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烽火阅读训练及答案

卢沟桥烽火阅读训练及答案

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A huǎng B huàng)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

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A xuè B xiě)四溅。在

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1.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鲜血四

溅 A. xiě B.xuè正确答案:B2.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明晃晃 A.huàng B.huǎng正确答案:B3.“顷刻间”表示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很短很快 B.

慢慢地正确答案:A4.仿写词语,写两个含有两种动物的成语。例:狼狈而逃(含有两种动物)答:答案解析:示例:鸡飞狗跳狼奔豕突龙盘虎踞

课文《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课文《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课文《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

题) 4.解题:指名读“烽”(f6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 kouxiaodie 日寇硝烟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咽喉挑衅 日寇控制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同仇敌忾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卢沟桥烽火》课文

《卢沟桥烽火》课文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军和伪军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士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

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点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但是,日寇亡我之心不死,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播放录像,你看到了什么?这就是令中国人永世难忘的卢沟桥事变时的战斗片段。 2.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课文《卢沟桥烽火》,重温历史。(板书) 二、品读课文,学习写法。 1.合作探究: 默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课文是如何通过有条有理的描写体现了日军的险恶用心和中国军民誓死卫国的精神的?找出描写敌我双方的句子,谈感受。 ①学生合作学习,老师指导。 ②交流,老师板书。 抓住重点句子理解 ③指导朗读。 2、我们对日本人充满仇恨,对中国守军充满了钦佩。那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呢? (1)出示句子,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①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②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

分析归类,指导朗读。 (2)除了这点,文章中还有许多类似之处,现在就请同学们帮老师找出来吧!出示课件,学生两人合作填表格。 学生交流。 (3)小结:正如巴金老先生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说到,他是用作品表达他的情感,作者也是在通过作品表达他的情感,我们以后也应该把这种方法用到写作中。 3、过渡,引读7、8小节: (1)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刚才你读中的感悟?出示,面对侵略者,面对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2)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3)学习“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位置可调换吗?为什么用3个感叹号?出示地图。 (4)指导朗读。 三、拓展提升,深化中心: (过渡)……如今,卢沟桥的枪声距离我们已经72年了,老师想问,我们能忘记那时的枪声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说,渗透爱国情感。(介绍日本过去和现在的一些卑鄙行为) 四、教师总结: 我们不能忘记国耻,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要牢记团结才会发展,发展才能强大。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战胜了日本侵略者,也战胜了08年的大雪、地震,北京奥运会更是让全世界人称赞。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能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 3、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4、能随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国军民英勇爱国行为的可敬。 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用具:《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MP3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确立主题。 1.这是一座历经百年的桥梁,却经历了一场令国人刻骨铭心的战斗;这是一座历经沧桑的桥梁,却见证了一段令国人永世难忘的历史,它的名字就叫——卢沟桥。让我们翻开那厚厚的历史长卷,一起去看看那——(齐读课题:卢沟桥的烽火)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烽火”是(报警的烟火)那么卢沟桥的烽火,报的是什么警呢(信号)?——那是日本鬼子全面侵略中国的信号。让我们一起回到1937年7月7日那个不平静的夜晚,去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二、精读理解,朗读感悟。 1.生读 2.3自然段, (1)交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日寇与我军的有关句子谈感受。 (3)指导读出日寇的不可一世、蛮横无理,我军的誓死为国、大义凛然。 (4)守桥的中国士兵是如何判定日本军官是赤裸裸的挑衅而不是搜查失踪的士兵呢?(划划,想想) (如果真要寻找丢失的士兵,也该在白天,不应该在“星光暗淡,万籁俱寂”的“深夜”。日军到中国士兵的管辖范围来搜查,总该讲些基本礼节,可他们却是“全副武装”,还“气势汹汹”。 部队的纪律很严明,日军竟然会丢失士兵,这是件丢脸的事,“家丑不可外扬”,可他们却兴师动众地来搜查。 失踪的只是个小士兵,应该没有必要这样连夜搜查。)是啊,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日寇故意挑起事端妄图侵略的险恶用心。 (5)1937年7月7日,趁着深夜,全副武装,想要占领卢沟桥,那卢沟桥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桥,使得日军不惜编造谎言来强占它呢?谁来介绍一下卢沟桥?仅仅是这样一座桥,日军有什么好占领的呢?(导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 2、齐读第一自然段 (1)卢沟桥确实重要。最后一句话我们再来一齐读一读,读出卢沟桥的重要 (2)你是怎么读的? 为什么强调“咽喉”,直接说“要道”也可以啊?(病毒一旦进入咽喉,就会在全身蔓延)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Teaching plan of Lugou Bridge beacon fire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 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教学重点]

目标中的2、3,目标1中的造句。[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主要板书计划] 卢沟桥烽火 敌军我军 7月7日深全副武装喝问 气势汹汹严词拒绝 首先还击 第二天凌晨人仰马翻同仇敌忾 狼狈举、冒 当天晚上抱头鼠窜悄悄 可耻下场英勇顽强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1、抄写词语。 2、填写成语。

3、造句。 4、组词、多音字组词。 [课外] 1、抄默词语 2、把课文复述给父母听 3、完成练习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2、检查预习情况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4、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 2、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卢沟桥烽火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卢沟桥烽火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卢沟桥烽火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中的2、3,目标1中的造句。 卢沟桥烽火 敌军我军 7月7日深全副武装喝问

气势汹汹严词拒绝 首先还击 第二天凌晨人仰马翻同仇敌忾 狼狈举、冒 当天晚上抱头鼠窜悄悄 可耻下场英勇顽强 [课内] 1、抄写词语。 2、填写成语。 3、造句。 4、组词、多音字组词。

[课外] 1、抄默词语 2、把课文复述给父母听 3、完成练习册。 教学要求 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2、检查预习情况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4、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2.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 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 ___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 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 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卢沟桥烽火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卢沟桥烽火教案 本文是关于卢沟桥烽火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 揭题:板书:卢沟桥烽火 审题:从题目看文章是写什么?(理解“烽火”) ——烽火:报警的烟火。 讨论:看了题目,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 在卢沟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板书) 为什么说卢沟桥燃起了“烽火”?是什么样的“烽火”? 这次事件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要求: 同学们通过上网查寻有关的资料,看看卢沟桥到底曾经发生过什么事? 学生上网进行资料查询 ——通过“网易”查询“卢沟桥”。 每个资料要说明出处,以利交流。 查到资料后,可同桌或小组进行讨论,写出自己的书面调查。 查询结果总汇,诱发学生情感 ——学生回答研究,讨论的结果,教师点拔,小结。 a:通过资料可了解: “七?七”卢沟桥抗战(介绍)——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中华英雄→无名英雄碑→中国版图 ——说明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中华英雄(国耻日)→“九?一八”事变——时代背景 →说明日本帝国主义此时已开始全面侵略中国。 南京大屠杀(图片、内容)——说明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 台湾南部院校师生观感畅然——不忘历史。

学者分析:日本为何再次篡改历史教科书——要牢记历史 名山景色:卢沟桥——了解卢沟桥。 英雄人物:赵登禹。——了解“大刀队”,抗战英雄。 b:总结: 通过同学们查找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卢沟桥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阴谋侵占我国领土,而蓄意挑战的事端,它是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信号烽火事件。但中国人民不是好欺负的,自卢沟桥本变后,全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同仇敌忾,英勇抗战,终于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胜利。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c:过渡: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卢沟桥烽火的呢? 初读课文,发展情感 初读感知,要求: 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边读边想,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给课文分段。 检查讨论: 指名读课文(分小节) 分段:第一段()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第二段()经过。 第三段()号召。第四段()历史地位。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说说为什么? 全课总结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升华情感 指名读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说说为什么? 圈划出文中的关键词语。 ——注意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投影欣赏大刀队的图片) 从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具体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的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刻和情况进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刻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通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入侵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入侵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刻]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通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入侵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6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通过是如何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发?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形。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 kou xiao die 日寇硝烟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能够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通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

《卢沟桥烽火》互联网搜索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六年级语文 2、课时:2 3、教师课前准备:(百度文库PPT) https://www.360docs.net/doc/124325967.html,/view/0f15bfe96294dd88d0d26bcd.html 4、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解决不理解的生词。 (3)提出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卢沟桥烽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主要采用指导阅读法、合作互助法,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以达到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构思及主旨思想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三、教材分析 文本解读 “卢沟桥事变”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发生的背景,孩子们是知之甚少的。课文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生动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细致描画了敌我双方的行为、语言等,通过对比手法来突出侵略者的丑恶嘴脸与我国守军顽强抵抗、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因此,学生读此文,不仅要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经过,抓关键词句体会敌寇的狡猾凶恶,守军的英雄顽强,还得深入感悟文本的表现手法,不仅要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还得从中领悟写作手法的精妙。 《卢沟桥烽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

卢沟桥烽火

卢沟桥烽火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时间顺序初步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我军的英勇无畏及捍卫家安全时强烈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齐读课题。烽火什么意思?描写战争的文章,读的时候要气势宏伟,悲壮有力。教师范读,齐读。 2、看,这就是卢沟桥现在的照片,从它的桥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坑坑洼洼,它就是卢沟桥烽火的见证,让我们把思绪拉到74年前,了解一下卢沟桥烽火发生的背景,你知道吗? 4、提到背景,我们不得不提到另中华民族感到耻辱的“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驻中国东北的军队炸毁了沈阳近郊的一段铁路,不但诬陷是中国军队炸毁的,还诬陷中国军队袭击日军。于是他们炮轰沈阳军事重地北大营,进攻沈阳城。更让人羞耻的是,国民党主席蒋介石却下了“绝对不抵抗”的命令,使得卑劣的日军在一夜之间就占领了沈阳城,四个多月就侵占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东北三省。日寇的虎狼之心并没有满足,他们又接着逐步蚕食华北,妄图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于是,日本又策划了蓄谋已久的挑衅,发动了本文所描写的“卢沟桥烽火”。请大家打开课本,读准课后的生字,读通课文。 5、检查音、义、形。(学生自读、个别读,齐读) 6、PPT 第一段:读一读第一段,看看“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为什么会选择侵占卢沟桥呢?(学生自读,教师作图)我们来看一下卢沟桥的战略位置是怎样的? 7、我们来看一看文中描写卢沟桥烽火具体过程的是2——几自然段,那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呢?请迅速找出战争进程的时间。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卢沟桥烽火》教案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红河镇郭家埠小学王维国一、预习提示 北京西郊有一座桥名叫卢沟桥,它不仅因桥上的狮子多而闻名,还因为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人。它清清楚楚的记载着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它更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日的序幕。《卢沟桥烽火》一课就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究竟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呢?先认真读读课文,体会重点词语和句子蕴含的感情色彩,然后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2、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1、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揭题、导入:

揭题:板书:卢沟桥烽火 审题:从题目看文章是写什么?(理解“烽火”) ——烽火:古代用来报警的烟火。现在常用来代指战争 百度百科,输入:烽火 https://www.360docs.net/doc/124325967.html,/view/575362.htm 讨论:看了题目,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 在卢沟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板书) 为什么说卢沟桥燃起了“烽火”?是什么样的“烽火”? 这次事件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要求: 同学们通过上网查寻有关的资料,看看卢沟桥到底曾经发生过什么事? 学生上网进行资料查询 百度百科输入:卢沟桥事变 https://www.360docs.net/doc/124325967.html,/view/10754.htm 每个资料要说明出处,以利交流。 查到资料后,可同桌或小组进行讨论,写出自己的书面调查。 查询结果总汇,诱发学生情感 ——学生回答研究,讨论的结果,教师点拔,小结。 A:通过资料可了解: “七?七”卢沟桥抗战(介绍)——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B:总结: 通过同学们查找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卢沟桥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阴谋侵占我国领土,而蓄意挑战的事端,它是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信号烽火事件。但中国人民不是好欺负的,自卢沟桥本变后,全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同仇敌忾,英勇抗战,终于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胜利。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五年级语文教案)5《卢沟桥烽火》

5《卢沟桥烽火》 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 .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 4 .解题:指名读烽”(f6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 kou xiao die 日寇硝烟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1.出示词语,指名读

卢沟桥烽火课后练习题

卢沟桥烽火课后练习题 《卢沟桥烽火》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敌气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通过课文《卢沟桥烽火》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不少的语文知识。今天小编还给大家准备了“卢沟桥烽火课后练习题”,同学们可以动手写一写,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 卢沟桥烽火课后练习题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一、看拼音,写词语。 cán shí xù móu wàng tú xuán shū wàn lài jù jì rú huǒ rú tú chéng qún jié duì zhèn ěr yù lóng yán cí jù jué 二、给加点的字选取正确的读音。 魔爪(zhǎo zhuǎ) 咽喉(yān yè ) 鲜血 (xuè xiě ) 猝不及防(cù cuì) 挑衅(xìn xù) 侵略(lüè

luè ) 立即(jī jí ) 顷刻(qǐng qīng) 三、按要求写词语。 1.赞扬我军奋勇抗敌的: 2.揭露敌人惨败下场的: 3.用“严”字组成四个词语,填在横线上。 我们干工作要有的要求,的组织,的态度, 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 四、按要求完成有关句子练习。 1.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①.我们要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 ②.看了这部电影,使我深受教育。 2.根据词语不同意思造句。 问题:①指毛病或麻烦:。 ②指需要回答或解释的题目:。 3.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搜查”。 改为直接叙述: 4.按要求写一句话。 (1)写一句话,用上“否则”及表示关联的词语“无论……都……”。 (2)用拟人的手法写一两句话,描写天空中飘落的雪花。 五、在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5.《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说明

5卢沟桥烽火 【教学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教版)六年制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 【教材简析】 《卢沟桥烽火》是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在六年级学生心中,抗日战争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至于卢沟桥事变具体是怎么回事,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并不了解,毕竟现在的孩子距离抗战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已很久远。【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读准多音字“爪”、“咽”、“处”。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攻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难点】事件本身对中国抗战的意义。 【教学准备】 1、查阅历史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来代替。尤其是这篇属于情感护强烈的文本,更应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攻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难点】事件本身对中国抗战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巧用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背景音乐《松花江上》。 2、学生交流: 关于日本侵略的历史,我们都了解哪些: 生1:………… 生2:………… 生3:………… 【设计意图】:在预习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使学生人人参与,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更准确把握课文容,获得初步感知。 3、老师讲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导语:这是一段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的历史,可惜不幸的是近年来,日本有一部分人却在歪曲历史事实,不承认他们的先辈曾经在我国犯下的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甚至还美化他们的侵略战争,把他们无耻的侵略行为说成是正义的。事实到底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卢沟桥烽火》。

《卢沟桥烽火》课文原文教学教材

《卢沟桥烽火》课文 原文

《卢沟桥烽火》课文原文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军和伪军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士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点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但是,日寇亡我之心不死,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北平市民成群结队地前往部队慰劳,长辛店的铁路工人夜以继日地帮助军队修筑工事。各地民众、海外华侨也纷纷来电声援,并送来了大批慰问品。

小学五年级语文 《卢沟桥烽火》综合资料

《卢沟桥烽火》综合资料 五年级语文教案 .《卢沟桥烽火》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北京西郊有一座桥名叫卢沟桥,它不仅因桥上的狮子多而闻名,还因为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人。它清清楚楚的记载着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它更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日的序幕。《卢沟桥烽火》一课就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 读一读课文《卢沟桥》烽火,看看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 《卢沟桥烽火》一课主要叙述了发生在____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们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究竟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呢?再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来写的。 全文工共有9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六至八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劳与声援。 第九自然段为第四部分,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以上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划分的,你分对了吗?其实课文还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划分。那就先找一找表示时间的词语? 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九一八’事变后”——“____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按照这些词语的提示,你会划分了吗?试试看。 读了几遍课文,我们知道《卢沟桥烽火》一课重点记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那课文二至五自然段就是本课的重点段,多读几遍,它会带你走进那一幕。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段欣赏 “卢沟桥事变”充分暴露了日军的险恶用心,也强烈的再现了中国军民誓死卫国的抗争精神。课文如何通过描写来体现的呢?这里选了几个片段,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 课文精彩片段(一) ____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

《卢沟桥烽火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卢沟桥烽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丰南区实验小学东校区张雪静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卢沟桥烽火》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为揭露日军的狼子野心作下铺垫。第二至五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其中第二、三自然段讲述了日军蓄谋已久,挑起战端;第四、五自然段讲述中国军队誓死不让寸土的顽强抵抗。第六至八自然段写在中国共产党号的号召下全国人民团结抗战。第九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纵观全文,围绕“卢沟桥烽火”重点引导读者感知“日军蓄意挑起战争的烽火”——“中国军队点燃抗击侵略的烽火”——“日军大举进攻蔓延战争的烽火”——“中国人民全面抗战,抗日的爱国烽火熊熊燃烧”等几方面内容,从而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讴歌中华儿女顽强抵抗外辱的爱国精神。 文章浓缩了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所述内容相对学生实际有较大距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具有崇高的历史意义,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借助多媒体教学,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走进那段史实,唤起心灵体验,感悟文本,产生共鸣。 本文为主题单元的开篇,其知识引领、主题感悟均为单元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作为六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前瞻阅读、借助网络进行有效预习的能力; 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较好的小组交流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具有较强的思维张力,能很好地将文本信息、教师提供信息、自我搜集信息融汇成个性化的感悟; 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史实知之甚少,仅限于影视作品中所获得的信息,有基本的爱国意识、情感,但对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历史资料、历史意义了解不够,对抗日精神感受不够深入。 (三)教学环境分析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表格式)

5、卢沟桥烽火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预案教师导学预案 【学习目标】: 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2、检查预习情况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4、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活动一:初读感知,读通词句。 1、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带着问题读课文。 2、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读词语质疑。 活动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3、练习有感情朗读。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卢沟桥烽火》。看老师写课题:卢沟桥烽火。 (1)“烽”是本课的一个生字(红笔写“烽火”),烽火是什么意思? (2)对于“烽火”这个词,你知道哪些与之相关的诗句或故事吗? 2.那关于卢沟桥,同学们对它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说。 二、检查预习: (一)读准字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读多音字。 2. 同学互读互查课文二到五自然段。 3. 指名读六到八段。 4. 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如火如荼,点字音“荼”。 (二)教学词语 1.出示词语。 气势汹汹人仰马翻猝不及防哭爹喊娘抱头鼠窜严词拒绝暂时退守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两面夹击2.理解“同仇敌忾”,复习解词方法。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激情导入 在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上,有一座桥,他的名字叫卢沟桥。它不仅以精美的雕刻闻名于世,更见证了一段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风雨沧桑,去翻开那段悲烈而又自豪的历史篇章。 板书卢沟桥烽火 烽火就是报警的烟火,读了题目,你的脑海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呢? (1、为什么要以“卢沟桥的烽火”为题目?2、烽火既然是报警的烟火,那卢沟桥事变要向谁发出什么警报呢?) 师生交流 、初步感知 1、字词 在预习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应该给大家提个醒啊? (烽火妄图伪军咽喉凌晨呐喊歼灭) (万籁俱寂气势汹汹恼羞成怒同仇敌忾人仰马翻震耳欲聋 哭爹喊娘狼狈为奸猝不及防鬼哭狼嚎抱头鼠窜生死存亡 夜以继日如火如荼) 爪(爪子zhu a)(爪牙:zh ao) 咽(咽喉ym)(下咽y cn)(呜咽y e) 2、在前面大家了解了这篇文章主要记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那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集 中介绍了经过呢?(2-5) (提醒时间的文章的六大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深入理解课文,感知历史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2-5自然段,找出三个时间段,并画出三个时间段中描写敌我举动的词语,想一想从他们的举动中,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合作完成老师画出的表格 小组合作

3、老师在读书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拦路虎,希望同学们帮我解答一下。课文第2自然段提 到“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中国士兵如何一眼就看出了这是一项阴谋? (1)环境:星光黯淡,万籁俱寂深夜 (2)敌人的装备:全副武装气势汹汹 (3)“显然”可见我军的足智多谋 (教师评价: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啊,真正地做到了抓住关键词语,联系全文理解难句。) 4、卢沟桥不就是一座桥吗,日军何必蓄谋已久的去侵占他呢?导入第一段的学习 “蚕食” “魔爪” “咽喉要道” 四、总结提升 师:卢沟桥回到中国军队手中后,日军亡我之心不死,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对中国发动进攻:“平津危急!”“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发起了号召。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共同参与抗战,。一场全民抗战拉开了序幕 1、前面的问题,你们都找到了答案了吗? 2、课文学完了,你想对中国士兵或者日本侵略者说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将这段历史讲给身边的人听

人教版小学语文5-卢沟桥烽火(类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5-卢沟桥烽火(类文) 吴光辉 一 边城的天亮得早,笨鸡们早就不约而同地伸长脖子一起报晓。黑龙江北岸的东大营早已站满了戎装待发的东北军将士,战旗高扬在大营的练兵场号令台前。 1932年5月15日清晨,身材矮小、穿着将服的马占山命令部队出发。就在这时,号令台上闪现出穿着戏服的姨太太筱荷来,只见她一身虞姬的扮相,凄厉地道白:“妾妃出丑了……”她将“了”字拖得很长,然后就从马占山的腰间拔出长剑,边舞边唱起了西皮二六板:“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君忧闷舞婆娑。嬴秦无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她又舞了一番长剑,满脸泪水地哭道:“哎呀,大王啊!愿以大王腰间宝剑,自刎君前,免得挂念妾身!”随后真的要用那把利剑去自刎。马占山一把夺过长剑,将她紧紧地抱在怀里。他的两眼终于忍不住涌出了两行泪水。可筱荷嘴里还在唱着:“哎呀,大王啊!妾身岂肯牵累大王……”全场将士被她这么凄凄惨惨地一唱也全红了眼睛。 这筱荷是个闻名东北的京剧刀马旦,是喜欢京剧的马占山到此出任黑河警备司令、步兵第三旅旅长之后认识的。他们一来二去,就有了感情,他就娶了筱荷做自己的姨太太。 马占山原本是个绿林好汉,后来被东北军收编,一路提升上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兵不血刃地侵占了我国东北的辽宁、吉林两省,接着又集中兵力向黑龙江省大举进犯。10月10日,马占山接到张学良任命他代理黑龙江省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的电报后,面对大片国土被侵占的现状,面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他决心要与日寇血战一场。他知道装备精良的日军数倍于己,自己又是孤军奋战,早就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因而,被人称为“马小个子”的马占山对全体将士说:“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一息尚存,绝不敢使半寸土地沦于异族!”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小编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是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用。关注网获得更多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中的2、3,目标1中的造句。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2、检查预习情况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4、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1.听歌曲 2。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 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 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 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