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实训基地方案

生产性实训基地方案
生产性实训基地方案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15—2018)

实施方案

任务(项目)编号:XM-2

任务(项目)名称: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所属任务大类名称: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主持人:姜锐

项目主持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目录

序言........................................................................................................... - 1 -一、建设基础与建设成效 ........................................................................ - 3 -

(一)建设背景................................................................................. - 3 -(二)建设基础................................................................................. - 6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 7 -(四)建设成效................................................................................. - 9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 10 -

(一)建设思路............................................................................... - 10 -(二)建设目标................................................................................ - 12 -(三)标志性成果............................................................................ - 13 -三、建设内容........................................................................................... - 14 -

(一)总体规划............................................................................... - 14 -(二)具体举措................................................................................ - 15 -四、建设进展、经费预算及验收要点 .................................................. - 22 -

(一)建设进展............................................................................... - 22 -

表2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进度表......................... - 24 -(二)经费预算............................................................................... - 25 -表3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经费预算总表............. - 25 -表4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分年度预算................ - 25 -表5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资金投入预算总表- 26 -

(三)验收要点............................................................................... - 28 -表6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验收条目表......................... - 29 -五、保障措施........................................................................................... - 30 -

(一)机构设立............................................................................... - 30 -(二)保障机制................................................................................ - 31 -(三)过程管理................................................................................ - 32 -(四)经费保障................................................................................ - 32 -

序言

为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教育部于2015年连续发布《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7号文)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文)系列文件,在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的同时,践行文件指导思想,为完成文件中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对接河南省优势特色产业的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更是为了在“互联网+”时代,将大量优质教学资源数字化、网络化,为进一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特制定本方案引入多个企业共同创建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信息化技术培训基地。

建设方案分为:建设基础与建设成效、建设思路与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进展、经费预算及验收要点、保障措施五部分。建设预算总经费320万元。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方案

一、建设基础与建设成效

(一)建设背景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要文件,该文件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文件中对于职业教育做了重要布置,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政府的职责,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同时指出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

2014年6月在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文件中明确职业教育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断头教育和次品教育”,明确指出职业教育瞄准技术技能人才,要使高素质劳动者的优秀基因不断传承延续下去职业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不可或缺。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目标;更是为了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助力优质产能走出去,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的思想,2015年教育部连续发布《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7号文)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文)系列文件。特别是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文件的“主要任务与举措”中明确提出:加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凝练专业方向、改善实训条件、深化教学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支持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骨干专业建设。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与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规模以上企业深度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职院校在校内通过新建或改造原有实验室或实训室,引企入校创办“校内工作室”等模式,依据企业化、现场化进行布局和设备选型,参照企业员工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监控、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管理模式建立起来,具有生产功能的学生实践教学场所。因此实践教学功能和生产功能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两大基本功能,学生通过产品生产的真实过程,实现提升职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的实践教学目标。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生产任务、真实的企业管理和市场化的评价标准,从而能够满足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熏陶的基本要求。体现理论与实践、教与做的高度统一。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所使用的生产实训或技术服务的设备与企业大同小异,其区别仅仅是规格和型号的不同,就是设备的布局、文化氛围营造也要参照企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生产任务可以来源于社会真实的项目(即生产商品),也可以是模拟的教学任务(即生产产品)。但对产品的创意、设计、选材、制作、成本、工艺选择、验收标准、完成时间等都按照企业生产的要求。对技术服务的对象、内容、标准、技术规范、最终成果的形式等也严格按照市场的要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包括考勤、调度、计划、制品、统计等环节,以及安全与文明生产管理,甚至着装等都严格参照企业的制度执行,以实现实训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一致;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的产品或技术服务成果的质量、效率、成本、工艺选择等在接受学校“教学标准”评价的同时,还要参照企业、客户对产品的验收标准进行综合评判。总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情境和工作氛围的现场化,生产任务的真实化,运行和管理模式的企业化,成果评价市场化,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特点。

校内的生产性实训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最大的区别在于目标不同:校内的生产性实训以培养人为主要目标,而企业生产的主要目标是赢利,正是目标上的区别,决定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不是生产的“机器”,而是“职业人”的培养。在实训过程中产品的选择需具有典型性、递进性。参加实训的学生和学生实训的岗位具有轮换性。

(二)建设基础

1.已初步建立校企合作

经过2006年国家示范建设,我院成功成为高职首批28所示范院校中的一员,圆满完成国家示范建设任务,2009年通过验收。2010年开始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指导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开始进行后示范建设,到目前已与河南点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封先锋装饰有限公司、AD视觉设计工作室、锐视影视工作室、开封摄影网等IT中小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还与EPSON河南分公司、北京曼联传媒广告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北京传智播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IT企业建立了紧密联系。随着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与学校实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社会服务、成果共享的育人机制将逐步运行起来。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优越的外部环境条件。

2.现有的硬件环境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是从计算机应用专业分解出来的,是针对计算机在数字媒体方面的应用建立的。经过学校示范建设的投入,建成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心一个,网络技术中心一个,计算机近400台套,其中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相关的设备主要包含平面艺术设计一体化实训室1个、室内效果图制作一体化实训室1个,校企合作策划区和制作区各1个,数码影像工作室1个,其中计算机、照相机、摄像机、扫描仪和打印机等相关设备100台套,占地面积400平方米。

3.具备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

经过后示范建设的发展,本专业在校、系领导下,与相关企业合作于2012年承办河南省“数码影像处理技术”省级企业顶岗培训,2015年承办“微课设计与制作”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专业教师通过在企业兼职、下企业锻炼等多种形式,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通过开展技术服务工作,进一步扩大了专业影响,锻炼了师资队伍,促进了校企合作,促进教学和生产实际的结合。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

生产性基地数量不足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实训条件滞后成为制约高职人才质量提升的突出问题。受学校办学资金制约,能改造或新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数量有限;引进技术服务型企业虽然相对容易,但往往项目数和业务量小,能够组织学生参与生产性实训的时间和人数非常有限,校内生产性实训占实践教学的比例偏低。因此往往是学校热情很高,企业比较冷淡,最终效果一般。

人手缺乏,教学组织水平不高

因为IT行业发展迅速,虽然在校教师不断补充新知识,但由于企业经历较为欠缺,掌握新技能和新工艺的机会不多,造成了学校的教师往往实践技能比较弱。即使通过企业兼职和教师下企业锻炼等模式,获得的“双师素质”教师数量仍然有限。同样企业的技术人员,一心钻研工艺技术,但只知道怎么做,缺少教学的经验和表达技巧;不知道该如何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设计技巧传授给学生。

特别是随着扩招和单招的推行,学生生源质量下降,更加需要富有一线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因此目前实训教学环节富有双重经验的指导教师人手缺乏,最终造成实践教学环节整体指导水平不高的局面。

2.目前我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个性问题

2007年我专业创建之初发展至今,每年的招生人数从1个班(30-

40人),到了2011年扩大到了2个班(60-70人),到2015年增长到了3个班(100多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可能还会持续增长,因此目前的实训室规模及设备的情况在数量上已不能满足未来专业的发展的需要。

虽然经过学校示范建设的投入,建成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心一个,网络技术中心一个,计算机近400台套,但设备投入年是2008年,到目前已经7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设备相对比较陈旧,特别是能实现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的新设备严重不足,对于新软件运行和新技术实现有很大困难。特别是在开展生产性实训时力不从心,所以创建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迫胁需要。

另外,高等职业教育要发展,不但学校要发展,教师更要提升。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在校、系领导下,曾于2012年承办河南省“数码影像处理技术”省级企业顶岗培训,2015年承办“微课设计与制作”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可以预见如能建成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将会成为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信息化技术培训基地,对提升省内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同样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

(四)建设成效

到2018年建成集数码媒体拍摄和后期编辑生产性实训、商业摄影生

产性实训、艺术设计和微型喷绘商业化运营、效果图制作及建筑动画制作生产性实训为一体的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满足校内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生生产性实训、同时扩大服务区域,服务区内其他职业技术学院,除完成本专业实习、实训外,还可接收区内5所以上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年均1000人次以上的实习实训任务。扩大社会服务面,基地与社会、与更多的企业形成深度合作关系,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信息化技术培训和专项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培训基地,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助力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实现网络共享。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1.需要解决问题

“设备超期服役,严重老化”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下的实训要求。实践教学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要满足新形势下生产性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一体化教学的实训室还需要改造升级,能够满足专业生产性实训的实习、实训场所需要新建。

需要探索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长效合作机制与深度合作机制需要同样需要进一步探索。

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生产性实习、实训指导能

力、实习实训资源整合能力有待加强。

加强基地的培训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为提升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2.基地建设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指导,以《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为契机,以加快建设一批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对接优势特色产业的为目的,以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为突破口,以加强硬件环境建设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大幅度提升基地的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大批素质优良的数码媒体技术应用类技能型人才,为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最终为区域相关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3.具体思路

统筹规划

根据河南省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结合郑汴一体化区域经济建设,以及河南省未来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校企共建

探索实施学校提供场地,国家和学院提供建设资金,企业提供部分

设备和技术,并全程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实现学校与企业信息互通、文化互融、人员互聘、资源共享。

协同推进

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设备、技术不断更新为重点,引入多个相关企业,校企共同开展实训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统筹基地功能发挥,不断提高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益。

开放共享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面向职业院校和社会开放,接受行业企业指导,开展交流合作,承接职业院校师生利用基地资源创新、创业,以及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培训,充分发挥基地使用效益。并将其作为提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师信息化技能的培训基地和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基地。

(二)建设目标

从2016年1月起到2018年10月,通过三年建设,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基地建设对接优势特色产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依托企业,发挥我校联合企业共建基地的优势,依托专业发展的需要,建设先进的硬件环境,构建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较高水平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一支业务精干、道德高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进一

步创新基地运行的体制机制,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产学合作中心”,向本专业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性实训。

面向企业开展应用技术开发与服务,提供技术推广服务,同时还要服务校内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网络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并实行区域内高等职业学校资源共享,并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服务区域内相关社会职业培训,特别是为师资培训提供服务,成为“高质量、全方位”的教师信息化水平培训和专项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基地。

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营目标的理想状态是通过引进政府资金,企业部分设备和技术以及管理和文化,对外承接“订单”——生产任务或技术服务,在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监控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分工协作和有序轮岗,完成“订单”的任务。其质量接受客户检验,其生产和管理成本(包含支付顶岗实习学生一定的薪酬)独立核算,在提升学生技能、职业素养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一定的利润,实现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标志性成果

建设成为数字媒体应用高端技术人才培养生产性实训基地;

探索“现代学徒制”机制在顶岗实习等生产性实训中的应用;

创新校企共建生产性基地运行管理模式,合作开发生产性实训

项目。

三、建设内容

(一)总体规划

1.硬件建设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包括数码媒体拍摄和后期编辑工作室、商业摄影实训训练场、EPSON艺术微喷中心、效果图及建筑动画制作工作室(含装饰材料展示区和施工工艺体验区),以及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办公室、商业洽谈室、会议室等共计800平方。

表1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总体规划

室、商业洽谈室、会议

室、头脑风暴中心)

2.软件建设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基地指导教师团队建设

基地对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

基地对外服务项目开发

(二)具体举措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建设模式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以我院为主体,以与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深度合作为基础,以“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为依托,通过“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校内工作室”等模式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必须签署协议,明确资源配置、成本核算、收益分配、财产管理、师生实训等方面的责权利,并共同制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形成以“契约”为保障的利益共享机制;基地参与合作的企业应具有一定的生产或经营规模,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符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三年内企业对基地建设投入人力物力,使得基地具有较强的实体化运作能力,能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或开展行业企业员工基础培训;基地所有制产权明晰、以学校为主体,建设周期为3年。

探索运行机制

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管理机构,形成“校企联动、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培训”的运行机制,实现学校教学环境与企业现场环境、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企业主动提供真实的生产项目或经营案例,基地生产性实训产品或教学案例60%以上来源于真实生产(经营)项目;企业生产、技术、标准向基地院校无偿开放,形成校企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换岗交流机制;基地教学功能突出,每年承担职业院校师生实习、实训不少于10000人次。

探索管理模式

成立以院校为主的,生产性基地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组成的管理机构,共同负责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职业文化引入基地,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实施校内生产性基地院校统一管理下的“专业(及相关专业和课程)+基地”运作模式,统筹发挥基地的教学、实训、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推行生产性项目实训,学生和培训对象能参与基地实际项目的实施;以企业标准为依据,校企共同评价教学培训质量。

2.硬件建设

数码媒体拍摄和后期编辑工作室

“数码媒体拍摄和后期编辑工作室”主要训练学生进行微电影拍摄、电视节目录制、微课教学拍摄等,后期编辑成片实训工作,对外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