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汪清县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汪清县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汪清县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及课内知识(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通俗小说,应是以民间最喜爱的题材,以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法所写的,目前还不为纯文学家和理论家看重的小说。通俗小说是个相对概念,若要较为准确地把握通俗小说,不能不与“纯文学”小说从整体上作一番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

通俗小说与“纯文学”小说有着明显的区分。从两种小说的源流看,虽然共同发端于上古神话,通俗小说却是沿着传说口传历史市人小说说话话本小说通俗小说一脉发展而趋于完善的,发展过程中通俗小说的文化积淀主要是世俗民众的奇趣、俗趣。“纯文学”小说是沿着先秦散文志人、志怪唐人传奇笔记小说、文言小说一脉发展而来,它的文化积淀形式主要表现为文人墨客的雅趣、奇趣。从创作方法上看,“纯文学”小说选材具有宽广性、典型性的特点,通俗小说则偏重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偶见的、特殊的、曲折的、新奇的素材,选材面相对较窄,故而情节和人物多有似曾相识之感。“纯文学”小说不屑于程式化,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注重文字的精美,结构的精巧,内涵的深刻,情节不构成它的本质特征。也就是说,“纯文学”小说不是靠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大起大落来媚悦读者。通俗小说则往往是遵循传统模式、情节密集、悬念迭起,富有浓厚的戏剧性色彩,娱乐消遣性表现得更为强烈。为增强传播效果,通俗小说比较注重语言的通俗性,尽可能用村言但语、浅近易懂的具有那个时代特征的语言创作,但语言不构成它的本质特征。从创作动机看,“纯文学”小说追求审美趣味的雅致,蕴藉含蓄地表达作者对人类、对社会乃至自然界的某些总是独特而深刻的美学思考,因而“纯文学”小说能表现出鲜明的美文学风貌。,币通俗小说主要是满足和适应世俗大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要,并不看重对个人性灵的抒发,故而作者常常为某种实利主义目的驱使,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编派一些富有传奇性、趣味性的故事,因此通俗小说表现出厚重的商品属性。从价值取向上看,“纯文学”小说常常流溢出理性的美感,具有塑造人类灵魂、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意义。币通俗小说有时能起到人生教科书的作用,但不具有向社会提供启发性或隐喻性艺术形象的任务,它主要是弘扬以伦理道德为中心的通俗文化和民族精神,表现人世间的道德美、人性美、世情美、风俗美。

通过对两种小说样式的对比,我们基本能看出通俗小说与“纯文学”小说的重大差别,这两种形态的小说是不能混淆的,有了这种差别,对“什么是中国通俗小说”问题,就可以作出这样的解答或界定:通俗小说是用浅近易懂的语言和一定程式创作的,以较大密度的情

节,艺术地表现世俗大众的审美理想和伦理观念,并以此为特征服务于社会的一种文学样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俗小说是相对于“纯文学”小说而言的一个概念,选材具有宽广性、典型性的特点。

B.通俗小说是沿着传说日传历史市人小说传奇话本小说通俗小说而趋于完善的。

C'.通俗小说表现世俗民众的奇趣、俗趣,具有风俗美;“纯文学”小说追求雅致美和蕴藉美。

D.通俗小说有时向社会提供启发和隐喻,能起到人生教科书的作用,而“纯文学”小说则

不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比较论证的方法,分析了通俗小说与“纯文学”小说的不同,旨在阐明“纯文学”

小说的特点。

B.文章从发展轨迹、创作方法、创作动机、价值取向等方面对通俗小说与“纯文学”小说进

行了比较。

C.文章不仅从文学的要素上对通俗小说与“纯文学”小说进行比较,还阐释了其对民族文化

的深层意义。

D.作者通过对通俗小说与“纯文学”小说的比较分析,对中国通俗小说作了比较科学、完整

的界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言的适俗性是通俗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仅从语言是自话文体或文言文体来识别小

说的属性是不科学的。

B.通俗小说是靠丰富、新奇、大密度情节取悦读者的,如果用心理时空、意识流、情节淡

化等艺术乎法将会丰富其创作乎段。

C.由于通俗小说主要是满足和适应世俗大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要,常常为某种实利主义日

的驱使,因此表现出厚重的商品属性。

D.“纯文学”小说虽然不是靠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大起大落来媚悦读者,但仍然讲究文

章的精巧构思来吸引读者。

(二)课内文言知识(每题3分,共12分)

4、下列画线字“之”的用法,与“其翼若垂天之云”相同的一项是( )

A. 水之积也不厚

B.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C. 之二虫又何知

D.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5、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而后乃今将图南

B. 不过数仞而下

C.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D. 顺流而东也

6、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 复驾言兮焉求

B. 既自以心为形役

C. 彼且奚适也

D. 而莫之夭阏者

7.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是他和门人以及后

学所著,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逍遥游》居《庄子·内篇》之首,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B. 月相纪日,就是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

中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

C. 旬,古代的计时单位,一旬是十天。《逍遥游》中“旬有五日而后反”,意思就是十五天

后方才返回。在古代,一旬还可以指十岁,如“年过六旬”,就是60多岁。

D.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为八尺。其他长度单位还有咫、尺、寻、常等,古代八尺为“寻”,

两寻为“常”。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 - 10题。

来客

沈从又

说着船已拢了岸,翠翠抢先帮祖父搬东西,两人刚把新买的东西搬运到家中,对溪就有

人喊过渡,祖父要翠翠看着肉菜免得被野猫施去,争着下溪去做事,一会儿,便同那个过渡人嚷着到家中来了。原来这人便是送酒葫芦的。

翠翠来不及向灶边走去,祖父同一个年纪轻轻的脸黑肩膀宽的人进到屋里了。

翠翠同客人皆笑着,让祖父把话说下去。客人又望着翠翠笑,翠翠仿佛明白为什么被人望着,有点不好意思起来,走到灶边烧火去了。溪边又有人喊过渡,翠翠赶忙跑出门外船上去,把人渡过了溪。不知怎么的,从城里被人打发来送酒葫芦的,她觉得好像是个熟人,却不明白在什么地方见过面。

祖父在岩坎上边喊:“翠翠,翠翠,你上来歇歇,陪陪客!”本来无人过渡,翠翠便想上岸去烧火,但经祖父一喊,反而不上岸了。

来客问祖父“进不进城看船”,老渡船夫就说“应当看守渡船”。两人又谈了些别的话。到后来客方言归正传:

“伯伯,你翠翠像个大人了,长得很好看!”

撑渡船的笑了,说:“二老,这地方配受人称赞的只有你,人家都说你好看!’八面山的豹子,地地溪的锦鸡,’全是特为颂扬你这个人好处的警句!”

“但是,这很不公平。”

写民公平的!我听船上人说,你上次钾船,船到三门下面白鸡关滩出了事,从急浪中你援救过三个人。你们在滩上过夜,被村子里女人见着了,人家在你栩子边唱歌一整夜,是不是真有其事?”

“不是女人唱歌一夜,是狠啤。那地方著名多狠,只想得机会吃我们!我们烧了一大堆火,吓住了它们,才不被吃掉!”

老船夫笑了:“那更妙!人家说的话还是很对的。”

那二老说:“伯伯,你到这里见过两万个日头,别人家全说我们这个地方风水好,出大人,不知为什么原因,如今还不出大人?”

“你是不是说风水好应出有大名头的人?我以为这种人不生在我们这个小地方,也不碍事。

我们有聪明,正直,勇敢,耐劳的年轻人,就够了。像你们父子兄弟,为本地也增光彩已经很多很多!”

“伯伯,你说得好,我也是那么想。地方不出坏人出好人,如伯伯那么样子,人虽老了,还硬明得同探楠木树一样,稳稳当当的活到这块地面,又正经,又大方,难得的咧。”

“我是老骨头了,还说什么。日头,雨水,走长路,挑分量沉重的担子,大吃大喝,挨

饿受寒,自己分上的都拿过了,不久就会躺到这冰凉土地上喂蛆吃的。这世界有得是你们小伙子分上的一切,好好的干,日头不辜负你们,你们也莫辜负日头!”

“伯伯,看你那么勤快,我们年轻人不敢辜负日头!”

二老想走了,老船夫便站到门口去喊叫翠翠,要她到屋里来烧水煮饭,掉换他自己看船。翠翠不肯上岸,客人却已下船了,翠翠把船拉动时,祖父故意装作埋怨神气说: “翠翠,你不上来,难道要我在家里做媳妇煮饭吗?”

翠翠抖晚了客人一眼,见客人正盯着她,便把脸背过去,抿着嘴儿,很自负的拉着那条横缆,船慢慢拉过对岸了。

“翠翠,吃了饭,同你爷爷去看划船吧?”

翠翠不好意思不说话,便说:“爷爷说不去,去了无人守这个船!”

“你呢?”

“爷爷不去我也不去。”

“你也守船吗?”

“我陪我爷爷。”

“我要一个人来替你们守渡船,好不好?”

砰的一下船头已撞到岸边土坎上了,船拢岸了。二老向岸上一跃,站在抖坡上说:

“翠翠,难为你!……我回去就要人来替你们,你们快吃饭,一同到我家里去看船,今天人多咧,热闹咧!”

翠翠不明白这陌生人的好意,抿着小嘴笑笑,就把船拉回去了。回转家中,到灶口边去烧火,把客人带回的那一葫芦酒试着向祖父询问:

“爷爷,那人说回去就要人来替你,要我们两人去看船,你去不去?”

“你高兴去吗?”

“两人同去我高兴。那个人很好,我像认得他,他是谁?”

祖父心想:“这倒对了,人家也觉得你好!”祖父笑着说:

“翠翠,你不记得你前年在大河边时,有个人说要让大鱼咬你吗?”

翠翠明白了,却仍然装不明白问:“他是谁?”

“你想想看,猜猜看。”

“一本《百家姓》好多人,我猜不着他是张三李四。”

“顺顺船总家的二老,他认识你你不认识他啊!”他抿了一口酒,低低的说:“好的,妙的,这是难得的。”

过渡的人在门外坎下叫唤着,老祖父口中还是“好的,妙的……”匆匆下船做事去了。 (节选自《边城》第九章)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老到来,出于礼貌,一也为了使两个年轻人彼此认识,老船夫喊翠翠上来见客人,在二老离开时,又故意安排翠翠送行。

B.小说擅长细节刻画,送二老时,“翠翠斜脱了客人一眼,见客人正盯着她,便把脸背过去”这充分表现了翠翠羞涩的心理。

C.文章构思颇具匠心,如客人刚来时,翠翠就觉得似曾相识,为文章设置了悬念,一也为后文揭示出二老的身份埋下了伏笔。

D.翠翠情窦初开,爱上了二老滩送,觉得“那个人很好”,但少女的羞涩又使她不好意思明确表达,因此问爷爷是否去看船。

9.从选文看,二老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分析。(6分)

———————————————————————————————————————————————————————————————————————————————————————————————————————————————————————————

10.老船夫抿了一日酒,低低的说:“好的,妙的,这是难得的。”请分析这句话的含意。(6分)

——————————————————————————————————————————————————————————————————————————————————————————————————————————————————————————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王勃字子安,蜂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

..》读之,作《指瑕》以

褪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阔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愤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

赦除名。父福峙,霉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

..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疹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

...,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寐,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

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澳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寐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遂作《唐家千岁历》。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又艺上》)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

檄英王鸡/

B.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

檄英王鸡/

C.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

英王鸡/

D.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

英王鸡/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汉书》,又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

B.交址,又名“交趾”,先秦时期为百越支下骆越的分部,秦朝以后,设“交趾郡”。

C.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赣江东岸,与黄鹤楼、阅江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D.《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汉初存29篇,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勃自幼聪慧。六岁时就能写文章,九岁时指出大儒颜师古注《汉书》的错误。

B.王勃做事莽撞。官府的仆人犯了罪藏在他那里,他怕事情败露,就把官奴杀了。

C.王勃善于学习。对医学、古《尚书》和《易经》都有完整的研究,受到世人赞许。

D.王勃因文扬名。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因文章享誉天下,合称为“初唐四杰”。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掳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5分)

————————————————————————————————————————————————————————————————————————————————

(2)至勃,沉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5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杂咏八首·白鹭①

刘长卿

亭亭常独立,川上时延颈。

秋水寒白毛,夕阳吊孤影。

幽姿闲自媚,逸翩思一骋。

如有长风吹,青云在俄顷。

【注】①至德三年,诗人为希求汲引,写了“上礼部李侍即”的干渴之作《杂咏八首》。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首联描述自鹭在江河之上亭亭独立、伸延长颈,突出它的幽雅风姿。

B.本诗用词准确,描写形象,如“亭亭”状自鹭优美之姿,“延颈”写顾盼之态。

C.第三句“秋水”紧承第二句“川上”落笔,“寒”表现了自鹭所处的困境。

D.第四句“孤影”照应首句的“独立”,而夕阳的背景为诗歌增添了亮色。

16.诗歌后两联,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分析作答。(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卒卜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用夸张的乎法写山势高险、枯树倒挂的句子是

“,”。

(2) 《逍遥游》中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进而得出结论:

“,”,以此说明大鹏的飞翔对巨风的依赖。

(3)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始终坚守规则、坚定立场、重信守诺,赢得了全世界

的信任和尊重。但美方却无视规则,漫天要价,,频频极限施压,致使贸易摩擦

不断升级。所有人都可以看出,一切麻烦都来自美方,所有责任完全应由美方承担。

( )。“中国奇迹”,却也引起了美国一些人的不适。这些人“身体已进入

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他们不相信中国人民

的创造力,更不愿看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方案不仅使这个古老的国度大步走向

世界舞台中央,还给全世界提供了一条走向现代化的、完全不同于美国的中国道路。被超

越的焦虑和不甘他们使心理扭曲,以至不断向中国波脏水,反复鼓噪抵制中国。他们鼓动

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从各个方面限制中国,甚至不惜栖牲掉一些自身利益,也要把中

国排斥在现代化国际环境之外。其用心之险恶。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一以贯之出尔反尔举世瞩日昭然若揭

B.从一而终翻云覆雨引人注日彰明较著

C一以贯之翻云覆雨举世瞩日彰明较著

D.从一而终出尔反尔引人注日昭然若揭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创造发展奇迹绝不是偶然的

B.中国创造发展奇迹是历史的必然

C.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摩擦不是偶然的

D.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摩擦是历史的必然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被超越的焦虑和不甘他们把心理扭曲,以致向中国不断泼脏水,反复鼓噪抵制中国。

B.被超越的焦虑和不甘使他们心理扭曲,以致不断向中国泼脏水,反复鼓噪遏制中国。

C.被超越的焦虑和不甘使他们心理扭曲,以至不断向中国泼脏水,反复鼓噪遏制中国。

D.被超越的焦虑和不甘把他们心理扭曲,以至向中国不断泼脏水,反复鼓噪抵制中国。

21.下面是某高级中学的一则广播通知,其中有五处不合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四月,惠风和畅,天朗气清。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春光里,我校将于4月5日举行

郊游活动,请高一同学全部参加,要求大家抱团行动,希遵照执行。

1--------------- 2 ------------------ 3------------------

4----------------- 5------------------

22.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充空缺的句子。(6分)

一涯路程,不言苦痛,不问沦桑,取一份随意,肩一种责任,①,不辱使命。一如跋涉-----多一点耐心; ② ; ③。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文化名著,了解了像陶渊明、王勃、庄周、李密、沈从文等历史文化名人,从他们的作品或身上获得了许多精神给养。请选择其中一位,以“走进历史文化名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A项,张冠李戴,“选材具有宽广性、典型性”是“纯文学”小说的特点。B项,“传奇”错,根据文本“唐人传奇”是“纯文学”小说发展的一种阶段性表现,另外明清戏剧也叫“传奇”。D项,“向社会提供启发性或隐喻性艺术形象的任务”的是“纯文学”小说的特征。)2.A(对研究的目的表述错误,应是“旨在阐明通俗小说的特点”。)

3.B(由通俗小说的定义和特征可知,“心理时空、意识流、情节淡化等艺术手法”不适合通俗小说的创作。)

4.【答案】B

【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结构助词“的”;A项,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C项,指示代词,这,此。D项,动词,到,往。

5. 【答案】C

【解析】C项,“上”名词作状语,向上。A、B、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分别解释为:向南飞、落下来、向东流。

6.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各句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答题关键词“句式”“ 不同”。A.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B.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C.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句;D.而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句。

7.【答案】B

【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最后一天叫晦,选项表述正好颠倒。故选B。

8.A(“又故意安排翠翠送行”错,原文是老船夫本想让翠翠到屋里烧水煮饭,自己看船。翠翠不肯上岸,客人却已下船。)

9.①勇敢聪明。白鸡关滩出事,从急浪中援救过三个人,可见其勇敢。二老来送酒葫芦,也借此想向翠翠表达爱意,为了避免老船夫的误解,故意编出燃火驱狼而没有女人唱歌的事。可见其聪明。②大胆追求爱情。在与老船夫交谈时,直接称赞翠翠“长得很好看”,在翠翠为他摆渡回家时,邀请翠翠到他家看船,以此表达对翠翠的喜爱。③尊老谦虚。面对老船夫的赞扬,不仅赞扬老船夫勤快,也表示自己“不辜负日头”。(每点2分)

10.“好的,妙的”①表面上看好像是在赞美酒不错,②实际上是表现老船夫对二老傩送的赞美,他认为二老这小伙子无论长相、人品还是能力方面都不错。③也是对上文“是否去看船”的回答,老船夫认为这是两位年轻人再次相见,彼此加深印象的好机会。(每点2分)

11. D(原文是“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

12.C(“江南三大名楼”不包括阅江楼。)

13. C(“受到世人赞许”文中没有体现。)

14.(1)c王勃)听说虢州盛产草药,求托门路弄了个虢州参军的小官,(便于研究医学)。他倚仗自己的才华,傲视同僚下属,被他们所共同嫉妒。(补出省略的主语、被动句、“陵藉”各1分,句意2分)

(2)到王勃那里,轻松、愉快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都督大怒,起身假装上厕所,暗中派遣下属窥探王勃的文章,随时汇报。(“沆然”“更衣”“辄报”各1分,句意2分)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六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九岁那一年,读到了(大儒)颜师古注解的《汉书》,就作了一篇《汉书指瑕》来挑出它的错误。唐高宗麟德初年,官员刘祥道奉旨巡行关内,王勃给刘祥道写了一封信,展示自己的才学。刘祥道上表给朝廷,对策成绩优秀。当时他还不满二十岁,就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多次献上精美的颂文给皇帝。皇子沛王听说了他的名气,就把王勃请到自己的府中,担任专门的著作工作,评定编次《平台秘略》一书。书写成以后,沛王对王勃更加宠爱信任。当时,皇子们喜欢玩斗鸡游戏,王勃开玩笑写了一篇檄文声讨英王的斗鸡,高宗皇帝大怒道:“这么下去将会挑起皇子之间的矛盾。”把王勃轰出了王府。

王勃被轰走后,游历到四川剑南。曾登上葛愦山远望,感慨地怀念起三国诸葛亮的功绩,写下诗篇展露情怀。(王勃)听说虢州盛产草药,求托门路弄了个虢州参军的小官,(便于研

究医学)。他倚仗自己的才华,傲视同僚下属,被他们所共同嫉妒。官府的奴才曹达犯了罪,藏在王勃的寓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把他杀了。事情暴露之后,本该问死罪,正好赶上大赦,只免除了他的职名。父亲王福畸,为雍州司功参军,因为王勃的缘故降职至交趾县令。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渡海时溺水,惊悸而死,享年二十九岁。

当年,王勃路过钟陵,正赶上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大家都不敢接受。到王勃那里,轻松、愉快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都督大怒,起身假装上厕所,暗中派遣下属窥探王勃的文章,随时汇报。汇报了一两次之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奇妙,都督兴奋地说:“这真是个天才!”连忙请他将文章全部写完,宾主尽欢而散。王勃做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并不精密思索,先磨数升墨汁,然后大量饮酒,拉过一床被子蒙头而卧,等醒来之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中写稿”。王勃还特别喜欢著书立说。

当年,王勃的祖父王通,隋末住在白牛溪,教养了很多门客。曾经创作了从汉魏至晋时的一百二十篇史料,用来当作古《尚书》的续篇,后来序文亡佚,有十篇只有目录,没有文章,王勃将缺失的地方补充完整,最终定稿二十五篇。他又认为,做为一个人,不能不懂医学,当时长安名医曹元有秘密的医术,王勃跟他行医学习,全都掌握了曹元的医学精华。他曾经读《易经》,晚上梦中仿佛有人告诉他:“《易经》中有个太极,你要好好思考!”醒来后便写作《易发挥》,一连写了好几篇,写到了《晋卦》,恰逢生病,这件事就中止了。王勃作了一部《唐家千岁历》。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文章齐名,天下称为“初唐四杰”。杨炯曾说:“我惭愧排在卢照邻前,而对排在王勃后面感到羞耻。”当时的评议者也认为是这样。

15.D(“夕阳的背景为诗歌增添了亮色”错,“秋水”“夕阳”皆为衰景,烘托“白鹭”的孤独。)

16.①诗人托物言志,“幽姿闲白媚”表现了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的孤独;②“逸翮思一骋”表达了渴望实现理想抱负的愿望;③最后两句希望得到李侍郎荐举提携,青云直上。(每点2分)

17.(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2)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3)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18. A(一以贯之:指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从一而终:形容用

情专一。出尔反尔: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白相矛盾。翻云覆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昭然若揭: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含有贬义。彰明较著: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很容易看清。)

19.C(第一段讲的是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第二段主要分析了美国一些人的冷战思维,主要引发中美贸易摩擦的是人为因素,据此可排除D项,综合考虑故选C 项。)

20. B(原句存在三个问题,语序不当,“使”字应在“他们”之前;连词“以至”使用错误;“抵制”一词使用不当。)

21.问题分析:“郊游(交友)”“全部(全不)”“抱团(报团)”三个词都容易产生误解,“希遵照执行”比较书面,尽量不用单音词“希”。广播通知也是实用文体,当删去文学语言,如“四月,惠风和畅,天朗气清”“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春光里”。

①“郊游”改为“春游”;②“请高一同学全部参加”改为“请高~所有同学参加”;③“抱团行动”改为“统一行动”;④“希”改为“希望”;⑤删掉文学性语言“四月,惠风和畅,天朗气清。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春光里”。(每处1分)

22.①选一种担当(2分)②一如探索——多一点勇敢(2分)③一如考试——多一点儿智慧(2分)

23.【审题指导】首先选定文化名人,确定其精神闪光点。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坚贞,王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积极进取精神,李密的拳拳孝心等,然后立意属文。

最新-高二语文(下)期中考试试卷 精品

高二语文(下)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21题,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请按要求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一、(6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徘徊.huái 窥.guī探冠.guān冕堂皇刻不容缓.huǎn B.赝.品yàn 荒谬.miù风驰电掣.chè风声鹤唳.lèi C.慰藉.jiè濒.临bīn 如火如荼.tú犬牙差.互cī D.针砭.biān 省.悟xǐng 蹉.跎岁月cuō垂涎.三尺y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张之才一见自己的父亲受拉这样大的委屈,忍俊不禁 ....,拿起菜刀追出门去,要和渔霸算帐。 B、“权钱交易”、“权钱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具全,但该领 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 ....的事实。 C、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已为然 ....,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晴朗的夏夜,躺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望着天上恒河沙数 ....般的星星,惬意极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建设中的北京奥运会主场馆——国家体育场,是按照瑞士与中国建筑师合作设计的“鸟巢”方案建造的。 B.正如加拿大总理所说,应对流感的准备工作,是一项空前的国际合作,没有一个国家不可以单独胜任。 c.陈先生把开发商告上法庭,要求开发商承担电容增容、排污管道改造以及赔偿租金、佣金等经济损失。 D.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努力地提高和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修养。 二、(36分)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4——7题。(每题2分)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徒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底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 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 ..,临召囚悉令归家耕地,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使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取白衫,家憧误将趁农,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遂,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晴不宜服药,宜即弄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史部侍郎。其年,进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四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甘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成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受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 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 ..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隶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湖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 4、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坐.谄事太子勇诛死坐:获罪。 B.临少与兄皎具有令.名令:美好。 C.令因请假 ..,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请假:请求休假。 D.为狱 ..者不当如此耶为狱:主掌讼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2分) A.向取白衫,且.止之也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B.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地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D.以.畴昔相委,故受卿此任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组为四组,全能能够说明唐临“宽于待物”的一组是(2分) ①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②按交州刺使李道彦等中叩冤系三千余人 ③今日气遂,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④阴晴不宜服药,宜即弃之 ⑤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 ⑥罪时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艳意耳 A.①⑤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高二上学期英语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0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两节,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将有10秒中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during Mary’s holiday? A. Cloudy. B. Sunday. C. Rainy. 2.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The bus has already come. B. The bus is late. C. The bus will be on time. 3. How much is a ticket for the night flight to New York without discount(打折)? A. $400. B. $450. C. $500. 4. How does the man prefer to go to work? A. By bike. B. By car. C. By bus. 5. Who is Mrs. Smith? A. She is the man’s friend. B. She is the man’s teacher. C. She is the man’s classmate.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共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 B. 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5秒钟的时间阅读每小题。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至第8三个小题。 6. What will the man do next? A. Prepare for an exam. B. Read an English novel. C. Practise his spoken English. 7. 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 immediately after graduation?

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共10题;共69分) 1. (6分) (2019高二上·虹口期中) 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下列语段的空缺处。 (1)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________________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数,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①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 ②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③而是我们的自我的意识的増强和扩展 ④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 A . ①④②③ B . ①④③② C . ①②④③ D . ②④③① (2)下面是某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讲话,以下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A . 男生寝室昨晚熄灯后聊天,希望你们既往不咎,改正错误。 B . 本周艺术节大家群策群力取得年级第一好成绩,可喜可贺。 C . 小刘同学尽管早晨迟到,但原因是他帮助邻居,值得见谅。 D .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问题尽管提出,我定会鼎力相助。 2. (6分)(2017·上饶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魏晋时期文的自觉

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两汉文艺“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以曹丕为最早标志,它确乎是魏晋新风。 鲁迅又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非专靠曹氏父子之功的,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曹丕地位甚高,后来又做了皇帝,极人世之崇荣,应该是实现了人生的最高理想了吧,然而并不。他依然感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两者并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帝王将相、富贵功名可能很快便是白骨荒丘,真正不朽、能够世代流传的却是精神生产的东西。“不假良史之词,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典论·论文》)显赫一时的皇帝可以湮没无闻,华丽优美的词章并不依附什么却被人们长久传诵。可见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 这样,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在当时,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乃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那些堂哉皇也的皇皇大赋,不过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再加上一点所谓“讽喻”之类的尾巴以娱乐皇帝而已。至于绘画、书法等等,更不必说,这些艺术部类在奴隶制时代(作者持“魏晋封建说”,认为我国秦汉时期仍处于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自魏晋开始。)更没有独立的地位。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盐铁论》里的“文学”指的是儒生,贾谊、班固、张衡等人也不是作为文学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的和名声的。 在两汉,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护者、垄断者,当他们取得不受皇权任意支配的独立地位,即建立起封建前期的门阀统治后,这些世代沿袭着富贵荣华、什么也不缺少的贵族们,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为艺术而艺术”,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等等,便也是很自然的了。 所以,由曹丕提倡的这一新观念极为迅速地得到了广泛响应和长久的发展。曹植在当时之所以具有那么高的地位,钟嵘比之为“譬人伦之有周孔”,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从他开始讲究诗的炼词造句。所谓“起调多工”(如“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精心练字(如“惊风飘白日”“朱华冒绿池”等等),音调谐协(如“孤魂翔故城,灵柩寄京师”)……都表明他是在有意识地讲究作诗,大不同于以前了。自魏晋到南朝,讲求文词的华美,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文思的过程,文作的评议,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汇篆,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它们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突出特征,都鲜明地表示了文的自觉。 ——摘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 下列各项所述现象中,不属于对文章所述“文的自觉”的体现的一项是()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朱光潜就吸收了中国传统美学关于“意象”的思想,提出了“美感的世界绝粹是意象世界”的观点。不过,真正对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的重视,将意象美学的建构作为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范式之一,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普遍存在的将“意象”看成是西方输入到中国的美学概念,并将它与英美意象主义诗歌创作联系起来的现点不一样,人们普遍意识到“意象”滋生的土壤在中国,意象美学亦属于地地道道的中华民族本土美学,以“意象”为核心的美学与文艺学体系的理论建构与研究也蓬勃开展起来。。 意象美学诞生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哲学背景下,是中国古代尚象重象思维的典型体现,是中国古代诗性文化精神的体现,中国美学也可以说就是充满想象力、充满诗意的意象思索体系。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根本不同于西方的实体论哲学与美学,它不是将美看作实体的属性,看成是外在于人的情感意识的实体性对象,而是看成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意象”所创造的世界不同于现实,它不是让人们满足于眼前、当下的东西,而是超越现实,走向高远的人生境界与审美追求。 中国诗歌艺术创造的本体即是意象。中国古代诗学的许多重要范畴,如兴象、情景、虚实、比兴、气韵等,都直接指向了诗歌审美意象的创造。中国书法艺术本质上也是一门意象创造的艺术,这种意象创造可以从书法形意结合、重视笔力气势和线的表现力,讲究留白以及在字势结构与点画形态的表现上充分体现出来。另如中国的音乐、中国的舞蹈、中国的绘画、中国的建筑,它们都不像西方传统艺术那样,以形式和形象模拟为中心,而是以形写神,情景融合、虚实相生,体悟道的生命节奏,传达宇宙人生的生命与生气,所以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意象创造的艺术。 弘扬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之美,首先要发掘、展示传统“意象说”的现当代意义。学术界在这方面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其中一种有价值的思路是吸收现象学美学的理论成果来阐释中国传统的意象美学。意象之美就是通过在场的东西(象)想到背后不在场的东西(意)。让你的心灵与古人相通、与人性相通,使你的生活充满诗意。 而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注重的是物质功利的东西,对艺术的理解只停留在艺术的表层,只追求属于艺术的娱乐消费和技术层面的东西,甚至还流行这样的时尚口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显然是对艺术的误解。因为它无视艺术首先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存在,也忘记了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艺术是一种审美创造,必须生成一个意象世界。意象世界使人人们超越表层的、物质的、感性的美,进入到理性、精神的层面,让人的心灵受到感动,让人的灵魂经受洗礼。 (摘编自毛宣国《意象理论与当代美学艺术实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是意象,意象美学是中国古代注重抽象思维的典型体现。 B.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当代美学将意象美学的建构作为最重要的理论范式。 C.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人们都认为“意象”是西方的美学概念,来自于英美诗歌创作。D.诞生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哲学背景下的意象美学是中华民族本土美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介绍了“意象”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地位、作用,对意象美学的认识、建构过程。B.第二段介绍意象美学在中国的诞生背景、构成特点,与西方实体论哲学、美学的不同。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默写(20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或漏写均不给分) 1.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上二句点出别离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2.诸葛亮故居建有武侯祠,内有一联云:“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顾,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沉羽鹤,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这里面暗含杜甫《蜀相》里的两句诗,这两句是,。 3.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 !” 4.________ __ ___,_______ _ 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归园田居》)5.,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琵琶行》)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7.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 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 。(《六国论》)9.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0.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离骚》)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7题。(18分,前4小题每题3分)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

高二数学-2015-2016高二上学期月考数学试卷

2015-2016第一学期 高二数学月考试卷 1.直线022=+-y ax 与直线01)3(=+-+y a x 平行,则实数a 的值为. 2、已知点P (0,-1),点Q 在直线x-y+1=0上,若直线PQ 垂直于直线x+2y-5=0,则点Q 的坐标是 3.已知点)(b a P ,在圆2 2 2 :r y x C =+外,则直线2 :r by ax l =+与圆C . 4、如果直线0412 2 =-++++=my kx y x kx y 与圆交于M 、N 两点,且M 、N 关于直线 01=-+y x 对称,则k -m 的值为 5.已知O 是坐标原点,点A )1,1(-,若点M ),(y x 为平面区域?? ? ??≤≤≥+212 y x y x 上的一个动点, 则OM z ?=的取值范围是. 6.已知动圆0264222=-+--+m my mx y x 恒过一个定点,这个定点的坐标是____. 7.一直线过点M (-3, 2 3),且被圆x 2+y 2=25所截得的弦长为8,则此直线方程为. 8、若直线y=x+b 与曲线21y x -=恰有一个公共点,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为 9、若圆2 2 2 )5()3(r y x =++-上有且只有两个点到直线4x -3y=2的距离等于1,则半径r 范围是; 10.光线沿0522=+++y x ()0≥y 被x 轴反射后,与以()2,2A 为圆心的圆相切,则该圆的方程为. 11.直线l :03=-+y x 上恰有两个点A 、B 到点(2,3)的距离为2,则线段AB的长 为. 12.如果圆22()()4x a y a -+-=上总存在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为1,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13.若直线)0,0(022>>=+-b a by ax 被圆01422 2 =+-++y x y x 截得的弦长为4,则 b a 1 1+的最小值为. 14.已知圆062 2 =+-++m y x y x 与直线032=-+y x 相交于P ,Q 两点,

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及答案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卧龙寺中学 梁瑛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班级填写在答题卷和答题卡 上。 2.选择题的作答:用2B 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答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10分) 一、基础知识(10分,每题2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意有误的一项是( ) A 、桑梓.(z ǐ) 蓬蒿.(h āo) 白云出岫.(xiù) 草芥. (jiè) B 、胡诌.(zh ōu ) 奢侈.(ch ǐ) 叼.陪鲤对(t āo ) 酗. 酒(x ù) C 、捧袂.(ju é) 蕴藉.(ji è) 涸.辙之鲋(g ù) 倒涎. (xi án ) D 、迤.逦(y ǐ) 馔.食(zhu àn )得鱼忘筌.(qu án ) 陨. 首(y ǔn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完璧归赵 差强人意 阴谋鬼计 辨别 B 、刚愎自用 素昧平生 龙盘虎踞 溯源 C 、老当益壮 门衰祚簿 海市蜃楼 怅然 D 、察颜观色 开源节流 涣然冰释 针贬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国际社会1日对俄罗斯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发生的数百名学生遭劫 持事件进行__谴责,要求武装分子立即无条件释放所有人质。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3 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狼吞虎咽( yān)针砭时弊(biǎn)聒噪(guō)懵懂(měng) B 力能扛鼎( káng)数见不鲜( shù)暮砧(zhēn)洿池(kuā) C 东船西舫( f áng)歆享(yīn)宵柝(tuò)贿赂(lù) D 瞠目结舌( ch ēng)心宽体胖(pán)谄媚( chǎn)度长絜大( xi é)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自怨自艾( yì)锲而不舍( qi è潸然泪下( sh ān)如火如荼(t ú) B前仆后继( pú)翘首远望( qi áo)拾级而上( shí断瓦残垣( yuán) C屡见不鲜( xi ǎn)揠苗助长( yā)因噎废食( yē)日臻完善( zhēn) D为虎作伥( ch āng)奄奄一息( yān)鳞次栉比 (ji é)弄巧成拙( zhu ō) 3.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精神涣散火中取粟良辰美景明察秋豪 B 功亏一匱墨守成规不可明状情投意合 C 再接再厉黄梁美梦棉里藏针鸦雀无声 D 天伦之乐飞扬跋扈轻歌曼舞美轮美奂 4.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貌和神离各行其事广袤踌蹰 B 瞋目杯盘狼藉甘拜下风百无聊赖 C 反馈殓声屏气慢不经心别出新裁 D 寒喧五采斑斓头晕目眩戳穿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 要谨慎。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美轮美奂。 D.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 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6.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了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正在逐步地。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A.终止蜕化难免B.中止退化难免 C.中止蜕化不免D.终止退化不免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 评价。 B.《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 称为“君子之国” 。 C.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 为万人。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命题教师:十二厂中学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36 分) 一、选择题( 36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迤逦( y ǐ) 天理昭( zh āo )然 憎恶( w ù) 一蹴( c ù)而就 辗轧( y à) 窸窸窣窣( s ū) 付梓( z ǐ) 锱( z ī)铢必较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 、湖光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 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B 、老张今年 65 岁,短小精焊,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与年轻人相比毫不逊色。 C 、虽然中国足球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 上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D 、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 能打动读者。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 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 、“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 这事准能完成”。 C 、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 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D 、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两大难题,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一方面是 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代诗人。 B 、钱钟书,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主要作品有长篇 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文论集《七缀集》、 《谈艺录》、《管锥编》等。 C 、惠特曼,印度诗人。诗集有《草叶集》、《桴鼓集》等。 D 、朱光潜,安徽桐城人,北京大学名教授,当代著名美学家。其著作甚丰,《文艺心理 学》、 《诗论》是他的代表作。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 著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1998 年 9 月,在渤海湾发现一大片海水在阳光下泛着褐红色,优如蕃茄汤一般。这就是 赤潮现象。这是自 1993 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赤潮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海域面积达 3000 平方公里。 海水中的某些微生物, 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 会使海水的颜色发生变化, 呈现出红 色、黄色或褐色,因而称之为赤潮。 赤潮的生成离不开环境因素, 除了有稳定的海水水体、 适宜的水温 (14—28℃)和盐度( 17 —34%)以外,水体的富营养化——丰富的营养盐、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也是生成赤潮 的关键因素。 由于海洋位于地球的最低位置, 陆地上各处所有的废物终要汇聚入海洋。 含有 大量含磷洗衣粉、 洗涤剂的生活废水及各种工、 农业排放的废水进入江河最后汇入大海, 这 就会使海水富营养化。 在温度、盐度适宜,海水水体稳定而富营养化的情况下,赤潮生物(藻类等)迅速繁殖, 海洋环境恶化,童永强 A 、沾( di àn )辱 B 、讥诮( qi ào ) C 、蠕( r ú)动 D 、睇眄( mi ǎo ) 安然无恙( y àng ) 酪酊( d īng )大醉 模棱( l éng )两可 逸兴湍 ( chu án )飞

高二上学期月考试卷月考卷

高二上第一次月考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_______ at the theater , he found the ticket a friend gave him was left at home. A. To arrive B. On arriving C. While arrived D. On arrived 22. After studying in a medical college for five years, Jane ____her job as a doctor in the countryside . A .set out B. took over C. took up D. set up 23. Follow the man and keep him in_ ___all the time. A. sight B. view C. opinion D. purpose 24. _____for the breakdown of the school computer network, Alice was in low spirits. A. Blaming B. Blamed C. To blame D. To be blamed hurried to the station only ____that the train had left. A. to find B. finding C. found D. to be found 26. While watching the TV, _________ A. the doorbell rang B. the doorbell rings C. we heard the doorbell ring D. we heard the doorbell rings 27. ____straight on and you will see a church A. Go B. Going C. If you go D. When going 28 .The teacher _____ his students______ five groups.. A divid ed…into B. separated…from .C. separated…into… D. divided…from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_______ three main parts, England, Scotland and Wales A. is made up B. makes up C. consists of D. is consisted of 30. A quarrel _________, which made him ______ his family. A. was broken out; break away B. broke out; break away from C. was broken away; break down D. broke down; break out 31. He _______ the enemy and was raised to the rank of general as a reward. A. won B. hit C. stuck D. defeated 32. -----Would you like to ______ us in celebrating John’s return from Africa tonight -----I’d like to, but I have to _______ a meeting. A. join; attend B. attend; join C. take part in; attend D. join; join in 33. Our English teacher is very strict _____ us and ______ his teaching. A. with; on B. with; in C. to; on D. to; in 34. ________ that 10 dollars, I have another ten given by my mother. A. Except B. Apart from C. Except for D . Except that 35. -----_____ to the sun, the flower will become dry soon. -----What you said does make _____. A. Exposed; sense B. Exposing; sense C. Exposed; senses D. Exposing; a sense 第二节:完形填空一预招班做(共20小题;每小题分,满分30分) “Where would we be right now if I did not have the restaurant How else would I be able to provide for our family Who give me, a man without 36,a job” My father 37 say these things on our car rides to the stores that supply our 38. He would tell me stories of long, hard hours spent 39 in the hot kitchen and helping all the 40. Now I 41 late on weekends to welcome him when he comes home, 42 that he will tell me something43 .He always knows how to inspire me. I could never understand 44 he grew to be so wise without even having the opportunity to complete

人教版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docx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时间: 150 分钟满分:150分) 一、基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泱泱( yàng)不乐 .翘(qiáo)首泅qiú水 B. 垂涎 yán 三尺喧阗tián迤逦yǐlǐ睥 pì睨央浼 měi C得鱼忘筌 qu án D鲜 xi ǎn 为人知憎 zèng 恶 窸窣 xīsū 熨 yùn 帖 馄饨 h úntún 杀手锏 阈值 ji ǒn y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是( ) A因地治宜别出心裁富丽堂皇瞻养父母 B 脏款臭名昭著感恩戴德微言大义 C宣泄怨天尤人幅圆辽阔变换莫测 D林阴路见风驶舵大器晚成长年累月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小说家应尽肯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不能全像是说话。 --------讲故事或作报告,----------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 ------不写稿子,-----应像篇文章。 A虽然而却即使也 B尽管可是而虽然但 C尽管而却虽然但 D虽然相反可即使也

4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当年穷山沟里的小放羊娃,如今已经是跨国集团董事长,今昔之比,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B刘敬宣缺乏根底,想造反只能是因人成事。当时各路人马都已被灭,除非和司马氏联手。 C为了救活这个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啊! D我是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我责无旁贷的重任,不管他是不是罪犯,我都要先救活他!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的()

2018-2019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今夏人们对于《延禧攻略》的持续关注,再次将国人对清宫剧的热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不可否认,在纷繁庞杂的电视剧剧本当中,以大清宫廷为背景、帝王及其后宫女性为人物设定的清宫争斗剧,一直在电视荧屏、视频网站大放异彩。从80 后、90 后荧屏集体记忆的《还珠格格》,到越发注重描绘大清后宫女人真实情感的《甄嬛传》,大清后宫男男女女们的卿卿我我、尔虞我诈、血雨腥风可谓“玩转”当下影视圈,很多追剧的观众无时无刻不在为某位妃子或是小宫女的多舛命运而操碎了心,或许这也是“泛娱乐化”给予国人的某种心理慰藉。 为什么大清帝王及其后宫如此备受电视剧制片人、观众的青睐?尽管清宫剧尤其是大清后宫争斗剧发展至今,每每都会有新的“人设”出现,进而激发观众们的猎奇心理,虽不可避免地有些固有的情节套路,“一男多女”“一女多男”等情感模式,但始终无法动摇观众对于清宫剧的喜爱之情,这当然还有其社会、历史以及文化等原因。 清朝是离当代中国最近的一个封建帝王时代,自1911 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其统治后,至今也不过百余年的时间。大清王朝较完整地延续了中华文明的源流、文化传统与生存方式,与观众在心灵上的距离感并不算太大,容易产生亲近感。诚如学者林风云所言,“清朝与当代中国这种可感的几乎可以碰触的承继性的内在理路和连贯逻辑,从时间性上保证了民族性延续的说服力和可信度。”更进一步说,对清朝的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以及文化上的认同,同样彰显了国人对中华民族传统历史的一种回望与求知欲。 然而相较于《康熙王朝》《孝庄秘史》等清宫剧,不论是“戏说”还是“历史正剧”,早年的清宫剧几乎都有共同的价值指向——从宫廷斗争透视家国命运,更多体现的是对国家命运以及民族未来的一种思考和想象,借古鉴今的目的比较明显。而近些年的清宫剧逐渐趋向内在,特别是演变为“后宫女人”的争宠后,不仅失去了此前清宫戏宏大的历史叙事和人文情怀,反而以架空历史的方式来讲一些小情小爱、钩心斗角,借此影射当下职场的那点“小九九”和是是非非,而这也正是当下生活即刻化、碎片化的一种投射。 文艺要讲好中国故事,必然呼唤现实主义传统、求真务实的制作态度的回归。而这里所说的中国故事,既包括当下的社会现实,也包含了中国历史故事。需要指出的是,优秀古装剧即便不是严谨的历史再现,也需要通过虚构情节之下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底蕴来昭彰历史,抵达一种虚拟外壳下的真实内核,从而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肯定。这中间,见章法、见功力,也见人心。 (摘编自《光明日报》,张帆《清宫剧热,历史感冷》)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大清宫廷为背景、帝王及其后宫女性为人物设定的清宫争斗剧一直深受观众喜爱。 B.不管是《还珠格格》、《甄嬛传》,还是《延禧攻略》都能给予国人某种心理慰藉。

高二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

命题人:张敏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 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 一、 选择题(每一小题3分,共计39分。1—8题为单项选择题,每 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9—13小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 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答案正确,部分选对得1分,全部选对得3分) 1、关于场强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q F E 可知,场强E 与q 成反比,与 F 成正比。 B 、 正负检验电荷在电场中同一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相反,所以场强与放 的检验电荷有关。 C 、 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与放入的检验电荷无关。 D 、 电场中某点不放检验电荷,该点的电场强度为零。 2、.两个大小相同、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导体小球A 和B ,彼此间的引力为F .另 一个不带电的与A 、B 大小相同的导体小球C , 先与A 接触, 再与B 接触, 然后移开,这时A 和B 之间的作用力为F',则F 与F'之比为( ) A .8 3 B .8 1 C .18 D .41 3、M 、N 为电场中某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电场线方 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同一负电荷受在M 点电场力大于N 点的电场 力 B .M 点场强大于N 点的场强。 C .负电荷在M 点电势能大于在N 点的电势能 D .电势差U MN ﹥0。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越大,布朗运动就越明显 B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C .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变大而斥力减小 D .物体的温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可以降低到绝对零度 5、点电荷是静电学中的一个理想模型,它是指( ) A .体积很小的带电体 B .球形带电体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范围: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张国强 题号 第Ⅰ卷第Ⅱ卷 总分来源:]一二三四五 得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 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评卷人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文艺创作:少一点低俗,多一些责任 ①这些年来,创作的尊严面临严峻的挑战。创作成果被随意地歪曲,经典名著被任性地拆分;只要点击率高就好,只要票房收入多就好,只要名利双收就好。这种流行文化的无序 状态正影响着阅读者的视听,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对流行现象的理性判断。其主要原因还是一些文艺创作者责任意识的缺失。 ②历史终会以其特有的坚韧来淘沥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作品,作品价值是要经过历史来证 实的。而时下的创作却越写越粗糙,创作态度越来越轻薄,作品流于表面的热闹和肤浅已渐 成势头,迎合与趋从的态势正在蔓延。不少人囿于一室之中,通过网络的便利下载着自己的 梦想,写作状态越来越倾向于闭门造车,仿佛一夜即可成惊世之作。其实电脑网络抓去了你的眼球,也抓走了你的认识和判断力,使你的眼界不宽,胸怀狭窄;没有创意,毫无生机。 这种剪接、拼凑成的“创作”,是丝毫没有生命力和美学价值的。 ③当盛行的风气把消遣和娱乐奉为第一宗旨,那么创作的目的自然是把迎合与趋从当成 立身的准则,结果是投合了市场的趣味,降低了作品的美学标准,丧失了作者的人格魅力、 搅乱了大众的视听评判。大多数人根本不从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精神来进行思考和创作,很少有人从民族的世道人心来触摸时代脉搏,透过风云变幻的表象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某些 第1页共16页

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期中考语文试卷 共150分,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我们的时代已不容置疑地进入了“数字时代”,数字技术瞬息万变,进入了我们现实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领域。当代影视、摄影、广告的图像泛滥所形成的“视觉文化转向”,提供给大众的视觉形象是无限复制的影像产物,从而对大众的日常生活形成包围。消费型社会更加强化了建立在影像基础上的文化,越来越多的图像加速“挪用现实”,社会几乎被图像“绑架”。复制技术让影像的生产和消费不仅高度繁荣,而且正越来越自主化。传统社会,人们欣赏艺术是主体的自觉行为,在数字时代对数字技术所批量复制生产出来的视觉形象,人们是因拟像世界的围剿而不得不去关注与传播。这些视觉形象是符号,而不是传统的艺术。艺术审美的韵味被数字时代拟像世界的“奇观”所带来的震撼悉数替代,人们逐渐习惯于被动地为图像所逼迫,而不再有意识地、自为地去选择欣赏的对象。随之而来的便是即时审美的冷漠与疲劳。 图像作为表述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欲望映像,强化了人类根深蒂固的自恋情结——人类的自身经验被最大程度地转化为满足人类意愿的观看的对象。数字时代既能生产图像,又能消解图像(泛滥的PS技术便大大提升了图像的虚拟化程度,将图像随意拼贴、篡改、美化)。于是各类恶搞、戏仿、游戏、虚无主义、道德主题等杂糅在一起,图像的表述失去目标与信念,人成为空洞的能指。图像和信息符号正在成为我们了解现实的主要来源。数字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复制和仿造了的世界中,对真实的证明是那么不可能,因为我们所掌握的一切都只是复制品而已。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广告、影视、信息爆炸所笼罩着,并置身于“超现实”之中:虚饰成了现实的核心,艺术因此表现为无处不在。艺术不再是单独的、孤立的、高悬于现实之上的精致的精神活动,艺术被符号统领,泛化为日常的一种基本审美和即时审美。 数字时代,技术作为“物”的存在逻辑已经让位于“物与人相互融合”的逻辑,即技术的人文性。随着人类对于机器以及对于机器与人类之间变化着的关系的认识不甚了了,人类对机器产生恐惧与敌意。事实上,我们不断与机器分享空间,并与之相互依赖。数字时代,网络似乎在构筑人类与机器的边界,但又不断让技术更吸引人,让人与机器更加唇齿相依。 艺术主体由此经历了一个解构与重构的过程。机器和技术的介入,使传统艺术家的中心和霸权地位被严重消解与解构,数字化网络使艺术家的中心身份模糊。发送者和接收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绝对界限已不复存在。 比特打造的“数字化境遇”为人类诗意栖居营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超现实氛围,逐渐走向成熟的虚拟现实技术,使得日常生活审美化和艺术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之间,不再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表现也逐渐成为可能。“数字人格”“技术理性”使主体变得越来越自由,也变得越来越肤浅与模糊。艺术本来是虚实相映的,文化则来自虚幻形象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在大众文化盛行的数字时代,却出现了用虚幻的形象代替一切现实、用形象化生存代替真实生存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