓位于椎管内,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新生儿约平第3腰椎下缘。 脑和脊髓表面有三层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间的腔隙称蛛网膜下隙,内含脑脊液。

神经调节 基本方式——反射 附: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脑分化特点 沟回较浅且发育不完善,皮质较薄,细胞分化较差,髓鞘形成不全,对外来刺激反应缓慢且 易泛化。皮质下中枢较成熟,皮质及新纹状体尚不成熟 耗氧量基础代谢状态下占总耗氧的50%,而成人则为20%,缺氧的耐受性较成人更差 脊髓发育胎儿第2腰椎下缘

脊髓末端新生儿第3、4腰椎下缘,故腰穿时在第4、5腰椎间隙进针4岁第1腰椎上缘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病人 的护理 概述 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

颅内压 颅腔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 颅腔一个骨性的半封闭的体腔,借枕骨大孔与椎管相通 正常值70~200mmH2O(成年);50~100mmH2O(儿童) 三主征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 脑疝颅内压增高的危象和引起死亡的主因,常见的有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 一、病因 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脑水肿脑的创伤、炎症、脑缺血缺氧、中毒引起(最常见)脑积水脑脊液分泌或吸收失衡 脑血流量增加二氧化碳蓄积和高碳酸血症时脑血管扩张导致 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血肿、肿瘤、脓肿等 颅腔容量缩小凹陷性骨折、狭颅症、颅底凹陷症

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简介

贝克认知疗法简介(Beck's cognitive therapy) 由A.T. Beck在研究抑郁症治疗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创建。贝克认为,认知产生了情绪及行为,异常的认知产生了异常的情绪及行为。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与歪曲的认知有关。人们早期经验形成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称为图式,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准则,而不为人们所察觉,即存在于潜意识中。一旦这些图式为某种严峻的生活实践所激活,则有大量的"负性自动想法"在脑中出现,即上升到意识界,进而导致情绪抑郁、焦虑和行为障碍。如此,负性认知和负性情绪互相加强,形成恶性循环,使得问题持续加重。常见的负性认知有: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和缩小、个性化、贴标签或错贴标签、极端思维。 1、“共同感受”:从外界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等知觉和思维的过程。但人们在使用这一工具时,常因不加注意而忽略了上述认知过程。因此,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是模糊、跳跃的, 2、即“自动化思维”。 3、“规则”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有时不顾客观条件,过分按规则行事,造成认知歪曲,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问题。 系统推理错误: 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和缩小、只注视发生问题的地方──你的错误、你的失败、你的问题……然后将它们不合比例地放大,误导自己。有些人将自己的成功及美好的一面无限放大,同样是不适当地扭曲了世界。个性化、贴标签或错贴标签、极端思维。 以为一件事如此,别的事也是如此。人生有那么简单吗? 这是极端的想法,真实世界是充满各种灰色地带的! 例如以为人人都不喜欢自己,却没有真凭实据,就此下了定论。 凡事都以为最坏情况会发生,现实上这是不大可能的。 假如你以为全宇宙的事也关你事,请告诉我们如何管治这宇宙;假如你以为人人都察觉到你的小错误,请看看──别人都在烦著自己的事。 五种认知治疗技术:注重求助者的潜能 1、识别自动性思维 2、识别认知性错误 3、真实性验证 4、去中心化 5、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

心理学技能介绍

常用的心理咨询师实践技能 心理学是一个体系繁杂的学科,心理咨询体系也十分复杂,单从心理咨询技术层面来讲已经超过400多种技术。在当前国内的咨询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呈现出各派疗法百花齐放的景象。面对如此多的心理咨询师培训信息,作为心理咨询师一直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么多的心理技术到底哪个是最好的?我们应该选择哪些心理技术?什么样的心理技术是最有效、最易上手而且最能让来访者接受呢? 用心理学权威专家和众多心理咨询师的话来说,心理技术不分好坏,也没有适合不适合,心理技术的对与否取决于来访者的接受程度以及是否能让来访者康复,每个心理技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能将各个技术灵活融合运用是众多咨询师想要达到的目标。 带着这样的疑问和目标,众多的心理咨询师将眼光转向了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尤其是很多咨询师看到了“叙事疗法”这一心理技术。叙事疗法摆脱了传统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透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中国叙事疗法奠基人李明老师在京师博仁的大型心理应用公益活动中也说过:叙事疗法强调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透过叙事心理治疗,不仅可以让当事人的心理得以成长,同时还可以让咨询师对自我的角色有重新的统整与反思。 那么,叙事疗法是通过什么途径帮助人们解决困难的? 1.帮助人们把自己的生活及与他人的关系从他们认为压榨生命的知识和故事中区分出来; 2.帮助他们挑战他们觉得受压抑的生活方式; 3.鼓励人们根据不同的和更倾向的关于个人自我的故事来重新塑造自己的生活。 叙事疗法和家庭疗法以及其他同样关注客户本身的疗法有着特殊的关联,而且承认环境,互动,以及意思的社会性的重要性。 叙事疗法认为,人类活动和经历更多地是充满了“意义”和故事,而不是逻辑论点和法律条文,它是交流意义的工具。人类学家布鲁纳指出:“故事一开始就已经包括开始和结束,因而给了我们框架,使我们得以诠释现在”。当事人在选择和述说其生命故事的时候,会维持故事主要的信息,符合故事的主题,往往会遗漏一些片段,为了找出这些遗漏的片段,咨询师会帮助当事人发展出双重故事。例如,有学生在叙事治疗中谈到“他的问题故事”,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