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新能源场站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光伏电站新能源场站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光伏电站新能源场站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电站新能源场站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电站新能源场站

2017年09月16

目录

1.概述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第14号令)、《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等安全防护方案和评估规范》(国能安全[2015]36号文)、《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国能安全[2014]317号文)、《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国能安全[2014]318号文)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发电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抵御黑客及恶意代码等对发电厂电力监控系统发起的恶意破坏和攻击,以及其它非法操作,防止发电厂电力监控系统瘫痪和失控,防止由此导致的电力监控系统一次系统事故和其它事故,确保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制定本方案。

新能源场站概况:*****电站占地光伏区1150亩,装机容量35MW,后台及数据采集系统均采用采用南自美卓。

电力调度数据网络承载着电力调度生产各类业务数据

的传输,*****电站新能源场站作为接入节点接入山东省调电

力调度数据网络,为电站相关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提供传输平台。

2.适用范围

本安全防护总体方案适用于*****电站新能源场站电力监控系统等工控系统的规划设计、项目审查、工程实施、系统改造、运行管理等相关工作内容。

3.方案依据

本方案制定过程中依据以下标准: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发改委〔2014〕年第14号)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国能安全〔2015〕36号)

《发电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

《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国能安全[2014]318号)

《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国能安全[2014]317号)

《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评估规范》

4.总体目标

*****电站新能源场站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的总体目标:坚持“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总体原则,明确分层分区,以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之间的安全防护为重点,有效抵御黑客、病毒、恶意代码等通过两个大区的边界连接对电厂生产网络系统发起的恶意破坏和攻击,防止由此导致的一次系统事故或大面积停电事故,以及电力监控系统的崩溃或瘫痪;防止未授权用户访问系统或非法获取信息和侵入以及重大的非法操作;不发生电力监控系统的人为责任事故,不因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问题引发电网事故。

5.防护原则

5.1安全分区

按照《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将*****电站新能源场站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并根据业务系统的重要性和对一次系统的影响程度将生产控制大区划分为控制区(安全区I)及非控制区(安全区II),重点保护生产控制以及直接影响电力生产(机组运行)的系统。

5.2网络专用

电力调度数据网是与生产控制大区相连接的专用网络,承载电力实时控制等业务。发电厂端的电力调度数据网应当在专用通道上使用独立的网络设备组网,在物理层面上实现与电力企业其它数据网及外部公共信息网的安全隔离。发电

厂端的电力调度数据网应当划分为逻辑隔离的实时子网和非实时子网,分别连接控制区和非控制区。

5.3横向隔离

横向隔离是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横向防线。应当采用不同强度的安全设备隔离各安全区,在生产控制大区与管理信息大区之间必须部署经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电力专用横向单向安全隔离装置,隔离强度应当接近或达到物理隔离。生产控制大区内部的安全区之间应当采用具有访问控制功能的网络设备、安全可靠的硬件防火墙或者相当功能的设施,实现逻辑隔离。防火墙的功能、性能、电磁兼容性必须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认证和测试。

5.4纵向认证

纵向加密认证是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纵向防线。电厂生产控制大区与调度数据网的纵向连接处应当设置经过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电力专用纵向加密认证装置,实现双向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

5.5综合防护

综合防护是结合国家及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对电力监控系统从主机安全、网络及安全设备安全、恶意代码防范、应用安全控制、审计、备份及容灾等多个层面进行信息安全防护的过程。

6.电力监控系统基本情况介绍

6.1监控系统

计算机监控系统为分层、分布式布置,传输介质采用屏蔽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计算机监控系统包括两部分:站级控制层和间隔级控制层。站级控制层计算机故障停运时,间隔级控制层应能安全运行,间隔级I/O单元必须按电气单元配置,一个元件故障不会引起误动,一个单元故障不会影响其它单元的正常工作。I/O模件可带电拔插。计算机监控系统更换硬件或软件时,不丢失历史数据。

站级控制层需采用100M以太网的结构模式。

就地设测控单元,采集变压器及开关柜、温控器、逆变器本体信息。

计算机监控系统故障时不会引起电气运行设备(如开关、刀闸、地刀等)误动,不会影响与计算机监控系统接口的智能设备(如保护、自动装置、光伏逆变器等)正常运行。

与计算机监控系统接口的智能设备发生故障时,不会影响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计算机监控系统具有综合终端(该装置在调度自动化技术规范中配置),不再独立设置RTU装置,综合终端数据直采直送,除采用专用通道传输外,所采集数据依据省调、地调要求加密传输特定信息。

6.2 系统性能指标

6.2.1*****电站监控系统具有如下性能指标:

a)系统可用性指标:双机系统可用率不小于 99.9%。

b)系统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BF)不小于 20,000h,间隔层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BF)不小于 30,000h。

c)主机正常负荷率宜低于 30%,事故负荷率宜低于50%。网络正常负荷率宜低于 20%,事故负荷率宜低于 40%。

d)事件顺序记录( SOE)分辩率不大于 2ms。

e)动态画面响应时间不大于 2s。

f)开关量变位传送时间不大于 1s。

g)模数转换分辨率不小于 12位,最大转换误差不大于± 0.5%,其中电网频率测量误差不大于 0.01Hz。

h)遥控操作正确率不小于 99.99%,遥调正确率不小于99.9%。

i)整个系统对时精度误差应不大于 1ms。

6.2.2 设备技术要求

电源、接地与抗干扰

(1)电源

交流电压:220V(变化范围 80%~120%额定电压值)

频率:50Hz(频率 47.5Hz~52.5Hz)

计算机系统的交流电源高度可靠,采用不间断电源(UPS)供电。

(2)接地

计算机监控系统不设置单独的接地网,遵照“一点接地”原则,接地线连接于发电站的主接地网的一个点上。

机箱、机柜以及电缆屏蔽层均应可靠接地。接地引线应独立并同建筑物绝缘。计算机监控系统各间隔层之间,间隔层与站控层之间的连接,以及设备通讯口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电磁隔离或光 /电隔离。不同接地点的设备连接一定要采用电气隔离措施,不破坏“一点接地”的原则。对计算机监控系统使用的站用交流 220V电源,采用电磁隔离措施。

(3)抗干扰

设备安装于无电磁屏蔽房间内,设备自身满足抗电磁场干扰及静电影响的要求。在雷击过电压及操作过电压发生及一次设备出现短路故障时,设备均不发生误动作且不发生元器件损坏。

所有设备均满足下列抗扰度试验等级要求:

对静电放电符合 GB/T17626-4-2 4级

对辐射电磁场符合 GB/T17626-4-3 3级(网络要求 4级)

对快速瞬变符合 GB/T17626-4-4 4级

对冲击(浪涌)符合 GB/T 17626-4-5 3级

对电磁感应的传导符合 GB/T 17626-4-6 3级

对工频电磁场符合 GB/T17626-4-8 4级

对阻尼振荡磁场符合 GB/T17626-4-10 5级

对振荡波符合 GB/T17626-4-12 2级(信号端口)

6.3监测及控制范围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站控层及间隔层设备按发电站本期

所上 35MWp规模进行配置,各级设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

(1)输入/输出方式

位置信号输入:无源接点(空接点)方式输入;

模拟量输入:交流采样。*****电站TV次级额定电压为100/3V或 100/√3V,所用变压器低压侧交流电压采样

380/220V,各侧 TA次级额定电流为 5A。计算 I、U、P、Q、F、Wh、Varh电气量工程值。对于要作合闸同期检测的断路器,采集同期电压。直流系统电流电压等模拟量通过变送器采用 4~20mA。

电度量输入:通过串口通信获得。

控制信号输出:无源接点方式输出,接点容量为DC 220V、10A。

35kV综保装置的信号采用现场总线方式或以太网方式接入监控系统;

各光伏发电方阵的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器以光纤环网方

式接入监控系统;每个直流汇流箱的进线回路信号通过

RS485屏蔽双绞线进方阵数据采集器。

对于少数不能用通信方式传送的信号,则采用电缆硬接线的方式直接将信号送入相关测控装置。

(2)电气信号量统计说明

对重要的位置信号(如要求作遥控断路器)按双位置信

号统计;

开关量输出对同一设备的合闸/分闸,按一路控制量统计;

(3)光伏发电方阵信息量说明

*****电站35MWp光伏发电设备相关的所有信息通过智能监控单元以光纤、以太网和RS485的方式上传至监控系统。

光伏发电方阵上传的信息包括:每一个光伏逆变器进出口的电压、电流和功率,逆变器输出的交流频率,逆变器运行状态及内部参数。

监控系统能在操作员站实现对每个方阵数据采集器所

传来的信息的实时显示功能,发电量日、月、年报表功能,长条图、曲线图及圆饼图功能,发电异常报表及警报功能,历史数据查询功能,数据汇出功能,数据设定及系统设定功能,使用者权限管理功能,人性化控制接口,多人联机使用。

6.4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能防止数据文件丢失或损坏,支持系统生成及用户程序装入,支持虚拟存储,能有效管理多种外部设备。

支撑软件主要包括数据库软件和系统组态软件。

数据库软件系统满足下列要求:

实时性:能对数据库快速访问,在并发操作下也能满足实时功能要求;

?可维护性:应提供数据库维护工具,以便用户在线监

视和修改数据库内的各种数据;

?可恢复性:数据库的内容在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事故消

失后,能迅速恢复到事故前的状态;

?并行操作:应允许不同程序(任务)对数据库内的同

一数据进行并行访问,要保证在并行方式下数据库的

完整性;

?一致性:在任一工作站上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修改时,

数据库系统应自动对所有工作站中的相关数据同时进

行修改,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分布性:各间隔层智能监控单元应具有独立执行本地

控制所需的全部数据,以便在中央控制层停运时,能

进行就地操作控制;

?方便性:数据库系统应提供交互式和批处理的两种数

据库生成工具,以及数据库的转储与装入功能;

?安全性:对数据库的修改,应设置操作权限;

?开放性:允许用户方利用接口软件进行二次开发。

系统组态软件用于画面编程,数据生成。满足系统各项功能的要求,值班人员提供交互式的、面向对象的、方便灵活的、易于掌握的、多样化的组态工具,值班人员能很方便的对图形、曲线、报表、报文进行在线生成、修改。

应用软件满足本站监控系统的各项功能要求。模块化结构,具有良好的实时响应速度和可扩充性。具有出错检测能力。当某个应用软件出错时,除有错误信息提示外,不影响

其它软件的正常运行。应用程序和数据在结构上应互相独立。

计算机监控系统有较多的通信接口驱动软件,主要是:

?与地调、省调中心的通信接口软件;

?与电力数据网通信接口软件;

?与微机保护测控装置的通信接口软件;

?与厂用系统测控装置的通信接口软件;

?与UPS系统的通信接口软件;

?与微机防误操作闭锁装置的通信接口软件;

?工业视频监控系统接口软件;

?集控站或办公自动化系统;

?与光伏逆变器的通信接口软件;

计算机监控系统与智能设备的通信规约执行国标、行标及 IEC标准。能够完成各种通信规约的转换,使计算机监控系统正确接收和发送数据。

计算机监控系统具有如下的功能:

?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

?控制操作和同步检测

?电压-无功自动调节

?报警处理

某热电厂监控系统方案

某热电厂监控系统方案 关键字:电厂监控监控系统方案电力监控视频监控远程监控监控工程 一. 需求分析: 1. 建立一套“全数字化”的工业电视闭路监控系统。即系统的设计构架、系统的运行及系统功能的实现,必须依托于多媒体图像压缩处理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 2. 建立“先分散后集中”的分布式(多级)监控系统。根据不同监控范围,设立4个本地监控中心(#4、#5机组控室,水网控制室、灰网控制室),在此之上,设立“值长台”监控中心,作为厂内集中监控、监测、监管全有监控点的总指挥中心和管理中心。二个级别的监控中心,即彼此独立操作,互不干扰,同时在权限等级划分上存在依附关系:四个本地监控中心彼此能够相互访问进行远程监控,但监控权限的多少,要通过“值长台”总监控中心的授权,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确保系统的安全有秩。 3. 建立一个“开放”的数字监控系统。其一,要与厂内原有监控系统进行联接(但并未明确具体联接要求和实现功能)。其二,要与厂内MIS 系统联接,使厂内的重要部门、办公室都可通过MIS系统终端实现网络监控。其三,要求具有灵活的扩展性,只需通过增加相关设备,即可扩展系统。 4. 建立一个先进实用性的数字监控系统。其先进性在于要用最简单的系统构成实现最完善的系统功能;核心技术采用当前引导潮流和发展趋势的尖端技术,并有较长的延续性和升级潜力。而实用性在于系统构架和系统功能,都完全基于客观现实和用户需求,使用操作简单易学,维护方便。 5. 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是规范中提到最多的,也是由用户所在行业和监控系统的性质决定的。不仅关系到是否能够实现安全防范的目标,而且涉及系统本身是否会对厂内其它生产设备和环境造成安全隐患和威胁,因此,必须选用国内外优质名牌产品充分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 二. 系统组成: 该系统由前端设备、传输设备、本地监控中心、总监控中心、网络客户端、中央服务器六部分组成。 需要重点说明的几个部分为: 1. 网络客户端: 是除了五个监控中心以外,厂内其他需要进行网络远程监控的用户终端。由于这些用户端和五个监控中心相比,其监控要求较低,登陆访问较随意,一般无录像需求,因此,统一纳入“网络客户端”。它由计算机(普通办公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和客户端软件构成。客户端功能和界面相对简单,适合领导和办公室一级使用,主要负责图像显示、远程回放和云台控制。客户端远程监控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电力监控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防范黑客及恶意代码等对电力监控系统的攻击及侵害,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电力监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电力监控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应当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有关要求,坚持“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原则,保障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电力监控系统,是指用于监视和控制电力生产及供应过程的、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及智能设备,以及做为基础支撑的通信及数据网络等。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发电企业、电网企业以及相关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安装调试、研究开发等单位。 第五条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 技术管理 第六条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内部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应当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

生产控制大区可以分为控制区(安全区I)和非控制区(安全区Ⅱ);管理信息大区内部在不影响生产控制大区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各企业不同安全要求划分安全区。 根据应用系统实际情况,在满足总体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简化安全区的设置,但是应当避免形成不同安全区的纵向交叉联接。 第七条电力调度数据网应当在专用通道上使用独立的网络设备组网,在物理层面上实现与电力企业其它数据网及外部公用数据网的安全隔离。 电力调度数据网划分为逻辑隔离的实时子网和非实时子网,分别连接控制区和非控制区。 第八条生产控制大区的业务系统在与其终端的纵向联接中使用无线通信网、电力企业其它数据网(非电力调度数据网)或者外部公用数据网的虚拟专用网络方式(VPN)等进行通信的,应当设立安全接入区。 第九条在生产控制大区与管理信息大区之间必须设置经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电力专用横向单向安全隔离装置。 生产控制大区内部的安全区之间应当采用具有访问控制功能的设备、防火墙或者相当功能的设施,实现逻辑隔离。

光伏电站监控系统

光伏电站监控系统 PMU(Power Management Unit)是本公司自主开发的光伏监控产品,与本公司研发的逆变器连用,可以方 便用户记录光伏电站的发电量,运行状态,是否出现错误等信息。PMU广泛应用于发电厂、办公大楼、商 场酒店、生活小区等区域的太阳能发电设备的管理。 PMU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功能较强、维护方便。 PMU通过RS485总线与逆变器相连,并通过TCP/IP与PC机连接,同时,一台PMU可接多达10台光伏逆变器和多台PC机,组网监控,适用于中小型发电场所。 图1-1表明:PMU在光伏发电站中充当中位机(连接PC机和逆变器的桥梁),PMU通过RS485通讯总线与逆变器通讯,能获取并存储逆变器至少三年的数据,然后通过TCP/IP将数据传到PC机的AS Control软件上,用户可以坐在家里通过AS Control直接查看数据,而不用到光伏电站现场。图1-1 光伏发电系统客户终端示意图 1. 专用监控主板 2. 10/100M以太网卡控制器

3. 1G NandFlash存储容量 4. 丰富的外部接口(I/O): 一个RS485通讯口 一个网线口,10/100(BASE-T) 一个MiniUSB-B接口 5. 支持ACTIVESYNC同步通讯 PMU采用最新WINCE6.0系统,可以配合上位机程序AS Control使用,具体的AS Control的使用方法请参考AS Control的使用说明。 1.数据实时更新; 2.多用户同时监控多台逆变器; 3.高可靠性、低功耗; 4.接口丰富:RS485、USB、RJ45,扩展方便。 PMU只能安装在室内使用,若超出下列范围可能导致PMU的损坏。另外,过热,过冷,浸在水中或遇火, 强烈撞击都会损坏PMU。 存储容量:1GByte 输入电压:7.5VDC 输入电流:1A 机器功耗:1W o工作温度范围:-10 - +40C o存储温度范围:-20 - +60C 湿度范围:0% - 98% 连接时间与速度视网络状况,正常网络状态下:AS Control与PMU连接不超过3分钟,PMU与逆变器的连接也不超过3分钟(单台连接)。 通信接口连接方式限制距离 USB接口 MiniUSB_B MAX. 2 m Ethernet RJ45 MAX. 100 m RS485 RJ45 MAX. 300 m

光伏电站用户站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光伏电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单位名称(加盖公章) 2017 年6月22日

一、方案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1994年147号令(2011年修订)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4年第14号令 《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国能安全〔2014〕317号 《电力行业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国能安全〔2014〕318号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国能安全〔2015〕36号 二、总体目标和原则 (一)总体目标 确保新特汇能电厂电力监控系统和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的安全,抵御黑客、病毒、恶意代码等各种形式的恶意破坏和攻击,特别是抵御集团式攻击,防止电力监控系统的崩溃或瘫痪,以及由此造成的电力系统事故或大面积停电事故。 (二)总体原则 坚持“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总体原则,重点强化边界防护,提高内部安全防护能力,保证电力生产控制系统及重要数据的安全。 三、安全防护方案 (一)电力监控系统概述 1.分散控制系统(DCS) 无 2.网络监控系统(SCADA) 本厂SCADA系统包括(2)台主机兼工作站、(4)台工作站,操作系统主要采用LINUX 系统,数据库主要采用MySQL数据库。系统外部通信接口如下,均采用TCP/IP协议进行数据通讯:

3.相量测量装置(PMU) 无。 4.电能量采集装置 本厂电能采集装置采用兰吉尔FFG_Plus,电能表通过RS485与电能采集装置进行数据传输,后经过采集装置通过TCP/IP协议进行数据通讯。 5.总体网络拓扑图 (二)安全分区 按照《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原则上将发电厂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并根据业务系统的重要性和对一次系统的影响程度将生产控制大区划分为控制区(安全区Ⅰ)及非控制区(安全区Ⅱ),重点保护生产控制及直接影响机组运行的系统。 本厂安全分区如下: 安全Ⅰ区:光伏区环网、工作站、保护装置、直流系统、ups、站用变、站控设备组成的控制网络,与安全Ⅱ区通过防火墙实现硬件隔离。 安全Ⅱ区:电能采集、功率预测数据,安全Ⅱ区与安全Ⅲ区通过反向隔离装置实现硬件隔离。 安全Ⅲ区:MIS管理系统,此链路独立无其他连接,气象站通过反向隔离装置与安全Ⅱ区功率预测实现硬件隔离。 汇能库尔勒光伏一电站安全分区表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实施方案

XX(填写调度命名)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实施方案 xxx公司 20XX年X月XX日 (盖章) 目录 一、电厂基本情况........................................ 二、方案依据及适用范围.................................. 三、总体目标............................................ 四、管理措施............................................ 五、技术措施............................................ 5.1业务分类 .......................................... 5.2各业务系统防护..................................... 5.3通用防护措施....................................... 5.4主机加固 .......................................... 5.5设备备用和数据备份.................................

5.6防范恶意代码....................................... 5.7入侵检测 .......................................... 5.8安全审计 .......................................... 六、软硬件设备清单...................................... 七、定级备案............................................

光伏电站监控系统实施方案分析

光伏电站监控系统实施方案分析

————————————————————————————————作者:————————————————————————————————日期:

光伏电站监控系统分析 摘要:综合论述了目前国内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大型光伏电站及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几种监控系统方案。光伏监控系统采用的通讯手段主要包括:有线方式:工业RS485总线、PROFIBUS总线、工业以太网、CAN总线、Modern电话线;无线方式:ZIGBEE、GPRS、WIFI、BLUETEETH、IRDA红外。文中对各种通讯方式的构成、特点及应用作了简要阐述及对比。 引言 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随中国政府持续出台的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增多[1],截至2012 年底,我国累计建设容量7.97 GW,其中大型光伏电站4.19 GW,分布式光伏系统3.78 GW [2]。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称,到2015 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0万kW(即21 GW)以上,年发电量达到250 亿kWh。随着大型光伏电站及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建设和投运,业主及电网公司对设备的实时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光伏监控系统需实现的功能有:1)汇流箱、逆变器、电池板、蓄电池组及其控制器(带储能功能的光伏系统)、环境温度等底层设备实时数据及状态的采集;2)底层设备故障报警;3)重要数据的历史存储;4)远方及本地对电站设备的必要操控。即集遥测、遥控、遥信、遥调功能为一体,且需具备高可靠性,全年不间断工作。目前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监控系统从物理实现方式上可分为有线及无线两种。有线方式主要包括:工业RS485总线、PROFIBUS现场总线、CAN 总线、Modem电话线、工业以太网;无线方式主要包括:ZIGBEE、GPRS、WIFI、BLUETEETH、IRDA红外。需根据实际工程要求及各种通讯方式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监控方案。 1 基于现场总线的光伏监控系统 1.1 兆瓦级及以上并网光伏电站监控系统 兆瓦级及以上光伏电站占地面积广、设备数量及种类庞大、建设集中。目前最为广泛采用的是有线监控方式。整体架构包括:本地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与处理三部分,如图1所示。

光伏电站集控中心监控系统

光伏电站集控中心监控系统(SPSIC-3000)简介 如今光伏电站分布地域广、运行管理人员少、运行管理工作量大。为了减少场站监管的工作量、实现不同类型各光伏电站的统一监管、多层监控、从而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运营模式,国能日新推出了光伏电站集控中心监控系统的解决方案。 光伏电站集控中心监控系统(SPSIC-3000)是在已有的各光伏电站监控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实时历史数据库平台以及集中监控平台来实现对光伏电站群的远程监控和管理的总体目标。集控系统将现有光伏电站本地的监控系统、功率预测系统等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构建成统一的生产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各光伏电站监控系统和统一系统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并能够向各个监控点提供统一的运行相关信息,实现新能源公司在监控层面上的一致性。因此,基于远程的集中监控系统平台能够实现对其区域内的光伏电站进行监控调度功能,实现对光伏电站群的集中运行管理、集中检修管理、集中经营管理和集中后勤管理,通过人力资源、工具和备件、资金和技术的合理调配与运用,达到人、财、物的高效运作和资源的优化利用,保障实现光伏电站群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 集控系统充分总结了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成功运行经验,涵盖了调度主站、变电站、集控中心站运行工作的各种业务需求,可以向用户提供各种规模的调度运行、集控中心、变电站的完整解决方案。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基于厂站一体化综合信息平台,搭建站内各种应用子系统,各子系统相对独立;通过配置的方式改变运行方式,应用子系统可以合并到一台机器/嵌入式工控机上运行,也可以分散到多个机器上运行。在此背景上,紧密跟踪国际上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最新发展,广泛吸取国内外的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实际经验而产生的新一代平台系统。 光伏电站集控中心监控系统(SPSIC-3000)可实现如下功能: 1、升压站监控系统功能; 2、光功率预测系统; 3、电站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4、故障报警系统; 5、光伏电站生产运营分析系统; 6、能量综合管理子系统; 7、监控中心GPS; 国能日新24小时技术支持服务,为客户的利益保驾护航。

电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电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 防护方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电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公司 **年**月 第1章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一、总体概况 **共装**机组,其中**机容量**MW,**机容量**MW,于**年投运,接入福建电力调控中心和**集控中心。包括:**机组**系统、**升压站**系统、调度数据网以及厂级实时监控系统、**系统、**系统、**系统等。 二、安全分区 按照《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原则上将发电厂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并根据业务系统的重要性和对一次系统的影响程度再将生产控制大区划分为控制区(安全区I)及非控制区(安全区II),重点保护生产控制以及直接影响电力生产(机组运行)的系统。 按照表中示例,列举并说明厂内全部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分区情况(包括集控中心)。 序号业务系统及设 备 控制区非控制区信息管理大区备注

1调速和自动发 电功能AGC 调速、自动发 电控制 A1 2故障录波故障录波装置B 3火电厂级信息 监控系统 监控功能优化功能管理功能A2 4电量采集装置电量采集装置A1、B .............. 表安全分区表 注: A1:与调控中心有关的电厂监控系统 A2:电厂内部监控系统 B:调控中心监控的厂站侧设备 与调控中心无关的电力监控系统不接入调度数据网。 三、网络专用 按和节示例要求,列举并说明厂内全部电力监控系统的网络描述(包括集控中心)。 调度数据网 画出厂内调度数据网设备网络拓扑图,并说明使用的网络协议和通信方式。 填写表:网络描述及设备清单。 描述网络的组网方式及拓扑结构。 表:网络描述及设备清单 名称用途是否使用独立网络 设备组网(请具体 说明) 是否与其他网络相 连(请具体说明)

(完整word版)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评估规范

[摘要] 为了加强电力监控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防范黑客及恶意代码等对电力监控系统的攻击及侵害,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电力监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保护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电力监控系统的实际情况,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颁布的第14号令《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这一国家和政府层面出台的法规性文件,无疑为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促进电力企业在新形势下做好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工作上了一道安全锁。 为了加强电力监控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防范黑客及恶意代码等对电力监控系统的攻击及侵害,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电力监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保护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电力监控系统的实际情况,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颁布的第14号令《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这一国家和政府层面出台的法规性文件,无疑为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促进电力企业在新形势下做好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工作上了一道安全锁。 严格做好保密工作 《规定》要求电力监控系统相关设备及系统的开发单位、供应商应当以合同条款或者保密协议的方式保证其所提供的设备及系统符合安全标准,并在设备及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内对其负责,还要禁止关键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作为电力企业本身也要加强技术管理来提高电网的安全性,此外在生产控制大区与广域网的纵向联接处应当设置经过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电力专用纵向加密认证装置或者加密认证网关及相应设施。确保生产控制大区中的重要业务系统都要认证加密。对生产控制大区安全评估的所有评估资料和评估结果,应当按国家有关要求做好保密工作。 建立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据了解,电力监控系统比较复杂和庞大,安全防护的相关组织机构也比较庞大,要将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和个人整合在一起,发挥集体的力量做好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与管理要理清政府监管部门、企业等的责任,成立符合实际的安全防护组织机构,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规定》指出,电力企业应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将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及其信息报送纳入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分级负责的责任制。在方案实施方面,电力调度机构、发电厂、变电站等运行单位的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实施方案必须经本企业的上级专业管理部门和信息安全管理部门以及相应电力调度机构的审核,方案实施完成后应当由上述机构验收。接入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的设备和应用系统,其接入技术方案和安全防护措施必须经直接负责的电力调度机构同意。另外电企还需建立健全电力监控系统安全的联合防护和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电力调度机构负责统一指挥调度范围内的电力监控系统安全应急处,当遭受网络攻击,生产控制大区的电力监控系统出现异常或者故障时,应当立即向其上级电力调度机构以及当地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报告,并联合采取紧急防护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同时应当注意保护现场,以便进行调查取证。另外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评估制度,采取以自评估为主、检查评估为辅的方式,将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评估纳入电力系统安全评价体系。提高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 此外《规定》还提出,电力企业在设备选型及配置时,应当禁止选用经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检测认定并经国家能源局通报存在漏洞和风险的系统及设备;对于已经投入运行的系统及设备,应当按照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的要求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应当加强相关系统及设备的运行管理和安全防护。 关键是要建立技术标准 企业的发展最终是要靠技术,电力企业的安全防范管理也一样,最终是要靠技术来解决。为此《规定》特意指出要加强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内部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应当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在生产控制大区与管理信息大区之间必须设置经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电力专用横向单向安全隔离装置。生产控制大区内部的安全区之间应当采用具有访问控制功能的设备、防火墙或者相当功能的设施,实现逻辑隔离。安全接入区与生产控制大区中其他部分的联接处必须设置经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电力专用横向单向安全隔离装置。生产控制大区的业务系统在与其终端的纵向联接中使用无线通信网、电力企业其它数据网(非电力调度数据网)或者外部公用数据网的虚拟专用网络方式(VPN)等进行通信的,应当设立安全接入区。安全区边界也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禁止任何穿越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之间边界的通用网络服务,保证生产控制大区中的业务系统的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安全防护问题最终还是要靠技术进步来解决,有了技术标准体系,就可以使全国范围的电力

光伏电站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检查专项行动总结报告

光伏电站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检查专项 行动总结报告 *** 年***月***日 一、组织开展情况 为全面落实************行动的通知内容要求,结合***活动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强化网络安全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坚决消除各类安全问题隐患,切实保障电力监控系统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站组织开展光伏电站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检查专项行动,现将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为确保工作取得实效,现场成立“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检查专项行动”活动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组长职责:全面负责本次活动组织、开展工作。 副组长职责:负责将上级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人员,组织成员按照文件内容开展自查及整改工作,完成自查问题整改情况梳理及总结编制。 组员职责:认真学习、领悟上级公司下发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安排开展自查整改工作。 检查内容:1、围绕基础设施安全,重点检查关键系统、关键设备、关键功能防护措施落实情况;2、围绕体系结构安全,重点检查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策略配置情况;3、围绕系统本体安全,重点检查操作系统、通用网络服务、空闲端口、口令设置管理到位情况;4、围绕全方位安全管理,重点检查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技术手段建设情况;5、加强问题整改闭环管控,重点核实历次安防检查、等保测评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本次检查共发现问题***项,整改完成***项,其他整改项按照整改计划有序开展中。 二、发现的主要问题 1、本站未制定机房消防预案; 2、未配置网络安全监测装置,无法对本站安防设备进行实施监控; 3、服务器防火墙策略不够细化; 4、工作站未部署防止恶意代码软件; 5、检查系统软件登录密码不符合要求,存在已调离人员账户; 6、未进行漏洞扫描测试工作; 7、继电保护室湿度35%,湿度偏低; 8、网络未部署IDS/IPS入侵检测/防御设备,无法对攻击行为进行监视; 9、隔离装置未开启日志功能; 10、工作站操作系统未遵循最小安装原则,存在多余的服务DHCP Client、DNS Client。 11、未开展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工作。 三、问题整改情况 1、重新修编本站生产安全应急预案,增加机房消防现场处置方案,并报送***县应急管理局备案,并取得备案证明; 2、联系防火墙厂家,到站进行防火墙配置策略细化工作,并备份,截图形成整改报告; 3、工作站部署瑞星杀毒软件企业版,并升级病毒库; 4、更改系统软件登录密码,按照8位数字+大小写字母+特殊符号要求修改; 5、巡视过程中及时打开加湿装置,提高继电保护室湿度; 6、开启日志功能; 7、工作站操作系统遵循最小安装原则,关闭多余的服务DHCP Client、DNS Client。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计划***底前配置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对本站安防设备进行实施监控。

电厂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XX千伏XX变/电厂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XXX公司 XXX年XX月

XX千伏XX变/电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制: XXX公司 XXX年XX月

XX电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1、概述 简要介绍本次项目情况,包含一次、二次系统的介绍。 为防黑客及恶意代码等对XX千伏XX变(或电厂)电力监控系统的攻击侵害,避免由此引发的电力系统事故,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依据《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发改委2014年第14号令)和《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等安全防护方案和评估规》(国能安全[2015]36号)等要求,结合XX千伏XX变(或电厂)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防护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2.编制依据及使用围 2.1本方案编制依据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发改委14号令);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等》(国能安全[2015]36号文);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国家能源局36号文配套文件) ?《发电厂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国家能源局36号文配套文件) ?《变电站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国家能源局36号文配套文件) ?《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国能安全〔2014〕317号) ?《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国能安全〔2014〕318号) ?《关于开展全国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通知》(公安部公信安[2007]861号) ?《电力行业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导意见》(电力监管委员会电监信息[2007]34号) 2.2适用围 本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适用于XX千伏XX变(或者电厂)电力监控系统中各类应用系统和网络,包括与XX变(或者电厂)电力生产(或者使用)过程直接相关的变电站监控系统、发电厂控制系统、电力调度数据网、电能量计量采集装置、继电保护等。 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填写应用系统。请注意,发电厂的专业系统名称可参照《发电厂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升压站或者开关站专业系统名称可参照《变电站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XX水电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整体方案

福建省***水电厂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开发有限公司 2017年05月

第1章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一、总体概况 ***水电厂共装4台机组,其中#1~#4机单机容量75MW,于1987年投运,接入福建电力调控中心。包括:#1~#4机组监控系统、一次升压站监控系统、调度数据网以及厂级实时监控系统、水情调度系统、故障录波系统、广域网相量测量(PMU)系统等。 二、安全分区 按照《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原则上将发电厂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并根据业务系统的重要性和对一次系统的影响程度再将生产控制大区划分为控制区(安全区I)及非控制区(安全区II),重点保护生产控制以及直接影响电力生产(机组运行)的系统。 按照表2.1中示例,列举并说明厂内全部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分区情况(包括集控中心)。 序号业务系统及设 备 控制区非控制区信息管理大区备注 1 调速和自动发 电功能AGC 调速、自动发 电控制 A1 2 故障录波故障录波装置 B 3 弧门控制系统监控功能A2 4 电量采集装置电量采集装置A1、B 5 水电厂监控系发电机组控... ... A1

统及自动电压AVC控制系统制,励磁调节器自动电压调节。 6 水情信息系统水情信息 B 7 广域网相量测 量(PMU)系统省调所辖机 组、线路相量 测量 A1 表2.1 安全分区表 注: A1:与调控中心有关的电厂监控系统 A2:电厂内部监控系统 B:调控中心监控的厂站侧设备 与调控中心无关的电力监控系统不接入调度数据网。 三、网络专用 ●按3.1和3.2节示例要求,列举并说明厂内全部电力监控系统的网络描述(包 括集控中心)。 3.1 调度数据网 ●画出厂内调度数据网设备网络拓扑图,并说明使用的网络协议和通信方式。

光伏电站电力监控系统

光伏电站电力监控系统 [ 编辑:admin | 时间:2012-12-21 16:54:19 | 浏览:77次 | 来源:[db:来源] | 作者: ] 1.1 概述 Acrel-3000 V8.0光伏发电监测系统是江苏安科瑞电器制造有限公司针对太阳能发电系统开发的软件平台,可对太阳能光伏电站里的电池阵列、汇流箱、逆变器、交直流配电柜、太阳跟踪控制系统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通过各种样式的图表及数据快速掌握电站的运行情况,其友好的用户界面、强大的分析功能、完善的故障报警确保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完全可靠和稳定运行。 1.2 光伏发电监测系统组网示意图 1.3 软件功能 ●实时监测太阳能电池板的电压、电流及其运行状况 ●防雷器状态、断路器状态采集与显示 ●实时监控逆变器工作状态,监测其故障信息 ●系统详细运行参数显示 ●故障记录及报警 ●具有电量累计、系统分析、历史记录功能 ●简单易用的参数设置功能 ●系统输出电流、电压,瞬时发电功率、累计发电量,CO2、SO2减排量 1.4 软件界面

系统运行主画面 监控系统提供功能选择画面,并对光伏阵列现场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与显示,如室外温度值、湿度百分比、光照度及阵列表面温度值等; 汇流监测系统画面 监控系统可分区域实时监测各光伏阵列的充电电压及电流、蓄电池电压及温度等信息,并对故障点进行异常显示与报警提示; 逆变器监测画面 监控系统可绘制显示逆变器电压—时间曲线、功率—时间曲线等,直流侧输入电流实时曲线、交流侧逆变输出电流曲线,并采集与显示日发电量等电参量; 事件记录监测画面 监控系统可针对光伏发电现场的各种事件进行记录,如:通讯采集异常、开关变位、操作记录等,时间记录支持按类型查询,并可对越限报警进行更改设置; 曲线、棒图分析画面 监控系统对光伏发电的发电量可形成月棒图及年度棒图显示,并折算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减排量值;并可查看太阳辐射强度趋势曲线、风速变化趋势曲线显示。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光伏电站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编号:SM-ZD-57183 光伏电站监控系统管理制 度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光伏电站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监控对象及外接系统 1.1、监控对象为光伏电站所属: 1.1.1、逆变器 1.1.2、箱变 1.1.3、其他辅助设备 1.1.4、升压站设备 1.2、主要外接系统: 1.2.1、上级管理部门,如省级调度系统 1.2.2、远程监控系统 2、系统构成 2.1、逆变器主控系统 并网逆变器是光伏电站中重要的电气设备,同时也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核心设备。逆变器将光伏方阵产生的直流电(DC)逆变为三相正弦交流电(AC),输出符合电网要求的电能。逆变器是进行能量转换的关键设备,其效率指标等电

气性能参数,将直接影响电站系统发电量。逆变器监控系统是将逆变器所有数据信号通过光缆传入光伏电站后台的监控系统。 2.2、升压站监控系统 变电站要求以计算机站控系统为核心,对整个变电站系统实现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功能。系统可以根据电网运行方式的要求,实现各种闭环控制功能。实现对全部的一次设备进行监视、测量、控制、记录和报警功能,并与保护设备和远方控制中心通讯,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光伏电站通讯层采用工业光纤以太环网结构。综合自动化根据需要也可采用双网冗余结构。升压站通讯服务器负责与相关调度系统的信息交换。 2.3、箱变控制系统 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利用形式,所建成的光伏电站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最显著的就是发电单元布置较为分散且数量众多,距离集中升压变电所位置较远,需就地经升压变电站升压后传送至集中升压变电所。因此箱式变电站作为升压输电的重要设备,其安全可靠、节能环保、运行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评估规范

编号:SM-ZD-26062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评 估规范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评估规范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摘要] 为了加强电力监控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防范黑客及恶意代码等对电力监控系统的攻击及侵害,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电力监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保护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电力监控系统的实际情况,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颁布的第14号令《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这一国家和政府层面出台的法规性文件,无疑为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促进电力企业在新形势下做好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工作上了一道安全锁。 为了加强电力监控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防范黑客及恶意代码等对电力监控系统的攻击及侵害,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电力监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保护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电力监控系统的实际情况,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颁布的第14号令《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这

基于DCS系统下实现发电厂电气监控的毕业设计论文

《计算机控制技术》 课程论文. 用DCS来实现发电厂电气监控的设计 班级:电气09-2 学号: 姓名: 时间:2012/12/30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用DCS来实现发电厂电气监控的设计 设计要求: 1、简述DCS原理 2、简述发电厂电气监控原理 3、对DCS的系统结构进行初步设计 4、对发电厂电气监控系统进行初步设计 5、选择电气监控系统接入DCS的方式 6、对用DCS实现发电厂电气监控进行初步的总体方案设计 时间安排: 2012/12/24 确定设计题目 2012/12/25 进行相关资料收集 2012/12/26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 2012/12/27 开始着手设计 2012/12/28 完善设计 2012/12/29 完成设计论文 2012/12/30 对论文进行差错,上交论文

用DCS来实现发电厂电气监控的设计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09级2班张鹏 摘要:DCS系统在火电厂发电机组控制中的应用已近二十来年,而且正在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本文对DCS和发电厂的电气监控系统进行了初步的介绍,然后对其分别初步进行系统结构的设计。最后通过采用硬接线+现场总线的方式将电气监控系统接入DCS,初步设计了总体的用DCS实现发电厂电气监控的结构方案。 关键词:DCS 发电厂电气监控 一、DCS的简介 集散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是相对于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而言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对计算机局域网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过程控制专家们借用计算机局域网研究成果,把局域网变成一个实时性,可靠性要求很高的网络型控制系统,运用于过程控制领域。它集计算机、通信、图形显示和控制四大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综合系统,他基于控制功能分散、操作管理集中、信息共享的原则,具有运算能力强、实时、可靠和精度高、操作简单、检修维护方便、人机界面友善等的特点,可以方便地用于工业装置的生产控制和经营管理,在电力、化工、冶金等流程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已经十分普及。近20多年来,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工业自动化要求的逐步提高,DCS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过程,结构日臻完善,技术更加成熟,已经成为生产自动化不可缺少的自控装置。DCS硬件方面广泛采用技术指标更先进的高档工业PC,有的甚至采用了RISC工作站;软件方面引入了通用的商业化软件包,系统互连方面采用国际标准的通用网络,逐步向信息集成的方向发展DCS系统在热工专业多年来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行的“2000年燃煤示范电厂”自动化设计和目标也要求大型火力发电厂电气控制系统全面进入DCS,因此在火力发电厂中电气监控系统采用DCS已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 二、发电厂电气系统监控系统(ECS)介绍 应用计算机、测量保护与控制、现场总线技术及通信技术,实现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运行、保护、控制、故障信息管理及故障诊断、电气性能优化等功能的综合自动化叫电气系统监控系统(ECS)。 电气系统监控的组成:从大的方面来划分,电气设备监控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监控单元组:即发电机—变压器监控单元组和厂用电源监控单元组,而检测范围除包括此两大单元组外,还应包括单元机组直流系统、UPS和保安电源系统等。 两大监控单元组的功能 1、发电机—变压器监控单元组:发电机—变压器监控单元组应能实现程序控制和软手操控制,使发动机由零起升速、升压直到并网带初始负荷。根据实际运行水平和设备可靠性,机组顺控并网应该设置间断点,分步进行,即:第一步由DEH零起升速至额定;第二步,启动并网,主要完成并网前的准备工作,如投退相关保护压板,投入灭磁开关等;第三步,升压过程,DCS将投入AVR,通过AVR自动励磁调节器完成发电机零起升压至额定电压;第四步,完成并网,主要检查定转子的接地情况,投入ASS自动准同步装置(发电机与电网的同步是由同步装置自动实现的),在同步过程中通过DCS控制AVR、DEH,当同步条件满足时,向发电机断路器发合闸指令,在同步合闸成功、发电机电负荷达到一定值之后,DCS将高压厂用电系统快速从起/备变切换到高压工作厂变上。机组顺控解列操作大致与此相反:即机组正常停运时,DCS 控制降低机组负荷,当机组负荷降到某一定值时,DCS将高压厂用电系统快速切换到起/备变系统供电;当机组负荷继续降到零,跳开主开关,联跳汽轮机(主汽门关闭),发电机灭磁。 2、厂用电源监控单元组:厂用电源监控单元组主要包括高压厂用电源系统、低压厂用电源系统及保

光伏电站电力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的实现

光伏电站电力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的实现 1 概述 当今世界,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频频告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而太阳能作为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因其储量的无限性、存在的普遍性、利用的清洁性以及实用的经济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积极开发太阳能,在全球范围得到了空前重视,已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产业也称太阳能电池产业,即利用太阳能级半导体电子器件吸收太阳光辐射能,并使之转换为电能的产业。 光伏电站主要由光电池阵列、汇流箱、低压直流柜、逆变柜、交流低压柜、升压变压器等组成,最后产生的高压交流直接并入电网。针对每个环节电力参数检测的需要,安科瑞公司推出了AGF系列光伏汇流采集装置、PZ系列直流检测仪表及ACR系列电力质量分析仪,分别应用于汇流箱、直流柜及交流柜中,并通过Acrel-3000 V8.0光伏电力监控系统实现后台集中监控。 Acrel-3000 V8.0光伏发电监测系统是上海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太阳能发电系统开发的软件平台,可对太阳能光伏电站里的电池阵列、汇流箱、逆变器、交直流配电柜、太阳跟踪控制系统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通过各种样式的图表及数据快速掌握电站的运行情况,其友好的用户界面、强大的分析功能、完善的故障报警确保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完全可靠和稳定运行。 2 光伏电站电力监控表计 AGF系列光伏汇流采集装置是专门应用于智能光伏汇流箱,用于监测光电池阵列中电池板运行状态,光电池电流测量,汇流箱中防雷器状态采集、直流断路器状态采集、继电器接点输出,带有风速、温度、辐照仪等传感器接口,装置带有RS485接口可以把测量和采集到的数据和设备状态上传。 PZ系列直流检测仪表是针对直流屏、太阳能供电、电信基站等应用场合而设计的,该系列仪表可测量直流系统中的电压、电流、功率、正向与反向电能。既可用于本地显示,又能与工控设备、计算机连接,组成测控系统。

光伏电站电力监控装置及系统

光伏电站电力监控装置及系统 1概述 太阳能光伏电站主要由光伏电池阵列、汇流箱、低压直流柜、逆变柜、交流低压柜、升压变压器等组成,最后产生的交流直接并入电网。针对每个环节电力参数检测的需要,安科瑞推出了AGF系列光伏汇流采集装置、AGF-D直流柜采集装置、PZ系列直流检测仪表、AMI微型逆变器及ACR系列电力质量分析仪,分别应用于汇流箱、直流防雷柜及交流柜中,并通过Acrel-2000 V8.0光伏发电监测系统实现后台集中监控。 2光伏电站电力监控装置 3APV-M系列光伏汇流箱 3.1概述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数量庞大的光伏电池组件进行串并组合达到需要的电压电流值,以使发电效率达到最佳。APV-M系列智能光伏汇流箱主要作用就是对光伏电池阵列的输入进行一级汇流,用于减少光电池阵列接入到逆变器的连线,优化系统结构,提高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在提供汇流防雷功能的同时,还监测了光电池板运行状态,汇流后电流、电压、功率,防雷器状态、直流断路器状态采集,继电器接点输出等功能,并带有风速、温度、辐照仪等传感器接口功能供客户选择,装置标配有RS485接口,可以把测量和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到监控系统。 3.2技术参数

3.3外形尺寸与结构

3.4 AGF系列导轨式智能光伏汇流采集装置 3.4.1概述 AGF光伏汇流采集装置是专门应用于智能光伏汇流箱,用于监测光伏电池阵列中电池板运行状态,光伏电池电流测量,防雷器、直流断路器状态采集,继电器接点输出,带有风速、温度、辐照仪等传感器接口,装置带有RS485接口可以把测量和采集到的数据和设备状态上传。 3.4.2产品功能

3.4.3 技术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