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论文提纲

电子商务论文提纲
电子商务论文提纲

电子商务论文提纲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论文提纲一:

题目: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系统的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目录

第一章选题背景和意义 1

第一节选题背景 1

第二节问题的提出 2

第三节研究意义 3

第二章文献综述 4

第一节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4

第二节物流配送系统 5

第三节我国电子商务配送发展现状 10

第三章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2

第一节研究思路 12

第二节研究方法 15

第四章论文的章节结构 15

第五章拟定创新点及难点 17

第一节拟定创新点 17

第二节可能存在的难点 18

第六章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选题背景和意义

第一节选题背景

以网络为中心的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正成为21世纪商业和贸易

的核心动力。电子商务是以电子为手段,商务为主体,将传统的销售渠道、购物渠道移植到互联网上来,打破国家与地区有形和无形的壁垒;使生产企业达到全球化、网络化、无

形化、个性化。电子数据交换替代传统的直接贸易方式,通过网上的电子转账系统的电子网络来进行资金的支付、划拨和结算。电子商务可以大大减少商务旅行及购物活动给人们带来的诸多限制,令大规模商品市场个人化,从而营造面向全球的网上商贸环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子商务是对人类社会经济交易模式的重大革新,是未来人类商务贸易活动的中心。

然而,也有诸多因素阻碍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其中既包括观念方面的问题,也

包括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技术问题以及法制建设等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配送系统的建立即物流业的发展。可以说,落后的物流业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尤其是面对终端客户的物流方面,商品定购的随机性和分散性往往会导致配送的批量小、配送的频率高,容易造成物流成本的加大和物流服务水平的降低。无论是在服务水平、运作效率、可靠性、稳定性还是成本控制方面,都对配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2C和

C2C物流能否以低成本、高效率、快响应、少错发率地实现物流的配送是电子商务能否顺利进行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设计和运作一个效率效益兼而有之的配送体系就成为面向终端客户电子商务生存与发展关键的一环。

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业起步晚、水平低,在引进电子商务时,并不具备能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现代化物流水平。同时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物流和配送的发展:首先是中国企业对物流和配送缺乏正确和充分的认识。虽然我国对物流和配送的研究也开始有近20年了,学术界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物流和配送有较多的了

解和认识,但是对物流理论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就全社会而言,特别是企业,对物流和配送的认识还非常模糊,有待于进一步消化和吸收。

其次是物流和配送方面的短缺。从国外物流和配送的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物流知识水平和经验。为此,国外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在高等院校中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仅有10所左右,

仅占中国全部高等院校的1%;研究生层次教育刚刚开始起步;博士生方面的教育远未开始;

职业教育更加贫乏,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据北京一家专门为外国企业服务的猎头公司介绍,一些外国公司或者所属合资企业对物流经理的需求近年来开始增加,北京市场上基本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经理人选非常少。

再次是物流和配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物流与配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方面,也就是企业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制度环境或市场环境,主要是指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或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制度方面的改革,目前还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经营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涉及到各种物流资源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市场之间重新配置。而由于上述制度改革尚未到位,企业根据经济合理原则对物流资源的再配置就会受到阻碍。因此,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也是物流和配送发展的必要条件。

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对于电子商务而言,现今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相对较少。许多电子商务物流企业对现代物流的概念、地位及作用认识不够,设施陈旧,物流管理的电子化程度还较低,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的要求。另外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电子商务物流服务需求不足,而且专业化服务程度低。我国企业中自营物流的占大多数,导致专业的物流代理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大批功能单一的货代企业服务范围窄,横向联合薄弱,不能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服务,无法满足客户在时间性和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

如何选择物流系统模式,如何对电子商务物流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率、低成本运行的物流体系来保证电子商务的通畅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第二节问题的提出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发展

势头强劲,呈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态势,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我国电子商务己从起步阶段迅速进入实施阶段,企业各界对其高度关注。随着电子商务环境的改善以及电子商务所具备的巨大优势,电子商务受到了政府、企业界的高度重视,纷纷以不同的形式介入电子商务活动中,使电子商务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

尽管我国电子商务在安全瓶颈和支付瓶颈上取得了突破,但要完成整个交易过程,将信息变成钱,就必须涉及到物流配送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不断推广。和发展物流配送的重要性和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日趋明显,尤其是对主要由技术推动而形成的中国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更为重要。令人遗憾的是尽管电子商务已经发展到第四阶段:E-MAIL阶段、WEB SITE阶段、网上交易在线销售阶段、电子商务联盟或行业电子商务阶段,电子化的

对象仍旧是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人们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往往也局限于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的电子化与数字化,而忽视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导致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现状的原因主要如下:

1. 经营者重电子,轻商务。中国的电子商务在发展之初就带有浓浓的技术倾向,“重

技术,轻效益”的现象比比皆是。其表现形式为重视商流而轻视物流重视信息网的建设而

轻视物流网络的建设。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电子商务是由IT行业推动而形成,这些原来

与实物产品营销几乎无关的IT电信行业的企业缺乏起码的企业市场营销模式和组织机构,具有技术为上的特点。这也难怪,看看著名的中国网络企业新浪、搜狐、网易、瀛海威等,其创始人无一不是技术出身,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和市场营销理论。他们以技术至上,片面强调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特殊性和神奇的力量,一味追求风险投资融资上市,试图创造一夜暴富的神话,而没有考虑企业的真正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赢利模式。要将产品或服务通过市场营销与顾客交换来换取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收入和利润,因此可以说管理理论和市场营销理论的贫乏导致其商业模式停留在对传统商业模式和国外电子商务模式简单地移植和模仿上,缺乏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创新。

2. 由于经营观念上的原因,导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物流电子化的研究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配送体系。

3.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仍旧依赖于传统的物流网络,传统物流的观念、体制及技术对现代物流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力,主要表现为物流基础设施不配套;忽视了对物流配送

过程中的自动化﹑机械化装卸工具等设施的投入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综合性的物流配送

人才。

4. 综合物流代理为主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滞后。第三方物流随着物流业发展而发展,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目前我国这方面存在许多空白,而西方国家的物流业表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至少占社会物流业的50%时,物流产业才会形成。

综上,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国的物流系统的配送能力的提升问题成为了当务之急。

第三节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研究B2C和C2C电子商务配送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有利于提供快捷、准确、便宜的配送服务,从而推动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向更高级发展;配送是制约电子商务

发展的主要原因,研究解决电子商务配送现实问题的对策,有利于扩大电子商务的市场范围,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外对物流和物流管理的研究已相当广泛,并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然而,对电子商务环境下面对终端客户的物流配送研究还处在初始阶段,在信息网络经济时代,对其开展研究己势在必行。本文在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理论的发展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产生社会价值,本文以实际应用为着眼点,理论联系实际,讨论过程中始终贯穿了将电子商务理论合理应用于实践的指导思想,对电子商务理论的应用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2)文中对于B2C以及C2C电子商务模式在企业的应用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分析B2C以及C2C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物流配送系统的不足,并提出了更进一步的探索方向。

(3)通过实例个案入手,研究了不同的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系统的优化过程,该过程对于其它类似企业也有着适用性。因此,本文的研究过程和结论对于同类中小企业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电子商务概念的提出首先是在美国。作为电子商务前身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的产生就是为了简化订单的处理过程,从而加快物流的速度,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电子商务的提出也是为了解决繁琐的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处理对现代化物流过程的缓滞,从而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的物流速度。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开始应用以来,有关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多,目前国际上关于电子商务理论的研究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早期研究:香港理工大学的Ngai和Wat[1~3]对1993-1999年间9本电子商务及信息系统类期刊的275篇关于电子商务的文章进行归纳后得出:当时人们关注电子商务发展和应用有关的技术、应用、保障与技术支持等问题。

2.中期研究:2001年,Robert J.Kauffman[1~2]和Eric A.Walden[2]在1996-2001年间的相关文献,提出了考夫曼-沃尔顿分析框架:认为当时电子商务的研究重点在技术、商业流程、产品、市场和相关宏观经济理论五个层次,并进一步探讨了各层次应包含的内容。

3.当前研究:2006年,E Turban,D King等[4]基于1999-2005年间的26种学术期刊上关于电子商务研究的文章提出:电子商务包含技术层面、社会与环境层面和市场与经济层面三个层面。

从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看,早期的电子商务研究是探讨电子商务的基础问题,以及如何将电子和网络技术应用于企业,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电子网络技术应用于经营活动,因此,对电子商务的研究己经不仅仅局限在电子商务的技术层面,开始探讨电子商务活动的规范问题,所研究的范围既涉及到电子商务的

理论基础和应用领域,也涉及到了电子商务的外部环境包括政府管理。目前的电子商务已经形成一定的流程和商业模式如B2B、 B2C、C2C、B2B2C,相应的,研究的内容也更加

深入具体,开始探讨技术层面中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支付、内容管理和网站开发等具体内容,以完善和优化相关的流程和商业模式[11]。

第二节物流配送系统

物流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1905年美国少校Chauncey B. Bake[1][18]:从军事后勤

的角度提出的Logistics的物流概念;然而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早的物流概念是从市场分销

角度提出的,1915 年,营销学家Aich W. Shaw[1~2]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Some Problem in Market Distribution)一书中提到“Physical Distribution”,译成汉语是“实体分配”或“货物配送”。

随着物流配送实践的发展,国外物流理论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物流顾客管理、整体物流配送系统管理、物流配送网络优化、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电子商务在物流配送中的影响和应用等方面,这些方面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1)物流顾客管理方面

LaLonde and Zinszer(1976) [18],Sterling and Lambert(1987) [18],主要研究了影响物流服务的因素,尽管各自对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持不同的理解,但一致认为良好的物流顾客服务将会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Janne Huiskonen (1995) [28],在以上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物流顾客服务水平对

顾客满意起着重要作用,提出经济因素、环境因素、商品特性等因素影响着物流顾客服务水准和顾客满意度,并将质量因素分类法运用到物流顾客服务战略计划制定中。

ElliotRabinovich,Joseph P. Bailey(2004) [28~29],研究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水平,建立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模型,指出影响服务水平高低的因素包括服务价格、交易水平等。

(2) 物流配送系统能力研究

一部分学者从资源的角度理解物流能力,认为物流能力产生的根源来自于对资源的拥有和控制。如Daughery(1995)[28]就认为,企业的物流能力是企业资源的一部

分;Amit(1993)[1][29]则指出,企业的物流能力是利用物流资源达到预定结果的能力。

一部分学者从提供服务的角度理解物流能力,认为物流能力体现为对于服务需求的满足,因而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服务能力。如Bowersox(1999) [29]指出,物流服务能力广义

上是指物流企业所能满足客户的物流及其相关需求的能力,狭义上则指物流企业所具有的

以尽可能低的总成本,向客户提供有竞争优势的物流服务的一种相对评估,它通过一系列的物流功能活动来实现的。谭清美(2003)[31]认为物流能力就是物流供给主体提供物流服

务的能力。张新安(2003)[32]将物流服务能力定义为物流企业开发和提供满足顾客期望的

物流服务产品的能力。Lai(2004)[33]认为物流服务能力是物流企业创造和利用资源,满

足客户物流需求,以达到更好的服务绩效的能力。

更多的学者则综合考虑了物流能力形成的各个方面,提出更为完整的物流能力定义。汪鸣(2002)[34]从企业物流的角度考虑,认为物流能力通常是指开展物流活动或提供物流

服务的企业,在实现创造顾客价值的过程中所具备的对物流的计划、控制及过程实施的能力,它既包含了物流设施设备生产能力等静态能力,也包含了管理与经营物流的动态能力,以及企业对上述二者协调运作的综合控制能力。

姜继锋(2005)[35]基于对物流企业的研究界定物流能力,认为物流能力是指物流服务

提供商利用所拥有和所控制的资源满足客户物流及相关需求的能力。

马士华(2005)[36]指出,所谓物流能力是指某特定的物流系统,从接受客户需求、处

理订单、分拣货物、运输到交付给客户的全过程中,在响应速度、物流成本、订单完成准时性和订单交付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它包含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狭义的物流能力(capacity)是一种静态的物流能力,指在一定技术组织条件下和在一定时期内,系统全部

物流固定资产所能加工处理的某种原材料或产品的最大数量,或提供某种物流服务的最大数量;而广义的物流能力 (capability)则是一种物流运作能力或动态的物流能力,这种能力

包含了经营行为和管理过程,是物流职能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从而体现为一种经营职能能力。

事实上,由于物流配送系统属于生产服务系统的大范畴,因而可以借用对生产服务能力的定义对物流配送系统的能力进行一般性界定,即物流配送系统输入的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内,并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实现的最大物流服务需求。整理上述研究成果对于物流能力的界定可以看到,虽然众多学者对物流能力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其内容都没有脱离这一基本思想,只是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从不同的侧重点给出不同的理解。

(3) 配送系统柔性研究

什么是物流柔性能力,这是物流系统柔性研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常见的思路来自于对物流系统绩效的考虑,认为柔性是系统在变化条件下保持绩效的有力武器,由于物流系统通常处于一种变化和不确定的状态,增加柔性就被认为是提高系统响应变化的战略,或者说是物流系统可靠性的表现(Logistics Dependability),这一点与对一般柔性的认识并无

二致。Jensen(1997)在定义组织内部物流柔性(Inter- Organizational Logistics Flexibility)

时,就基于系统绩效的考虑,认为物流柔性的大小取决于对物流的计划和执行的可选择程度。

另一种思路来自基于时间的战略(Time-Based Strategies)角度,更多的将柔性考虑为物流系统实现面向客户服务的一种反应能力,认为物流系统的柔性能力体现在通过快速响应,最小变动,面向客户,提高物流系统的作业可靠性和客户服务水平,而其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就是延迟与集运。

配送系统是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具体来说可分为:

1)硬系统:主要是仓储子系统和运输子系统。

2)软系统:订单管理子系统,出入库子系统,采购/补货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配载/运输调度子系统等。

从总体上看配送系统的基本职能由备货、理货和送货三个基本环节组成。其中每个环节又由若干具体的功能组成。

1)备货:备货是指准备货物的系列活动,它是决定配送系统效益的关键环节。若备货不及时或不合理,会导致系统成本上升、反应迟缓、不能及时交付等一系列问题。一般来说,备货主要由订货、进货、集货、验货、结算、收货和储存构成。

2)理货:理货是配送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配送区别与一般送货的重要标志。理货包括货物分拣、配货和包装等活动。

3)送货:送货是配送活动的核心,也是备货和理货工序的延伸。由于配送中的货物要面对众多客户,而且运动是多方向的,因此对送货过程中的运输方式、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的选择是配送合理化的关键环节。

配送系统必须具有以下柔性:

数量柔性:配送系统能够在不导致高的转换成本或大的性能变化的情况下所能提供的总输出水平的改变程度和波动程度;库存柔性:配送系统能够在不导致高的转换成本或大的性能变化的情况下所能提供的库存的品种和数量的改变水平;运输柔性:配送系统对客户要求的运输方式和运输批量、运输路径的改变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力;交付柔性:配送系统对客户要求的交付提前期、交付方式和交付可靠性的改变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力;配货柔性:配送系统对客户要求的不同货物的数量、品种组合的变化进行高效的拣选、组配的能力;包装柔性:配送系统对客户要求的包装方式、包装材料的变化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力;扩张柔性:配送系统能够在不导致高的转换成本或大的性能变化的情况下扩展系统资源的能力;人力资源柔性:配送系统的员工适应不同的工作任务的能力;计划与控制柔性:配送系

统采取多种计划和控制方式、频率的能力;组织柔性:配送系统的组织以更主动和积极的

方式对组织进行变革以对外部环境变化和竞争做出反应的能力;供应柔性:配送系统和供

应商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够应对外部需求的剧烈波动;市场营销柔性:配送系统在外部需求

发生变化时对客户的开发和拓展能力。

对于配送系统而言,要建立具有柔性的配送系统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系统内部构建和改善系统内部的子系统的柔性,从而使整个系统具备一定的柔性以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从系统外部着手,谋求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良好的组织关系和建立柔性的企业动态联盟等虚拟组织。具体而言,可以如下方式进行:

1. 架构提高企业柔性的基础平台,提高配送系统的资源[28]

柔性在配送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包括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等是承担所有的物流配送需求的物质实体,使用各种柔性的资源也必然促使配送系统整体的柔性得以加强并降低柔性成本。配送系统的各种硬件如仓库、货架、搬运设备、运输车辆等是配送系统的核心资源。提高这些资源的柔性是配送系统柔性的基础,具体方式有:采用通用化而非专有设备、设施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范围,从而增加系统的柔性;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可

以提高系统的反应速度,进而增加系统的柔性。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可以使每位员工都成为具备多种技能的多面手,从而在面对系统外部环境变化时能够从容应对,大幅增加系统的柔性。

2. 把握各柔性、各要素之间相互替代、相互促进的基本规律,提高系统内部的协调柔性配送系统柔性[29]

柔性的基本要素之间可互相替代和相互推进是柔性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首先,由于各柔性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转化,系统可以调节某些柔性,取长补短,使企业表现出整体的最大柔性。增加或减少任一柔性的系统,实际上是在进行基本要素之间的替代和转换。

国内有学者综[37~44]合了两种思路提出,物流系统柔性是指在系统内外部条件变化

的情况下,以合理的成本水平、采用合适的运输方式、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收集和配送合适的产品或资源以及服务,以满足顾客或合作伙伴需要的应变能力。与此相类似,有人专门针对配送系统认为,配送系统的柔性可以理解为在不显著增加系统总成本和降低系统效率的前提下,配送系统对环境变化快速而经济有效的反应。

第三节我国电子商务配送发展现状

我国零售电子商务企业之间、配送企业之间以及零售电子商务与配送企业之间缺少业务合作,相互分离、相互竞争,使得物流配送的资源利用不合理,货物从配送起点到配送终点的流程得不到优化,无法有效降低配送成本和提高配送效益。

1. 配送快速响应能力差

杨熙亮在其著作阐述中表明[10],目前零售电子商务企业无法满足消费者对配送快速

反应的需求,许多网上购物网站或网店都无法做出当天受单,货物当天送到的承诺。这与购买日用品的消费者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同时目前我国零售电子商务还没有真正建立起货物查询系统,对货物出库后的状态只能了解到“己发货”的信息,至于发到哪,何时能收

到等等进一步的详细信息则无法得知。因此很难做到在消费者要求的时间内将准确的商品送到其手上。在李智勇的论述调查中表明[12],当售出的产品存在问题需要退货时,消费

者也很难从零售电子商务企业或者网上购物商店上得到满意的退货指示,从而产生抵触心理,影响零售电子商务的业务及形象。

2. 配送质量低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的研究报告表明[4],我国零售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准确率低,

约为80%,距发达国家的98%有很大差距。现有的配送体系基本局限在各大城市,对中

小城市及广大农村显得力不从心,配送服务的区域有限。另外,零售电子商务配送的安全性低、货损率高、配送不及时。电子商务的出现方便了终端消费者。他们只需要坐在家里,浏览网络、搜索、查看、挑选就可以完成购物过程。但是,如果所购的产品迟迟不能送到,或者商家所送的产品已经损坏,消费者还会选择网上购物吗?物流配送的质量是零售电子

商务中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缺少了高质量的配送,消费者必然会转向他

们认为更安全的传统零售方式。

3.物流配送成本高

在中国快递市场发展研究课题组的研究中表明[25],相对于传统零售业,零售电子商

务的优势是价格,消费者被网络上零售的折扣价所吸引,进行网上购物。因此零售电子商务要使网络购物总成本低于店面购物的成本,必须实现经济的物流配送,一方面要尽可能地降低配送成本,另一方面还要是物流配送实现增值。也就是说,要考虑配送成本与配送服务之间的二律背反问题,既要考虑低成本配送,也要考虑配送服务的质量。这就需要能够针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给予不同费用的配送方法以供其选择,从而保证配送服务的水平。

针对上述缺陷,我国的学者也提出了众多的模型来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关于配送系统这方面的研究,己有许多成果。李严锋(2008) [37]基于信息平台支持的网络配送系统

的作用,从工作程序、结构功能和管理系统等方面探讨网络配送系统的构建。李军等(2001) [38]采用SWOT分析方法进行企业配送模式战略设计;讨论了物流配送体系结构的

拓扑结构、结点结构和信息结构设计方法,剖析了物流配送运作模式设计要点;提出了可

视化物流配送车辆实时优化调度方法,建立了物流配送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刘萍等(2002) [6]针对需求拖动式供应链中多供应商、多产品、多客户分销配送网络的优化设计

问题,在考虑需求分配的情况下,提出了分销配送网络体系的优化模型。黎青松等(2003) [8]提出分层规划的思路和模型体系,较好地弥补了单一的选址模型无法反映配送网络内部的分工,不能区别内部不同地区网络个性的不足,使网络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以及市场环境特性结合更为紧密。陈勇等(2004) [15]探讨了基于Internet环境条件下物流网络配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刘立辉等(2005) [20]采用双层规划法,为现代物流配送系统中常

见的多对一配送网络建立了具有随机需求的、多产品的库存与运输整合优化数学模型,并用改进启发式算法详细分析了这一模型的解法。

第三章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一节研究思路

本文将要通过对大量电子商务与物流相关文献的搜索和分析,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零售电子商务如何选择物流模式来研究零售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首先界定了本文所研究的电子商务物流范围,分析了目前我国存在的零售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及其优劣势,结合我国零售电子商务物流现状,提出了零售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选择的评价方法,并通过案例进行验证,最后对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第1部分:绪论。从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状况着手,介绍了研究背景,阐述了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选择的现实意义,同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国内电子商务物流研究的现状与研究结构。

第2部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现状分析。界定本文研究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范围,对我国目前零售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现状进行了阐述;在分析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对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选择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第3部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分析。主要阐述电子商务的内涵与构成。

第4部分: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系统的能力特点以及问题分析,并寻求合适的方法来解决B2C配送系统的问题。

第5部分:C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系统的能力特点以及问题分析,并寻求合适的方法来解决C2C配送系统的问题。

第六部分:实证分析,通过1号店和淘宝网配送系统的分析,分别验证方案的有效性问题。

第7部分:总结。

第二节研究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依据电子商务需求理论,对于B2C以及C2C电子商务,分别提出解决配送问题的措施;通过对“1号店”和“淘宝网”组成配送系统的案例分析,阐述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2)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客户需求、配送问题、解决措施等,其衡量标准都是质与量的结合。因此,既要进行定性分析,也要进行定量分析,而且要把握其中的度。

(3)中外结合

借鉴发达国家现代物流配送模式,针对我国电子商务配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如果离开当前现代物流发展方向,只从我国传统运输与仓储的角度去理解电子商务配送,单方面强调提高送货效率,那就谈不上改善电子商务配送。所以,必须依据发达国家经验,从第三方物流配送、物流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去探求解决电子商务配送发展问题的途径。

第四章论文的章节结构

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 选题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2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系统

2.2.1物流配送系统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的地位

2.2.2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系统发展情况

2.2.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系统存在的问题

3. 物流配送系统能力的内涵与构成

3.1 物流配送系统能力的内涵

3.2 物流配送系统能力的构成

4. 基于B-C环境的物流配送系统能力提升策略4.1 B-C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系统能力特点

4.1.1 B-C物流配送系统的能力

4.1.2 物流配送系统的问题

4.1.2.1 物流配送系统的内部问题

(1) 选址问题

(2) 服务分派问题

4.1.2.2 物流配送系统的外部问题

(1) 投资问题

(2) 能力共享的问题

(3) 法律法规明显滞后

4.2物流配送系统能力的提升策略

4.2.1 企业方面

(1) 对选址问题进行优化

(2) 对服务分派进行优化

4.2 2 第三方物流方面

(1) 对投资决策方法进行优化

(2) 对系统共享能力进行优化

(3) 加速建立物流联盟

4.2.3 政府方面

(1) 强化相关的法律法规

(2) 完善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5.基于C-C环境的物流配送系统能力提升策略

5.1 C-C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系统能力特点

5.1.1 C-C物流配送系统的能力

5.1.2 物流配送系统的问题

5.1.2.1 第三方

配送系统的分散化问题,从而导致的配送质量、及时、经济、安全的问题5.1.2.2 客户

安全性问题、信任问题

5.2物流配送系统能力的提升策略

5.2.1 第三方

(1) 整合资源

(2) 优化流程

(3) 完善配送系统

5.2.2 客户

(1) 合理选择信用良好的合作和伙伴

(2) 强化客户的责任和义务

6.实证案例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第五章拟定创新点及难点

第一节拟定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1)提出了电子商务平台下物流配送系统的内涵与构成

分析了我国在电子商务平台下物流配送系统的现状,提出了我国电子商务平台下物流配送系统的内涵,并分析其构成,为电子商务平台下的物流配送系统的问题解决提供了理论依据。

(2)提出我国国情下的B2C以及C2C电子商务配送特殊性

提出了我国B2C和C2C电子商务配送具有客户需求个性化、配送商品多样化的特殊性,应满足“准确、安全、及时、方便”的质量目标和“经济”的成本目标,要求建立成熟的配送供应链系统。

(3) 提出我国国情下B2C和C2C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针对我国特殊国情,分析了B2C和C2C商务配送在中国产生的问题,并从企业、社会、以及政府部门等方面分析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以便于提出解决对策。

(4)提出解决我国B2C和C2C电子商务配送问题的对策

在分析我国B2C和C2C电子商务配送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从B2C和C2C电子商务配送系统、政府与企业的责任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我国B2C和C2C电子商务配送问题的对策。

第二节可能存在的难点

本文的难点主要在于B2C和C2C电子商务配送系统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以及对策解决上。由于我国的物流行业目前依然不是特别的健全,这就需要基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对物流行业进行一个全面的有效的认识,依据理论给出最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配送能力提升的方法。本文可能存在的难点如下:

(1)物流配送系统能力的内涵和构成梳理方面尚待深入研究;在这一部分,由于物流配送系统的能力的内涵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结论,需要进行深入的挖掘。

(2)如何提出比较有效的对进行选址问题优化、对服务分派问题进行优化的模型。

(3)B-C和C-C下物流配送能力系统的构成区别,各自有哪些独特的因素,以及由于这些独特因素会产生各自什么样的问题。

第六章参考文献

[1]Brenda Kiena.电子商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孙有望.现代物流导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8:95-98

[3]牟旭东.物流:第三利润源泉[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6

[4]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5年).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5,8:61

[5]课题组.中国快递市场发展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4:112

[6]刘萍.电子商务物流[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8:110-123

[7]陈修齐.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16-20

[8]黎青松.关于我国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途径的思考[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3,6:110-114

[9]陈丽.信息时代两种图书物流模式效率比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7:68-72

[10]杨熙亮.我国物流规模及发展状况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6,4:97

[11]张良杰.全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电子商务[J]. 2006 3 9-13

[12]李智勇.浅谈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7:55-56

[13]张华芹.论商业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6:26-30

[14]王峻涛.读懂亚马逊是理解电子商务趋势的关键[J].IT时代周刊,2005,2:20-89

[15]陈勇.电子商务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探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1:101-103

[16]蒋惠园.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发展策略[J].交通科技,2001,1:63-64

[17]路耀华.日本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迪[J].现代日本经济,2001,1:

37-40

[18]焦文旗.美国物流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研究,2004,3:162-163

[19]胡宜朝.对中国物流业发展状况及前景的思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 4:146-148

[20]刘立辉.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发展对策探讨[J].经济地理,2005,9:554-558

[21]李晓锦.电子商务B2C的物流解决之道[J].经济师,2002,12:103

[22]冯文龙.第三方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5:

41-43

[23]刘婵媛.B2C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05,1:76-79

[24]李敏仪.邮政的C2C交易模式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06(5):5-7

[25]中国快递市场发展研究课题组.中国快递市场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

版社,2006:3,7-9

[2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中国网络购物调查研究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

息中心,2008(6)

[27][美]森尼尔·乔普瑞,彼得·梅因德尔.供应链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2

[28]Krikke HR, Harten A, Schuur PC. Business case Oce: reverse logistic network redesign for copiers [J].OR Spektrun.1999,:381-409.

[29]Dale S Rogers, Ronald S. Tibben-Lembke. Going Backwards: Reverse Logistics Trends and Practices[J].Pittsburg, PA: Reverse Logistics Executive Council,1999,:

50-52.

[30] 鲍尔索科斯等.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1] 谭清美,冯凌云,葛云.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

2003(8):22

[32]张新安,田澎.利用扩展的GAP模型评价企业的服务能力[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5

[33] Kee-hung Lai. Service capability and performance of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2004,40:385-399

[34] 汪鸣,冯浩.我国物流业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35] 姜继锋,刘志学.物流企业三种重要能力辨析[J].物流技术,2005,7:18-21

[36] 马士华,申文. .企业物流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交叉作用研究[J].物流技术,2005,4:5-9

[37] 季建华.运营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1

[38] 金海和,陈剑,赵纯均.分销配送网络优化模型及其求解算法[M].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6:739-742

[39] 刘志强,丁鹏,盛焕烨.物流配送系统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0] 徐杰,郑凯,田源,汝宣红.物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案例[M].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5.(5):12-16

[41] 孙会君,高自友.考虑路线安排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双层规划模型及求解算法[J] .

中国公路学报,2003.(2):115-119

[42] 张玉起.国内网上商店现状及其发展[J].今日科苑,2008.5:93

[43] 葛晓芳,杜哲培.零售业电子商务应用探析[J].经济论坛,2006.:193-95

[44] 李锦飞,王玉伟.混合零售下物流配送网络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2:95-97

[45] 孙宏岭.高效率配送中心的设计与经营[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01

[46] 万伦来,达庆利.企业柔性的本质及其构建策略[J].管理科学学报,2003,2:89-94

[47] Kumar V.On measurement of flexibility in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an information theoretic approach, Proc of 2nd ORSA/TIMS Coaf. On FMS,1986

[48] Swamidass P., Manufacturing Flexibility, Monogragh 2, Operations ManagementAssociation,Waco,TX,1988

[49] 龚代华,陈荣秋.企业柔性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管理工程学报,1999,1:

73-74

[50] 马玉波,陈荣秋.即时顾客化定制理论框架下企业柔性研究的新思路[J].管理论坛,2004,4:39-44

[51] Hyun, J. H., Ahn, B.H.A unifying framework for manufacturing

flexibility[J].Manufacturing Review,1992,5(4):251-259.

电子商务论文提纲范文二:

论文题目:《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子商务获得了巨大发展,同时,零售业作为直接与消费者交易的行业有连锁发展的趋势,而且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连锁企业经营的优势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是企业本身是否实现了低成本的物流配送、管理体系是否完善。电子商务的应用对于提高连锁零售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了解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当前应用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改进实施策略,使电子商务在我国连锁零售企业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文阐述了研究背景和现状;论述了电子商务在国外连锁零售企业应用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电子商务在国外连锁零售企业中的应用,论述了我国电子商务在连锁零售企业应用中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且建立了电子商务应用效果评价模型,最后列举了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实例,并进行定量分析。

关键词: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效果评价模型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第二章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概述及应用现状

2.1 电子商务及连锁零售简介

2.2 电子商务与连锁零售企业的关系

2.2.1 传统零售业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2.2.2 现代零售业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电子商务毕业设计总结

电子商务毕业设计总结 在学校的精心安排下和实训老师的认真指导下,XX级电子商务毕业实训接近了尾声,从XX年4月6号到XX年6月2号为期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让我们再一次学到更多更实用的知识。实训的内容和任务也在我们组的努力和付出艰辛的汗水后,得到了回报,我们组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blog系统设计,同时也得到了老师认可心中无比的激动。作为项目组长的我,不仅在此项目中学到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到一种团队精神,一种分享收获的喜悦,一个小组一个团队要有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意见,和一个优秀的领导人,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完成我们前进中遇到的难题和困难。从学校走向社会,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的问题。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单位人,在思想的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时代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社会实践则意味着继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时代可以自己选择交往的对象,而社会人则更多地被他人所选择。诸此种种的差异。不胜枚举。但仅仅在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还记得实训一开始我就比较高兴和兴奋因为自己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开发一个自己喜欢的项目blog系统设计,于是找了几个有相同爱好的朋友一起组成小组开始了我们的毕业设计,我便接受了组长职位,我们商量了之后,选择了《个人资

源主题网站设计与实现》在我的提议下我们选择了设计《blog系统设计》来作为我们的毕业实训项目,作为我们小组我们当然想如何在项目小组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支优秀小组,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必须统一目标。所以一开始我们组就统一了目标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出来,在短短的5周25天时间里将项目分解,和组员自身掌握知识的情况做了统计调查之后,由大家商量和推荐任务负责人。分配了每个组员的工作,每个组员有了自己的目标,队员做起来就比较有目的,要不这样最后也只能剩下几个人在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不能充分利用,所以通过一天的时间分配好每个人的目标进度,和具体计划完成的时间。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把握工程的进度十分重要,并要及时的和老师沟通联系。得到老师的帮助是完成这次任务的一个重要保证,下面是我此次项目的具体安排: 时间安排: 将选题确定下来,并将项目分为:页面设计.功能设计.与数 据库连接3大版块。(1天) 根据毕业选题,写出《项目策划立项书》《需求分析说明书》 《详细设计说明书》《程序编码》人均一份。(5 天) 收集网站资源,如所需的图片和程序相关资料(2天) 完成blog系统的整体设计筐架。(10天) 将前台功能和后台数据库处理连接。(3天) 测试blog系统的功能和软件在运行中的bug。(2天)

电子商务在物流企业的应用论文

电子商务在物流企业的应用 摘要 近年来全球物流业方兴未艾。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向物流提出了新的挑战。物流作为电子商务重要一环,其瓶颈日益显现。因此如何让建立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加强对物流的管理,使其顺利与网上交易对接,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已成必然。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接着从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着手,介绍了电子商务下物流系统,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下物流信息技术。最后探讨物流现代化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电子数据交换(EDI);配送;第三方物流 Theory of e-commerce i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logistics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global logistics is in the ascendant. Meanwhil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business logistics, to put forward new challenges. Logistics as e-commerce is important one annulus, its bottleneck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obvious. Therefore how to make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ke it smooth with online trading docking,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of e-commerce, and then from of e-business and modern logistics relations began, introduces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logistic system under the e-commerce environment, logistics, e-commerce, logistics management under the e-commerce environment log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inally approaches to modern logistic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Keywords: electronic commerce, Logistics,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EDI); Distribution, Third-party logistics 目录

电子商务发展前景论文

摘要 B2C商务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它是以Internet为主要服务提供手段,实现奋众消费和提供服务,并保证与其相关的付袄方式电子化的一种模式。B2C电子商务的发展一直被业界所关注。 我国电子商务的环境在不断改善,接受网上购物方式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目前我国B2C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红红火火,各大企业激烈的竞争,使B2C市场迅速发展并日益完善,国内B2C市场发展持续看好。但综观其发展现状,B2C电子商务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国内B2C电子商务网站近几年也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国B2C电子商务的困境;针对目前B2C电子商务企业所处的困境,提出了新的可能的发展思路,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B2C 电子商务问题发展思路发展前景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绪论 (1) 第一章B2C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 1. 市场问题 (2) 2. 互联网环境和条件问题 (3) 2.1. 缺乏全球性的技术标准 (3) 2.2. 技术滞后带来塞础设施不足 (3) 2.3. 收费居高不下 (3) 2.4. 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 (4) 3. 信用制度方面的问题 (4) 4. 物流配送体系问题 (6) 5. 电子商务在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7) 6. B2C具体经曹问题 (8) 第二章B2C电子商务的改进思路 (11) 1. 注意商品网上促销的顺序 (11) 2. 提供个性化与互动性强的客户服务 (11) 3. 提供良好的商品信息查询和比较工具 (11) 4. 发布的商品信息要真实可靠 (12) 第三章B2C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 (13) 结束语 (14)

关于电商法律方面论文

关于电商法律方面论文 浅谈我国现行电子商务法律制度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全兴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在我国迅速普 及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然而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制度却由于相对滞后在一 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积极研究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建立健全规范电子商务交 易的法律制度,既可以保障从事电子商务活动当事人的权益,更可以加快促进电子商务活 动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电子商务法律制度完善 近年来,我国的电子商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 推手,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成立的上海自由贸易区更是明确了电子商务类经营性增值电信业务的外商投资可以控股,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形势大好。电子商务之所以能够取 得如此大的成就,良好的技术支持以及经济氛围固然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电子商务 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相应的法律制度的支撑。只有建立有关电子商务的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用完善的法律规范来调整电子商务相关方的法律关系,明确交易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才能保证和促进电子商务的科学发展。 一、电子商务法律规范概述 所谓电子商务主要是指以电子交易和电子服务为核心、利用互联网进行的各种商务活 动的集合。以货品为主要对象的电子交易行为称之为电子交易,而以服务贸易为主要对象 的电子交易行为称之为电子服务,两者相互独立,是电子商务的基础,电子商务只有在这 个基础之上才得以形成完整的系统架构。 所谓电子商务法律制度,简言之就是调整在电子商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与传统的商务活动相比,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电子商务并没有改变其 商务活动的本质属性,因此在电子商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当然受我国现行法律 体系中调整商业活动的法律规范的约束。然而,我们必须承认,电子商务活动有其特殊性,针对电子商务活动中出现的新型的特殊数字化问题,现行的法律制度往往难以应对,这就 要求与电子商务的特殊性相适应的电子商务法律制度的建立,既是适用于电子商务活动的 专门法律规范,同时现行的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现行的电子商务法律制度 一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现状 由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对我国传统的民商事法律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我 国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制定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首先,《合同法》条文中有6条与电子商务活动有关。第11条关于书面形式的规定明确将数据电文纳入合 同书面形式的范畴,从法律上确认了数据电文的效力与传统的书面形式乡里相同;第16条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中文题目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浅析学生姓名XX X专业电子商务 层次年级学号*********** 指导教师X X X 职称 学习中心***********成绩 2017年3 月08 日

摘要: 电子商务人才应具有复合性、实用性的特征。电子商务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但目前存在着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与就业脱离的现象。高职院校要培养合格的电子商务人才,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同时大力建设实验室、完善师资队伍,实现产学紧密结合。本文从明确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出发,论述了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尝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2) 第二章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3) 第三章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4) 第三章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4) 第三章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4) 第三章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4) 第三章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4) 第三章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4) 第四章我院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思路 (7)

第五章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尝试 (8) 第六章背景 (9)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引言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就是在Internet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网上购物与商户之间网上交易的一种新型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已进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发展阶段,但电子商务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尤为重要。 本文就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作一些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第一章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就是有层次的,高职院校要构建一套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 明确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对不同层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有不同的应用需求,从应用角度来瞧,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人员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电子商务实务操作人员这就是电子商务人才的主体,其主要工作就是电子商务技 术在商业中的应用,如网络营销、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实现。特点就是她们不需要深入了解电子商务所涉及的技术细节,只需知道如何在电子方式下开展工作,即如何使用网络提供的便捷的功能;要求熟悉现代商务活动,充分了解与理解商务需求,同时具备一定的电子商务技术知识,懂得电子商务“能做什么”,善于提出满足商务需求的电子商务应用方案。 技术型电子商务人才这类人才着眼于电子商务的技术方面,其主要工作就是电子商务的实现,如网络维护、系统管理、网站建设等。特点就是需精通电子商务技术,同时具备足够的现代商务知识,准确理解商务需求,懂得“如何做”电子商务,能够以有效的技

电子商务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作业 学生: 黄先平系部:工商管理系 班级:电商081 学号:2008150072

指导教师:万强 装订交卷日期: 2010年6月7日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快了物流行业的发展、给我国物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本文主要是解析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怎样控制物流成本,促进电子商务物流事业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在物流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前言 电子商务是20世纪信息化、网络化的产物,由于其方便、快捷、安全等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电子商务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商务活动模式,而且对产业间的融合与经济结构调整产生着积极的影响。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介入电子商务领域,人们已经认识到,物流己成为电子商务是否顺利进行和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没有一个高效、合理、畅通的物流系统,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优势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在我国,物流起步晚、水平低,在电子商务时代的今天,能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现代物流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物流成本的控制成为了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电子商务物流成本 1.物流成本的含义 物流成本是指产品在空间位移(含静止)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地说,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2.物流成本的构成: ①运输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用,如运输人员工资、福利、等;营运费用,如营运车辆染料费、折旧、公路运输管理费等等;其他费用,如差旅费等。 ②.仓储成本。主要包括建造、购买或租赁等仓库设施设备的成本和各类仓储作业带来的成本。 ③流通加工成本。主要有流通加工设备费用、流通加工材料费用、流通加工劳务费用及其他。 ④包装成本。主要包括包装材料费用、包装机械费用、包装技术费用、包装人工费用等。 ⑤.装卸与搬运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用、资产折旧费、维修费、能源消耗费以及其他相关费用。 ⑥.物流信息和管理费用。包括企业为物流管理所发生的差旅费、会议费、交际费、管理信息系统费以及其他杂费。 3、.电子商务物流成本的特点 物流成本和其他成本比较,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最突出的只有两点,这两点被归结为物流冰山现象和效益背反(交替损益)现象。 物流冰山理论认为,在企业中,绝大多数物流发生的费用,是被混杂在其他费用之中,而能够单独列出会计项目的,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这一部分是可见的,常常被人们误解为他就是物流费用的全貌,其实只不过是浮在水面上的、能被人所见的冰山一角而已。 交替损益现象,是物流成本的另一个特点,物流成本的发生源很多,其成本发生的领域

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专家袁登科博士国家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2011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外,国家9部委联合编制的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将电子商务列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中央到地方,从沿海到内地,都在高度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作用。我国电子商务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踏步地向前迈进。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待腻子签名法》,该法对规范电子签名行为、确立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是中国第一步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首次阐明了发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号文《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展电子商务对我国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国家发改委国信办发布《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从此我国电子商务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2009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速度世界第一。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8万亿人民币,已占全国GDP11.4,B2C 交易额为同比增长105.8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中国B2B 研究中心《1997-2009:中国电子商务十二年调查报告》显示,截至 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近5万亿人民币。B2C 交易额超过5000亿元,同比增长109.2。我国电子商务正向市场化、国际化和纵深领域发展。电子商务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佳举措。绿色经济、低碳生活、普惠民生等都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我国电子商务未来发展趋势电子商务将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融合进一步加深,提升传统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运营管理水平和整体创新能力。电子商务也将与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网络游戏、移动通信等应用进一步融合。电子商务还将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融合相关互联网应用,满足用户日益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电子商务服务业的作用将更加突出,逐步成为新的“商务基础设施”。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将继续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创新将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大规模、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和持续升级的消费结构将推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创新。3G应用不断扩展、手机上网进一步普及,移动电子商务将加速渗透到生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论文

新技术前沿讲座论文论文题目: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 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日期:

注意事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3)其它

关于电子商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关于电子商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电子商务专业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随之改变。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为企业营销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向传统的企业营销方式提出了新挑战。本文以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电子商务中的大学生消费的特征和心理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探讨现代企业面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的特征,应该制定怎样的营销策略以应对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以突破传统的经营思维模式的局限。 电子商务是基于国际互联网环境中的 B/S 架构开发出来的一种应用方式。在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中,买卖双方可以互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务活动,可以全程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在线电子支付等商贸环节。电子商务将国际互联网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引入到商贸领域,对商业运作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被各行业广泛运用。相对于传统商业模式,电子商务优势明显,因此众多现代企业都基于 B2C 模式开发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而企业在制定产品最终价格时,除了考虑成本、利润等客观因素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略,即定价策略中的心理因素。 在电子商务这种彼此互不见面的特殊消费环境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充满不确定性,其表现更为复杂和微妙,商家对于消费者心理状态的把握更加困难,而这种心理变化会直接影响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的经营效果和发展空间。因此,研究电子商务中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企业良好地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 改革开放使得产品种类和形式日趋多样化,消费者可挑选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因此市场也由最初产品匮乏的卖方市场向消费者掌握主动的买方市场转化。在消费者主导市场的时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卖方市场相比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在电子商务模式中这些特点和趋势表现得更为突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追求便捷。现代社会将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对于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来说,需要一种方便、快捷的购物模式,而传统的购物模式通常需要在规定的营业时间内到达购物场所、挑选购买产品,整个过程繁琐、复杂、耗时长,再加上往返路途上的时间,通常会消耗掉消费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上购物恰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其方便、快捷、高效、24 小时不间断服务等特征符合现代人的消费心理。 追求物美价廉。在买方市场中,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选择余地变大,因而价格就成为消费者较为敏感的因素之一。互联网上的网店相对于传统商店而言,可以让消费者通过网页轻松地浏览商品、比较不同卖家的商品,更为重要的是,电子商务模式提供了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平台,这样省去了中间商环节的网上直销模式可以节省成本,最终降低产品价格,因而,电子商务模式可以满足消费者选择价廉物美产品的心理需要。 追求个性化。买方市场中消费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极为丰富,现代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往往想象力丰富、喜欢展示自我个性,通常希望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独一无二,这种心理对个性化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只看商品的实用价值,而更重要的是看商品是否与众不同,是否能充分体现个体的特性,这也已成为消费者消费的一项重要指标。

电子商务专业论文范文

电子商务专业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电子商务专业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电子商务专业论文范文: 导读:移动支付,通道演变助推电商革命类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此前,用户对支付宝的认知大多为基于PC时代的支付工具,实名用户数超过3亿。从2013年11月开始,移动终端的支付宝钱包成为独立品牌发展。目前,支付宝钱包的活跃用户数接近2亿。支付宝日常交易笔数在8000万次左右,其中移动支付超过4500万笔。作为独立运营的移动端产品,支付宝钱包正在渗透各个生活场景。 移动支付,通道演变助推电商革命打造O2O商业生态圈 国内电商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阿里、京东等一些纯线上电商平台开始意识到线下平台空白的短板,纷纷联手传统商超力争打造O2O商业生态圈,移动支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可小觑。 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已达到12.56亿人。根据艾瑞咨询提供的数据,2013年国内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2万亿元,预计2014年将达到2.9万亿元。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之下,金融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在积极抢占移动支付市场,背后折射出电商行业由线上向线下转移的新动向。 移动电子商务的独特性何在?很明显,相对于传统电子商务,移动电商发生过程的载体变为了智能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介质变为基

于移动网络环境则更为多元,消费者可能在路上就完成了购买全过程。 有报告指出,超过50%的订单如果没法及时支付,就会流失,因此走在移动电商变革前沿的,是支付宝之类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此前,用户对支付宝的认知大多为基于PC时代的支付工具,实名用户数超过3亿。从2013年11月开始,移动终端的支付宝钱包成为独立品牌发展。目前,支付宝钱包的活跃用户数接近2亿。支付宝日常交易笔数在8000万次左右,其中移动支付超过4500万笔。作为独立运营的移动端产品,支付宝钱包正在渗透各个生活场景。 今年“双11”当天,支付宝移动支付交易笔数达到1.97亿笔,同比增长336%。在线下,支付宝钱包已经在出租车、便利店、超市、商圈、机场、医院、药店、餐饮等多个生活场景实现覆盖。今年上半年,支付宝钱包陆续推出了“未来医院”、“未来公交”和“未来生活广场”项目,覆盖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和城市商圈,重新构建O2O的相关支付场景。在支付宝为用户构建的蓝图中,用户不用带钱包,使用支付宝钱包就可以在线下所有场所进行支付交易,这也正是移动电商所致力于的O2O解决方案,它正通过移动支付一步步得以实现。 大数据+消费服务+商铺引流 传统商业以渠道为王,因为渠道掌握了信息流通。而电商则重组了信息流通模式,直接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将商户和消费者进行对接。这样,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的传统商业开始瓦解,渠道的核心能力之一“信息流通”被互联网取代。 在此背后,电商的核心环节——在线支付,尤其是现在移动电商

电子商务与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与物流论文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 学习中心(或办学单位):***************************指导老师:****职称:***** 学生姓名:*****学号: ************** 专业:******** 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表

本表作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 摘要 本论文主要阐述了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电子商务中物流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通过对实际案例分析,阐述了电子商务中物流的重要性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关系策略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logistics concept, has analyzed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logistics of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ving strategies. Through the case analysis, elaborated the importance of logistics in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henceforth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KEY WORD Electronic commerce , Logistics,Relationship,Strategy 目录

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前景 论文

我自认为中国电子商务现在最不成熟的地方表现在: 诚信体系不成熟,支付安全存在缺陷,社会规范和法律制约不完善 最重要的是电子商务的教育还不够系统,尤其是现在许多大专院校设置的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分配不合理,导致毕业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但我认为任何新事物的兴起总有一个磨练的阶段。中国的市场大,自然有潜力 以下是我转载的一部分关于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概括的内容 3月9日朗络与太平洋北京公司合作,开通了《网神》,推出了30余个险种,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保险网上营销。当月保费达到99万元。事实使人们看到了网上保险的潜力。保险企业纷纷触网。 当前,我国已有近80家保险网站。经营险种函盖了人筹保险,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旅游交通保险等近100个险种。不仅可以网上投保,而且可以实时核保,实时认证,在线支付,还开展了保险代理等业务。 8月16日太平洋保险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125488683.html,网站开通。这是我国保险业第一个惯通全国,联接全球的电子商务网站。首批网上销售的险种有:安居综合家财险、航空旅客人身险、电脑保险,企业财产基本险,机动车辆险,航空货物运输险、航空旅客人身险和太平盛世终合系列保险。 我国保险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去年保费总收入达1247亿。年增长率为39%。但是,由于传统保险营销的人海战术,给人以腻凡感,没有充分发掘市场潜能。今后网络保险必将扮演重要角色。 开拓保险市场,应引进整合理念。让网上拓展和网下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探索投保的市场拓展,也应注重理陪的连网管理。据介绍,应用计算机对实时理陪进行前瞻性管理,可下降管理费用的20%。可见创效增收的潜力很大。 值得指出的是,美国最大的保险企业已进入中国,欧洲三家最大的保险公司,也意欲进军中国的保险市场。中国年轻的网上保险业应有迎战的准备。 (10)资本市场 发展电子商务必须有资金支持。因此,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势在必行。自1998年下半年,国际风险资本开始把触角伸向中国,进行“火力侦察”。随后一年半时间里,局面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一百多家风险投资商,看好中国市场,国际风险资本开始或准备进入中国网络业。

电子商务论文范文

电子商务论文文 电子商务论文文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新形势下,我国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这里对电子商务的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在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但其发展的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 [关键词]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迅速成长起来。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交易手段,极大改变了经济领域的交流模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电子商务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手段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深入发展电子商务经济模式,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电子商务应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容,这里对其发展特征与趋势进行研究,为企业制定长期发展的战略计划提供支持,为完善企业管理做准备。 一、电子商务的特点 电子商务是借助电子工具所开展的商务活动,是企业经营的一种新手段。与传统的经营模式相比,电子商务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与优势,具体而言,电子商务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主动性。这种主动性特点表现在企业销售的主动性与消费者消费的主动性两个层面,对于企业而言,需要主动利用信息网络系统,针对消费者的需要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进行商品的网络销售,而对于消费者而言,也需要积极

主动地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网络信息查选,以实现与商品供应者进行信息交流,实现消费需求。第二,迅速性。电子商务进行交易,可以在最短时间,完成商品的交易。第三,高速成长性。电子商务这种新的交易方式很受企业和消费者的欢迎,企业和消费者利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完成的交易额每年都在以极快的速度增加着。电子商务受到企业与消费者的亲睐,具有高速的成长性特点。第四,低成本性。电子商务是借助信息网络系统进行交易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省去很多中间环节,从而实现大量地节约商品交易的成本的目的。正是这种低成本和高度便利性使很多商家都选择了应用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产品的销售。第五,竞争性。利用电子商务手段进行商品销售,每个企业都会将自己的商品及有关的信息在网络上公布,任何一个竞争者都可以轻易地了解到竞争对手的商品推销模式、广告模式,了解到对手的产品价格等信息,因此,这种经营环境就决定了电子商务的高竞争性特点。第六,风险性。电子商务是企业利用网络系统进行商业活动的一种方式,在企业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商品销售实现盈利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较大风险。在电子商务下进行商品销售,企业间的产品和服务呈现雷同化现象,这种现象会导致企业个体失去自己的基本客户群,这就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另外,企业在网上进行商品销售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不法分子,侵入到企业的,盗取企业,截留企业订单或对企业的网络系统进行破坏,这样也会极大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 二、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分析 电子商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正是这种特点和优势的存

关于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毕业论文

关于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 摘要:21世纪是一个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的世纪。在这样一个新兴的世纪,企业营销面临着来自电子商务的挑战要赢得优势,随着市场营销环境的变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更进一步强化营销观念,掌握网络营销知识与技能,其中电子商务使导向市场观念得到了有力的强化。电子商务是指人们利用电子手段进行商业、贸易等活动是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它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对市场营销产生了深刻而重要的影响。正确认识这些影响,对于企业适应新环境,更好的细分市场、采用先进的营销手段和方法、满足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创新 引言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电子商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网络经济较之于传统经济的优越性越发显著,其应用规律与模式也逐渐被我们熟悉和运用。网络营销的出现和发展对传统营销模式造成颠覆性的冲击,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随着电子商务环境的逐渐成熟,网络营销模式的改革创新也势在必行,二者相得益彰。电子商务系统可以实现对事务处理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它能规处理事务的工作流程,将人工操作和电子信息处理为一个整体,提高对客户服务的效率。 1.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的模式 1.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营销模式—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关键环节,是网络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它不仅改变了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而且对传统贸易方式带来巨大的冲击。信息社会的网络市场蕴藏着无限商机,网络营销便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工具和手段,它的发展带来了营销观念的变革。 互联网的诞生给世界带来的冲击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它正以无可抵挡的强大生命力和滚滚洪流之势弥漫整个世界。在习惯于按部就班的传统社会还来不及看清它的真正面目时就已经被它毫不留情的淹没了。互联网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各国各行各业都不可回避的被它改变着。

电商毕业论文

电商毕业论文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摘要: 本文阐述了对当前科学科技的发展及电子商务的初步认知和浅析,当前电子商务分为移动电子 商务和传统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的特点与传统电子商务相比,移动电子商务的最大特点就 是随时随地和个性化。当然,由于固定网的电子商务与移动电子商务拥有不同的特征,移动电 子商务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电子商务,两者是相互补充的,相辅相成的。移动通信所具有的灵活、便捷的特点,决定了移动电子商务应当定位于大众化的个人消费领域,应当提供大众化的 商务应用,因此B2B可能成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模式,目前移动电子商务呈现爆发式增长,我国微信用户数量已经达到5亿,从时域性-新媒体-交互式-个性化-整合性-成长性-高效 性-超前性-经济性-方便性-安全性-技术性。电子商务应用将与移动终端领域的结合产生新的 趋势。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商务实践的不断深入,移动电子商务的市场正在形成并展现出广阔的前景。移动应用因具有快捷方便、无所不在的特点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热潮,并成为电子商务的主流发展模式之一。本文就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商业模式问题,进行简要地分析。 二、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 自贝尔在1875年6月第一部电话机的问世开始。电商的种子埋下了惊鸿的伟绩,20世纪90年代迎来了电商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生意的时间和地域,缩短了业务的周期,不敢想象的效率提升,节省了各种人力成本。 电子商务改变了从开发,到生产,到流通,到消费,到金融运作的整个经济过程,正在变革、刷新着管理观念、理论与方法,并且,变革还按照如下逻辑传递着: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文化、观念。 电子商务的本质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高效的业务体系。电子商务正迅速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比不可少的生意及生活的工具。当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论文(精)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论文 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物流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发展目前状况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6万亿,同比增长33%;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8019亿,同比增长56%。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2.03亿人,同比增长28.5%。2011年12月底,网购快递达10390家,营收规模达780.6亿元,同比增长89%。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 一、引言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技术革命作用于人类活动的一种表现模式,中国的互联网渗透率为51%,正在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些都为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条件。与其相关的配套产业链如仓储、物流快递、网络推广、专业摄影等也逐渐完善。尽管电子商务发展突飞猛进,但其交易最后环节的物流配送却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核心理由之一。落后的物流配送成为先进的电子商务模式的短板,必定会凸显物流的瓶颈限制,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如何建立相对完善的配送体系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理由。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发展目前状况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6万亿,同比增长33%;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8019亿,同比增长56%。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2.03亿人,同比增长28.5%。2011年12月底,网购快递达10390家,营收规模达780.6亿元,同比增长89%。 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给一些发达国家的产业界带来了新变化:“JIT”、“弹性生产体系”、“敏捷制造方式”等新型生产方式的出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抢占市场成为企业存活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生产者和需求者对后勤服务的要求逐渐提高,这些都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配送这种由商家“送货服务”演化而来的物流方式逐步推行开来,配送的方式和功能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趋向于标准化、系列化、信息化等。 我国能适应现代电子商务的物流企业数量仍很少,规模也小,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仓储和配送,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划或深入到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全过程的管理,物流增值少,与电子商务要求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服务还有较大差距,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管理能力都明显不足。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存在的理由 物流运作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服务水平和降低物流成本,目前主要存在以下瓶颈: (一)成本瓶颈 近年来,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的需求随着网站数量的增加及在线交易额的上升变得越来越大。物流绩效很大程度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制约和降低物流成本是当务之急。一方面车辆空驶、仓库闲置,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企业在寻找车辆和仓库,货运、仓储资源并不短缺,缺的是寻找资源、整合资源和调配资源的技术和策略。因此,众多分散的电商物流企业结成联盟,形成服务网

电子商务论文

论文 题目电子商务发展下对A企业物流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学生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指导教师 二O一年月日

摘要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人类正经历一场重大的技术变革,即电子商务的变革。在电子商务如火如荼的今天,我国诸多公司仍未解决物流问题,我国物流业的落后依然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须要讨论电子商务与当今物流的问题。 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的概念、特点的基础上,阐明了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分析了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点和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模式,进而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物流管理新模式,接着分析中国电子商务当今展各方面优缺点,最后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物流管理发展现状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mankind is undergoing a major technologi cal change, namely e-commerce revolution. Like a raging fire today, many compani es have yet to solve the logistics of the problem, the backwardness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is still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R esearch on E-commerce and logistics needs of today's problem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commer ce, e-commerce concep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mmerce and logistics analyzes 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on l ogistics, e-commerce environ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e-commerce under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 nd then proposes a new mode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then analyzes all as pects of Chinese e-commerce today show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fin ally explore countermeasures suitable for China Keywords Electronic commerce Logistics Logistics management Development situ 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