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危险度评价方法

健康危险度评价方法
健康危险度评价方法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由于城市较多地消耗各种能源,不可避免地出现大气污染,从而成为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受到关注,各地环境卫生工作者对此开展了一些调查研究工作。陈秉衡教授近年来结合我国国情对上海市大气污染的健康影响运用国际上广泛认同的危险度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为各地从事大气污染健康影响的读者提供借鉴,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以期使此类研究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可行,从而促进城市建设与保护居民健康协调发展,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城市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的方法

第一讲绪论

国内外大量研究和报道已证实城市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不良影响。但是如何在一个城市范围内定量评价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危害,并以此作为政府部门决策的依据,尚无成熟和规范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伦敦烟雾事件对严重大气污染事故与居民超死亡关系的定量认,和嗣后政府决策部门对大气污染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使伦敦大气质量获得明显改善,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国内外又相继在这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本次系列讲座的目的拟介绍国际上近年通用的危险度评价方法,系统阐述城市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方法。健康危险度评价(health-based risk assessment),又称健康风险评价,是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之间的桥梁。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科学研究-危险度评价-危险度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1994年作了补充修改和肯定。这一框架已为国际学者和国际研究机构广泛接受。我们认为,大气污染的健康危险度评价应遵循这一框架的精神并加以具体化(图1).

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证实,大气污染即使是低浓度的大气污染也和居民的超死亡数相关。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有80万人的死亡和460万寿命损失年(lost life years)与城市大气污染相关(WHO2002)。但是大气污染的这项健康负担在全球各地区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项负担主要落在亚洲发展中国家,他们承担了全球大气污染相关的死亡和寿命损失年60%。问题在于,由于目前亚洲发展中国家相关研究资料的欠缺和不足,对亚洲所作的估计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北美、西欧的研究结果及暴露/ 剂量-反应关系。而这些亚洲国家的大气污染类型、污染物特征及浓度,人口学资料和疾病谱,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均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不同。世界银行出版的《蓝天碧水》(Blue skies Clean Waters)中曾以国外研究为基础,对我国与大气污染相关的超死亡数作了初步估计。这是一个重要的尝试和开端,但需要进一步从中国资料出发,作出更为准确和结合我国实情的判断,并为相关环境和能源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进行大气污染的健康危险度评价时,必须搜集和分析以下重

要背景材料:

1.城市大气污染的类型和演变

煤是我国的主要燃料,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将是我国的主要燃料之一。2000年煤占我国燃料总量的69%,估计到2010、2020和2030年将分别占66%、62%和60%。因此,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为煤烟型污染。随着汽车数量的迅速增加,我国燃油污染的

比重也随之增加,城市大气污染类型逐渐由燃煤型向燃煤/汽车污染混合型转化。

2.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

城市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能源消耗的增加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增加。能源结构的改变和能源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改变等综合因素的结果可使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增长。换句话说,城市发展可使大气质量恶化;但如措施得当,可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甚至改善大气质量。例如,上海的人均GDP从1990年的720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4180美元,同期大气TSP浓度却从360ug/m3降至156ug/m3。.

3.城市化和人口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过程加速,城市人口比例迅速增加,特别是在亚洲几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例如,1975年亚洲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25%,农村人口占75%;2000 年城市人口占37%;而到2030年城市人口将占53%。我国城市人口在1952年占总人

口12.5%,1970、1980、1990、1998年分别为17.4%、19.4%、26.4%和30.4%。城市人口的增加意味着暴露于城市大气污染人数的增加远高于全国人口的净增长。近年来,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是大气污染流行病学研究的危险度评价面临的新问题之一。

人口的年龄构成和城市老龄人口比例的迅速增加是重要的城市人口特征之一。2002年我国O-4岁组人口占24.8%,65岁以上人口组占6.9%,估计到2050年,"O-4岁人口将降至16.3%,而65岁以上人口则将增至22.7%。

4疾病谱(疾病流行病学的转型)

在新世纪中,亚洲低收入国家正经历着疾病谱死亡谱的流行病学转型。图2中I型疾病为传染性疾病;II型疾病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III型疾病为意外伤害。图2可见,我国主要的疾病负担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中的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如COPD)和大气污染相关。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II型疾病所占疾病负担仍将有所上升。

5.室内空气污染及人体总暴露量估计

这是国内外迄今尚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人群活动模式的确立,个体采样器的测定,主要大气污染物的相应暴露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of expoure.)的建立将有助于逐步解决这一难题。应美国EPA、可再生能源研究所(NREL)的请求,我们和国家环保局、上海市环保局和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试图在国际上通用并认可的危险度评价的平台上,逐步发展和完善在一个大城市进行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的框架(图3).

。本系列讲座将对该框架中各关键步骤加以阐述,讲座共包括六讲:第一讲:绪论;第二讲: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危害认定;第三讲:暴露-反应关系的分析;第四讲:大气污染的暴露评价;第五讲:大气污染对城市居民健康危害的定量评估;第六讲:大气污染健康危害的

经济分析和计算机平台的建立。

城市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的方法

第五讲大气污染对城市居民健康危害的定量评估

近100年来,各国学者就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很多研究,对生活和生产环境中可能遇到的暴露量(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的评估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定量评估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本讲着重讲述的内容。

流行病学研究将居民大气污染暴露与健康效应终点的变化相关联,是定量评估大气污染健康危害的基础。目前国内外用于大气污染的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个体水平上的队列研究和群体水平上的生态学研究。前者基于个体而不是群体的特点使它更易于控制各种混杂因素的影响;后者包括地区间比较的生态学研究、现况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以及目前广泛使用的时间序列研究和病例交叉研究。其中队列研究和地区间比较的生态学研究多分析大气污染长期慢性暴露后的健康效应;时间序列研究、病例交叉研究多研究大气污染短期暴露的健康效应。

目前,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均已证实,大气污染与居民一系列发病和死亡终点的增加有关,如呼吸系统症状增加、肺功能降低、医院门急诊和入院人数增加、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增加、长期或短期死亡率上升等(参见本系列讲座第二讲)。在这些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如何定量给出大气污染的健康危害,对控制大气污染、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公共卫生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讲以国际上近年来通用的危险度评价方法为基础$ 建立了大气污染健康影响定量评价的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基本方法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危险度定量评价方法(包括危害认定、暴露评价、剂量-反应关系、评价和危险度特性阐述),对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对居民健康的不良影响进行定量评估。1.2污染物的选择

大气污染物是由诸多污染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2000年6月1日以前,我国环保部门常规监测的大气污染物包括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该日期以后,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氮已分别替代了和总悬浮颗粒物和氮氧化物作为大气指示性污染物。

由于上述大气污染物存在共同的污染源(如煤炭燃烧),因此,各污染物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共线性)。这种共线性的存在,使得目前的流行病学研究尚不能把大气污染相关的健康效应特异地归因于某种污染物。因此,机械地把不同大气污染物计算所得的健康效应相加会引起“重复计算”、过高估计大气污染健康效应的问题。目前公认,在各种大气污染物之中,颗粒物(包括TSP、PM10以及细颗粒物PM2.5)与人群健康效应各终点的流行病学联系最为密切,再结合资料的可得性,我们推荐采用目前国内广泛监测的作为PM10 指示性污染物。、来估算大气污染的健康效应,这也与世卫生组织和欧盟进行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的选择一致。当然,各城市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待评价的污染物。如使用高硫煤的城市,可选择SO2作为指示性污染物。

1.3健康效应终点的选择

大气污染相关的健康效应包括从亚临床症状、发病到死亡的一系列终点变化。我们推荐根据下列标准选择评价的健康终点:(1)优先选用我国国内已经报道的与大气污染相关的健康效应终点。对某些中文文献未见报道、而又公认与大气污染相关的健康效应,如大气污染长期暴露对人群死亡率的影响,可选用公认的国外研究资料;(2)各健康终点与大气污染的关系是以定量的暴露-反应关系(如斜率、相对危险度等)表达,而不是仅仅进行定性描述;(3)部分亚临床症状、如肺功能、免疫功能的改变,由于目前难以评价这种变化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且难以进行相应的经济分析,故不推荐进入评价范围;(4)选择的健康效应终点,其基线资料(死亡率、发病率)要求在国内可以获得。比如活动受限日(restrained activity days,RADs.)是国外进行大气污染健康影响评价经常选用的终点,但由于国内缺乏该终点的基线资料,故不推荐进入本类评价。

1.4定量评价方法

相对于人群来说,疾病或死亡的发生都是小概率事件,符合统计学上的泊松分布。因此,目前大气污染的流行病学研究多基于泊松回归的比例危险模型(图1);

在此模型下" 我们假定某一大气污染物浓度下的人群健康效应值为:

式中β—暴露-反应关系系数; C—污染物的实际浓度;C0—污染物的参考浓度;E—污染物的实际浓度下的人群健康效应;E0—污染物的参考浓度下的人群健康效应;

可见,归因于该大气污染物的健康效应即为E和E0的差值;

同时,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终点的联系从统计学角度来说多为“弱相关”,即β值一般较小;在此条件下,如果C与C0的差值不很大,我们可以假定图1的曲线关系为直线关系-(图2 ),从而简化我们的运算。直线关系下的计算公式为:

同样,我们在知道了E、β、C、C0后" 就可以求出E0进而得出E和E0的差值。我们

在此计算过程中,由于一系列的中间变量,如人群暴露水平、暴露-反应关系系数、人群疾病发生频率等等,均服从于一定的统计分布而非固定点值,因此,推荐采用抽样模拟的方式来进行计算和不确定性分析,得出最终结果的统计分布及其95%可信限。

1.5暴露-反应关系的选择

暴露-反应关系分析把大气质量的变化和人群健康效应终点的变化相关联,是定量评价大气污染健康危害的关键之一。在确定各项大气污染相关健康结局暴露-反应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暴露评价,就可以定量估计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危害。目前,应用于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的暴露-反应关系,主要来源于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而非志愿者暴露实验和动物毒理学实验。

研究大气污染暴露-反应关系的流行病学设计

就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效应终点的作用来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作用两种。

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急性作用

观察大气污染物浓度短期波动对居民健康影响的急性作用,一般多采用时间序列(time-series)研究和病例交叉(case-crossover)研究的方法进行。尤其是时间序列模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大气污染急性暴露对各种健康效应终点的研究,并在全球不同地点、不同大气污染背景、不同人群取得了相似的结果,初步证实了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短期变化与居民逐日死亡数或发病数等健康结局密切相关。时间序列方法对同一研究人群反复观察暴露条件改变后的健康效应,因此与时间变化相关的一些变量,如年龄改变、吸烟、社会经济因素等,就不再成为研究大气污染健康效应的混杂因素。这是时间序列方法的一个关键优点。近年来,一些复杂的统计模型,如广义相加模型,也被引入时间序列研究中以调整死亡的长期和季节趋势、气象因素等潜在的混杂因素。

1991年,美国maclure提出病例交叉设计的概念以研究短期暴露对急性健康效应的影响;近年来,病例交叉设计已被用于研究大气污染的短期健康效应。与被广泛采用的时间序列研究相比,病例交叉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是靠新颖合理的设计、而不是统计学模型来控制许多潜在的混杂因素。病例交叉设计可以看作是改良的病例对照设计,每个病例就是自己的对照;其基本思想就是比较同一研究对象在事件发生时(前)的暴露情况和未发生事件的某段时间内的暴露情况。由于病例和对照是同一个体,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控制个体特异性的混杂因素,如年龄、遗传、社会经济因素等。病例交叉设计的其他优点还包括由于不需要寻找对照组,减少了病例和对照特征上不一致性,可避免许多伦理学问题等。然而,病例交叉设计的一个重要缺点在于其统计效率较其他方法(如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等)为低。此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病例交叉设计可以在任何支持“条件logistic回归”的统计软件包上进行,而广义相加模型则需要更高级的统计软件包如S-plus或高版本的SAS可运行。

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慢性作用

大气污染的慢性效应研究一般采用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的方法。

横断面研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它通过比较不同污染浓度地区人群的健康状况来获得其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资料。生态学研究常可利用常规资料或现成资料进行,因而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可以很快得到结果。但由于这种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生态性谬误),其对混杂因素如吸烟、职业接触史等较难控制,因此对这些资料得出的暴露反应关系的评价需慎重。

队列研究)是公认的评价大气污染长期暴露对人群健康影响较为理想的方法。它首先选定一个人群,根据个体暴露于大气污染的程度将人群分组,然后测量和比较这些人群组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队列设计研究周期长,人力物力投入巨大。迄今为止,得到公认的研究大气污染长期暴露与人群死亡率关系的队列研究只有2个,即美国哈佛大学6城市研究和美国癌症协会队列研究。美国环保局(EPA)和欧盟关于大气污染的健康危险度评价也基于此两个队列研究。2000年,美国EPA及健康效应研究所(HEL)重新评审了这两项队列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敏感度和不确定性分析,证实了这两项研究的可靠性。

大气污染急、慢性作用的关系

急性作用研究(如时间序列研究和病例交叉研究)研究的是短时间大气污染急性暴露与暴露后数天健康终点的关系,往往反映的是大气污染对已有心肺疾患等敏感弱势人群的影响,不能反映大气污染引起的全部人群效应。慢性效应研究如队列研究得出的结果,不仅包含了上述的急性效应,还包括大气污染对人群长期慢性积累的影响,如增加了人群慢性疾病的易感性和患病率等,因此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大气污染对人群的健康效应。同时,队列研究的自身特点也决定了只有其可以计算大气污染引起的损失人年数。

$ 大气污染物暴露-反应关系的估计

我国刚刚开展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危害的定量评价工作,上海、北京等城市已开始一些初步的探索。我们发现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一些重要的人群健康效应终点尚未见报道;同时对一些国内外均有报道的终点效应,国内外人群暴露-反应关系存在较大差异,直接引用国外的资料往往并不合适。因此,亟需在确定的各项健康终点的基础上进行暴露-反应关系分析,建立适合我国情况的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的暴露-反应关系。对大气污染物暴露与人群

健康效应的暴露-反应关系分析,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相关流行病学文献资料的搜集

可通过计算机联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以及相关文献追溯等途径,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大气污染与居民不良健康效应关系的流行病学文献,提取大气污染物暴露-反应关系系数及其95%可信限。文献资料入选标准:(1)考虑到我国过去数十年来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和成分变化极大,选择文献的发表年代不宜过于久远,这样才可应用于我国现在的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工作。(2)如可能,尽量采用我国的研究资料。只有当某些效应终点无国内文献记载,才选用国际上经专家评审过的文献的研究结果(3)文献的研究结果是以定量的暴露-反应关系(如斜率、相对危险度等)表达,而不是仅仅进行定性描述。(4)文献描述的健康效应终点,可以应用于相应的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工作。部分临床和亚临床症状,如咯痰、气短、喘息、肺功能、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等的改变,由于难以评价其长期健康效应并应用于大气污染的健康危险度评价工作,故不推荐进入文献收集的范围。

meta分析过程

对某一特定健康效应终点,如果有数篇文献加以阐述,可对各研究暴露9反应关系进行F.1/ 综合分析,得到其均数和95%可信限。Meta分析方法是1976年由Glass首先正式提出的,它是对具有相同研究目的的多个独立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定量的统计学综合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是对文献资料的再分析。Meta分析过程大体分3个步:文献收集评价、数据定量

合并和结果评价解释。

范例

目前公认,在各种大气污染物之中,颗粒物(包括TSP、PM10 以及细颗粒物PM2.5)与人群健康效应各终点的流行病学联系最为密切。基于此,我们采用上述的研究方法,以目前国内广泛监测的PM10作为指示性污染物,估算了大气PM10污染健康效应的暴露-反应关系。表1 为PM10, 每升高10ug/m3各健康终点相对危险度的meta分析结果。

1.6暴露评价

具体参见本系列讲座第四讲

1.7基线健康资料的选取

基线健康资料(E)为本地区大气污染相关健康终点的实际统计资料.如本地资料缺乏,则采用我国其他地区的资料或全国的资料.这些资料通常以年死亡率(发病率)的形式出现. 如有可能,尽量得到本地区分年龄别和分疾病别的健康资料,以进行敏感人群的大气污染健康效应评价.

1.8参考浓度水平(C0)的选取

参考浓度水平在部分文献中也被称作为最低分析浓度值-(lowest-assessed-level)。这里需要强调的是,C0是研究中指定作为比较参考的最低浓度水平,而不是未产生健康效应的阈下浓度值。目前的流行病学研究尚难以确定不产生健康效应的大气污染物最低浓度值。

一般而言,大气污染相关的健康危险度评价中,C0可以有以下选择:零值、本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自然背景值、流行病学文献中观察到的最低作用浓度值(或最高无作用浓度值)以及政府或政府间机构制订的卫生标准(如我国的大气质量标准、美国环保局的大气质量标值、世界卫生组织的大气质量指导值等)由公式(1)、(2)可见,不同C0的选择会显著影响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的结果,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参考浓度值是很重要的科学课题。

世界卫生组织大气质量指导值(Air quality guideline,AQG)主要立足于对人健康的影响,不受其他因素或考虑的制约;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大气质量标准,其制定需要考虑当地的技术水平、经济承受能力和各种社会、环境等因素。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大气质量指导值较适合用来作为进行健康评价的基础和依据。

1.9室内空气污染

人们常同时受到室内和室外空气的影响,所以凡是研究空气对健康的影响,实际上都是室内外空气同时作用的结果。本讲座内容主要是阐述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但并不否认室

内空气所起的作用。

2案例介绍

某市某年城区人口人,2001年该市城区PM10的年日平均浓度为当

年该市居民的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为我们拟定量评价大气PM10污染对居民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影响。

本案例中,由于世界卫生组织尚未制定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指导值,因此,我们选择该地的大气PM10自然背景值,作为最低分析浓度值!这是考虑到对该市人群而言,

能接触到比该背景值更低的颗粒物浓度是不可能的! 这也体现了健康危险度评价过程中需估计“至少”造成多少健康损失的原则(“at least”qpproach)。

综合国内外流行病学文献,大气PM10浓度每增加,人群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增加4.6%。采用曲线回归模型,估计该城区由于暴露PM10而造成的可避免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数为9920 例!,占总发病例数的10.2%;采用直线回归模型,估计该城区由于PM10暴露而造成的可避免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数为9440例!占总发病例数的9.7%。我们可以发现采用曲线模型和直线模型结果相差不大。

3.小结

本讲提出了定量评估大气污染物健康损失的方法。该方法是在健康危险度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大气污染环境流行病学得出的暴露-反应关系,对居民暴露于大气污染后健康效应进行了定量评价。该方法可用于我国各城市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工作,从而给出我国各城市大气污染危害的全貌和严重程度分布;也可获得同一城市(地区)健康危险度的时间变化趋势,为已有环境、能源决策做出可靠评价,更为今后政府环境决策的优先选择提供依据。

morse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

Morse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 高危险防止跌倒措施

△在床头卡上座明显标记 △尽量将患者安置距离护士站较近病房 △ △告知家属应有专人陪护患者△通知医生患者的高危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加强对患者夜间巡视△将两侧四个床栏抬起△必要时限制患者活动,适当约束 标准护理措施 姓名:______ 性别:_____ 年龄:_____ 病区:________ 床号:____ 住院号:_____

Morse跌倒评分说明: 1、病人曾跌倒(晕厥)/视觉障碍:病人在入院之前或入院后曾经跌倒(晕厥)的历史或 是视觉障碍评分为25分,如果没有为0分。 2、病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医学诊断:如果病人有多过一个或以上医学诊断评分为15分, 没有为0分。 3、病人使用丁形拐杖/手杖/学步车则评分为15分,行走时需要的辅助物:如果病人行走 不需要任何物品辅助二步态自然,或使用轮椅,或病人卧床休息不能起床活动,或由护 士协助活动而不需要辅助评分为0分。 4、留有静脉内置管:病人正在进行静脉内治疗(留有静脉内针管)或是使用药物治疗(麻 醉药、抗组胺药、抗高血压药、镇静催眠药、抗癫痫抗痉挛药、轻泻药、利尿药、降糖 药、抗抑郁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均评分为25分,没有为0分。 5、病人步态:正常步态或卧床休息:评分为0分,病人自然挺胸,肢体协调。病人年龄超 过65岁或存在体位性低血压:评分为10分。乏力:评分为10分,病人可自行站立, 但迈步时感觉下肢乏力或无力,需要辅助物品支撑。损伤步态:评分为20分,病人主要表现为从椅子上站立困难,站立后低头,眼睛看地板,病人平衡差,下肢颤抖,当护士协助病人行走时发现病人关节强直,小步态或病人不抬腿或拖着脚走。 6、精神状况:病人表现为意识障碍、躁动不安、沟通障碍、睡眠障碍或是病人非常自信, 对护士的评估提醒漠视均为15 分,正常为0分

健康风险评价报告

健康风险评价报告 组员:陶霞飞 1020207210 陈晓东 1020207211 周强 1020207212 潘正浩 1020207216 郭卉 1020207232

一、健康风险评价概述 健康风险评价主要是指通过有害因子对人体不良影响发生概率的估算,评价暴露于该有害因子的个体健康受到影响的风险。 1、健康风险评价的基本步骤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开始使用一些数学模型预测健康效益,首先在动物实验剂量--效应关系曲线的基础上估计人终身得癌症的超额危险度。80年代以后,科学家对化学物质危害的评定开始由定性发展,经反复研究,认为健康风险评价是保护公众免受化学物质的危害,以及为危险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的最适合方法。1983年,科学家提出健康风险评价的基本步骤,这个步骤广泛应用于致癌物的健康风险评价,并且非致癌物的健康风险评价目前也基本遵循该评价步骤。 健康风险评价是有效控制化学品危险的技术依据。首先,化学品数量巨大,既不可能同时进行管理,也不可能对所有化学品逐一进行风险评价,只能按其潜在的和实际危害的大小排列化学品排列的优先顺序。其次,为了有效地管理化学品,就需选择既能维护健康,又能为财力所能承受,也不会对社会和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技术上可行的控制措施,也就是需进行风险控制的损益分析。此外,为了使化学品的各项控制措施得以实施,就需由管理部门建立一系列法规。建立法规,需要考虑一个尺度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以化学品的健康风险评价所提供的科学依据为基础。 2、健康风险评价的技术框架 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从1993年起召开多次专门会议,将危害识别、暴露评价、剂量—效益评价、风险表征四步模式作为标准化的基本框架,并确定健康风险评价将在评价方法的透明性、用法的规范性、如何选择评价依据、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以及风险评价的公众参与等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二、危害识别 1、危害识别的概念 危害识别也称危害鉴定,是风险评价的第一阶段,它需要识别的是接受评价

健康危险度评价方法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由于城市较多地消耗各种能源,不可避免地出现大气污染,从而成为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受到关注,各地环境卫生工作者对此开展了一些调查研究工作。陈秉衡教授近年来结合我国国情对上海市大气污染的健康影响运用国际上广泛认同的危险度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为各地从事大气污染健康影响的读者提供借鉴,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以期使此类研究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可行,从而促进城市建设与保护居民健康协调发展,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城市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的方法 第一讲绪论 国内外大量研究和报道已证实城市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不良影响。但是如何在一个城市范围内定量评价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危害,并以此作为政府部门决策的依据,尚无成熟和规范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伦敦烟雾事件对严重大气污染事故与居民超死亡关系的定量认,和嗣后政府决策部门对大气污染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使伦敦大气质量获得明显改善,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国内外又相继在这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本次系列讲座的目的拟介绍国际上近年通用的危险度评价方法,系统阐述城市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方法。健康危险度评价(health-based risk assessment),又称健康风险评价,是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之间的桥梁。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科学研究-危险度评价-危险度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1994年作了补充修改和肯定。这一框架已为国际学者和国际研究机构广泛接受。我们认为,大气污染的健康危险度评价应遵循这一框架的精神并加以具体化(图1). 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证实,大气污染即使是低浓度的大气污染也和居民的超死亡数相关。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有80万人的死亡和460万寿命损失年(lost life years)与城市大气污染相关(WHO2002)。但是大气污染的这项健康负担在全球各地区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项负担主要落在亚洲发展中国家,他们承担了全球大气污染相关的死亡和寿命损失年60%。问题在于,由于目前亚洲发展中国家相关研究资料的欠缺和不足,对亚洲所作的估计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北美、西欧的研究结果及暴露/ 剂量-反应关系。而这些亚洲国家的大气污染类型、污染物特征及浓度,人口学资料和疾病谱,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均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不同。世界银行出版的《蓝天碧水》(Blue skies Clean Waters)中曾以国外研究为基础,对我国与大气污染相关的超死亡数作了初步估计。这是一个重要的尝试和开端,但需要进一步从中国资料出发,作出更为准确和结合我国实情的判断,并为相关环境和能源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进行大气污染的健康危险度评价时,必须搜集和分析以下重

苯巴比妥钠的健康危险度评价

苯巴比妥钠的健康危险度评价 一、急性毒性试验设计 5-乙基-5 -苯基-2,4,6(1H,3H,5H)- 嘧啶三酮一钠盐按干燥品计算,C12H11N2NaO3不得少于98.5%。为白色结晶性颗粒或粉末;无臭,味苦;有引湿性。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中溶解,在氯仿或乙醚中几乎不溶。 1、实验动物 正式试验动物随机区组分组:各25只,雌雄各5组,每组各5只小鼠,组内体重差小于10%,组间均数小于5%;采用分层抽样:小鼠按0.5—1g为组段分组观察时,雌雄分开喂养。 2、染毒途径 试验动物小鼠接触受试物方式为经口灌胃。每只小鼠按0.25ml/10g的剂量进行灌胃 3、染毒期限 实验前全体动物隔夜禁食16h,不限制饮水。密切注意观察2h,看是否有急性毒性发作,记录动物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解剖观察死亡小鼠的内脏情况。2h后常规饮食,连续观察7 天,每日定时观察记录。 4、剂量分组 探讨外来化学物急性毒性应首先测定半数致死量,先做预试验。通过查阅文 献,找出苯巴比妥钠的近似毒性资料,以此预期毒性中值作为苯巴比妥钠的中间剂量组,在上下各1~2个剂量组做预实验。初起组距用计量间的4倍差,即以㏒4来划分各组剂量。以毒性化学物急性经口LD50体重的中间剂量,组距取对数值(㏒2=0.3),上下各推两个剂量组 5、观察指标 试验期间和试验结束,全面观察动物死亡情况,动物体重,中毒反应症状,病理性检查 6、结果分析 化学毒物经口染毒的方法是卫生毒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经口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毒物的基本实验,在短期内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信息。 二、致突变作用及评价 1、实验动物 设阴性和阳性对照组,7-12周的小鼠,体重在18-20g之间,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 2、染毒途径 试验动物小鼠接触受试物方式为经口灌胃。 3、染毒期限 每天染毒一次,第五天处死, 4、剂量分组 首先测定半数致死量,先做预试验,后取苯巴比妥钠的1/5,1/10,1/20 LD50剂量, 即50mg/kg,25 mg/kg,5 mg/kg

环境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说明

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说明 1.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范围包括区域和工种两个方面,评估步骤包括危害辨识、危害核定、危害定性、风险评级等步骤,具体见附件1(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流程)。 2. 危害辨识 2.1. 用普查方式辨识区域、工种涉及的环境与职业健康潜在危害因素,危害因素见“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附件2),“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由“危害类别”、“危害项目”、“对人体/环境的危害”、“国家标准”、“国际趋势”及“评估方法”6 部分组成。 (1) “危害类别”:分“环境”与“职业健康”两大类别; (2) “危害项目”:分噪声、照明及能见度、温度、振动、空气质量、辐射、生物危害、化学危害、人机功效、心理因素、光污染、工业废料、生活垃圾、自然资源消耗、排放物等28 项危害; (3) “对人体/环境的危害”:指危害对人体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4) “国家标准”和“国际形势及趋势”指国家规定安全控制数值、职业接触限值或国际先进做法; (5) 评估方法:危害的检测手段。 2.2. 区域潜在危害因素辨别:用“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一览表”(见附件 5)普查不同区域的潜在危害因素,如辨识出危害则在相应“区域”与“危害项目”相交栏作标识。其中区域是将各部门所管辖

的范围按照其使用功能划分成区域,例如公司行政部管辖范围可划分为:办公室、高压配电房、低压配电房、材料室、工器具室、空调主机房、电梯机房、电缆竖井、车库、水泵房、杂物间、传达室等,物资部管辖区域可划分为:办公室、配电房、室内仓库、室外仓库、废料堆放区等。 2.3. 工种潜在危害因素的辨别:对于按区域未辨别出的涉及工种作业的危害因素,按照工种进行辨别。运用“环境与职业健康工种风险评估一览表”,普查各工种在工作中涉及的危害因素,如辨识出危害则在相应“工种”与“危害项目”相交栏作标识。其中工种主要是各区域中存在的常见工种或人员,例如行政部管辖范围内主要存在的工种包括管理人员、内勤人员、司机。物资部门管辖范围内主要存在的工种包括管理人员、仓管人员、物资配送人员、废旧物资处理人员、内勤人员、司机。 2.4. 危害辨识过程中对不确定的危害源,在“危害描述”栏进行简洁描述。如产生危害的设备设施、地点位置、受影响人员、受影响时间、对环境的影响等。 3. 危害核定:核定普查结果,确定危害是否存在。 4. 危害定性 4.1. 对核定的普查结果依据“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中评估方法开展评估。 4.1.1. 噪声、照明及能见度、温度、振动、空气质量、辐射、化学危害等,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规定进行定量的监测或定性评估,监测、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第七章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health risk factors appraisal)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基本步骤与方法 三、评价方法的应用 四、局限性 教学目标: 掌握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及特点 熟悉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步骤 一、概述 (二)基本概念 健康危险因素(health risk) 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 现状: 人们始终将重点置于疾病治疗和病因学研究领域; 单纯依赖医疗手段进行干预的卫生策略效果也不如期望的理想。 意义: 将人类的被动医疗转为主动预防 (二)基本概念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health risk factor appraisal) 是研究致病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基本思想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人口发病率或死亡率资料以及运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人们在生活、生产环境及医疗卫生服务中存在的与健康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测评,估计个体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预测个体降低危险因素的潜在可能性及可能延长寿命的程度,并向个体进行反馈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危险因素个体化和群体化的干预与控制,改变不良的生活、生产环境和行为生活方式,避免或降低危险因素的影响,减少疾病,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提高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由Robbins和Lewis提出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生物统计学家H.Geller和健康保险学家N.Gesner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等多种方法,将健康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用定量方法来分析定性资料 健康危险因素严重程度→危险评分 定性→定量 2.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 (1)环境危险因素

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定义和特点每日一练(2014.7.10)

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定义和特点每日一练(2014.7.1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均有1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相应答案代码。每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1、5:1 2、竹叶青蛇咬伤后局部主要表现( ) A.无明显炎症反应 B.轻微刺痛 C.麻木感 D.红肿、疼痛剧烈 E.肌抽搐 3、下列哪项不属于机械性损伤( ) A.切割伤 B.擦伤 C.挫伤 D.刺伤 E.放射线 4、烧伤抗休克补液时,第一份额24小时输液量从何时计算( ) A.来院时 B.烧伤后第一次输液时 C.口服补液时 D.发生休克时 E.烧伤时 5、竹叶青蛇咬伤后局部主要表现( ) A.无明显炎症反应 B.轻微刺痛 C.麻木感 D.红肿、疼痛剧烈 E.肌抽搐 6、5:1 7、中国九分法计算烧伤面积,哪项是正确的( ) A.头、颈、面各4% B.躯干为26% C.双臂为5% D.双下肢为46% E.成年女性双足为9% 8、竹叶青蛇咬伤后局部主要表现( ) A.无明显炎症反应 B.轻微刺痛 C.麻木感 D.红肿、疼痛剧烈 E.肌抽搐 9、成人面、颈、双手、前胸和前腹部约2/3烧伤时,烧伤面积为( )

A.16% B.18% C.20% D.22% E.24% 10、5 C.一般为2: 11、某男孩上学途中不慎被犬咬伤小腿,伤口出血少许。应该就地采取何种措施( ) A.包扎伤口 B.立即去医院 C.创面涂红汞 D.抬高患肢并限动 E.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伤口 12、预防狂犬病的主动免疫应注射 A.狂犬病疫苗 B.破伤风抗毒素 C.抗狂犬病血清 D.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E.抗生素 13、成人体重50kg,头、颈部、胸、腹、会阴及双上肢均为Ⅱ°烧伤,伤后第1个24小时补胶体液的量为 A.1225ml B.1425ml C.1625ml D.1825ml E.2025ml 14、成年男性,矿井瓦斯燃烧,烧伤头、面部、双下肢和双手,估计烧伤面积时,下列那些不确切( ) A.头、面、颈部各位3% B.双前臂为6% C.躯干为27% D.双手为5% E.双大腿、双小腿为32% 15、关于暴露疗法对病室要求正确的说法是( ) A.病室温度以28~32℃为宜,相对湿度70%左右 B.病室温度以28~32℃宜,相对湿度40%左右 C.病室温度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40%左右 D.病室温度以18~32℃为宜,相对湿度30%左右 E.病室温度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70%左右 16、严重挤压伤病人应用下列何药可防止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 A.碳酸氢钠及利尿剂 B.稀盐酸及利尿剂 C.氯化胺及利尿剂 D.低分子右旋糖酐

健康风险评估习题

单选题 1.以下关于“风险”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风险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历的一种状况 B.风险是用来描述结果不确定的状况 C.风险是可以预期的已知结果 D.当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存在差异的时候,风险就产生了 E.生活本身是充满风险的 2.以下关于健康危险因素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健康危险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B. 各种健康危险因素之间是独立的 C. 健康危险因素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性的 D.有多种健康危险因素,但不一定就有疾病 E.现代社会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健康危险因素就是不良生活方式 3.健康风险评估不可以用于:D A.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B. 人群健康管理 C.自我保健 D.疾病的诊断 E. 行为矫正 4.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是用来研究:A A.健康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B.健康危险因素与急性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C.健康危险因素与健康保护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D.健康危险因素对健康损害的机制 E.健康危险因素与疾病发生的特异性 5.健康信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旨在:B A. 提供有普遍性的群体化健康信息来调动群体消灭本身健康风险的积极性 B.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信息来调动个体降低本身健康风险的积极性 C.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来帮助群体降低本身的健康风险 D.提供有普遍性的群体化健康信息来调动群体消灭本身健康风险的积极性,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信息来调动个体降低本身健康风险的积极性 E.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经健康信息来调动个体降低本身健康风险的积极性,提供有针对的性的科学健康信息来帮助群体降低的健康风险 6.可以通过健康风险分析和评估的方法来确定高危人群,干预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减少发病风险的疾病是:A A、冠心病、脑卒中、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 B、SARS、流脑、流感等急性传染病 C、血吸虫病、肝吸虫病、蛔虫病等寄生虫病

危险因素评价表祥解

危险因素评价表 部门:中建二局三公司长沙梅溪湖·金茂悦项目部填写日期:2013.07.01 序号作业活动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涉及相关方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危险程度备注L E C D 1办公过程 1.1 电脑、复印辐射人体健康复印人员0.2 6 1 1.2 一般危险因素1.2 电脑辐射视力电脑操作人员 6 6 1 36 一般危险因素1.3 复印复印机碳粉、有毒气体人体健康复印人员 1 6 1 6 一般危险因素1.4 电源线路、插座漏电(设备设施缺陷)触电使用电源、插座人员 1 0.5 1 0.5 一般危险因素1.5 办公场所办公物品堆码超高物体打击办公人员 1 6 1 6 一般危险因素 1.6 悬吊式灯具、空调安装不牢固(设备 设施缺陷) 物体打击灯具、空调下方人员 1 6 1 6 一般危险因素 2 现场、办公区域自然灾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0.2 1 3 0.6 一般危险因素 3 职工宿舍 3.1 职工躺在床上吸烟火灾职工 1 3 3 9 一般危险因素3.2 电线私拉乱接触电职工 3 3 3 27 一般危险因素 3.3 在床上装设开关触电职工 1 6 1 6 一般危险因素 4 职工食堂 4.1 炊事员无健康证(违章作业/违章指 挥) 食物中毒就餐人员0.5 2 1 1 一般危险因素 4.2 炊事员上岗作业不注意个人卫生(违 章作业) 食物中毒就餐人员0.5 2 1 1 一般危险因素 4.3 生熟食物未分开(违章作业)食物中毒就餐人员0.5 2 1 1 一般危险因素4.4 食物未加工熟即食用(操作失误)食物中毒就餐人员重大危险因素4.5 食物存放不注意卫生(违章作业)食物中毒就餐人员0.5 2 1 1 一般危险因素4.6 液化气泄漏(设备设施缺陷)窒息/爆炸炊事人员重大危险因素 液化气灌与火源距离过近(防护缺陷)火灾/爆炸炊事人员 3 2 15 90 重大危险因素5 锅炉作业 5.1 司炉人员未执行交接班制度(管理缺 陷) 锅炉爆炸锅炉设备及使用人员、0.1 2 7 1.4 一般危险因素 5.2 任意调节安全阀(违章作业)锅炉爆炸锅炉设备及作业人员 3 2 15 90 重大危险因素 5.3 锅炉附件失灵仍然继续使用(设备设 施缺陷) 锅炉爆炸锅炉设备及作业人员 1 2 7 14 一般危险因素

第二章 环境卫生--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人类自然环境由下列圈带构成,哪项除外( ) A.生物圈 B.大气圈 C.水圈 D.非生物圈 E.土壤岩石圈 2.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下列各种功能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这些功能流是( ) A.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 B.物质流、能量流和食物流 C.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食物流 D.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E.能量流和信息流 3.以下是生态系统的特征,哪项除外( ) A.整体性 B.开放性 C.自调控 D.可复制性 E.可持续性 4.下列对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的描述哪项正确( ) A.是异养型微生物 B.是草食动物 C.可起着对初级生产者加工和再生产的作用 D.是肉食动物 E.能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5.关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人类力量无法取代的 B.已被农业革命所取代 C.已被工业革命所取代 D.已被现代文明所取代 E将被人类新的文明所取代

6.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相互对立的关系B环境决定人类 C.人类改造环境 D.辩证统一的关系 E.无特殊关系 7.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是( ) A.人类固有的、无限的 B.人类固有的、有限的 C.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无限的 D.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有限的 E.与疾病的发生元关的 8.环境污染物的暴露一般是通过( ) A.直接摄入污染物 B.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土壤 C.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生物 D.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水 E.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环境介质 9.污染物通过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对人的危害( ) A.都降低 B.都增加 C.既可以降低,也可以增加 D.保持不变 E.保持不变或降低 10.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速度,最快的是( ) A.水 B.大气 C.土壤 D.植物 E.岩石 11.以下是联合毒性作用的类型,哪项除外( ) A.相乘作用 B.拮抗作用 C.相加作用 D.协同作用 E.增强作用

环境危险度评价概述

环境危险度评价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第一节概述 ?危险度评价(risk assessment)即基于毒理学试验资料,化学物接触资料和人群流行病学资料等科学数据的分析,确定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对公众健康危害的可能性,发生损害效应的性质、强度、概率,确定可同意危险度水平和相应的实际安全剂量,为治理部门制定和修正卫生标准,制定相应法规,确定污染治理的先后次序,评价治理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称为危险度评价。 一、进展历史 ?1.占卜术(算命) ?危险度研究在人类史上已有专门长的历史,公元前3200年,Sumerians有一类专门的神父—Asipus,他们的职责是用简单的方法来占卜吉凶(可能危险度)。

?我国流传特不算命方法中也有一些危险度评价的内容。 ?2.近代的进展 ?健康危险度评价(health-based risk assessment),又称健康风险评价,是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之间的桥梁。美国国家 科学委员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科学研究-危险度评价-危 险度治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1994年作了补充修改和确信。 这一框架已为国际学者和国际研究机构广泛同意。。 二、什么缘故要进行环境危险度评价? ?1.必要性 ?美国食品及药物治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美国国家环保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以及我国政府已对环境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制定出卫生标准。然而,在这标准之下就安全吗?假如一般人群终生暴露在100种化合物下,每

种化合物的安全标准为10-6,它们毒性相加的结果实际上并不象想象的那样安全。而进行环境危险度评价确实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成功的个案 ?英国大夫Doll和Hill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确实是较早危险度评价的成功案例。 ? 1996年加拿大联邦—省饮水分委会应用混合物危险度评价的方 法制订出第6版《饮水质量指南》,涉及60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同意浓度(MACs)。 ?三、危险度评价的局限性 ?目前采纳的“危险因素评价”方法表现出了它的局限性,正 日益受到流行病学界内外的评议。例如针对一些病因学研究 中相互矛盾的现象,Taubes认为“流行病学在病因推断上面 临其自身的极限”。

健康风险评估表

健康风险评估表

日期:年月日 健康风险评估调查表 调查日期:□□□□年□□月□□ 调查员:______ 请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 1.性别:①男②女 2.出生日期:□□□□年□□月□□日 3.职业: ⑴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⑵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⑶商业、服务人员⑷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⑸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⑹专业技术人员⑺军人⑻其他劳动者 ⑼在校学生⑽未就业⑾家务⑿离退休人员 4.文化程度 ⑴未接受正规学校教育⑵小学未毕业⑶小学毕业⑷初中毕业 ⑸高中/中专/技校⑹大专毕业⑺本科毕业⑻研究生及以上 5.婚姻状况 ⑴未婚⑵已婚⑶同居⑷丧偶⑸离婚⑹分居⑺其他 6.身高:厘米 7.体重:公斤 8.您是否听说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一二一行动: ①是②否 9.您是否听说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①是②否,请跳至题11. 10.您能说出具体是哪一天吗?□□月□□日 11.您认为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哪些内容: A.平衡饮食①是②否 B.适量运动①是②否 C.不吸烟①是②否 D.不酗酒①是②否

E. 保持心理平衡①是②否 F. 保持充足的睡眠①是②否 G. 讲究个人卫生①是②否 12.您认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下列哪些慢性病有关: A.心脏病①是②否 B.中风①是②否 C.糖尿病①是②否 D.肿瘤①是②否 E.高血压①是②否 F.高血脂①是②否 G.超重、肥胖①是②否 13.您有下列哪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A.食物种类较单一①是②否 B.口味比较咸①是②否 C.经常吃油腻的食品如红烧肉等①是②否 D.蔬菜、水果摄入不够①是②否 E.锻炼不够①是②否 F.吸烟①是②否 G.经常酗酒①是②否 14.与一年前相比,您的饮食结构有什么变化?(可多选) ①无变化②食物种类多样化③多吃蔬菜、水果④注重粗细搭配⑤多喝奶或奶制品(酸奶、奶粉)⑥常吃鱼、蛋、禽和瘦肉。⑦其他,请列出 15.您是否经常吃新鲜水果(不包括罐头、果脯等加工后的水果)? ①每天都吃②有时吃③很少吃④不吃 16.您是否经常吃新鲜蔬菜(不包括腌、晒、泡制等)? ①每天都吃②有时吃③很少吃④不吃 17.您知道推荐的成人身体活动水平吗? A.生活、出行加运动,每天至少运动6000步。①是②否 B.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①是②否 18.与一年前相比,您主动参加锻炼的次数有无变化? ①增加②减少③无变化

健康风险评估表

健 康 风 险 评 估 表 日期:年月日健康风险评估调查表

调查日期:□□□□年□□月□□ 调查员:______ 请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 1.性别:①男②女 2.出生日期:□□□□年□□月□□日 3.职业: ⑴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⑵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⑶商业、服务人员⑷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⑸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⑹专业技术人员⑺军人⑻其他劳动者 ⑼在校学生⑽未就业⑾家务⑿离退休人员 4.文化程度 ⑴未接受正规学校教育⑵小学未毕业⑶小学毕业⑷初中毕业 ⑸高中/中专/技校⑹大专毕业⑺本科毕业⑻研究生及以上 5.婚姻状况 ⑴未婚⑵已婚⑶同居⑷丧偶⑸离婚⑹分居⑺其他 6.身高:厘米 7.体重:公斤 8.您是否听说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一二一行动: ①是②否 9.您是否听说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①是②否,请跳至题11. 10.您能说出具体是哪一天吗?□□月□□日 11.您认为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哪些内容: A.平衡饮食①是②否 B.适量运动①是②否 C.不吸烟①是②否 D.不酗酒①是②否 E. 保持心理平衡①是②否 F. 保持充足的睡眠①是②否 G. 讲究个人卫生①是②否 12.您认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下列哪些慢性病有关: A.心脏病①是②否

B.中风①是②否 C.糖尿病①是②否 D.肿瘤①是②否 E.高血压①是②否 F.高血脂①是②否 G.超重、肥胖①是②否 13.您有下列哪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A.食物种类较单一①是②否 B.口味比较咸①是②否 C.经常吃油腻的食品如红烧肉等①是②否 D.蔬菜、水果摄入不够①是②否 E.锻炼不够①是②否 F.吸烟①是②否 G.经常酗酒①是②否 14.与一年前相比,您的饮食结构有什么变化?(可多选) ①无变化②食物种类多样化③多吃蔬菜、水果④注重粗细搭配⑤多 喝奶或奶制品(酸奶、奶粉)⑥常吃鱼、蛋、禽和瘦肉。⑦其他,请列出 15.您是否经常吃新鲜水果(不包括罐头、果脯等加工后的水果)? ①每天都吃②有时吃③很少吃④不吃 16.您是否经常吃新鲜蔬菜(不包括腌、晒、泡制等)? ①每天都吃②有时吃③很少吃④不吃 17.您知道推荐的成人身体活动水平吗? A.生活、出行加运动,每天至少运动6000步。①是②否 B.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①是②否 18.与一年前相比,您主动参加锻炼的次数有无变化? ①增加②减少③无变化 19.您每周大概有几天进行中等及以上强度体力活动(只计算那些每次至少10 分钟的活动)。 每周天;平均为每天小时分钟 20.您每周平均有几天步行超过10分钟? 每周天;平均为每天小时分钟

解析健康危险度评价在建立环境健康指标中的作用

解析健康危险度评价在建立环境健康指标中的作用 环境健康决策者衡量环境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工具就是环境健康指标。无论从环境保护亦或者环境管理等方面都显得非常重要,环境健康指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清楚的表达出健康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这种角度来说,环境健康指标就是衡量环境是否好坏的一个重要凭证。但是从目前我国环境健康衡量测试的的角度来说,还不能够准确的表达出环境和健康之间的关系,不能够建立其中相关联的基础指标,所以说建立相关的环境健康指标显得尤为重要。 标签:环境健康指标;健康危险的评价 健康危险度的评价对建立环境健康指标有着显著的作用,本文就着重针对健康危险度的相关信息进行了分析,力求能够建立完善的环境健康指标,从而为环境健康决策者提供一定有效的工具,为我国的健康提供质的保障。但是环境健康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健康危险度还不能够完全的取代环境健康指标。本文着重从环境健康指标的危险性的优势和弊端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环境健康危险指标所带来的意义。 1环境健康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环境健康指标简而言之就是阐述环境和健康之间的一种关系,它是环境健康决策者的一个有效工具,会针对某一个固定的环境关注所需要关注的问题,通过阐述相关的结果表达出有益于理解的相关信息。从环境健康决策者所使用的所有工具来说,环境健康指标能够有效的提供一些关于影响人身体健康的信息。 从环境健康指标的作用来说,首先它能够有效的为管理者提供相关的信息,其次有利于健康、环境和发展关系的和谐发展,将环境的有害因素逐渐的表达出来,最后能够使决策者更深层次的了解相关的环境解决策略,从而对各个解决方案进行对比和分析,最终选择出最好的一个解决方案。 从环境健康指标的定义不难看出,其中最为显著的两个特点,就是环境和健康之间的关系。所以说,如果只是单纯的对环境的状态和健康的状况进行诉述都不能够被定义成为环境健康指标。 在建立环境健康指标的过程中,经常性采取的一种分析法被称作为关联分析法。之所以采用这种关联分析法是因为它能够结合现有的知识点,评价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和危险度,然后根据问题的程度采取相关的控制措施,有效地遏制有害因素的发展。 2健康危险度评价 为了能够有效的预防接触化学物质产生的有害效应,提出了健康危险度评价这一个概念。从相关研究学家所提出的文献来看[1],早在1983年的时候美国就

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定义和特点每日一练(2016.11.23)

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定义和特点每日一练(2016.11.2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均有1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相应答案代码。每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1、男性,42岁,在山丛中割草,不慎被蛇咬伤,现场急救时以下哪项有错( ) A.抬高伤肢 B.伤肢下垂 C.就地取材,绑扎 D.伤口排毒 E.移除肢体上可能的束缚物 2、烧伤病人输液时,判断有效循环血量的最简便的观察指标是( ) A.尿量 B.血压 C.脉搏 D.呼吸 E.神志 3、男性,25岁,因车祸造成多发性损伤,急救时发现有窒息,腹部内脏脱出,股骨开放性骨折,病人血压低,脉微速。首先要处理的情况是( ) A.窒息 B.腹部外伤 C.股骨开放性骨折 D.休克 E.脉搏微弱 4、男性,18岁,头部被菜刀砍伤已2天余,伤口6cm,裂开,脓性分泌物较多。处理方法是 A.彻底清创并缝合 B.清创处理伤口不缝合 C.控制感染,定期更换敷料 D.清创、缝合并放置引流 E.清创、湿敷、包扎 5、足外伤后8小时,伤口污染,处理方法为( ) A.清创后Ⅰ期缝合 B.只清创不缝合 C.单纯清洗伤口 D.伤口药物湿敷 E.单纯换药 6、5℃,局部穿刺抽出脓液。此病人的切口属于( ) A.缝线反应 B.针眼脓肿 C.伤口感染 D.伤口异常 E.缝线脓肿 7、不属于化学性损伤的是( ) A.强酸

C.毒气 D.昆虫咬伤 E.磷烧伤 8、伤后12~24h的污染伤口应( ) A.清创后一期缝合 B.清创后湿敷 C.清创后暴露 D.清创后一期缝合加橡皮片引流 E.按感染伤口处理 9、5% D.3% E.5% 10、某男孩,10岁,清晨上学路上,被犬咬伤小腿,伤口流血。应急处理时以下哪项做法有错( ) A.清水彻底冲洗伤口 B.伤口加压包扎止血 C.伤口暂开放引流 D.伤口及时清创 E.挤压伤口周围软组织 11、某男孩,10岁,清晨上学路上,被犬咬伤小腿,伤口流血。应急处理时以下哪项做法有错( ) A.清水彻底冲洗伤口 B.伤口加压包扎止血 C.伤口暂开放引流 D.伤口及时清创 E.挤压伤口周围软组织 12、按急救顺序对机械性损伤患者最先采取的措施是( ) A.重点检查 B.抢救生命 C.包扎伤口 D.输血、止血 E.固定和搬运 13、上肢出血应用止血带时不应捆扎在( ) A.上臂上1/3 B.上臂中上1/3 C.上臂中1/3 D.上臂中下1/3 E.上臂下1/3 14、成人体重50kg,头、颈部、胸、腹、会阴及双上肢均为Ⅱ°烧伤,伤后第1个24小时补胶体液的量为 A.1225ml B.1425ml C.1625ml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共10页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健康危险因素的概念是人们在认识疾病病因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些急性病、传染病和外伤等的危险因素多为单因单果,有很大的防治价值。但很多慢性病则很难用单一的病因进行解释,如吸烟是肺癌的多病因中的一个,因此一个经流行病学证实的慢性病危险因素就是病因的一个组成单位。由于慢性病病因复杂,因此评价其危险因素可作为研究慢性病病因学的一种方式和慢性病防治的组成内容。 一、开展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理论基础 第一次卫生革命的胜利,使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又成为主要死亡原因。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多种致病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难以用单一的病因加以解释。而且,随着病因学及流行病学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及环境中存在的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要有效防治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必须对与疾病发生、发展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价,以便阐明疾病发生的病因,预测疾病发生的概率及严重程度,这是提出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依据。另外,从疾病自然史的观点分析,要有效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必须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按其发病特点及演变过程可大致分为6个阶段。 1、无危险阶段这一阶段人们的周围环境和行为生活方式中不存在危险因素,预防措施是通过健康教育使人们认识危险因素的有害影响,保持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健康生活方式,以防止危险因素的发生。 2、出现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加和环境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出现了危险因素,但由于作用时间短暂及程度轻微,危险因素并无明显危害,或其危害作用还不易被检出。此时进行环境因素检测或行为生活方式调查,能够发现危险因素的存在。 3、致病因素出现随着危险因素数量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危险因素转化为致病因素开始对机体产生危害作用,但由于人们机体防御机制的作用以及致病因素的弱化,尚不足以形成疾病。如果及时采取干预阻断措施,停止危险因素的作用,可阻止疾病的发生。 4、症状出现疾病已形成可逆的形态功能损害,用生理生化的诊断手段可及时发现。此时预防策略是通过筛检在正常人群中及时发现无症状患者,并予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及时阻止危险因素的作用,使病程逆转而恢复健康。 5、体征出现症状与体征可并行或先后出现,此时患者能明显感觉自身异常而主动就医,但即使停止危险因素的继续作用,病程亦不可逆。只能采取治疗措施以改善症状和体征,推迟伤残和减少劳动能力的丧失。 6、劳动力丧失随着病程发展,症状加剧,患者逐渐丧失生活和劳动能力。此时是疾病进程的最后阶段,只能采取康复治疗,以提高生存质量。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从疾病自然史的第一阶段开始,即在疾病尚未出现时对危险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价,通过健康促进教育使人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危险因素的作用。在危险因素出现的早期,通过测定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分析这些因素对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预测疾病发生的概率,亦能减少危险

危险度分级的安全评价方法

危险度评价法是对建设工程或装置各单元和设备的危险度进行分级的安全评价方法,是随着我国安全工作的发展从日本引进并经简化的评价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评价、分析装置或单元的“介质”、“容量”、“温度”、“压力”、“操作”等5个参数而对装置或单元进行危险度分级的,进而根据装置或单元危险程度而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其危险度分别按A=10分。B=5分,C=2分,D=0分赋值计算,由累计分值确定单元危险度。 危险度评价取值表 目 分值 A(10点)B(5点)C(2点)D(0点) 物质1.甲类可燃气体 ① 2.态烃类 3.甲类固体 4.极度危害介质 ② 1.乙类可燃气体 2.甲B、乙A类可燃液体 3.乙类固体 4.高度危害介质 1. 乙B、丙A、丙B类可 燃液体 2.丙类固体 3.中、轻度危害介质 不属于左边的 容量1.气体1000m3 以上 2.液体100m3以 上 1.气体500-1000m3 2.液体50-100m3 1.气体100-500m3 2.液体10-50m3 1.气体≤100m3 2.液体≤10m3 温度1000℃以上使 用,其操作温度 在燃点以上 1. 1000℃以上使用,其操作 温度在燃点以下 2.在250-1000℃使用,其操 作温度在燃点以上 1. 在250-1000℃使用,其 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下 2. 在低于250℃使用,其操 作温度在燃点以上 在低于250℃使 用,其操作温度 在燃点以下 压 力100MPa 20~100MPa 1~20MPa1Mpa以下 操作1.临界放热和特 别剧烈的放热反 映操作 2.在爆炸极限范 围内或其附近的 操作 1.中等放热反映(如烷基化、 酯化、加成、氧化、聚合、 缩合等反映操作 2.系统进入空气或不纯物 质,可能发生的危险、操作 3.使用粉状或雾状物质,有 可能发生粉尘爆炸的操作 4.单批式操作 1.轻微放热反应(如加氢、 水合、异构化、烷基化、磺 化、中和等反应) 2.在精制过程中伴有化学 反应 3.单批式操作,但开始使用 机械等手段进行程序操作 4.有一定危险的操作 无危险度操作

危险度评价取值表

元,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生产装置、

设施或场所,评价单元应相对独立,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便于进行危险度评估。 2、①见《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中的可燃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②见《压力容器中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 类》表1、表2、表3。 3、表中“物质”是指单元中原材料、中间体或生成物中危险、有害程度最大的物质,其取值不累加。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是 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目录中的物质。 4、表中“容量”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计算取值,其中R 是《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中的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q/Q= q 1/Q 1 +q 2 /Q 2 +…+ q n /Q n ,式中q 1 ,q 2 ,…, q n 为每种危险化学品的实际存在量,Q 1 ,Q 2 ,…, Q n ,为每种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

附件2 企业风险评估分级信息表 企业名称:详细地址: 2.按照《危险度评价分值表》,对各单元的物质、容量、温度、压力和工艺等五项风险因素进行评定,最后按照各项分数 之和(危险度分值=物质+容量+温度+压力+工艺),来评定该单元的危险度分值。 3.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分类:红色等级(非常高危险度,危险度分值≥21);橙色等级(高危险度,16≤危险度 分值≤20);黄色等级(中危险度,11≤危险度分值≤15);蓝色等级(低危险度,危险度分值≤10)企业的评估风险 等级取各单元最高的评估风险等级; 4.对周边有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交通、商业、文化、旅游以及住宅小区、街道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危险化学品生 产经营使用企业(零售业务的店面除外),其最终风险等级应在评估级别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

锅炉危险因素评价表

锅炉危险因素评价表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锅炉危险因素评价表 1)燃油、燃气锅炉热力系统的主要构成 燃油、燃气锅炉热力系统的主要构成中环形方集箱是承压的元件,其内盛有水(下集箱)和饱和蒸汽。上集箱上开有多个管座,并接装有主汽阀、安全阀、压力表和水位表、汽连管、压力控制器等。下集箱也在相应的短座上装有进水管、排污管、水位表、水连管等,控制压力和水位的传感元件也在集箱内。 2)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由于司炉工误操作,水位计或自动给水装置失灵,以及省煤器浸漏大量跑水或排污阀关闭不严、止回阀故障等原因造成缺水事故。 严重缺水事故可导致受热面过热烧毁,降低受热面钢材的承载能力,金相发生劣化,炉管爆破,甚至造成锅炉爆炸。 司炉工失职、水位计故障、自动上水装置失灵也会造成满水事故。蒸汽大量带水会降低蒸汽品质甚至发生水击,损坏管道,破坏用汽设备。 而水质不符合要求,锅炉水含盐量达到临界量,或超负荷运行,用汽量突然增加,压力降低过快可造成汽水共沸,破坏水循环,恶化蒸汽品质,水击振动,影响用汽设备的安全运行。 锅炉钢材或焊接质量低劣,角焊结构,水质不良严重腐蚀、结垢,水循环故障还可造成炉管爆破甚至爆炸等事故发生。 运行压力超过锅炉最高允许压力,钢板(管)应力增高超过极限值同时安全阀与超压连锁失灵也将造成超压爆炸。

点火不当,或熄火后炉膛内可燃物(油、气)未排除,其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下限,在点火或遇引爆能量的作用下,会发生炉膛爆炸。 3)预先危险性分析 综上所述,热力系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由于缺水、钢材质量不合格、焊接缺陷、超压等因素造成锅炉爆炸或管子爆破事故。 根据前述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该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或故障是: (1)位事故:缺水、满水、汽水共沸。 (2)爆炸事故 预先危险性分析见表 热力系统预先危险性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