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家族史,年龄,性别(女性在更年期以前患原发性高血压的比例较男性略低,更年期后则与男性患病率无明显差别,甚至高于男性。)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生活习惯饮食(每人每日食盐平均摄入量增加2 g,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 mmHg和1.2mmH,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降低,均能使血压升高。膳食中有充足的钾、钙、优质蛋白质可防止血压升高),饮酒,吸烟(长期大量吸烟可以引起小动脉持续收缩,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变性,血管内膜受损,血管壁增厚,引起全身小动脉硬化,从而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避孕药(服避孕药妇女血压升高发生率及程度与服药时间长短有关,停药3~6个月后大多可恢复正常。)睡眠(年龄在32—59岁,睡眠每晚<5 h,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4%,而睡眠在7—8 h为12%,说明睡眠较少有增加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

超重和肥胖(体重指数(BMI)是高血压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因为反映体内脂肪总量的指标-BMI和反映腹部脂肪含量的指标-腰围均对血压有独立的影响,说明BMI和腹型肥胖与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均有明显关系,也即BMI 每增加一个单位(kg/m2),确诊高血压发病的风险比会增加约10.8%)

高血压常会伴有与代谢有关的许多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血脂异常、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等等.

美国第三次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结果显示,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平均收缩压高于轻度牙周炎患者,特别是在45~65岁的人群中,收缩压的值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呈明显的线性关系,而且在校正了年龄、性别、民族等影响因素后,牙龈出血的程度每增加10%,收缩压平均升高0.5mmHg,诊断为高血压的概率也会增加1.1倍。

Desvarieux等利用DNA 杂交技术( 而非通常人们所采用的牙周炎的临床表征如牙齿缺失、附着丧失、探诊深度等) 培养鉴定龈下菌斑中的11种细菌,发现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的致病菌数量与高血压的发病率呈明显正相关。以上研究表明高血压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相关,牙周炎对收缩压影响明显,而对舒张压一般无显著改变。国内研究也证实,高血压的患者牙周炎发病率高,且牙周炎的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也明显高于无牙周炎的患者。高血压可以增加患者发生牙周炎的易感性,反之,牙周炎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

常见死亡原因

常见死亡原因 例:Ⅰ(a)脑出血 (b)高血压 (c)慢性肾盂肾炎 (d) 前列腺腺瘤 根本死因:前列腺腺瘤(N40)。 例:Ⅰ(a)支气管肺炎 (b)脑梗死和高血压性心脏病 根本死因:脑梗死(I63.9)。 例:Ⅰ(a)急性心肌梗死 (b)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流行性感冒 根本死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还需修饰后再确定根本死因) 例:Ⅰ(a)恶性贫血和足坏疽 (b)动脉粥样硬化 根本死因:恶性贫血(D51.0)。 例:Ⅰ(a)卡波西肉瘤 Ⅱ艾滋病 选择导致卡波西肉瘤的HIV病(B21.0)为根本死因,尽管医生是在第Ⅱ部分报告。 例:Ⅰ(a)卵巢癌 ⅡHIV病 根本死因:卵巢的恶性肿瘤(C56)。 例:Ⅰ(a)结核病 ⅡHIV病 选择导致分支杆菌感染的HIV病(B20.0)。

例:Ⅰ(a)脑弓形体病和带状疱疹 (b)柏基特淋巴瘤,HIV病 选择导致可分类在他处的多发性疾病的HIV病(B22.7)。按照规则2选择的脑弓形体病可以认为是HIV病的直接后果。 例:Ⅰ(a) 支气管肺炎 Ⅱ继发性贫血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选择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91.1) 例:Ⅰ(a)肾切除术 Ⅱ肾性细胞癌 选择肾性细胞癌(C64)。 例:Ⅰ(a)衰老和坠积性肺炎 (b)类风湿性关节炎 根本死因:类风湿性关节炎(M06.9)。按照规则2选择的衰老不予理会,而应用总原则。 例:Ⅰ(a)终末期肺炎 (b)扩散性坏疽和脑血管梗死 根本死因:脑血管梗死(I63.9) 例:Ⅰ(a)龋齿 Ⅱ心脏停搏 根本死因:心脏停搏(I46.9)。 例:Ⅰ(a)手术中出血 (b)扁桃体切除术 (c)扁桃体肥大 根本死因:手术中的出血(Y60.0)。

手术室护理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预防措施

手术室护理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6-06-07T10:08:58.31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作者:王晓玲王文婧 [导读] 医院应当组织手术室护士定期接受健康体检并接种相关医疗,从心理和身体两个方面保障手术室护士权益。王晓玲王文婧 莒南县人民医院 276600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临床护理预防措施。方法:对手术室25名护士开展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加以总结,并据此提出可行性护理预防措施。结果:手术室护理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损伤性危险因素、感染性危险因素和吸入性危险因素三种。结论: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当引起医务工作者及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预防干预。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护理中面临的危险因素也越来越多,手术室护理风险作为医疗卫生体系中的职业危险之一,也逐渐受到医务工作者及医院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因此,客观、科学的评估手术室护理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保障医务工作者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为此,本文于2012年5月-2015年10月对手术室25名护士开展问卷调查,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及职业防护现状加以总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手术室共有护士25名,年龄在21-46岁之间,平均年龄(26.41±4.28)岁,工作时间在2-13年之间,平均工作时间(6.15± 2.40)年,职称:主管护师3名,护师7名,护士15名,学历:中专2名,大专10名,本科及以上13名。 1.2方法自制调查问卷对手术室25名护士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士一般资料(年龄、职称、文化程度、工作时间等)、认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职业危险认识、职业防护知晓情况等,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加以总结,并据此提出可行性护理预防措施。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文中所涉及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分析①损伤性危险因素。电离辐射损伤:手术室护理的特殊性使护士需要经常各种影像学检查设备,部分设备所释放的电离辐射会对护士身体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伤;锐利器械损伤:手术室护理中需要经常接触针头、手术刀等尖利器械,这些器械在装卸、传递、清洗过程中都有可能割伤护士或成为疾病传播途径,调查结果显示,手术室25名护士中参与锐利器械装卸的有11名,占44.0%,参与器械传递的有23名护士,占92.0%,参与器械清洗的有16名护士,占64.0%;②感染性危险因素。接触患者体液、排泄物等:手术室护理操作中需要经常接触患者体液、排泄物等,调查结果显示,接触胃液(参与吸引胃液)的有25名护士,占100.0%,接触尿液(参与导尿)的护士有19名,占76.0%,接触排泄物(参与肠道手术或接触引流口)的护士有23名,占92.0%。接触血液:手术室护士接触血液的机会较多,包括手术出血、穿刺操作、样本送检等,其中,手术切口敷料是护士最常接触血液的手术操作之一,25名护士均参与切口敷料操作,其次为针管拔出过程,有17名护士,占68.0%,其他接触血液的原因包括穿刺、样本送检等。③吸入性危险因素。器械消毒、环境消毒、标本浸泡等使手术室环境中经常存留甲醛、含氯消毒剂等物质,长时间吸入会对护士产生一定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手术室中的刺激气体主要包括消毒剂所释放的挥发性气体、麻醉废气、烧灼烟雾、粉尘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消毒剂所释放的挥发性气体,包括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等,这些消毒剂在杀灭环境细菌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挥发性刺激气体,护士长时间驻留在含有刺激性气体的环境中会出现皮肤烧灼感、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甚至癌症。 2.2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现状在接触感染性危险因素时,经常戴手套的护士有17名,占68.0%,偶尔戴手套的护士有5名,占20.0%,其余3名护士无戴手套习惯,占12.0%,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较差,职业防护现状不容乐观。3讨论 3.1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手术室护理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损伤性危险因素、感染性危险因素和吸入性危险因素三种,损伤性危险因素包括电离辐射损伤、锐利器械损伤;感染性危险因素包括接触患者体液、排泄物、血液等;吸入性危险因素包括消毒剂所释放的挥发性气体、麻醉废气、烧灼烟雾、粉尘等。 3.2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护理预防措施针对上述存在的危险因素,首先应当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安全防护意识,使其意识到职业危险的存在及职业防护的必要性。其次,应当开展手术室护士的安全防护教育,通过职业技术教育规范护理操作流程,由资深护士定期组织护士进行进修培训,向其介绍手术室护理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处理措施,讲解常用器械的使用、传递、清洗方法,避免发生器械损伤。在处理患者分泌物、血液时应当注意穿戴好隔离服,双手戴手套,必要时佩戴隔离眼镜,如果在紧急情况下因防护隔离措施而接触到污染物,需要立即用肥皂水冲洗接触部位,同时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2-3]。对于手术室环境存在的各种吸入性危险因素,应当定期检查各种仪器设备防止气体泄露,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此外,应当尽量减少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如果必须接触应当做好防护措施防止损伤体表或皮肤。最后,应当加强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避免超负荷工作,避免其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从而出现错误操作。医院应当组织手术室护士定期接受健康体检并接种相关医疗,从心理和身体两个方面保障手术室护士权益。参考文献: [1] 许多.手术室护理相关危险因素的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0):56-57. [2] 管恩玲.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733-2734. [3] 王立新.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暴露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4):3480-3481.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实用版

YF-ED-J9960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实用版 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一)重大危险、危害因素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 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重大事故具有伤亡人 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 我国一些行业(如化工、石油化工、铁路、航空 等)都规定了各自行业确定、划分重大事故的标 准,把预防重大事故作为其职业安全卫生工作 的重点。重大事故隐患在不同的行业或部门、 不同时期各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范围,人们通过

发现、整改这些隐患,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实际上它也是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一部分。随着化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大量易燃、易爆、有害有毒物质相继问世;它们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料或产品,在生产、加工处理、储存、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非常严重。目前,国际上已习惯将重大事故特指为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ILO)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定义重大事故为“在重大危险设施内的一项生产活动中突然发生的、涉及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的严重泄漏、火灾、爆炸等导致职工、公众或环境急性或慢性严重危害的意外事故”,并把重大事故划分为两大类: (1)由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的事故。

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一)

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一) 作者:韦志岩孙建中张岿牛飞韦学斌 【关键词】心理障碍;青少年;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导致青少年心理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300例青少年心理障碍求诊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采用自编青少年心理障碍调查表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评定分析。结果300例青少年心理障碍者中女性193例(64.33%),男性107例(35.67%);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不听话,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兴趣等;心理障碍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16a增高比率更显著。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管教方式粗暴、家庭关系不融洽、缺乏沟通、居住地社会风气恶劣及青少年业余时间沉迷于电脑游戏是导致青少年心理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早期的心理干预,对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尤为重要。 【关键词】心理障碍;青少年;危险因素Ananalysisonriskfactorsofmentaldisordersinteenagers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mainriskfactorsofmentaldisordersinteenagers.Methods300patientswithme ntaldisordersinteenagerswereassessedbyselfmadequestionnaireandtheLogisticmultipleregression .ResultsAmongthe300patients,thefemalewer193(6433%)andmale107(3567%);themainclimicalma nifestationswerelowspirits,inobedience,anxiety,divergenceofattentionandonointerestingetc;incid enceratesofmentaldisorderswerehigheralongwithageing,especiallyabove16yearsold.Themainriskf actorswereroughfamilyteaching,failymemberrelationtension,absenceofcommunication,badsocial climateinlivingplace,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ConclusionEarlypsychointerventionisveryimportant inimprovingmentalhealthinteenagers. 【Keywords】Mentaldisorders;teenagers;riskfactor 青少年期是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以性成熟为其生理基础,通常也被称作青春期。青少年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快速而不稳定,易产生心理问题,因而又有人将青春期称为"危机中的十年"。国内有报道显示,青少年多因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及品行问题到精神科咨询。为进一步探讨影响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作者对我院心理咨询科青少年咨询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1998~2003年4月我院"青少年心理咨询治疗登记表"中的300例青少年咨询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7例,女性193例,年龄11~20a,平均15.77±1.71a。 1.2方法采用自编青少年心理障碍调查表对资料进行测评。全部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处理,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临床表现300例青少年心理障碍者中焦虑131例(4 3.67%),注意力不集中173例(57.67%),多动104例(3 4.67%),恐惧32例(10.67%),情绪低落(218)(72.67%),睡眠障碍52例(17.33%),烦恼93例(31%),缺乏兴趣128例(42.67%),不听话145例(48.33%),骂人42例(14%),易激惹107例(3 5.67%),说谎93(31%),逃学27例(9%),孤独感78例(26%)。以情绪低落、不听话、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兴趣等因子较多见。 2.2不同年龄心理障碍发生率11a6例(2%),12a10例( 3.3%),13a12例( 4.0%),14a11例(3.7%),15a18例(6%),16a23例(7.67%),17a35例(11.67%),18a49例(16.33%),19a64例(21.33%),20a72例(24%)。结果显示:青少年心理障碍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16a增高比率更显著。2.3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以咨询者父母受教育程度、婚姻、经济状况、教育方式、无时间与子女沟通、居住地社会风气及青少年业余活动等9个因子为自

死亡原因的分类

死亡原因,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疾病分类》中的建议,并已为许多国家所承认的概念为:“所有直接导致或间接促进死亡的疾病、病情和损伤,以及造成任何这类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按照在死亡发生中的作用和死亡发生的不同情况,对死因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按照在死亡发生中的作用不同分类: 1.直接死因,指直接引起死亡的疾病或损伤。它常是疾病、损伤、中毒、窒息所引起的直接致命的并发症或继发症。它们可以是一种疾病(如支气管肺炎、破伤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或脑动脉栓塞),也可以是一种病理状态(如休克、脑水肿和脑疝形成、败血症、脓毒血症)。总之,直接由它们引起了死亡的过程,直接死因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 2.根本死因,指导致上述直接死因的损伤或疾病,即直接死因的启动原因。它不是并发症或继发症,包括继发的生理功能的紊乱,因而不同于上述直接死因。它与直接死因间的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如腹部刺创后继发化脓性腹膜炎死亡,腹部刺创是根本死因,继发的化脓性腹膜炎是直接死因。 有时在根本死因与直接死因之间还可能有中间介入性原因。如头部被钝器打击致闭合性颅骨骨折,骨折片损伤其下的硬脑膜窦而致硬脑膜外血肿。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后继发感染形成化脓性脑膜脑炎,而长期卧床又继发支气管肺炎而死亡。根本死因头部钝器损伤与直接死因支气管肺炎间有医疗失误导致的术后化脓性脑膜脑炎介入。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因果链的关系。 根本死因本身也可导致死亡而没有直接死因和中介原因。这最常见于重要生命器官的严重损伤或疾病,如重度脑挫裂伤、脑干损伤、严重的颅内血肿、心脏或大血管的破裂、化脓性脑膜脑炎、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肺炎并发肺脓肿,以及重度中毒、心或脑的电击等。 3.死亡诱因,指使身体原存在的潜在或处于代偿状态下的有致死危险的疾病急性发作或突然恶化而导致死亡的因素。常见的诱因如过度劳累或用力轻度外伤或感染、饮酒、吸烟、高热、寒冷、饥饿。甚至过分的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都可以成为死亡的诱因。在诱因作用下发生的死亡都在诱因作用后很短的时间内发生,这是其重要的特征。 4.辅助死因,也叫促进死亡的因素。指促进根本死因或直接死因导致死亡的因素。此时导致死亡的死因多是那些条件性死因。这些辅助死因如年龄幼小或过老、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如结核病、糖尿病)、免疫机能异常等。它们与根本死因和直接死因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在死亡上间接起了促进作用。 (二)按在联合死因中的地位分类 有时有一个以上互不联系的损伤或疾病在死亡的发生上都起了作用,正如上述直接死因有时也可能不止一个,即有联合死因时,各个死因在死亡发生中的作用一般有主次之分。可分为:1.主要死因,指在死亡发生中起了主要作用的损伤或疾病;2.次要死因,这是相对主要死因而说的。指在有联合死因中起次要作用的损伤或疾病。 (三)依损伤或疾病后死亡发生的机会分类 1.绝对死因,指在任何情况下对所有人都必然致命的损伤或疾病。如习惯上称为绝对致命伤的断头、断颈、头部爆炸伤或多发性贯通创、肢体离断、心脏完全性破裂、大血管横断;长时间的缢颈、勒颈、扼颈或溺水;通过心脏或脑部的强电流电击;全身被烧或投入熔化的钢水中;注射大剂量的氰化物、有机磷农药等剧毒物质;吸入高浓度的CO、C02、沙林等有毒气体;晚期已广泛转移或扩散的恶性肿瘤、急性大块透壁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严重感染晚期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等。 2. 相对死因,又称条件性死因。指只有在某些条件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致死的损伤或疾病。根据所需的条件不同又分为:①个体性死因:由于个体内在的因素,使对一般人来说不足以致死的损伤或疾病导致了死亡。这些损伤或疾病就叫做个体性死因。所谓个体内在的因素就是上面所说的辅助死因。②偶然性死因:指由于某些偶然的外在条件,使一般不足以致命的

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是指应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行为医学、心理学、营养学和其他健康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和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和干预,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是在了解管理对象健康状况,并进行健康及疾病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来帮助和指导管理对象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现健康管理的目标。

高血压的干预原则 个体化根据患者高血压病情确定分类管理水平,同时考虑患者个人需求、心理及家庭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高血压干预计划。 综合性 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血压相关指标和并发症监测,健康教育,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及支持等综合性措施。 连续性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常规随访、综合医院阶段性诊疗,结合患者日常自我管理,组成对高血压患者的连续、动态管理。 参与性开发高血压患者主动参与的意愿,提高患者主动参与的能力,为患者提供咨询等健康指导。 及时性定期为高血压患者进行病情、并发症和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3

高血压干预的目标人群 一般人群、高血压高危人群、高血压患者 符合下列任一项者即为高血压高危人群 ?收缩压为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为80~89mmHg者 ?有高血压家族史(双亲、同胞、祖父母、外祖父母、叔伯姑、舅姨、等患有高血压) ?胖超重和肥者(体质指数(BMI)≥24千克/米) 2 ?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酒量≥100毫升,且每周饮酒在4次以上) ?长期高盐膳食者

高血压的干预策略 结合 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自我管理 协调

非药物治疗的主要方法 (1)健康饮食 (2)戒烟 (3)限制饮酒 (4)增加身体活动 (5)管理体重 (6)高血压健康教育 (7)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十大死亡病因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导致我省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昨天,省卫生厅公布2006年分别导致我省城 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十大死亡病因,结果发现,死因顺位已经没有“城乡差别”。 据全省14个死因点统计,2006年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为:恶性肿瘤(死亡率116.36/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77.37/10万)、心脏病(死亡率64.94/10万)、损伤与中毒(死亡率45.53/10万)、呼吸系病(死亡率34.3/10万)、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死亡率14.29/10万)、消化系病(死亡率10.38/10万)、泌尿系病(死亡率5.91/10万)、传染病(死亡率4.01/10万)、新生儿疾病(死亡率3.59/10万)。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0.2%,与2003年相比,死因顺位无明显变化,但损伤与中毒死亡专率上升了29.49%,呼吸系病死亡专率下降了20.18%。 2006年农村居民前十位死因与城市居民一致,死因顺位已无城乡差别,农村居民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2.3%。与2003年相比,心脏病死亡专率上升了15.70%,损伤与中毒死亡专率上升了23.24%,呼吸系病死亡专率上升了18.26%。 疾控专家分析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已经严重威胁我省居民的身心健康,主要与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日常行为有关 城乡居民十大致死病因公布 中新网现有新闻评论

2007-08-16 心肌梗死 从现在至2030年,心肌梗死将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头号疾病。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心脏病已成为居民最主要的死因,心脏病始终排在本市死因的前几位。心肌梗死等心脏病曾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但目前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呈现明显低龄化趋势。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心肌梗死的发生与气候有明显关系。气候寒冷刺激将会导致机体内环境发生变化,如血压、血流速度,甚至神经内分泌系统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冠状动脉的不稳定斑块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导致斑块的破裂而引发局部血栓形成,使血流中断。因此,已有冠心病的人冬季要注意保暖,戒烟戒酒,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在医生指导下将血压、血糖、血脂等调整到正常范围内,如果出现心绞疼应立即到医院抢救,从发病到血管再通的时间越短,心肌坏死的面积就越少,死亡危险也越小,也就越有利于治愈。心肌梗死还与现代人工作和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生活缺乏规律,以及抽烟、酗酒,吃喝无度,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缺少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度、高血糖等代谢性疾病是导致心肌梗死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而这些危险因素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所以,要想远离心血管疾病,必须避免以上诸多危险因素,尤其要注意控制体重和心理减压。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更要注意。此外,35岁以上人群,要定期体检,保证每年一次;50岁以上人群最好每半年一次,以做到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寿命的常见病。脑血管病是目前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四大主要疾病之一。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二位。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临床上常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和偏瘫为主要表现。脑血管病发病率为1~3‰,存活者中60~70%病人致残。年龄的增长引起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增高,主要与人的逐渐衰老有关。众所周知,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渐渐的衰老,各组织器官的机能逐渐减退。而对于脑血管病的发生,起重要影响的是血管的衰老。其衰老的主要表现是,动脉壁厚度增加,弹性降低;血管内膜增厚,弹性蛋白断裂,钙化和胶原增加等。同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衰老性改变,包括平均寿命期缩短,细胞数量成倍减少,使动脉弹性降低,脆性增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流量减少,速度减慢,也是引起脑血管病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适当调整饮食,合理使用大脑,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硬化,防止或减慢衰老,就可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脑血管病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在我国脑血管病要比冠心病多,占中老年人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或第二位。在欧美发达国家中,脑血管病已成为第三位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肌梗塞和癌症。脑血管病在日本占总死因的首位,80年代报道与癌症并列。 脑血管病可累及各种年龄,但以50~79岁的人中最常见。据统计,随着年龄增长,脑血管病患病率明显增高。65~74岁组比35~44岁组患者高26 6倍,脑出血患者中50~59岁发病率最高。脑血栓形成患者中以60~7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因素清单全套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 价 清单 工程名称: 序号 作 业 活 动 危 险 因 素 可能导致的事故 判别依据 1 职工食堂 食物未加工熟即食用(操作失误) 食物中毒 Ⅳ 加 液化气灌与火源距离过近(防护缺陷) 火灾/爆炸 Ⅴ 按 2 采购、运输过程 驾驶员违章驾驶或酒后驾车(违章作业) 交通事故 Ⅴ 进 3 施工放线 拆除临边、洞口防护设施未及时恢复 物体打击/高处坠落 Ⅴ 加 外架上高处作业未铺设跳板、系挂安全带 高处坠落 Ⅴ 加 进 4 降水护坡 未编制开挖、降水和支护方案 基坑坍塌 Ⅰ 按 基坑临边未设置警示灯或标识 高空坠落 Ⅴ 按 土壁支护强度不够(设备设施缺陷) 坍塌 Ⅴ 按 降排水井口未设防护盖板、围栏或防护不牢固(设备设施缺陷) 高处坠落 Ⅴ 加 降排水井口完工后未回填(管理缺陷) 高处坠落 Ⅴ 加 基坑支护变形监测不到位(管理缺陷) 坍塌 Ⅴ 按 5 土方工程 作业面未按规定防护(防护缺陷)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Ⅴ 按 对地下管线不明或未采取保护措施就施工作业(违章作业) 触电/爆炸 Ⅴ 按 6 桩工机械 机械操作人员无证上岗(违章作业) 机械伤害 Ⅴ 进 配合作业人员进入机械回转半径内作业(违章作业) 机械伤害 Ⅴ 进 加 机械运转中维修或保养(违章作业) 机械伤害 Ⅴ 进 加 未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违章作业) 机械伤害 Ⅴ 进 加 7 挖掘机 正铲作业时,超过本机性能规定的最大深度和高度开挖(违章作业) 机械伤害 Ⅴ 进 加 8 装载机 用铲斗做支撑提升底盘进行维修(违章作业) 机械伤害 Ⅴ 进 加 9 桩基施工 未编制桩基施工方案 起重伤害 Ⅰ 按

慢病危险因素

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核心指标调查工作简介 勃利县卫生局及勃利县疾控中心组织举办了慢性病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知晓率调查工作会议。各医疗卫生单位责人以及参与调查工作的医务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对调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调查目的、时间、调查对象及抽样方法、调查内容与方法、工作流程、质量控制等重要工作环节;对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的工作方案、工作流程、高危人群知晓率问卷、数据录入等内容做了详细地讲解培训。勃利县卫生局杜局长在会上提出几点要求,一、领导重视,做好组织保障工作。 调查工作是进一步了解我县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因素人群分布,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制定慢性病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的基础性工作,是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重要任务之一,时间紧,任务重,各单位必须保证足够的人、财、物,明确责任,按照工作方案合理分工,将调查和录人工作同时开展,统筹安排部署,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二、实事求是,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工作人员要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严格按照抽样调查任务的年龄和性别结构等要求入户调查,以科学严谨的态

度做好询问调查、身体测量、血样采集等工作,项目填写不重不漏,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无误。 三、加强督导,高质量完成任务。 工作领导小组做好组织协调、督导和评估工作,技术指导组要抓好培训,勤指导,勤检查,对调查的每一个环节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及时纠正整改存在的问题;各调查点要重以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动员工作,争取居民的理解、支 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高质量地完成好工作任务。

全人群抽样调查工作简介 一、背景 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心脑血管疾病、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已成为我县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掌握我辖区全人群健康状况,了解发病情况,我县开展了勃利县全人群抽样调查工作。 二、监测目的 1、建立持续、高效的成人慢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系统。 2、了解慢病相关危险因素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的分布。 3. 分析、评价我县慢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预测慢病流行趋势,为制定和评价卫生政策、干预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对象 成人慢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对象为全县18一69 岁(年满18周岁,满70周岁)的常住居民。常住居民是指在过去一年内的居民。 四、监测方式 成人慢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采用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五、抽样设计

人类死亡的七大主要原因

人类死亡的七大主要原因死亡是所有生物都不能避免的,对于人类来说,死亡显得更加可怕。一些人可能会担心被雷击造成死亡,一些人会担心遭到鲨鱼袭击而死亡,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类最终的死亡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十个方面。这是根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采集的数据统计得到的。 心脏病 心脏病排在美国死亡原因之首,每年大约616067人因心脏病而死亡,几乎占了总死亡人数的1/4.。这里的“心脏病”也包括冠状动脉疾病,这是心脏病和心节率失调的最典型类型。照成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建议,降低胆固醇和血压有利于减少心脏病死亡几率。 癌症 美国每年大约562800人死于癌症,这让其位列次席。人类中最常见的癌症是前列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肺癌照成的死亡人数最多,其次是女性的乳腺癌。遗传原因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一个人的致癌风险。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戒烟会降低得好几种癌症的风险,包括肺癌和肾肿瘤。同样有证据表明,多吃水果和少淀粉的蔬菜也可以有效地降低食道癌和胃癌的风险。肥胖则是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的致命凶手之一。 中风 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数据统计,中风造成了135952人死亡。如果大脑某个区域的血液被阻塞,那么中风就会发生,有可能导致脑细胞死亡。如果脑血管爆裂,就会导致瘫痪甚至死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心脏病、糖尿病、肥胖、酗酒和吸烟。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男性的中风概率大于女性,所以保持健康的饮食、多锻炼都是减少中风发生的好办法。 意外事故 事故,或非故意伤害每年会造成123706人死亡,这其中最大的元凶是车祸。每年共有42031人死于车祸。车祸是34岁以下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35-74岁则主要死于非意识中毒,包括吸毒过量。 老年痴呆症 你绝对想不到老年痴呆症居然会造成74632人的死亡。这种病造成的影响是记忆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减退,从而造成日常活动障碍。老年痴呆症主要从60岁左右开始,而且随着年龄增大患病风险也相应增加。具有家族遗传或特殊基因特征的人相应的患病风险也有所增加。目前预防的方法只有通过减少头部创伤,保持一颗健康的心脏可以减少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糖尿病 糖尿病每年会造成了71382人死亡。糖尿病的特征是反常的高血糖,这可能导致肾衰竭、失明和截肢。造成糖尿病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肥胖、高龄、家族遗传和不锻炼,所以经常性的锻炼和保持正常的体重可以减少患糖尿病的风险。 流行性感冒和肺炎 流行性感冒和肺炎每年共造成52717人死亡。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性疾病,老年人、小孩和孕妇是流感的高发人群,季节性流感的疫苗注射就能预防流感。当肺里的病毒和细菌造成感染时,肺炎就会产生。65岁以上和5岁以下的人群是肺炎的高发人群。接种流感、肺炎球菌、麻疹、水痘、嗜血杆菌等疫苗可以防止肺炎。 今天这七项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都很常见,所以这更显现出死亡离我们的距离其实很近。其实每个人都会面对死亡,只要我们乐观向上,采取积极有利的措施来预防这些疾病或因素,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地精彩,也可以让死亡离我们的距离很远。

2013年xx县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报告

xxx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成为阻碍我国居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掌握我县主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流行情况,从而为制定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政策、干预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客观依据,决定在我县开展人群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我县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及高危因素流行情况,从而为慢性病防控提供相关依据。 二、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根据平遥县居民地理分布、经济状况的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6个乡镇,分别是洪善、杜家庄、宁固、卜宜、东泉、古陶,以街道或居民区抽样并考虑年龄、性别分布的均衡性,调查18岁以上的成年人3070人(每点随机选择500人),按照全县人口年龄段比例,将所调查人群分为三个年龄段(18岁—34岁、35岁—64岁、65岁以上)。 三、调查方法 (一)、调查内容 1、问卷调查:首先对调查人群进行慢病防治知识调查。

2、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对调查人群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等免费检查(体格检查由乡镇卫生院实施),同时了解生活方式及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患病情况。 (二)、判定标准 1、现患疾病:由乡镇及以上医院确诊,未经医院确诊的不计入疾病史; 2、超重和肥胖:24kg/m2≤体质指数(BMI)<28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 3、吸烟:每天至少吸1支烟,并且连续或累计大于6 个月; 4、饮酒:每周至少饮酒一次; 5、缺乏运动: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或其他运动的累计时间不足2小时。 四、质量控制 1、问卷调查 县疾控中心经过多方收集资料,确定调查问卷的正确性及有效性,并经过预调查和专家咨询后多次修改,保证了较好的可信度。调查员由乡镇卫生院(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人员组成并接受统一培训,实行调查人员签名制,问卷当日回收,由审核员对当日调查的问卷进行审核,对缺项、漏项等不合格问卷及时补充或剔除。 2、体格检查

抓安全不能忽视心理危险源(2020年)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抓安全不能忽视心理危险源 (2020年)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抓安全不能忽视心理危险源(2020年) 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危险点预控是一项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工作。笔者认为:现场生产人员的心理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安全危险源,我们在排查安全隐患、分析事故原因时不能忽视了工作人员的心理因素。 许多习惯性违章、许多血淋淋的事故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人员安全责任心不强、现场安全措施不到位、有章不循等等,试想:安全事故带来的悲惨后果和巨大损失,可以说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谁敢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谁愿意与企业、个人的切身利益过不去?显然,生产人员有时并不是故意要违章,而是往往由于某种原因心不在焉、身不由己,人走向工作现场,心中却惦记着别的事儿,或是手里抓着操作工具,实际上一肚子烦躁不安、满脑子昏昏沉沉,诸如此类的心理状态怎能不造成走错间隔、操作漏项、忘记验电呢?

分析电力系统中的历次安全事故,由于人员的心理因素酿成悲剧的大有事例,例如:某供电公司曾发生一起试验人员走错工作地点,误入带电间隔,结果触电身亡的事故,事后,大家无不为死者顿足惋惜,该人员是高试班班长,业务素质很强,平时无论是抓班组安全管理还是个人从事安全生产,都精细严谨,是该公司小有名气的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进者,可是,那天进入工作现场前,他由于家庭矛盾,情绪低落,精神状态不佳,一时糊涂独自登上了带电设备,生命在刹那间就消失了。 可见,心理因素是看不见的"杀手",容不得我们一丝一毫忽视,要加强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心理危险源辩识,安排工作前先了解人员的思想状况和精神状态:是否有个人家庭、生活、工作上的困难和影响安全的情绪;工作组的成员之间是否有矛盾、配合能否协调;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是否合理得当,有无造成打疲劳战的可能;有无饮酒进入工作现场者;大型工作要安排身体力行、业务和心理素质都较好的人员进行;复杂工作领导干部要做好人员的后勤工作,并亲自在现场督查,适当给予工作人员劳动和成绩的肯定和嘉奖等等。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72631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标 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标 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一)重大危险、危害因素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重大事故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我国一些行业(如化工、石油化工、铁路、航空等)都规定了各自行业确定、划分重大事故的标准,把预防重大事故作为其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重点。重大事故隐患在不同的行业或部门、不同时期各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范围,人们通过发现、整改这些隐患,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实际

第四章 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多选题 重点

第四章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多选题) 共用题干多选题 一,某市周边的一个乡村,因近年来城镇化加速,生活方式变化较大,超重肥胖比例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加。村委会和村医务室决心对村民进行健康管理,以防治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等健康问题。 1.医务人员开展了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筛查,下列属于高血压高危人群的是: A.收缩压为120~139mmHg者 B.有高血压家族史者 C.超重和肥胖者 D.每日饮酒≥100ml者,且每周饮酒在4次以上 E.舒张压为80~89mmHg者 F.长期高脂膳食者 2.村民张某,多次检测血压水平均在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80~85mmHg,则他的血压诊断属于: A.正常血压 B.临界高血压 C.高血压1级 D.高血压2级 E.高血压3级 F.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3.村医务室拟对该社区居民进行减少钠盐摄入的健康教育,下列属于减少钠盐摄入措施的是: A.采取总量控制,使用限盐勺,按量放入菜肴 B.使用低钠盐、低钠酱油 C.少吃酱菜、腌制食品及其他过咸食品 D.少吃零食,会看食品标签,拒绝高盐食品 E.肾功能差者可使用含钾的烹调用盐 4.属于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是: A.管理体重 B.戒烟 C.高血压健康教育 D.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E.健康饮食 F.限制饮酒或戒酒 G.增加身体活动 5.下列关于个体高血压干预效果评估等级说正确的是: A.按照患者全年血压控制情况,个体血压年度评估可分为优良、尚可、不良3个等级 B.优良:全年累计10个月以上的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

C.优良:全年累计9个月以上的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 D.尚可:全年累计6~10个月的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 E.尚可:全年累计6~9个月的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 F.不良:全年不足6个月的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 G.不良:全年不足5个月的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 二,某市参与了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学校预防吸烟项目,采取了为学校领导举办国家级师资培训,由省健康教育所专业人员对健康教育课教师和班主任进行烟草危害、控烟方法等知识的培训。学校举办各种控烟活动以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并尽量发动学生学以致用,以学生为传播源继续传播控烟知识。学校与家长沟通,请家长约束子女的吸烟行为,并联系街道、居委会、工商等部门,劝止小商贩向中学生售烟等多种干预措施。经过3年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项目进行终期评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6.吸烟可增加哪些疾病的危险性: A.心脏病 B.癌症 C.卒中 D.严重肺部疾病 E.外伤性疾病 7.烟草使用的干预原则有: A.以监测为中心,烟草使用的干预主要应放在督促吸烟者戒烟 B.以健康为中心,强调预防为主,烟草使用的干预主要应放在预防不吸烟者开始吸 C.以个体为中心,强调干预对象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D.建立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 E.形式多样,强调综合干预 8.自我戒烟法准备阶段中戒烟计划的内容包括: A.开始延迟5~10分钟吸第一支烟 B.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C.记录自己1周的吸烟习惯、以便戒烟 D.扔掉所有烟草产品和吸烟工具 E.告诉他们自己要从哪天开始戒烟 F.告诉家人、朋友或者自己的同事 G.定期对自己能维持戒烟状态给与奖励 9.群体烟草干预措施包括: A.加强健康教育 B.制定戒烟的相关法规 C.拒绝吸第一支烟

浅睡眠的原因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浅睡眠的原因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失眠症发病率高,国外调查显示成年人失眠症患病率大约在6%~9.5%,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记忆、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常伴有焦虑、抑郁,老年人长期失眠增加痴呆风险,RSHWHO快眠可以明显促进脑中枢多巴胺释放有助于减轻工作压力,缓和疲劳的症状,抗焦虑,调节脑内神经传达物质的变化,消除疲劳,起到舒心、放松,能让人更好的进入睡眠状态,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失眠发生率高、控制率低、慢性化多是我们面临的难题,如何提高失眠的治愈率,有效控制失眠临床存在很多问题。慢性失眠治疗效果不确定临床易归结为伴有焦虑、抑郁;抗焦虑、抑郁治疗后仍然有部分患者失眠不能控制。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发生率高占61.1%,也可以说焦虑抑郁相关因素,患者主观认为卧床越多睡眠时间越长有补眠要求,睡眠期待严重。刺激性精神因素女性多见,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失眠与心理因素的因果关系可能是双向的,即失眠带来心理因素,心理因素维持加重失眠,调查结果证实失眠患者常有心理因素问题与有关研究一致。 RSHWHO快眠可对症缓解消化问题例如消化不良,上腹胀痛,消化道受损,肠胃胀气,溃疡;治疗烦躁不安与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镇静抗焦虑。 精神因素: 夜间进食、抽烟、饮酒、咖啡、饮茶等不良生活方式致失眠,部分患者同时存在以上几种因素或者全有,在治疗失眠评估中应该引起重视。长期抽烟患者多无影响睡眠,夜间大量抽烟引起失眠。饮酒失眠患者主观感觉明确,失眠与夜间饮酒相关,生活中有酒后睡眠更好的人,长期饮酒引起乙醇依赖性失眠。 环境因素: 长期的噪声、夜间强光刺激、睡眠环境因素所致失眠临床常见,患者常伴焦虑,改变睡眠环境后失眠不能立马改善。倒班和作息时间紊乱所致失眠常见,长期的作息时间紊乱易损伤人体生物钟造成醒眠节律紊乱引起失眠。夜间剧烈运动疲劳所致失眠与有关研究一致,夜间适当的轻体力运动有利于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临床镇静催眠药物应用存在严重问题,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引起药物依赖性失眠与有关研究一致。 结果显示共病性失眠及其他特殊药物因素引起失眠常见。糖尿病夜间低血糖、慢性鼻炎、非镇静催眠药物引起失眠等。医师不主动问诊多数容易漏诊误诊,部分患者在非专科易误诊为焦虑症、抑郁症。RSHWHO快眠可明显改善精神压力,消化问题,记忆力及精神集中力问题,睡眠问题,情绪波动,最具创新性。健康配料获奖,获得营养补充,品权威界的认可。失眠患者有家族史与有关研究一致,不能除外家族不良生活方式所致失眠。结果显示慢性失眠病因多、部分患者伴有多种病因和或危险因素。哪一种因素为主,临床易明确病因或危险因素是单一因素,结果显示单因素引起慢性失眠不足15%,多因素为主占85%以上,最多达6个。围绝经期综合征失眠和镇静催眠药物依赖性失眠病因易明确,昼精-夜瞑是失眠恢复的最佳状态《灵枢·营卫生会》说:“壮者之血气盛,其肌肉滑,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