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波段划分

微波波段划分
微波波段划分

微波波段

波段名

称频率范围波长范围

波段名

频率范围波长范围

L波段 1 - 2GHz 300.00 - 150.00 mm

S波段 2 - 4 GHz 150.00 - 75.00 mm

C波段 4 - 8 GHz 75.00 - 37.50 mm

X波段8 - 12 GHz 37.50 - 25.00 mm

K u波段12 - 18 GHz 25.00 - 16.67 mm

K波段18 - 27 GHz 16.67 - 11.11 mm

K a波段27 - 40 GHz 11.11 - 7.50 mm Q波段30 - 50 GHz 10.00 - 6.00 mm U波段40 - 60 GHz 7.50 - 5.00 mm V波段50 - 75 GHz 6.00 - 4.00 mm E波段60 - 90 GHz 5.00 - 3.33 mm W波段75 - 110 GHz 4.00 - 2.73 mm F波段90 - 140 GHz 3.33 - 2.14 mm D波段110 - 170 GHz 2.73 - 1.76 mm

·V波段·Q波段·Ka波段·K波段·Ku波段·X波段·S波段·C波段·

·短波·中波·长波

微波的波长

微波的波长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微波量子的能量为 1 99X 10 -25 ?1. 99 X 10-22j. 微波的性质 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而对金属类东西,则会反射微波。 一、穿透性 微波比其它用于辐射加热的电磁波,如红外线、远红外线等波长更长,因此具有更好的穿透性。微波透入介质时,由于介质损耗引起的介质温度的升高,使介质材料内部、外部几乎同时加热升温,形成体热源状态,大大缩短了常规加热中的热传导时间,且在条件为介质损耗因数与介质温度呈负相关关系时,物料内外加热均匀一致。 二、选择性加热 物质吸收微波的能力,主要由其介质损耗因数来决定。介质损耗因数大的物质对微波的吸收能力就强,相反,介质损耗因数小的物质吸收微波的能力也弱。由于各物质的损耗因数存在差异,微波加热就表现出选择性加热的特点。物质不同,产生的热效果也不同。水分子属极性分子,介电常数较大,其介质损耗因数也很大,对微波具有强吸收能力。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的介电常数相对较小,其对微波的吸收能力比水小得多。因此,对于食品来说,含水量的多少对微波加热效果影响很大。 三、热惯性小 微波对介质材料是瞬时加热升温,能耗也很低。另一方面,微波的输出功率随时可调,介质温升可无惰性的随之改变,不存在“余热”现象,极有利于自动控制和连续化生产的需要。 微波的产生 微波能通常由直流电或50MHz交流电通过一特殊的器件来获得。可以产生微波的器件有许多种,但主要分为两大类:半导体器件和电真空器件。电真空器件是利用电子在真空中运动来完成能量变换的器件,或称之为电子管。在电真空器件中能产生大功率微波能量的有磁控管、多腔速战速调管、微波三、四极管、行波管等。在目前微波加热领域特别是工业应用中使用的主要是磁控管及速调管。 微波的热效应 微波对生物体的热效应是指由微波引起的生物组织或系统受热而对生物体产生的生理影响.热效应主要是生物体内有极分子在微波高频电场的作用下反复快速取向转动而摩擦生热;体内离子在微波作用下振动也会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量;一般分子也会吸收微波能量后使热运动能量增加. 如果生物体组织吸收的 微波能量较少,它可借助自身的热调节系统通过血循环将吸收的微波能量(热量) 散发至全身或体外.如果微波功率很强,生物组织吸收的微波能量多于生物体所能散发的能量,则引起该部位体温升高.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将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使局部血管扩张,并通过热调节系统使血循环加速,组织代谢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促进病理产物的吸收和消散等. 微波的非热效应

无线电通信波段划分

波段划分 最早用于搜索雷达的电磁波波长为23cm,这一波段被定义为L波段(英语Long的字头),后来这一波段的中心波长变为22cm。当波长为10cm的电磁波被使用后,其波段被定义为S波段(英语Short的字头,意为比原有波长短的电磁波)。 在主要使用3cm电磁波的火控雷达出现后,3cm波长的电磁波被称为X波段,因为X代表座标上的某点。 为了结合X波段和S波段的优点,逐渐出现了使用中心波长为5cm的雷达,该波段被称为C波段(C 即Compromise,英语“结合”一词的字头)。 在英国人之后,德国人也开始独立开发自己的雷达,他们选择1.5cm作为自己雷达的中心波长。这一波长的电磁波就被称为K波段(K = Kurtz,德语中“短”的字头)。 “不幸”的是,德国人以其日尔曼民族特有的“精确性”选择的波长可以被水蒸气强烈吸收。结果这一波段的雷达不能在雨中和有雾的天气使用。战后设计的雷达为了避免这一吸收峰,通常使用比K波段波长略长(Ka,即英语K-above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上)和略短(Ku,即英语K-under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下)的波段。 最后,由于最早的雷达使用的是米波,这一波段被称为P波段(P为Previous的缩写,即英语“以往”的字头)。 该系统十分繁琐、而且使用不便。终于被一个以实际波长划分的波分波段系统取代,这两个系统的换算如下。 原P波段= 现A/B 波段 原L波段= 现C/D 波段 原S波段= 现E/F 波段 原C波段= 现G/H 波段 原X波段= 现I/J 波段 原K波段= 现K 波段 我国现用微波分波段代号 波段代号标称波长(cm)频率波长(cm)波长范围(cm) L 22 1-2 30-15 S 10 2-4 15-7.5 C 5 4-8 7.5-3.75 X 3 8-12 3.75-2.5 Ku 2 12-18 2.5-1.67 K 1.25 18-27 1.67-1.11 Ka 0.8 27-40 1.11-0.75 U 0.6 40-60 0.75-0.5 V 0.4 60-80 0.5-0.375 W 0.3 80-100 0.375-0.3

微波基本参数测量

浙江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微波基本参数测量班级物理071 姓名陈群学号07180116 同组人刘懿钧实验日期09/10/27 室温气温 微波基本参数测量 摘要:微波是一种波长较短的电磁波。在电磁波波谱表中,微波的波长介于无线电波与光波之间。波长较长的分米波和无线电波的性能相近,波长较短的毫米波则 与光波的性质相一致。本实验有以下目的(1)了解微波传输系统的组成部分。 (2)掌握微波的基本测量:频率、功率、驻波比和波导波长 关键词:微波功率驻波比频率特性阻抗波长可变衰减器 引言:微波通常是指波长从1米(300MHZ)到1毫米(30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其低频端与超短波波段相衔接,高频端与远红外相邻,由于它比一般无线电波的 波长要短的多,故把这一波段的无线电波称为微波,可划分为分米波,厘米波 和毫米波。微波有以下基本特征:1.微波的波长极短,比地球上一些物体的几 何尺寸小得多,因此当微波照射到这些物体上时,产生显著的反射,其传播特 性与几何光学相似,具有“似光性”直线传播的特点;2.微波的频率极高,即 振荡周期极短(10-9~10-12秒),与一般电真空器械中的电子渡越时间同一数量 级;3.微波可以毫无阻碍地穿过电离层,具有穿透性;4.许多的原子和分子发 射和吸收原子电磁波波长正好处于微波波段内;5.研究方法和测量技术上,要 从“电磁场”的概念去研究和分析,测量功率、驻波比、频率和特性阻抗等。 近年来,微波边缘学科,如微波超导、微波化学、微波生物学、微波医学都得 到长足的发展。 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 微波的波长通常被认为在1mm~1M之间,其频率范围相当于300GHz~300MHz。如此之高的振荡频率,势必会引起一系列新的问题。现将微波与无线电波的主要不同点简述如下:(1)微波的产生具有其独特性 电子管中,电子由阴极到达阳极的时间称为“电子渡越时间”,一般是在s的数 量级。这对频率较低的无线电波来讲,几乎可被忽略。但对频率高于300 MHZ的微波,则将受到制约。若想从电子管中获得微波信号,只能借助于电子流与谐振腔相互交换能量的方式来进行。 (2)在研究方法上两者有明显的不同 在低频电路中,工作波长已远远超出实际电路的几何尺寸(例如:对应于50Hz的电磁波其波长值为6000KM)。电路中各点的电流和电压值可被认为是在同一时刻建立起来。

微波波段划分

微波波段

?V波段?·?Q波段?·?Ka波段?·?K波段?·?Ku波段??·?X波 ?S波段??·?C波段??·?L波段 ?·?短波??·?中波??·?长波 微波波段的命名由来 微波遥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我一直记不清楚波段划分的具体信息,Google一下居然就有一些好东子。 因此贴过来,加上一些自己的分析理解。 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其上雷达布置清晰可见? 迄今为止对雷达波段的定义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较老的一种源于二战期间,它基于波长对雷达波段进行划分。它的定义规则如下:? ? 最早用于搜索雷达的电磁波波长为23cm,这一波段被定义为L波段(英语Long的字头),后来这一波段的中心波长变为22cm。? 当波长为10cm的电磁波被使用后,其波段被定义为S波段(英语Short的字头,意为比原有波长短的电磁波)。? ? 在主要使用3cm电磁波的火控雷达出现后,3cm波长的电磁波被称为X波段,因为X代表座标上的某点。? ? 为了结合X波段和S波段的优点,逐渐出现了使用中心波长为5cm的雷达,该波段被称为C 波段(C即Compromise,英语“结合”一词的字头)。? ? 在英国人之后,德国人也开始独立开发自己的雷达,他们选择1.5cm作为自己雷达的中心波长。这一波长的电磁波就被称为K波段(K = Kurtz,德语中“短”的字头)。? ? “不幸”的是,德国人以其日尔曼民族特有的“精确性”选择的波长可以被水蒸气强烈吸收。结果这一波段的雷达不能在雨中和有雾的天气使用。战后设计的雷达为了避免这一吸收峰,通常使用比K波段波长略长(Ka,即英语K-above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上)和略短(Ku,即英语K-under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下)的波段。?

频段划分及应用(经典)

无线电频段和波段 序号频段名称频段范围(含上限)波段名称波长范围(含上限)主要用途1极低频(ELF)3~30Hz极长波100~10兆米 2超低频(SLF)30~300Hz超长波10~1兆米 3特低频(ULF)300~3000Hz特长波100~10万米 4甚低频(VLF)3~30kHz甚长波10~1万米音频电话、长距离导航、时标5低频(LF)30~300kHz长波10~1千米船舶通信、信标、导航 6中频(MF)300~3000kHz中波1000~100米广播、船舶通信、飞行通信、船港电话7高频(HF)3~30MHz短波100~10米短波广播、军事通信 8甚高频(VHF)30~300MHz米波10~1米电视、调频广播、雷达、导航 9特高频(UHF)300~3000MHz分米波 微波10~1分米电视、雷达、移动通信 10超高频(SHF)3~30GHz厘料波10~1厘米雷达、中继、卫星通信 11极高频(EHF)30~300GHz毫米波10~1毫米射电天文、卫星通信、雷达12至高频300~3000GHz丝米波10~1丝米 生活中的应用领域 生活应用频段及波长生活应用频段及波长 调频广播88~108MHz CDMA 825M~880MHz 电视广播(长波)10000m~1000m GSM900M 885M~960MHz 电视广播(中波)1000m~100m GSM1800M 1710M~1850MHz 电视广播(短波)100m~10m 3G 1800M~2145MHz 电视广播(超短波)1~10m 小灵通 1.9GHz 微波炉 2.45GHz 蓝牙 2.45GHz wi-fi 2.4Ghz或者5.0Ghz

微波原理

微波干燥/烘干原理及特点 微波是频率在300兆赫到300千兆赫的电磁波。被加热介质物料中的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它在快迅变化的高频电磁场作用下,其极性取向将随着外电场的变化而变化,造成分子的运动和相互摩擦效应。此时微波场的场能转化为介质内的热能,使物料温度升高,产生热化和膨化一系列物化过程而达到微波加热干燥的目的。 微波加热特点: 1、加热速度快。微波加热与传统加热方式完全不同。它是使被加热物料本身成为发热体,不需要热传导的过程。因此,尽管是热传导性较差的物料,也可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加热温度。 2、节能高效。由于含有水分的物质容易吸收微波而发热,因此除少量的传输损耗外,几乎无其它损耗,故热效率高、节能。 3、加热均匀。无论物体各部位形状如何,微波加热均可使物体表里同时均匀渗透电磁波而产生热能。所以加热均匀性好,不会出现外焦内生现象。 4、防霉、杀菌、保鲜。微波加热具有热力和生物效应,能在较低温度下灭菌和防霉。由于加热速度快、时间短,能最大限度地保存物料的活性和食品中的维生素、原有的色泽和营养成份。 5、工艺先进、易控制。微波加热只需有水、电的基本条件,只要控制微波功率即可实现立即加热或终止,应用微波机可进行加热过程和加热工艺规范的自动化控制。 6、占地面积少,安全无害。由于微波能是控制在金属制成的加热室内和波导管中工作,所以微波泄漏极少,没有放射线危害及有害气体排放,不产生余热和粉尘污染;既不污染食物,也不污染环境。 从经济效益来分析,微波干燥也常较传统方法为优,如与远红外干燥相比,通常节能1/3以上。在实际工作中,微波干燥主要用在低水分物料的干燥(含水率30%以下)中。此时,传统的干燥方法(热风、电烘炉)干燥速率低、耗能大,而隧道式微波干燥设备从进料到出料中需3-5分钟时间即可完成干燥。传统方法配套设备多,占地面积大,用人多,常有污染,消防等问题。 【工作原理】 (1)炉腔。炉腔是一个微波谐振腔,是把微波能变为热能对食品进行加热的空间。为了使炉腔内的食物均匀加热,微波炉炉腔内设有专门的装置。最初生产的微波炉是在炉腔顶部装有金属扇页,即微波搅拌器,以干扰微波在炉腔中的传播,从而使食物加热更加均匀。目前,则是在微波炉的炉腔底部装一只由微型电机带动的玻璃转盘,把被加热食品放在转盘上与转盘一起绕电机轴旋转,使其与炉内的高频电磁场作相对运动,来达到炉内食品均匀加热的目的。国内独创的自动升降型转盘,使得加热更均匀,烹饪效果更理想。 (2) 炉门:炉门是食品的进出口,也是微波炉炉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要求很高,即要求从门外可以观察到炉腔内食品加热的情况,又不能让微波泄漏出来。炉门由金属框架和玻璃观察窗组成。观察窗的玻璃夹层中有一层金属微孔网,既可透过它看到食品,又可防止微波泄漏。由于玻璃夹层中的金属网的网孔大小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所以完全可以阻挡微波的穿透。

无线电通信波段划分

精心整理波段划分 最早用于搜索雷达的电磁波波长为23cm,这一波段被定义为L波段(英语Long的字头),后来这一波段的中心波长变为22cm。当波长为10cm的电磁波被使用后,其波段被定义为S波段(英语Short的字头,意为比原有波长短的电磁波)。 在主要使用3cm电磁波的火控雷达出现后,3cm波长的电磁波被称为X波段,因为X代表座标上的某点。 为了结合X波段和S波段的优点,逐渐出现了使用中心波长为5cm的雷达,该波段被称为C波段(C 即Compromise,英语“结合”一词的字头)。 “ (Ka K “以往”

我国的频率划分方法

ExtremelyLowFrequency(ELF) 0KHz to 3KHz VeryLowFrequency(VLF) 3KHz to 30KHz RadioNavigation&Maritime/AeronauticalMobile 9KHz to 540KHz LowFrequency(LF) 30KHz to 300KHz MediumFrequency(MF) 300KHz to 3MHz AMRadioBroadcast 540KHz to 1630KHz HighFrequency(HF) 3MHz to 30MHz ShortwaveBroadcastRadio 5.95MHz to 26.1MHz VeryHighFrequency(VHF) 30MHz to 300MHz LowBand:TVBand1-Channels2-6 54MHz to 88MHz L-band C-band X-band Ku-band Ka-band X-Rays

移动通信频段划分以及介绍

移动通信频段划分 GSM通信频段:分为:GSM900 DCS1800 PCS1900(目前中国只用到GSM900和DCS1800两个频段) GSM900: 双工频率间隔:45MHZ 880~890(EGSM),890~915M(PGSM)移动台(手机)发送. 基站接收 925~935(EGSM),935~960M(PGSM)基站发送. 移动台(手机)接收 GSM900频段中我国政府批准使用的上行频率为885~915 MHz ,下行频率为935~960 MHz 移动GSM900频段为885~890(上行)/930~935(下行)(此频段属于EGSM),890~909(上行)/935~954(下行) (此频段属于PGSM),共24M 联通GSM900频段为909~915 (上行)/954~960(下行),共6M DCS1800: 双工频率间隔:90MHZ 1710~1785M 移动台(手机)发送. 基站接收 1805~1880M 基站发送. 移动台(手机)接收 GSM1800频段中我国政府批准使用的上行频率为1710~1755 MHz ,下行频率为 1805~1850 MHz,但未大量使用,特别是小城市 移动GSM1800频段为1710~1720(上行)/1805~1815(下行),共10M 联通GSM1800频段为1745~1755(上行)/1840~1850(下行) ,共10M TD-SCDMA(TDD): 核心频段: A频段:2010~2025MHz(原B频段),建设最好的,最早使用的,广泛室外使用的频段 F频段:1880~1920MHz(原A频段),考虑与小灵通干扰,应从低开始使用 E频率:2320~2370MHz(原C频段),主要室内使用,不室外使用,室内防止与WLAN 冲突,建议从低开始使用。 现在LTE实验网频段为:2320-2370MHz。 WCDMA(FDD)2100M频段:(具有TDD模式,但是没有商用)(标准4种850/900/1900/2100MHz)核心频段:1920~1980MHz,2110~2170MHz(分别用于上行和下行) 中国联通WCDMA分配的频率是1940~1955MHz(上行)/2130~2145MHz(下行),共 15MHz; CDMA2000(FDD)800M频段: 核心频段:815~849MHz,860~894MHz(分别用于上行和下行) 中国电信800M的频段:825-835 MHz(上行)/870-880 MHz(下行),共10MHz; 中国电信cdma2000分配的频率是1920~1935MHz(上行)/2110~2125MHz(下行),共15MHz; 1.EDGE的带宽与基站接入有关,以及与终端使用几个时隙有关,EDGE总8个时隙,但是为了防止干扰一般都没有用完8个时隙,最多分组数据4个时隙。 2.频段变化主要原因:900M满了会自动提升到1800M 或者:900M是语音,1800M是分组数据 3.EDGE各个区域的分布是不一致的,可能有的布局好有的布局不好。 4.GPRS的每个时隙速度大约20Kbps。

无线电波段划分

无线电波段划分1.基本波段划分 无线电波段一般分为: 名称简写简称频率波长 长波LW 低频30-300KHz 10-1 Km 中波MW 中频300-3000KHz 1000-100M 短波SW 高频3-30MHz 100-10M 超短波VHF 甚高频30-300MHz 10-1M 微波I UHF 特高频300-3000MHz 1-0.1M 微波II SHF 超高频3-30GHz 0.1-0.01M 2.无线电广播波段划分 名称简称频率 长波Sw 150-200 KHz 中波Mw 535-1605 KHZ 短波 120m SW 120m 2300-2490 KHz 短波 90m SW 90m 3200-3400 KHz 短波 75m SW 75m 3900-4000 KHz 短波 60m Sw 60m 4750-5060 KHz 短波 49m Sw 49m 5950-6200 KHz 短波 41m Sw 41m 7100-7300 KHz 短波 31m Sw 31m 9500-9775 KHz

短波 25m Sw 25m 11700-11975 KHz 短波 19m Sw 19m 15100-15450 KHz 短波 16m Sw 16m 17700-17900 KHz 短波 13m Sw 13m 21450-21750 KHz 短波 11m Sw 11m 25600-26100 KHz 调频广播Fm 87-108 MHz 3.电视广播波段划分 广播电视频段分为无线电视广播和有线电视广播,其有线频段具有增补频道。VHF -- I波段VHF --I I 波段VHF -- I I I 波段 channel 1 48.5-56.5 MHz FM 87-108 MHz channel 6 167-175 MHz channel 2 56.5-64.5 MHz channel 7 175-183 MHz channel 3 64.5-72.5 MHz channel 8 183-191 MHz channel 4 76-84 MHz channel 9 191-199 MHz channel 5 84-92 MHz channel 10 199-207 MHz channel 11 207-215 MHz channel 12 215-223 MHz 4.固定通讯业务波段划分 波段号频率 波段 号 频率 波段 号 频率 Band 1 14-200 KHz Band 13 9.04-9.50MHz Band 25 23.35-25.07MHz

中国通信频段划分(全)

政府、运营商 到会单位:工信部科技司、电信研究院 一、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移动台 核准频率范围: Tx:885~915MHz/1710~1785MHz Rx:930~960MHz/1805~1880MHz 说明: 1800MHz移动台传导杂散发射值: 1.710~1.755GHz≤-36dBm 1.755~1 2.75GHz≤-30dBm 二、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基站. 核准频率范围: Tx::930~960MHz/1805~1880MHz Rx::885~915MHz/1710~1785MHz 说明:1800MHz基站传导杂散发射限值: 1805~1850MHz ≤-36dBm/30/100kHz 1852~1855MHz ≤-30dBm/30kHz 1855~1860MHz ≤-30dBm/100kHz 1860~1870MHz ≤-30dBm/300kHz 1870~1880MHz ≤-30dBm/1MHz 1880~12.75GHz ≤-30dBm/3MHz 1710~1755MHz ≤-98dBm/100kHz 三、GSM直放机 核准频率范围: 下行:930~960MHz/1805~1880MHz 上行:885~915MHz/1710~1785MHz 说明: 上行885~909MHz、909~915MHz; 下行930~954MHz、954~960MHz分别测试。 其带外也是分别指885~909MHz、909~915MHz;930~954MHz、954~960MHz的带外。 四、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台 准频率范围: Tx:825~835MHz Rx:870~880MHz 五、800MHz CDMA数字蜂窝基站 核准频率范围: Tx:870~880MHz

微波

微波遥感技术第一次作业 1、微波传感器与光学或红外相比的优缺点? 优点: (1)能够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微波具有穿透云层、雾和小雨的能力,而且太阳辐射对辐射测量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微波辐射测量既可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也可以在白天和黑夜发挥作用,具有较强的全天候、全天时的工作能力,这一特性优于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的探测系统。 (2)对地物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微波对地物的穿透深度因波长和物质不同有很大差异,波长越长,穿透能力越强。同一种土壤湿度越小,穿透越深。微波对干沙可穿透几十米,对冰层能穿透100m左右,但对潮湿的土壤只能穿透几厘米到几米。a.微波穿透土壤的深度与土壤湿度、类型及工作频率有关。b. 微波穿透植物层的深度,取决于植物的含水量,密度,波长和入射角。如果波长足够长而入射角又接近天底角,则微波可穿透植被区而到达地面。因此,微波频率的高端(波长较短)只能获得植被层顶部的信息,而微波频率的低端(波长较长),则可以获得植被层底层甚至地表以下的信息。 (3)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性 比如微波高度计和合成孔径雷达具有测量距离的能力,可用于测定大地水准面;还可以利用微波探测海面风在可见光、红外波段所观测的颜色基本上取决于植被和土壤表层分子的谐振特性,而微波波段范围内观察到的“颜色”则取决于研究对象面或体的几何特性以及体介电特性,这样,将微波、可见光和红外辐射配合运用,就能够研究表面上几何的和体介电的特性以及分子谐振的特性。 另外,微波还可以提供某些附加的特性,这使其在某些应用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例如,根据不同类型冰的介电常数不同可以探测海冰的结构和分类;根据含盐度对水的介电常数的影响可以探测海水的含盐度等等。 (4)具有多极化特性 不同的极化特性,表现更加丰富的目标特征信息。HH 极化方式,VV 极化方式, HV 极化方式,VH 极化方式。 (5)雷达可以进行干涉测量 微波遥感的主动方式即雷达遥感不仅可以记录电磁波的振幅信号,还可以记录电磁波的相位信息,通过相位信息可以进行雷达干涉测量。例如:可以实现地形主动干涉测量,微波遥感的主动方式可进行干涉测量对地形变化进行监测,实现InSAR地形测量。 不足: (1)SAR 一般是侧视成像,侧视 SAR 图像具有阴影、迎坡缩短、顶底倒置等几何失真。 (2)光学成像通常是一次成像,而 SAR 是多次扫描后的叠加成像,成像的效果与雷达的一些实际状态有关。 (3)相干斑现象严重,解译困难。 (4)微波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要比可见光和红外传感器低。

微波技术的基本原理

微波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环境中的应用 杨燕娜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一、微波的基本知识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波长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一般是指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三个波段,也就是波长从1mm到1m左右,频率范围从300 MHz到300 GHz,由于微波的频率很高,所以亦称为超高频电磁波。微波与工业用电和无线电中波广播的频率与波长范围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各系统所用频率与波长范围 项目频率波长/m 工业用电 无线电中波广播 微波 50Hz或60Hz 300~3000kHz 300~300000MHz 60000000或50000000 1000~100 1~0.001 因为微波的应用极为广泛,为了避免相互间的干扰,供工业、科学及医学使用的微波频段(如表2所示)是不同的。目前只有915MHz和2450MHz被广泛使用,在较高的两个频率段还没有合适的大功率工业设备。 表2 常用微波频率范围 频率范围/MHz 波段/m 中心波长/m 常用主频率/MHz 波长/m 890~940 2400~2500 5725~5875 22000~22250 L S C K 0.330 0.122 0.052 0.014 915 2450 5800 22125 0.328 0.122 0.052 0.014 微波是电磁波,它是具有电磁波的诸如反射、投射、干涉、衍射、偏振以及伴随着电磁波进行能量传输等波动特性,这就决定了微波的产生、传输、放大、辐射等问题都不同于普通的无线电、交流电。在微波系统中没有导线式电路,交、直流电的传输特性参数以及电容和电感等概念亦失去了其确切的意义。在微波领域中,通常应用所谓“场”的概念来分析系统内电磁波的结构,并采用功率、频率、阻抗、驻波等作为微波测量的基本量。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在研究微波问题时,应使用电磁场的概念,许多高频交变电磁场的效益不能忽略。例如微波的波长和电路的直径尺寸已是同一数量级,位相滞后现象已十分明显,这一点必须加以考虑。 (2)微波传播时是直线传播,遇到金属表面将发生反射,其反射方向符合光的反射规律。 (3)微波的频率很高,因此其辐射效应更为明显,它意味着微波在普通的导线上传播时,伴随着能量不断地向周围空间辐射,波动传播将很快地衰减,所以对传输元件有特殊的要求。 (4)当入射波与反射波相遇叠加时能形成波的干涉现象,其中包括驻波现象。在微波波导或谐振腔中,微波电磁场的驻波分布现象就很常见。在微波设备中,也可利用多种模式的电磁场的分布、叠加来改善总电磁场分布的均匀性。 (5)微波能量的空间分布同一般电磁场能量一样,具有空间分布性质。哪里存在电磁场,哪里就存在能量。例如微波能量传输方向上的空间某点,其电场能量的数值大小与该处空间的电场强度的平方有关,微波电磁场总能量为空间点的电磁场能量的总和。 另外,电磁波是以光的速度传播的,电磁波透入物质的速度也是与光的传播速度相接近;

无线通信频段划分(全)

无线通信频段划分(全)

各运行商频段划分 政府、运营商 到会单位:工信部科技司、电信研究院 一、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移动台 核准频率范围: Tx:885~915MHz/1710~1785MHz(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 Rx:930~960MHz/1805~1880MHz(下行,移动台收,基站发) 说明: 1800MHz移动台传导杂散发射值: 1.710~1.755GHz≤-36dBm 1.755~ 12.75GHz≤-30dBm 二、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基站. 核准频率范围: Tx:930~960MHz/1805~1880MHz(下行,移动台收,基站发) Rx:885~915MHz/1710~1785MHz(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 说明:1800MHz基站传导杂散发射限值:1805~1850MHz ≤-36dBm/30/100kHz 1852~1855MHz ≤-30dBm/30kHz 1855~1860MHz ≤-30dBm/100kHz 1860~1870MHz ≤-30dBm/300kHz 1870~1880MHz ≤-30dBm/1MHz 1880~12.75GHz ≤-30dBm/3MHz 1710~1755MHz ≤-98dBm/100kHz 三、GSM直放机(上下行变频两块) 核准频率范围: 下行:930~960MHz/1805~1880MHz 上行:885~915MHz/1710~1785MHz 说明: 上行:885~909MHz、909~915MHz; 下行:930~954MHz、954~960MHz; 其带外也是分别指885~909MHz、909~915MHz;930~954MHz、954~960MHz 的带外。 四、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台

无线通信频段划分(全)

各运行商频段划分 政府、运营商 到会单位:工信部科技司、电信研究院 一、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移动台 核准频率范围: Tx:885~915MHz/1710~1785MHz(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 Rx:930~960MHz/1805~1880MHz(下行,移动台收,基站发) 说明: 1800MHz移动台传导杂散发射值: 1.710~1.755GHz≤-36dBm 1.755~1 2.75GHz≤-30dBm 二、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基站. 核准频率范围: Tx:930~960MHz/1805~1880MHz(下行,移动台收,基站发) Rx:885~915MHz/1710~1785MHz(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 说明:1800MHz基站传导杂散发射限值: 1805~1850MHz ≤-36dBm/30/100kHz 1852~1855MHz ≤-30dBm/30kHz 1855~1860MHz ≤-30dBm/100kHz 1860~1870MHz ≤-30dBm/300kHz 1870~1880MHz ≤-30dBm/1MHz 1880~12.75GHz ≤-30dBm/3MHz 1710~1755MHz ≤-98dBm/100kHz 三、GSM直放机(上下行变频两块) 核准频率范围: 下行:930~960MHz/1805~1880MHz 上行:885~915MHz/1710~1785MHz 说明: 上行:885~909MHz、909~915MHz; 下行:930~954MHz、954~960MHz; 其带外也是分别指885~909MHz、909~915MHz;930~954MHz、954~960MHz的带外。 四、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台 准频率范围: Tx:825~840MHz (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 Rx:870~885MHz (下行,移动台收,基站发)

微波波段划分修订版

微波波段划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微波波段

←波长越短波长越长→ ←频率越高频率越低→ ······· 微波遥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我一直记不清楚波段划分的具体信息,Google一下居然就有一些好东子。 因此贴过来,加上一些自己的分析理解。 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其上雷达布置清晰可见迄今为止对雷达波段的定义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较老的一种源于二战期间,它基于波长对雷达波段进行划分。它的定义规则如下: 最早用于搜索雷达的电磁波波长为23cm,这一波段被定义为L波段(英语Long的字头),后来这一波段的中心波长变为22cm。当波长为10cm的电磁波被使用后,其波段被定义为S波段(英语Short的字头,意为比原有波长短的电磁波)。 在主要使用3cm电磁波的火控雷达出现后,3cm波长的电磁波被称为X波段,因为X代表座标上的某点。 为了结合X波段和S波段的优点,逐渐出现了使用中心波长为5cm的雷达,该波段被称为C波段(C即Compromise,英语“结合”一词的字头)。

在英国人之后,德国人也开始独立开发自己的雷达,他们选择1.5cm作为自己雷达的中心波长。这一波长的电磁波就被称为K波段(K = Kurtz,德语中“短”的字头)。 “不幸”的是,德国人以其日尔曼民族特有的“精确性”选择的波长可以被水蒸气强烈吸收。结果这一波段的雷达不能在雨中和有雾的天气使用。战后设计的雷达为了避免这一吸收峰,通常使用比K波段波长略长(Ka,即英语K-above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上)和略短(Ku,即英语K-under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下)的波段。 最后,由于最早的雷达使用的是米波,这一波段被称为P波段(P为Previous的缩写,即英语“以往”的字头)。 该系统十分繁琐、而且使用不便。终于被一个以实际波长划分的波分波段系统取代,这两个系统的换算如下。 原 P波段 = 现 A/B 波段 原 L波段 = 现 C/D 波段 原 S波段 = 现 E/F 波段 原 C波段 = 现 G/H 波段 原 X波段 = 现 I/J 波段 原 K波段 = 现 K 波段 我国现用微波分波段代号* (摘自《微波技术基础》,西电,廖承恩着) 我国的频率划分方法:

无线通信频段划分(

无线通信频段划分(全)..

各运行商频段划分 政府、运营商 到会单位:工信部科技司、电信研究院 一、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移动台 核准频率范围: Tx:885~915MHz/1710~1785MHz(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 Rx:930~960MHz/1805~1880MHz(下行,移动台收,基站发) 说明: 1800MHz移动台传导杂散发射值: 1.710~1.755GHz≤-36dBm 1.755~ 12.75GHz≤-30dBm 二、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基站. 核准频率范围: Tx:930~960MHz/1805~1880MHz(下行,移动台收,基站发) Rx:885~915MHz/1710~1785MHz(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 说明:1800MHz基站传导杂散发射限值:1805~1850MHz ≤-36dBm/30/100kHz 1852~1855MHz ≤-30dBm/30kHz 1855~1860MHz ≤-30dBm/100kHz 1860~1870MHz ≤-30dBm/300kHz 1870~1880MHz ≤-30dBm/1MHz 1880~12.75GHz ≤-30dBm/3MHz 1710~1755MHz ≤-98dBm/100kHz 三、GSM直放机(上下行变频两块) 核准频率范围: 下行:930~960MHz/1805~1880MHz 上行:885~915MHz/1710~1785MHz 说明: 上行:885~909MHz、909~915MHz; 下行:930~954MHz、954~960MHz; 其带外也是分别指885~909MHz、909~915MHz;930~954MHz、954~960MHz 的带外。 四、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台

微波技术全参数

微波技术详细资料 详细说明 2.4/5.8 G频段数字微波无线监控设备,无线监控设备; 5GHz免申请频段 外接高增益天线 点对点距离达30公里以上 OE供电,外接高增益强大天线,超远距离; 高达130Mbps有效带宽,适合用作骨干链路或超远距离传输; 系统特性 5.8G频段工作,免申请频段 POE供电,施工简单方便 频率通道自动调整,免除了手动修改的麻烦 28dBm输出自动增益控制,高接收灵敏度 点对点和点对多点视频应用,可无缝漫游 最远传输距离达30公里或以上 MIMO技术,能够稳定可靠提供高净带宽 更高的有效带宽 主要适用范围 1、平安城市监控; 2、110报警中心城市监控; 3、交通电子警察监控; 4、武警和消防武警的作战指挥中心; 5、森林防火监控系统; 6、国家自然保护区远程监控; 7、工厂、矿山、电厂、油库、港口、码头无线监控; 8、小区智能监控; 9、银行联网监控; ...... 欢迎客户前来合作,可为您定制生产专门用途的无线监控,无线微波,森林防火,COFDM移动视频,无线影音,无线视频监控,单兵便携式COFDM监控,无线视频,无线图像传输,远程微波图像传输无线监控 2.4/5.8 G频段数字微波无线监控设备,无线监控设备; 我的产品的特点是5.8G频段工作,免申请频段

POE供电,施工简单方便 频率通道自动调整 22.4/5.8 G频段数字微波无线监控设备,无线监控设备; 8dBm输出自动增益控制,高接收灵敏度 点对点和点对多点视频应用 最远传输距离达10公里或以上 MIMO技术 我的产品的优势是POE供电,单一设备集成强大MIMO天线,施工简便最远传输距离达10公里或以上 MIMO技术,能够稳定可靠提供高净带宽

业余频段的划分及特征

允许业余电台使用的频段分布在从l.9MHz到249GHz的很宽的范围。但是目前实际上常用的波段仅仅是市场上出售的无线设备所用的l.9MHz至1200MHz这一范围。更高的频率只有极少数业余爱好者在实验中使用。由于各业余频段的频率不同,其电波的传输方式、使用的设备、应用的形式等等都具有不同的特征。下面对常用的频段进行介绍。 1.9MHz频段这个频段是允许业余电台使用的唯一中频(MF)频段。这个频段的DX需要在夜间传送电波,特别是当通信双方都处于日出日落的时间带时,其通信状态是最好的。白昼和黑夜的交替时间形成的通道称为“灰线”通道,但它出现的概率不高,持续时间也短。1.9MHz的小频段只有从1.9075MHz到l.912 5MHz的5kHz的宽度,是CW的专用。在频段的使用上,DX QSO习惯使用的频率主要在1.805MHz、1. 825MHz和1.910MHz附近。因此,有时要采用在1.805MHz附近接收,在1.910MHz附近发送的异频收发方法(在1.805/1.825MHz附近的频率在日本不能使用。这一频段的波长较长,为160m左右,很难架设满足需要的天线。缩短的偶极子天线和垂直天线可以说是比较实用的天线。另外,由于电离层的衰耗比较大,在进行DX通信时需要一定的功率。 3.5/3.8MHz频段在日本,把从3.500MHz到3.575MHz的75kHz称为3.5MHz频段;把从3.791MH z到3.805MHz的14kHz称为3.8MHz波段,而在国际上则把它们看作是一个频段。电波的传输方式与1.9 MHz频段相似,白天的接收仅限于近距离电台。远距离电台则要在夜间才能联络,特别是在日出日落的时间带内效果较好。此外,这两个波段在夜间比l.9MHz效果好,但是对远距离电台的联通概率较低,联通时间也较短。这两个频段在11月-1月的冬季效果最好,可全球联络。日本国内的QSO对CW/SSB都使用3. 5MHz频段。海外电台则对CW使用3.5MHz,对SSB使用3.8MHz段。由于3.8MHz频段只有14kHz的频宽,在使用上要特别注意。有的电台使用二单元或三单元的定向天线,但大多数电台则使用偶极子天线、垂直天线等天线。7MHz频段 7.000—7.100MHz的100kHz频带属于7MHz频段。这一频段日本国内的QSO而非常拥挤,在夜间D Xer们也很热闹。电波的传输方式基本上与1.9MHz和3.5/3.8MHz频段具有相似的特性,但DX的开通概率较高,开通时间也较长。特别是早晨和黄昏的时间对国内的QSO是最合适的,可进行日本全国的QSO,因此日文CW的使用也很盛行。很多电台在狭窄的波段内相互拥挤,使人想到了上下班时的交通高峰。此外,早晨和黄昏的时间也是DX电台开通的好机会。一年之中,几乎没有不能开通DX的日子。从傍晚到深夜可收到北美、南美方面的信号,从深夜到黎明则可收到来自欧洲和非洲的信号。整个夜晚都可收到大洋洲的信号。从季节上看,从春季到秋季都是进行DX的最佳季节。这个频段所使用的天线一般以偶极子、倒V形天线以及垂直天线为主,但使用二单元、三单元的旋转定向天线的电台也不少。 10MHz频段本频段是日本在1982年4月开放的,是HF波中历史较短的业余频段。在HF波中这个频段附近的电波特性比较稳定,并且较适于海外通信,所以多用于商业电台。这个频段处于DX主要使用的7MHz和14MHz频段之间,一年四季都可进行全球通信。这个频带宽度为从10.100MHz到10.150MHz 的50kHz,由于频带比较狭窄,是国际的CW专用频段,不能用SSB方式。此波段一般不用于竞赛,DX 远征也不可以使用。因此此波段比较空闲,能够很清晰地收听到DX之间CW的对话信号。也许是这个频段在世界上的利用率不高,使用定向天线的电台很少,几乎都是使用偶极子或垂直天线。而且这个频段只有持有一级、二级执照的业余电台才能使用。 14MHz频段从14.000MHz到14.350MHz属于14MHz频段。不用说,此频段作为DX的主要频段也是很有名的。本频段的特征是由于太阳活动和季节的变化对通信有些影响,但可进行全球通信。本频段是世界范围的DX频段,所以在使用上大多电台都是以进行DX QSO为目的,几乎可以所有的DX远征都要使用这一频段。因此与其它频段相比,日本国内的QS0不太活泼。14MHz电波的波长是20m,比较容易架设天线。由于进行DX的电台较多,所以大多使用定向天线。本频段只限于一级、二级业余电台使用。 18MHz频段从18.068MHz到18.168MHz的100kHz属于18MHz段。本段和10MHz、24MHz频段一起由WARC-79(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规定准许供业余业务使用,日本从1989年7月1日开始允许业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