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居占杰,社会主义研究,2004.6

【摘要题】跨国公司研究

【关键词】跨国公司/新趋势/影响/世界经济

【参考文献】

[1]经济日报.2002-10-10(16).

[2]联合国贸发会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M].联合国出版,1999.

[3]联合国贸发会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M].联合国出版,1999.

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跨国公司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经济力量。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人们对跨国公司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一、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国际公司、全球公司和跨国企业等。1974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作出了统一采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的决议。跨国公司最简单的定义就是跨越国界、在国外经营业务的企业组织。它是通过输出企业资本,在两国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设立分公司或控制当地企业成为它的子公司,在母公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

跨国公司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6、17世纪。1600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作为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已具有跨国公司的雏形。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真正具备现代跨国公司组织形式的工业垄断企业。当时,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美国和欧洲国家,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三家:1865年,德国的弗里德里克·拜耳化学公司在美国纽约州的奥尔班尼开设一家制造苯胺的工厂;1866年,瑞典的阿佛列·诺贝尔公司在德国汉堡开办了一家炸药工厂;1867年,美国的胜家缝纫机公司在英国的格拉斯哥建立了一个缝纫机装配厂。这些通常被认为是早期的跨国公司。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跨国公司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跨国公司真正加速发展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事情。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60年代后期,西方发达国家有跨国公司7276家,受其控制的国外子公司27300家;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跨国公司的数量已增到1万多家,由其控制的国外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已达10万家。而到1996年,跨国公司则增至4.4万家,受其控制的子公司则达28万家,其在全世界的雇员也增长到7000多万人。2001年跨国公司达6.5万家,有85万家子公司,年销售额19万亿美元。[1]目前,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40-50%,国际贸易的50-60%,对外直接投资的90%,且拥有全球90%的技术转让份额。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显著。

跨国公司是伴随着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以及国际投资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国际分工是跨国公司形成的条件;国际贸易是跨国公司形成的基础;资本的国际化运动与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形成的重要手段。在促使跨国公司形成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因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的发展呈现出系列新趋势:

第一,发展战略全球化。实施全球战略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几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各国经济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依存度普遍提高,国际市场的相互开放程度也在加大,统一的世界市场正在加速形成。这将使跨国公司面临着更为广阔的市场容量,促使其展开更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以充分实现规模效益。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也意味着跨国公司正面临着竞争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产品全球化和管理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国际经济环境的外部压力和跨国公司的内在发展要求,使得跨国公司不得不实施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它迫使跨国公司逐渐改变以前那种单纯以利用国外廉价资源、抢占国际市场、转移相对落后的污染型生产能力为目的的投资目标,要求跨国公司以全球为着眼点,及时调整经营战略规划,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高价格销售,尽可能提高全球市场占有率和取得全球利润,以求在新一轮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一些大型跨国公司

纷纷提出了要“打破民族与国家界限”,建立“无国籍经营实体”和“全球公司”,要在“世界舞台上演戏”的口号。跨国公司早期采取的是独立于公司战略,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已经开始探讨全球战略的实践。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竞争中居优先地位的跨国公司纷纷开始实践全球战略。所谓全球化战略,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有效配置公司的一揽子资源,将公司的要素优势与国外的政治、关税、非关税壁垒和生产要素优势等投资环境的差异条件联系起来考虑,优势互补,使有限的要素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使公司的整体利益达到最大化。第二,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呈现新特点。对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的中心活动。(1)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将获得更大发展。(2)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互间的投资仍将是主体。1998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达5947亿美元,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为92%。[2]同期,发达国家吸引对外直接投资达到4604亿美元,占全球引进外资比重的72%。[3](3)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稳步上升。20世纪70年代以前,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主要在发达国家进行,很少涉足发展中国家。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表现出极强的不平衡性,跨国公司根据新形势不断调整其跨国投资的地域流向,在巩固与扩大发达国家市场份额的同时,正积极抢占全球新兴市场,即市场战略不断向潜在赢利能力大、有发展前景、经济增长绩效好的国家或地区拓展和渗透,如今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正日益成为跨国公司的投资热点。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中来自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占50%以上。从全球战略看,在21世纪,跨国公司仍会看好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它们仍会继续向亚洲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以及拉美国家等新兴市场投资。

(4)投资产业高级化。战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采掘业和公共工程行业,东道国主要是不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起,跨国公司投资的行业重点已由传统的资源开发业、初级产品加工业以及寻求自然资源或廉价劳动力为导向的初级形式向以寻求资本密集、规模扩张为导向的新兴的广告业、银行业、保险业、管理咨询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转移,制造业逐渐呈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技术、知识等要素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增强,以寻求知识创新为导向的高级形式,即高资本、高技术、高知识型投资将成为未来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主导。(5)投资方式多元化。过去,跨国公司一直以资金投入为主要方式在国外投资设厂、办分公司,或收购国内公司作为子公司。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参与方式主要是股权参与和合作经营。20世纪70年代以后,除纯粹资金投入外,各种非资金投入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不断出现和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各发达国家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经济领域竞争日趋激烈,跨国公司以股权方式进行国际投资的成本和风险正不断地增加,所以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已从原来单一的股权式合资方式,逐步向投资方式多样化转变。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无需投入更多的资金,而是用技术、管理诀窍、生产工艺、设计手段、配方、商誉、商机等无形资产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创办合资、合营企业。

第三,跨国公司生产经营方式的新趋势。(1)生产体系跨国化。经济全球化的加强、投资政策壁垒的削弱和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跨国协调成本的降低,不仅促进了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同时也使跨国公司生产体系跨国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跨地区的国际生产体系正被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所实施。尤其是在特大规模的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战略中,形成了跨国公司职能跨地区的全球一体化生产体系。

(2)经营活动属地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在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接投资时,更加注意“属地化”经营战略的实施。所谓属地化经营,就是指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务类相关环境的适应过程。跨国公司拥有先进技术、专利和充裕的资本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等优势,实施“属地化”可以在企业比较效益原则下,利用先进技术和过剩资本,把产品生产转移到劳动力价格较本国低、资源丰富而廉价的东道国,并且就地生产、就地销售。(3)经营战略联盟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国际化倾向的加强,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加快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保持和发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以及进一步拓展市场,分散新产品的开发费用,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市场的资源,提高企业总体竞争力,纷纷由广泛合作而发展到组织跨国联盟。目前,跨国公司之间进行各种股权或非股权结盟活动已成为其发展的新趋势。(4)管理职能分散化。以往的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能注重纵向分工和强调命令控制。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随着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跨国公司纷纷作出了大幅度的战略性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能的调整,其管理职能已由本国中心向多元中心和全球中心并存的格局发展。(5)融资手段外部化。跨国公司到国外设立公司或对外直接投资,首先要考虑的是融资问题。融资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随着跨国公司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资金预算规模(包括股本和债务)和筹资数

额也随之相应扩大,筹资成本也逐步提高,跨国公司不仅原有的内部融资已不能满足需要,而且国内资金市场容量也相对有限。因此,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外部融资动力便越发强烈。

第四,跨国购并强化。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多次兼并浪潮: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主要是生产集中和资本积聚;第二次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上游和下游有关企业的纵向兼并;第三次形成于60年代,主要方式是混合兼并;第四次产生于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主要是通过举债并购企业;到了80年代后期,跨国并购开始增多,在90年代后期终于达到了高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金融自主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得到迅猛发展,然而,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跨国公司为了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抢占全球市场份额和取得规模经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跨国兼并浪潮,不仅范围广泛,而且是强强兼并。

第五,研究开发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增强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高、精、尖技术产品研制过程越来越复杂,使科研资金、技术、人才以及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来那种仅仅依靠跨国公司自身有限的科技资源和创新能力来从事具有战略性的重大科研项目的开发已远远不够。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一改以往以母国为技术研究和开发中心的传统布局,纷纷在其他国家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中心,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共同联手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第六,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从发展中国家崛起。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将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走上跨国经营之路。在世界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中,发展中国家已有5家,其中3家的总部设在亚洲。它们是马来西亚的国家石油公司、中国香港的和记黄埔、韩国的LG电子公司。目前亚洲的跨国公司占发展中国家5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73.3%的资产。虽然发展中国家目前的跨国公司还只是少数,但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必将有更多的跨国公司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

三、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跨国公司己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经济力量。它通过加快生产国际化,使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通过促进资金跨国界流动而使全世界的金融资源同样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它通过增加贸易流量使世界市场不断扩大,从而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它通过先进技术的广泛传播,使世界的科技进步速度加快。跨国公司的发展,对世界经济格局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一,跨国公司的活动是一种全球行为。它凭借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力量,打破了民族和国家对国内经济主体的严密控制和对国际经济活动的垄断,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用超国家的全球观念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市场行为,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推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更多的地区组织、企业集团、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各方面活动创造了条件。

第二,跨国公司控制着有关的全球信息网络。跨国公司通过控制的全球电报电话网、卫星通信网、计算机联网、交通运输网、广告媒介网等,从而建立起了全球传播与联系的信息网络。由于全球信息的广泛传播,使世界各个不同的角落更紧密地联合在一起,缩小了整个地球的空间,增强了跨国公司的渗透和扩展能力,使有关的民族和国家不再是封闭式状况,而是变得更为透明和开放。

第三,全球一些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需要跨国公司参与。目前比较突出的全球问题有:能源与资源危机、人口爆炸、生态环境污染、债务和金融危机、贸易壁垒、武器生产和扩散等等。很多问题原本是国内问题或地区性问题,后来发展成为全球问题,有相当一部分与跨国公司的全球活动是分不开的。跨国公司的参与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第四,跨国公司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促进了全球经济迅速发展。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融资本、技术和管理于一体,形成全球性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体系,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第五,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和技术转移,通常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急剧增加。这些投资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繁荣,而且推动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利用外资已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策。从技术转移角度来看,跨国公司控制着发达国家70%的技术转让。80%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是世界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获得新技术的主要来源。

第六,跨国公司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新秩序,强化了西方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其一、跨国公司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逐步加强了对全球经济的控制。西方跨国公司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和政府的强力支持,在新秩序和新规则中居主导地位。其二、西方跨国公司的迅速扩张进一步增强了西方大国的实力,使世界经济力量对比进一步向美欧发达国家倾斜。其三,跨国公司也强化了西方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主导权的控制。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大规模的并购加强了跨国公司在一些主导产业中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巩固了西方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权。

第七,西方大国跨国公司日益膨胀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构成威胁。西方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触发经济殖民主义苗头,部分发展中国家有失去经济独立的危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扩张,使美欧大国重新控制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这些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企业在西方巨型跨国公司强大竞争压力下面临生存危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还利用跨国公司作为其推动全球战略利益的重要工具,发展中国家面临“分化”、“西化”以及“边缘化”的危险。在国际政治关系中,当跨国公司的经济实力超过有关国家和地区以后,就相应拥有较大的政治权力,对东道国的国家主权、国家事务提出了严重挑战,使跨国公司的影响超越了经济范畴。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流程一:导入新课 据雀巢公司2003年统计,每一秒钟,有3900杯雀巢咖啡被世界各地的人们享用。我们身边有哪些国外产品?(学生回答:肯得基、麦当劳、可口可乐、富士胶卷、铃木摩托、 宝马、奔驰轿车等等。)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由此导入新课。 流程二:讲授新课 目标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原因及其实质 操作要求:1、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2、各小组组长汇总知识要点;3、各小组代表阐述答案。4、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1)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原因: ①新科技革命的推动(根本原因);②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技术手段) ③跨国公司的推动;(推动者)④市场经济的普遍推行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条件。(重要途径)⑤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2)实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设计意图: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实质的认识,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目标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相关的区域集团及国际性经济组织; 操作要求:1、自主学习,完成知识表格;2、各小组组员之间互相核对结果;3、各小组组员之间互相检测区域集团及国际性经济组织的记忆效果;4、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经济 (1)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发展阶段,是经济全球化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产物。(2)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发展。 【题组一】巩固检测 1.(2008·江苏高考) 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最基本的是两个:区域化和全球化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⑴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国家之间通过设立一套机构,在经济方面打破国界,实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和调节,使各国在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向着结成一体的方向发展。 ⑵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动力。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经济关系跨越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 ⑶ 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①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带来了资本的国际化。②对外贸易成为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环节和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促进了市场的国际化。③国际金融交易大大超过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服务贸易,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金融的国际化。④战后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并在全球经营,带来了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⑤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 ⑷ 正确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①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大发展的产物,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②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有利也有弊。世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加速自己的工业化进程,使自己产业结构不断改善;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引进更多资金和技术,促进本国经济繁荣。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还意味着挑战和风险。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要受到主要是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经济规则的约束和制约,为此要付出一些代价;国民经济对外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将使发展中国家易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迅速开放国内市场,使外国货物大批涌入会强烈冲击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涌入,也大大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有被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组织控制的危险等。③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参加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孤立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之外是没有出路的。④但发展中国家在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时,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巨大风险和安全问题有充分的认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尤其要加强和扩大南南合作,争取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调整。⑤解决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公正、不平等,只对少数国家有利,对多数国家不利的问题的基本出路,在于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⑸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并行不悖的。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经济全

跨国公司发展新趋势及其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概要

跨国公司发展新趋势及其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最近十多年,在经济全球化潮流推动下,全球范围内企业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向全球公司(GlobalCorporations)的转型。按照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定义,简要地说,跨国公司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建立分支机构,由母公司统筹决策和控制,从事跨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全球公司则是跨国公司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与一般跨国公司相比,全球公司的全球化程度大大提高,其跨国指数(海外资产、海外销售和海外雇员与总资产、总销售和总雇员的比例)超过50%。由于主要收入、主要资产均来自海外,全球公司发展战略、管理结构和理念文化与一般跨国公司相比更注重全球,形成了全球经营的思维模式和经营模式。 从跨国经营向全球经营的战略转变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政治、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全球范围内企业竞争的环境。冷战结束后两个对立的阵营不复存在,真正的全球市场开始出现。面对迅速形成的全球市场以及经济全球化潮流,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他们从过去以母国为中心的跨国经营转向全球经营,迅速进入和占领正在形成的全球市场。他们吸纳整合全球各国或各地区的各种最优资源,包括资金、市场、原材料、技术、人才,打造全球产业链,以全球资源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 战略调整之一,从跨国经营转向全球经营。随着全球市场的出现,跨国公司首先把营销及服务网点撒向全球。随后把制造组装业务转移到新兴市场或者最适宜加工组装的地区。无论是主动发起还是被动应对别人的全球市场挑战,跨国公司都不得不根据全球市场制定全球战略,从而保持现有竞争优势和开发新的竞争优势。全球经营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常态。 战略调整之二,打造全球产业链。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设置营销服务、制造组装、研发设计等中心,形成了全球产业链。随着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以及90年代东欧和俄国经济体制转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制造组装业务转移到这些资源和劳动力低成本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制造组装基地。在低成本国家建立制造基地极大地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跨国公司的竞争力。随着制造业务的转移,跨国公司也开始把研发设计业务向全球转移。近年来,跨国公司研发出现了从国内到国外,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通过在全球范围设立营销服务、制造组装和研发设计中心,跨国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全球产业链。现代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企业间点对点的竞争上升到产业链的竞争。因此,跨国公司建立全球产业链对于其参与全球竞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战略调整之三,通过外包吸纳整合全球人力资源。由于全球市场迅速形成

专家解读世界经济新趋势

低碳经济:升华新一种文明 ——专家解读世界经济新趋势 低碳经济,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力正一步步向我们逼近。不经意间,围绕低碳经济展开的话题已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普通人以为,这个新鲜名词是转瞬即逝的时尚。而经济学家和能源专家却盘算着,如何加速推进低碳经济,让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地球和谐共存。人类社会或由此进入永续发展的崭新阶段。 作为世界经济新趋势的低碳经济将给世界经济格局带来哪些变化,中国能否借此机遇展翅腾飞,而传统能源企业的位置又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主任冯飞、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助理主任郭海涛等专家,他们将为我们揭开这一系列谜团。 1、机遇与挑战:中国的竞争力在此一搏 观点集萃: 全球最重要的三大经济体都开始迈入低碳经济之路。低碳经济已不再停留于概念,而是进入到实施阶段。 低碳经济是我们的必由之路。不是想不想走的问题,而是怎么走的问题。 全球经济模式转型已经进入到关键时期。预计这一轮金融危机过后,可能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爆炸期。 低碳经济将改变产业价值链的分布,今后产业价值链可能分布在高技术产业,即向掌握低碳经济核心技术的环节和链条倾斜。 就像哈姆雷特那句话:“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如今,在世界经济领域,延续传统经济模式还是立志转型低碳经济也是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关乎着人类生存发展。

郭海涛认为,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加入低碳经济这一阵营。最明显的例子是奥巴马上任之后的美国。美国的转向,表明全球最重要的三大经济体都开始迈向低碳经济之路。“从世界范围看,低碳经济不再是一个单薄的概念,已进入到实施阶段。” 郭海涛介绍,美国曾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拒绝履行发达国家应尽的减排义务。但奥巴马上任之后,美国迅速转向以新能源为发展目标,并提出一系列经济振兴计划。这些目标和计划的核心指向低碳经济,即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和依赖,减少碳的排放,改善能源结构和气候变暖。 而欧洲早已开始研发低碳能源和技术。比如,低碳能源领域的风能和太阳能利用,低碳技术方面的碳捕捉、碳回收等等。日本则一直践行节能和环保战略。越来越多国家的探索,意味着低碳经济已成为未来经济模式新趋势。 对此,姜克隽这样表示:“低碳经济是我们的必由之路。不是想不想走的问题,而是怎么走的问题。”他的观点代表了目前经济界和能源界的普遍看法。 许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低碳经济的特质决定了它带给我们的冲击波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一些经济学家认定,低碳经济将人们带入生态文明阶段,这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史上又一次本质性进化。 “现在,全球经济模式转型已进入到关键时期。预计这一轮金融危机过后,可能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爆炸期。它将成为危机过后下一轮经济的高增长产业。” 冯飞这样预测。 金融危机中,各个国家都在实行绿色复苏、低碳经济转型,并将其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来实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将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同时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危机的综合解决方案,这必将加快新能源产业化的步伐。冯飞认为,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有可能作为重要的新兴产业,进而促进全球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低碳产业和技术的转型速度将因此加快。 冯飞还预测,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改变产业价值链的分布,过去和现在价值链的分布一直是向资源型企业倾斜,而今后产业价值链可能分布在高技术产业,即向掌握低碳经济核心技术的环节和链条倾斜。这意味着传统能源企业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将发生变化。

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及趋势分析

2004—2006年期间,在发达国家美、欧元区、日等经济持续攀升,发展中国家中、印等经济快速增长的共同推动下,世界经济延续了较好的增长势头。但同时,世界经济近期也出现了走缓和地区徘徊趋向。本文根据近年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和影响,分析 2007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提出需采取的进一步措施和建议。 一、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主要特点 1、2007年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将趋缓 2004年以来,在发达国家经济持续攀升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共同推动下,世界经济增势良好。但2006年下半年,美国经济由于房地产市场降温、私人消费增长转弱而明显放缓。欧洲经济增长虽可望持续,但增速也将有所减弱。这是因为世界经济已处于一体化状态,尤其是发达国家之间连动影响十分明显,进而还会影响到发展中国家。根据野村证券的有关研究,美国经济增长率每减少1%,日本gdp要下降0.6%,欧元区与其他地区经济也是如此。总体上看,世界经济仍有望进一步增长,但增长势头将难以保持2006年水平。联合国预测报告认为,2007年世界经济有望增长3.2%,比2006年减少0.4个百分点。在发达国家经济体增长均适度放缓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扩张也将受到影响。 随着经济增长的减缓,全球需求上升势头也会减弱,世界贸易增长也将相应放慢。据联合国预测,2007年全球贸易增长7.8%,比2006年减少2.3个百分点。 2、世界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增强 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的快速增长,世界贸易额与全球gdp之比持续上升。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印和东亚等表现尤为突出。我国的进出口额已占gdp的70%。世界贸易从1988—1997年的13.2%上升到2005年的16.7%,使其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跨国公司的迅猛扩张,以及世界贸易体制的完善,既给世界贸易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同时也给世界贸易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受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使全球贸易自2002年二季度开始走出衰退,并呈逐步加速增长趋势。2004年全球贸易量增长达到10.9%,是自2001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伴随着世界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按照imf的预测,2006年和2007年全球贸易量增长率将为9.4%和7.8%,分别比春季预测调高了1.4和0.3个百分点,增速均高于2005年7.5%的增长水平。受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的带动,2006年世界贸易增长也高于预期。从进口需求来看,2006年,受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带动,美国进口增长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一至三季度进口分别同比增长13.4%、13.2%和13.9%,基本保持2005年全年增长13.7%的水平。由于经济增长加快,自2005年开始,日本和欧元区进口需求明显提高,成为促进世界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2006年以来,日本进口增长继续提高,一、二季度,日本进口同比增长分别达到27.5%和19.1%,三季度又增长16.8%,均高于2005年全年15.6%的增长速度。从出口来看,由于外部需求强劲增长。继2003—2005年出口持续快速扩张之后,2006年许多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了出口的较快增长。中国、巴西、俄罗斯等国的货物出口额增长率都达到20%以上,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和台湾地区等的出口增长率都在10%以上。预计2007年这些经济体仍然是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迅速增长。但世界贸易发展失衡加剧、国际市场产品价格迅速上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贸易摩擦有增无减。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国家将国内就业增长乏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归因于贸易问题,并在重要贸易领域设置壁垒,使美欧、美中等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不利于世界贸易的稳定发展。特别是,持续近五年之久的多哈回合全球贸易谈判被迫中止,使多边贸易体制陷入困境,给世界贸易发展前景蒙上了阴影。 3、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扩大 2007年,受美国经济增长减弱的影响,发达国家(地区)经济增长势头将有所放缓。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经济可望保持强劲增势,将成为拉动周边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

世界经济一体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影响 地理与规划学院教本1002班王梦珂20102613676 摘要:随着市场的扩大和国际分工的深入,当今国际经济关系的主导趋势是世界经济一体 化,其主要过程表现为贸易国家化和生产国际化[1]。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有关国家和 地区为使其经济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而共同做出的制度性安排。我国顺应经济发展 潮流,积极参与到这种体制中。在这个过程中,经济一体化给我国提供了一个广阔 的发展平台,给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也给各方面的发展带来 了不利影响。本文着重从不同角度来说明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发展政治文化教育应对措施 正文: 1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世界经济一体化,简称经济一体化,是指国家间在经济上的结合,在经济领域里实行不同程度的联合和共同调节,向结成区域性集团的方向发展,专指由国家政府出面组成的在经济领域里实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国民经济联合发展并趋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具有宏观意义和性质特征的国家集团[2]。世界经济一体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经济一体化,实际是指随着科技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国经济日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通过若干全球性国际经济组织制定出一些规范各国行为的规章准则,采取一致的相互协调的行动,它反映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说明了经济活动的国际性,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所谓狭义的经济一体化,是指把若干个国家的经济结合成一个更大的经济实体,组成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它特指在一定区域内,由国家出面根据各国间的协定而建立,有一整套固定的国家机构,制定出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制度,并且要求参与国让渡一部分国家经济主权。 2 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影响 世界经济一体化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种潮流,对我国各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下面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2.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1.1我们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1990年前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就开始对中国的国力从新进行评判,认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成长为世界的第二位或者第三位,从那时开始就有舆论谈“中国威胁论”[3]。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威胁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地位。而中国又如何呢?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十几年间突飞猛进,但中国的人均GDP排在世界第140位,是世界中等收入水平的40%,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6%,这个水平之低代表我国发展水平还不够。我国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在真正反映一个国家实力的高科技、高技术领域,我国的力量都相当薄弱。 2.1.2社会整体水平还不高 中共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还很多,如:失业问题、农业问题、财政为题等,中国社会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另外,法制

孟祥民 跨国公司全球投资经营战略发展态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跨国公司全球投资经营战略发展态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科技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根本性的新变化: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技术信息化、经济权力从原来的集中于制造厂家向销售商和客户分散等等。这些变革极大地改变了跨国公司的经营环境、竞争规则和创造价值的方式。在上述经营环境巨变的情境下,全球大型跨国公司率先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调整与管理改革,从而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些著名跨国公司进行的战略调整和变革创新,有助于我国政府和企业更有效地吸引和利用外资. 1、经营业务归核化-中国成为跨国公司非核心业务一个重要外包基地 二战后,许多大型跨国公司为了分散风险,曾普遍采用业务多元化经营战略。但其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如摊子过大或不熟悉非相关领域等,导致收益降低,甚至高负债。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企业又纷纷由多元化扩张向有竞争力的主营业务回归,实施归核化战略,其要旨是:把公司的业务归拢到最具竞争优势的行业上;把经营重点放在核心行业价值链上自己优势最大的环节上;强调核心能力的培育、维护和发展。这是跨国公司在外部环境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一种主动选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核心主业、提高竞争力而实施的战略转移。可以预计,归核化将成为21世纪初各国大企业或跨国公司的主导型战略。 最近值得注意的一个新趋势是,跨国公司在向中国转移制造业价值制的组装加工环节的基础上,开始把制造业价值链条中的服务环节,如战略咨询与管理、研究开发、产品设计、营销、公共关系、金融服务等转向中国,带剥了外资流向中国。中国入世以来,跨国公司将服务业向我国转移的趋势明显。例如,英国汇丰银行在2002年把地区总部从香港转移到上海并把技术保障中心迁到深圳,把呼叫中心转移到广州和上海。摩托罗拉公司将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给上海对外服务公司,为其进行销售团队的招聘、培训和管理工作。 2、职能与资源配置“全球化”——中国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网络的一个重要结点 马克思曾经指出,资本为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有一种要超越一切民族和国家疆界的冲动和欲望。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并不限于个别国家和地区,而是追求全球布点,扩大势力范围。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凭借其巨额资产、庞大的生产规模、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的管理手段,将其触角己伸展至全球的各个角落,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它们的子公司以及分公司等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地,在经营管理上带有明显的“全球战略”特色,即放眼全球资源和市场,把各种职能行为-融资、研究开发、零部件生产、总装、会计、培训等等-安排到能最好地实现公司全盘策略的地方,并实行统一控制,这样创造了企业内部的国际化分工。 对于实行全球战略的公司来说,已逐渐淡化了跨国公司总部区位概念和公司的民族身份。总部可以设在任何一个合适的国家和地区,只是作为一个连接网络内各线路的通信中心。全球化经营战略要求经营者具有宽广视野与胸怀,竭力使本公司融合在东道国里,如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麦克唐纳、福特、菲利浦、索尼等在世界范围中都愿淡化公司的民族身份,在决定投资战略时,他们优先考虑能否有效地利用其全球网络中的人才、资本、技术和自然资源,而不是狭隘的地域观念。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的经济力量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一种结构。 2.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 3.跨国公司: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它资产,在一个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企业。它是世界经济中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4.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既是指世界各国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又指各国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二、思考题: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战后世界经济的“极格局”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时期,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时期。(1)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时期: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已明显地显现出来。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欧、苏、日彼此抗衡的状态。(3)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当今状况及其发展态势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变化。2、怎样认识世界进入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期?在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和运用;不仅在经济领域加速了信息化,而且在其他领域也加速了信息化,人类社会真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新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水平,改变了经济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它的影响无处不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一场新军事变革,也使得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科技进步的重大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尤为突出,将人类社会带入经济信息化时代。3、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国际化为基础的,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经济的国际化发展经历了商品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国际化几个阶段。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利益分配不公,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4、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商品、资本、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的不断削减,促进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经济融合,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等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从整体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因此,中国应该要积极地参与全球化的浪潮,应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效果来为发展中国的经济。但同时,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一系列其他的后果。它在带来民族国家权力的全球化的同时,又消蚀着民族国家的主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其主要产业乃至整个经济面貌有可能被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组织所控制。发达国家在进行产业结构梯度转移的同时,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和部门也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享受着丰裕生活的同时,也正牺牲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而发达国家内部由于出现强资本弱劳工的态势,在劳工抗衡资本的能力削弱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又受到全球化所带来的移民和发展中国家成本低廉的劳动力的冲击,使一些国家的极右势力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等等。对于这些,我们需要谨慎面对,趋利避害,修订“游戏规则”,克服其负面影响;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来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各国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紧密联系,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它是与信息经济相适应的,其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成因涉及到国家经济体制、企业趋利动机与技术进步等三个因素。(1)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消除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体制障碍。(2)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推动了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发展。(3)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远距离控制的成本,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货币和跨国公司等领域的发展上,其表现主要有:第一,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第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到了80年代末,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额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3/4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第三,金融国际化。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第四,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跨国公司是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它把世界经济全球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第五,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和完善,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其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世界生产力迅速提高。(2)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不断加强。(3)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商品结构、贸易地区均发生重大变化,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全球化使商品、服务、资本、人才、资源等各种要素流动的技术性和政策性障碍大幅减少,加快了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4)国际金融成为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被看作世界经济运行的核心,促进了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5)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全球工业化的重心正由西半球移向东半球。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比重的下降,其服务业就业人数的比重迅速上升。 但是,经济全球化在加强各国相互依存,推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1)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2)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3)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主要的负面影响在于:加剧了各国间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收益大都

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 一、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情况 (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式 经济一体化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松散到紧密、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以下的发展形式:(1)特惠关税区(PreferentialTarifAreas),如“美加汽车产品协定”和“非洲木材组织“;(2)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s),1994年由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国结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便是典型的例子;(3)关税同盟(CustomsUnions),如1948年建立的比荷卢关税同盟(BENELUX);(4)共同市场(CommonMarkets),如南方共同市场(SouthAmericanCommonMarket),简称“南共市”(MERCOSUR);(5)经济同盟(EconomicUnion),如欧盟(EU)。经济一体化的理想形式将是完全经济一体化(FullEconomicInte-gration),但目前尚没有出现完全经济一体化组织。 (二)经济一体化组织形式发展概览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加快,并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被世界广泛认知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有欧盟(TheEuropeanUnion)、欧洲自由贸易协定(TheEuropeanFreeTradeAssociation,简称E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TheNorthAmericanFreeTradeA-greement,简称NAFFA)、南方共同市场(TheSouth—eraCommonMarket,简称MERCOSUR)、东南亚国家联盟(TheAssociationofSoutheastAsianNations,简称ASEAN)自由贸易

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居占杰,社会主义研究,2004.6 【摘要题】跨国公司研究 【关键词】跨国公司/新趋势/影响/世界经济 【参考文献】 [1]经济日报.2002-10-10(16). [2]联合国贸发会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M].联合国出版,1999. [3]联合国贸发会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M].联合国出版,1999. 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跨国公司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经济力量。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人们对跨国公司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一、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国际公司、全球公司和跨国企业等。1974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作出了统一采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的决议。跨国公司最简单的定义就是跨越国界、在国外经营业务的企业组织。它是通过输出企业资本,在两国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设立分公司或控制当地企业成为它的子公司,在母公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 跨国公司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6、17世纪。1600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作为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已具有跨国公司的雏形。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真正具备现代跨国公司组织形式的工业垄断企业。当时,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美国和欧洲国家,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三家:1865年,德国的弗里德里克·拜耳化学公司在美国纽约州的奥尔班尼开设一家制造苯胺的工厂;1866年,瑞典的阿佛列·诺贝尔公司在德国汉堡开办了一家炸药工厂;1867年,美国的胜家缝纫机公司在英国的格拉斯哥建立了一个缝纫机装配厂。这些通常被认为是早期的跨国公司。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跨国公司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跨国公司真正加速发展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事情。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60年代后期,西方发达国家有跨国公司7276家,受其控制的国外子公司27300家;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跨国公司的数量已增到1万多家,由其控制的国外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已达10万家。而到1996年,跨国公司则增至4.4万家,受其控制的子公司则达28万家,其在全世界的雇员也增长到7000多万人。2001年跨国公司达6.5万家,有85万家子公司,年销售额19万亿美元。[1]目前,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40-50%,国际贸易的50-60%,对外直接投资的90%,且拥有全球90%的技术转让份额。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显著。 跨国公司是伴随着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以及国际投资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国际分工是跨国公司形成的条件;国际贸易是跨国公司形成的基础;资本的国际化运动与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形成的重要手段。在促使跨国公司形成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因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的发展呈现出系列新趋势: 第一,发展战略全球化。实施全球战略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几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各国经济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依存度普遍提高,国际市场的相互开放程度也在加大,统一的世界市场正在加速形成。这将使跨国公司面临着更为广阔的市场容量,促使其展开更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以充分实现规模效益。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也意味着跨国公司正面临着竞争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产品全球化和管理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国际经济环境的外部压力和跨国公司的内在发展要求,使得跨国公司不得不实施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它迫使跨国公司逐渐改变以前那种单纯以利用国外廉价资源、抢占国际市场、转移相对落后的污染型生产能力为目的的投资目标,要求跨国公司以全球为着眼点,及时调整经营战略规划,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高价格销售,尽可能提高全球市场占有率和取得全球利润,以求在新一轮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一些大型跨国公司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应对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应对 为何构建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审时度势) 赵晋平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进入了深度调整期,经济格局演变、全球化动力转换和规则重构是其中的三 大突出表现。总体来看,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背景下,原有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并没有明显改善,国别分化 反而进一步加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尤为突出,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 深刻。 “南北失衡”的突出表现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2013年世界经济总量达到75.5万亿美元,其中发达国家为46.1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为29.4万亿美元。照此计算,二者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分别为61.1%和38.9%。从过去20多年 的演变来看,由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发达国家和发 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之比已由1990年的3.9倍下降到目前的1.6倍。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超过发达国家。 但是,经济总量差距缩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2013年,发达国家人均GDP 达到40186美元,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8.2倍,远高于总量差距。近年来,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 增长的重要引擎,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印尼和马来西亚(以下简称“新兴7国”)1990—2013年人均GDP由627美元提高到4555美元。尽管如此,新兴7国人均GDP目前尚不及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以下简称“发达7国”)平均水平的1/10。从国别来看,经济发展 的不平衡更为显著。2010年美国的人均GDP相当于印度的34.1倍,2013年进一步上升到35.4倍。总体看, “南北失衡”是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和发展环境仍然是 一项长期任务,发达国家应为此作出更多努力。 日渐分化的贸易投资增长前景 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30年是经济全球化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世界贸易组织(WTO)主导下的全球贸易自 由化为通过对外开放寻求经济起飞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制度保障,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外向型经济发展。以新兴7国为例,1990年平均出口依存度仅为9.8%,2000年提高到21.7%,2010年进一步上升到22.6%; 同期,外资净流入占全球的比重也由4.1%提高到5.9%和27.8%。 但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了新变化,世界贸易组织主导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严重受阻,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以及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JEPA)等发达国家主导的跨区域大型经济一体化谈判加快推进。由于其实行高度自由化标准,绝大多数发展

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的引擎,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和科技全球化极其重要的驱动力量,正在超越国家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体。21 世纪的今天,在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强烈冲击下,跨国公司正在经历全球性的经营战略调整,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最新发展趋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当代跨国公司这种新的发展趋势将会对世界的未来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世界新兴经济体成员之一的中国,能够及时把握住当代跨国公司最新发展的脉搏和趋势,对于中国更多的企业成功地走出去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 一、当代跨国公司的最新发展趋势 具体而言,当代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的影响下,突出地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经营理念日趋全球化、绿色化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加速推动下,面对迅速形成的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前所未有的进行经营理念与经营战略的调整或转变,它们从过去以母国为中心的跨国经营转向多中心网络型的全球经营。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决策者越来越以“地球村”作为公司的长远战略市场,谋求在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吸纳整合各种有形、无形的优质资源,金字塔式的、公司总部拥有绝对决策控制权的中心辐射等级制管理模式在转变为在全球若干重点国家或地区拥有地区总部的、多中心多结点式的全球网络管理模式,这种全球网络模式有利于跨国公司针对动态、复杂、多变的全球经营环境迅速地做出相应地反应,以有效地利用全球资源。比如麦当劳、肯德基、家乐福、沃尔玛等跨国集团公司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自己的分

公司,不断拓宽自己的市场。据调查显示,麦当劳现在已在美国各州建立了连锁店,在国外的业务迅速拓展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余几个跨国集团也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扎下了根。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渐渐淡化公司的母国国籍,民族中心文化潜移默化为全球多元文化,本土化观念日趋增强,整合地方文化特性于管理理念之中,寻求全球一体化与本土化的一个协同效应,这有利于吸纳与有效激励全球各地最优秀的人力资源,加速促进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方向迈进,客观上也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但是,随着全球人类作为一个“地球村”上的整体,正日趋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和人类生存危机,当代跨国公司在寻求全球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从过去的股东价值最大化提升到包括股东、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在内的全球公司责任体系,推崇绿色管理,以期逐步改善全球经营环境,并给社会和公众留下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促进公司全球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这也标志着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的完成。全球经营将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常态。 (二)生产经营体系日趋全球化、网络化 随着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全球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欧盟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以及互联网革命带来的时空距离的缩短与拉近,全球市场竞争强度不断加大,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驱使跨国公司在追逐规模经济性与范围经济性的同时,更加看重速度经济性与网络经济性。在遵循全球本土化战略的思维模式和全球产业价值链最优配置的原则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行了诸如通过兼并收购、战略联盟与战略性外包等手段,跨国公司将经营重点转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附加价值最大的研发与营销服务环节,放弃或退出附加值低的某些制造组装环节,将其转移到全球新兴市场或最适合加工组装的国家、地区,并按照自己的

如何看待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如何看待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即将过去的2005年,世界经济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增长。展望可以预见的未来,不少人认为全球经济失衡仍将突出,而且普遍认为2006年全球经济失衡并不能得到纠正。这给今天高度依赖外需的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把第13届国际论坛主题定为“全球经济失衡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我们今天的论坛,将具体讨论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与调整的方向;全球经济失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对中国的影响;全球经济失衡条件下中国的政策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些在理论与政策上都是富有挑战性的题目。重视和抓紧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研究,从一定意义上讲,涉及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工作。目前,中国外贸依存度已达80%左右。重视和抓紧这方面的研究,一是有助于正确处理与世界的经贸关系,正确应对加入WTO后中国面临的新形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趋利避害,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二是有助于弄清世界各大国政治、军事、文化等各项政策的实质和走向,正确认识正在发展变化中的世界格局,妥善处理中国与美国等各大国的关系,积极绸缪可能发生的各种变故。所以说,对此跟踪研究,再难也应该做;而且,迫在眉睫。 近年来,世界经济一波三折,起伏跌宕,甚至如白云苍狗,瞬息万变。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各种力量和因素互动、博弈,更使世界经济波诡云谲,变数丛生。正因如是,国内外经济学家对世界经济看法分歧很大,甚至迥然相异。

尽管经济学家对世界经济前景的看法异彩纷呈,各种看法差别很大,但从整体上说,可以分为“乐观”、“悲观”两派。 乐观派认为,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无异存在,但并不十分严重,无须“杞人忧天”。中美经济关系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 因此世界经济不仅“失衡并增长着”,而且会逐渐走向更好的平衡。失衡是常态、动态,是有活力的表现;均衡是相对的短期现象。世界经济在历史上面临过几次大的失衡,经常与大的技术革命或者一个大国的经济崛起有关。这类革命或者经济崛起要求利益重新分配。纺织机的发明及美国的经济崛起曾经引起棉花、纺织品和金融市场的动荡。但世界经济继续甚至得到显著发展,人类社会总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还有学者认为,经济相对失衡帮助了全球经济增长,是全球经济走向新的更好的相对均衡的必要条件。 悲观派认为,尽管现在世界经济处于一种不平衡中的平衡状态,但是这种在刀刃上的平衡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出现房地产泡沫破灭、石油危机,世界经济可能无法维持,美元可能会大幅度贬值。一旦美元大幅度贬值,中国等高度依赖外需的这样一些东亚国家,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有着巨大的外汇储备的国家就会面临着外汇资产严重缩水等等问题,随之而来的事情可能是出口速度暴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失业率上升等等。当然这仅仅是一种概率不高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决不能排除。但也有个别学者认为,这种危险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如果上述具有破坏性的“纠正”不会出现,如果不平衡中的平衡在表象上可以继续维持,那么,矛盾经过多年甚至不必再需要多年积累,终有总体爆发的那一天。那时的世界经济,所受到的冲击、遭到的破坏可能会更大。 我个人认为,我们研究世界经济,要从实际出发,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比如,既要研究世界经济的失衡,也要研究世界经济失衡中的平衡;既要研究经济失衡这一表象,更要研究失衡表象下面失衡的深层次原因;既要研究消极的失衡,又要研究积极的失衡;既要研究失衡的现状,更要研究失衡的可能趋势;既要研究世界各大国内部与各大国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