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读书笔记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作文素材读书笔记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作文素材读书笔记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作文素材读书笔记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年轻人容易把生活理想化

他以为生活应该怎样

便要求生活怎样

王蒙二十一岁那年,中共团中央号召,全国青年学习苏联小说《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小说讲述了女农业技术人员娜斯嘉与阴暗现象做斗争,改变集体农庄面貌的故事。

王蒙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认为故事过于理想化,如果把娜斯嘉的方式照搬到中国,解决党内矛盾,往往不会成功,因为,生活斗争远比小说复杂得多。

于是他提起笔,写出了这篇《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发表于1956年,以处理麻袋厂党支部的问题为中心情节,描写了一个年轻人进入体制逐渐成熟的过程。

01

1953年,主人公林震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区中心小学做教师,他无忧无虑、无牵无挂、生活规律,每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第二年寒假,由于教学成绩突出,获得了教育局的表彰及奖励。

在别人眼中,林震非常优秀,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心满意足,并顺理成章地平稳度过青年时代,但他自己却不这样想,他想起小时候写过的一篇作文,“当我二十二岁的时候,我要......”如今真的二十二岁了,他觉得自己像张白纸,没有功勋,没有创造,没有冒险,也没有爱情。

这时,他接到了调动通知,区委书记看中林震,认为他是个人才,将他调到区委会组织部。

他茫然地来到组织部报道,遇见了旧相识赵慧文,赵慧文对他很亲切,第一天报道就遇见熟人,令他十分高兴。

更令他兴奋的是,组织部副部长刘世吾,热情而得体地接待了他。

他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没想到刘世吾非常器重他,严肃地讲述了组织部的重要性之后,给他分配了工作。

就这样,林震正式成为了组织部的一员,欣然地开启了新的生活。

组织部的干部算上林震一共二十四个人,其中三个人临时调到肃反办公室去了,一个人半日工作准备考大学,一个人请产假。

能按时工作的只剩下十九个人。

四个人做干部工作,十五个人按工厂、机关、学校分工管理建党工作,林震被分配与工厂支部联系组织发展工作。

工厂建党组组长韩常新,是林震工作的具体指导者,这人也很年轻,才二十七岁,他身材高大,衣着整洁,但说话有些夸夸其谈,任何一件小事,都会上纲上线地分析问题,并教训别人,使林震觉得他比领导干部还像领导干部。

这天,林震去通华麻袋厂了解发展党员的情况,他准备了很久的提纲,没想到,和厂组织委员魏鹤鸣只谈了五分钟。

“一九五六年第一季度,你们发展了几个人?”

“一个半。”

“哪来的半个?”

“有一个通过了,区委拖了两个月,还没有批下来。”

“发展工作是怎样进行的,有什么经验?”

“进行过程和向来一样,和党章的规定一样。”

林震看了看对方,为什么他说话像搁了一个星期的窝窝头一样干巴,魏鹤鸣托着腮,眼睛看别处,心里也在想别的事。

“发展工作的成绩怎么样?”

“刚才说过了,就是那些。”

他好像应付似的,希望快点谈完。

他没有急着走,而是留下来继续攀谈,从而了解到魏鹤鸣之所应付差事,是因为厂长兼支部书记王清泉独断专行、官僚主义作风严重。他鼓励魏鹤鸣向上级反映,魏鹤鸣说,已经反映过很多次了,不但没用,反而被批评不尊重领导。

林震吃过午饭,迫不及待地找到韩常新,向他汇报在麻袋厂了解的情况,韩常新不以为然,反而劝他做好本职工作。

商量之后,韩常新亲自去麻袋厂了解党员发展的情况,林震在一旁见习。

他觉得机会难得,详细地记录了整个过程。

回来以后,韩常新便写了份简报,林震看过之后,惊讶地发现,简报的情况和他了解的事实,根本风马牛不相及。

林震找刘世吾谈话,指出区委存在的工作缺点,刘世吾却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地答复了他。

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刘世吾一面听取汇报,一面翻阅材料,即使发现错误也不深究,还常说“就那么回事”,好象把一切看得很透。

不久之后,林震受到了严厉地批评。

原因是:他擅自作主,支持魏鹤鸣召开工人座谈会,搜集对厂长的意见。

林震据理力争,拒不认错,刘世吾批评他,说他高估自己,想当娜斯嘉式的英雄,使林震气愤而痛苦。

02

林震与旧相识赵慧文产生了感情,星期六晚上,赵慧文约林震到家里,坦率地说出了心中的苦闷:她也曾想和区委工作中的缺点作斗争,但后来感到力不胜任,只好埋头本职工作了。

接着,她还谈到对韩常新、刘世吾等人的看法。林震深受启发,并鼓励她说,人应该在斗争中使自己变得正确,而不能等到正确了才去斗争。

终于,《北京日报》以鲜明的标题,登出揭发王清泉官僚主义作风的群众来信。

区委书记过问此事之后,刘世吾才雷厉风行地着手解决,不到十天,王清泉就被撤了职。

刘世吾和林震到小饭铺吃馄饨,刘世吾喝了点酒,感慨地谈及过去,继而闷闷地说,他们创造了新生活,结果反倒不能被新生活激励。

临了他提醒林震,赵慧文对他的感情,有些不太正常。

在区委常委会上,林震列席会议并发言:他建议对区委组织工作的缺点进行检查,会场上出现了轻微的骚动。

韩常新、刘世吾忙为自己辩护,而最令林震感到失望的是,区委书记也批评他感情用事。

赵慧文又邀请林震来家做客,并表示把他当做弟弟看待。

林震离开赵家时夜已深了,他想,他应该正确对待友谊与爱情,正确地看待生活与工作,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

林震靠着组织部门前的大柱子,好久好久地呆立着,望着夜的天空。

初夏的南风吹拂着他——他来时是残冬,现在已经是初夏了。他在区委会度过了第一个春天。

他作好的事情简直很少,简直就是没有,但他学了很多,多懂了不少事。

他懂了生活的真正的美好和真正的分量;他懂了斗争的困难和斗争的价值。

他渐渐明白,在这平凡而又伟大的、包罗万象的、担负着无数艰巨任务的区委会,单凭个人的勇气是作不成任何事情的……

隔着窗子,他看见绿色的台灯和夜间办公的区委书记的高大侧影,他坚决地、迫不及待地敲响了领导同志办公室的门。

03

这篇小说的立意,在今天看来仍然很大胆,不但揭露了官僚主义现象,而且揭露了某些领导干部的不正之风。

小说发表之后,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出现了各种反应,有些工作部门甚至对号入座。

王蒙是新中国第一代青年,那代人充满活力,极富理想主义精神,只不过他们的理想与现实环境常常冲突。

其实,环境并不是某一个人破坏的,同样,以一人之力也是无法挽回的。

即便是小说中偏反面的人物,也绝不可能刻意去破坏什么,只是人人习惯如此,谁也不愿出头罢了。

像林震一样的年轻人,敢于大声呐喊,固然勇气可嘉,但不能解决问题。

小说的结尾,他敲响了领导的门,只是我们无从得知,他与领导的谈话内容是什么,怎样才能彻底根治问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