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接力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接力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接力版英语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1

Lesson 1 Nice to meet you.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nice, meet, too

(2)能听、说、认读句型:This is ... Nice to meet you.Nice to meet you, too.

2.能力目标。

(1)能准确模仿本课录音中的内容。

(2)能在情境中运用句型“This is…”介绍他人。

(3)能在情境中运用句型“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在初次相识或被人介绍相识时表达问候。

3.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

(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英语思维意识。

(2)让学生了解与他人初次见面打招呼的礼仪。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运用句型"This is ...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介绍他人、互致问候。

2.教学难点。

能在真实情境中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句型“This is ...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too.”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配套音响。

2.学生准备:课本及其他学习用品。

四、教学流程设计

1.热身活动。

(1)吟唱歌曲“Good Morning”((详见三年级上册课本第6页)。

(2)师生互相问候交流。

2.新知呈现与操练。

(1)教师可利用课件或教学挂图呈现课文情景,引出主人公Bill,介绍语言情景引导学生猜测:"Bill is on his way to school. Who will Bill meet? Now let's listen and find out the answer.Bill正在上学的路上。Bill会遇到谁呢?现在我们一起听录音,找一找答案。”进人文本教学。

(2)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通过听录音寻找“Who will Bill meet”的答案。教师根据创设的情景语言描述:"Bill meets Ann and Mary. How does he know Mary? Bill遇到了Ann和Mary。他是怎样认识Mary的?”让学生找出答案出处,教学本课核心句型"This is... Nice to meet you.Nice to meet you, too."

(3)教师再次播放录音,学生模仿跟读。然后学生分小组朗读,小组展示朗读。

3.巩固拓展。

(1)表演对话。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佩戴头饰进行课文再现,表演对话。

(2)介绍新朋友。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四位新朋友: Amy, Lingling, Peter和

Mike。教师示范介绍其中一位:"This is Amy.这是Amy。”引导学生与新朋友相互问候“Nice to meet you.”教师模仿Amy语气回答:"Nice to meet you, too.”然后让学生小组内轮流戴上人物头饰并运用句型"This is... Nice to meet you.Nice to meet you, too.”进行练习。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单词和重点句型的用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本节课的收获,形成对学习成果的自我评价。

五、作业布置

1.听录音,跟读录音若干遍。

2.问一问自己的新朋友,并用句型“This is…”介绍给同学认识。

六、板书设计

Lesson 1 Nice to meet you.

This is Mary.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

第2课时

教学主题 Listen and guess

一、教材分析

Listen and guess是呈现新知板块,通过“听声音猜人物”的游戏情景呈现了核心句型:I am... You are...”旨在让学生能够在此情境中理解该句型的语用功能,同时让学生在练习中初步理解、学习人称代词与系动词be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听懂、会说句型:I am... You are...

2.能力目标。

(1)能准确模仿本课录音中的内容。

(2)能在图片、实物的帮助下或在情境中运用句型"I am ... You are...”大方地介绍自己和对方。

3.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

(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英语思维意识。

(2)培养学生乐于开口、敢于讲英语的习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在实际情境中,学生能正确运用句型"I am... You are...”大方地介绍自己和对方。

2.教学难点。

学生自我介绍用语“I am(I'm) ...”的发音不容易到位,教师要适时纠正,但是不可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配套音响、人物头饰。

2.学生准备:课本、人物头饰及其他学习用品。

五、教学流程设计

1.热身活动。

(1)吟唱歌曲“Good Morning”(详见三年级上册课本第6页)。

(2)师生交流。

吟唱歌曲后,教师和学生打招呼,利用人物头饰扮演角色介绍新朋友,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例如:

Teacher:Good morning, class.

Students:Good morning,teacher.

Teacher: This is my friend,Amy.(出示头饰)

Students:Nice to meet you.

Teacher: Nice to meet you, too.(带上头饰)

2.新知呈现与操练。

(1)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本板块的情景,并介绍语言情景:“Look! They are playing a game. Who are they? This is…看,他们正在做游戏。他们是谁?这是……”引导学生逐个介绍文本中的主人公。教师继续询问:" How do they introduce themselves? What do they say? How does Tom guess?他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他们说了什么?Tom是怎样猜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理解文本内容。

(2)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寻找“What do they say? How does Tom guess"的答案,引出核心句型"I am... You are...”进行板书、教学。

(3)教师再次播放录音,学生模仿跟读。然后学生分小组朗读,小组展示朗读。3.巩固拓展。

(1)听一听、猜一猜。

学生分组进行听一听、猜一猜的活动,小组内请一名学生蒙上眼睛,其余学生站成一排并用“I am...”进行自我介绍。然后和蒙眼睛的学生打招呼:“Hello, ... ”蒙眼睛的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运用句型“You are...”猜一猜打招呼的人是谁。

(2)创编歌谣。

学生运用句型"I am... You are... This is ... We are all good friends.”进行歌谣创编,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拍手打节奏一起唱诵歌谣。

4.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并用红笔标出句子中的人称代词和系动词,让学生观察、总结人称代词与系动词be的正确用法。学生可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形成对学习成果的自我评价和组内评价。

六、作业布置

1.听录音,跟读录音若干遍。

2.画一画自己的同学,并用句型"I am... You are... This is ... He/ She is ... "和同桌交流自己的作品。

七、板书设计

Lesson 1 Nice to meet you.

I am Peter

You are John.

This is Ann.

第3课时

教学主题 Look and say

一、教材分析

Look and say是一个呈现新知板块。复现句型"Hello.I am ... Nice to meet you.Nice to meet you, too. Good morning. Goodbye.”同时,呈现新句型"My name is... Good afternoon.”旨在让学生在课文情景中以旧带新正确理解、学习新句型的语意及语用功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name, afternoon

(2)能听、说、认读句子:My name is ... Good afternoon.

2.能力目标。

(1)能准确模仿本课录音中的内容。

(2)能在图片、实物的帮助下或在情境中运用句型"My name is ... Good afternoon.”介绍自己和表达问候。

3.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

(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英语思维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介绍自己、问候他人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听、说、认读单词name, afternoon;能听懂、会说句型"My name is ... Good afternoon.”并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

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句型"My name is ... Good afternoon.”进行交流;afternoon的正确发音。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配套音响等。

2.学生准备:课本及其他学习用品。

五、教学流程设计

1.热身活动。

(1)课前教师可通过吟唱歌曲“Good Morning”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问候语,滚动复现学生已有知识,为本课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2)欣赏画展。

学生展不前一天的绘画作业,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核心句型讨论作品内容。例如:

Student 1: I am…You are…

Student 2: Who is she/ he?

Student 1: This is…/She/ He is…

2.新知呈现与操练。

(1)教师可通过课件呈现本课情景,引出主人公Ann,并运用情景语言分图介绍:"This is Ann.She is a polite girl. Look at the first picture. In the morning, she gets up and meets her family. What does she say? Her father says‘goodbye’. What does she say? Her new classmate says ‘Hello. My name is Mary’. What does she say? Miss Li says‘good afternoon’. What does she say?"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文本内容。

(2)课件呈现问题“What does she say?”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看课本找出答案,同时呈现核心句型"My name is ... Good afternoon.”进行教学。

(3)教师播放录音,学生模仿跟读。然后学生分小组朗读,小组展示朗读。

3.巩固拓展。

(1)学生分小组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情景图片表演对话,进行情景再现。

(2)补全对话。

教师呈现本板块课文情景里部分核心句型中词汇的首字母,引导学生快速还原文本内容。例如:Gm-Good morning。

(3)创编新对话。

教师引导学生仿照文本内容,将课本中的人物替换成自己的姓名,运用核心语言创编新的对话内容。

4.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单词、重点词汇和语句,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本节课的收获,形成对学习成果的自我评价。

六、作业布置

1.听录音,跟读录音若干遍。

2.想一想,说一说。今天下午你遇到了一位新朋友Emma,你该怎样和她相互认识和互致问候?

七、板书设计

Lesson 1 Nice to meet you.

He11o. My name is Mary.

Nice to meet you.

Good afternoon.

Good afternoon, Miss Li.

八、教学反思

Lesson 2 What is it?

第1课时

教学主题 Look, listen and say

一、教材分析

Look, listen and say是呈现新知板块,在生活情景中自然呈现部分生活物品、自然景观名称及冠词a,an,the的词形、语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sun, plane, umbrella, light, moon, star

(2)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s this? It's a/ an/ the...

2.能力目标。

(1)能准确模仿本课录音中的内容。

(2)能在图片、实物的帮助下或在情境中运用句型"What's this? It's a/

a/the ...”询问物品、自然景观的名称并回答。

3.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

(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英语思维意识。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询问和回答本课所学生活物品、自然景观的名称。

2.教学难点:冠词a,an,the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配套音响、自制转盘、单词卡。

2.学生准备:课本及其他学习用品。

五、教学流程设计

1.热身活动。

(1)歌曲欣赏“What's this?”(详见本课资源库)

(2)头脑风暴。

课件呈现学生已学过的物品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快速说出该词。例如: Teacher: What's this?

Students: It's a/ an…

2.新知呈现与操练。

(1)教师出示挂图,师生一起看图。教师介绍语言情景:“Look at the pictures. This is a story about a boy and a dog. Today let's enjoy their fun day. Look at the first picture. What do you see? What's this?”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挂图询问,学生根据情境进行回答。同时教师进行板书教学句型“It's a/ an/ the...”及词汇plane,sun, umbrella,light,moon,star。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并思考a, an, the的用法,和学生一起总结冠词在本课的用法。

(3)教师播放录音,学生模仿跟读。然后学生分小组朗读,小组展示朗读。

3.巩固拓展。

(1)看口形猜单词。

学生打开课本第4页,教师默读the sun, a plane, an umbrella, a light, the moon, a star。学生看教师的口形猜一猜,并大声说出该词,然后在课本上指出来。

(2)问答练习。

学生打开课本第4页,两人一组看图做问答练习,一人问“What's this”另一人回答“Its a/an/the…-It's a/ an/ the...”

(3)转盘游戏。

教师课前做一个大转盘,把本课的单词写在转盘上,转动转盘,当指针停下时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根据指针所停留的画面用句型"It's a/ an/ the... "做出回答。

4.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冠词的用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本节课的收获,形成对学习成果的自我评价。

六、作业布置

1.听录音,跟读录音若干遍。

2.画一画今天所学的物品和自然景物,并用句型"It's a/ an/ the...”向同桌

介绍自己的作品。

七、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主题 Ask and answer

一、教材分析

Ask and answer是呈现新知板块,通过女孩和男孩进行问答的情境,呈现并学习核心句型"What is its It is a/ an...”旨在使学生能够在此情境中理解该句型的语用功能,并通过交流活动,学习、运用该句型。同时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掌握a,an,the的用法,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 is its It's a/ an/ the...

2.能力目标。

(1)能准确模仿本课录音中的内容。

(2)能在图片、实物的帮助下或在情境中运用句型"What is its It's a/ an/the ...”询问物品、自然景观的名称并回答。

3.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

(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英语思维意识。(2)能在游戏活动中,提高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增强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询问和回答本课所学生活物品、自然景观名称的表达方法“What is its It's a/ an/ the…”

2.教学难点。

冠词a,an,the的正确用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配套音响、单词卡。

2.学生准备:课本、单词卡、上节课画一画的作业及其他学习用品。

五、教学流程设计

1.热身活动。

(1)歌曲欣赏“What's this?”(详见本课资源库)

(2)头脑风暴。

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课本第4页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快速说出该词。例如: Teacher: What's this?

Students:It's a/ an…

(3)作品展示与交流。

让学生展示上节课的作业,画一画本课所学物品,并用句型"What's this? It's a/ an/ the...”进行交流。

2.新知呈现与操练。

(1)教师运用课件呈现本课情景,师生一起看图。首先呈现人物Ann和John,教

师介绍语言情景:"Look! 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看,图上的人物是谁?他们在谈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What is its”听录音并理解文本对话内容,引出核心句型“What is it? It's a...”进行板书教学。(2)教师呈现本板块中所给的九幅图片并介绍语言情景:“Look! John has lots of pictures. Look at the first one.What is it?看,John有许多图片。看一看第1幅图,图上有什么?”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句型“What is it? It's

a ...”讨论图片中的物品。

(3)教师播放录音,学生模仿跟读。然后学生分小组朗读,小组展示朗读。

3.巩固拓展。

(1)游戏:打扑克。

课前准备一套已学过的名词单词卡。学生两人一组轮流摸单词卡,摸到单词卡反扣在桌子上并提问:“What is it?”另一名学生猜测回答:“It's a/ an/ the...”猜对的赢得该单词卡。谁赢得多即为获胜一方。

(2)看一看、猜一猜。

教师出示图片,只露出每幅图片的一小部分制造悬念,引导学生运用句型“What is it? It's a ...”讨论图片中的内容。

(3)画一画、猜一猜。

教师做示范,边画边问:"What is it?”引导学生运用句型"It's a/ an...”猜测所画的内容。然后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此活动。

(4)摸一摸、猜一猜。

教师课前准备一些物品的模型或者实物,如苹果、鸡蛋、雨伞、小狗、星星、灯等。首先找一名学生上台一起做不范,教师出不实物让该生闭上眼睛摸一摸,引导其余学生运用句型"What is it?”提问,该生用“It's a/ an...”回答所猜内容。然后可进行小组比赛,哪一组获胜即可为本组加一分。

4.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及冠词的正确用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本节课的收获,形成对学习成果的自我评价。

六、作业布置

1.听录音,跟读录音若干遍。

2.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物品和自然景物,并用句型“What is it? It's a/ a/the ...”和同桌交流自己的作品。

七、板书设计

第3课时

教学主题 Look, listen and repeat

一、教材分析

Look, listen and repeat是一个操练、巩固新知板块,通过看图、听录音、跟读活动,巩固核心句型“What is it?”及其回答“It's a/ an...”的用法,引导学生在课文情景中进一步理解、巩固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hat,eraser

(2)能听懂、认读句子:What is its It's a/ an/ the... No. It's a/ an/ the...

2.能力目标。

(1)能准确模仿本课录音中的内容。

(2)能在图片、实物的帮助下或在情境中运用句型“What is it? It's a/ a/the ...”讨论、交流物品的名称。

3.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

(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英语思维意识。

(2)在生活中能主动询问,或对别人的询问能够热情应答。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听、说、认读单词hat,eraser;能听懂会说句子“What is its It's a/ an/ the... No.It's a/ an/ the...”并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

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句子“What is its It's a/ an/ the... No. It's a/ an/the ...”进行交流。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配套音响等。

2.学生准备:课本及其他学习用品。

五、教学流程设计

1.热身活动。

(1)猜谜语:What is it? (这是什么?)

教师运用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描述一种物品,并引导学生猜测。例如:Teacher:It is white. It has big eyes and small ears. It has small pink nose and a long tail. What is it?它是自色的。它有一双大眼睛和两只小耳朵。它有一个粉色的小鼻子和一条长尾巴。它是什么?(答案是cat)Teacher: It is red and round.It tastes good. What is it?它又红又圆。它很好吃。它是什么? (答案是apple )

(2)欣赏画展。

课前收集学生前一天的绘画作业,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引导学生讨论作品内容。例如:Student 1:What is it?

Student 2:It's a/ an/ the…

2.新知呈现与操练。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并介绍:"Peter and John are in the classroom. Peter 和John在教室里。”然后,课件呈现问题,例如: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How do you know? Where do you find them?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看课本并找出答案。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文本内容,在核对答案的同时教授单词hat和eraser。

(2)教师分别呈现教学挂图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Look at the first picture.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What is it?看第1幅图,他们在谈论什么?那是什么?”板书句型"What is it?",然后教师继续说:“It's a cat.”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No.It's a hat.”教师板书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总结“The hat looks like a cat.这顶帽子看起来像一只猫。”以同样的方式教授其他两幅图片内容。

(3)教师播放录音,学生模仿跟读。然后学生分小组朗读,小组展示朗读。

3.巩固拓展。

(1)游戏:锤子剪刀布。

学生两人一组通过锤子剪子布游戏争取课文对话的朗读权,谁读的句子多就是获胜一方。

(2)补全对话。

教师去掉本板块课文情景中的核心句型,引导学生还原文本内容。(3)创编新对话。

教师引导学生仿照文本内容,替换讨论物品,运用核心句型“What is it? It's a/ an/ the... No.It's a/ an/ the...”创编新的对话内容。

4.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语句,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本节课的收获,形成对学习成果的自我评价。

六、作业布置

1.听录音,跟读录音若干遍。

2.画一画今天所学的物品和自然景物,并用句型“It's a/ an/ the...”向同桌介绍自己的作品。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Lesson 3 Where is the cat?

第1课时

教学主题 Look, listen and say

一、教材分析

Look, listen and say是呈现新知板块,通过两名学生做游戏询问动物位置

的情景,利用问答方式,呈现新句型“Is it behind the...?”及其简略回答“Yes, it is./ No, it isn't.”同时学习生词schoolbag和behind。在讨论其他物品位置的过程中,复现学生已经学过的单词book, table, dog, cat。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听懂、会说句型“Is it behind the...?”及其简略回答“Yes, it is./ No, it isn't.”

(2)能听、说、认读单词:schoolbag, behind。

2.能力目标。

能在图片、实物的帮助下或在情境中运用句型“Is it behind the... ? Yes, it is./ No, it isn't.”询问物品位置并回答。

3.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

(1)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对英语学习有兴趣,乐于模仿,敢于开口。

(2)能乐于与同伴合作,积极参加小组语言学习活动。

(3)能养成整齐有序摆放学习用品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询问和回答物品位置的表达方法“Is it behind the ...?”及其简略回答“Yes,it is./ No, it isn't.”

2.教学难点:is it的连读及isn't的发音。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音响、教学挂图、单词卡、学习用品等。

2.学生准备:课本及其他学习用品。

五、教学流程设计

1.热身活动。

(1)歌曲热身。

教师播放英语歌曲,营造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

(2)游戏:Sharp Eyes(火眼金睛)。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快速闪现学习用品类和动物类的图画或单词。学生看到图画时说出相应的英文,看到单词时说出相应的中文意思。

(3)唱诵歌谣。

教师说:“Where is your English book/ pen/ ...?”学生根据教师提问展示相关物品并说:“Here it is!”

2.新知呈现与操练。

(1)教师模拟寻找钢笔的情景,用焦急的表情和语气说:"I can't find my pen. Where's the pens Is it in/ on/ under the desk?”在不断寻找的过程中,教师自问自答:"Is it in/ on/ under the desk? No, it isn't.”让学生理解句子意义。教师继续边说边走到课桌后面寻找:"Is it behind the desk”教师从课桌后面拿出钢笔,高兴地说:“Yes, it is.”教师教学并板书behind和“Yes, it is.”然后,教师组织学生操练“Is it in/ on/ under/ behind the desk? Yes, it is./ No, it isn't."

(2)教师展示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图画,教师介绍语言情景:"I1 girl has a cat. A boy has a dog. The girl and the boy are good friends. They are playing the game. The cat and the dog are playing, too.”教师提出问题:"Where is the cat? Is it behind the schoolbag?”学生听录音,找出问

题答案。

(3)打开课本,教师引导学生边看边听录音,跟读模仿发音,然后两人一组练习并展示。

(4)两人或四人一组利用学习用品进行藏一藏、猜一猜游戏。一名学生藏学习用品,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其他学生运用“Is it in/ on/ unde州behind the ... ?"猜测学习物品的位置,藏物品的学生根据实际回答“Yes, it is.”或“No, it isn't."

3.巩固拓展。

(1)唱诵歌谣。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出示一张凌乱的课桌的图片,向学生介绍:"This is Xiaoming's desk. Where's the books? Where's the pen? Let's look and say.”教师和学生一起唱诵歌谣1。说唱完毕,教师说:"Do you like Xiaoming's desk? No,you don't. Let's help him.”然后教师再出示一张整洁有序的课桌,学生分角色唱诵歌谣2,在语境交流中巩固熟悉句型。

(2)两人对话。

学生拿出铅笔盒,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放在铅笔盒或桌子里面、上面或下面来进行如下对话。

(3)表演故事。

教师呈现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出现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男孩抱着一只小狗,女孩抱着一只小猫。点击屏幕,出现ICI外音。男孩:"I have a dog.”女孩:"I have a cat.”再点击屏幕,小狗和小猫从屏幕上消失。男孩:"Where is the dog? Where is the cats”教师让两名学生扮演男孩和女孩,先到教室外等候。此时教师把玩具小狗和小猫藏到教室里,然后两名学生进人教室,运用“Is it in/ on/ under/ behind the...”寻找小狗和小猫,其他学生根据玩具小狗和小猫藏的位置回答“Yes, it is.”或“No, it isn't.”两名学生找到玩具小狗和小猫后,表达感谢: "Thank you.”然后四人一组表演故事。

4.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

1.听录音,跟读对话若干遍。

2.用“Is it in/ on/ under/ behind the...?”句型检查学习用品的摆放是否规范、整齐。

七、板书设计

Lesson 3 Where is the cats

Is it in/ on/ under/ behind the schoolbag?

Yes,it is. / No,it isn't.

第2课时

教学主题 Look, listen and act& Ask and answer

一、教材分析

Look, listen and act是复习操练板块。通过魔术表演情景,学生回顾复习了魔术表演中所用到的语言“This is ... Here are ...”在魔术表演后,自然生成猜测物品位置的情景,让学生运用新句型"Is it in/ on/ under/ behind the...?”猜测物品位置,从而操练新句型及其回答方式“Yes, it is./ No, it isn't." Ask and answer是综合训练板块。训练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和玩具人手,讨论和交流玩具的位置,综合练习句型"Where is the dog? It is in/ on/ under/ behind the…”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对询问物品位置的句型"Where is the... ?”进行回答“It is on/ in/ under/ behind the…”

2.能力目标。

(1)能运用句子“This is... Here are... Put the... Move the...”表演魔术。

(2)能在图片、实物的帮助下或在情境中运用句型"Where is the...?”询问物品位置并回答“It is on/ in/ under/ behind the... "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对询问物品位置的句型"Where is the... ?”进行完整回答“It is on/in/ under/ behind the…”

2.教学难点:能运用句型"This is... Here are... Put the... Move the...”表演魔术。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音响、教学挂图、课堂奖励贴画等。

2.学生准备:课本及其他学习用品。

五、教学流程设计

1.热身活动。

(1)唱诵歌谣。

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说:"Where is the book/ pencil/ ruler... ? Where is it?”另一组学生说:"Here it is.”然后两组学生交换角色练习。

(2)游戏:Sharp Eyes(火眼金睛)。

教师在课件上快速闪现动物类和玩具类图片及单词,学生快读快说。

(3)游戏:藏一藏。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讲台,教师和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台上的学生把教师的课本藏起来。教师说:“Where is my book?”学生们一起帮忙寻找,运用句型“Is it in/ on/ under/ behind the ... ?”进行猜测,台上的学生根据实际回答“Yes, it is.”或“No,it isn't.”

2.新知呈现与操练。

(1)教师出示魔术师的照片:"Who is he? Yes, he is Liu Qian. He is a magician. Today Let's be a magician together. 他是谁?对了,他是刘谦。他是一名魔术师。今天,我们一起做一名魔术师。”

(2)教师边说:"This is... Here are... Put the ball under a cup. Move the cups like this.”边表演魔术。教师提出问题:"Where is the ball?”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表达“Is it under the ... ?”教师依次展现杯子,并回答“Yes,

it is.”或“No, it isn't.”

(3)教师和学生一起再次做魔术,边说边做,做到表演和表达同步。在做、说过程中学生练习“This is... Here are... Put the ball under a cup.Move the cups like this.”

(4)教师播放录音。学生打开课本,看图听录音,并模仿录音。然后,小组内的学生合作朗读,再个别学生进行展示。

(5)学生分小组表演魔术、做猜测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6)选择一两个小组上台表演魔术,其他学生观看魔术并猜测物品位置。

3.巩固拓展。

(1)教师和学生谈论第三板块图画 :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Where is the…?The boy is looking for his dog and his toys.”学生观察课本板块三的插图,理解插图内容,获取插图信息。

(2)教师提出问题“Where is the dog?”并播放录音。学生听录音,回答“It is under the table.”教师板书“Where is the dog? It is under the table."

(3)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帮助男孩找玩具,小组讨论练习课本板块三的内容。

(4)两人对话。

学生拿出铅笔盒,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放在铅笔盒或桌子的里面、上面或下面来进行对话。

4.总结。

教师归纳总结所学过的同类话题语言。

六、作业布置

1.听录音,跟读录音若干遍。

2.根据课本板块三的图画,编写新对话。

七、板书设计

Lesson 3 Where is the cat?

Where is the dog?

It is in/ on/ under/ behind the table.

It is = It's

八、教学反思

Lesson4 Put up your left hand.

第1课时

教学主题 Look, listen and say &Look, listen and do

一、教材分析

Look, listen and say是呈现新知板块。本板块在说做游戏的情景中自然呈

现表不指令的祈使句表达形式。学生对于祈使句的语用功能已经有了初步的感

知,在日常英语课中已经接触了教师的指令类课堂用语,如“Stand up. Sit down.”等。在三年级学习了“Draw ...”和“Put... in/ on/ under/ the...”句型基础上,学生对Look, listen and do板块的新句型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blackboard

(2)能听懂、会说并认读句型:Put up your left hand. Put your right hand on your head. Please go out.

2.能力目标。

(1)能准确模仿录音中的内容。

(2)能在图片、实物的帮助下或在情境中运用句型“Put up your left hand. Put your right hand on your head. Please go out.”发出指令并做出相应反应。

3.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

(1)形成热爱英语、认真观察和积极思考的能力,初步形成英语思维意识。

(2)养成听从教师英语指令、乐于同伴合作、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的习惯。

(3)养成使用礼貌用语please进行表达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运用句型“Put up your left hand. Put your right hand on your head. Please go out.”发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2.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运用“Put up your left hand. Put your right hand on your head.”表达指令和做出相应的反应。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音响、教学挂图、单词卡、课堂奖励贴画等。

2.学生准备:课本及其他学习用品。

五、教学流程设计

1.热身活动。

(1)头脑风暴。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快速出T door, clock, desk等教室内物品的单词卡或图片,学生快说快读。

(2)TPR活动。

①教师发出指令:“Touch your nose/ face/...”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复习人体部位的单词。

②让学生准备好学习用品,然后教师发指令:“Put your pen in/ on/ under/ behind the desk.”学生根据指令把钢笔放在相应的位置。

2.新知呈现与操练。

(1)学生打开课本第10页或教师张贴挂图,师生一起看图。教师介绍语言情景:"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at are they doing? They are doing some actions.”教师可以边做动作边介绍第1幅插图:“Look at Picture 1. The girl says, Put up your left hand. The boy does the action.”教师板书并教学句型“Put up your left hand.”组织学生分小组或个别学生边做动作边操练此句型。教师发指令:“Put down your left hand. Now,put up your right hand.”组织学生分小组或个别学生边做动

作边操练此句型。

(2)教师利用动作做辅助手段,介绍第2幅插图:“Look at Picture 2. The

girl says,‘Put your right hand on your head.’The boy does the action.”教师板书并教学句型“Put your right hand on your head.”组织学生分小组或个别学生边做动作边操练此句型。教师发指令:"Put down your

right hand.Now,put your left hand on your head.”并组织全体学生分小组或个别学生边做动作边操练此句型。

教师请一名学生走到教室外面,说:"Please go out.”接着板书并教学"Please go out.”接着教师请学生进来,说:"Please come in.”此学生进人教室。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或个别学生边做动作边操练“Please go out.”并提醒学生在日常交流中注意运用礼貌用语“please"。教师指向教室内的钟表和黑板,板书并教学“Look at the clock/ blackboard"利用教室内其他物品,进行“Look at the...”的说做练习。

(3)教师播放录音,学生模仿跟读。然后学生分小组朗读。

3.巩固拓展。

(1)听做活动。

教师利用板块二的教学挂图或课本插图,请学生观察插图,理解图画内容。然后教师边发出指令“Touch your left leg. Put your left hand on your right ear. Put your right hand on your head.Put your left hand down.”边做iii对应的动作,让学生整体感知语言的意义。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跟随录音做出相应的动作。教师可以按照全体一小组一个人的顺序进行操练。

(2)游戏:迷宫图寻宝。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张迷宫图,迷宫图上有钟表、黑板、桌子、门等物品的图画。教师依次出示指令语,如“Look at the desk. Put your right hand on the desk. Put your left hand under the desk. Put your right hand in the desk. Here it is!”学生根据指令语在图上找到指令语所指物品的位置,并做出相应动作,看哪一组能根据指令语在最短时间内找到物品。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祈使句型。

六、作业布置

1.听录音,跟读录音若干遍。

2.和同伴表演板块一的对话。

3.把学到的新语言说给爸爸妈妈听。

七、板书设计

Lesson 4 Put up your left hand.

Put up your left hand.

Put your right hand on your head.

Please go out.

Look at the blackboard.

第2课时

教学主题 Look, listen and act& Listen and do

一、教材分析

Look, listen and act是操练新知板块,通过听一听、演一演的活动,进一步巩固练习“Please go out. Walk round.Please come in.”并学习句型"Are you the leader? Yes, I am./ No, I'm not. "Listen and do是操练板块,通过“Simon Says”游戏活动,进一步巩固祈使句句型"Stand up.Sit down.Put your right/ left hand on your head.”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say

(2)能听懂、认读句型:Are you the leader? Yes, I am./ No, I'm not.

2.能力目标。

(1)能准确模仿本课录音中的内容。

(2)能理解“Please go out. Walk round. Please come in.”指令,并做出相应反应。

(3)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句型"Are you... ? Yes, I am./ No, I'm not."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一) 一、名词解释 1、教学设计是指教学指导者和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某阶段教学目标,根据受教育者认知结构,对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划。 2、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以后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达。它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一种评估教学的标准。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诸因素的核心,它明确课堂上学生应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使检测与评估有明确的标准。 3、教学“广度”,一是指注意不同类型的学生,让各类学生都应得到发展,二是指教学内容的“广度”,既包括教学的重点,又注意到不同的知识和内容之间的联系及它们之间的迁移关系。 4、总结性评价是一种目标参照评价,其目的在于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总结性评价通常给予成绩或等第,以资鼓励。 二、简答题 1、教学策略应包括哪几个方面? 教学策略分为教的策略和学的策略,应包括情感策略、管理评价策略、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等。 2、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网络资源? 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与广大同行交流和分享;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 3、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结合教学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4、为什么要提倡教师写教学反思? 为了课后能及时小结课堂教学情况,调控课堂教学,教师应在教案最后写上教学反思。记下该教案实施过程中最成功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以及完善的措施或方法。写教学反思能提高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的自觉性,也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5、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辨析题 1、教案是教师上课的“讲纲”,是“备忘录”。这句话是正确的。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教师经过备课后,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课时备课的书面形式。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是教师上课的“讲纲”,是“备忘录”。 2、英语课上游戏设计越多越好。 这句话是错误的。游戏的设计是有所讲究的,它只有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环节出现,才能够对我们的英语课堂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过多的游戏设计会使学生觉得整堂英语课更象一堂游戏课,久而久之也会降低学生对于游戏的兴趣。 四、观点论述题 1、如何分析教材? 分析教材时首先要对全套教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有可能可将全套教材通读一遍。在通读教材时,要对教材的基本结构、内容作一个简要的分析,如这本教材有多少单元、每一个单元需要多少课时,本册教材的主要功能意念、话题有哪些,单元与单元之间前后有些什么联系,重点难点的分布等等。 分析某一课教材时,要对这一课教材作全面分析,如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是新授课还是巩固拓展课、是综合课还是复习课、是以听说为主的课还是以读写为主的课、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等等。备教案时,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做到彻底理解;分析教材,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教材,做到灵活运用。 2、传统的秧田式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局限性? (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作主,学生的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 (2)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全体学生被迫接受同一个进度,不利于因材施教。(3)不能容纳和适应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为它一切都固定化、形式化而缺乏灵活性。 (4)单纯的言语讲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迅速下降。 (5)不适宜完成动作技能目标,对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也效果甚微。 五、案例分析 1、请分析下面这位老师的教学媒体的设计好在何处。 “Is it a/an ...? Yes, it is./No, it isn’t.”教学设计片段 在学习Is it a/an ...? Yes, it is./No, it isn’t.这个句式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在一个精美的礼物盒里有许多礼物,礼物盒打开,露出物品的一小部分让学生用Is it a /an...?来猜,如果学生猜对了,界面就会出现一个物品单词并显示这个物品,否则就会继续呈现物品的局部并请学生继续猜。 这位老师的教学媒体的设计很好。他正确把握了使用教学媒体的时机和“度”,他遵守少而精的原则,不搞花架子,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恰到好处。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对单词的认读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句式,并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对不确定的东西可以用Is it a/an...?来问,用Yes, it is./No, it isn’t.来回答。可见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语言。 2、请从任务设计要面向全体入手,对下面的案例进行分析。

(完整版)接力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单词测试

第二单元: cl_________k(钟)to____ ____ ____(今天)t____(到)ca________(卡片)hap_____ ______(快乐的)birth____ _____ _____(生日) quest_____________(问题)第三单元: tou___ ____(触摸)________ (我的)________(向)l___ ____k(看)yo____ ____(你们的)m____ ____th(嘴巴)e___ _____ (眼睛)e____ ____(耳朵) ha_____ _____(头发)第四单元: p___ ____ (放)f____ ____t (脚)a________(臂)rig___ ___(右边的) _______ d (和)le___ ____(左边))第五单元: le__ ___ (左边)rig___ ____(右边)_____ _____(好的) 第六单元: col___ ___r(颜色)b___ ___e(蓝色的)wh___ ___e(白色的)b___ ____ck (黑色的)gre______(绿色的)yell___ ____(黄色的)r___ ____(红色的)bro____ ____(棕色的)___ ____ange(橙色的)第七单元: st___ _____(星星)dre___ ____(连衣裙)whe____ ____(在哪里)m____ ____n (月亮)moonca___ _____(月饼)第八单元: ____ ____(在....里面)____ _____(在.....上面)____ ____der(在.....下面)so____ _____(一些)wat_____ _____(水)l____ ____e(线)bott___ ____(瓶子) 第九单元: s___ ____(看见)c____ _____(会)c____ ke(蛋糕)f____ _____(飞)m_____ _____(男人)____ _____d(阅读)can___ ___t(不会) 第十单元: sw______(游泳)s____ ____g(唱歌)c___ ____k (烹饪)sp___ _____k (说)____nglish(英语)man___ (许多的第十一单元:

小学英语教案全英模板

小学英语教案全英模板 【篇一:小学英语教案模板汇编(全册精选)】 小学英语教案模板汇编(全册精选) 【对于英语学科专业在事业单位教师、普岗教师、昆明教师、特岗教师面试说课或试或教师资格试讲中,到底是使用全英文的,还是可以使用汉语的,是所有考试面试的学生所纠结的一个问题,育萃面试为您提供了不同的案例。其实不在乎你使用什么形式的说课稿或教案,关键是你是否运用的熟练。在面试考试中,注意】 《unit2 colours》教案 一、教学目标 能正确把握表示颜色的单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把握表示颜色的单词。 三、教学预备 颜色纸或各种实物、单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 step 1 revision 1.教师出第一课时的三个句型认读。 2.t: what’s this? s: it’s a book. t: what are these? ss: books. t: how many books? s: ?? t: is it blue? s: yes. t: is it red? s: no. 继续换几种物品提问。 3.出示第二课时的句型订读。 step 2 presentation 1.教师拿出红、绿两种颜色纸: what colour is it? 复习巩固red/ blue,并且认读。 2.教师拿出黄色纸:is it red? is it blue?教学yellow。 教师拿出一片叶子教学green

教师拿出一个自制的红绿灯教学一首小诗:red, red stop;yellow yellow wait; green green go go go! 3. t show an orange: what’s this ? it’s an orange. what colour is it? it’s orange. t: orange is orange. 4.show a peach:what colour is it? it’s pink.教学粉红色。 5. show a chocolate: what colour is it? it’s brown.教学棕色。 6.show a grape: what colour is it? it’s purple.教学紫色。 7.ss read together step 3 consolidation 1.listen to the tape, point and read. 2.教师拿着各种颜色纸,让学生说英语。 3.play a game: 规则:将各种颜色纸放入一个口袋内,让他们猜一猜摸到的东西是什么颜色的,猜对的小朋友奖励。 4.read together 5.让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些颜色。 step 4 homework read the new words. 《we love animals》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听、说、读、写本单元的动物类单词。 (2)进一步巩固句型:do you like...?yes,i do./no,i dont.以及i like...和i dont like... 2.能力目标 能够用几句连贯的英文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以及它的特征。 3.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人与动物之间的亲密友好的关系,从而树立应该保护自然、爱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能够听、说、读、写本课的动物类单词。 三、教学难点 较熟练地在情景中运用几句连贯英文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实物、若干动物名片。 五、学情分析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的写法 一、案例的结构要素 (1)背景教学案例应该把背景交代清楚,即说明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条件,以便案例的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普通班还是实验班,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 ,等等。这样就能让读者既能设身处地思考案例中的问题,也能摆脱情境的束缚,去探讨更深层的问题。 (2)主题案例应有一个主题,常常用一个醒目的标题来衬托。主题对于一个案例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例如:你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是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特别是要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对于教学案例故事中真实事件的细节选取,常常要考虑这样几个要素: *选择充满内部矛盾、存在相互冲突、看似无法解决的事件。*案例故事所选取的事件必须是以大量细致的研究为基础。 *案例故事必须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是能促进个人自省的。 (4)结果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课前的预案、设想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内涵的了解。 (5)评析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后进生”转化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启发。 最实在,最适用的教学案例,应该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再加上发自内心的一些感悟”。 二、写好案例的关键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写好一个教学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选择复杂的情境 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教学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会给人以更多的启迪。 学校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在这里,案例是坦率的、中立的、可读性强的叙述,它描述了一系列教学事件而又不仅仅只是描述或描写一些特定的一连串的事件,其间包含了教师的心理活动、观念冲突、反思等。 (2)揭示人物的心理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 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比如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

小学英语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英语教案模板范文 Unit1 My new teachers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old,short thin,tall,strong, young, funny, kind等。要求学生能听懂句型,并结 合这些句子表达的情境,学会恰当地替换句中的单词。逐步学会听、说、读、写单词:old,short,thin,tall,strong。 二、教学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对话和情景,以旧引新,让学 生进入学习状态。Let’s start部分在学生用书当中首次出现,教师 应准确理解此部分的辅垫作用,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实行使用,并协 助学生熟悉教材内容的变化。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课件,以及本课时的 八张单词卡。 2.准备一些教师的照片或图片。 3.教师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四、教学过程 1.Warm-up(热身) (l)教师播放Let’s start下面歌谣的录音,让学生听歌谣猜单 元话题,激发学生对新学期第一单元英语学习的兴趣。还能够使用四 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过的句型:“I have a new friend. He’s tall. He’s strong, too.”并结合相关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复习 strong,

tall, short,thin等词,为本课时听、说、读、写这些单词做好准备。 (2)日常口语练习,内容可参考如下: T:Hello, everyone! Welcome back to school! Nice to see you! Ss: Nice to meet you! (3) 问学生几个问题,引出本课重点内容。具体会话可参考如下: T:Hi,everyone!Nice to see you again.What grade are you in now? Ss:We’re in Grade 5. T:Do you like your new English books(new classroom, new teacher)? Ss:Yes! T: What are we going to talk about in Unit 1?Guess! What’s the topic of Unit 1? 2. Presentation(新课表现) (l)教师出示Let’s start部分图片,介绍说: Rabbit has many new teachers in her school. Do you have new teachers? 引导学 生根据情景图的提示描述新教师。然后教师说:“今天我们将学习怎 样描述新教师。Sarah将为大家介绍几位新教师,大家在先看一看有哪些是新教师? (2)出示Let’s learn部分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说: They are Sarah’s teachers. Describe these teachers.引导学生结合预习 部分回答出 strong, tall, short, thin等旧词,然后结合图卡向学生表现新词:youny,kind old,funny。教师可利用简笔画、单词 卡片或实物图片等—一教授新词,使学生准确理解、认读。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 案例:一次英语课上,教学内容为“Is there...?”句型,我的课上得很投入,学生们的反应也非常活跃。正当我得意时,我发现一个小男生始终低着头,右手来回地在一个本子上快速地画着什么。他很投入,根本没察觉到我在他身边。我看到他正在画一台电脑,转眼间,一个主意闪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微笑地对他说:“May I use your picture?”他如梦初醒的站起来,双眼惊恐地盯着我。我重复了一遍:“ May I use your picture?” 他愣了一下,机械地回答道:“Sure, here your are!” 回到讲台,我开心地向全班同学问道:“What’s in the picture? Can you use“Is there..”to guess ?”或许全班都想帮他,大家纷纷举手猜测。他呢,正在为老师用他的图片做教具而得意呢,刚才的恐慌一扫而光,很快投入到课堂当中。(关注学生) 分析:这样做的方式很妥,教师做到真诚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教案设计以外的信息。教案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图纸,虽然很重要,但它并不能包罗课堂所有活动,也很难全部预计到学生的反应和各种随时发生的教学信息的出现。这位教师关注来自学生的信息和课堂随时出现的情况,并及时加以利用,增强语言的真实性,使它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

案例:那是开学第一周的下午的一节课,学生懒懒洋洋,我满脸微笑地跟同学们问好之后,有意识地转动一下我的身体,说:“Look at me, boys and girls. Am I beautiful today?” 看着我满脸微笑,看着我的连衣裙,学生们都回答: “Yes!” 行!有点效果。再来一个。我摆出个挑战的手势,示意他们谁能和我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说道:“Can you play?” 学生顿时兴奋起来,教室里一片:“Let me try!”的声音。 我随意挑选了一个男学生上讲台来。于是我们玩了“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我获胜。我以胜利者的姿态,我得意洋洋地说道:“I won!” 学生争先恐后,看学生情绪已调动,我便进入了课堂。 分析:这个教师热情的教态充分感染着每一学生,使晕晕欲睡的学生马上精神饱满投入到课堂中。英语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要掌握和运用英语的基本知识,需要学生不断进行交流和实践,而要保证这个交流和实践活动顺利的进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欢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外于快乐、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自信心,积极思考、克服畏惧心理,勇于交流发言,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保持快乐、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生处于在愉悦、兴奋的情绪状态时,他们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创新能力均会增强。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

接力版小学英语 三年级下册 重点句型

接力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重点句型Lesson 1 ---How old are you ? ----I am nine. ---How old is Tom ? ----He is ten. ---How old is the bird? ----It is two. Lesson 2 --- Happy birthday to you ! ---Thank you! ---- Here you are ! ---Thank you! Lesson 3 --- Touch your nose. -----OK! Look at me . This is my hair. Draw a mouth. -----OK! Lesson 4 ----Put your left hand up. -----OK! ----Put your left hand down. -----OK! Lesson 5 ---Who is on the left of Mary? ----Lingling is on the left of Mary. Lesson 6 ----What is it ? ----It is an apple. -----What colour is it ? ---Red./ Black and white.

Lesson 7 ----Where is the red dress? ----Where is it ? Lesson 8 ----Where’s the cat? ------It’s in the box./It’s on the box./It’s under the box. -----Draw a ball on the box . Lesson 9 I can draw a car . I can draw an apple. A bird can fly. A man cannot fly. Lesson 10 Tom can swim. Ann can read. Polly can speak English. Mary can cook. ---Can Ann cook? ----Yes./No. ----Who can swim? ---Tom. ----How many cats can you see? ----I can see two./Two. Lesson 11 I have black hair. You have the key. Lesson 12 Tom has a short ruler. Ann has a big dog. -----Who has a long dress?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1)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XXXXX小学XXX 问题背景: 在推行新课标,崇尚新理念的今天,创新性学习已成为许多老师经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的确,创新性学习有许多优点:可以充分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等。但是这样却很容易造成一个班上两极分化的问题,永远是学习好的一部分学生抢着回答,而差生保持沉默,如果学生不知道交流合作的话,永远达不到我们教学所预期的效果。 教育教学情景: 在我刚接四(6)这个班的时候,从他们英语老师那儿了解到:班上有个叫张成的男生,性格非常地内向。英语学习一直以来都比较困难,成绩长期处于班级中下水平。他上课从不举手,有时被老师请到发言时,也是站在座位上一声不吭。时间久了,老师和同学们仿佛渐渐淡忘了他的存在,一堂课除了“开小火车”的练习,几乎听不到张成的声音。 面对这样一种状况,我一开始就给他一种关注,让他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第一次英语课上,我在教“Look at me ,this is my head, this is my ear…”时,领读了几遍后让个别学生来读,并且有意叫到了张成,他开始

不说话,我又给他读了好几遍,可他显然有点不耐烦,干脆说了一句:“我读不上来。”就不愿再跟读了。当时我真的有点尴尬,可转念一想,马上有了主意,于是我把全班分为两大组来竞赛,男孩一组,女孩一组。规则是:两人合作,其中一人随意指自己身体的一个部位,另一个人快速用this is your ….表达出来,如果表达正确,他的搭档就要重复一遍,如果不对,则要改正过来,可以拿上书。最后给说的单词多的组每人加一颗星,结果这一招还真灵验,每个小组都干劲十足了,互相分配任务,张成也非常积极地给他的同伴配合,我待同学们基本上都读了一遍后,看教育的时机已到,便说:“老师开始学英语时有很多句子也不会读的,但我坚持一遍又一遍地跟读,直到第十遍才终于学会。”接下来,我又叫了张成,请他读出“Look at me ,this is my head, this is my ear……”等句子,在我的鼓励下,他终于拾起了自信,鼓起勇气大声读出来了,虽然读得不太好,但我还是给予他“Excellent!”的最高表扬,并对其他同学说“Clap your hands!” 现象分析: 这是一个英语课堂中反复操练的环节,对于没接触过英语音标的小学生来说,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却也是非常枯燥的。无论我们怎么优化这一过程,把他变成一场游戏或一场竞赛,仍避免不了反复地读、说与纠音。教学中,存在着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是很正常的,但我决不能让学生存在不想学的心理。

最新小学英语教案模板知识分享

1对1个性化辅导教学设计方案 学生姓名年级七年级学科英语 任课教师本次课时为第 1 次课本次课时数为 2 小时教学课题第五单元Going shopping 备课日期20XX年11月29 日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英汉互译 1.逛商店,买东西,去购物2.空闲的,有空的 3.到来,过来4.buy sth.for sb. 5.寻找6.一会儿,等一下 7.take a look 8.许多种类…… 9.确信,肯定10.Never mind. 11一双鞋12.阳光地带购物中心 13..给某人写信14.此刻,现在 15.付款,赔偿16.wait for 17.stay out 18.许愿 19.give money 20..给某人打电话 21.raise money 22.try on 23.记下,写下24.bus stop 25.出租车停靠站26.watch a film 27.call 110 for help 28.住在同一公寓live in the same flat 29.谈论talk about 30.洗餐具wash the dishes 31. go to the cinema 32.都…(两者) 33. different blocks 34.高兴干某事. 35. for the first time 36.请求某人做某事. 37.互相帮助help each other 38. put out fires 39. make sick people better 40.保持安静 41. a photo of my family 42.离…远 43.半个小时44. a few glasses of milk 45.足够的蔬菜46. on top of 47. a few slices of cheese 48. finally=at last 49 have breakfast 50. walk in the park

(完整版)小学英语课堂故事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课堂故事教学案例分析 一、背景介绍 如何以故事为载体,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每个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教案、组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然而,不少教师在对课文进行分析时,仅就文章细节和某些事实向学生提问,即根据文章内容提出一些直接的或命令式的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是必要的;但仅停留在这一层次上,无益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英语课堂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以多媒体为辅助工具,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课堂成为师生间和学生间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场所。牛津英语教材的故事中蕴涵着丰富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创造意识的素材,从中挖掘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堂课的课题"Alittle,greenman"是一则故事,主要句型为动词过去式的结构。重点是故事的阅读理解,难点是动词过去式的变化。为了让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训练学生的独立学习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质疑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多媒体课件,以交际法为主,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运用多媒体声、色、形结合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活动情境,交际的空间,诱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二、案例实录 1、利用话题,引入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一开始,我就问学生What'syourfavouritething?这个话题学生比较熟悉,贴近他们的生活,纷纷举手发言。 S1:Myfavouritethingisdoll. S2:Ilikefootballbest. 随后,我让学生猜猜:What'smyfavouritething?学生非常感兴趣,一方面很想知道我的最爱是什么,另一方面也想表现出自己非常了解我,于是他们的思考热情和发言欲望得以初步激发。以下是部分学生的回答: S1:Yourfavouritethingismoney.(你最喜欢钱。) (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笑了) S2:Yourfavouritethingisus.(你最喜欢我们。) (我点头说:Yes,Iloveyou.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用真诚的眼光望着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 这些书本上永远找不到的回答非常符合实际,表明学生的确了解我。这一话题的引出,通过教师的问,学生的答、猜,既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又为师生间创造了一个情感交流的场所,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充分体现了语言交际性的特征。 在引出了spaceship,本故事中一个重要因素后,我又以spaceship为话题,提出以下问题: What'stheanothernamefor'spaceship'? S1:UFO. (原本我并没有百分百的肯定会有学生回答出这个问题的,可事实证明学生的知识面真广,教师不应该小看他们,一定要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我立即翘起大拇指予以表扬,其他学生都以羡慕的眼光看着他。) 随后我又问学生:

小学英语教案模板

小学英语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 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课是功能型的交际型的交际训练课,我借助“任务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听、说、玩、演、唱溶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 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大纲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语言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介绍他人的句型: ①Whoˊs this ? ②This is.. 2、学习认读单词:Grandfather , Grandmother, ①、使学生能够根据指令做动作。 ②、根据图片和情境说出单词和句子。 ③、在图文或场景下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表演。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有兴趣听、说英语、背歌谣,做游戏、敢干开口,乐于模仿,在鼓励性评价中树立信心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从而意识到交流对于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 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实现自由参与和创新,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克服交流中的困难,使交际顺利进行。 文化意识目标: 能够恰当使用英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问候语,了解英语国家中介绍他人的方式并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 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把本课的重难点设置为: 1、介绍他人的句型This is ……

小学英语教案四年级下册(接力版).docx

小学英语教案四年级下册( 接力版 ) Lesson 1教案 教学重点:句型Who’s that man ?thirteen、sister 教学点:音I think she’s about thirteen. 理解 I think she’s about thirteen. 教学程: 一、身 / 复 1 .和学生一起唱第19 所学的小韵文 2 .学生两人一表演第19 的,并找一至两学生到前面表演 二、介新言目及教学方法 1 .生交流: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What’s your number? My number is? Who’s that? That’s? Who’s he? He ’s ? Who’s the girl? She’s? 2 .教出示主,生:[ 将主在黑板上] :(指中中国女孩)Who’s that?生:That’s Yang Li. :(指另一女孩)Who’s this girl?生:She’s Kate. : How many pictures?生:Six. : Yes. There are six pictures. This is Picture 1. And this is Picture?(指着第六幅照片,引学生和自己一起six) 学生反复This is Picture 6. 3.全班一起听文音,熟悉文内容,掌握准音:全班共同重复句子一遍 学生重复个句子:Who’s that in Picture 6? [板] Sorry. I don’t know. I think she’sabout thirteen. She’s my sister. 教示范I think she’s about thirteen.(示范的同做作解本句的意:食指指向部, 然后再指指中的第六幅,用手表示13 。) 教解sister :(学生出示一自己姐妹的照片或某位学生姐妹的照片)This is my sister. Her name is? 提: What’s your sister’s name?学生回答:Her name is? sister , 小、个人 4.学生打开,自文两分:找出理解或朗中的、点 全体文一遍;听整体文音一遍[ 播放音 ] ;听音、小声跟文 5.两人小文 两人小改文,如:Who’s that in Picture 2? I think he’s about 11.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Book8Lesson21:SummerHoliday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冀教版小学六年级英语八册Unit3的一课。本单元LiMing、Danny尽情享受夏季的各种活动,并且讨论他们的暑期计划。本课课文主要学习beach、ocean、三个词汇,并通过LiMing、Danny谈论暑假活动的对话,复习过去时和will构成的将来时。 学生分析: 班内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也出现了不同水平的分层现象,学生已经了解will构成的将来时的结构,但缺乏练习和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本课要求学生读、写、听、说并听懂词汇:ocean、sand、beach,通过学习课文中的对话,复习will构成的将来时,学生了解夏季活动的表达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设置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师设置的各个环节中,继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提高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一张有关海滩的张贴画、词汇卡片 教学过程: Greetings T:Hello,boysandgirls. S:Hello,teacher T:AreyoureadyforEnglishclass?

S:Yes. (通过简单的问候,稳定学生的情绪,将注意力转移到英语课堂中来) 一、Review T: I’mveryhappynow.Why?Doyouknow?BecauseIwillbuyaskirttomorrow,Iwanttoknoww hatwillyoudo? S1:Iwillgototheshop. S2:Iwill… S3:Iwill… (通过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对话,复习will构成的将来时,同时这种交谈为学生的英语表达提供了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将所学的语言运用自如.) 二、NewConcepts T:Class,thereisaholidayinJune,andwedon’tgotoschool.Whatisit? S:暑假. T:That’sright.It’ssummerholiday.TodaywewilllearnLesson21:Su mmerHoliday S:学生理解课文题目 T:Class,Doyoulikesummerholiday? S:Yes,wedo. T:Metoo.BecauseIcangoonatrip.Andwheredoyouliketogoonyoursummerholiday? S1:IwillgotoBeiJing. S2…

小学英语教案模板和经典案例

小学英语教案模板和经典案例 【小学英语教案设计的步骤与内容】 课题:______ 课时:______ 课型:______(新授课/复习课/检查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听、说、认读______等单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2)能听懂、会说______等句子, 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了解西方______(如,节日、风俗等)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图画/动作的提示,听懂/读懂简单的短句/小故事。(2)通过角色表演/小组活动,增强表达和交流能力。 (3)能初步使用简单的英汉词典,辅助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2)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的______情感/习惯。(与课题相关,如爱护环境)(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______单词的听、说、认读。 2.教学难点 (1)单词_____等的发音。 (2)句型______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 (3)语法______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 1.热身准备 通过歌曲/视频/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 2.呈现新知,合作互动 (1)教师以卡片形式逐一呈现单词:______,听录音,模仿单词的升降调发音。 (2)挑选个别学生展示单词的发音,及时纠正发音,表扬和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大胆说的习惯。 (3)以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展开学习。 (4)教师读句子,让学生在语境中感受单词______的意思及用法。 (5)播放班班通,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的内容。(6)教师讲解、领读课文内容,让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回答。并在情景中感受短语/单词______的意思。 (7)整体齐读,结合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朗读的能力的培养。 3.巩固新知,拓展练习 (1)结合生活情境,设计游戏______,用所学的单词或短语进行简单的交际。(2)模仿范例写句子。 4.课堂延伸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指导 思想与 理论基础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以对话教学作为这堂课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一主线展开。在设计每一环节的活动时,都采用了适时适度的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湘教版教材小学英语六年级第七册UnitFour中LessonOne 《CanHeSpeakChinese?》。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我设计了以下五个部分的学习内容:⒈行为动词的总结复习;⒉情态动词can的用法归纳;⒊对话教学;⒋扩展训练,通过问答,完成调查表,并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⒌结合生活实际,巩固can的用法。在处理这五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我把重点放在了情态动词can的用法上,让学生通过看、听、说、写等练习,巩固句型及其用法。在对话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听音能力的培养,并对学法进行了指导,加深了学生对对话的理解和运用。此外,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我采用了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对象 六年级学生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

《What are you doing》 【案例说明】: 1.话题:谈论正在进行的动作 2.课题说明:英语PEP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B部分 3.课时说明:1课时 4.学生情况说明:本案例适合小学五年级学生 【教学详案】: PEP Unit 4 Part B What is he doing? 一.Teaching aims:(教学目标与要求) 1.Enable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following sentence patterns to talk about the things happening:(学生能用以下句型表述他人正在进行的动作) What is he doing? What is she doing? He’s…… She’s…… 2.Learn to say the following phrases and spell them:(能够听、说、读、写动 词短语的ing形式) listening to music washing clothes cleaning the room writing a letter writing an e-mail 二.Important points:(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五个短语动词的ing 形式。 三.Difficult points:(教学难点) 以不发音的字母e 结尾的动词ing形式的变化。 四.Teaching aids:(教学设备)

CIA课件, tape recorder, photos, pictures. 五.Teaching procedures:(教学步骤及说明) Step 1: Warm up 1.Let’s chant:(通过说唱、唱歌等形式,引入课堂)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doing the dishes. (将上节课内容串成―数 What are you doing?I am drawing pictures. 来宝”作为一个复习内容) What are you doing?I am reading a book. What are you doing?I am cooking dinner. What are you doing?I am answering the phone. 2. Sing a song: What are you doing?(唱一首歌引入主题) Step 2: Revision 1.Show students some photos, ask and answer: ––What are you doing?(学生通过句型复习五个已学过的动作) ——I’m doing the dishes\drawing pictures\cooking dinner\answering the phone\reading a book.(学生边说边做) 2.Students ask and answer in pairs.(同桌间互问互答) Step 3. Presentation 1.T: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the weekend? S: I usually……(通过对话,直接引出词组) T: But I usually listen to music. I like listening to music very much. Look, I have a radio. Now I’m listening to music. 2.Learn to say and spell ―listening to music‖.(学生跟读词组,并 拼写词组) 3.Show the photos, ask and answer: (从What are you doing句型引 出What is he doing?句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