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辽宁师范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10月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最新】辽宁师范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10月模拟考试地理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下面甲图中PQ为晨昏线的一部分,图示陆地地势较为平坦;乙图中的年径流量曲线是从甲图中A、E两处测得的。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Q间的实际距离约为30 km

B.该地位于北半球,PQ线为昏线

C.该地位于南半球,PQ线为晨线

D.图中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小

2.关于图中河流说法正确的是( )

①流向为由E到A ②流向为由A到E

③甲图所示季节该河流补给湖泊④甲图所示季节该湖泊补给河流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甲图为某地海陆水循环示意图,乙图为该地M山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各题。

3.该区域

①地势起伏大②冰川侵蚀强烈③夏季降水多④径流季节变化小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4.若甲图M山森林大面积砍伐,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将主要有

①坡面汇流速度加快②水汽输送量减少③地面蒸发量加大④地下径流减少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各题。

5.读图乙,分析此时段最有可能出现凌汛的河段是

A.甲附近河段 B.乙附近河段

C.丙附近河段 D.丁附近河段

6.下列有关叶尼塞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乙中的某月最有可能是9月

B.雨水补给是该河暖(夏)季的主要来源

C.图乙所示月份后,穿过叶尼塞河流域的0℃等温线一定北移

D.影响叶尼塞河水温的主要因素是纬度、植被和地壳运动

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读图回答问题。

7.纳米布沙漠沿海岸线向北延伸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洋流

C.大气环流D.降水

8.纳米布沙漠西部沿海渔业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A.寒暖流交汇,鱼类饵料丰富

B.入海河流带来大量泥沙

C.上升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

D.东南信风带来大量鱼类饵料

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读图回答各题。

9.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补给分别是

A.雨水、雨水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10.该河流沿岸植被很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风起时波浪滔滔,宛如沧海;风静时波光潋滟,湖水连天。大湖西侧星罗棋布的小湖,湖水相通,萃草浓密,野莲成片,芦苇广布各种水禽栖集其间。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读下图回答下题。

11.关于下图中河湖描述正确的是()

A.甲河夏季输入该湖泥沙增加

B.甲河对该湖具有排盐作用

C.乙河对该湖具有补给作用

D.甲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

12.造成该湖东、西两岸动植物分布差异的因素包括:①主导风向②沿岸坡度③土壤肥力④湖水盐度()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流域上各点的雨量汇流速度有快有慢,汇流时间也有长有短。等流时线是流域内汇流到出口断面时间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读图回答各题。

13.图中流域内河流流向为

A.西南→东北 B.西北→东南

C.东北→西南 D.东南→西北

14.图示地区地形最为平坦地段为

A.S1 B.S2 C.S3 D.S4

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回答各题。

15.与上图甲处地形成因相同的是

A.B.

C.D.

16.该区域

A.河流干流自南向北流B.河谷仅受流水侵蚀而形成

C.河流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D.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今年正月初五,邯郸市迎来了入冬的第一场雪,下图是正月十二拍摄于邯郸市一中南校区开阔地土堆上的积雪照片,积雪未曾受到人为活动影响。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7.由图推断主要拍摄方向为

A.由东向西B.由南向北C.由上向下D.无法判断18.与此现象原理最类似的是

A.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较低B.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较低

C.安第斯山脉南段西坡雪线较低D.太行山东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

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9.该河谷()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20.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完成各题。

21.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流速减小B.流速增大

C.水位涨落D.水位稳定

22.有关图示滑坡频率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1—7月逐月增加B.各月每天都有滑坡发生

C.滑坡频率与降水量基本呈正相关D.滑坡频率与降水量基本呈负相关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B.冰斗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24.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上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

A.

B.

C.

D.

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各题。

25.根据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a)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

26.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新到老顺序是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

读某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回答下题。

27.该山地最有可能位于

A.欧洲北部B.非洲南部

C.南美洲东部D.我国西部

28.关于该山地自然带,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自然带分布,南坡比北坡海拔低

B.北坡是向阳坡,垂直自然带谱更完整

C.南坡是迎风坡,雪线较低

D.南坡比较干燥,森林带缺失

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图所示,读图完成各题。

29.该山地是

A.武夷山脉 B.黄山 C.泰山 D.秦岭

30.该山地南、北两侧自然带基带的不同体现了

A.经度地带性规律 B.纬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二、填空题

31.读某理想大陆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与N处自然带相同的地区是___ ____,N处的自然带名称最有可能是___ _____。

(2)乙区域同属一种气候类型,但x、y两河流量存在差异,请分析其原因。(4分)

(3)M为一岛屿,1月份岛屿的西侧月均温大于0 ℃,且降水较多。试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A

2.B

【解析】

1.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根据图中等温线为最热月的等温线,最热月陆地等温线向北凸,说明越往北温度越低,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温度高,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所以PQ为昏线;根据图中纬度为40°,该区域位于30°N-40°N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所以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图中1cm代表实地距离5km,所以C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AD选项。

2.本题考查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图中A径流季节变化大,E径流季节变化小,所以A位于河流上游,E位于河流下游。所以B正确。左图季节为北半球夏季,地中海气候的枯水期,所以湖泊补给河流,所以D正确。所以本题选择BD选项。

3.C

4.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3.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地为亚热带讥讽气候,夏季降水多,径流季节变化大,该区域地势起伏大。

4.人类大面积砍伐森林,则会导致坡面汇流速度加快,地下径流减少。

考点:考查区域自然特征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知识。

点评: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信息,要能从图中读出信息并且加以利用。

5.C

6.B

【解析】

试题分析:

5.出现凌汛的条件是:河流有冰期的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且较明显的

南北流向。

6.叶尼塞河的结冰期是11月到次年4月,A错误。叶尼塞河夏季水量主要来源于雨水,B 正确。图示季节河流的一部分结冰,可能是秋末冬初,也可能是冬末春初,所以穿过叶尼塞河流域的0℃等温线可能北移,也可能南移,C错误。地壳运动不会影响水温,D错误。

考点:考查区域地理自然特征的分析与运用以及读图能力。

点评:学会区域地理自然特征的分析与运用,掌握读图技巧是解题的关键。

7.B

8.C

【分析】

试题分析:

7.纳米布沙漠位于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所以导致沿岸气候干燥降水少,沙漠沿海岸线延伸,故B项正确;图示区地形主要是高原,但沙漠主要是沿海岸线延伸,并不以地形的分布为界,所以地形不是主要因素,故A项错误;这里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但是沙漠并没有分布在整个气压带影响区,只分布在沿海,可见C、D项错误。

8.纳米布沙漠西部沿海只有一个寒流,不是寒暖流交汇处,故A项错误;这里是世界上最干燥的沙漠之一,河流少,径流量小,不会有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故B项错误;沿岸的寒流受离岸风影响形成,是上升流,带来底层的营养盐类,鱼类饵料丰富,形成渔场,故C 项正确;东南信风来自陆地,不会带来饵料,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影响渔场形成的因素,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名师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全球影响:调节全球热量分布。

②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例如: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沿岸形成荒漠环境;

③对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著名渔场;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例如: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我国的舟山渔场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④海洋污染:扩大了污染范围,加快了净化速度。(目前最严重的海洋污染是石油泄漏造成

9.D

10.A

【解析】试题分析:

9.上游径流量的变化与北半球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故可判断为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下游径流量呈现“冬季大,夏季小”的特点,最有可能处于地中海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汛期主要在冬季。

10.从下游流量的变化冬季补给量最大,应该为雨水补给,夏季补给量少来看,该河最有可能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气候下发育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选A。

【考点定位】本题组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河流的补给类型、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名师点睛】河流补给类型的分析方法

(1)大气降水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形式,根据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河流的径流年变化存在以下三种形式:①全年径流量较为稳定: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②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区;③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地中海气候区。

(2)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少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径流高峰出现在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

11.B

12.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1.博斯腾湖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坡,甲河源于天山南坡,所以甲河夏季输入该湖泥沙增加,对该湖具有输盐作用,甲河流量变化深受降水湖影响;乙河对该湖没有补给作用。12.该湖西侧有多条河流汇入,泥沙淤积,土壤肥沃,沿岸坡度较缓。

考点:考查河湖的水温特征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点评:掌握读图是解题的关键,学会分析区域地图。

14.D

【解析】

试题分析:

13.根据等流时线的含义可知,图中流域内河流流向为西南→东北。

14.根据等流时线的含义可知,图示地区地形最为平坦地段为S4。

考点: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问题。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等流时线的含义,要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15.B

16.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5.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图中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构造。在四个选项中,A是背斜构造,选项A错。B岩层向下弯,是向斜构造,选项B对。C是断层构造,选项C 错。D是板块消亡边界,不属于地质构造类型,选项D错。

16.读图,根据图中支流的分布,水流由高处流向低处,判断流向是由北向南流,A错。河谷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B错。根据图中岩层年龄和河流分布看,该地山河相间分布,河流流域面积只是山谷的狭小范围内,C错。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落差大,水能丰富,D对。

考点: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17.A

18.B

【分析】

17.图中土堆的积雪一侧已经融化,应是向阳一面。另一侧仍未融化,应是阴面。邯郸位于北温带,阴面是北面,所以拍摄方向是由东向西,A对。B、C、D错。

18.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较低是因为迎风坡降水量大,A错。安第斯山脉南段西坡雪线较低是因为是迎风坡,C错。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较低,北坡是迎风坡,也是阴坡,南越是阳坡,

B类似,选B。太行山东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与阴坡、阳坡无关,D错。

19.A

20.D

【分析】

19.图示岩层①位于岩层②的下面,表明形成时间早,A正确;而图示岩层①受流水影响,侵蚀较严重,岩层②出露河谷处,岸线较平直,所以岩层①比岩层②易受侵蚀;该处是断裂形成的谷地;因断层地基不牢固,所以不适宜修水库,BCD错误。故选A。

20.水位上升的中期,沉积物较少,表明河流搬运作用较强,A错误;水位下降时,沉积物较多,表明泥沙沉积,河流含沙量减少,B错误;流量增大时,河流侵蚀作用增强,C错误;而河流对河底和两岸的侵蚀,使河床加宽变深,D正确。故选D。

21.C

22.C

【分析】

该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以及读图能力。

21.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水位涨落。所以选C。22.由上题知滑坡频率与水位涨落有关,而且基本呈正相关,水位涨落与降水量基本呈正相关。1-7月不是逐月增加,不是每天都有滑坡发生,所以选C。

23.C

24.D

【分析】

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23.石笋是流水堆积,故A不符合题意;冰斗是冰川侵蚀搬运,故B不符合题意;C、风蚀蘑菇是风力的侵蚀,与图2的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故C正确;花岗岩的风化球是由于风化作用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图2中粒径分布特征应该是符合正态分布,根据图中的大小分析,图中的9厘米的颗粒最多,也就说中间大小的砾石最多,而D图中确实是9厘米的颗粒最多。A图是均匀分布。

B图是中间小两端多,图中的9厘米的颗粒最少。C图粒径分布是不断增加,。故D正确.

25.A

26.D

【解析】

试题分析:

25.根据记录卡片中观测点的位置是在甲山以南,排除③和④;①和②高程虽然都介于100米和200米之间,但②地位于向斜两翼中的东翼,符合题意,因此B项正确。

26.经过读图和所学知识判断:Ⅲ覆盖在Ⅰ和Ⅱ之上,岩层年龄最新。再结合观测点在向斜的东翼,向斜岩层具有中心老两翼新的特征,Ⅰ与Ⅱ相比,更靠近中心岩层,年龄较老。综上所述,B项符合。

考点: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

点评:掌握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

27.D

28.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27.由图知该山的基带为温带荒漠带,基带的类型与山体所在地区自然带类型一致,所该在我国西部。

28.由图知南坡是阳坡、背风坡,雪线较高;北坡是阴坡、迎风坡,垂直自然带谱更完整。考点: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

点评:掌握陆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及其运用。

29.A

30.D

【解析】

试题分析:

29.基带的类型与山体所在地区自然带类型一致,图中山体南坡的基带常绿阔叶林,北坡的

基带为常绿硬叶林,所以为秦岭。

30.该山地南、北两侧自然带基带的不同体现了纬度地带性规律。

考点: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

点评:掌握陆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及其运用。

31.

(1)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Y地受西风控制的时间较长,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时间较短,降水比X地多,流量较大。

(3)1月0°C等温线大致沿35°N纬线延伸;由于受海洋影响,降温速度慢,所以月均温大于0°C;冬季受西北风影响较大,岛屿西侧是迎风坡,所以降水多。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知N地位于北纬35°—50°之间大陆的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甲、乙、丙、丁死地中只有甲地为温带啊海洋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乙区域为地中海气候,Y地受西风控制的时间较长,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时间较短,降水比X地多,流量较大。

(3)M 岛屿1月0°C等温线大致沿35°N纬线延伸;由于受海洋影响,降温速度慢,所以月均温大于0°C;冬季受西北风影响较大,岛屿西侧是迎风坡,所以降水多。

考点:考查陆地自然带、气候形成原因及气候的特点等知识

点评:第一题类似于填空题,目的在于掌握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做第二题时应注意,同种气候的不同特点成因分析;第三题考查降水热点的形成原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