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模块十二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和药品说明书的解读项目一、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一、血常规检查

1. 血液概述

(1)定义:流动在人全身各组织器官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及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

(2)特点:

A.占体重8-9%,5000-6000ml,pH7.35-7.45

B.构成:血浆(无形成分)

细胞(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

(一).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参考范围:

正常成人(4.0~10.0)×l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儿童(11.0~12.0)×109/L

临床意义:

1.白细胞增多

(1)生理性:月经前、妊娠、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新生儿及婴儿等

(2)病理性:炎症、细菌感染、恶性肿瘤、药物中毒

2.白细胞减少:

(1)疾病:流行感冒、麻疹、白血病等

(2)用药:磺胺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伤寒、副伤寒,疟疾等

(4)其他: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的影响

(二).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范围:

?胞浆内有颗粒

中性粒细胞(50%~ 70%)

嗜酸性粒细胞(1%~ 5%)

嗜碱性粒细胞(0%~ 1%)

?胞浆内无颗粒

淋巴细胞(20%~ 40%)

单核细胞(3%~ 8%)

1.中性粒细胞

(1)吞噬细胞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2)临床意义:与白细胞相同

A.增多:a.急性、化脓性感染局部及全

身感染

b.中毒、出血及其他疾病

B.减少:a.疾病伤寒、副伤寒、疟疾等

b.中毒(重金属等)及用药

2. 嗜酸性粒细胞

(1)变形运动及吞噬功能

(2)临床意义:

A.增多:a.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

b.皮肤病与寄生虫病:牛皮癣、湿疹真菌

性皮肤病、肺吸虫病、血吸虫病等

c.血液病:嗜酸性细胞性白血病等

d.用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B.减少:a.疾病或创伤伤寒或术后、严重烧伤

b.用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嗜碱性粒细胞

(1)无吞噬功能,肝素、组胺、慢反应物质、血小板激活因子等,与变态反应有关

(2)临床意义:

A.增多:

a.疾病:过敏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增多达10%以上;淋巴网细胞瘤、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或转移癌等.

b.创伤及中毒:脾切除及铅铋中毒以及注射疫苗后

B.减少:

a.疾病:速发性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b.用药:促皮质素、激素应用过量及应激反应

4单核细胞

(1)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强大的吞噬功能。吞噬抗原,传递免疫信息,活化T、B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的作用。

(2)增多:传染病、寄生虫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血液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粒细

胞缺乏症恢复期等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三). 红细胞计数(RBC)

1.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

2.作为呼吸载体,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具有协同调节维持酸碱平衡和免疫黏附作用

参考范围:

男性(4.0~5.5)×1012/ 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儿童(3.9~5.3)×1012/L

3.临床意义:

1)增多:(1).相对增多:失水,血液浓缩

(2).绝对增多:生理性增多

病理代偿、继发性增多

性红细胞增多

2)减少:(1).造血物质缺乏:营养不足等

(2).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3).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

(4).继发性贫血

(四).血红蛋白(Hb)

1.红细胞主要成分,运输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参考范围:男性120~160 g/L,

女性110~150 g/L

新生儿170~200 g/L

2.临床意义:基本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更能

反映贫血的程度。

血红蛋白量减少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减少:减少程度比红细胞严重:缺铁

减少程度不如红细胞:巨幼细胞性贫血

二、尿常规检查

1. 构成:97%水分,3%固体物质(有、无机物)

2. 特征:正常尿液黄色或淡黄色,新鲜尿液呈弱酸性

3.尿液检查的目的:

(1)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

(2)血液及代谢系统疾病的诊断

(3)职业病,急性汞中毒;慢性重金属中毒

(4)药物安全性监测:具有肾毒或安全窗窄的药物

(一)尿液酸碱度(urine pH)

中性或弱碱性

临床意义:反映肾脏维持血浆和细胞外液正常氢离

子浓度的能力

1.酸碱度增高

(1)疾病: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感染性膀胱炎、长期呕吐等(2)用药:应用碱性药物碳酸氢钠等

2.酸碱度降低

(1)疾病: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等(2)用药:应用酸性药物维生素C、氯化铵等

大单元七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222

大单元七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第01讲血常规检查(一)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第六节其它常用血生化检查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第七节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 第三节粪常规检查(两对半)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第五节肾功能检查 分值少内容多 有难度真功夫 医学检查指标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

一、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区间】 新生儿:(6.0-7.0)×1012/L 婴儿:(5.2-7.0)×1012 /L 儿童:(4.2-5.2)×1012/L 成人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二、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正常参考区间】 女性:110-150g/L 男性:120-160g/L 新生儿:170~200g/L 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Hb)的临床意义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3.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量(RBC)与贫血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①相对增多: 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由于大量失水使血浆减少,血液浓缩,血中各种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相对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 ②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 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和肿瘤患者,可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生;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 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1012 /L。 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 ②生成减少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 常由各种原因的出血引起,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②生成减少 红细胞生成减少: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如骨髓病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肾性贫血。 血红蛋白生成减少: 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 包括红细胞内异常:如膜结构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酶活性缺陷,导致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等;珠蛋白肽链量改变及分子结构变异导致的血红蛋白病等。 红细胞外异常:如血清中存在红细胞抗体或补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脾亢等红细胞破坏过多。

医学科研方法简答题

1.简述医学科研方法的基本步骤 (1)科研选题:确定所要研究的题目是选题的起点 a.准备工作,文献的阅读 b.科研选题的原则:创新性,先进性,科学型,实用性,可行性 c.研究条件和优势。研究条件:人力、物力、财力 (2)科研设计:是对科学研究具体内容与方法的设计和计划安排,分为专业设计和统计设计。 专业设计:是运用专业理论技术知识来进行的设计,即从专业理论角度来选定具体的研究课题,提出假说,围绕检验假设制定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主要解决科学研究的有用性和独创性,决定了科研成果的大小。专业设计的成功与否是科研成败的关键。 统计设计:控制误差、改善实验有效性、确定资料分析方法,同时保证展开设计的布局合理性和实验结论的可信性。 (3)实施方法:调查、实验、临床观察 (4)统计分析: A.以正确的方式收集资料 B.描述资料的统计特征 C.统计推断得出正确而结论 (5)总结归纳:需要注意根据已有的数据来推理,按照自己本次研究的范围下结论总结归纳的基本形式:学术论文。 2.医学科研的任务是什么 (1)发现医学中的未知事物和内在规律 (2)寻找医学中已知事物的未知规律 (3)探索生存环境对人类身心健康的联系 (4)开发医学的应用 3.请简要叙述医学科研设计中专业设计和统计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专业设计:是运用专业理论技术知识来进行的设计,即从专业理论角度来选定具体的研究课题,提出假说,围绕检验假设制订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主要解决科学研究的有用性和独创性,决定了科研成果的大小。专业设计的正确与否是科研成败的决定因素。 统计设计:是运用统计学知识和方法来进行的设计。减少抽样误差和排除系统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样本间的可比性,确保实验观察内容的合理安排,以便使研究结果进行高效率的统计分析,以最少的实验观察次数(例数)得出相对最优的结果和可靠的结论。主要解决科研的可重复性和经济性问题,是科研结果可靠性和经济性的保证。 4.简述医学科研中误差的种类和控制方法 答案一:按误差的来源,误差的性质和误差的可控性等划分,主要可分为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两大类,非抽样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过失误差。 抽样误差的控制主要在设计阶段。为了减少抽样误差,必须注意:①力求使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②具有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③在抽样时必须随机化。 非抽样误差的控制: ①调查设计阶段: a在调查设计时,首先应正确确定目标总体。 b在调查计划时,应明确定义调查项目,尤其是可能引起混淆的那些调查项目。 c问卷设计时应紧扣调查目的,合理设置调查问题,在众多问题中精选最具代表性的问题,这也是保证调查质量的重要环节。 d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以保证调查质量。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高于成人 6月-2岁:5~12×109/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减少: 疾病:再障,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 药物:肿瘤化疗、磺胺、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特殊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病毒、寄生虫等其他:放射治疗、化学品 ●增加: 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等。 病理性:细菌感染,白血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化学药中毒。 2.白细胞分类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N):~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N): 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可伴有核左移);中毒;急性出血,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及组织损伤等。 减少:基本与白细胞总数减少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E): 增加:过敏性疾病与皮肤病;寄生虫;血液病;用药。 减少:疾病(伤寒、副伤寒);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嗜碱性粒细胞(B): 增加: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及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铅中毒等 淋巴细胞(L): 增加:某些细胞及病毒感染(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排斥反应。 减少: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性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时。 单核细胞(M):增加:传染病或寄生虫病;血液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红细胞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性:(~)×1012 女性:(~)×1012 新生儿:(6~7)×1012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增多: 相对增多:血液浓缩, 绝对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高原性心脏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减少: 造血物质缺乏 造血功能低下 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继发性:各种炎症、结缔组织病 4.血红蛋白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70-200g/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增加: 疾病: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大细胞高色素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创伤:失水,大面积烧伤 用药:维生素K,硝酸甘油 减少: 出血:减少程度和红细胞一致 疾病: 血红细胞减少比红细胞减少严重: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 红细胞减少比血红细胞减少严重:大细胞高色素贫血。 5.血小板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100~300)×109/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减少: 生成减少:再障、急性白血病、骨髓转移瘤、骨髓纤维化

华为GSM相关参数

重选类: CBA 小区禁止接入:CBQ 小区禁止允许:(两个配合使用) 小区禁止允许小区禁止接入小区选择优先级小区重选优先权: NO NO 正常正常 NO YES 禁止禁止 YES NO 低正常 YES YES 低正常 CRH 小区重选滞后参数: 用于决定是否跨位置区重选参数的参数之一,防止频繁位置更新导致网络信令流量加大及降低寻呼消息丢失的危险性 对无线网络性能的影响:MS在位置更新过程中无法响应寻呼,导致系统的接通率降低。该参数设置过小,会导致位置更新的“乒乓”效应,SDCCH上的信令负荷增加。该参数设置过大,当MS进入一个新的位置区时,在较长时间内驻扎的小区不是最好的。 单位:分贝建议值:6dB CRO 小区重选偏移 PT≠31(惩罚时间)的时候,C2=C1+CRO 。这时候调大CRO,就能更容易重选本小区(默认情况)当PT=31的时候,与之相反,C2=C1- CRO.调大后,就更不容易选上(这种情况比较少) (C2=C1+CELL_RESELECT_OFFSET – TEMPORARY_OFFSET ( PENALTY_ TIME– T )) 界面取值范围:0~63 单位:2分贝 实际取值范围:0~126 MML缺省值:无 建议值:0 GCELLPRIEUTRANSYS(系统间重选优先级) 切换问题 参数设置不合理。存在同频同BSIC的邻区,切换门限设置不合理参数设置不合理。存在同频同BSIC的邻区,切换门限设置不合理 覆盖问题、干扰、硬件故障。 检查无线参数设置是否合理,如邻区是否存在同频同色,切换参数是否设置合理、外部小区数据配置数据正确等,对不合理的参数进行优化调整。 另外,可通过创建切换观测任务,分析至每个目标小区的切换失败率情况 邻区级(g2gncell) INTERCELLHYST 小区间切换磁滞(邻区级) 小区间切换时的磁滞值,以防止小区间的乒乓切换。该参数的实际取值等于界面取值减

华为参数理解

一、重选、切换部分 1、CELLINDIVIDALOFFSET(CIO) 小区独立偏置 指令:LST TNCELL 参数说明:小区独立偏置是用于切换的参数,该参数值给出了本小区和邻区间的单向CIO。UE在使用该值时,是把该值加到邻区的信号上。因此,调高该参数值,会导致两个小区的切换带提前,使的切换提前发生。减少该参数值,可以使两个小区的切换延后。 2、QOFFSET1SN 中心小区与相邻小区的偏置1 指令:LST TNCELL 参数说明:用于小区重选。 小区重选参数设置原则: 当小区满足Srxlev=< IDLESSEARCHRAT(空闲模式小区重选异系统切换测量门限),终端才进行系统间小区测量(系统内为:IDLESINTRASEARCH为空闲模式小区重选同频测量门限;IDLESINTERSEARCH为空闲模式小区重选异频测量门限);如果终端触发了GSM邻小区测量后,满足Rn>Rs,且保持时间为设定的迟滞时间。其中P_MAX是终端最大射频功率,Qrxlevmeas 是实际测量的P-CCPCH RSCP值。 Srxlev= Qrxlevmeas- Qrxlevmin - max(Maximum allowed UL TX power – P_MAX,0) Rs = Qmeas,s + Qhysts 新小区:Rn = Qmeas,n- Qoffsets,n 要Rs

医学检验试题库

医学检验试题库-----检验综合题(1)A1型题 1.毛细血管采血常用的部位是: A、手背 B、肘部 C、足跟 D、手指 E、耳垂 2.婴幼儿毛细胞血管采血常用的部位是: A、手背 B、颈部 C、足跟 D、手指 E、耳垂 3.用自动血液分析仪,首选的抗凝剂是: A、肝素 B、EDTA-K2 C、EDTA-Na2 D、草酸盐 E、枸橼酸钠4.下列属碱性蛋白的物质是: A、DNA B、RNA C、嗜碱颗粒 D、杜勒小体 E、红细胞胞质 5.正常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占: A、20%~40% B、2%~4% C、5%~10% D、0%~5% E、0.5%~5% 6.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于: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白血病 E、急性溶血性贫血 7.红细胞大小不一最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贫血 C、失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8.巨幼细胞贫血时,血液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变化如下: A、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B、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C、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D、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E、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减低,↓↓明显减低) 9.不属于血红蛋白继发性增多的疾病是: A、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B、肺源性心脏病 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D、某些肿瘤患者 E、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10.卡波环现认为可能是: A、核残余物 B、脂蛋白变性 C、色素沉着 D、血红蛋白聚集 E、胞质发育异常 11.血涂片计数100个白细胞见25个有核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值为10×109/L,则白细胞计数的真实值为:

医学检查相关参数简介

SG:尿比重;pH:尿酸碱度;LEU:尿白细胞酯酶;NIT:尿亚硝酸盐;PRO:尿蛋白;GLU:尿葡萄糖;KET:尿酮体;UBG:尿胆原;BIL:尿胆红素;ERY:尿红细胞;BLD:尿潜血。报告栏中:neg:阴性;norm:正常;0.75g/L:每升尿液中含0.75克被检物质;3mmol/L:每升尿液中含有3毫摩尔被检物质;2+:两个加号“++”;150/μL:每微升150个。尿常规化验单镜检部分:WBC:白细胞;RBC:红细胞;0-3/HP:每高倍镜视野检出某种成份(细胞或管型)0-3个;3~5/LP:每低倍镜视野检出某种成份3~5个NTT是英文NITRITE地简写,代表尿中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地多少常与食物地种类,气候寒冷有关,如含量经常超正常,往往提示结石地可能。 PH代表酸碱度,正常小便略偏酸,若过酸过碱都提示异常。 GLU是英文GLUCOS(___shi4 ying1 wen2 ______)E地简写,代表糖,正常尿地糖为阴性。写做:GLU (-) PRO是英文PROTEIN地简写,代表蛋白,正常尿蛋白为阴性。写做:PRO (-) BLD是英文BLOOD简写,代表隐血,正常尿隐血为阴性。写做:BLD (-) KET是英文KETONE地简写,代表酮体,酮症酸中毒时常为阳性。写做:KET (-) BIL是英文BILIRUBIN地简写,代表胆红素;URO是URBILINOGEN地简写,代表尿胆元。BIL和URO是断定黄疸地二项指标,如果阳性提示黄疸,需要进一步查找黄疸地病因。 LEU是英文LEUCOCYTE地简写,代表白细胞,正常尿为阴性。 NIT代表尿中地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地多少常与食物地种类有关,如含量经常超过正常,提示有尿结石或有尿路感染地可能。 PH代表酸碱度。正常结果平均为6.0。酸碱度增高常见于(_suan1 jian3 du4 zeng1 gao1 chang2 jian4 yu2)频繁呕吐、呼吸性碱中毒、服用重碳酸盐和尿路感染等;酸碱度降低常见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等。 GL U代表尿糖。正常结果为阴性。患糖尿病时尿糖可达2—3个加号,嗜铬细胞瘤、甲状腺机能亢进、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和脑肿瘤均可导致尿糖升高。 PRO代表尿蛋白。正常结果为阴性或微量。阳性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性病变、肾淀(_tang2 niao4 bing4 shen4 xing4 bing4 bian4 _shen4 dian4)粉病变、肾动脉硬化、多发性骨髓瘤及高热等。 BLD代表隐血。正常人尿隐血为阴性。

华为参数调整方法

华为常用参数调整方法 目录 华为常用参数调整方法 (1) 一、小区基本属性参数 (3) 1. 小区所在层: (3) 2. 小区优先级: (3) 3.呼叫重建禁止: (3) 二、空闲模式下的参数 (4) 1. 小区重选滞后参数(db): (4) 2. 小区重选偏移(2db) (4) 3. 小区禁止接入及小区禁止允许 (5) 4. 周期位置更新周期(6分钟) (6) 三、呼叫控制参数 (7) 1.SACCH复帧数 (7) 2.无线链路失效计数器 (7) 3.MS最大重发次数 (8) 4.定时器T200及N200 (9) 四、切换数据 (11) 1. TA切换邻区统计时间(0.5秒) (12) 2. TA切换邻区持续时间(0.5秒) (12) 3. BQ切换邻区统计时间(0.5秒) (12) 4. BQ切换邻区持续时间(0.5秒) (12) 5. HCS切换邻区统计时间(0.5秒) (12) 6. HCS切换邻区持续时间(0.5秒) (12) 7. 干扰切换统计时间(0.5秒) (12) 8. 干扰切换持续时间(0.5秒) (12) 9. 边缘切换统计时间(秒) (12) 10. 边缘切换持续时间(秒) (12) 11.边缘切换统计时间(0.5秒) (12) 12.边缘切换持续时间(0.5秒) (12) 13. 边缘切换邻区统计时间(秒) (12) 14. 边缘切换邻区持续时间(秒) (12) 15. 边缘切换邻区统计时间(0.5秒) (12) 16. 边缘切换邻区持续时间(0.5秒) (12) 17. 层间切换统计时间(秒) (12) 18. 层间切换持续时间(秒) (13) 19. PBGT统计时间(秒) (13) 20. PBGT持续时间(秒) (13) 21. 层间切换门限 (13)

临床医学检验常用质量控制指标参数学习

临床医学检验常用质量控制指标参数学习 灵敏度vs检出限 1.灵敏度:又称分析灵敏度(analytical sensitivity)。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Applied Chemistry,IUPAC)将方法的灵敏度定义为被测组分浓度或含量改变1个单位时所引起的分析信号的变化[1]。通过定义,我们可以发现灵敏度就是分析校准曲线的斜率。曲线斜率越大,表示方法的灵敏度越高。这点很好理解,假设在称量范围内我们用电子秤和天平同时称量100克淀粉,如果在被测物里再增加0.1克淀粉,天平可以很容易称量出来精确差异,而电子称却不发生变化。我们就说天平比电子秤灵敏度高。 除此之外,在分析实践中还有针对某一类方法灵敏度的特定表达方式,如对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则用摩尔吸光系数表示。摩尔吸光系数越大,在一定条件下校准曲线的斜率也越大,表示灵敏度越高。 2.检出限:IUPAC将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定义为给定分析程序具有适当的确定检出分析物的最小浓度或量[1]。若LoD处的分析信号为Xd,则 Xd=xB+k·sB。其中k为可靠性系数,IUPAC建议取k=3,xB和sB分别为有限次测量的空白均值和空白标准差。若用校准曲线斜率(m)表示灵敏度,用浓度(Cd)表示检出限,根据校准曲线可知:Xd=xB+m·Cd。又因Xd=xB+k·sB,故 Cd=(Xd-xB)/m=k·sB/m。由此可见,当k确定后,若空白的标准差一定,m与Cd 呈反比。因此,人们习惯于把具有较低LoD的分析方法说成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注意:这是一种推论,而不是等价说明)。恰巧是这个现象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让我们产生一点混淆:低LoD一定伴随高灵敏度甚至有些人认为“低LoD=高灵敏度”。 然而,LoD不仅与灵敏度有关,还与空白信号的标准差有关,空白信号波动范围大,样品中含有较低的分析物浓度时产生的分析信号不易与空白区别,致使检出限增高。因此,减小空白的标准差可使LoD降低,而对方法的灵敏度没有影响,由此可见灵

住院医师培训课程-常用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1

1、两组数据中的每个变量值减去同一常数后做两个样本均数差异的t检验() *c ? A.t值变小 ? B.t值变大 ? C.t值不变 ? D.t值变小或变大 2、作单组样本均数与一个已知的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时,正确的理解是() *c ? A.A.统计量t越大,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 B.B.统计量t越大,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小 ? C.C.统计量t越大,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相等 ? D.D.P值就是αa 3、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用于() * ? A.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 ? B.比较各个区组间的样本均数有无差别 ? C.比较各个区组间的总体均数有无差别 ? D.比较各个处理组间的样本均数有无差别 4、各组数据方差不齐时,可以做() *D ? A.近似检验 ? B.秩和检验 ? C.数据转换 ? D.ABC均可 5、第I类错误的概念是() *D ? A.H0是不对的,统计检验结果未拒绝H0 ? B.H0是对的,统计检验的结果未拒绝H0 ? C.H0是不对的,统计检验结果拒绝H0 ?

6、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B ? A.计算相对数尤其是率时应有足够数量的观察单位数或观察次数 ? B.分析大样本数据时可以构成代替率 ? C.应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合计求合计率或平均率 ? D.相对数的比较应注意其可比性 7、配对计量资料进行假设检验时() *Dd ? A.仅能用配对t检验 ? B.仅能用成组t检验 ? C.仅能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 D.用配比t检验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均可 8、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是() *A ? A.计量资料非参数统计的 ? B.正态性 ? C.随机性 ? D.方差齐性 9、设配对设计资料的变量为X1与X2,则配对设计的符号的秩检验() *B ? A.把X1与X2的差数军队之从小到大编秩,排好后秩次保持原差数的正负号 ? B.把X1与X2的差数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秩次不保存正负号 ? C.把X1与X2综合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 ? D.把X1与X2的差数从小到大编秩 10、对于配对t检验和成组t检验,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B ? A.对于配对设计资料应作配对t检验,如果作成组t检验,不但不合理,而且平均起来统计效率降低 ? B.成组设计的资料用配对t检验,不但合理,而且平均起来可以提高统计效率 ? C.成组设计的资料,无法用配对t配对t检验 ?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完整版)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医学检查指标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药师在参与设计临床药物治疗方案时,要善于学习和掌握常用医学检查的基础数据,并了解其指标的主要临床意义,以便于与医师沟通,观察疾病的病理状态和进程,对药物治疗方案和疾病的监测指标作出判断,提高疗效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血液是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由循环系统流经全身各器官的红色粘稠液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而形成血流,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及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一般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8%~9%,总量为5000~6000ml,血液的pH为7.35~7.45,比重为1.050~1.060。 血液中的成分可分为血浆(无形成分)和细胞(有形成分)两大部分。血浆为去细胞后的液体部分,占血液总量的55%~60%。血浆中除去91%~92%的水分外,还包括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酶、激素等;而血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检查的内容通常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参数的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WBC) (一)简述 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参考范围: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新生儿:(15.0~20.0)×l09/L 6个月~2岁儿童:(5.0~12.0)×109/L (二)临床意义 1.白细胞减少: (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麻疹、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 (2)用药: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 (4)其他: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2.白细胞增多: (1)生理性 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2)病理性: 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尤其是金葡菌、肺炎链球菌等化脓菌感染)、慢性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的急性中毒。 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较多,其总数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均为异常现象,必要时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是一个“大家族”,正常血液中白细胞以细胞质内有无颗粒而分为有粒和无粒两大类,前者粒细胞根据颗粒的嗜好性分为中性、嗜酸性、嗜碱性三种;后者包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每类细胞的形态、功能、性质各异。 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1~0.05(1%~5%) 嗜碱性粒细胞:0~0.01(0%~l%)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一)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为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在白细胞中占的比例昀高,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具有吞噬和杀灭病毒、疟原虫、隐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的作用。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减的临床意义如下。 1.中性粒细胞增多 (1)急性、化脓性感染:

常用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1)

正确答案错误答案 1.从同一总体抽样,则样本标准差() A随着样本含量增大而增大 B样本含量增大而标准差不变 C随着样本含量减少而减少 D随着样本含量增大而减小 2.用图表示某地区近30年三种疾病的发病率,在各年度的动态发展速度情况,宜绘制() A普通线性图 B.直方图 C.百分条图 D.半对数线图。 3.均数与标准误的关系() A.均数越大,标准误越大 B.均数越大,标准误越小 C标准误越小,用均数推测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 E标准误越大,用均数推测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 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度量一组自变量与应变量线性相关程度的统计量是() A.负相关系数 B.决定系数 C.偏相关系数 D.偏回归系数 5.变异系数cv的数值() A.一定大于1 B.一定小于1 C.可以大于1,也可以小于1 D.一定小于标准差。 6.在样本量为n,自变量个数为3的线性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中,回归变异和剩余变异的

自由度分别为() A. 3和n-3 B. 3和n-4 C. 2和n-2 D. 2和n-3 7.比较某地区解放以来三种病的发病率在各个年度的发展速度,应该绘制() A.半对数线图 B.圆图 C.直方图 D.普通线图 8.在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多个样本,用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95%的可信区间,则估计精 密度高的是() A.均数小的样本 B.标准差小的样本 C.标准误大的样本 D.标准误小的样本 9.均数的标准误反映了() A.个体的变异程度 B.集中趋势的位置 C.指标的分布规律 D.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差异 10.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可靠性大小的指标是() A.标准差 B.标准误 C.方差 D.变异系数 11.表示血清抗体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用的指标是()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

不同年龄每日需水量计算式 年龄每日需水量计算式 成人体重(kg)×40(ml) 10~14岁体重(kg)×[50~80(ml)] 8~9岁体重(kg)×[70~100(ml)] 4~7岁体重(kg)×[90~110(ml)] 2~3岁体重(kg)×[100~110(ml)] 1~2岁体重(kg)×[120~160(ml)] 肌酐清除率计算 肥胖中度:=SW+SW×(0.31~0.30) 重度:=SW+SW×(0.31~0.50) 瘦弱:=SW-SW×(0.11~0.20) 严重瘦弱:= SW-SW×0.20(及其0.21以上) 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体重(kg)/BSA(m2) 正常值:男20~25,女19~24(超过此指数为肥胖) 体表面积计算

中国成年男性 BSA=0.00607H+0.0127W-0.0698 中国成年女性BSA=0.00586H+0.0126W-0.0461 小儿体表面积BSA=0.0061H+0.0128W-0.1529 新 30公斤以上:(W-30)*0.02+1.05 30公斤以下:W*0.035+0.1 静息能量消耗计算 Harris-Benedict计算公式: 女性:REE(Kcal/d)=655+9.6W+1.7H-4.7A 男性:REE(Kcal/d)=66+13.7W+5.0H-6.8A [W=体重(Kg);H=身高(cm);A=年龄(岁)]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888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1.1666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7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5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03 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311 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993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596

临床检验基础--常用医学检验学英文缩写

检验学英文缩写 英文缩写中文意义 AB 酸性磷酸酶 AFP 甲胎蛋白DC 白细胞分类计数 dsDNA 双股去氧化核糖核酸 EGT 血浆乙醇凝胶试验 EU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T 优球蛋白溶解试验 ERFT B花结形成试验 ESR 血沉 FDP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g 血浆纤维蛋白原 FM 纤维蛋白单体 GHb 糖化血红蛋白 GOT 谷一草转氨酶 G-6一PD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Pr 糖化血浆蛋白 GPT 谷一丙转氨酶 γ-GT γ-谷氨酰转肽酶 GIT 葡萄糖耐量试验 HAV 甲型肝炎病毒 Hb 血红蛋白 HBcAg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HBcAb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HBeAg 乙肝病毒e抗原 HBeAb 乙肝病毒e抗体 HBsAg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b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HBV 乙型肝炎病毒 HCT 红细胞压积(比积) HDL 高密度脂蛋白 HDL-ch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英文缩写中文意义 IcG 靛氰绿潴留试验 IFA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g(A、D、E、G) 免疫球蛋白(A、D、E、G) IHA 间接血凝试验 Ⅱ黄疸指数 KPTT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17-KS 17一酮类固醇 ICA 扁豆凝集素

LDH 乳酸脱氢酶 LDL 『氐密度脂蛋白 LDL-ch 嘛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TT 林巴细胞转化率 SPE 特异性酯酶染色 SIB 血清总胆红素 STGT 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SUN 血清尿素氨 T4 甲状腺素(四碘甲腺原氨酸) T3 三碘甲腺原氨酸 TBG 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 TBT 甲苯胺蓝纠正试验 TC02 二氧化碳总量 TG 血清甘油三酯 TT 凝血酶原时间 TTT 麝香草酚浊度试验、 TXA2 血栓素 UA 血清尿酶 V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 WBC 白细胞计数 A/G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JP(AKP) 碱性磷酸酶 ALT(GOT) 丙氨酸转氨酶 Am 淀粉酶 AMSA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ANA 抗核抗体 apoAl 载脂蛋白A1 apoBloo 载脂蛋白B。。 Aslr 天门冬酸转氨酶 ASMA 抗平滑肌自身抗体 英文缩写中文意义 AB 酸性磷酸酶 AFP 甲胎蛋白 A/G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JP(AKP) 碱性磷酸酶 ALT(GOT) 丙氨酸转氨酶 Am 淀粉酶 AMSA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ANA 抗核抗体 apoAl 载脂蛋白A1 apoBloo 载脂蛋白B。。 Aslr 天门冬酸转氨酶

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血生化检查-尿常规检查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 高于成人;6月-2岁:5~12×10*9/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减少:疾病:再障,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 药物:肿瘤化疗、磺胺、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 特殊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病毒、寄生虫等 其他:放射治疗、化学品 增加: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等。 病理性:细菌感染,白血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化学药中毒。 2.白细胞分类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N):0.50~0.70;嗜酸性粒细胞(E):0.01~0.05;嗜碱性粒细胞(B):0.0~0.01;淋巴细胞(L):0.20~0.40;单核细胞(M):0.01~0.08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N):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可伴有核左移);中毒;急性出血,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及组织损伤等。 减少:基本与白细胞总数减少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E):增加:过敏性疾病与皮肤病;寄生虫;血液病;用药。 减少:疾病(伤寒、副伤寒);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嗜碱性粒细胞(B):增加: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及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铅中毒等淋巴 细胞(L): 增加:某些细胞及病毒感染(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 血病;排斥反应。 减少: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相对性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时。 单核细胞(M):增加:传染病或寄生虫病;血液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红细胞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性:(4.5~5.5)×10*12;女性:(3.5~5.0)×10*12;新生儿:(6~7)×10*12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相对增多:血液浓缩, 绝对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高原性心脏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减少:造血物质缺乏,造血功能低下,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继发性:各种炎症、结缔组织病 4.血红蛋白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120-160g/L;女:110-150g/L;新生儿:70-200g/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增加:疾病: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大细胞高色素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创伤:失水,大面积烧伤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很理想 已打印汇总

大单元七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第六节其它常用血生化检查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第七节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 第三节粪常规检查(两对半)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第五节肾功能检查 医学检查指标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为我所用!!!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小单元细目要点 (1)红细胞计数 (2)血红蛋白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3)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4)血小板计数

)RBC一、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区间】)×10 新生儿:(6.0-7.012/L 10)婴儿:(5.2-7.0 ×12/L 10 4.2-5.2)×: 儿童(成12/L 人12(男:4.0-5.5) 10/L× (女:3.5-5.0 10×/L 12) 1 二、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 【正常参考区间】

女性:110-150g/L 男性:120-160g/L 新生儿:170~200g/L 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Hb)的临床意义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3.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量(RBC)与贫血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①相对增多: 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由于大量失水使血浆减少,血液浓缩,血中各种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相对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 ②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 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和肿瘤患者,可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生;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 10 /L 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 12。× 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 2.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 ②生成减少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 常由各种原因的出血引起,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②生成减少红细胞生成减少: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如骨髓病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肾性贫血。 血红蛋白生成减少: 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 包括红细胞内异常:如膜结构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酶活性缺陷,导致的葡萄糖 -6-磷酸脱氢酶缺陷等;珠蛋白肽链量改变及分子结构变异导致的血红蛋白病等。红细胞外异常:如血清中存在红细胞抗体或补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化学、物理 及生物因素、脾亢等红细胞破坏过多。)与贫血/红细胞数量(RBC 3.血红蛋白(Hb) )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比红细胞数量(RBCRBC及Hb减少。血红蛋白(Hb贫血——即 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 90 g/L;轻度贫血, Hb量在> 90g/L;量在61~中度贫血, Hb ;31~60g/L 重度贫血,Hb量在;量<30g/L 极重度贫血,Hb →→→6090→ 30 ”。具体指“”至”,“”具体指“至备注:此处老师说的区间“ 306031-606090 61-902 三、白细胞计数(WBC)

华为参数优化经验总结

华为参数优化经验总结 按掉话相关、切换相关、拥塞与接入相关、寻呼相关、功控相关、双频网相关分六类: 一、掉话相关参数(掉话还与切换类参数有很大联系): 1、MS最小接收信号等级(也与接入相关) 2、物理信息最大重复次数 3、无线链路连接定时器 4、无线链路失效计数器 5、SACCH复帧数 6、RACH最小接入电平(也与接入相关) 7、T200&N200 8、呼叫重建允许 9、允许直接重试 10、T3109(也与切换相关) 二、切换相关参数(切换对掉话影响较大) 1、BTS测量报告预处理 2、PBGT切换门限 3、小区间切换磁滞 4、切换候选小区最小下行功率 5、上下行链路边缘切换门限 6、T3101(也与寻呼相关) 7、T3103A、T3103B1、T3103B2 8、T3107(也与拥塞相关) 9、T3109(也与掉话相关) 10、负荷切换启动门限 11、负荷切换接收门限 12、负荷切换带宽 13、共BSC/MSC调整允许 14、内/外部小区优先级(小区属性为同层同级时PBGT切换才会起作用) 15、预处理测量报告上报频率 16、紧急切换TA限制(关闭,设置为255) 17、紧急切换上/下行链路质量限制 18、干扰切换上/下行链路质量门限 19、干扰切换上/下行链路接收功率门限 三、拥塞与接入相关 1、CCCH负载门限 2、CCCH配置 3、MS最大重发次数 4、RACH忙门限

5、RACH最小接入电平(也与掉话相关) 6、接入允许保留块数(也与寻呼相关) 7、附加重选参数指示 8、SDCCH动态分配、TCH恢复最短时间 9、扩展传输时隙数 10、立即指配优化 四、寻呼相关 除了周期性位置更新参数T3212对寻呼性能有较大影响外,华为还有另5个参数对寻呼性能起一定作用: 1、修改CCCH过载门限为100%(不区分站点类型,包括BTS3X、BTS2X、微基站) 2、启用立即指配优先功能:修改基站软件参数18(仅修改BTS30/312)(注意此参数华为方 未公开,暂不能修改。此参数与系统消息中的“立即指配优化”属不同的2个参数)3、修改接入允许保留块数为1、修改相同寻呼间帧数编码为2个复帧周期(仅修改 BTS30/312) 4、设置扩展传输时隙数为32(不区分站点类型,包括BTS3X、BTS2X、微基站) 5、修改T3101(100毫秒)为30(不区分站点类型,包括BTS3X、BTS2X、微基站),这里选 择的小区是所有地面传输的小区(对卫星传输的小区,此项不能修改。) 五、功控相关 1、是否使用下行DTX 2、上/下行功率控制允许 3、MS最大允许功率 4、HW_2功率控制算法(详细说明见附件:华为II代功率控制参数说明.xls)。其中较重要的参数有:上行链路信号强度上/下门限、下行链路信号强度上/下门限、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好/差门限、下行链路信号质量好/差门限、各段质量带按电平向下功控最大步长。 六、双频网相关 1、ECSC提早发送类标控制 2、多频报告MBR 3、小区重选滞后 4、小区重选偏移 5、PBGT切换门限/小区间切换磁滞(对于不分层的双频网一般建议1800切向900小区门限为10dB,900切向1800小区为2dB。个别小区还需根据话务负荷和性能指标情况作进一步的局部调整。) 注意:日常网络优化基站调整或新建站开通、替换、割接入网后要注意及时调整以上参数的调整,同区域相似属性基站的部份重要参数还要注意尽量保持一致。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 ~0.05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 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 单核细胞M 0.03 ~0.08 (3%-8%)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