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文言文教程文件

《嫦娥奔月》文言文教程文件
《嫦娥奔月》文言文教程文件

《嫦娥奔月》文言文

嫦娥奔月

【原文】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zhuó)之,树创随和。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摘令伐木。

【注释】

斫:zhuó,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

【翻译】

羿从西王母处请来不死之药,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飞往月宫。嫦娥于是就住在月宫之中,变成了蟾蜍就是传说中的月精。所以老的传说中月亮上有颗桂树,还有蟾蜍。因此有一本记录异事的书上说:月亮上有颗桂树非常高,树下有个人不停地砍树,可是树被砍开之后马上就愈合了。砍树的人叫做吴刚,是西河人,在学仙道的时候犯了过错,就罚他砍伐桂树

《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

《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 作品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作品译文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看到大海后,才知道你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满溢出来;尾闾排泄它,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会减少而流尽;海水不因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增减,也不因水灾旱灾而受影响。这表明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可计数。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从天地之间生成形态,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存念会被别人看少,又凭什么自我夸耀呢?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像小洞在巨大的水泽里吗?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像梯米在大仓里吗?称事物的数量叫做…万?,人类只是占其中的一类;人类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的地方都有人,令人只是占其中的一千;这表明人与万物相比,不像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吗?五帝所连续统治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所劳碌的,全不过如此而已。伯夷以辞让君王位置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先前看到河水上涨而自满一样吗?”

文言文名篇观潮翻译及解析

文言文名篇观潮翻译及解析 《观潮 》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 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 雄豪。杨诚斋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 势,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 人物略不相睹,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 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 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 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 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 这期间海 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 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 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 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 为银子堆砌的城市; 钱塘江横着, 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亭外检阅水军, 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 两岸, 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 一会儿分开; 一会儿聚合, 形成五种阵势, 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 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 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 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 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 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 忽 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 耀自己的才能。
1/8

女娲补天文言文翻译

女娲补天文言文翻译 原文: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lǎn)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x。苍天补,四极正;淫x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译文: 以往古代的时候,四根天柱倾折,大地陷裂;天(有所损毁,)不能全部覆盖(万物),地(有所陷坏,)不能完全承载万物;烈火燃烧并且不灭,洪水浩大汪洋(泛滥)并且不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凶猛的禽鸟(用爪)抓取年老弱小的人(吃掉)。于是女娲炼出五色石来补青天,斩断大龟的四脚来把竖立(天的)四根梁柱,杀死(水怪)黑龙来拯救翼州,累积芦苇的灰烬来制止(抵御)过量的洪水。苍天(得以)修补,四个天柱(得以)扶正(直立);过多的洪水干涸(了),翼州太平(了);狡诈的恶虫(恶禽猛兽)死去,善良的人民百姓生存(下来)。 女娲补天的意思 [释义] 女娲:传说中上古女帝名。有说是伏羲的妹妹;有说是伏羲的妻子。相传共工氏祝融败;斗触不周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语出] 《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正音] 娲;不能读作“huò”。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传说雨花石是~留下的石头。 女娲补天的成语典故 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天不能覆盖大地,大地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在这种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鳌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堆积起来堵塞住了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女娲背靠大地、怀抱青天,让春天温暖,夏天炽热,秋天肃杀,冬天寒冷。她头枕着方尺、身躺着准绳,当阴阳之气阻塞不通时,便给予疏理贯通;当逆气伤物危害百姓积聚财物时,便给予禁止消除。从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 用女娲补天造句 1) 传说雨花石是女娲补天留下的石头。

《秋水》原文和译文(翻译)

《秋水》原文和译文(翻译)《秋水》原文和译文(全) 【原文】 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径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

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 【译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有人认为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士,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嫦娥奔月》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嫦娥奔月》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写汉字 zhōu xuán wēi bī lā mǎn jìng zhòng jiē jì xiāng qī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多音字组词 奔bēn________ bèn________

济jì________ jǐ________ 蒙mēng________ méng________ 3.我是拼音小能手 迫不及待 ________ 解除苦难________ 生活贫苦________ 翻箱倒柜________ 4.写出近义词 突然—________ 解除—________ 敬重—________ 贪婪—________ 善良—________ 威逼—________ 5.写出反义词 敬重—________ 贪婪—________ 善良—________ 6.形近字组词 逢________饿________银________遥________ 峰________娥________跟________摇________ 7.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意思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 . 欺诈诈骗尔虞我诈诈降 B . 疾病残疾疾恶如仇疾走 C . 虚假真假弄虚作假假山 8.读课文《嫦娥奔月》,补充下列词语并选择合适的填空。 迫不________ 树影________ ________当空 ________无比 美丽________ ________不老 飘飘________ 为民________ 9.拼音小关卡。给下列句中划线字加上正确的读音。 ①郭明义是新时代的活雷锋,他尽全力救济________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②我的家在马颊河畔,那里人杰地灵,人才济济________。 ③杨老师是我的启蒙________老师,他让我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 ④小商贩常常在斤两上蒙________骗顾客。 10.汉字小魔方。给所给的汉字加上偏旁组成本课新字,并组成合适的词语填到后面句子中。 ①止________乡镇扶植中小________发展,提供小额贷款。 ②贝________当一个人________成性的时候,很多事情都会偏离正确的轨道。 ③九________小的时候,我常常偷偷吃爷爷治病的小________,后来被妈妈大骂一顿。 ④干________电视上很多朝代的灭亡都是因为________当道,祸国殃民。 1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解除________ 接济________ 企盼________ 焦急的________ 12.照样子写词语 飘飘悠悠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3.句段训练营。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下面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①嫦娥美丽善良。乡亲们都很敬重嫦娥。 ②嫦娥面对着生命的危险。嫦娥没有拿出仙药。 14.把下列句子改为否定句 ①这次考试他考得很好。________ ②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让我们深受感动。________

从神话故事读文言文: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嫦娥奔月

从神话故事读文言文: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嫦娥奔月 【乐学宫主点拨】 荷薪者过来! 其价几何? 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 文言文概述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说文解字: 初次接触文言文,先从“读”开始。 一、初读:扫清障碍。 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把握节奏。 ⑴。查阅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⑵。在理解文言文语句层次和大意的基础上,正确划分句中停顿。

⑶。有感情地读出语气。 了解文学常识。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背诵时间: 二、解读:理解内容。 译文: 上古的时候,大地四方尽头极远的地方崩坏,大地塌陷,天不能把大地全都覆盖,地不能把万物完全承载,火势宽广猛烈而不熄灭,洪水浩渺无边而不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弱。 在这个时候,女娲熔炼五色石以补青天,折断鳌的四肢来把擎天的四根柱子支立起来,杀黑龙来拯救翼州,累积芦苇的灰烬以抵御洪水。苍天得以修补,四柱得以直立,洪水干枯,翼州太平,强壮凶猛的鸟兽死去,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三、精读:体会中心。 品质、情感、道理 四、品读:完成背诵。 品读的目的是达到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丰富语言,积累材料,训练语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天不兼覆.( ) 地不周载.( ) 鳌.足( )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猛兽食.颛民: 鸷鸟攫.老弱: 淫水涸.: 杀黑龙以济.冀州: 3.翻译下面句子。 ⑴天不兼复,地不周载 ⑵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⑶苍天补,四极正

初中语文文言文庄子《秋水》原文和译文(全文)

庄子《秋水》原文和译文(全文) 【原文】 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径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 【译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有人认为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士,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原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观潮》(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 之《观潮》(附答案) 阅读古文《观潮》,回答问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注解:南宋文人周密观钱塘大潮后写下的著名文章《观潮》,本文描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问题: 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天下之伟观也。() ②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③为火所焚。() ④皆披发文身() ⑤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⑥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⑦而僦赁看幕。()

⑧方其远出海门。() ⑨仅如银线。() ⑩吞天沃日。() 2.翻译句子。 ①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②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③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④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⑤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3.文中描绘了哪几幅观潮图? 4.“淅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文中哪一句最能表现出吴儿弄潮时技术高超? 6.最后一段写了观潮之盛,目的是什么?他从哪些方面来描 写的? 7.试概括本文的主要思想内容。 附答案: 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景象。 ②.农历十六是 ③.被 ④.画着文彩,动词

三年级语文:10《嫦娥奔月》(完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10《嫦娥奔月》(完整)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设计思路: 《嫦娥奔月》是一篇美丽的民间传说,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针对五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阅读是个体精神对象化的过程,我们预设了教学是:引导学生用心去阅读,在阅读文本中去生成。一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情景。想到嫦娥奔月你的眼前出现什么画面?让学生一边读第六自然段,一边想象画面。二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体验。让学生研读揣摩,深化体验,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美?三是在语言文字中去了解人物特点,重点研读文本,剖析人物性格特点,从而学习嫦娥善良美好的心灵。最后让学生吐露心声,水到渠成。如此一来,文本活了,活跃在学生的心中,活跃在阅读的课堂中。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讲了善良美丽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的药升天成仙的故事。故事生动有趣,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认读生字词。 *诈贪婪宝剑时值中秋迫不及待 威逼焦急敬重翻箱倒柜洒满银辉

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秋水》原文译文和鉴赏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tí 1,稗子一类的草,子实像糜子:“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米之在太仓乎?”2,杨柳新长出的嫩芽:“枯杨生~。” )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是信情乎?” 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郛(fú 形声。

周密《观潮》原文及翻译

周密《观潮》原文及翻译 内容介绍: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苹洲、萧斋,晚年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弁阳啸翁、华不注山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南宋末年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置业于弁山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潮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翻译: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就像这样一般。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而有钱的巨富、尊贵的官吏,争先赏赐银色的彩绸。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拓展:嫦娥奔月(含答案)全国通用

嫦娥奔月 能力练习一——翻译句子 1、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2分) 2、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2分) 能力联系二——加标点 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 (答案见第2页)

练习一答案: 1、从前,后羿在山里面狩猎。在月桂树下遇到了嫦娥。 2、民间有很多人都听到了他们相会时的窃窃私语。 练习二答案 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 【原文】 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 【翻译】 以前,后羿在山里面狩猎。在月桂树下遇到了嫦娥。两个人就用月桂

做证明,结成了夫妻。 后羿在西王母那里要到了不死药,托付给嫦娥保管。逢蒙前去偷不死药,偷窃不成功,就想害死嫦娥。嫦娥没有可以用来对付逢蒙的办法,就吃下了不死药飞到了天上。但是他不忍心离开后羿,就留在了月宫里。广寒宫里寂寞孤单,嫦娥很失落,没有什么可以打发日子,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要配制出能够飞天的药物,以便可以重新回到人间。 后羿听说嫦娥分到月亮上离开自己了,很背痛不想活了。月母被他的真诚感动了,允许嫦娥在月圆的日子里和后羿在月桂树下面见面相会。民间有很多人都听到了他们相会时的窃窃私语。 拓展阅读——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首诗题为“嫦娥”,实际上抒写的是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心灵独白。 前两句描绘主人公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本来也许可以给独处孤室的不寐者带来一些遐想,而现在这一派

《秋水》翻译及文言知识整理

《秋水》翻译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时:名词作状语,按季节。至:到。百:众多。川:河流。灌:注入。河:古今异义。古义:特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泾:同“径”,直。泾流:直流的水波。之:代词,这样。涘:水边,岸。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崖:高的河岸。之:助词,的。辩:同“辨”,分辨,辨认。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众多的小河流的水都注入了黄河,直流的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辨不清是牛是马。 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于是:古今异义。古义:在这时。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于:介词,在。是:代词,这(时)。焉:语气词,表停顿,不译。河伯:传说的黄河之神。欣然:高兴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以:认为,觉得。之:助词,的。美:形容词作名词,美景。为:是。尽:都,全部。 在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 3.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而:连词,表修饰。东:名词做状语,向东。行:走。至于:古今异义。古义: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事。北海: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东面:面朝着东方。面:名词作动词,面向,面朝。而:连词,表修饰。端:尽头,边际。 (河伯)顺着河流向东走,到了北海,面朝着东方一看,看不到水的尽头。4.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于是:古今异义。古义:在这时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焉:助词,无义。始:才。旋:旋转,掉转。其:代词,他。面目:古今异义。古义:指面部,脸。今义:指事物本来的样子。望洋向若:仰视着海神若。望洋:仰视的样子。若:海神名。而:连词,表修饰。叹:感叹。野语:俗语。之:代词,这样。闻道百:听到的道理很多。闻:听说,听到。道:道理。百:泛指多。以为:认为。莫己若:即“莫若己”,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莫:没有谁。若:比得上。我之谓:即“谓我”,说我啊,说的就是我啊。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在这时候,河神才掉转他的脸,仰视着海神若,感叹地说:“俗语有这种说法,‘听到很多道理,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5.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周密观潮原文及翻译

周密观潮原文及翻译 《观潮 》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节选自《武林旧事》第三卷。下面是周密观 潮原文及翻译,请参考。 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 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 四段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 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 弄潮健儿的英姿飒爽和观潮 人群的惊叹不已,使读者身历其境。 原文 浙江之潮 1, 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 方其远出海门 3, 仅如银线 4;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5,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 沃日 6,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7。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8,艨艟数百 9,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 阵之势 10,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11,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 物略不相睹 12,水爆轰震 13,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14,仅有“敌 船”为火所焚 15,随波而逝 16。 吴儿善泅者数百 17,皆披发文身 18,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 上 19,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20,腾身百变 21,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22,珠翠罗绮溢目 23,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24,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25。 翻译 钱塘江的大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是最盛 (的时候) 。 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 (看上去) 几乎只有一条 (横 画的)银白色的线粗细;不久,潮水渐渐近了,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 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来势极 其雄伟豪壮。 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 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 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 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 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乘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 然黄色的烟雾四面腾空而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了, (只听得)水爆的
1/6

五年级语文上册 10《嫦娥奔月》课课练 苏教版

10 嫦娥奔月 课内基础提优夯实课内基础,你就拥有了遨游语言天空的翅膀…… 一、拼音小关卡。给下列句中加点字加上正确的读音。 1.郭明义是新时代的活雷锋,他尽全力救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我的家在马颊河畔,那里人杰地灵,人才济济.()。 3.杨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他让我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 4.小商贩常常在斤两上蒙.()骗顾客。 二、汉字小魔方。给所给的汉字加上偏旁组成本课新字,并组成合适的词语填到后面句子中。 1. 止乡镇扶植中小()发展,提供小额贷款。 2. 贝当一个人()成性的时候,很多事情都会偏离正确的轨道。 3. 九小的时候,我常常偷偷吃爷爷治病的小(),后来被妈妈大骂一顿。 4. 干电视上很多朝代的灭亡都是因为()当道,祸国殃民。 三、词语游艺厅。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 欺诈.诈.骗尔虞我诈.诈.降 B. 疾.病残疾.疾.恶如仇疾.走 C. 虚假.真假.弄虚作假.假.山 D. 盼.望期盼.左顾右盼.盼.头 2.补充下列词语并选择合适的填空。 迫不()()树影()()()()当空()()无比 美丽()()()()不老飘飘()()为民()() (1)我( )地拆开爸爸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2)那椰子树叶像长长的羽毛,有风时( ),没风时也飘逸秀美。 (3)中秋节之夜,( ),万里无云。 四、句段训练营。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下面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嫦娥美丽善良。乡亲们都很敬重嫦娥。 2.嫦娥面对着生命的危险。嫦娥没有拿出仙药。 五、语段欣赏屋。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pánɡf?nɡ )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dào dǎo)柜,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完整版

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 作品原文 时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之闻,而轻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 北海若曰:“不可以语者,拘于虚也;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之所劳,尽此矣!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作品译文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渤海神若说:“对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看到大海后,才知道你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满溢出来;尾闾排泄它,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会减少而流尽;海水不因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增减,也不因水灾旱灾而受影响。这表明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从天地之间生成形态,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存念会被别人看少,又凭什么自我夸耀呢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像小洞在巨大的水泽里吗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像梯米在大仓里吗称事物的数量叫做‘万’,人类只是占其中的一类;人类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的地方都有人,令人只是占其中的一千;这表明

古诗观潮翻译赏析

古诗观潮翻译赏析 《观潮》作者是宋朝文学家周密。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作品。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自然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使人受到美的陶冶赞美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

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注释】 浙江:也就是钱塘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方其远出海门:当潮从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其,代词,指潮。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 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 沃日: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 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 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京尹,京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的长官。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 艨艟(méngchōng):战船。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尽,穷尽。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 乘骑(ì)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骑,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