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植物病原学思考题答案

微生物与植物病原学思考题答案
微生物与植物病原学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部分(对照思考题,不同要点以句号分开,AB表示同一问题中的两部分):

1.A: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B:个体小,体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生长繁殖快。适应性强,变异频繁。分布广,种类多。

2.真菌(卵虫、根肿菌、黏菌)、原核生物(细菌、支原体、螺原体)、病毒类病毒、

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原生动物等。

3.在每个被检查的患病生物上必须存在疑似病原物。这种疑似病原物必须能从寄主上

分离得到,并能被纯培养。当把纯培养的疑似病原物接种到健康的感病寄主上以后,寄主必须再次出现病害。在接种和发病的寄主上必须能重新得到相同病原物。

4.列文虎克(1676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从而揭示出一

个过去从未有人知晓的微生物世界)米奇里(1729年,出版发表了《植物新种

属》,人们将这一年作为真菌学的诞生)路易·巴斯德(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始创并首先应用疫苗接种以预防狂犬病、炭疽病等,发明了巴氏消毒法)亚历山大·弗莱明(1928 年发现了青霉素)德巴利(植物病理学之父)罗伯

特·柯赫(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迈耶(1886年证实烟草花叶病病株的汁液具有传染性)伊凡诺夫斯基(1892年,证实烟草花叶病病株的汁液经细菌滤器过滤后仍具有传染性,从而开始了人们对病毒的深入研究)Needham(1743发现了小麦粒线虫这是植物寄生线虫的首次记录)

5.无胞生物域、原核生物域、真核生物域。

第二章真菌部分课后题

1.现代真菌涉及生物的那几界?

原生动物界、假菌界(藻物界)、真菌界

2.什么是真菌鞭毛的“9+2结构”?

在电镜下观察,每根鞭毛的外面有一层膜,膜有11根纤丝,其中9根较大的周围纤丝包围着2根较细的中心纤丝,每根周围纤丝有2-3根附纤丝,每根中心纤丝有2根附纤丝。

3.真菌营养体有哪些变态?各有什么作用?

A、吸器,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枝,由活体寄生菌从寄主细胞中吸取养分。

B、附着胞,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分泌粘性

物质,其下方产生侵染钉穿透寄主角质层和细胞壁。

C、匍匐菌丝和假根,假根是根霉属的匍匐茎与基质接触处分化出来的根状结构。

伸入基质吸取养分并固着菌体。

D、菌网和菌环(收缩环),捕食性真菌的一些菌丝分枝成具有小环形的网状菌丝,

用于捕捉线虫获取养料。

4.真菌的菌组织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作用?

A、菌核,菌核是真核的休眠结构。萌发产生菌丝体或从上面形成产孢结构。

B、菌索,寻找、运输和利用营养;抵抗不良条件;休眠;侵入结构。

C、子座,由菌丝体形成,或由菌丝体与寄主组织结合而成的垫状结构,常在其中

或上面长出各种无性和有性繁殖结构。

5.真菌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及产孢结构有哪些?

(1)无性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

分生孢子的产孢结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

(2)有性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6.真菌的生长有何特点?

真菌生长表现为顶端生长;真菌生长于菌丝顶端聚集的泡囊有关。

7.何为同宗配合和异宗配合?

同宗配合:单个菌体自身的雌雄器官可以结合,不需要其它菌体就能完成有性生殖。

异宗配合:每个菌体都是自交不育的,不管它是否为雌雄同体的,必须有两个不同交配型的菌株交配才能完成有性生殖。

9.准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0.环境条件对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有哪些影响?

(1)温度。根据真菌与温度的关系,分为三类:嗜冷菌、适温菌、嗜热菌

(2)光照。可见光对菌丝生长一般影响不大,但可以激发和抑制繁殖结构和孢子的形成;对孢子形成有重要意义;近紫外光(320-400nm)对诱导孢子

形成非常有效。

(3)水。真菌一般在95%~100%相对湿度条件下生长良好,但在淹没培养中不能形成孢子;孢子的萌发需要水的存在。

(4)pH 。多数真菌在pH3-9都能生长;植物病原真菌最适为5-6.5;皮肤真菌pH4-10 。

(5)营养。基本营养:碳源、氮源、矿质元素、生物素、水。一般来说,丰富的营养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但不利于有性器官的形成。真菌在有性生殖期

间所需要的碳源并不一致,比如用双糖或多糖作为碳源比用单糖对生殖更

有利;氮源浓度过高抑制孢子形成;一般认为,生殖器官的形成需要高浓

度的矿质元素和维生素。

11.植物病原真菌种以下的单元有哪些?如何表示?

植物病原菌的种下又划分为变种variety(var)、专化型forma specialis

(f.sp.)和生理小种race及营养体亲和群(vegetative compatibility group ,VCG)。

12.真菌鉴定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1)形态学鉴定主要依据有:孢子形态(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的大小、形状、颜色)、产孢结构(孢子梗、子囊壳、担子等产孢结构的大小、

形状、颜色等)、菌落形态

(2)分子生物鉴定鉴定依据:根据一些保守基因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依据DNA的多态性,获得分子标记。13.植物病原真菌的侵染器官是什么?真菌可通过哪些途径侵入植物?

侵染器官:(1)附着胞、侵染钉:是主要侵染器官,由孢子萌发产生,可直接侵入;(2)菌丝:自然空口或伤口侵入。

侵入途径:(1)直接侵入:直接穿透植物角质层和细胞壁;(2)自然孔口入侵:气孔、皮孔、水孔、柱头、蜜腺等;(3)通过伤口入侵:各类伤口

14.卵菌及主要植病原物卵菌代表属的基本特征、引致病害的特点

卵菌基本特征:菌丝体:无隔、二倍体

细胞壁:含有纤维素和β-葡聚糖;

无性繁殖:产生具双鞭毛的游动孢子,具有茸鞭和尾鞭;

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减数分裂发生在配子产生阶段;

生态:多数水生,少数陆生。

A、腐霉属基本特征:菌丝无隔,孢子囊形态多样,丝状、裂瓣状、球形或近球

形等。孢囊梗无分化。孢子囊顶生、间生或侧生。每一藏卵器上有一个或数个雄器,

形成一个卵孢子。

引致病害:引起幼苗猝倒、种子腐烂、根茎和瓜果腐烂等。

B、疫霉属基本特征:无隔菌丝,游动孢子囊具乳突或无,近球形、梨形、椭圆形。游动孢子从孢子囊中释放。藏卵器有一个卵孢子。

引致病害:可以导致1年生和多年生植物幼苗和观赏植物、多年生果树和林木的

不同类型的毁灭性病害。

C.霜霉属基本特征:孢囊梗有主轴,顶部2~10次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多尖细。孢子囊卵圆形、无色或淡黄色。卵孢子球形。

引致病害:引起多种植物的霜霉病。

D、单轴霉属基本特征:孢囊梗分枝与主枝多呈直角。

引致病害:葡萄霜霉病。

E、假霜霉属主要特征:孢囊梗主干单轴分枝,然后作2-3回不完全对称的二叉

状锐角分枝,末端尖细。

引致病害:古巴假霜霉引起瓜类霜霉病。

F、白锈菌主要特征:孢子囊串生。

引致病害:白锈菌引起十字花科植物白锈病。

15.结合菌及主要代表性植物病原属的基本特征、引致病害的特点

结合菌主要特征:A、菌丝体:发达、多数无隔多核,少数高等类型有隔

B、无性孢子:孢囊孢子,不游动

C、有性孢子:接合孢子

D、绝大多数为腐生,少数为弱寄生菌

根霉属主要特征:菌丝分化出匍匐茎和假根。孢囊梗单生或丛生,与假根对生,顶端着生孢子囊。

引致病害:面包霉变和果蔬腐烂等。

毛霉属主要特征:菌丝体分化出直立、不分枝或有分枝的孢囊梗,不形成匍匐菌丝和假根。

引致病害:引起果实及贮藏器官的腐烂。

16.子囊菌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基本特征:菌丝体:发达、有隔(酵母除外)、单倍体

无性孢子:分生孢子

有性孢子:典型的一个子囊中有8个子囊孢子

腐生、寄生,少部分为美味食用菌

17.植物病原子囊菌代表属的基本特征、引致病害的特点?

外囊菌属基本特征:菌丝细胞有2个核。这些细胞可发育成子囊,平行排列在寄主表面,含8个单核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在子囊或外面以芽殖方式产生分生孢子。寄生菌。

引致病害:引起核果和林木的叶、花、果实变形。

18.担子菌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菌丝体:发达。具桶孔隔膜、单倍体。

有3种类型:(1)初生菌丝(n):单核担孢子萌发产生

(2)次生菌丝(n+n):两个单核细胞结合,通过锁状联合增加细

胞个数。

(3)三生菌丝(n+n):次生菌丝特化后再形成子实体。

无性繁殖:不发达。通过芽殖和菌丝断裂的方式产生芽孢子、粉孢子或分生孢子。

有性生殖:多数为异宗配合。产生担孢子。担子是完成核配和减数分裂的细胞,

从担子上长出担孢子。

19.植物病原担子菌主要代表属的基本特征、引致病害的特点

A、柄锈菌属主要特征:冬孢子有柄,双细胞,深褐色,椭圆,棒状至柱状;单

生寄生或转主寄生。

引致病害:多寄生于禾本科、莎草科及菊科植物。

B、胶锈菌属主要特征:冬孢子双细胞,有一长且能胶化的柄。锈孢子器长管状,锈孢子串生,球形,壁有疣。转主寄生,大多缺夏孢子阶段。

引致病害:此属锈菌0、I阶段大都侵染蔷薇科仁果类果树和树木,锈孢子侵染圆

柏属植物。

C、黑粉菌属主要特征:冬孢子堆黑褐色至黑色,成熟时呈粉状。冬孢子散生,

表面光滑或有花纹。冬孢子萌发产生有隔膜的先菌丝,其上侧生担孢子或不产生担孢子。

引致病害:引起禾本科植物的黑粉病。

D、腥黑粉菌属主要特征:冬孢子堆常生于寄主子房,少数生在营养器官上。

20.植物病原丝分孢子真菌主要代表属的基本特征、引致病害的特点

A、青霉属主要特征: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一至多次分枝呈扫帚状,分枝顶端

产生瓶状小梗,小梗顶端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球形。

引致病害:引起果实的青霉病。

B、曲霉属主要特征: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膨大成圆形或椭圆形,上面着生

1~2层放射状分布的瓶状小梗,分生孢子球形,无色或淡色,串生,聚集在梗的顶端呈头状。

引致病害:多腐生。引起粮食、食品等的霉变。

C、梨孢属主要特征:分生孢子梗无色,细长,不分枝,顶端合轴式产生分生孢子,呈屈膝状。分生孢子梨形,2-3个细胞。

引致病害:稻梨孢侵染水稻和多种禾谷类作物和杂草。

植物学课后思考题

《植物学》教材中的主要复习思考题 [9987] 绪论 一、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是否仍在进行?答:1、太阳系云团分散出地球云团冷却(H和O结合)地壳和原始海洋放电、紫外线等在原始海洋里形成了“有机物”(含蛋白质、核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原始生命体 光合自养细菌。 2、原始海洋、太阳光、有机物的形成、臭氧层。 3、仍在进化。 二、自氧植物与异氧植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各自在地球上的作用如何? 答:1、自养植物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于有机物中;异养植物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作为生活的能量来源。 2、自养植物是地球上有机物质的生产者,异养植物是分解者。 三、您认为“五界系统”划分的优缺点是什么?有无更好的划分方法? 答:1、五界系统将生物划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其优点是在纵向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大阶段,即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原生生物)和多细胞真核生物(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同时又从生物演化的三大方向,即光合自养的植物,吸收方式的真菌和摄合方式的动物,其缺点是它的原生生物界归入的生物比较庞杂、混乱。 2、1974年黎德尔(Leedale)提出了一个新的四界系统,他将五界系统中的原生生物分别归到植物界,

真菌界和动物界中,解决了原生生物界庞杂、混乱的缺点,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三原界系统(古细菌原界、真细菌原界、真核生物原界)正受到人们的重视。 四、什么是植物?动植物有何主要区别? 答:1、具细胞壁,含叶绿体,终生具分生组织能不断产生新器官,不能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运动反应的生物。 2、具运动性和吞食性者为动物,行固着生活能自养者为植物。 五、您认为今后植物学的发展趋势如何? 答:在宏观方面,已由植物的个体生态进入到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研究,甚至采用卫星遥感技术研究植物群落在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规律,进行植物资源的调查。 在微观方面,将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生物物理学、量子力学等相互渗透,将在新的水平上进一步相互交叉、融合,向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 植物学还将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广的范围内,探索植物生命的奥秘和发展的规律。 六、怎样才能学好植物学? 答:应以辩证的观点去分析有关内容,深入理解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组织间、组织与组织间、组织与宇宙间、器官与器官间、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间、营养生长与生殖发育间、植物与环境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要特别注意建立动态发展的观点。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观察法、比较法和实验法。 第一章植物细胞 一、细胞是怎样被发现的?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答:1、1665年,英人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在观察软木(栎树皮)的切片时发现了细胞,而真正观察到活细胞的是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hook,1677年)。 2、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来源于细胞。 3、为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基础。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有哪些特点? 答:类群:1.真核细胞型;2.原核细胞型: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式体; 3.非细胞型:病毒。 特点:1.体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分布广,种类多 5.适应强,易变异二.你认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哪些趋势? 答:研究领域有制药、治理环境污染等,微生物的基因科学,微生物病毒学,现代微生物学已发展出很多的分支学科,如病毒学,微生物基因组学,应用微生物(生物农药,浸矿微生物等),病源微生物(主要指细菌),海洋微生物,古细菌等,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菌种的遗传背景,市场化应用等,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食用菌的生产、功能性成分的提取等。 三.简述微生物与制药工程的关系。 答:1.人类除机械损伤外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造成的 2.微生物又是人用来防治疾病的常用方法 3.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来源很多 4.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相当多样,可用于生物制药 5.微生物和人之间的关系,涉及人、微生物、植物的协同进化 6.遗传学与生态学 名词对照: 古菌域:Archae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古菌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细菌域:bacteri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细菌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真核生物域:Eukary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真核生物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 微生物:microorganism 是所有形态体积微小的单细胞或者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第二章 一.比较下列各队名词 ①.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无染色体,其细胞核为拟核,细胞内么有恒定的内膜系统,核糖体为70S型,大多为单细胞微生物。真核微生物有明显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核糖体为80S型。 ②.真细菌与古菌:相同点: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 不同点:细胞膜中的脂质是不可皂化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等。 ③.原生质体与球形体:原生质体是脱去细胞壁的细胞,是由原生质分化而来,具体包括细胞膜和细胞质以及细胞器;球形体:指在螯合剂等存在的条件下用溶菌酶部分除去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而形成的缺损型细胞。 ④.鞭毛、菌毛和性菌毛:鞭毛是一端连于细胞膜,一端游离的、细长的波形纤丝状物。菌毛为一些菌体表面的非鞭毛的细毛状物,菌毛是许多革兰氏阴性菌菌体表面遍布的比鞭毛更为细、短、直、硬、多的丝状蛋白附属器。其化学组成是菌毛蛋白,菌毛与运动无关;性菌毛在少数革兰阴性菌,比普通菌毛略微稍粗,一个菌体只有1~4根,通常由质粒编码。带有性菌毛的细菌具有致育能力。 ⑤.芽孢与孢子:芽孢是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孢子是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二.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并说明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植物学练习题及解答

1.试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2. 各种不同传粉方式的花的形态结构特征如何? 一,自花传粉:(1)两性花,花的雄蕊常围绕雌蕊而生,而且挨得很近,所以花粉易于落在本花的柱头上。(2)雄蕊的花粉囊和雌蕊的胚囊必须是同时成熟的。(3)雌蕊的柱头对 于本花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中雄配子的发育没有任何生理阻碍。 二,异花传粉:(1)花单性,而且是雌雄异株植物;(2)两性花,但雄蕊和雌蕊不同时成熟,在雄、雌蕊异熟现象中,有雄蕊先熟的。(3)雄、雌蕊异长或异位的,也不能自花 传粉。(4)花粉落在本柱头上不能萌发的,或不能完全发育以达到受精的结果。 3. 简述孢原细胞到形成成熟胚囊的过程。 大多数被子植物的大孢子经过三次有丝分裂,形成了8个核,8个核进一步形成7 个细胞的胚囊,即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3个反足细胞和一个中央细胞,中央细胞内有两个极核。有的植物种类;中央细胞的两个极核在受精前,仍保持分离状态,有 的植物种类,二极核在受精前融合为一,称为次生核。 4. 简述双子叶植物花和禾本科植物小穗的组成。 双子叶植物花分为五部分:花柄、花托、花被、雄蕊群和雌蕊群。其中花被又分为花萼和花冠,雌蕊分为柱头、花柱、子房。乔本科植物 小穗分为浆片、外稃、雄蕊、子房、内稃、柱头、花丝、花药、颖片。 5.请叙述小枝与复叶的区别 一个叶柄上只生一张叶片,称为单叶;一个叶柄上生许多小叶,称为 复叶。 6.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是怎样产生的? 双子叶植物的茎在初生结构形成后,由于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 木桩形成层的活动,接着进行次生生长,从而形成次生结构,和根的 次生生长相同,使茎不断加粗。

4微生物复习思考题加答案

什么是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 定义: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生物、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通称。 种类:微生物类群十分庞杂,包括: 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 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属于真核生物的酵母菌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非细胞:病毒、朊病毒 原核生物:细菌、支原体、放线菌 真核生物:酵母、真菌等 一些国家的微生物教学体系内容中还涉及藻、地衣、线虫、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特点?举例加以说明。 体形微小,结构简单 易变异,适应性强:变异率10-6 易于培养与繁殖:大肠杆菌20min/代 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易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种类多,分布广:海洋、硫矿、热泉 微生物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为谁? 感性认识阶段(史前时期) 形态学发展阶段(初创时期)1664年,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曾用原始的显微镜对生长在皮革表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行观察。 生理学发展阶段(奠基时期)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德国人柯赫(Robert Koch))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1843~1910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微生物快速发展时期 青霉素的发现 大量抗生素的发现 发酵工业技术的发展 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成熟时期)微生物成熟时期 1950s DNA双螺旋的发现, 1970 基因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发展 4.试述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及其贡献。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了细菌他没有过大学,是一个只会荷兰语的小商人,但却在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巴斯德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柯赫(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流动蒸汽灭菌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

植物学复习思考题(后附答案)

植物学复习思考题 植物细胞和组织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和细胞学说2.原生质3.原生质体4.细胞器5.胞基质6.纹孔7.胞间连丝8.染色质和染色体9.后含物10.细胞周期11.细胞分化12.细胞全能性13.组织14.维管束15.维管组织16.维管系统17.质体18.侵填体19.胼质体20.细胞骨架 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 1.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组织。 2.生物膜的特性之一是其具有选择透性。 3.电镜下质膜呈现三层结构。 4.细胞是由细胞分裂或细胞融合而来的。 5.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核可分为核膜、核仁和核质三部分。 6.线粒体是细胞内主要的供能细胞器。 7.原生质的各种化学成分中,蛋白质所占比例最大。 8.质体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一切植物都具有质体。 9.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都具有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部分。 10.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合成及贮藏相关的细胞器。 11.胞质运动是胞基质沿一个方向作循环流动。 12.只有多细胞生物才有细胞分化现象。 13.有丝分裂过程中,每一纺锤丝都与染色体的着丝粒相连。 14.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无核膜。 15.有丝分裂中DNA复制在G1期进行。 16.细胞分裂可分为核分裂,胞质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 17.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分裂后期。 18.减数分裂的结果总是使子细胞染色质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19.借助光学显微镜,可详细观察生活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20.纺锤丝由微丝组成。 21.皮孔是表皮上的通气组织。 22.水生植物储水组织很发达。 23.成熟的导管分子和筛管分子都是死细胞。 24.活的植物体并非每一个细胞都是有生命的。 25.输导组织是植物体内运输养料的管状结构。 26.筛域即筛管分子的侧壁上特化的初生纹孔场。 27.成熟的筛管分子是无核、无液泡、管状的生活细胞。 28.分泌道和分泌腔均由细胞中层溶解而形成。 29.维管植物的主要组织可归纳为皮系统、维管系统和基本系统。 30.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是线粒体。 31.糊粉粒贮藏的物质是淀粉。

(精选)植物学名词解释及复习思考题

细胞器;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称为细胞器。如各种质体、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微管等。 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原生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它是细胞原生质体之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粱.是多细胞植物体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上统一的有机体的重要保证。 纹孔;在细胞壁的形成过程中,局部不进行次生增厚。从而形成薄壁的凹陷区域,此区域称为纹孔。 初生纹孔场;在植物细胞壁的初生壁上,存在初生壁较薄的凹陷区域,这个区域称为初生纹孔场。一般情况下,一个初生纹孔场可以产生多个纹孔。 单位膜;在电子显微镜下显示出由三层结构(两侧呈两个暗带,中间夹有一个明带)组成为一个单位的膜。 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现的细胞结构称为显微结构,而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更为精细的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或超微结构。 糊粉粒;无定形的蛋白质被一层膜包裹成圆球状的颗粒;是储存细胞后含物的结构。糊粉粒是储藏蛋白的颗粒状态。 成膜体;细胞分裂末期,当染色体移向两极,两极的纺锤丝消失,位于两子核之间的纺锤丝向赤道面周围离心的扩展,形成桶状的构形。这种在染色体离开赤道面后变了形的纺锤体,称为成膜体。 细胞分化;生物有机体是由一个细胞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细胞生长最后形成的。把生物细胞由一个母细胞演变成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的几类细胞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角质化、木质化、栓质化; 角质化细胞壁表面沉积一层明显的角质层的过程; 木质化细胞壁内填充和附加了木质素,可使细胞壁的硬度增加,细胞群的机械力增加。 这样填充木质素的过程就叫做木质化; 栓质化细胞壁中增加了脂肪性化合物木栓质过程; 传递细胞;:一种特化了的薄壁组织,传递细胞的细胞壁向内形成很多不规则的内褶,与细胞壁相连的细胞膜由于细胞壁的内褶而增加了表面积,同时增加了相邻两个细胞之间的接触面积,这有利于细胞间的物质运输。把具有这种结构的细胞称为传递细胞筛板和筛域;筛管分子具筛孔的端壁特称筛板; 筛管分子的侧壁具许多特化的初生纹孔场称筛域 简单组织和复合组织;由许多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组合而成,担负相关功能的紧密连接的组织的组合,称为复合组织。如表皮、周皮、木质部、韧皮部和维管束等。 皮孔;周皮上的构造,木栓形成层发育形成周皮的时候,在某些部位,木栓形成层细胞向外分裂并不形成木栓层,而是形成薄壁细胞,那么,这个部位就全部由薄壁细胞构成,它成为植物体和外界气体、物质交流的通道,把这个部位就称为皮孔。 直根系和须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称直根系。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分的根系,或根系全部由不定根和它的分枝组成,粗细相近,无主次之分,而呈须状、根系,称须根糸。 初生生长和次生生长;项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三个阶段产生各种成熟组织。这整个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在初生生长结束后,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有一种侧生分生组织,即维管形成层发生并开始切向分裂的活动,活动过程中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使根的维管组织数量增加,这种由维管形成层的活动结果,使根加粗的生长过程称为次生组织。 凯氏带;裸于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 厚成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称凯氏带。 中柱鞘;中柱鞘;中柱鞘是维管柱的外层组织,向外紧贴着皮层。它是由原形成层的细胞发育而成,保持着潜在的分生能力,通常由一层薄壁细胞组成,也有由两层或多层细胞组

微生物课件上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有哪3种形态 2.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各有何作用 +菌和G-菌细胞壁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4.青霉素和溶菌酶为什么不能杀灭革兰阴性菌 5.简述革兰染色法操作步骤 参考答案 1 基本形态三种:球菌;杆菌;螺形菌 2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荚膜功能:抗吞噬作用:是病原菌的重要毒力因子 抗杀菌物质损伤:如溶酶体、补体 粘附作用:形成生物膜与致病性有关 鞭毛功能;有鉴别意义, 鞭毛蛋白有抗原性:H抗原 某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有关 菌毛功能:细菌的黏附结构 介导细菌在局部定植 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性菌毛还能传递细菌的毒力和耐药性 芽孢功能:具有很强的抗高温、抗干燥、抗化学消毒剂和抗射线能力 3 革兰阳性菌: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其中肽聚糖又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三维立体结构。革兰阴性菌:由肽聚糖和外膜组成。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二维平面结构 4 G-有外膜阻止抗菌素进入;保护细胞壁组分肽聚糖不受溶菌酶分解 5 革兰染色法步骤: 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酒精脱色→复红复染 观察结果:G+菌:紫色G-菌:红色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2.细菌生长曲线分哪4个阶段 3.细菌根据对氧的需要程度分为哪几种类型 4.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哪几种 5.常用的消毒剂有哪些种类 6.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7简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 8.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好 参考答案 2.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四阶段 3.专性需氧菌2)专性厌氧菌3)兼性厌氧菌4)微需氧菌 4.源质、毒素和侵袭性酶、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色素等 5.①酚类②醇类③重金属盐类④氧化剂⑤表面活性剂 6.①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②破坏细菌的酶系统③改变细菌细胞壁或胞浆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菌死亡7.其波长在200-300nm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最强,这与细菌DNA吸收光谱一致。细菌DNA吸收紫外线后,使一DNA条链上两个相邻胸腺嘧啶公假结合成二聚体,改变了DNA分子构型,干扰了DNA 的复制和转录,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

病原微生物考试复习资料

绪论 一.病原生物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病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机体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关系。 二.医学微生物学发展中的几个标志人物和事件: (一)显微镜的发明 荷兰吕文胡克于1676年发明了一架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他用这种原始显微镜发现了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并正确地描述了微生物的形态,第一次为微生物的存在提供了证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二)传染因子的确立 1.19世纪60年代,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首次制成炭疽菌、狂犬病疫苗,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奠基人)首先证明有机物的发酵与腐败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并创立了用加温处理的巴斯德消毒法。 2.在巴斯德工作的启发下,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用石炭酸喷洒手术室和煮沸手术器械,创建了无菌外科手术,成为微生物学应用于医学实践的一个巨大成就。 3.德国医生郭霍证明了微生物是传染病的致病因子,并创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和细菌染色法等研究方法,使他同巴斯德一道成为实验微生物学的奠基人。郭霍提出了著名的四原则:①在同样特殊疾病中能发现同一种病原菌;②这种病原菌能在体外获得纯培养;③将纯培养接种至易感动物能引起相同的疾病;④能从感染动物体内重新分离出这种病原菌的纯培养医学教。 (三)病毒的发现 1892年俄国科学家伊凡诺夫斯基证明烟草花叶病病原体是一种光学显微镜看不见的,能通过细菌滤器的最小生物-病毒,标志着病毒病原研究的开始。 (四)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 1929年Fleming发现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一直到1940年Florey 等将青霉素分离提纯后,才开始应用于临床医学教。 (五)免疫学的兴起与发展 18世纪英国医生创制了牛痘以预防天花,为科学地制备和应用疫苗开辟了途径。以后,巴斯德研制鸡霍乱、炭疽、狂犬等疫苗成功,从而为免疫学兴起奠定了基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本原理 一、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差异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是一层厚而致密的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肽聚糖的肽链之间通过5个甘氨酸交联着。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则是多层结构,从内到外依次是:薄薄的肽聚糖层,脂蛋白层/周质层,磷脂层和脂多糖层。革兰氏阴性菌的肽聚糖结构也和革兰氏阳性菌的有所不同,肽链是直接交联在一起的。 二、细菌有哪及类特殊结构,各有什么主要功能 1、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面覆盖着一层疏松透明粘性物质。厚度不同,名称不同。 功能:1)抵抗干燥;2)加强致病力,免受吞噬;3)堆积某些代谢废物;4)贮存物。 2、鞭毛和菌毛 鞭毛:某些细菌表面一种纤细呈波状的丝状物,是细菌运动器官。 鞭毛着生状态决定运动特点。

微生物实验报告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微生物的简单染色思考题 1油镜与普通物镜在使用方法上有何不同?应特别注意些什么? 答:油镜在使用时必须在载玻片与物镜之间滴加镜头油。油镜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两点: (1)、使用后镜头的清洁: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用完 油镜必须进行“三擦” (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然后再用擦镜 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或者乙醇乙醚溶液)擦去残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 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2)、 .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 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2、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镜头油? 答:在使用普通显微镜时,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3、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答:低倍镜视野比较大,能看到的范围大,容易找到观察的目标,然后在用放大倍数高的高倍镜或油镜有目的的观察。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 (1)为什么必须用培养24 h 以内的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 答: 24h 以内的菌体处于活跃生长期,菌体细胞壁具有典型特征,而处于老龄的革兰氏阳 性细菌壁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染色时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2)要得到正确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必须注意哪些操作?哪一步是关键步骤?为什么? 答:应注意如下几点: 其一,选用活跃生长期菌种染色,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其二,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其三,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的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脱色过度造成假阴性 (3)当你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保证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答:当要确证未知菌的革兰氏反应时,可用已知菌进行混合涂片,使二者染色条件保持一致,如果已知菌的结果与预期相符,则证明操作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实验三、微生物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在显微镜下直接测定微生物数量有什么优缺点? 答: 1)优点:直观、快速、操作简单。 2)缺点:

植物病原微生物

拮抗微生物在植物病原防治中的利用 利用抗拮微生物防治植物根部病害,就是将培养好的拮抗微生物以一定方式施人土壤中, 或是通过在土壤中加人有机物等措施提高原有的拮抗微生物的活性, 从而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密度, 抑制病原菌的活动,减轻病害的发生。 在利用拮抗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时, 最为重要的是找到优良的菌株。优良菌株应具备什么条件, 应从什么地方, 用什么方法寻找这样的菌株只能根据病害的种类、病害发生的生态条件、病原菌的生活史及利用的途径来决定。从土壤及植物的根部很容易分离到拮抗微生物。从病害已经开始衰退的土壤或抑制病害发生的土壤尤其是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拮抗微生物的可能性更大。此外, 从病原菌的菌丝或菌核中分离拮抗微生物也是途径之作为生物防治剂的拮抗微生物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抑制发病的效果好②在制剂化和施用等操作过程中能够保持其活性③施用后, 容易定殖于作物的根圈, 迅速发挥其效果。 一、拮抗微生物的生物防治机制 1、寄生 寄生发生在病原菌与Trichoderma,Verticillium,Laetisalia,Glioclalium等真菌之间。寄生于病原菌的菌丝上可以抑制其活性, 寄生于菌核上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源的数量。寄生菌靠趋化性与特异性植物凝血素的凝集作用来识别寄生, 然后缠绕于病原菌的菌丝上或侵人菌丝内使菌丝死亡。在部分被寄生的细胞壁上可观察到侵人孔, 这是由于寄生菌产生的能溶解病原菌细胞壁的葡聚糖酶、甲壳酶等的作用结果。现正在对编码这些细胞壁分解酶的基因进行分析。 2、抗生 由于抗生物质的作用而产生的拮抗作用叫抗生。根肿病的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大肠杆菌素来实现的, 这种大肠杆菌素能抑制DNA的合成及细胞壁的合成, 从而抑制了病原菌的侵人。用P.fluorescens防治棉花立枯病就是靠这种细菌产生的硝砒咯霉素和pyoruteorin两种抗真菌抗菌素来起作用的。此外Pseudomonas 产生的抗菌物质还有peudane, phenazine化合物等,Bacillus产生的bulbiformi,bacitaracin等都已经有不少报导。 3、竞争 竞争是微生物间在生活空间和营养物质的绝对量不足时发生的。Pseudomonas通过与病原菌等有害微生物对铁的竞争促进了作物的生长。铁的竞争是通过细菌产生的铁的鳌合物psudobactin来实现的。此外, 有的植物根圈周围生活着阻碍植物生长的有害细菌(DRB), PGPR能够阻碍DRB着生于根上, 从而排除了影响作物根部的有害因子, 使作物得以很好地生长。 4、捕食 捕食是大生物攻击小生物的一种拮抗形态。土壤中的小动物捕食病原菌的现象叫食菌性。食菌性变形虫捕捉到病原菌后, 就把病原菌包围起来, 然后在病菌的细胞壁上刺圆孔, 侵人其中吸食原生质。在根圈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中, 食菌性线虫、蜡类、弹尾虫类都有抑制土壤病害的作用。这些小动物有对菌丝的趋化性, 靠捕食菌丝增殖。 5、溶菌 溶菌是指微生物的细胞壁由于内在或外界的因素分解消失的现象, 与细胞

植物学试题及答案.

绪论 一.填空题 1.植物界几大类群中, 哪几类属高等植物_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 2.维管植物包括哪几个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大类群植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维管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颈卵器; ________植物具有花粉管; ________植物具有果实。 4.植物界各大类群中, 称为孢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称为种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称为颈卵器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5.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三者都有_________, 所以三者合称_________植物; 而裸子和被子植物二者都有_________, 所以二者合称_________植物, 上述四类植物又可合称为_________植物。 6.从形态构造发育的程度看, 藻类、菌类、地衣在形态上_________分化, 构造上一般也无组织分化, 因此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其生殖器官_________, _________发育时离开母体, 不形成胚, 故称无胚植物。 7.维德克(Whitaker)把生物划分为五界系统。即_________界、__________界、________界、__________界和____________界。 8.藻类和真菌的相似点, 表现在植物体都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化; 生殖器官都是________的结构; 有性生殖只产生合子而不形成________, 但是, 藻类因为有________, 所以营养方式通常是________, 而真菌因为无________, 所以营养方式是________。 9.分类学上常用的各级单位依次是__________。 10.一个完整的学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用_______________文书写。 11.为避免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的混乱和便于国际交流, 规定给予每一物种制定一个统一使用的科学名称, 称为学名(Scientific name),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定, 物种的学名应采用林奈提倡的_________, 而物种概念并不完全确定, 一般认为衡量物种有三个主要标准, 即: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绿色植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选择题 1.(1分) 将植物界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的重要依据: A. 植物体内有无维管束 B. 生活史中有无明显的世代交替 C. 生活史中有无胚的出现 D. 是水生植物还是陆生植物 三.判断题 1.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都能形成颈卵器。( ) 2.所有高等植物都具有世代交替, 同时都具有异孢现象。( ) 3.在高等植物中, 苔藓植物的配子体是寄生的, 蕨类植物的配子体是独立生活的,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配子体也是寄生的。( ) 4.植物界根据颜色不同, 分为绿色植物和非绿色植物。( ) 5. 单倍体是指植物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植物。( )

植物学复习思考题

普通生物学上半部分复习思考题 1.细胞中分布有哪些细胞器?并简要说明它们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2.什么叫组织?植物有哪些主要的组织类型?各自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功能? 3. 简述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并指出中柱鞘细胞的功能有哪些? 4.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有何不同? 5.为什么植物移植时要浇水和修剪枝叶? 6.茎尖的结构与根尖相比有什么异同? 7.叶和芽的起源于什么?与侧根形成相比有何不同? 8.试比较双子叶植物茎和根初生结构的异同。 9.单子叶植物茎与双子叶植物茎结构的区别? 10.详述双子叶植物茎次生生长的过程和次生结构。 11.树皮与周皮有何不同?为什么“树怕剥皮”? 12.从器官结构和功能上说明一棵空心的大树为何还能活着,并继续生长? 13.详述双子叶植物异面叶的结构,并指出与等面叶的异同。 14.试举例说明叶的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5.什么是胎座?有哪几种类型?它与心皮数目的关系如何? 16.什么是花序?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17.详述从花药开始至花粉粒形成的发育过程。 18.试述花粉囊壁的发育过程和结构,指出各层结构在花粉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19.详述蓼型胚囊的发育过程。 20.试述植物在形态结构上对自花传粉、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的适应。 21.以荠菜为例说明胚的发育过程。 22.胚乳的发育有几种类型?各类型的发育过程如何? 23.图示从花发育到果实各部分的变化。 24.果实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25.了解果实和种子对传播的适应,如何防止外来杂草的入侵? 26.概述藻类植物各门的分类依据。 27.比较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异同,并说明后者比前者进化的理由。 28.试述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共同特征和区别,后者有哪些进化特征? 29.指出高等植物各门首先出现的进化特征及其意义所在。 30.试述拉马克进化论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区别 31.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哪些? 32.五界系统及其划分依据是什么?

植物学第二版复习思考题答案(蕨类植物)

1、中柱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它们彼此之间存在什么系统演化关系 答:主要类型: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真中柱散生中柱 关系: 网状中柱由管状中柱演变而来。若原生中柱中央的木质部被薄壁组织所取代则发展成筒状中柱。由于叶隙的大量出现,节间的缩短,便使管状中柱演化 成真中柱和散生中。 2、蕨类植物有哪些主要特征它和苔藓植物有何异同 答:主要特征:(1)蕨类植物大多为土生、石生或附生,少数为水生或亚水生,一般表现为喜阴湿和温暖的特性。 (2)孢子体:蕨类植物的孢子体一般为多年生草本,少数为一年生的。 (3)茎:茎通常为根状茎,少数为直立的树干状或其他形式的地上茎。有些原始的种类还兼具气生茎和根状茎。 (4)中柱:主要有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和多环中柱等。 (5)叶:蕨类植物的叶有小型叶和大型叶两类。 相同点:具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无性繁殖是产生孢子,有性生殖器官为精子器和 颈卵器。 不同点:(1) 蕨类植物的孢子体远比配子体发达,并有根、茎、叶的分化,内中有维组织,这些是异于苔藓植物的特点。 (2) 蕨类的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此点和苔藓植物不相同。 4、水韭外形似种子植物,根据哪些特征将它归入蕨类的 答:根据以下几点: (1)具孢子体 (2)配子体极度退化 5、松叶蕨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原始性试从其孢子体的结构和配子体的结构以及生态分布诸方面加以分析。 答:孢子体:孢子体分根状茎和气生枝,根状茎棕褐色,生于腐殖土或崖缝中,也有附生在树皮上。无真根,仅有假根,体内有共生的内生菌丝。气生枝多次叉状分枝,基部棕红色,上部绿色能营光合作用,主枝有纵脊3—5条,小枝扁平,具原生中柱或外始式管状中柱,表皮有气孔。叶为鳞片状,小型叶,无叶脉及气孔。 配子体:配子体发育在腐殖土或石隙中,体小,呈不规则圆筒状,有单细胞的假根,内具断续的中柱,木质部的管胞为环纹或梯纹,维管束的边缘部分有菌丝共生。配子体的表面有颈卵器和精子器,精子多鞭毛,受精时需要水湿条件,胚的发育也必须具有菌丝的共生。

最新植物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学试题 一、单选(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0.5分,共15分) 1.列那种细胞器具有双层膜结构 A 内质网 B 线粒体C高尔基体D 液泡 2.脂肪用苏丹Ⅲ染色后变成 A 黑色 B 黄金色 C 蓝紫色D橙红色 3.植物细胞壁初生壁的主要成分 A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B 果胶质、木栓质、角质 C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D角质、纤维素、木质素 4.下列导管,那种的输导效率最高 A梯纹导管B 螺纹导管C环纹导管D孔纹导管 5.“雨后春笋”现象主要是由------的分裂活动所引起 A 居间分生组织B顶尖分生组织C侧生分生组织D表面分生组织 6.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主要特点是 A形成细胞版B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C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D纺锤丝消失7.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和交换发生在那个时期? A前期Ⅱ B 中期ⅠC前期ⅠD后期Ⅱ 8.侧根发生从起源的位置看,属于: A外始式B 内始式C外起源D内起源 9.次生射线中,位于木质部的称木射线,位于韧皮部的称韧皮射线,两者合称A髓射线B维管射线C初生射线D联合射线 10.下列营养器官的变态中,属于同源器官的变态类型是 A块根,块茎,根状茎B茎卷须,叶卷须,叶状茎 C叶刺,茎刺,鳞叶D茎刺,根状茎,鳞茎 11.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中凯氏带存在于内皮层细胞的 A横向壁和径向壁上B横向壁和切向壁上 C径向壁和切向壁上D 所有方向的细胞壁上 12.根瘤是豆科植物的根与哪种生物形成的共生结构 A细菌B真菌C粘菌D放线菌

13.双子叶植物木本茎中失去输导能力的部分是 A早材B晚材C心材C边材 14.起到木本植物老茎内部和外界之间气体交换的结构是 A气孔B皮孔C穿孔D纹孔 15.被子植物韧皮部有 A导管和筛管B木纤维和筛胞C管胞和伴胞D筛管和伴胞 16.被子植物花粉粒二细胞(二核)时期含有: A一个人营养细胞和一个精子B两个精子 C一个营养细胞和一个生殖细胞D两个生殖细胞 17大多数被子植物胚乳细胞是 A单倍体B二倍体C三倍体D四倍体 18.下列果实的果皮单纯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果实是 A桃B梨C葫芦D南瓜 19.下列花特征不属于虫媒花的特征是 A花色鲜艳B具有气味或蜜腺C花粉粒具粘性D柱头羽毛状 20.下列叶特征不属于旱生植物特征的是 A表皮具厚的角质层B叶通常较小C气孔下陷D发达的通气组织21.向日葵的花序类型属于 A总状花序B头状花序C有限花序D伞形花序 22.具有离心皮雌蕊的是 A马尾松B菠萝C菜心D玫瑰 23.小麦小穗的基部有两片 A颖片B浆片C外稃和内稃D萼片 24.生姜食用部分主要是 A变态的根B变态的茎C变态的叶D变态的花 25.苔藓植物的生活史特点是 A孢子体占优势,配子体寄生于孢子体上B配子体和孢子体独立生存C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寄生于配子体上,只有配子体 26.下列植物属于维管植物的一组是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食品微生物学技术思考题答案1.如何区别高倍镜和油镜 答:(1)油镜更接近标本片(2)油镜与标本间的介质是香柏油(3)油镜刻有“oil”或“Hi”字样,也刻有一圈红线或黑线为标记。 2.为什么在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是应特别注意避免粗调节器的错误操作答: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时镜头距离标片很近,而粗调节器的调节幅度较大,粗调节器的错误操作会使镜头大幅度向标本移动,很容易损坏标本和镜头。一般先用低倍镜找到物象后换到高倍镜,就只需要用细调节器了。 3.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破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答:(1)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止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2)在转换油镜时,从侧面水平注视镜头注视镜头与玻片的距离。使镜头浸入油中而不以压破载玻片为宜。(3)从目镜内观察,把孔径光阑开到最大,使其明亮。然后用微调将镜台下降,直至视野内物象清晰。如油镜已离开油面仍未见物象,需重复操作。加的是香柏油。作用是增加折光率,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 4.在调节焦距时,往往出现一些疑似观察标本的物象点,物象点可能是目镜或物镜上的杂质,也可能是标本片上的观察对象,如何通过操作判断这些物象点是否在标片上 答:移动标本片,看物象点是否移动,如果不移动,则不在标本片上。 5.如果涂片未经热固定或固定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会出现什么现象答:固定时间是杀死菌体,使菌体蛋白质凝固黏附于载玻片上,增加菌体对染色剂的结合力,易于着色。但是如果没固定,不容易着色,且容易被清水冲走。

温度过高会使细胞收缩变形,时间过长会导致菌体变形或形态破坏,难以着色,从而导致难以着色。 6.为什么要培养18-24h的细菌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 答:此时菌体进入比较活泼的繁殖生长期,细胞壁比较好着色。若菌龄太老,由于菌体死亡或自溶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关键在于细胞壁的通透性的改变。如果菌龄过老,不便于显微镜下观察时阴性还是阳性菌。 7.如何操作才能保证革兰氏染色结果正确,其中的关键环节是什么答:具体操作步骤为(1)涂片,与简单染色法相同,要求薄而均匀。(2)干燥、固定,在空气中自然晾干,或将涂面朝上,在酒精灯微小火焰上干燥;在酒精灯火焰上通过3-4次,温度不宜过高。(3)染色,用结晶紫进行初染1min,然后水洗。用碘液进行媒染,用碘液覆盖染色部位1min,水洗。在涂有细菌的部位连续滴加95%乙醇,约30s,水洗脱色。用番红溶液复染1min,水洗。(4)干燥,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吸干,也可以用电吹风吹干。(5)镜检。 关键环节是酒精脱色。 8.为何常用插片法培养放线菌观察个体形态 答:放线菌的营养菌丝生长在培养基表面或插入培养基里面,不易被接种针挑取制片。采用插片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时期的形态。 9.在显微镜下,如何区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答: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10.放线菌与细菌的菌落最显着的差异是什么

微生物与植物病原学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部分(对照思考题,不同要点以句号分开,AB表示同一问题中的两部分): 1.A: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B:个体小,体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生长繁殖快。适应性强,变异频繁。分布广,种类多。 2.真菌(卵虫、根肿菌、黏菌)、原核生物(细菌、支原体、螺原体)、病毒类病毒、 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原生动物等。 3.在每个被检查的患病生物上必须存在疑似病原物。这种疑似病原物必须能从寄主上 分离得到,并能被纯培养。当把纯培养的疑似病原物接种到健康的感病寄主上以后,寄主必须再次出现病害。在接种和发病的寄主上必须能重新得到相同病原物。 4.列文虎克(1676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从而揭示出一 个过去从未有人知晓的微生物世界)米奇里(1729年,出版发表了《植物新种 属》,人们将这一年作为真菌学的诞生)路易·巴斯德(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始创并首先应用疫苗接种以预防狂犬病、炭疽病等,发明了巴氏消毒法)亚历山大·弗莱明(1928 年发现了青霉素)德巴利(植物病理学之父)罗伯 特·柯赫(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迈耶(1886年证实烟草花叶病病株的汁液具有传染性)伊凡诺夫斯基(1892年,证实烟草花叶病病株的汁液经细菌滤器过滤后仍具有传染性,从而开始了人们对病毒的深入研究)Needham(1743发现了小麦粒线虫这是植物寄生线虫的首次记录) 5.无胞生物域、原核生物域、真核生物域。 第二章真菌部分课后题 1.现代真菌涉及生物的那几界? 原生动物界、假菌界(藻物界)、真菌界 2.什么是真菌鞭毛的“9+2结构”? 在电镜下观察,每根鞭毛的外面有一层膜,膜有11根纤丝,其中9根较大的周围纤丝包围着2根较细的中心纤丝,每根周围纤丝有2-3根附纤丝,每根中心纤丝有2根附纤丝。 3.真菌营养体有哪些变态?各有什么作用? A、吸器,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枝,由活体寄生菌从寄主细胞中吸取养分。 B、附着胞,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分泌粘性 物质,其下方产生侵染钉穿透寄主角质层和细胞壁。 C、匍匐菌丝和假根,假根是根霉属的匍匐茎与基质接触处分化出来的根状结构。 伸入基质吸取养分并固着菌体。 D、菌网和菌环(收缩环),捕食性真菌的一些菌丝分枝成具有小环形的网状菌丝, 用于捕捉线虫获取养料。

植物学思考题

1. 苔藓植物有何主要特征(包括生活史过程)?为什么列入高等植物范畴? 答:( 1 )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①、植物体为小型多细胞绿色植物,生于阴湿环境。比较高等的类群,植物体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 ②、配子体产生多细胞的生殖器官,雌性生殖器官称为颈卵器,雄性生殖器官称为精子器。 ( 2 )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和种子植物门,是进化系统上较为高级的一类植物。绝大多数陆生,其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都有适应陆生环境的维管系统,世代交替明显。生殖器官是由多细胞构成的。受精卵形成胚,再长成植物体,所以称为有胚植物。苔藓植物是一类小型的多细胞绿色植物,多生于阴湿的环境中。植物体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简单的种类呈扁平的叶状体。植物体的内部构造简单,假根是由单细胞或单列细胞组成。无中柱,只有在较高等的种类中,有类似输导组织的细胞群.所以把苔藓植物列入高等植物范畴。 2. 苔类与藓类植物的主要区别? 3. 蕨类植物包含哪些主要类群,各大类群的主要区别? 根据蕨类植物的孢了体(包括根、茎、叶、孢了囊)、配了体、生长习性以及受精作用和生活史特点等特点加以分类。 主要类型 根据我国蕨类植物家秦仁吕先生(1978)的意见分松叶蕨亚门、石松亚门、水韭亚门、楔叶亚门(木贼亚门)、真蕨亚门。检索区别如下: l. 植物体无真根,仅具假根, 2-3 个孢子囊形成聚囊;茎常能进行光合作用。…………………………………………………………………………………………松叶蕨亚门

1.植物体具有真正的根,不形成聚囊。 2茎具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常能进行光合作用;叶退化成鳞片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孢子具有弹丝……………………………………………………………………楔叶亚门(木贼亚门) 2.植物体非上述状,叶绿色,小型叶或大型叶,可进行光合作用,孢子没有弹丝. 3.小型叶,幼叶无拳卷现象. 4.茎多为二叉分枝,叶小形鳞片状,孢子叶在枝顶端聚集成孢子叶穗,孢子同型或异型,精子具2 条鞭毛………………………………………………………………………………石松亚门 4.茎粗壮似块茎,叶长条形似韭菜叶,不形成孢子叶穗,孢子异型,精子具多鞭毛,生长于水湿环境…………………………………………………………………………………水韭亚门 水韭亚门 3.大型叶,幼叶有拳卷现象,孢子囊在孢子叶有背面或边缘聚集成孢子囊群……………………………………………………………………………………………真蕨亚门 5.孢子囊壁多层,由多个原始细胞发育而成………………………………………厚囊蕨纲 5.孢子囊壁一层,由一个原始细胞发育而成 6.孢子囊柄由多个原始细胞发育而成,孢子同型…………………………原始薄囊蕨纲 6.孢子囊柄由一个原始细胞发育而成异型………………………………………薄囊蕨纲 4. 举例说明真蕨亚门植物的主要特点(包括生活史过程)? 主要特点:1)孢子体发达。茎除了树蕨外,均为根状茎,有各式中柱。叶大型,幼叶拳卷状,分化为叶柄和叶片二部分。叶片为单叶或一至多回羽状分裂或复叶。 2)孢子囊常聚集成孢子囊群生于叶边缘或背面,也有的生于特化了的孢子叶上,孢子同型,一些水生真蕨的孢子囊则生于特化的孢子果内,孢子异型。 3)配子体为心脏形的叶状体,长宽一般不超过1cm,绿色,有假根。精子器和颈卵器均生于腹面。 5. 裸子植物包括哪些主要类群?各大类群的主要区别? 裸子植物门的主要类群 裸子植物门主要包括苏铁纲(铁树纲)1科、9 属、110 种;银杏纲1科、1 属、1 种;松柏纲(球果纲)4科、44属、400余种;红豆杉纲(紫衫纲)3科、14属、162种;盖子植物纲(买麻藤纲)(倪藤纲)3科、3属、80种五大类。 检索区别: 1.花无假花被;茎的次生木质部无导管,乔木,少灌木 2.叶为大型羽状复叶,聚生于茎顶端,茎通常不分枝,雌雄异株……………………苏铁纲 2.叶为单叶,不聚生于茎顶端,茎通常具分枝,单性花,雌雄同或异株 3.叶扇形,叉状脉,精子具多数纤毛…………………………………………………银杏纲 3.叶针、条或鳞形等,无叉状脉;花粉萌发时精子无纤毛 4.具球果,大孢子叶鳞片状,种子有翅或无,无假种皮…………………………松柏纲 4.不具球果,大孢子叶常特化为珠托或套被,具假种皮………………………红豆杉纲1.花具假花被(盖被);茎的次生木质部具导管,小灌木或亚灌木……………………盖子植物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