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浅析及对策

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浅析及对策
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浅析及对策

目录

绪言

1 沥青的主要病害现象及产生原因 (04)

1.1 沥青路面的裂缝 (05)

1.2 沥青路面的车辙 (05)

1.3 沥青路面的松散 (05)

1.3.1 松散的症状 (05)

1.3.2 松散的成因 (06)

1.3.3 松散的治理 (07)

1.3.4 英达案例 (08)

1.4 沥青路面的水损害 (09)

1.5 沥青路面的冻胀和翻浆 (10)

1.6 沥青路面的沉陷 (10)

1.7 拥包 (10)

1.8 泛油 (11)

1.9 龟裂 (13)

1.10 唧浆 (14)

2 病害出现总体原因分析 (14)

2.1 沥青质量问题 (14)

2.2 设计规范存在的问题 (15)

2.3 气候的影响 (15)

2.4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存在的问题 (16)

2.5 沥青混凝土拌合温度的控制 (17)

2.6 沥青混凝土的摊铺 (17)

2.7 平行交叉作业对路面质量的影响 (17)

3针对沥青路面病害的防治对策 (18)

3.1 合理设计路面结构 (18)

3.2 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18)

3.3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19)

4 总结 (22)

5 致谢 (23)

6 参考文献 (24)

摘要:

重点介绍了公路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简要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及工程实践总结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维修对策。

关键词:

沥青路面病害成因防治措施

Abstract:

Focused on the asphalt pavement of the common diseas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diseases, combined with existing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summed up the appropriate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maintenance measures

Keyword:

Asphalt Diseases Cau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绪言

近年来,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公路在我国发展迅速。沥青路面因为具有施工时间短、行车舒适、适应性强、养护维修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但由于沥青混凝土材质本身的差异, 以及受设计和施工水平的影响, 沥青路面常常出现开裂、泛油、松散、坑槽等病害。这些病害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加大了汽车磨损, 缩短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1、沥青的主要病害现象及产生原因

1. 1 沥青路面的裂缝

沥青路面建成后,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导致路面强度下降,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使沥青路面产生结构性破坏。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裂缝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纵向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地基和填土在横向不可避免的不均匀性所造成的,特别是在旧路基拓宽地段,由于土质台阶处理不规范、分层填筑厚度及压实度控制不严,尤其在有表面水渗入的情况下,这些地段往往是纵向裂缝的高发区。横向裂缝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疲劳裂缝。这种温度裂缝往往起始于温度变化率最大的表面并很快向下延伸,并随着时间增长造成沥青老化,沥青面层的抗裂缝能力逐年降低,温度裂缝也随之增加。面层裂缝一旦发生冲刷、唧浆就会产生以缝为中心的下陷形变,

同时引起裂缝两侧产生新裂缝甚至碎裂破坏。

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品种和等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面层的厚度、基层材料的收缩性、土基和气候条件等。

1.2 沥青路面的车辙

车辙是路面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补充压实,以致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所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影响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沥青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凝土本身的内在因素,以及气候和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的外界因素。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过大;(2)表面磨损过度:(3)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4)由于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波形车辙。、

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计永久性的带状凹槽。一般它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不合理、稳定性差或由于基层及面层施工时压实度不足,使轮迹带处的而层和基层材料在行车过程中产生损坏。

1.3、沥青路面的松散

松散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路面病害,松散可能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出现,但由于行车作用,一般在轮迹带比较严重。

1.3.1、松散的症状

沥青路面松散并形成坑槽

“松散”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其症状为沥青混凝土中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作用逐渐下降并丧失,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使沥青混凝土表面层呈松散状态,面层中的集料颗粒脱落,粗细集料散失起砂,路面磨损,路表粗麻,多处微坑,表层剥落,路面外观质量差,行车不适。如不及时治理,它会从路表面向下不断发展,以致形成坑槽。

1.3.2 松散的成因

松散产生的因素有很多,具体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偏少,油石比偏低,使得沥青与集料间粘结性差;

(2)因低气温施工,压实度过小,造成沥青面层内部空隙率过大,在车辆的载荷作用下造成的沥青面层松散;

(3)集料颗粒被足够厚的粉尘包裹,使沥青膜粘结在粉尘上,而不是粘结在集料颗粒上,在表面的摩擦力作用下磨掉沥青膜,并使集料颗粒脱离,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集料含泥量超标所造成的;

(4)沥青混合料拌合时沥青温度过高,导致沥青老化,沥青膜剥落使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减弱而产生松散;

(5)基层强度松软而引起的面层龟裂松散;

(6)骨料选择有误,选择了酸性骨料与沥青粘附性差而造成的松散;

(7)水损害导致的松散,由于车轮动态载荷的作用,水分逐渐渗入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上,使沥青粘附性降低病逐渐丧失粘结力,沥青膜从集料表面脱落,沥青混合料出现掉粒、松散。

1.3.3 松散的治理

对于沥青路面松散路病的治理,传统方法不外乎两种。对于因低气温施工造成的沥青面层松散,其冶理方法为:先收集好松散料,待气温上升时,重做喷油封层,撒布石屑或粗砂,并用轻型压路机压实。这种施工方式从工序上来说质量无法保证,只适用于低等级公路;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松散,比如由基层松软变形而引起的面层龟裂松散、由酸性骨料和沥青老化引起的松散或由沥青含量不足引起的松散,采用的是“挖补”工艺,即将松散部分全部挖除,若基层软弱,先处理好基层,然后再重做面层。这种方式采取一刀切的方法,浪费了本来可再生利用的混合料。

近年来,就地热再生修补技术逐渐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因其修补质量好、施工效率高而得到了外界一致认可。我公司以PM系列修路王为核心的修补工艺可实现对路面病害的现场加热、耙松、喷洒乳化沥青、整平、碾压等一系列流程,简单紧

凑,并使老化的沥青混合料就地加热再生利用,有效避免了传统冷料冷补和热料冷补工艺中出现的弱接缝。

PM系列修路王配备专利技术的热再生加热墙、沥青混合料自动加热保温料仓和乳化沥青喷洒系统,再辅以FR800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可以满足沥青混合料加热温度不够,压实度过小引起的松散。不仅如此,PM修路王的乳化沥青喷洒系统还可以调整松散病害处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偏小的问题,一机多用。可见,对不同的原因产生的松散,修路王都有相应的功能对症下药,因此用修路王处理松散路病,是最合适的修补方式。

1.3.4 英达案例

广珠高速公路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位于经济高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北接广州环城高速公路,西连佛开高速公路,东行经虎门大桥与广深高速公路连接,日均车流量达到6万辆次,是贯通我国南北的大动脉——京珠高速公路在广东境内的重要路段。

2006年11月11日,广珠高速公路K036+570处慢车道发现了面积达7.84㎡的松散路病并部分演变为坑槽,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经过英达公司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测量和分析,发现其松散路病是由于沥青用量偏少,且该地区年平均气温较高、降雨量较大,加之日均车流量较大,加速了沥青的老化,使沥青丧失粘结性引起的。根据路病原因,技术人员立即制定施工方案,决定采用英达就地热再生修补技术实施快速修复。

当时,英达PM400修路王在27℃气温下,对病害处进行高效热

辐射加热,在快速加热原老化路面后,再对其进行耙松,接着喷洒适量乳化沥青,调整病害处的油石比,并补充新沥青混合料,拌合整平后,用PM400自带的振动压路机压实。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仅用50分钟就完成了修补任务。经养护管理部门检测,修补质量完全达到《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得到了业主的一致好评。

广东广珠高速公路7.84m2松散路病修补中

1.4 沥青路面的水损害

沥青路面在存在水分的条件下,经受交通荷载和温度涨缩的

反复作用,一方面水分逐步侵入到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上,同时由于水动力的作用。沥青膜渐渐地从集料表面剥离,并导致集料之间的粘结力丧失而发生路面破坏。沥青路面产生水损害的原因主要有材料、设计、施工、土基和基层、超载车辆等原因。

1.5 沥青路面的冻胀和翻浆

沥青路面产生冻胀和翻浆主要是在冻融时期,因为水的侵入和路基土的水稳定性能差,由于冰冻的作用,路基上层积聚的水分冻结后引起路面胀起并开裂。道路翻浆是水、土质、温度、路面和行车荷载五个主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水、土、温度构成翻浆的三个自然因素,缺少任何一个因素都不可能形成翻浆。

1.6 沥青路面的沉陷

沉陷是路面变形中最普遍的一种,特点是面积大,涉及的结构层次深,主要出现在挖方段和填挖交界处。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土质路堑排水不畅,路床下部路基过湿润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局部下沉;(2)路面强度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量,易发生疲劳破坏:(3)路基或基层强度不足或填挖路基强度不一致,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或基层结构遭破坏而引起沉陷;(4)桥头路面沉降不均匀而引起沉陷并与桥面发生错位。

1.7 拥包

路面出现局部隆起。其病因分析如下:

(1)施工质量导致路面上下层粘结不好;沥青混合料摊铺不匀,局部细料集中;

(2)基层或下面层未经压实,强度不足,发生变形位移;

(3)陡坡或平整度较差路段,沥青面层混合料易在行车作用下向低处聚积形成拥包。

1.8 泛油

现行规范重交石油沥青为针入度分级体系中,沥青的高温性能是通过沥青的软化点表征的,在同样的针入度下,软化点越高,沥青的高温性能就越好。针入度高沥青的抗裂效果好。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在规范中如果针入度较高,那么要求的软化点相对较低。当油石比较大,乌海地区夏天温度比较高,通过往年资料调查,气象温度接近40摄氏度,沥青就会产生泛油或拥包。泛油产生的另一个原因为在施工巾沥青混凝土拌料不均匀,部分集料所包裹的沥青较多,到气温升高时就会泛油。

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在天气炎热时向上迁移到路面表面, 而在

冷天时又不存在逆过程, 因而沥青积聚在路面表面, 形成一层有光泽的沥青膜的现象为泛油。

1.8.1 泛油的成因如下

①混合料组成设计不当。混合料中沥青用量过多或空隙率过小,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 多余沥青由下部泛到路表形成泛油。

②混合料拌和控制不严。细料含量过少, 混合料比表面积较小, 则沥青用量相对较多, 也易出现泛油。

③粘层油用量不当。喷洒过多或洒布不均匀也会局部出现泛油。

④施工质量差。摊铺时混合料产生离析, 局部细料过分集中, 也

易泛油。

⑤水破坏。雨水渗入使下层沥青与石料剥离, 在水作用下沥青膜剥落, 上泛引起表层泛油。预防泛油, 必须合理设计混合料组成比例, 避免沥青用量过多; 精细施工,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投入使用后注意养护, 防止雨水大量渗入。

1.8.2 泛油的处治方法如下

①对于路表轻微泛油, 表面石子仍外露的路段可不作处理。

②对于局部施工质量差引起水损坏且出现坑槽破坏的, 宜按坑槽修补方法处治。

③对于大段泛油严重, 磨擦系数降低较多, 影响行车安全的可采用碎石压入法处治或铣刨原路面重新摊铺面层。

沥青从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和下部向上移动,使表面有过多沥青的现象称作泛油。在严重泛油路段,沥青面层表面发光发亮,以摩擦系数和表面构造深度表征的抗滑性能达不到行车要求时往往会造成交通事故。沥青用量过大是产生沥青面层泛油的最主要原因。

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击实功不够。我国在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时通常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当初在开发和确定马歇尔试验方法时,选定室内试验的压实功是要使室内产生的密度等于路面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最终达到的密度。如果室内所用击实功产生的密度小于使用过程中所达到的最终密度,所选定的沥青用量就会偏多,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室内试验所得到的密度远远低于使用过程中所达到的

最终密度,这使现场施工中产生沥青用量过大不足为奇。

2)施工控制不严和管理不善。有些施工单位在生产过程中私自改变配合比、沥青混合料拌合不均都是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局部沥青用量偏大的主观原因。

3)少数施工单位习惯于使用沥青用量过大的混合料。有些人认为沥青用量越大,裹覆矿料的沥青膜越厚,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就越大。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包覆矿料的沥青膜越薄,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就越大。

1.9 龟裂

在行车道上常发生龟裂病害,特别是轮迹带处,并通常伴有唧浆等水损害。龟裂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基层施工质量差,唧浆使基层表面被逐步掏空,引起面层龟裂。

沥青路面空隙率过大,浸入的雨水滞留在面层中,给路面造成水

损坏。

在超载作用下,路表弯沉及结构层应力显著增加,也是造成路面龟裂的原因。

1.10 唧浆

产生唧浆的原因主要有:

(1)交通量大,重渠化交通使路面轮迹部位承受高频率动载作用,形成了唧浆的外部条件

(2)混合料施工均匀性差,容易产生局部离析,导致路面渗水。

(3)由于基层采用二灰碎石结构,水稳性较差,面层渗水滞留在基层顶面,在荷载作用下使基层的局部松落形成灰浆,从路面的缝隙向上挤出,在沥青路面上形成了白色的唧浆。

2病害出现总体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中可以分两大块沥青质量设计施工属于主观原因,外界的类似于交通超载等可属于客源原因分析

2.1 沥青质量问题

由于近几年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道路开工项目很多而

建设资金又有限, 因此, 在道路结构层的厚度设计、材料的使用上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 而对交通量的变化, 使用年限并没有重点研究。像高等级沥青路面, 省市采用的是上面层使用进口沥青, 而中面层、地面层则采用国产沥青, 就国产沥青而言能达到规范要求的厂家并

不多, 而且数量十分有限, 不可能满足国内建设规模的需要。

2.2 设计规范存在的问题

目前, 柔性路面国家设计规范仍然采用弯沉值控制, 路面设计以轴载100kN 的双轮组单轴为标准轴载; 对沥青混凝土面层应采用容许回弹弯沉、弯拉应力和剪应力三项指标设计; 在交通量小的支路上铺筑沥青时, 可仅用容许弯沉值设计; 对沥青碎石面层采用容许回

弹弯沉和剪应力两项指标设计。设计年限内标准轴载累计数和折合成标准轴载累计数作为控制指标。

在路面设计中, 一方面交通车辆调查资料, 是为通行能力服务的, 没有考虑到超载的问题, 使得设计中得不到准确轴载, 造成设计年限内累计标准轴载出现与事实不相符的情况。这样, 对于一些道路而言, 从一开始就降低了累计标准轴的数量, 使得设计弯沉值偏大, 基层、低基层的拉应力偏小, 造成路面整体刚度不足, 导致路面提前破坏。

另外,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载货车辆中, 80%有超载现象,

正是这部分超载车辆加速了路面的破损, 促使路面开裂、推拥, 甚至局部下陷。

2.3 气候的影响

2.3.1 低温裂缝

沥青材料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应力松弛性能, 温度升

降产生的变形不至于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 但当气温大幅度下降时, 沥青材料逐渐发硬并开始收缩。此时半刚性基层的底部将产生拉应力, 当拉应力沥青混合料的应力松弛赶不上温度应力增长, 混合料劲度

急剧增大。由于沥青面层在路面中是受到约束的, 面层中产生的收缩

拉应力或拉应变一旦超过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 沥青面层就会开裂, 产生裂缝。由于沥青路面宽度有限, 收缩路面结构的相互约束小, 所以低温裂缝主要是横向的。

2.3.2 温度疲劳裂缝

这种裂缝主要发生在日温差大的地区。由于温度反复升降导致沥青面层温度应力疲劳, 使沥青混合料的极限拉伸应变(或劲度模量)变小, 加上沥青的老化使沥青劲度增高, 应力松弛性能降低, 最终达到极限抗拉强度使路面产生裂缝。沥青路面具有高温软化特性, 尽管设计及施工中尽可能降低油石比, 最大限度地利用骨料级配增大高温稳定性, 但在车辆长期作用下仍要产生车辙。泛油一般出现在高温天气, 由于气温升高而导致沥青软化点的不适应。

2.4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存在的问题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按规范要求应经过四个阶段, 即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及验证阶段和试拌试铺阶段, 各阶段对要达到的目的都有明确的要求, 在施工时, 有的单位压缩两至三个阶段, 有的干脆凭经验进行施工。因此, 从理论和实践来讲存在较大的偏差, 从而导致沥青混凝土内在质量存在先天不足。另一方面, 由于现状所致, 政绩工程工期较短, 加上低价中标, 碎石料场不规范, 大多地材都由个体企业承担, 料场分散, 设备落后, 材料的均质性、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差别。虽然大部分单位在开工前都作了筛分分析符合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也检测并予以调整配合比, 但由于差异性大, 不可能做到十分准确, 导致路面出现一些常见病害。

2.5 沥青混凝土拌合温度的控制

石油沥青拌合出场温度要求在120~165℃, 而实际上有些施工单位由于设备和人员素质等原因, 在拌合温度控制方面时高时低很不稳定。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沥青变质, 没有黏性使沥青混凝土松散; 温度过低, 沥青混和料拌合不匀, 影响级配, 这些也是导致沥青路面有时局部松散或其他病害的原因。在沥青混合料拌制完成后, 从拌合厂向摊铺现场运输的过程中, 空气与混合料之间的温差一般大于120℃。加上因速度形成的相对风速较高, 会导致混合料温度在到达现场前有较大的下降。降温幅度由表及里逐渐减少, 最严重的降温区发生在料堆表面和马槽的接触面。降温严重程度取决于运输时间、速度、气温、保温措施等因素。

2.6 沥青混凝土的摊铺

现在摊铺设备断面加宽, 沥青混合料从中间通过胶轮输送到两侧, 由于距离大, 必然产生离析, 这种离析改变了沥青混凝土生产配合比; 其次, 由于烫平板从机心向两侧悬臂较长, 随着摊铺次数的增加, 产生变形, 对路面横坡的控制也有较大影响。另外, 在混合料从运输车向摊铺机喂料斗卸料到刮料板输料的过程中, 接触面表层料, 特别是两侧车厢接触面的表层料, 在每车料中最后被刮料板送到螺旋布料器, 即每一车料降温幅度最大的表层“冷”料是集中被铺出的, 表面料降温幅度较大、在正常的碾压过程中压实度难以达到要求, 是路面发生松散、坑槽和渗水破坏的原因。

2.7 平行交叉作业对路面质量的影响

城市道路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单位较多, 如: 自来水、雨污水、供热、煤气、电信、电力、有线电缆、道路照明等地下管线。由于平行交叉作业, 加上工期较紧, 对路面质量产生影响, 如在土基碾压成型以后, 管线单位又挖沟下管, 管线单位对回填土的压实质量普遍不重视, 因此, 造成局部不均匀沉降; 又如沥青砼摊铺底面层、中面层时, 道路照明施工单位要进行灯杆和电缆的铺设, 而且不能封闭交通, 导致路面污染严重, 从而使路面层与层之间的黏结受到影响, 特别是当沥青面层较薄时, 在车辆高速行驶荷载作用下, 沥青路面产生脱落、推拥、扭曲裂缝等现象。

4针对沥青路面病害的防治对策

3.1 合理设计路面结构

尽可能减薄沥青面层厚度由于以下四方面原因, 高速公路路面厚度可酌情减薄, 控制在9- 12cm 之内。第一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可由半刚性材料层( 基层和底基层) 来承担, 无需用增厚面层来提高承载能力。第二是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不是用厚的沥青面层, 而是用优质沥青。第三是沥青面层的裂缝不只是反射裂缝, 在正常施工情况下, 大部分是沥青面层本身的温缩裂缝。第四是一般来说厚的沥青面层易导致车辙的产生。在设计时除酌情减薄沥青面层厚度之外, 还应加强沥青路面防水设计; 选用合理的基层和底基层

结构。

3.2 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3.2.1 沥青的选取。

选用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抗老化性能、含蜡量低、高粘度的优质国产或进口沥青。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可在沥青中掺加各种类型的改性剂, 以提高基性能指标。

3.2.2 集料的选用。

骨料应选用表面粗糙、石质坚硬、耐磨性强、嵌挤作用好、与沥青粘附性能好的集料, 应符合附录C 的要求。如果骨料呈酸性则应添加一定数量的抗剥落剂或石灰粉, 确保混合料的抗剥落性能, 同时应尽量降低骨料的含水量。

3.2.3 混合料级配的确定。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疲劳性能、低温抗裂性, 路面表面特性和耐久性是两对矛盾, 相互制约, 照顾了某一方面性能, 可能会降低另一方面性能。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实际上是在各种路用性能之间搞平衡或最优化设计,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交通情况做具体分析, 尽量互相兼顾。当然为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还可以考虑以下两个途径: 第一是改善矿料级配, 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SMA) 。第二是改善沥青结合料, 采用改性沥青。

3.3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施工质量控制不严, 早期破损必然出现。所以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按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 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实行目标管理、工序管理, 明确责任, 对施工全过程, 每道工序的质量要进行严格的检查、控制、评定, 以保证其达到质量标准, 具体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3.3.1 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

拌合过程中发现“糊料”或“离析”等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处理; 加大马歇尔试验频率, 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稳定度、流值等指标, 必要时对混合料进行特殊配合比设计。

3.3.2 保证基层顶面粗糙度。

改善基层材料级配, 增加粗骨料, 提高大中粒径集料含量; 控制最佳含水量, 改进碾压方法, 避免过振过湿, 不能使基层顶面形成灰浆硬壳, 不能用细料进行压实后找平。对细粒土类的半刚性基层, 必要时可以采用顶面栽钉等办法加强基层顶面粗糙度。

3.3.3 合理洒布透层油、粘层油。在进行各层铺筑前, 必须保持顶面清洁。

根据近年来的施工经验, 对于水泥稳定类半刚性基层, 透层油应以慢裂型乳化沥青为宜。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时, 应保持稳定的车速和喷洒量, 不能流淌和形成油膜, 更不能有空白, 并立即撒布2 立方米/1000 平方米的石屑或粗砂, 用6T 钢筒式压路机稳压一遍, 将多余的浮料扫走。对旧沥青路面罩面, 必须洒布粘层油粘层油应有较好的粘附性, 脚踏有明显的粘附感, 整个面层取芯后不易分离。对于干线公路可以设置I 型稀浆封层作为粘结层, 实现层间结合与防水的双重作用且不需要封闭交通。

3.3.4 提高面层摊铺质量。

在摊铺混合料时, 运距不能过远, 摊铺温度应控制在130℃- 150℃为宜, 摊铺厚度均匀, 压实设备数量应配套, 速度控制在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

一、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 1.变形类 车辙属变形类,是指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深度 1.5cm 以上。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辙槽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产生车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不合理以及车辆严重超载导致的。影响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沥青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凝土本身的内在因素,以及气候和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的外界因素。 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过大;(2)表面磨损过度;(3)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4)由于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波形车辙。 2.裂缝类 裂缝主要有三种形式: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沥青路面建成后,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导致路面强度下降,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使沥青路面产生结构性破坏。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裂缝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品种和等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面层的厚度、基层材料的收缩性、土基和气候条件等。 坑槽(裂缝类)是常见的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指路面破坏成坑洼深度大于2cm,面积在0.04㎡以上。形成坑槽主要是车辆修理或机动车用油渗入路面,污染使沥青混合料松散,经行车碾压逐步形成坑槽。 3.松散类 沥青路面的松散是指路面结合料失去粘结力、集料松动,面积0.1 ㎡以上。松散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路面病害,松散可能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出现,但由于行车作用,一般在轮迹带比较严重。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局部路基和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破坏;(2)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水侵入后引起沥青剥离;(3)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能降低,促使面层与轮胎接触部分的沥青磨耗,造成沥青含量减少,细集料散失;(4)机械损害或油污染。 脱皮(松散类)沥青路面脱皮是指路面面层层状脱落,面积0.1 ㎡以上。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与处治措施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与处治措施 [摘要]简述沥青路面常见的破坏类型,经过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养护中的处治措施,从而确保路容美观和行车的舒适性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处治措施 一、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公路交通量日渐增多,特种车辆层出不穷,加之气候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各种不同类型的公路路面病害也屡见不鲜,广大交通战线的建设者倾全力保障着公路的畅通,为社会营造着舒适畅通的公路交通环境,同时公路人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维护着公路的通行。下面就个人在公路养护及病害处治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二、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及其原因分析 沥青路面养护中常见的破坏类型有车辙、裂缝、松散、波浪、沉陷、坑槽等。 (一)沥青路面的车辙 车辙是路面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补充压实,以致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所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影响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沥青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合料本身的内在因素,以及气候和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的外界因素。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过大;2.表面磨损过度;3.由于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波形车辙。沥青路面的裂缝 (二)沥青路面的裂缝 沥青路面建成后,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导致路面强度下降,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使沥青路面产生结构性破坏。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裂缝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品种和等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面层的厚度、基层材料的收缩性、土基和气候条件等。 (三)沥青路面的松散 松散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路面病害,松散可能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出现,但由于行车作用,一般在轮迹带比较严重。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局部路基和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破坏;2.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水侵入后引起沥青剥离;3.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能降低,促使面层与轮胎接触部分的沥青磨耗,造成沥青含量减少,细集料散失;4.机械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

中修工程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初稿) 一、横、纵向裂缝 1、横、纵向裂缝现象的原理: 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收缩引起的裂缝的主要原因。横向裂缝是 2、对横向裂缝的处理方法: 针对上述裂缝现象,如裂缝宽度在5mm以下,可不进行处理,直接封层罩面;如缝宽在5mm—10 mm,采用乳化沥青灌缝处理;对于大于10 mm的裂缝,采取开V型槽,用乳化沥青灌缝后填补沥青砂处理。 3、灌缝技术要求 灌缝适用于土基、基层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并无下陷,且无路基翻浆的纵、横向裂缝等病害。 (1)10mm以下裂缝的灌缝施工要点 1)根据路况调查情况,在图纸上确定灌缝范围(里程桩号)。 2)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规定和交 通组织设计方案要求,设置安全标志,专人指挥交通,并根 据实际进度随时移动标志牌,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3)清扫灌缝区内的路面,避免扬尘污染,影响灌缝质量。 4)清理缝内杂物及尘土,以免影响沥青与缝壁黏结或灌缝不密 实,出现渗漏水现象。 5)由于缝隙较小,应选用稠度较低的沥青,灌缝应从一端开始,

由低到高、缓慢地向前灌缝,以使灌缝饱满均匀。 6)采用沥青灌缝时,冷却后开放交通;采用乳化沥青灌缝时, 完全破乳后开放交通。 (2)宽深裂缝的灌缝 1)根据路况调查结果,在图纸上确定灌缝范围(里程桩号)。 2)根据路面裂缝的具体情况,确定裂缝填封的方案。 3)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规定设置安全标志,专人指挥交通,并根据工程进度随时移动标志牌,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4)清扫灌缝区内的路面,避免扬尘污染,影响灌缝质量。 5)缝宽在5mm以内的裂缝,由于尚未发生结构性损坏,通常不对裂缝作更多的处理,可用不同性质的沥青灌缝,目的是防止由于雨水、冰雪通过裂缝向下渗入而继续扩大,属于预防性养护的范畴。 a、机械设备准备。灌缝机、清缝设备,并应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技术状况良好。 b、材料准备。稠度较低的热沥青、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密封胶、石屑或粗砂等。密封胶应边搅拌,边加热,加热至193℃,不宜超过204℃。 c、先用高压气泵对着裂缝处从一端开始,慢慢吹至另一端,直至缝内无杂物及尘土,并清扫干净。 d、用灌缝机自带的具有刮平装置的压力机喷头将密封胶、稠度较低的热沥青、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均匀灌入缝内。密封胶灌入深

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分析及养护维修处理

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分析及养护维修处理 摘要:沥青路面在长期的使用过程,极易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病害现象,如果 不及时进行修补,必然会造成公路路面病害现象的进一步扩大,最终诱发重大的 交通事故。深入研究科学的修补方法,实施有效的养护管理办法,不断完善维修 和养护工艺,才能切实提高公路性能,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防治对策 1沥青路面产生的病害以及出现原因 1.1裂缝问题 沥青路面在投入运营之后,最常见的病害现象则是裂缝。裂缝产生的初级阶 段对路面的性能影响不大,但是如果长期不给予处理,导致雨水、杂质逐渐的深 入到路基下层部位中,在长期的使用中由于较大载荷的影响,使沥青路面的结构 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沥青路面的裂缝形式非常多,主要分为横向、纵向、网状三 种形式。形成裂缝的原因很多,一般是由于沥青原料质量不高、厚度不足、基层 结构不稳定以及环境条件等等原因造成的。 1.2车辙问题 车辙现象比较普遍,是长期的使用中在车辆的载荷作用之下形成的,导致路 面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侧移现象,造成该种病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沥青或者混 合料自身质量不高所造成的,还有可能是交通量过大所造成的。但是综合分析具 有如下几个因素:①施工材料中油石比较大;②公路表面磨损程度很大;③由 于路基的稳定性不足,所造成的路面表层结构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横向移动。 1.3松散问题 松散是造成路面安全性下降的主要病害,其一般出现在整个公路表面,也存 在于局部,由于在长时间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迹带出现松散的现象异常严重[2], 主要的形成原因有:①局部路基稳定性不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塌陷所造成的损害;②碎石中存在较大量的风化颗粒,水浸入之后与沥青出现剥落的现象;③ 由于沥青材料中集料的成分多高,造成了与轮胎接触部分出现较为严重的磨损情况,使得该区域的沥青含量减少;④机械类的损伤或者是油污染。 1.4波浪拥包问题 这种病害现象发生在高温或者是长期的载荷之下,由于沥青表层存在着黏性 流动现象,造成了由于车辆的挤压作用而发生的病害情况,其形成的原因,主要 有以下几方面:①混合料的各种原料配合比不正确;②面层与基层未能有效结合;③基层的稳定性不足,地基较为松软,在长期的行驶中产生了拥包的现象。 2沥青路面病害防护措施 2.1合理设计路面结构 (1)基于下列几个方面的原因,要尽量将沥青面层的厚度变薄。首先,沥 青混凝土路面基层结构呈现出的半刚性特点,其承载能力并不是非要增加厚度才 能达标;其次,要增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不需要将沥青面层涂得很厚,而是要将次等沥青换成质量好的沥青,再次,就是在一般情况下,沥青面层出现 的裂缝不仅仅是反射造成的,很大一部分是沥青面层本身的温度变化而造成的。(2)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防水设计一定要满足要求。(3)基层和底基层结构要按 要求来严格设计。 2.2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1)选择沥青时,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例如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黏接

浅论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唐春丽

浅论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唐春丽 发表时间:2018-01-02T20:02:23.8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作者:唐春丽 [导读] 摘要:笔者作为基层公路作业单位的一名技术负责人,在实践中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比较多,根据作者的工作实际,文中进一步对沥青路面的质量要求进行了总结,对施工组织、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进行了细化和分析,以便更好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湖北省松滋市公路管理局湖北松滋 434200 摘要:笔者作为基层公路作业单位的一名技术负责人,在实践中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比较多,根据作者的工作实际,文中进一步对沥青路面的质量要求进行了总结,对施工组织、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进行了细化和分析,以便更好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质量 1 施工组织 按照松滋市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实践,根据路基及土建合同段的施工进度和现场条件,具体方案如下: (1)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2台摊铺机平行施工。如局部路段因路基标施工进度滞后不能交付时,可分段(2~3个施工段)进行摊铺,逐段开放交通。 (2)沥青路面摊铺原则上辅道和主道依次进行,一般可先进行辅道路面摊铺,然后进行主道路面摊铺。但在工期紧张时,可主、辅道同时进行摊铺。 (3)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期间应完全封闭主车道交通,实行单幅断面一次摊铺。主车道左右幅原则上依次进行摊铺,并及时开放交通。如条件(工期、交通状况等)允许,也可考虑左右幅各层结构依次进行摊铺。 (4)工期紧张时双幅主车道可2台摊铺机分别进行摊铺、流水作业。 (5)平交口沥青路面拟在辅道施工完成后进行铺筑。如原施工单位未能如期提供施工作业面,则安排在主车道摊铺完成后进行摊铺。 2施工设备 (1)拌和设备:根据工程要求和施工能力计算,拟为本工程配备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1台,承担路面沥青碎石联结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和SMA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拌和站设备拟选用韩国产TSAP-3000FFW间隙式沥青混和料拌和站,操作方式为程序控制全电脑系统(中文处理、电视监控),电子秤(3点式电子传感器)计量,4个37m3隔离式储料仓,导热油循环沥青加温,达到国际、国内环保标准的二级袋式除尘,配备有纤维素添加装置;生产能力为每小时240T,理论台班生产能力为1920T,完全可满足本合同工程日需要量,施工能力储备系数为1.59。沥青库储能力为500吨,可满足库储基本要求。 (2)摊铺设备:主车道沥青混凝土罩面选用德国产弗格勒2500型自动调平、熨平履带式沥青砼摊铺机,其一次摊铺路面宽度为可达16m,料斗容积为17.5吨,理论摊铺速度为18m/min,台班理论摊铺能力为30240 m2~138240 m2。辅道选配德国产弗格勒1900型自动调平、熨平履带式沥青砼摊铺机1台,该机型一次摊铺路面宽度为2.5m~9m(可调式),理论摊铺速度为18m/min,台班理论摊铺能力为27500 m2~113520m2。同时配备1台Vogele2100型摊铺机作为备用设备,以保证施工持续进行。 (3)碾压设备:碾压设备拟选用YL25轮胎式振动压路机2台、DD-110双钢轮振动压路机2台,用于厚度为8cm粗粒式沥青砼结构层和6cm中粒式沥青砼结构层的复碾工序;选用DD-110、HD130双钢轮振动压路机4台用于SMA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复碾工序。 轮胎式振动压路机不得用于SMA结构层的碾压作业。 3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主要是根据生产配合比确定的集料、矿粉和沥青等原材料比例拌制而成的沥青混合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集料温度应比沥青高10°C~20°C,热混合料成品在贮料仓储存后,其温度下降不应超过10°C,贮料仓的储料时间不得超过72h。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控制范围见下表,具体施工温度应根据到施工现场沥青粘度试验确定。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单位:°C 沥青种类石油沥青 沥青标号 AH-50 AH-70 AH-90 A-60 AH-110 AH-130 A-100 A-140 A-180 A-200 沥青加热温度 150~170 140~160 130~150 矿料温度间歇式拌和机比沥青加热温度高10~20度(填料不加热) 连续式拌和机比沥青加热温度高5~10度(填料加热) 沥青混合料出厂正常温度 140~165 125~160 120~150 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20~150 摊铺温度正常施工不低于110~130 不超过165 低温施工不低于120~140 不超过175 碾压温度正常施工 110~140 不低于110 低温施工 120~150 不低于110 碾压终了温度钢轮压路机不低于70 轮胎压路机不低于80 振动压路机不低于65 3沥青路面的碾压 沥青路面的碾压是沥青路面施工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为关键的工序,压实度对沥青路面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混合料摊铺和刮平后应立即按试验路确定的压实设备组合及程序进行充分地均匀地压实。常用的压实机械有钢轮、轮胎、振动三种压路机。碾压则分三种,分别为初压、复压和终压,初压要求整平、稳定;复压要求密实、稳定、成型;终压则要求消除轮迹。 初压、用双驱双钢轮6~8t静压;复压要求提高密实度并揉压以减少表面细裂纹和孔隙,根据其具体要求一般采用11~13t振动和20~25t轮胎,施工得知25t轮胎施工能达到密实度95%,振动设备施工则能达到96~98%;终压采用宽幅钢轮2~2.2m、重16t的碾压设备。碾

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分析及养护措施 田振海

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分析及养护措施田振海 发表时间:2019-08-21T16:02:47.67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作者:田振海[导读] 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 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山东济南 250100 摘要:现阶段,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是很重要的原材料。沥青路面由于施工周期短、维护方便且行车比水泥混凝土路面更加舒适,在道路建设领域得到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目前,沥青原材料与沥青混合料质量、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水平、路基和基层稳定性等因素给沥青路面带来不少影响;随着汽车数量与日俱增,特别是重型车辆超载的急剧增加,众多沥青路面潜在的质量问题快速恶化,快速进入 破坏阶段。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养护措施 引言 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路面优势众多,然也时常受到诸多病害的影响,不利于施工质量的提升。因此文章就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与养护措施展开分析。1公路沥青路面特点公路沥青路面是指采用以沥青材料为主的矿料铺筑而成的一种路面,属于柔性路面,也是公路工程中常用的高级路面。其优点是路面表面平整度好、变形能力强、无接缝、噪音低、维修简单及行车舒适度高等,缺点就是沥青自身的稳定性差、高温易发生软化、低温易发生脆裂、耐水性差、耐久性差等。公路沥青路面在运营过程中,长期受到车辆荷载、温度、水文、气候、地质等因素的影响,其破坏状况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只有及时对路面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其病害进行处理,才能确保公路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2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分析2.1车辙病害 沥青混凝土属于一种流变性材料,温度对其强度、弹性模量具有较大影响,伴随环境温度的增高,沥青材料强度等性能却会降低。尤其是炎热的夏天,经行车荷载长期作用,沥青路面极易变形,其特点为车辆轮迹区域中间部位凹陷,两侧鼓起,此类病害均被称作车辙病害。目前,常见的车辙病害可分为结构性车辙、失稳性车辙、磨损性车辙等。1)沥青用量太多,将会降低粗骨料之间的内摩擦角,提升骨料的流动性。尤其是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沥青将被软化,此时其粘结骨料的能力会有所减弱。经行车荷载长期作用,将大大增加其塑性变形,从而出现车辙。2)粗集料、矿粉用量不足等,若粗骨料不足,则沥青会充斥在粗骨料之间,这种情况下,沥青混凝土的骨架功能则会受到影响。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将进一步降低沥青粘结性,且因润滑作用,将会增加骨料的流动性,经车辆反复碾压,就会形成车辙。3)外部环境影响。车辙病害的产生,也会受外部环境,如温度、湿度、交通量等,上述因素均会对其产生严重影响。 2.2裂缝病害 2.2.1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一般情况下和公路的中心线相垂直且宽度不同,属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最为典型的病害之一,如图1所示。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公路路基填土施工时纵向碾压不够均匀而发生不均匀沉降,在沉降位置沥青路面所承受的车辆载荷主要是由面层进行承担,面层沥青受到车辆载荷作用使得拉应力以及剪切力都有所提升,从而造成沥青路面面层发生横向开裂。尤其是在桥梁、涵洞两侧更容易出现横向裂缝,容易引发桥头跳车问题; ②多种地基处理方式造成的反射裂缝。公路工程地基处理措施类型较多,例如碎石桩、水泥搅拌桩、粉喷桩等等。不同类型地基处理连接位置由于土体沉降量的差异会造成横向裂缝; ③在进行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没有处理好横向施工缝,接缝不够严密而引发压实不足,增加孔隙率,从而形成横向弱接缝,直接造成横向裂缝; 2.2.2纵向裂缝 不同于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公路中心线相平行,但是裂缝的长度和宽度有所差异。造成此种裂缝的原因主要包括:①路基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均匀压实,同时路基的稳定性较差,一旦受到重载车辆的作用就会引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将路面拉裂而引发裂缝; ②在进行沥青面层混合料摊铺过程中,纵向前后摊铺幅连接位置冷接缝处理不符合标准规定,无法满足压实度标准,结合处松散不够紧密而松脱。 3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措施3.1车辙防治 在建设路面的工作中,要根据当地本身的自然条件进行材料的选择,并且对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材料配比,以较为炎热的地区为例,在选择材料时要慎重,首先是沥青的选择,我们都了解高温可能对沥青造成的损害,所以在选择沥青时要选择具备高温下抗车辙能力的改性沥青,这种沥青具备质量高、黏度高的特点,能够降低温度对路面所带来的影响;其次是关于粗集料、细集料的选择方面,粗集料应选择较为粗糙的砾石,至于细集料则避免选取天然河砂,尽量选择石灰石、白云石等碱性集料,这是对于材料的选择方面,此外就是路面结构设计与施工标准,想要从根本上保证整体路面结构层的稳定,需要在开工之前对路面的每一层进行设计,确定好施工方案,而后按照施工标准逐一实行,控制好其压实度,从根本上防治车辙现象的出现。 3.2裂缝防治 3.2.1横向裂缝防治

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浅析及对策

目录 绪言 1 沥青的主要病害现象及产生原因 (04) 1.1 沥青路面的裂缝 (05) 1.2 沥青路面的车辙 (05) 1.3 沥青路面的松散 (05) 1.3.1 松散的症状 (05) 1.3.2 松散的成因 (06) 1.3.3 松散的治理 (07) 1.3.4 英达案例 (08) 1.4 沥青路面的水损害 (09) 1.5 沥青路面的冻胀和翻浆 (10) 1.6 沥青路面的沉陷 (10) 1.7 拥包 (10) 1.8 泛油 (11) 1.9 龟裂 (13) 1.10 唧浆 (14) 2 病害出现总体原因分析 (14) 2.1 沥青质量问题 (14) 2.2 设计规范存在的问题 (15) 2.3 气候的影响 (15) 2.4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存在的问题 (16)

2.5 沥青混凝土拌合温度的控制 (17) 2.6 沥青混凝土的摊铺 (17) 2.7 平行交叉作业对路面质量的影响 (17) 3针对沥青路面病害的防治对策 (18) 3.1 合理设计路面结构 (18) 3.2 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18) 3.3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19) 4 总结 (22) 5 致谢 (23) 6 参考文献 (24)

摘要: 重点介绍了公路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简要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及工程实践总结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维修对策。 关键词: 沥青路面病害成因防治措施 Abstract: Focused on the asphalt pavement of the common diseas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diseases, combined with existing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summed up the appropriate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maintenance measures Keyword: Asphalt Diseases Cau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浅谈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浅谈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发表时间:2015-09-21T09:13:57.7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4期供稿作者:朱文强 [导读] 广东鸿高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针对此问题,就要求我们在对沥青路面施工中,从选材到工艺控制、现场施工都严格把控。现对沥青路面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详细分析。 朱文强广东鸿高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23000 摘要:沥青是一种路用结合料,其在世界各地的应用也较广泛,大到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小到乡村道路,从路面底基层到路面面层,都得到普遍使用,成为了公路建设长久且常用的材料。但沥青本身也存在其危害,现结合实践经验,对于在沥青路面施工中所遇到的问题加以分析,希望为以后的路面施工提供借鉴及参考。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问题 沥青现已广泛应用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道路施工中,但由于沥青本身的缺陷,以及后天受到设计和施工水平的限制,常常会出现开裂、泛油、松散、坑槽等病害,不但使行车速度、安全以及车辆本身受到严重影响,还是使沥青路面的使用期限大大缩短,从而影响了道路投资效益。 针对此问题,就要求我们在对沥青路面施工中,从选材到工艺控制、现场施工都严格把控。现对沥青路面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详细分析。 一、路基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一)路基填料过程中操作不当,使路基被破坏。最直接的原因还是选料不当,在路基施工中常常选用有机质或腐殖类土、危害性膨胀土、高液限黏土使路基被破坏。 (二)路基未有效压实,碾压的次数未达标而且不够均衡;因路基水分含量不均衡,高填方碾压前的填土厚度不均匀;使用的土中大多含有草根、树根等杂物,达不到压实度的标准。 (三)路基填土方低,因路基排水的阻碍、地下水位较高,且对部分软土地基处理不当;在路基填土方不高且地势较平坦的情况下,对通过鱼塘、水渠等地段未有效的进行清淤处理,留下隐患。 二、在基层施工中常见问题(一)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在铺筑上一层结构层之前,基层以及底基层没有做到彻底清底,且路面结构层或路基表层的浮土、浮尘也没有被彻底清除,此时,经受雨水冲刷时,浮层细料就会变软,一旦有车辆碾压,水流经过压力就会把浮层冲刷成浆,使沥青路面受到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程度的裂缝。 (二)基层强度不足在利用石灰无机结合料来稳定土时,若水量使用不均衡,石灰量不足,拌和不够均匀,压实度不够,使用的土不符合标准或厚度不够等种种原因,都会使基层结构稳定性差、强度降低,最终导致沥青路面沉陷破坏。 三、沥青路面的危害(一)辙槽简单的说形成的原因就是沥青路面轮迹带的凹陷,是路面特有的破坏现象之一。在轮迹带凹陷的同时,两侧的沥青混凝土通常会鼓起,而轮迹带的凹陷深度和其两侧鼓起的高度之和就是辙槽。 (二)松散因沥青混凝土表面层中含有的集料脱落,从表面逐渐向下发展,颗粒的脱落主要是因为集料颗粒和裹覆沥青直接的粘结力消失了,其出现的原因有:集料颗粒被相当厚的粉尘包裹,沥青膜粘附在粉尘上,而未有效的与集料颗粒粘结在一起,从而导致了松散的出现。 (三)网状裂缝、龟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整体强度不足;但也存在路面结构设计的不合理性;路基路面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要求;路面的材料拌和不够均匀,或者路面出现裂缝时未及时修补,导致水分深入到底层;沥青老化等等都是形成网裂、龟裂的原因。 (四)水损害表现形式是表面型坑槽,当水进入表层但无法深入下渗,水分以水膜或水气的方式存留在沥青与集料的中间,再加上表面张力的作用,从而使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受到影响。在路面与轮胎反复挤压的状态下或路面间真空吸附作用下使沥青膜与集料迅速剥离,长此以往,路面就会慢慢出现麻面、松散、掉粒、进而产生坑洞,形成坑槽。 四、在面层施工中常见问题(一)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破旧、不配套。在施工中的拌和、摊铺、洒油等程序多是由人工来操作完成。因机械化较低,使拌和的均匀度、密实性及平整度均较低。 (二)检验松懈。对于原材料检验不够严格,对使用沥青的分量掌握不准,把控不好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最终导致沥青路面早期出现泛油、拥包、松散、坑槽等现象,(三)沥青混合料温度超高。沥青和矿料拌和时,矿料的高温开始灼焦沥青,从而出现松散、坑槽等现象。 (四)气候因素。在温度较低的季节施工作业时,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的表面温度就会迅速降低,但是混合料的中底部温度下降较慢,压实时,处于中底部的沥青混合料就会产生部分位移,而处于上部的面层就会因为温度过低而出现裂缝,使路面出现松散、坑槽,遭到破坏;在雨季施工作业时,施工的质量就更加得不到保障。 (五)用油量把控不准,洒油不够均衡,致使路面出现松散、泛油的现象。使用层铺法施工的沥青路面会因为厚度过大,而分层来碾压,油料不能很好的深入到基层,使面层与基层无法有效的黏结在一起,从而使面层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五、对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一)对基层施工的质量控制1、在基层摊铺的过程中,禁止离析现象产生。 2、避免出现薄弱夹层。严禁“薄层贴补”,找平操作时“宁高勿低”,在高温的天气下,“非厂拌法”施工,使半钢性基层的强度适中,控制把握好碾压上限,避免使板体性遭到破坏,使裂缝增加;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碾压时间,一般延误时间不得超过1.5h。 3、使层与层间粘贴性增强。在施工前,需将基层表面的浮灰全部清理完毕,然后再做沥青透层或下封层施工。 4、加强路面养护。日常中加强对道路的路政管理和养护工作,并且有针对性的防治,下雨下雪时及时清扫积水,防止出现“路面划损”。 5、沥青下面层一般采用挂线施工整平,严格控制标高,整平以平地机为主,人工挂线找补配合。在施工中多采用走线法以及平衡梁法使路面达到一定平整度,平衡梁法是摊铺机在施工时需要有一个标准的基准面以对平整度进行控制,一般其的精准度高于走线法,在沥青路面的表面多使用平衡梁法进行施工。 6、关于沥青面层的初压,复压以及终压方面,在进行摊铺后应及时进行高温碾压,采用静态二轮压路机碾压2 遍,一般温度控制在130°-140°,应采用关闭振动的轻型钢筒式压路机。在复压时应用振动压路机碾压3-4 遍后再使用轮胎压路机碾压4-6 遍,使厚实度达到要求。在进行终压时,应使用关闭振动的双轮钢筒式压路机碾压,以消除轮迹,在终了温度应大于80℃。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近年来沥青路面的增多,沥青路面早期病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通过多年对高速公路养护维修施工的实践经验,现对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成因及防治作简单叙述。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防治 一.横向裂缝 1.现象 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有贯穿整个路幅的,也有部分路幅的。 2.原因分析 (1)施工缝未处理好,接缝不紧密,结合不良。 (2)沥青未达到适合于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致使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应变)大于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应变)。 (3)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的发射缝。 (4)桥梁、涵洞或通道二侧的填土产生固结或地基沉降。 3.预防措施 (1)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连续进行,减少冷接缝。冷接缝的处理,应先将已摊铺带边缘切割整齐、清除碎料,然后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其预热软化;铲除敷贴料,对缝壁涂刷0.3-0.6kg/m2改性粘结材料(XJB、克莱孚等),再铺筑新混合料。 (2)充分压实横向裂缝。碾压时,压路机在已压实的横幅上,钢轮伸入新铺层15cm,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 (3)根据《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要求,按本地区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取适用的沥青类型,以减少或消除沥青面层温度收缩裂缝。采用优质沥青更有效。 (4)桥涵两侧填土充分压实或进行加固处理;工后沉降严重地段事前应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和合理的路基施工组织。 4.治理方法 (1)为防止雨水由裂缝渗透至路面结构,对于细裂缝(2-5mm)可用改性粘结材料灌缝,对大于5mm的粗裂缝,可用改性沥青粘结材料灌缝,灌缝前,须清除缝内、缝边碎粒料、垃圾,并使缝内干燥,灌缝后,表面撒上粗砂或3-5mm石屑。 二.纵向裂缝 1.现象 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 2.原因分析 (1)前后摊铺幅相接处的冷接缝未按有关规范要求认真处理,结合不紧密而脱开。 (2)纵向沟槽回填土压实质量差而发生沉陷。 (3)拓宽路段的新老路面交界处沉降不一。 3.预防措施 (1)采用全路幅一次摊铺,如分幅摊铺时,前后幅应紧跟,避免前摊铺幅混合料冷却后才摊铺后半幅,确保热接缝。 (2)如无条件全路幅摊铺时,上、下层的施工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前后幅相接处为冷接缝时,应先将已施工压实完的边缘斜部分切除,切线须顺直,侧壁要垂直,清除碎料后,宜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之预热软化,然后铲除敷贴料,并对侧壁涂刷0.3-0.6kg/m2粘层沥青,再摊铺相邻路幅。摊铺时控制好松铺系数,使压实后的接缝结合紧密、平整。

浅谈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浅谈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摘要】沥青路面修筑质量及使用寿命与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关系极大,据不完全统计,95%以上的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与路面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不到位有关。本文针对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展开论述,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对路面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和环节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过程控制;耐久性1. 概述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沥青路面修筑技术也在不断进度。我国沥青路面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集中体现在高速公路建设领域。各种先进机械设备的使用、原材料要求和选择更加明确和规范、施工过程管理措施完善、各部门职责明确、沥青技术尤其是各种改性沥青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沥青混合料设计及要求越来越高,从级配设计到体积指标分析再到油石比的控制,尽可能做到精细化管理。这些方面都对我国沥青路面技术的进步和路面修筑质量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地区差异,施工水平高低不同,原材料特性也相差较大,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认识也不尽相同,导致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对于某些问题的认识仍然存在偏差。根据笔者多年来参与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工作经验,凡是发生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路段,其绝大部分原因都与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不到位有关,包括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合料设计

出现问题、施工工艺出现问题等。本文将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浅谈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2. 原材料质量控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修筑好的沥青路面,首先必须要控制好原材料质量。对于沥青路面而言,主要原材料包括集料、沥青、矿粉和外掺剂,其中影响混合料质量和路面施工质量的主要是集料、沥青和矿粉。以下分别加以论述。 2.1 集料质量控制。 对于沥青路面用集料,其质量控制包含以下环节:矿山选择、开采过程母材质量控制、成品集料加工过程质量控制、成品集料堆放及使用过程质量控制。首先,应结合项目所在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集料开采地,在选择矿山需要综合考虑技术性和经济性,技术上主要是考虑母岩的发育程度,风化严重、软弱夹层较多的岩体不宜作为沥青面层集料开采,此外,尽量选择碱性或中性岩石,避免选择酸性较强的岩石,因为酸性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好,容易产生沥青膜剥落而出现水损坏。在初步选定矿山之后,就是要进一步确定母材岩性、物理力学指标,强度、吸水率、与沥青粘附性等路用性能相关指标。经济性主要是考虑运距的问题,避免长距离运输导致集料成品的上升。选定矿山之后,就是进行母材开采,开采之前必须要盖山(岩体上层的覆盖土)全部清除,避免母材中混入大量土块、树枝,进而影响成品集料的洁净程度(含泥量、砂当量指

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检测技术分析 贾楠

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检测技术分析贾楠 发表时间:2020-02-26T16:38:51.913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17期作者:贾楠[导读] 必须准确把握其工程质量要求,并有针对性的落实各项试验检测工作,如此才能为工程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促进我国公路建设的持续发展。 成武县公路管理局山东成武 274200 摘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沥青路面出现的病害问题一直存在,经过研究发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不到位,很多中间环节设计的不够科学,投入使用后,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维护和养护管理方面的工作也没有按要求执行,因此增加了病害问题的发生率。本文章主要针对几种经常遇见的病害问题,说明一部分科学实用的检测技术。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检测技术 引言 公路工程作为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沥青路面是公路施工的主要内容,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其工程质量要求,并有针对性的落实各项试验检测工作,如此才能为工程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促进我国公路建设的持续发展。 1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1.1公路沥青路面泛油病害及成因分析 公路沥青路面通用在天气比较炎热时期出现泛油病害现象,致使沥青混合料路面表面进行迁移,该现象在温度比较低的环境下不会出现逆过程,导致公路路面出现大面积的沥青聚集,在表面出现沥青膜。公路沥青路面泛油病害主要有以下因素导致,首先,前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不达标,混合料摊铺过程发生离析现象,不均匀的施工细料,导致发生泛油情况。其次,施工过程中粘层油的使用不合理,在喷洒过程中由于喷洒过多或喷洒不均造成泛油现象发生。同时,前期建设施工中混合料配比不合理,由于空隙率较小或沥青量过多,路面经过长时间的荷载施压,导致路面中过多的沥青被挤压到公路表面,最终导致出现泛油现象。最后,公路施工建设中混合料质量较低,长时间经受雨水的冲刷,导致路表下层深入雨水,出现沥青膜脱落情况,最终导致出现泛油现象。 1.2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及成因分析 依照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种类分析,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病害主要涉及网状裂缝、横向裂缝以及纵向裂缝:①沥青路面出现纵向裂缝病害的成因主要涉及以下三种:a.部分公路路段处于丘陵低洼处或河谷区域,该类地形的地基土壤含水量比较高;b.前期施工阶段缺乏相应的处理,造成地基承载能力不足,最终出现路面裂缝现象;c.由于路基施工质量不达标导致出现纵向裂缝,比如纵向施工搭接质量差、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路基压实不均匀等。②横向裂缝主要由于以下两种因素导致,首先是因为沥青与混凝土温度收缩、施工原料收缩导致,其次是因为路面差异沉降导致。③网状裂缝的出现主要由于前期设计方案不科学导致,同时,路基路面压实度不足、原材料配比和合理同样会导致出现网状裂缝。其中出现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问题后如果不及时处理,长时间负荷下便会出现网状裂缝。 1.3公路沥青路面坑槽病害及成因分析 坑槽病害是公路沥青路面比较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因为以下三方面因素导致公路沥青路面坑槽病害出现,首先,由于沥青路面长时间受到雨水的冲刷和破坏,导致出现坑槽现象,一旦路面出现破损区域,雨水季节便会有渗入到沥青面层的空隙和破损处,后期经过长时间的荷载试压,导致发生网裂现象,汽车在经过网裂区域会带走小碎块基层材料,导致出现坑洞和坑槽。其次,车辆在路面行驶过程中会出现车辆修理油深入路面的情况发生,该区域在经历重复碾压后发展为坑槽。由此可见,坑槽病害在公路沥青路面中比较常见,很多因素都会导致该现象发生,因此要高度重视坑槽的问题,提升公路路面质量。 2公路沥青路面检测技术 2.1路面渗水系数检测 渗水系数检测分为室内和现场测试,目前主要运用于现场测定,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现场测定对沥青的渗水系数进行分析。目前主要采用现场测量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现场测试分析沥青的渗透系数。在渗水检测的早期,需要做相应的准备工作,清理沥青路面表面,清除路面杂物。用透水仪等测试设备测试透水系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确定测试点,确定测试点后用粉笔在路面上进行标记。二是采用密封材料进行处理,需要环形操作。在密封处理过程中,将多余的密封材料刮走,避免多余的材料残留。三是将导水器小心放置在试验位置,确定导水器的中心点,与试验区域的标准位置一致。四是需要在导水器筒体内进行注水作业。注水量的控制需要以筒体内水位下降的速度来测量,并要保证导水器内的底部气泡全部排出。 2.2路面抗滑性的检测 摆式仪法、构造深度测试法和横向抗滑系数测试法都是路面抗滑功能检测经常使用的方式。其中的摆式仪法的工作原理是摆的位能损失与末段橡胶片经过路面时抵抗路面摩擦做的功相同,这个原理能够得到沥青路面的抗滑程度的结果,此检测方法是静态的,所以与其它的方法相比,它的工作效率很低。现在常用的方法是激光构造深度仪法,它投射的红外线是利用半导体激光器所产出的,投射在路面,利用这个方法可以检测路面的构造深度。这个方法不仅运输方便、操作简单,也非常安全可靠。 2.3施工材料的检测 沥青公路的施工原材料直接决定了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提高对施工材料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沥青公路其核心的检测管理物料就是沥青混合料与砂石。沥青混和料与砂石的自身质量会影响到施工的安全,而两者的配比同样会影响到公路的施工质量。在对沥青配料进行管理控制的时候,可以通过专业的密度检查仪器对沥青配料的密集度进行有效检测。通过检测出沥青配料干燥状态下的总质量与加入水分之后的总重量,通过两者的计算就可以得出沥青配料的密集度。在对沥青配料进行检测的时候,可以利用压力机对配料的压碎值进行准确的检测,从而合理的计算出沥青配料的抗压性。在检测出沥青配料的抗压值之后,需要利用磨光机检测出沥青配料的磨光值,以及利用摩擦检测仪器,测量出沥青配料的实际摩擦系数,在检测出相关的数值之后,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综合的研究分析,就可以科学合理的评估出沥青配料的施工安全性与可靠性。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措施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措施 公路常见病害——翻浆、松散、坑槽、裂缝、泛油和波浪产生的原因及其处治措施翻浆是指路面出现弹簧、破裂、冒浆的现象。我国北方季节性冰冻地区,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排水不良情况下,冬季路基开始结冻,不断向深处发展,上下层形成了温度坡差,由于气候的变化,零度等温线不断下移,形成一层、两层或多层聚冰层。土基中水分冻结后体积膨胀,由于土质不均匀,使路面冻死或冻胀隆起。春季气温回升,由于路面导热性大,路中的溶解速度较两侧快,水分不易向下及两侧排泄。土基土层便呈现过湿状态,当容解到聚冰层时,土层的湿度有时会超过液限。土基承载力极低,在车辆通过时,稀软的泥浆会沿着汗裂的路面裂缝挤出或形成较深的车辙和鼓包,形成翻浆。翻浆-防护和治理措施公路翻浆病害公路翻浆病害影响路基路面的水的类型治理翻浆的基本途径是:防止地面水、地下水或其他水分在冻结前或冻结过程中进入路基上部。基本施工步骤:场地排水——场地清理——翻浆土挖除——分层摊铺——洒水并碾压。提高路基加强排水根据实际情况加高路基,使路基上部土层远离地下或地表水面。路基加高的数值,应根据当地冻土深度,路基土质和水文情况,以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及临界高度确定,一般应保证路基处于干燥状态。良好的路面路基排水可防止地面水或地下水侵入路基,使路基土体保持干燥,从而减轻冻结时水分聚流的来源,这是预防和处理翻浆的重要措施。降低地下水位设置渗沟。在翻浆路段的中心和边缘,每隔 4,6m 挖 30,40cm、深至聚冰层以下 10cm左右的小坑,定期将坑中水分掏出。如在未摸清翻浆情况前可在 100m 左右先开挖试验坑。翻浆消失后再用原来土壤或掺拌石灰土回填,回填时不要用砂砾回填,防止形成“水囊”和翻浆传染。路肩盲沟。盲沟应用渗水性良好的碎砾石填充,沟底宜做成 4至 5的坡度。在翻浆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 4,10m 开挖横向明沟,宽 30,40cm,深根据冻融情况逐渐加深,保持在化

沥青路面的病害形式、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形成及和处理方法 一常见沥青路面病害类型 沥青路面的病害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种类繁多,但主要表现为裂缝、车辙、沉陷、坑槽、泛油和油斑、路面推移等。 1.裂缝:①横向裂缝。横向裂缝是指垂直于路线方向的有规则的裂缝, ②纵向裂缝。纵向裂缝是指跟路线走向平行或基本平行的裂缝。 ③交叉裂缝。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交叉的裂缝称为交叉裂缝。 2.车辙:是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后留下的车轮永久压痕。 3.沉陷:指的是路基压实度不够或构造物地基土质不良,在水、荷载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不均匀的竖向变形 4.坑槽:路面坑槽指的是在行车作用下,路面骨料局部脱落而产生的坑洼。 5.泛油和油斑:一般指因表面活性剂破乳后在织物表面沾附的油污,如消泡剂、柔软剂等含有有机硅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比较容易出现破乳的现象.去除的话需要专门的去硅剂. 6.路面推移:主要是指混合料在道路的纵向发生位移,它可能是在施工期间发生或者是在道路通车一段时间后产生,尤其在高温天气下。 二.病害形成的原因 1.裂缝:(1)横向裂缝: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贯穿部分路幅或整个路幅。裂缝一般比较规则,每隔一定的距离产生一道裂缝,裂缝间距的大小取决于当地的气温和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2)纵向裂缝: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主要集中在行车道轮迹分布密集处,因为高速公路交通渠化分明,轮迹位臵及轮迹分布范围

较小,大车、慢车、重型车辆全部集中在行车道上,快车、小型车,轻型车行驶于超车道机会明显增多,超车道上荷载较小,交通量相对较小,纵向裂缝也较小,纵缝缝宽一般在5~10mm,靠近标线或位于车道中央,且绵延几十米,甚至数百米。常以单条裂缝形式出现。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路幅摊铺时,两幅接茬处未处理好,在车辆荷载及大气因素作用下逐渐开裂;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或由于路基边缘受水侵蚀产生不均匀沉陷而引起。(3)网状裂缝:裂缝纵横交错,缝宽1mm以上,缝距40cm 以下,1m2以上。(4)反射裂缝:主要是因为软基路段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直接反射到沥青路面。另外,行车荷载的作用加速裂缝的发展。 2.车辙:车辙一般是在温度较高的季节,沥青面层在车辆的反复碾压下产生永久变形和塑性流动而逐渐形成。它通常是在伴随沥青面层压缩沉陷的同时,出现侧向隆起,二者组合起来构成的。路面的永久变形主要发生在沥青面层中。因此,为了延缓车辙的形成,主要应从提高沥青面层材料的高温稳定性来着手考虑。此外,车辙的严重程度与沥青面层的结构组成和配合比有极大关系,ⅱ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自身的抗车辙能力比ⅰ型好的多。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沥青路面车辙病害也较普遍,大部分集中在公路交叉口,车辆来往多,高温天气路面下受碾压严重更容易出现车辙,修补更换新的沥青混凝土后,但未经严格保养就投入使用,在新的碾压下又会出现车辙,往往出现恶性循环。根据湿热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实践分析了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各种成因,提出了各种病害的处治方法,并对我国今后高速公路建设、设计、施工及管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沥青路面因具有地质条件适应性强、行车舒适、维护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通车后,因行车荷载作用、外界环境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