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龙门吊轨道基础施工方案

地铁站龙门吊轨道基础施工方案
地铁站龙门吊轨道基础施工方案

成都地铁*号线一、二期工程土建*标

地铁站站龙门吊轨道基础

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局集团有限公司

成都地铁*号线土建*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七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

编制依据

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

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4);

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4、《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7、《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2001);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6);

9、《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

10、《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1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

12、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现场勘察资料及业主相关要求。

编制原则

1、确保方案安全可行;技术方案针对性、操作性强;施工方案经济、合理。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实用性与实际相结合。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下管线、周边环境及工期要求等条件选择具有实用性的施工方案和机具设备。

2、以确保工期并适当提前为原则,安排施工进度计划。

3、以确保质量为目标,选择专业化的施工队伍,配合配套的机械设备,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

4、以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为原则制定各项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工程概况

地铁站站为成都地铁*号线中间站,位于剑南大道与双华路交叉口处,靠剑南大道东侧。地铁站站布置2台10t龙门吊。轨道基础顶标高为,轨距为。

1、车站标准段龙门吊基础利用现有挡土墙,沿冠梁外侧直线布置,挡土墙加宽至400mm;平面布置图详见图1-1。

2、北端头扩大端处两侧龙门吊基础沿标准段挡土墙直线布置,基础采用钢制承轨梁,利用钢管斜撑与冠梁连接处牛腿做为支点跨越。平面布置图详见图1-2

3、北端头外延长处两侧龙门吊基础沿标准段挡土墙直线布置,轨道基础为新建C20混凝土基础。

图1-1 标准段龙门吊基础平面

图1-2 北端头龙门吊基础平面图

第二章轨道基础设计

标准段轨道基础设计

标准段轨道基础充分利用冠梁挡墙,对挡墙进行加宽、加高设计施工,轨道基础宽400mm,基础顶高程,轨道间距。混凝土采用C30,钢筋保护层厚度30mm,轨道基础钢筋布置图2-1。

图2-1 标准段轨道基础配筋图

北端头扩大端处轨道基础设计

北端头扩大端处两侧龙门吊基础沿标准段挡土墙直线布置,基础采用钢制承轨梁,长,基础顶高程,宽,高,采用20mm钢板和32a工字钢焊接而成,利用钢管斜撑与冠梁连接处牛腿做为支点跨越。

图2-2 承轨梁结构尺寸图

扩大端处增设10根钢筋混凝土立柱,高,C20钢筋混凝土.。其中6根立柱位于牛腿上,立柱长×宽=400mm×400mm;4根位于冠梁上,立柱长×宽=430mm×1500mm,位于冠梁上的钢筋混凝土立柱顶部预埋两块430mm×430mm厚20mm钢板,钢板预埋在立柱两端。C20钢筋植入冠梁或牛腿200mm。最小保护层厚度30mm。轨道与钢制承轨梁连接详见图3-1 边角部位焊接示意图。

图2-4 混凝土立柱位置示意图

图2-5 钢管斜撑与冠梁连接处牛腿大样图

图2-6 钢管斜撑与冠梁连接处牛腿B-B剖面图

北端头外延长处轨道基础设计

北端头外延长处两侧龙门吊基础沿标准段挡土墙直线布置,轨道基础采用C20混凝土,长10m,宽,高,基础顶高程,轨道间距。钢筋保护层厚度30mm。

在基础梁预埋地脚螺栓M20×300mm,预埋螺栓露出轨道基础80mm,横向间距170mm、纵向间距600mm。螺栓在安装轨道时与轨道扣板连接固定轨道,螺栓与钢筋之间采用焊接,要求焊接牢固。

图2-7 新建砼基础配筋图稳定性验算

稳定性验算详见第七章。

第三章施工方案

为满足材料吊装以及外运等需求,地铁站站布置2台10t龙门吊。在施工地铁站站标准段挡土墙时,加宽至400mm,用做龙门吊基础,施工工艺同挡土墙施工工艺。北端头扩大端处龙门吊基础沿标准段挡土墙直线布置,架设承轨梁加混凝土立柱支撑方式施做,按满足10t龙门吊正常吊装要求进行设计加工。

混凝土立柱施工

施工流程

放线定位→钻孔→清孔→处理钢筋→注胶→植筋→固化→砼浇筑。

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1)清理冠梁和牛腿表面不平的杂物、油污,然后依照要求,根据方案进行测量放线,确定位置,检查无误后用电锤在孔位上钻进2-3厘米深孔位,以免在施工过程中抹去印迹。

(2)选择好钻头、机具,开始钻孔,其深度不小于20cm,施工中避开原结构内的钢筋,尽量避免误差和斜孔出现,植筋时,清除出混凝土保护层,露出主筋后再植筋。

(3)对已钻好的孔洞及时清理干净,首先用气筒或风机吹净孔内灰尘,然后用毛刷刷两次,再用气筒吹净,要求无粉尘,孔壁干净,以保证植筋质量。对于废孔清理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加建筑胶进行修补。

2、钢筋加工与植入

(1)对将植入的钢筋提前用钢丝刷除锈迹,对有油污的钢筋用丙酮清洗干净,以确保钢筋与结构胶的粘合效果。对准备好的钢筋必须经过监理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为保证植入钢筋的规格及深度的准确性,在钢筋的植入段与外露段之间用红色粉笔做好标记,确保植入深度满足要求。

(2)清除工作结束后,即可进行灌胶。确定好用胶量,取出胶置于塑料薄膜上,操作时戴好胶皮手套,然后取出固化剂,按拟定固化时间放入适量的固化剂,然后开始揉合,经过多次反复的揉搓后,即可灌注,首先将泥胶搓成小团,然后用钢筋推入孔底部轻轻旋转,如此几次到孔深的八成时即可。

(3)当灌胶结束后,应立即将已除锈并清洗处理好的钢筋植入端对准孔洞慢慢旋转,边向下用力,直到植筋深度为止,施工时先在端部做好印记,植入困难时及时用锤敲击。

(4)植好的钢筋,做好保护,不能让其松动,以免影响其粘结强度,因为植筋胶是水溶性物质,所以在未固化前一定要避免与水及油类接触,保持30分钟到几个小时后即可固化(其固化时间因气候影响,冬天低温时需数小时),固化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5)冠梁上的钢筋混凝土立柱顶部预埋430mm×430mm厚20mm钢板。

3、混凝土施工

(1)施工立柱砼前要用钢刷将钢筋上的淤泥清洗干净,混凝土采用C20商品砼,严格按砼配合比通知单进行施工,砼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采用灌车运输。浇注砼前将模板内的杂物清除干净,用清水冲洗模板并对钢筋与预埋螺栓再次进行检查。

(2)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棒(ZN50型振动棒),振捣棒插入的距离以直线行列控制,间距不得超过作用半径的倍。振捣棒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更不得放在钢筋上。振捣棒开动后方可插入砼内,振完后应徐徐提出,不得过快或停转后再拔出机头,以免留下孔洞。振捣棒应稍插入下层使两层结合成一体。振捣合格的要求:砼停止下沉,无气泡上升,表面平坦、无翻浆。砼浇注应连续进行,如因故间歇不应超过允许间歇时间,以免在前层砼初凝前将本层振捣完毕。

(3)砼收面

砼面初凝成后立即用粗抹光机抹光。边角等局部抹光机打磨不到之处可用木抹子抹光,将凸出石子或不光之处抹平。最后用靠尺板检查砼面平整度,符合要求后用木

抹子人工抹光。

4、养护

砼养护采用塑料布或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保证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7d。

承轨梁加工、安装

1、钢板采用Q345D钢材,钢材进厂必须具备钢材质量证明书,然后按规定进行材料复检,并出具相应的复验报告,当钢材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允许负偏差值的1/2。

2、板材厚度控制需满足总平均厚度不得出现负公差,单批厚度不得低于-2%负公差。

3、根据现场基础延伸长度进行下料,32a工字钢一共需要6根,共计;将20mm 厚钢板割成宽和长条,以及8块430mm×430mm小块。

4、根据需要对承轨梁下垫钢板并固定,将底板钢板吊至基础承台上固定好后,把三根工字钢并排立放在钢板中间,四周留出施焊位置即可。将工字钢点焊固定。

5、将顶板钢板吊至工字钢中间点焊固定。

7、如下图1所示对边角部位满焊。

1 2

图3-1 边角部位焊接示意图

新建混凝土基础施工

施工流程

测量、放开口线

凿出场地硬化面,开挖基槽

钢筋绑扎

模板支设

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土方回填

图3-2 新建基础工艺流程图

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根据方案测量放线,用白灰洒出开口线。

2、开挖基槽

根据开口线凿出场地硬化混凝土面,开挖基槽,具体尺寸见图3-3 基槽开挖断面图:

基础顶标高480.48

原地面

图3-3 基槽开挖断面图

基槽开挖完成后对基底进行压实,压实强度基底承载力≥200KPa。

3、钢筋绑扎

(1)钢筋弯制前必须除锈,钢筋的表面应该洁净,油渍,漆垢、和铁锈应立即清除干净。在焊接前,水锈应清除。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成盘的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该调直。

(2)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焊,焊接接头与钢筋弯曲处距离不应小于10d。同一区段范围内(≦35d)主筋搭接焊数量不得超过主筋数量的50%,所有焊工均持证上岗。

(3)基础钢筋加工严格按照方案加工。

表3-1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表

模板采用××木质竹胶板,加工后进行支设,垂直方向采用双拼Ф45钢管,竖向间距600mm,横向采用10cm×10cm方木,钢管用Ф12对拉螺杆进行对拉。

5、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基础混凝土等级为C20,浇注采用汽车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分层浇注,每层厚度300mm,用插入式震动棒振捣密实,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布。混凝土面用铁抹抹平压光。

6、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注完成,且初凝后及时进行养护,养护周期为14天。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采用不透气水气的薄膜布养护。用薄膜布把敞露的混凝土部分全部严密的覆盖起来,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足的养护。覆盖养护在混

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进行。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不得少于7d。

7、土方回填

在基础施工完之后,进行进行基础两侧的土方回填,回填要密实,恢复场地硬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