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工作

什么是社会工作
什么是社会工作

什么是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首先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至今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即成为应对社会问题的制度化的方法。我国也有社会工作的概念,但人们对专业社会工作比较陌生。因此,我们先说明社会工作的概念,然后说明社会工作的目标与功能。

1、社会工作的概念

自英美等国走上现代化道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这些国家的城市贫困、失业、犯罪和人际关系疏离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为回应这些问题,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在英美等发达国家逐渐出现了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群体,解决其基本生存问题的职业活动,这就是社会工作。一个世纪以来,社会工作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得到了较快发展,并成为一种国际性职业。

这里所说的社会工作是由英文social work翻译过来的。social一词的基本含义是“社会的”或“社会性的”,它与营利的、经济的、利己的含义相对应。这样,社会工作就基本上是指非营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活动。由于各国的文化不同、历史渊源不同,所以对这类活动有不尽相同的称呼。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这类活动还被称为social service(社会服务)或social welfare service(社会福利服务)。20世纪上半叶,我国学者把social work这一类的活动称为社会服务或社会事业。

尽管不同国家或地区使用的概念有些不同,但其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它们指的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职业性的活动。从事这类活动的人被称为社会工作者。这样,社会工作(social work)就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专门的职业领域,指的是一种职业的、专业化的助人活动,也指的是一个学科。

为了阐述和理解上的方便,我们尝试对社会工作给出一个一般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定义,我们需要区分清楚以下几点:

(1)社会工作不同于日常行善。日常行善是人们出于怜悯之心帮忙有困难者的自发性行为,它是一种体现行善者自身价值的个体行为,俗称善举。它与社会工作的区别是,日常行善活动一般以行善者的主观善心为中心,而社会工作则是一种助人的专业活动,它有一套明确的理论指导,是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2)社会工作不同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致危险,并进一步达到社会的稳定。社会保障是通过政府立法而确定的,基本上属于政府行为。它与社会工作的区别是,社会保障是一套制度性规定,而社会工作则是依据这些制度性规定而实施的具体服务。

(3)社会工作不同于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面对广大社会成员并改善其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狭义的社会福利基本上指对社会弱者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服务支持。我国传统上对社会福利一般作狭义理解。狭义的社会福利服务与社会工作在涵义上基本吻合。

(4)社会工作不同于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它是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

的过程。社会服务与营利性商业服务有本质区别,它是社会福利服务。

2、社会工作的目标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应对维系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形成的职业活动。虽然各国政府与民间组织推动、发展社会工作的出发点会有一些差异,但是社会工作还是有其共同的目标。以下我们从服务对象和社会两个层面来说明社会工作的目标。

(1)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

①解救危难。危难是因社会或个人原因,个体的身体受到严重损伤、个人的基本生活能力受到严重削弱,致使其自身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以至生命遭遇危机的状态。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当人的生命受到威胁、人的基本生活受到严重伤害时,社会有责任去帮助他们解除危机、帮助他们生存下来、生活下去。在这方面,社会工作负有职业上的责任。危难涉及的是人的正常生活乃至基本生存问题,面对这种境况,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寻找资源,支持他们,帮助他们走出危难。社会工作者在解救危难中的角色是多方面的:在受助者生命处于危机时社会工作者要施以援手为其提供物质支持,包括衣、食、住条件;社会工作者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对处于危难的人给予心理支持。在中外历史上,社会工作者救人于危难之中的活动十分普遍,从救护战场伤员到救援灾民、难民,社会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代社会,救人于危难的任务依然存在。比如,某些极度贫困者,因经济破产、家庭关系破裂而精神崩溃者,有自杀倾向者及吸毒成瘾者等都可能陷入危险境地而不能自拔,需要他人救援。社会工作的目标之一就是帮助这些人走出生命危机状态。

②缓解困难。人类所遇到的困难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这里把困难视为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比较严重影响但尚未达到危及生命的状况。每个社会成员都会遇到诸多困难,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生就是不断克服困难、继续前行的过程。人们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也就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有些困难是一般性的,是人们在人生过程中都会遇到的,这些困难常常由当事人及其家庭、亲友自己解决。但是,也有一些困难比较严重,当事人应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所以需要别人帮助才能解决。它们既包括物质方面的困难,也包括精神方面、个人与社会环境关系方面遇到的困难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一般需要政府、工作单位、非营利组织(其中包括社会工作机构)来帮助。由于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性及其对受助者的尊重、保密等承诺,所以它在解决有关个人困境,特别是其不希望他人知晓的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社会工作在帮助青少年走出迷恋电子网络困境、协助解决家庭问题、帮助单亲家庭走出困境、促进就业困难者就业、帮助老年人适应退休及老年生活等方面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缓解压力、克服困难,恢复正常生活。当前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困难群体解决困难,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

③促进发展。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社会工作尊重人,认为人是有潜能的,并把充分挖掘个人潜能、解决个人生活困难、增进个人幸福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社会工作坚持“助人自助”的理念,而这一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和帮助,促进其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增长,逐渐达到自己能应对困难、面对生活以至预防新问题出现的状态。在这里,个人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增长都属于人的发展的范畴。潜能是人们所具有的、尚未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工作者相信人们都有一定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去回应他遇到的困难,而社会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发现这些能力、强化这些能力,使服务对象在得到帮助时也增加自己面对困难的能力和勇气,以更好地面对困难、走出困境、面对生活。在现代社会,增加知识和技能、增强自己克服不利因素的能力、提高个人与社会协调的能力都在发展之列。可以说,帮助个人、社会群体乃至社区更好地发展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目标。

(2)社会层面的目标

社会工作不但要对有困难、有需要的人和群体进行服务,而且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社会工作在社会层面的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及推动社会进步等。

①解决社会问题。人们对社会问题的理解有两种:社会学认为,社会问题是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遇到某种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他们的正常生活,而需要改变的社会状况。它强调了该问题较大的影响范围和对人们正常生活的较深程度的不利影响。当某一问题影响面比较大而且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比较严重时就成为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认为,社会问题是指那些非纯生理性的问题,即与社会因素有关的问题。这样的社会问题就是社会性问题,它包括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关系等各种原因在个人、群体那里产生的困难。社会问题不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与人们的希望相违背的现象,而且与人们对它的认定有关。社会问题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现象,它是人们不希望看到的、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有危害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不利于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健康发展。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就是要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社会工作是因为社会上存在众多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出现的,没有社会问题就不需要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秉持专业价值观,用自己的专业方法介入社会生活,就是要解决个人、家庭、社区方面的问题,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身功能,修复社会的机制,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相信社会问题的产生有个体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资源有限、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社会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造成社会问题。所以,社会工作者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既要增强服务对象的能力,也要解决社会制度安排方面的问题。解决了社会问题,消除了不利因素和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增进了人们的社会福利。

②促进社会公正。社会公正也称社会正义,是指一个社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在经济、政治等资源分配方面所具有的正当性的状态。公正包括机会公正、过程公正和结果公正等内容。社会公正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追求和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目标,也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社会公正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其主要表现是社会在财富分配上两极分化严重,有些人合法的政治权利被侵害。在经济、政治方面合法权利受到伤害的基本上是弱势群体,他们被排斥、被边缘化,从而生活于困境之中。大量弱势群体的存在是社会不公正的表现,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和社会就是要消除严重的不公正现象,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给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平等的、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社会工作把促进社会公正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念之一就是追求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相信,不论年龄、性别、种族、职业,人们之间是平等的,人们应该公平地享受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为了促进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从多个方面介入社会生活,对不公正现象进行干预。这包括: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不公正制度的改变,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制度保障。

3、社会工作的功能

功能是一个与系统相联系的概念,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部分形成的体系。功能是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功能有一个谁发挥作用的问题。社会工作所发挥的作用被称为其功能。人类是在环境之中生活的,人类的行为受到周围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来看,人们在社会中遇到困难,他们要解决面临的问题,都离不开对其生存环境的分析。因此,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工作的功能,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人类行为(Human Behaviors)也称人的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类行为是指由客观刺激通过人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内部与外部的反应,狭义的人类行为仅指外显的行为。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的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及其与人的生物遗传、心理状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系统。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相互影响,二者的关系是复杂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①人们要适应社会环境。任何人都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生活,所以人们需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环境的要求,学习社会环境所允许和要求的行为。这在社会环境因素的力量比较强大时更为明显,比如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环境。

②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社会环境影响着人们行为的大致方向。各年龄段人的行为都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但所受影响的程度可能有不同。一般来说,儿童青少年的行为受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而成年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相对弱一些。研究表明,环境因素所导致的童年期创伤会影响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

③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生物遗传因素的制约,同样,良好的遗传特性也需要依托适当的社会环境才能发挥作用。人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影响的产物,其路径取决于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影响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④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由于人类具有很强的能动性,所以人类可以改变自然环境,也可以改变社会环境。如个人的独创行为模式被其他社会成员所仿效,并广泛地推行,就可以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模式。领袖人物或者大众的一致行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巨大。

⑤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总的来说,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是平衡的,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大一些。

社会工作者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不仅要评估服务对象行为方面的情况,还要评估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评估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状况,以帮助服务对象改变个人和环境,改变个人及其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状况,恢复和发展个人的社会功能。

(2)社会工作的五大功能

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协助个人和社会解决问题,并发挥个人和社会的潜能,以增进个人和社会的福利,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就是说,社会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消极地解决问题,而且要积极地预防社会问题的发生。社会工作的功能可以细分为五种,即复原的功能、配置资源的功能,预防的功能,发展的功能,稳定社会的功能。其中复原、预防和稳定的功能是经常被学者提及的,也是社会工作最基本的功能。

①复原的功能。社会工作的复原功能是指恢复受到损害的社会功能,对已产生的问题进行事后补救,消除产生问题的个人和社会环境因素,恢复其原先的功能或产生新的替代功能,以取得正常的社会生活。如通过社会工作,使下岗乃至失业者重新就业;使贫困者得到救济;使关系紧张的夫妻矛盾得到缓解,乃至重归于好,从而不仅挽救了这对夫妻,也使他们的子女不致因父母不和、失教而成为问题青少年。社会工作就是这样减少、消除导致社会功能失常的一些因素,使之逐步恢复正常。

②配置资源的功能。社会工作的配置资源功能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社会工作设置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资源,它通过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置、社会政策的制定、社会服务的计划与发送等一整套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其二,社会工作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使之得到充分利用,特别是为困难人群、弱势群体所用。这具体又可细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社会工作者通过自己的工作协调社会现有的各种资源,为弱势群体成员所用。现代社会一般都建立了针对弱势人群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工作者可以针对服务对象所面临的困难的性质和状况,向他们提供可资利用的福利资源的信息,并具体帮助他们了解申请社会救助的方式、方法或途径。如通过介绍特困者如何申请和领取困难救济,使其从社会中获得必需的生存资源。第二,社会工作者积极为社会弱势人群争取资源,以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社会资源的分配往往是有利于社会强势群体的,这在初次分配中是不可避免的,但应通过再分配使之趋于相对合理,以确保社会弱势群体成员的生

存权利、利益。社会工作者应当通过自己的工作,促使国家和政府积极修正、调整社会政策,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使之有利于弱势人群;应当积极动员并争取来自社会的、社区的、民间组织的、慈善机构的、富裕阶层的各种力量关心弱势群体,增加物质、资金和设施的投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③预防的功能。社会工作的预防功能是指社会工作不仅要解决社会问题,更要采取措施预防社会问题的产生。社会工作者最直接、最基层、最全面、最具体、最真实地接触社会,也最能首先发现各种社会问题的苗头,从而提前采取措施控制、防范,或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加以应对,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乃至根本杜绝问题的发生。社会工作的预防功能一般通过以下两方面的工作来实现:第一,预警,即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预先警报。如社会变迁加剧,人际关系疏离变得不可避免;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两极分化可能发生,这些都是可预期的。第二,应变,即社会工作者通过自己的工作来预防问题的发生。一是强化个人或群体的功能,提高他们对面临问题的认识能力并做好思想准备,并进行必要的资源积累。二是强化社会支持体系,健全和强化社会福利体系与社会工作的助人体系,形成社会支持网络,以便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及时、有效的因应。

④发展的功能。社会工作的发展功能是指通过社会工作促进人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成员潜能的开发,使之摆脱困境,成为正常的社会一员。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助人自助”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谋求发展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权利,包括社会中的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成员。正是由于后者在社会中所处的弱势地位,社会工作者应当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的愿望。一是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获取必需的生存资源;二是根据国家法律对他们的基本权利给予保护;三是着重开发受助者个人的内在资源,包括智力及其他能力,以及将外来援助转化为自我发展的动力的能力等。

⑤稳定社会的功能。社会工作的稳定社会功能是指通过社会工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疏导社会关系,避免社会的动荡与混乱,从而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行与协调发展。社会工作常常扮演社会关系的协调及疏导者的角色,其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工作在稳定社会方面所产生的意义,应是社会工作能够不断发展的原因之一。”(周永新,1994:66)社会工作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对社会上贫者、弱者施以援助,协调、化解各阶层之间的矛盾特别是贫富矛盾,不仅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创造了条件,同时也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

4、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

社会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或者说是同服务对象一起工作。它是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或协助服务对象走出困境、发挥自己的功能,参社会生活的过程。很明显,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服务提供的主体,他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但是由于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到受助者的需要和接受服务的能力来开展服务,所以不能把受助人视为纯粹被动的、只是行为的对象或客体。实际上,受助者也是行动的主体,他也将自己的意识、目的、对社会工作者行动的理解带入接受服务的过程,并直接影响这一过程。因此,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互为行动主体和客体。从实际过程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就是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服务对象基于需要的求助行为——社会工作者根据自己对服务对象的(求助)行为的理解而采取的主动行为——服务对象的反应——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反应的反应——服务对象的进一步行为……直至服务结束。应该注意的是,这里双方的每一个反应都包含了对对方行为的意义、处境的理解,可以说,这是一个不断充实新内容的循环过程,也是社会建构过程,而相互理解与合理的行动是社会工作过程有效运行的深层结构。

通过以上社会工作的界定和对社会工作过程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工作是由社会工作者、受助者、社会工作价值观和助人活动等4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1)社会工作者(social worker)。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他向服务对象提供物质的或精神的服务或支持。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没有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活动就无从谈起。从现代社会工作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者不但有利他主义的价值,而且应该受过一定的科学训练,把握科学而有效的工作方法。这与我们通常见到的在本职工作之外兼任某种服务性工作的“社会工作”有所不同。

(2)受助者(client)。受助者也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案主。受助者是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个人或群体。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是社会工作得以发生的基本前提,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对象,社会工作也就不会发生。

(3)价值观(values)。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它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受助者的看法以及对自己的看法。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即社会工作者以帮助他人、服务于他人为自己的行动的目标。社会工作认为,过正常生活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而不是在行使手中的“权力”。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它借助于助人活动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工作区别开来。

(4)助人活动(helping)。助人活动或称服务,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依据社会工作价值观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动,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及合作的过程。在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传输的是精心考虑过的、科学的、能够满足受助者需要的信息和服务,而受助者输出的则是需要和对来自社会工作者的帮助行为的理解、选择和反应。当然,助人活动主要体现的是社会工作者对助人工作的设计、理解和操作理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