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患者要知道的二十个常识

大肠癌患者要知道的二十个常识
大肠癌患者要知道的二十个常识

大肠癌患者要知道的二十个常识

鉴于近年我国大肠癌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而治愈率并未明显改善的现状,我们认为开展有关大肠癌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非常必要。现把相关的宣教知识列在这里,希望大家掌握这个疾病的预防知识,与医生共同作好大肠癌的防治工作,为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1.有人说“吃的越好,越容易得大肠癌”。这个说法对吗?

世界各地区及不同国家大肠癌的发病率可以相差10倍以上。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家,如北美、西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大肠癌发病率均超过25-35/10万,近20年,本来是高发的日本,随着其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国大肠癌发病率的增加已超过了,据统计,从1969年到1981年,日本男性大肠癌死亡率增加了44%,女性增加了40%。相反印度的发病率仅为1-3/10万,某些非洲国家大肠癌的发病率甚至低于1/10万。我国近30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大肠癌的患病率已从六十年代的<10/10万,上升至八十年代的20/10万以上,上海地区大肠癌死亡率从1972年到1989年增加了75%,据专家估计,2000年以后,大肠癌发病数将比八十年代高出1。45倍。根据我们对我国北方地区十几个城镇的普查资料,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大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小城镇和农村。在城市中,体力活动少的人群发病率又高于体力活动多的人群。从各个国家对大肠癌病因学研究结果看,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运动减少、环境污染和不良嗜好均与大肠癌的发病有关,而上述社会情况的出现又与经济发展有一定联系,据此,有人认为吃的越好,越容易得大肠癌。事实上大肠癌与其他癌一样,他们的发生都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就饮食本身而言,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结构可能在促发大肠癌方面起一定作用。

2.患大肠癌的病人为什么愈来愈多?这是什么原因?

这里有两组资料:一个是5个省市20年大肠发病率的比较,一个是近几十年普查数字的比较(加两张幻灯片)。从这两个数字可以说明,我国大肠癌患病人数确实有明显增加趋势。根据各个国家专家的研究结果,大多数人认为长年的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素饮食习惯有利于大肠的发生。当然,也不是说长年的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素饮食习惯都会发生大肠癌。其它相关因素,如多年患溃疡性结不愈;家族中多人患大肠癌或息肉病;胆囊切除10-20年以上;下腹部

放射治疗以后;慢性血吸虫感染等也都与大肠癌发病有关。

3.既然高脂肪、高蛋白和少纤维(粗粮、蔬菜和水果是高纤维食物)的饮食结构容易使人得大肠癌,那么什么样的食谱是“健康食谱”昵?

最近美国农业部推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食物结构图,他们认为这样的食物结构有利于大肠癌的预防。塔底由各种谷物、面食、米饭组成,塔的中部是蔬菜和水果,塔上部是肉类、家禽、水产品、蛋类、豆类和奶制品,塔尖是高脂食物。其实,这种食物结构正是亚洲,特别是我国的日常食谱。从预防大肠癌这个角度出发,保持我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就是“健康食谱“。

欧洲癌预防组织和国际营养科学联盟也提出了如下建议:

1)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以鱼、禽、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

2)增加绿色叶类和根类蔬菜、水果的摄入。

3)多吃淀粉和纤维多的食物。

4)保持适当的体重。

5)每天的食盐摄入低于5克。

6)多吃新鲜食物,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品。

7)少饮含酒精饮料。

4.便秘的人会不会容易得大肠癌?

便秘是指便次太少或排便困难、便干等表现而言。一般来说,2-3天排便一次,如排出通畅也不能称为。我们的粪便中含有一种致癌物,医学上称为“二级胆酸”的,它来源于肝脏分泌的胆汁。当我们进食,特别是吃油多的食物时,胆囊便收缩,排出储存的胆汁,帮助消化。肠腔中的细菌把这些进入肠腔的胆汁分解为“二级胆酸”,并驻留于粪便中,者肠腔中的“二级胆酸”长期与肠粘膜接触,便增加了其不断刺激粘膜的机会。从这个角度讲,会有利于大肠癌的发生。当然,粪便中除了“二级胆酸”以外,还有许多被消化以后的食物残渣和细菌。细菌产生的毒素以及被细菌酵解的有毒产物,由于而长时间停留在肠腔,对肠粘膜的刺激和部分水溶性物质的吸收均对人体有不利的影响。虽然不能说可以诱发大肠癌,但可以说在大肠癌的发生上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此,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防止的发生,在大肠癌的预防上也有一定意义。

5.放射线治疗(俗称烤电)可以引起吗?

许多研究资料显示,女性生殖器官(卵巢、子宫)肿瘤接受放射线治疗以后,患的机会明显增加。因此,有下腹部放射治疗(烤电)历史的女性应提高警惕,一旦出现直肠症状(便血、下坠、排便习惯改变等)便要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放射线引起的不具有家族聚集性,与另一种医学上称为“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的不同,后者有突出的遗传特点。这种病人患有大肠癌,可同时或不同时患有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由于这种肿瘤有家族聚集的特点,因此,不仅对本人实施治疗,对其亲属,亦应检查治疗(将在以后讲到)。

6.做过胆囊切除手术的病人会不会容易得大肠癌?

人的胆囊好比一个储存胆汁的“水库“,平时肝脏分泌的胆汁大部分储存在这里,我们吃饭以后,特别是进食含油脂多的食物以后,胆囊收缩,把储存的胆汁排入肠道,发挥帮助消化、吸收的作用。如果胆囊被切除了,肝脏分泌出的胆汁没有了储存的地方,于是胆汁便持续不断地排进肠道。如前面所说的,进入肠道的胆汁被肠道中的细菌分解,产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级胆酸“,这种致癌物常年作用于肠粘膜,就有可能使受刺激的肠粘膜癌变。据西方许多研究资料报告,这个变癌的过程大概需要10-15年以上。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者持反对态度,他们观察了上千名做了胆囊切除和未做过此种手术的病人,发现这两种人中患大肠癌的机会相差不多。因此,到目前为止,尚不能肯定地说做过胆囊切除的病人更容易得大肠癌。

7.慢性结肠炎是不是可以演变为大肠癌?

人们通常把长期、腹痛的疾病统称为慢性结肠炎。其实慢性腹痛、不一定都是“慢性结肠炎”,即便医生诊断的“慢性结肠炎”也不是都与大肠癌有关。真正与大肠癌有关的一种慢性结肠炎,医学上称之为“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疾病在我国相对比较少,它的主要症状是腹痛、,粪便中有血或脓血,重者可有发烧。一旦患病,多迁延较长时间不能痊愈。结肠镜检查可发现大肠里有广泛的溃疡和炎症。这种病人经过医生的正规治疗,大多数可以恢复,极少数病情较重、多年不愈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中,有比正常人更多的机会发生大肠癌。根据资料统计,以下两个因素与癌变关系更为密切:

病变范围愈大,癌变的危险愈高(患病20年以后,全结肠炎病人变癌的机

会比左半结肠炎高一倍,癌变的平均年龄也比后者早5-10年);患溃疡性结肠炎迁延不愈的时间愈长,癌变的机会愈多,患病以后前8年的癌变机会仅1%以下,其后,每年患癌的机会增加0。5-1%,20年以上癌变机会可达5-10%。因此,10年以上不愈的全结肠溃疡性结肠炎,应被视为“癌前疾病”,要密切随访、治疗。

8.大肠癌会遗传吗?

科学研究证明,人类大多数疾病均有遗传因素的影响。除外伤而外,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受环境和遗传两个因素的影响,只不过有些疾病受环境因素影响更多,另一些疾病受遗传因素作用更突出而矣。大肠癌也不例外,一个人的亲属中有大肠癌病人,则他在一定条件下,如长时间进食高蛋白、高脂肪、少纤维(精米、细粮)的食物等,便有更多机会发生大肠癌。当然,大肠癌的发生也不是简单的1+1=2(遗传+高脂肪饮食=大肠癌),而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长时间致癌因素累积的过程。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缺乏大肠癌的遗传背景,即便受到致癌因素的作用,也不容易得大肠癌。反之,有大肠癌的家族史,在一定致癌因素的作用下便容易得大肠癌。因此,若亲属,特别是直系亲属中有大肠癌病人时,家族中每一个成员都要定期接受相关检查。必要时,还要进行治疗,以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9.为什么有的大肠癌容易遗传,那些大肠癌容易遗传?

上面已经提到,应该说所有的大肠癌都受遗传因素影响,但他们的遗传力度不一样。有两种大肠癌遗传的力度很大:第一种医学上称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第二种叫作“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这两种大肠肿瘤在全部大肠癌中只占极少数。前者发病年龄平均只有20岁,大肠中可以有成百上千个腺瘤(从肠粘膜上长出来的一种良性肿瘤),出现这些良性肿瘤以后10年,其中有些开始癌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患有这种病的人迟早均会癌变,且家族中许多成员均有相同的疾病。患有这种病的人也可以同时患有骨瘤、和脑瘤。一旦发现这种疾病,病人和他的直系亲属都需要长期随访,做必要的检查。后者(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的发病年龄比一般大肠癌早15-20年,癌多发生在右半结肠,有时在大肠里同时有几个癌(叫多原发癌),手术后很容易复发。在他的家族中也常出现其他癌,如、卵巢癌、、胰腺癌、等,所以有人称其为“癌家族综合征”。

以上这两种大肠癌的遗传性均很强,一旦家族中出现这种肿瘤,患者所有的直系亲属均应到医院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10.是不是大肠“息肉”都会癌变?

首先我们要弄清什么是“息肉“。所谓“息肉”,是指肠子里(粘膜面)长出的各种隆起物。从医学上讲,这种息肉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种。前一种叫“腺瘤”,是真正的良性肿瘤。后一种息肉不是肿瘤,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它们与癌的发生没有关系。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腺瘤都会变为癌昵?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腺瘤都要变为癌。最容易变癌的是前面提到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这种腺瘤可以有腹痛、、便血,也可以没有症状,直到癌变后才发现。据观察,这种病多在20岁左右发生,33岁左右出现症状,39岁左右癌变,死亡时平均年龄只有42岁。有研究发现,这种病人中有80%出现“先天性视网膜色素性上皮增生”,作为一种标志,怀疑者可以通过眼睛的检查(眼底镜检查),发现患有该病的线索。由于这种病有家族积聚性,因而如果家族中有一个人确诊,其他成员便应进行相关检查(包括眼底检查)。在这类“腺瘤”中,有些合并存在皮肤、肌肉、骨骼或脑肿瘤,有的合并有皮肤和粘膜黑癍(手掌和口唇的色素沉着),有些伴有指甲萎缩、和皮肤黑癍。由于息肉长在肠内,不经过特殊检查无法确诊,但可以通过上述有特征的表现提醒我们去找医生。

除了上面讲过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以外,绝大多数“腺瘤”遗传的可能性并不明显。医学上把这种腺瘤叫作“散发性腺瘤”,这种腺瘤的大小与癌变有一定相关性,曾有人统计4570个腺瘤,直径小于0。9cm者,癌变率为0。3%;1-1。9cm者,癌变率为3。6%;2-2。9%者,为6。8%;大于3cm者,为12。4%。由此可见,瘤体愈大,变癌的机会愈大。此外,通过显微镜检查,若发现腺瘤是“绒毛状腺瘤”,则变癌的机会很大(大约是40%),若是“管状腺瘤”则变癌的机会很小(5%以下)。非肿瘤性息肉,特别是直径小于0。5cm的小息肉几乎不会变为癌。

11.血吸虫病与大肠癌有关系吗?

曾有人发现血吸虫流行区的大肠癌发病率较高,因而认为这是血吸虫卵沉积于肠粘膜,通过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引起该处粘膜癌变。还有人发现,肠粘膜的

血吸虫卵沉积部位有早期癌变征象。根据上述这些发现,一些人认为肠道血吸虫病可以引起大肠癌。但也有许多资料证明,血吸虫流行区的大肠癌发病率并不高于其它地区,血吸虫卵沉积部位发现的癌与非血吸虫卵沉积部位的癌发生率并没有明显差别。总之,血吸虫肠病是否可引起大肠癌并无定论,但作为一种肠道慢性刺激物,积极治疗血吸虫病对大肠癌的预防来说还是非常必要的。

12.大肠肿瘤是不是就是大肠癌?

平时我们所说的大肠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两种。大肠的良性肿瘤也叫“腺瘤”,是大肠腺体(大肠里分泌粘液的组织)的过度增生。这是一种对人体危害不大的良性瘤。但由于它有进一步发展为癌的可能,因此,医学上叫它为“癌前病变”。一旦发现这种肿瘤,尽管它不是恶性肿瘤,也要积极治疗和复查。

13.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得了大肠癌呢?

大肠癌的主要症状是便血,其次是、、腹痛、体重下降等。一旦出现些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据国内病例统计大肠癌的误诊率高达41。5%。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大肠癌的症状缺乏了解,延误了就诊时。也有部分病例是因为接诊医生缺乏警惕,疏于认真检查,把便血误为,把脓血便当作痢疾治疗。有人分析了大肠癌患者从有症状到确诊的时间是:一个月内确诊者仅8-10%,1-3个月者25%,3-6个月64。3%。

14.听说做肠镜很难受,是不是大肠癌普查都需要做肠镜检查?

对于绝大多数参加普查的人来说,只要做三次粪便化验,看粪便中是否有眼睛看不见的血(医学上称“隐血”)。如果有这种“隐血”,则需要做结肠镜检查,以进一步确定出血的原因是肠癌!还是、结、息肉。如果没有这种“隐血”,则不需要进行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不仅是一种诊断手段,也是一种治疗手段和肠癌的预防手段。与患肠癌相比,结肠镜检查的痛苦显然是微不足道的。就肠镜检查本身而言,除非患者的结肠过长或检查者技术不熟练,一般来说不会有太大痛苦。

15.为什么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大多已是中、晚期患者?早期和晚期大肠癌治疗结果有什么不同?

因为早期大肠癌常无症状;一些患者出现症状(甚至医生)误以为是、痢疾、和结。一旦久治不愈,疑及癌症时,疾病已到中、晚期。早期癌手术(甚至可以

在肠镜下手术)后五年存活率可达90-95%,而晚期癌仅10%

16.怎样才能获得早期诊断?

健康人的定期进行普查(健康体格检查);对癌前疾病进行必要的治疗(如对腺瘤、溃疡性结的治疗);对大肠癌的直系亲属进行遗传学监测,都是获得早期诊断的主要途径。

17.怎么进行大肠癌普查?

普查其实就是定期的专病健康检查。这种健康检查也并非所有的人都要检查,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检查要求。例如,50岁以上的无症状者均应进行每年一次普查,普查的方法是先做粪便检查(如隐血化验),一旦粪隐血试验阳性,应立即接受肠镜检查。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从40岁开始普查。直系亲属中有多个恶性肿瘤者,应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和必要的肠镜检查。有些家族应从20-25岁就要进行上述检查。

18.有什么症状说明可能患了大肠癌?

大肠癌的常见症状有便血、、腹痛,腹部肿块、腹水等等。当然不等于出现上述症状就得了大肠癌,因为其它许多疾病均可有这些症状。但是,一旦出现这些情况,特别是持续有这些表现的人,必须尽快就诊,以便明确病因,延误治疗。还要强调的是许多早期大肠癌并没有症状,千万不可认为,没症状就是没有病。

19.大肠癌能不能预防?怎样预防?

大肠癌是可以预防的。大肠癌的预防至少可以有两种办法:病因学预防和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刚才讲过,现在已经知到不好的饮食习惯和容易癌变的良性疾病都是大肠癌的发病原因。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积极治疗容易癌变的疾病,有明确大肠癌家族史的人,接受遗传学预测是病因学预防。积极参加定期的健康身体检查(普查),便是早期发现大肠癌的有效方法。

20.患了大肠癌应该怎么治疗?

大肠癌的首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因为大肠癌绝大多数是息肉型,如果癌发生在息肉的顶端,而且是早期癌,便可以在肠镜下切除,不必开腹切除结肠。如果癌发生在息肉根部,或者是溃疡性癌或者是疑有转移的癌则必须开腹切除肠管。手术后是否还要进行化疗,要看癌有无转移、癌的分化程度和病人的综合情况。这些方法的选择要由医生掌握。目前流行的免疫疗法、传统药物疗法也可作

为上述治疗方法的补充或辅助,在适当时机协助或加强大肠癌的治疗效果。

1例乙状结肠癌

1例结肠癌术后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肠造口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 1 周内,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造口皮肤黏膜缝线处组织愈合不良,使皮肤与肠造口黏膜分离,并留下一个开放性的创面[1] 。我院于2015年1月收治了1例肠梗阻患者,行急诊手术,术后第6天发现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皮下脓肿。针对患者个体情况,确定治疗方案,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关键词】结肠癌、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个案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60岁,2015年1月20日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及排便10天”入院,完善检查后诊断肠梗阻,当日急诊在全麻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降结肠造口术+肠减压术,术后诊断:乙状结肠癌并梗阻。组织病检结果:乙状结肠黏膜黏液腺癌。病理分期:Ⅲ期,T4aN1cM0。实验室检查结果:钾 3.21mmol/L,白蛋白29.1g/L。术后第6天常规更换造口袋时发现造口10点钟方向有一包块,触之疼痛,造口周围皮肤发红,造口与皮肤衔接处异常红肿,考虑脓肿形成,拆线后发现造口6~12点钟方向皮肤黏膜分离,探入棉签上可见脓液。予脓腔清洗、清除黄色坏死组织,选择合适的敷料引流;造口周围皮肤处选用造口附件产品保护皮肤等处理;至术后11天引流量显著减少,达到出院标准,出院后在门诊随访换药。术后22天皮肤黏膜分离处完全愈合。 2 护理 2.1 评估 2.11 肠造口评估 正常肠造口微凸、红色、有光泽,肠造口黏膜与周围皮肤对合紧密,肠造口周围皮肤完整,颜色与正常皮肤相同[2]。该患者系降结肠单腔造口,造口形状不规则,大小为50mm×38mm,高于皮肤约0.5cm,颜色红润,有光泽,轻度水肿。排便形状为不成形稀便。肠造口6~12点方向皮肤与黏膜分离,其中8~11点钟方向可扪及一大小约2

结肠癌的护理

结肠癌病人的护理 一、结肠癌的病因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的。好发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男性比女性多,男女之比为2:1。结肠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主要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癌前疾病、及其他疾病有明显的关系。 一、环境因素结肠癌的发病与生活习惯饮食有关,特别是饮食。高脂肪饮食和食物纤维不足是发病的主要原因。高脂肪饮食,特别是含有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促进肝中胆固醇和胆酸的合成,进入肠腔内增加,结肠细菌作用使之转变成胆固醇代谢物及次胆酸,有致癌的作用。 二、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结肠癌的发病原因之一。家族史:一级亲属得过结直肠癌的,其下一代在一生中患此病比普通人群要多。大约1|4的新发病人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三、炎症性肠病患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比普通人得结肠癌要高得多,多见于幼年发病病变范围广病程长的患者,癌变常发生在扁平粘膜。炎症的增生性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常可伴有息肉形成,进一步发展为肠癌;克隆氏(Crohn)病时,有结肠、直肠受累者也能引起癌变。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会是常人的30倍 四、血吸虫病、血吸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结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区别,过去认为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因肠壁血吸虫卵沉积与毒素刺激,导致大肠粘膜慢性溃疡,炎性息肉等,进而引起癌变。 五、息肉大部分结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的,发病的主要诱因是不良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癌变得发生率为25%左右;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3%左右. 六、有关资料报道了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的发病率也在增高,有关学者认为与次级胆酸进入肠腔增加有关系。 二、结肠癌病理与分型 根据肿瘤的大体形态可区分为: 1.肿块型:肿瘤向肠腔内生长,好发于右侧结肠,特别是盲肠。 2.浸润型:沿肠壁浸润,容易引起肠腔狭窄和肠梗阻,多发生于左侧结肠。 3.溃疡型:其特点是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是结肠癌常见类型 显微镜下组织学分类较常见的为:①腺癌:占结肠癌的大多数。②粘液癌:预后较腺癌差。 ③未分化癌:易侵入小血管和淋巴管,预后最差。 三、结肠癌的转移途径\临床分期 主要有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侵润与种植等方式: 1.大肠癌扩散的特点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且累及肠段一般不超过10公分。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 2.结肠癌的淋巴转移 3.血行转移 4.侵润与种植 临床分期 Ⅰ期(Dukes 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 A0期:癌局限于粘膜 A1期:癌局限于粘膜下层

大肠癌病人的护理

大肠癌患者的护理 一、概述 大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大肠癌包括结肠癌,直肠癌和肛管癌。 二、病因 遗传因素:家族性息肉病、结肠腺瘤。 癌前病变:肠道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饮食结构:与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饮食有关。 大肠癌流行病学特点 直肠癌的发生率较结肠癌高。 不同地区大肠癌的发生部位有所差异。 大肠癌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大肠癌病人的性别差异不大。 型态分型 肿块型、浸润型、溃疡型 组织学分型 腺癌(最常见) 腺鳞癌 粘液癌 未分化癌(预后最差) Duckes分期 A期:癌肿限于肠壁内,且无淋巴结转移。

B期:癌肿穿透肠壁,无淋巴结转移。 C期:癌肿穿透肠壁,且有淋巴结转移。 D期:已有淋巴广泛转移或肝、肺、骨等远处器官转移。 扩散和转移途径 淋巴转移(最常见) 血行转移 直接蔓延 种植转移 结肠癌临床表现 (1)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常为首发症状。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不成形或稀便。癌肿造成部分肠梗阻时,可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癌肿表面破溃、感染等,会出现脓、血、黏液便。 (2)腹痛早期症状,疼痛部位不明确,为持续隐痛。出现肠梗阻时,痛感剧烈。 (3)腹部肿块多为肿瘤本身,也可为粪块。可有明显压痛。 (4)肠梗阻属晚期症状,属低位、慢性、不完全性梗阻。有肠梗阻表现。 (5)全身症状因长期慢性失血、癌肿溃烂、感染、毒素吸收等,病人有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晚期出现恶病质。 左、右半结肠癌的比较 右半结肠癌以全身症状、贫血和腹部肿块等为主要表现。 左半结肠癌以肠梗阻、便秘、便血等为主要表现。

结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doc

结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结肠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和 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结肠癌 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又称lynch综合征。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4诊治流程图 拟诊结肠癌病例结肠癌门诊继续随访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纤维结肠镜、组织或及 X 线摄片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 病理学检测 确定诊断排除诊断可根治性切除术前评估不可根治性切除有梗阻、出血、穿孔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再次评估可切除放、化疗姑息性手术 随访 5诊断依据 5.1病因 结肠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导致结肠癌发生的因素可 归纳为: 5.1.1环境因素 饮食习惯、肠道细菌、化学致癌物质、土壤中缺钼和硒。 5.1.2内在因素 基因变异、腺瘤、血吸虫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5.2高危人群

5.2.1有便血、便频、大便带粘液、腹痛等肠道症状的人。 5.2.2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 5.2.3大肠腺瘤患者。 5.2.4有大肠癌病史者。 5.2.5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 5.2.6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患者。 5.2.7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5.2.8 Crohn病患者。 5.2.9有盆腔放射治疗史者。 5.3临床表现及体征 5.3.1症状 右侧结肠癌患者临床上常表现有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消 瘦、低热等。早期偶有腹部隐痛不适,后期在60%~70%病人中可扪及右侧腹部质硬肿块。 左侧结肠癌患者早期临床上可表现有排便习惯改变,可出现 便频、便秘或便频与便秘交替。肿瘤生长致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阻 塞,可引起肠梗阻表现,约10 %的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肠梗阻或慢 性肠梗阻症状。 右侧结肠癌患者临床表现出现的频度依次以腹部肿块、腹痛 及贫血最为多见。左侧结肠癌患者则依次以便血、腹痛及便频最 为多见。 5.3.2 直肠指诊

结肠癌病人的健康教育

结肠癌病人的健康教育 1入院时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时做入院宣教,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环境。入院后向患 者讲解结肠癌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熟悉自己的病情。 2、术前健康教育 2.1术前心理指导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向患者讲解疾病及手术治疗的必 要性和重要性,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接受手术。 2.2术前准备的教育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等针对吸烟、酗酒的患者告知其危害性,其自觉戒烟戒酒。术前3 d进无渣饮食,前12 h禁 食,前4 h禁水。术前3d 口服泻剂,术前晚给予清洁灌肠,术前 1 d做好术野皮肤准备告知患者术前准备的方法、目的和意义。 3、术后健康教育 3.1饮食指导术后禁食,胃肠减压期间由静脉补充水和电解质,让患者了解禁食及胃肠减压的意义是防止腹胀,避免吻合口痿。肛门排气后指导患者试饮水进食流质饮食,如无不良反应,改为半流食,注意少食多餐。术后1周以后指导患者饮食宜进清淡、少渣饮食。注意不宜吃辛辣食物。术后2周指导患者 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低渣饮食。避免太稀或粗纤维太多的食物。 3.2活动指导患者术日平卧位,全麻清醒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在病情允许下协助患者翻身、叩背。指导患者正确地咳嗽、咳痰、防止感染。术后1~2 d 协助患者床上活动。术后3~7 d适当下床活动,介绍早期离床活动的意义。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量,逐渐增加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循序渐进。 编辑版word

3.3用药指导按医嘱合理用药,讲解药物的服用剂量、方法、作用、副作 用及用药后注意事项。 4、出院健康教育 根据不同的个体差异,结合结肠癌患者的康复状况做好患者思想工作,指导患者出院后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规律,适当参加体力劳动,避免劳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排便通畅。指导患者以高热量、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为原则,少食刺激性食物,如白酒、辣椒等。告知患者定期复查,遇有特殊情况时,及时来院就诊。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编辑版word

2021年结肠癌患者健康教育

结肠癌患者健康教育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疾病知识 结肠癌是罕见的产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病发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结肠癌主要为腺癌、粘液腺癌、未分化癌。年夜体形态呈息肉状、溃疡型等。慢性结肠炎患者、结肠息肉患者、男性瘦削者等为易感人群。结肠癌患者早期表示为腹胀、消化不良,此后呈现排便习惯修改,便前腹痛,稍后呈现黏液便或黏液脓性血便。肿瘤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呈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水肿等中毒症状。晚期可呈现黄疸、腹腔积液、水肿等肝转移征象,恶病质,直肠前凹包块,锁骨上淋凑趣肿年夜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示。结肠癌的治疗办法是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免疫治疗、中药以及其他支持治疗的综合计划,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二、饮食 膳食中应注意多吃些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如果结肠癌向肠腔凸起,肠腔变窄时,就要控制膳食纤维的摄入,此时应给予易消化、细软的半流食品,这些食品能够减少对肠道的安慰,较顺利的通过肠腔、避免肠梗阻的产生。结肠癌术后的病人,要遵医嘱给予饮食,饮食要以稀软开始到体内逐步适应后再增加其它饮食。应注意不要

吃过多的油脂,要合理搭配糖、脂肪、卵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食物。 三、休息和活动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避免肠粘连,根据病情和体力适本地介入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熬炼,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循序渐进地运动,运动量以不引起气喘,心悸,头晕等为指标. 四、用药指导 1、遵医嘱按时、按量、准确给药。对晚期肠癌难以控制的疼痛时,应尽可能 在痛前给药。 2、使用化疗泵者,予以深静脉置管避免静脉炎的产生。 3、口服化疗药者,应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反作用,并按期检查血象观 察有无白细胞下降及血小板减少。 五、出院指导 1、嘱患者注意起居有规律,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2、坚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3、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避免去人多地公共场合,防交叉感染(需要时戴口罩)。 4、异常情况随时就诊。

结肠癌

结肠癌的护理 摘要 本文通过了解结肠癌的定义与分期、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检查、疾病治疗及照护重点,来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使临床更完善、对病人的护理更优质化。 前言 结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年龄41-50岁。是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九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国家或地区结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因结肠癌死亡者,男性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5位,女性居第6位。从流行病学的观点看,结肠癌的发病与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习惯、缺乏体力活动)、遗传因素有关。年龄、结直肠息肉史、溃疡性结肠炎及胆囊切除史也是结肠癌的高危因素。 文献查证 一、结肠癌的定义与分期 (一)、定义:结肠上皮黏膜细胞因长期处在不正常内在环境,或外在环境的刺激下,导致基因多重突变,易引发结肠癌,通常是腺癌。 (二)、分类: 1、根据肿瘤的大体形态可分为: (1)、肿块型:肿瘤向肠腔生长,易发生溃疡。恶性程度较低,转移较晚。好发于右侧结肠,尤其是回盲部。1] (2)、浸润型:肿瘤沿肠壁呈环状浸润,易致肠腔狭窄或梗阻,转移较早,好发生于左侧结肠,特别是乙状结肠。1]

(3)、溃疡型:肿瘤想、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四周浸润,早期可有溃疡,边缘隆起,中央凹陷,表面糜烂,易出血或穿孔;转移较早,恶性程度高,是结肠癌最常见类型。 (三)临床病理分期: A期:癌肿局限于肠壁,可分为三个期:A1:癌肿侵及粘膜下层;A2;癌肿侵及肠壁浅表肌层;A3:癌肿侵及肠壁深肌层。 B期:癌肿穿透肠壁或侵及肠壁外组织、器官,尚可整块切除,无淋巴结转移。C期:癌肿侵及肠壁任何一层,但有淋巴结转移。 D期:有远处转移或腹腔转移,或广泛侵及邻近器官无法切除。 二、结肠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饮食和运动:与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食物有关。 1.脂肪刺激胆汁分泌,胆汁和脂肪酸在肠道厌氧菌的作用下,形成致癌因子。 2.动物蛋白中的氨基酸分解后产生致癌物。低纤维饮食导致形成粪便的物质减 少,肠蠕动减慢,增加了粪便和肠粘膜的接触时间。 3.过多食入腌制食品可增加肠道中的致癌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均可能 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 4.缺乏适度的体力劳动,导致肠蠕动功能下降,肠道菌群改变,肠道中的和胆 盐含量增加,以致引起或加重肠粘膜损害。 (二)遗传因素:20%-30%的大肠癌病人存在家族史,常见的有家族性息肉病和家 族性息肉结肠癌直肠癌综合征。 (三)癌前病变:多数大肠癌来自腺癌病变,其中以绒毛状腺瘤及家族性息肉病 变率最高;近年来大肠的某些慢性炎症改变,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 病及血吸虫肉芽肿也被列入癌前病变。 三、结肠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多无明显的症状,随着病程发展可出现一系列症状: (一)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腹泻、便秘、便中带血或脓、粘液。

大肠癌病人的护理

模块四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二十八大肠癌病人的护理 【复习提问】 1.胰腺癌好发部位? 答:胰头 2.胰头癌主要临床表现? 答:黄疸 【新课导入】 【案例】 患者,男性,55岁,已婚,工人,因大便习惯改变1年余,加重1周入院。 病人1年余前开始出现大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加,大便时有出血及粘液,在厂卫生室按“结肠炎”治疗,效果不明显。1周前开始出现腹胀,大便变细,甚至大便困难,排便前有肛门下坠感,有时出现粘液脓血便。肛门指诊可触及直肠明显狭窄,直肠前壁距肛门8cm 处可及一大小3x4cm肿块, 大便常规:潜血(+)。直肠镜检:直肠明显狭窄,直肠前壁距肛门9cm处可及一大小3x4cm肿块。 初步诊断:直肠癌 思考: 1.大肠癌术后如何防止造口狭窄?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正确完成灌肠操作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大肠癌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大肠癌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具备对大肠癌患者手术配合的能力,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大肠癌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好发于40~60岁。在我国以直肠癌最为多见,乙状结肠癌次之。 一、病因小先生 1.个人饮食及生活习惯长期高脂、高动物蛋白食物能使粪便中的甲基胆蒽物质增多,甲基胆蒽可诱发大肠癌。少纤维食品使粪便通过肠道速度减慢,使致癌物质与肠黏膜接触时间延长,增加致癌作用。缺少适度体力活动者也易患大肠癌。 2.癌前病变大肠慢性炎症性疾病史,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克罗恩病(胃肠道慢性炎

直肠癌患者的护理个案综述

直肠癌患者的护理个案 引言:大肠是消化系统的最后一部分,长约1.5米,由结肠和直肠组成。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恶性肿瘤, 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胃癌。人工肛门 手术或肠造口术是指因治疗需要,在患者腹壁上先做一个开 口,将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外并将肠管开口固定在腹壁上,用于 排泄粪便,粪便可收集于贴于开口处的特制塑料袋内,因此, 人工肛门是重新构建的一个排出粪便的人为肠道开口。 一、病史介绍: 主诉:于5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血便。 现病史:患者,刘桂英,女,78岁,于2014年10月4日08:15入院,入院时测T:36.5℃,P:72次/分,Bp:115/65mmHg,体重:43kg。主诉:于5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血便,为暗红色血性液体,量约10~30ml,无里急后重感,无腹痛腹胀,便血间歇性发作,无呕血黑便。为求进一步治疗,门诊拟“直肠占位”收治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肠镜示:直肠占位。病理示:直肠腺癌。肝胆胰脾B超示:胆囊结石。腹部增强CT示:肝脏未见明显转移性病灶,直肠占位。血常规、凝血四项、大生化、肺功能测定、心脏彩超均未见明显异常。 既往史:患者于9年前因结肠癌行手术治疗。 二、病理生理及手术方式: 直肠癌发病原因通常有三个方面:直肠慢性炎症;饮食与致癌

物质;遗传因素。临床表现常会出现:1、排便异常,即直肠刺激症状;2、粪便反常,如血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粪形变细等;3、梗阻症状,为直肠被癌肿梗阻,有排便困难,伴有腹胀腹痛等。大体分型可分为:肿块型,也称菜花型,向肠腔内生长,预后相对较好。溃疡型,多见,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易发生出血、感染或穿孔,转移较早。浸润型,癌肿沿肠壁周围浸润,使肠腔狭窄,预后较差。检查及诊断的方法有:1、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最直接和主要的方法;2、肠镜,是诊断肠癌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可直接取组织做病检;3、大便隐血试验是高危人群的初筛方法及普查手段。直肠癌的处理原则主要是手术治疗,临床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患者身体状况决定手术方式:肿瘤距肛缘5cm以上的患者可以行保留肛门的手术,即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Dixon术);当肿瘤距肛缘5cm 以内的患者行不保留肛门的手术,即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当肿瘤有远期转移或患者年老体弱、不能承受根治性手术时,只能行姑息性手术,即Hartmann术。 三、治疗方案: 辅助检查:直肠镜、病理检查、B超、腹部增强CT 治疗方案:直肠癌根治术,但因术中发现肿瘤已侵犯肠壁全层及骶前筋膜,如果分离肿瘤,易导致致命性大出血,故 实施姑息性结肠造瘘术,给予止血、抗炎、营养等补液治 疗,留置导尿管、胃管、盆腔引流管。 四、护理诊断:

直肠癌患者护理查房

直肠癌患者护理查房 令狐采学 参加人员:外一科全体 护士长:大家好,由于这段时间直肠癌的病人较多,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直肠癌病人的护理措施。直肠癌是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肿,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在我国占全身癌肿的第三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男女比例为2-3:1。直肠癌以中下段多见。占70-80%,多能通过直肠指诊发现。早起治疗愈后较佳。下面由责任护士***进行一下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72岁,主因间断性脓血便2个月于3月11号9:02分入院,入院时测T:36.7 P:70次/分BP:140/80mmhg R:18次/分,测血糖10.42mmol/L,由于血糖高所以对病人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等治疗,血糖正常后于3月21号17:00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现术后第4天病人现禁食水、保留导尿、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 护士长:请**说一下直肠癌的病因。 田华:直肠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饮食因素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与直肠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2、直肠腺瘤癌变腺瘤可分成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性腺瘤三类。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率高。家族性多发性腺瘤

也被视为癌前期病变,若不治疗其恶变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3、直肠慢性炎症刺激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等由于肠黏膜破坏,溃疡修复增生,肉芽组织形成过程中发生癌变。血吸虫病虫卵在直肠黏膜沉积,引起血吸虫性肠炎,其发生癌变也高于正常人。 4、其它如遗传因素、既往大肠癌、乳癌病史等。 护士长:请***说一下直肠癌病人的分型及分期***: 分型: (一)大体分型可分为三类: 1、肿块型又称菜花型预后较差。 2、溃疡型多见,占50%以上,转移较早。 3浸润型少见,转移早愈后差 (二)组织学分型:以腺癌最多见占75-85%,粘液腺癌次之占 10-20%愈后较腺癌差。其它还有未分化癌、 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预后最差。 (三)转移途径主要有四种: 1、淋巴转移这是直肠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2、直接浸润直接浸润周围脏器。 3、血行转移癌栓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其次还可以转移至肺、骨、肾等处。 4、种植转移癌细胞可脱落直接在腹膜种植,较少见。 根据Dukes分期原则将其分为四期: A期:癌肿限于直肠壁内。

结肠癌治疗指南

NCCN结肠癌指南(2015.2最新版) 更新内容: 1. 检测RAS基因状态,包括KRAS外显子2和非外显子2以及NRAS,还需检测BRAF基因状态,不论是否有RAS突变。 2. FOLFOX+Cetuximab作为治疗选择时需注意如下注释:对潜在可切除肝转移疾病的治疗数据仍有争议。 3. 对可切除的转移性疾病,围手术期总的治疗时间不超过6个月。 二.概述 美国的结直肠癌诊断位列第四,癌症导致死亡位列第二,数据显示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改善是癌症预防、早期诊断、更好治疗决定的。临床医生在使用指南时要明确以下几点:1.指南中分期按TNM分期;2. 除非有特别标注,所有推荐级别均为2A。 三.风险评估 大约20%的结肠癌有家族聚集性,新诊断结直肠癌腺癌或腺瘤病人的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风险增高。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包括:明确定义的遗传综合征如林奇综合征和家族性腺瘤样息肉增生。推荐所有结肠癌病人要询问家族史及风险评估。 1. 林奇综合征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结肠癌易感综合征,占所有结直肠癌2%-4%。由DNA错配修复基因(MMR)突变所致,包括MLH1、MSH2、MSH6和PMS2。目前检测林奇综合征的方法有免疫组化分析MMR蛋白表达和分析微卫星不稳定性(MSI)。若免疫组化MLH1蛋白缺失,还需检测BRAF突变,后者可致MLH1启动子甲基化影响蛋白表达。 NCCN支持对所有小于70岁病人或是大于70岁、满足Bethesda指南的病人进行MMR检测。另外对II期病人也要进行检查。 2. 结直肠癌的其它风险因素 炎症性肠病患者结直肠癌风险增加,其它可能风险因素包括吸烟、红肉和加工肉类的食用、饮酒、糖尿病、体力活动少、代谢综合征、肥胖或高BMI。吸烟、代谢综合征、肥胖或红肉和加工肉类的食用可能与预后差相关,结直肠癌家族史则预后相对好,数据尚有争论。 四.分期 第七版AJCC分期手册对结肠癌分期作了部分调整。II期疾病根据T3还是T4,及T4侵犯程度分为IIA和IIB、IIC。N1和N2也进一步细分,反应受累淋巴结数量对预后的影响。浆膜下层、肠系膜、非腹膜的结肠周围或直肠周围组织肿瘤沉积定义为N1c。根据远处转移只局限于1个还是多个组织或器官,细分为M1a和M1b。

结肠癌

结肠癌 1、恶性息肉 定义:息肉中有癌细胞浸润穿透粘膜肌层到达粘膜下层(pT1),pTis不属于恶性息肉。 预后良好组织学特征:1或2级分化,无血管、淋巴管浸润,切缘阴性。 如果带蒂或广基息肉,镜下切除后标本破碎或切缘未能评估或具有预后不良的组织学特征,建议行结肠切除和区域淋巴清扫。 2、AJCC建议至少需检出12枚淋巴结才能准确判断为II期结肠癌。可切除的结肠癌首选的手术方式是结肠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整块清扫。 3、KRAS第2外显子的12(最常见)和13密码子突变者不能从EGFR抗体靶向治疗中获 益,即野生型使用靶向治疗。KRAS突变为结直肠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故其突变状态在原发灶与转移灶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所有诊断为IV期的转移性患者均应行肿瘤组织基因测序。 4、如KARS无突变,检测BRAF(PCR扩增或直接DNA测序分析)。BRAF V600E突变者预后差,野生型OS20+个月,突变者10+个月,不能从EGFR抗体靶向治疗中获益。 5、可切除原发灶与肝、肺转移灶应行根治性切除,可同期或分期切除,可分次切除。 6、FOLFOX或CapeOX治疗3个月后或出现严重的神经毒性(>3度)时应考虑停用OXA,并用5-FU类+贝伐维持至肿瘤进展,可再用OXA。 7、初始治疗使用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治疗,二线不应再用;两药一种治疗失败后不建议使用另一种。 8、西妥昔单抗适于与含伊立替康的方案联用,若不能耐受伊立替康可单药西妥昔单抗。 9、II期中高危及III期需行辅化,除非临床试验贝伐、C225、帕尼单抗或伊立替康不应用。 10、术后辅化:身体允许情况下越早越好,超过3个月不再行放化疗 高危II期(T3-4N0M0)及III期(T1-4N1-2M0)应予术后辅化。 高危因素:具有不良预后因素包括T4、组织学分化差(3或4级)、血管淋巴管浸润、肠梗阻、局部穿孔的T3、肿瘤太近切缘、切缘不可评价或切缘阳性、标本检出淋巴结过少(少于12枚)。 II期高危可选5-Fu/LV、卡培他滨、5-Fu/LV/OXA 如考虑5-Fu单药辅化的II期患者应行MMR检测(DNA错配修复蛋白,mismatch repair),具有MSI-H(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的II期患者预后好,不会从辅化中获益。在进行MSI检测的同时检测18qLOH(18q杂合性缺失)为不良预后因素。 建议在所有50岁以下结肠癌患者中开展MMR蛋白检测,由于该群体患HNPCC 可能性增加。 III期推荐6个月辅化,共8-12周期,FOLFOX为1类证据并作为首选标准治疗方案(FOLFOX4与m FOLFOX6),CapeOX为2A类;不适合OXA可选单药卡培他滨或5-Fu/LV (单药卡培他滨疗效至少与5-Fu/LV相当) 如T4肿瘤浸润周围固定结构,或肿瘤复发时应考虑给予放疗同期辅助5-Fu为基础的化疗 11、MSI通常由MMR基因或MLH1启动子甲基化导致重复序列的插入或缺失,从而产生DNA微卫星长度的变化。 12、晚期或转移性疾病 原发灶未处理的同时性转移患者,如未发生急性梗阻或穿孔,全身化疗首选 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部分切除或减瘤手术对生存无益 对初始不可切除的转移性疾病,在术前化疗开始后2个月要重新评估手术切除性,对继续接受术前化疗的患者也应每2个月重新评估一次手术的可能性。

结肠癌的护理(精选.)

结肠癌的护理查房 患者信息: 姓名:陈云钦 科别:外科2区 床号:15 住院号:0000048701 出生地:福建永泰县 性别: 女 现住址:永泰县樟城镇北门路1号 年龄: 62岁 婚姻: 已婚 入院日期:2017-08-03 民族: 汉族 主诉:左下腹闷痛不适3个月,伴腹胀不适。现病史: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闷痛伴腹胀不适,无恶心、呕吐、纳差,无腹痛、腹泻,无呕血、黑便、粘液血便,无发热、畏冷等不适,未予在意,现为进一步明确病因就诊我院,门诊查胃肠镜示:1、降结肠癌2、结肠多发息肉。门诊拟“降结肠癌”收治入院,发病以来,精神尚可,饮食及睡眠良好,小便正常,大便习惯改变,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其他病史 个人史:出生在福建永泰县,久居福建省,生活起居尚规律,婚育史:已婚,育1男,1女,配偶及子女体健。家族史:父母已故,父亲死因不详,母亲死因不详,无家族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 36.2℃P70次/分R18次/BP130/72 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不良,神志清楚。胸廓对称,乳房扁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规则70次/分,未闻及病理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腹壁浅静脉无曲张,全腹压痛(-),反跳痛(-),肌卫(-),移动性浊音(-),全腹未触及包块,肠鸣音3次/分,脊柱生理性弯曲,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NS(-),

肛门及外生殖器外观正常。 辅助检查胃肠镜(2017.08.03)示:1、降结肠癌2、结肠多发息肉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4、胆汁返流。ECG(2017.08.03)示:1、窦性心律2、T波改变。肺功能(2017.08.03)示:轻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MVV、弥散功能、气道阻力正常。 初步诊断: 西医:1、降结肠癌 2、2型糖尿病 3、结肠多发息肉 4、糜烂性胃炎 患者术前存在以下护理问题: 1:恐惧—与害怕手术及担心术后愈合有关措施:1):介绍病区环境,物品放置及各项规章制度,使其尽快熟悉环境2):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全、安静,关心体贴病人,消除其紧张情绪3):介绍现在的医疗技术水平及床位医生的临床经验及疾病预后情况 2: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及术前准备知识 措施:1):讲解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转归,使其了解疾病相关知识 2):讲解胃镜,肠镜检查的注意事项,使配合检查 3)指导术前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 4):讲解术前留置胃管的方法,及灌肠的目的,减轻胃肠道张力,缓解术后腹胀,清洁肠道,减少术中后的感染 患者术后存在以下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出血—与手术创伤有关 措施: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过心率、呼吸、血压、脉氧的变化,以及口唇、面色、尿量的变化,注意有无休克的征象2)注意观察刀口敷料情况,如有渗血,及时汇报医生予对症处理3)观察引流液的情况,如胃管及腹腔引流管短期内引流出鲜红色血液,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立即汇报医生予对症处理 2: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措施:1):嘱病人卧床休息,保持床单干燥,平整,无渣屑,促进舒适2):与病人聊天,转移其注意力,指导家人给予心理支持3):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协助病人取半卧位,减轻腹壁张力,缓解疼痛4):镇痛泵的应用,按时巡视病房,评估病人疼痛程度,随时调节镇痛泵的速度5)协助取舒适体位,各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引流管牵拉刺激痛6)咳嗽时,双手按压伤口减轻痛疼

结肠癌

结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结肠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结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又称lynch综合征。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4诊治流程图

5诊断依据 5.1病因 结肠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导致结肠癌发生的因素可归纳为: 5.1.1环境因素 饮食习惯、肠道细菌、化学致癌物质、土壤中缺钼和硒。 5.1.2内在因素 基因变异、腺瘤、血吸虫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5.2高危人群 5.2.1有便血、便频、大便带粘液、腹痛等肠道症状的人。

5.2.2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 5.2.3大肠腺瘤患者。 5.2.4有大肠癌病史者。 5.2.5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 5.2.6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患者。 5.2.7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5.2.8Crohn病患者。 5.2.9有盆腔放射治疗史者。 5.3临床表现及体征 5.3.1症状 右侧结肠癌患者临床上常表现有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消瘦、低热等。早期偶有腹部隐痛不适,后期在60%~70%病人中可扪及右侧腹部质硬肿块。 左侧结肠癌患者早期临床上可表现有排便习惯改变,可出现便频、便秘或便频与便秘交替。肿瘤生长致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阻塞,可引起肠梗阻表现,约10%的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肠梗阻或慢性肠梗阻症状。 右侧结肠癌患者临床表现出现的频度依次以腹部肿块、腹痛及贫血最为多见。左侧结肠癌患者则依次以便血、腹痛及便频最为多见。 5.3.2直肠指诊 凡遇患者有便血、直肠刺激症状、大便变形等症状均应行直

结肠癌的综合治疗

结肠癌的综合治疗 关键词:结肠癌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4~6位。近来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1,2]。其根治性切除后5年生存率为50%左右[3]。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其死亡的重要原因[3]。目前公认的治疗结肠癌的方法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4],现综述如下。 1手术治疗 结肠癌的治疗首先强调手术切除,并注重联合术前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手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手术治疗的原则是:(1)尽量根治;(2)尽量保护盆腔植物神经,保存患者的性功能、排尿功能和排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1.1根治性局部切除术适应于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的,直径≤3cm,低恶性或中等恶性,隆起型,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早期低位直肠癌。该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对患者代谢干扰轻,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对高龄及心肺功能不佳者尤佳,但存在复发的风险,故选择患者要谨慎。李根海等报道32例,随访13~58个月,术后3例复发,无死亡病例[5]。叶绍滋报道19例,随访1~12年,术后1例再发[6]。 1.2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盲肠和右半结肠癌要求切除末端回肠和升结肠,包括肝曲。在手术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右输尿管和十二

指肠。术中需结扎回结肠动脉和结肠中动脉的右支。横结肠癌则切除从肝曲到脾曲的肠段,紧靠肠系膜上动脉结扎结肠中动脉起始端,近端结扎需切除肠段的静脉回流血管,以减少肿瘤的扩散。在重建肠道连续性时,保证吻合口无张力和血运是极其重要的,这可以减少吻合口瘘和裂开。左半结肠癌和乙状结肠癌则需松解脾曲,切除整个左半结肠。术中注意勿损伤脾,防止大出血。当结肠癌侵犯了邻近器官时,强调联合邻近器官的切除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对于癌性梗阻,右半结肠病变行癌肿切除Ⅰ期吻合是安全的。而左半结肠病变则需依据肠道梗阻程度和近端肠扩张的程度决定是否行Ⅰ期切除吻合术[2,7],近年在与术中结肠灌洗相配合的情况下也倾向Ⅰ期切除吻合,如果有肠破裂和腹膜炎则行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术(Hartmann术)。 1.3伴有并发症的结肠癌 1.3.1结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结肠癌肝转移其5年生存率为25%~35%,其10年生存率达20%,总的中位生存时间28~40个月[3],肝转移灶切除后复发的患者,可再次手术[8]。AdamR等报道64例,再次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41%[9]。因此除非存在绝对禁忌证,所有结肠癌肝转移的患者,只要转移灶可以切除,都应考虑手术。对于肝转移灶不能切除的患者,或主瘤切除后切缘有残留或残留较多小癌灶,可采用冷冻、射频、经肝动脉灌注化疗等治疗,可使一部分不能切除的患者转为可切除治疗。 1.3.2结肠癌伴有梗阻的治疗梗阻性结肠癌的手术处理,癌肿导致梗阻是结肠癌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可以是一部分病人最早

大肠癌患者的护理

大肠癌(carcinoma of colon) 【概述】发生在结肠和直肠的癌肿称为大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41~51岁以上好发,好发部位是乙状结肠 45岁多发,但有年轻化趋势,<30岁有增高趋势。好发部位: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的齿状线处 【病因】病因不十分明了,认为与下述有关 1.饮食习惯:*过多的动物脂肪、动物蛋白食品,腌制品,肠内产生致癌物质 *新鲜蔬菜水果和纤维素食品少,肠蠕动↓毒物肠内滞留 2.缺少适度的体力活动:肠蠕动↓,菌群的改变,胆酸胆盐↑,损害肠粘膜 3.遗传易感性: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 4.癌前病变(腺瘤、溃疡性结、直肠炎、家族性息肉病、克罗恩病等) 【病理】 (一)大体分型 进展期大肠癌: 肿块型─向腔内生长、分化高、恶性低、转移晚、预后好;多见于右半结肠,盲肠。 浸润型─向管壁浸润、易使肠腔狭窄致梗阻、转移早,预后差;左半结肠多见。 ─糜烂易出血、分化低、恶性高、转移早、预后差;左右结肠均可见。最常见(二)组织学分型: 结肠癌:①腺癌(占大部分)②粘液癌(预后差)③未分化癌(预后最差) 直肠癌:①腺癌: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多见;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少见预后差②腺磷癌 (三)转移途径: 1.淋巴转移:主要 2.血行转移:肝-----肺、骨 3.种植转移:癌细胞像种子 4.直接浸润:直接浸润邻近器官;横结肠、乙状结肠、直肠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生活习惯、癌前病变、家族史 (二)身体状况 (1)症状 ?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 ?腹痛:出现较早,持续性隐痛,定位不确切 ?肠梗阻症状 ?全身症状:恶病质:肝大、黄疸、腹水、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结肠癌患者健康教育

结肠癌患者健康教育 令狐采学 一、疾病知识 结肠癌是罕见的产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病发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结肠癌主要为腺癌、粘液腺癌、未分化癌。年夜体形态呈息肉状、溃疡型等。慢性结肠炎患者、结肠息肉患者、男性瘦削者等为易感人群。结肠癌患者早期表示为腹胀、消化不良,此后呈现排便习惯修改,便前腹痛,稍后呈现黏液便或黏液脓性血便。肿瘤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呈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水肿等中毒症状。晚期可呈现黄疸、腹腔积液、水肿等肝转移征象,恶病质,直肠前凹包块,锁骨上淋凑趣肿年夜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示。结肠癌的治疗办法是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免疫治疗、中药以及其他支持治疗的综合计划,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二、饮食 膳食中应注意多吃些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如果结肠癌向肠腔凸起,肠腔变窄时,就要控制膳食纤维的摄入,此时应给予易消化、细软的半流食品,这些食品能够减少对肠道的安慰,较顺利的通过肠腔、避免肠梗阻的产生。结肠癌术后的病人,要遵医嘱给予饮食,饮食要以稀软开始到体内逐步适应后再增加其它饮食。应注意不要吃过多的油脂,要合理搭配糖、脂肪、卵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食物。

三、休息和活动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避免肠粘连,根据病情和体力适本地介入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熬炼,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循序渐进地运动,运动量以不引起气喘,心悸,头晕等为指标. 四、用药指导 1、遵医嘱按时、按量、准确给药。对晚期肠癌难以控制的疼痛时,应尽可能 在痛前给药。 2、使用化疗泵者,予以深静脉置管避免静脉炎的产生。 3、口服化疗药者,应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反作用,并按期检查血象观 察有无白细胞下降及血小板减少。 五、出院指导 1、嘱患者注意起居有规律,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2、坚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3、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避免去人多地公共场合,防交叉感染(需要时戴口罩)。 4、异常情况随时就诊。

结肠癌有那些类型

结肠癌有那些类型 结肠癌有那些类型?结肠癌早期无症状,晚期症状不典型,无特异性。结肠癌的症状出现的早晚、轻重和症状的类型取决于肿瘤发生于结肠的部位、肿瘤生长的速度、肿瘤的大体类型、患者的敏感程度等。结肠癌的症状可以归纳为:出血、梗阻、肿瘤的毒性反应、肿瘤的局部浸润、肿瘤的转移及非特异性症状等。 1.出血肿瘤表面质脆、无弹性、与大便磨擦后易出血。结肠癌的出血取决于肿瘤的部位、肿瘤生长的速度、患者大便的性状和排便的习惯等。 2.肿瘤所致的梗阻症状结肠癌梗阻症状的出现及出现的频度和程度也取决于肿瘤生长于结肠的部位、肿瘤的大体类型、肿瘤的生长速度、患者的大便性状、结肠的动力等。肿瘤生长至一定的体积阻塞肠腔,或浸润肠壁一周致肠腔变小,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或无法通过,引起不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临床上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肠鸣、便秘、排便困难,甚至停止排气、排便。2%-16%的结肠癌患者以完全性肠梗阻为首发症状。部分恶性度高的肿瘤,如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浸润肠壁肌层的范围广,肌层被破坏失去蠕动能力,致麻痹性肠梗阻。 3.消化道症状结肠癌患者在病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出现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下降、腹胀、腹痛、腹泻(黏液便或黏液血便等)、便秘,或腹泻和便秘交替等。 4.肠穿孔结肠癌的肠穿孔少见,其中3/4发生在肿瘤部位,1/4发生在肿癌所致肠梗阻的近段肠管,特别是在肿瘤近侧的、肠腔直径最大的盲肠部位。这是因为根据力学的原理,肠腔直径越大,其肠壁承受的压力越大的缘故。结肠癌所致的肠穿孔,因其内容物含大量的细菌,故很快引起腹膜炎,尤其是右半结肠、盲肠部位的穿孔,因其大便稀薄,肠内容物易于流出肠腔和易于在腹腔内流散,故腹膜炎的发生来得更早、更重,表现为急性腹膜炎症状:全腹痛、压痛、反跳痛、发烧、腹肌紧张、呈板状腹,如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很快出现中毒性休克。结肠癌急诊手术中,肠穿孔约占1/4。 5.腹腔肿块肿块的出现取决于肿瘤的早晚(临床分期)、患者的胖瘦(腹壁的厚度)和腹壁的紧张度。 6.肿瘤毒性物质释放所致的全身症状表现为疲倦、无力、消瘦、发热、贫血、体重下降、失眠等全身中毒症状。 7.肿瘤局部浸润的症状肿瘤浸润或压迫输尿管,致输尿管梗阻,引起输尿管、肾盂扩张,如双侧输尿管受累,可致患者无尿、尿毒症、肾衰竭。肿瘤侵及小肠、胃,致相应的症状,甚者可引起结肠小肠、胃结肠漏。乙状结肠癌在乙状结肠较长坠落于盆腔时,可侵及膀胱,引起血尿,侵及子宫引起阴道出血等。

结肠癌患者健康教育

结肠癌患者健康教育 一、疾病知识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结肠癌主要为腺癌、粘液腺癌、未分化癌。大体形态呈息肉状、溃疡型等。慢性结肠炎患者、结肠息肉患者、男性肥胖者等为易感人群。结肠癌患者早期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而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前腹痛,稍后出现黏液便或黏液脓性血便。肿瘤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水肿等中毒症状。晚期可出现黄疸、腹腔积液、水肿等肝转移征象,恶病质,直肠前凹包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现。结肠癌的治疗方法是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免疫治疗、中药以及其他支持治疗的综合方案,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二、饮食 膳食中应注意多吃些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如果结肠癌向肠腔凸起,肠腔变窄时,就要控制膳食纤维的摄入,此时应给予易消化、细软的半流食品,这些食品能够减少对肠道的刺激,较顺利的通过肠腔、防止肠梗阻的发生。结肠癌术后的病人,要遵医嘱给予饮食,饮食要以稀软开始到体内逐步适应后再增加其它饮食。应注意不要吃过多的油脂,要合理搭配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食物。 三、休息和活动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防止肠粘连,根据病情和体力适当地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循序渐进地运动,运动量以不引起气喘,心悸,头晕等为指标. 四、用药指导 1、遵医嘱按时、按量、准确给药。对于晚期肠癌难以控制的疼痛时,应尽可能

在痛前给药。 2、使用化疗泵者,予以深静脉置管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3、口服化疗药者,应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副作用,并定期检查血象观察有无白细胞下降及血小板减少。 五、出院指导 1、嘱患者注意起居有规律,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3、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避免去人多地公共场所,防交叉感染(必要时戴口罩)。 4、异常情况随时就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