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Ⅰ卷(客观题,共51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5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曾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两幅寿联所贺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为

()

A.20岁、30岁B.30岁、40岁C.40岁、50岁D.50岁、60岁

2.大禹治水是否确有其事,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论。在一件青铜器

——遂公簋上,刻有大禹治水传说事迹的铭文(如右图),首

句是“天命向敷土,随山浚川。”它能否证明大禹治水确有其

事()

A.能,因为出土文物有证明力

B.不能,因为此物非大禹遗留

C.能,因为与传说完全吻合

D.不能,因为还缺乏相关其他证据

3.“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心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4.右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

是()

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D.祭祀谷神

5.《陈杞世家》革:“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用复求舜后……封之于陈……”周武王这样做的意图是()A.利用舜的名望,统治陈地B.拉拢商朝旧势力,分化敌人

C.论功行赏,激励手下勇敢杀敌D.培植自己的亲信

6.《国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土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B.私营手工一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式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7.先秦时期是我国青铜文明发展兴盛的时代,青铜器的纹饰传递着重要的信息。对比以下两幅青铜器的纹饰,其变化反映了()

A.青铜器的装饰从图案花纹发展为完整画面

B.青铜器逐渐进入百姓日常生活

C.神秘威严的专制王权渐趋衰落

D.春秋时期王室衰徽和诸侯争霸

8.“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上佾;八佾是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了本质问题是()

A.诸侯势力强大B.周王室势力衰微

C.分封制趋于崩溃D.诸侯与周天子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

9.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①由诸侯割据逐渐走向统一②由百家争鸣走向独尊儒术

③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④由奴隶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0.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促在《管子·乘马数》中说:“若岁凶旱水伏(水灾),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猪者为庸(劳力)。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灾也。”这表明他主张()A.以工代赈,体恤民生B.追求华美,善用民力

C.修筑宫室,祈求免灾D.重本抑末,刺激生产

11.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

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矿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了战国时期()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B.农夫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奴隶开荒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12.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应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A.《老子》B.甲骨卜辞C.《诗经》D.《楚辞》

13.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大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①B.②C.③D.④

14.中国历来有推己及人、关爱天下苍生的优良文化传统。下列语句体现这种情况的是()A.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B.爱其亲,敬其长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言而有信,见贤思齐

15.《韩非子·喻老》中的《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记载,神医扁鹊四次面见蔡桓公,便知其?

腠理、肌肤,逐渐发展到肠胃、骨髓。该典故说明扁鹊看病所用的诊法是()A.望诊B.闻诊C.问诊D.切诊

16.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下诏“使黔首自实田”,强调“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

则力农王”,鼓励“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这些法令()A.刺激了小农经济的产生B.奠定了秦朝统一的法律基础

C.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D.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

17.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数目时,收集、使用了以下几类资料,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A.《汉书》的记载B.民间的传说

C.史学家的论文D.秦简的记述

18.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

19.在江西南吕市青云谱地区接连发生掘出数座古墓,墓中出土的木简、墓砖上连续出现“海昏”二字,据考证,该墓群属于传说中距今约左右的海氏昏国。该国存在于()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时期

20.“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A.付伍连坐B.群县行政C.刺史监察D.皇权独尊

21.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长安诸陵,四方辐辏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求事末也”,这反映了这些地区()A.开始出现商业活动B.发展成为商业中心

C.发展成为政治中心D.建筑特色十分突出

22.“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公法立,国专。……民舍本事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

()

①主张重农抑商②倡导以法治国③力求社会稳定④维护农民利益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3.《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姝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

()

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

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

24.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是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干,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下下,非为君也”。

25.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

C.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D.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

26.汉武帝时期,一位前往中国的日本人途经朝鲜半岛时可能看到()A.作坊里正在生产麻纸B.寺庙里在进行佛事活动

C.工匠用雕版印刷书籍D.许多中国人在那里生活

27.备受关注的安徽六安西汉诸侯王墓主被确定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六安王”六庆。据文

献记载,六安西汉时为六安国封地,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1年)封胶东康王少子六庆安为六安王(共王),历五代,王莽时绝。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分封制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B .西汉初年,为了巩固统治,曾先后分封了大批六姓诸侯王

C .分封制是西汉初主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到汉武帝时仍在延续

D .“六安王”六庆应该没有军政人权,只能衣食租税

28.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 ( )

A .以事件为中心

B .以人物为中心

C .以年代为中心

D .以制度为中心

29.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的史实是 ( )

A .吸收儒家思想对道教进行改造

B .吸收佛教思想以丰富道教教义

C .形成了道教主要经典《太平经》

D .开始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

30.沉括《梦溪笑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

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

A .春秋时期

B .两汉

C .东汉

D .南北朝

31.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盛行面食,且品种丰富,如馒头、油炸饼、胡饼等,其中胡饼深

受内地人喜爱。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 ①南稻北粟格局的打破 ②民族融合程度加深

③水碓、水磨广泛使用 ④国外粮食作物引入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32.北魏乎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形式是 ( )

A .众人集体生产

B .田庄规模生产

C .个体农户耕作

D .官府募民耕作

33.查阅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下列摘自地图不同朝代的地点名称,应注释为“今北

京”的是 ( ) ①商朝时“牧野” ②春秋时“葵丘” ③战国时“蓟” ④隋朝时“涿郡”

A .

B .

C .

D .

34.下面两幅图是在甘肃嘉峪关、酒泉一带魏晋古墓中发现的以疱厨题材的彩绘墓砖。这两

幅图 ( )

A .反映了魏晋时期当地百姓民族构成情况

B .证实了魏晋时期男女劳动分工状况

C .展现了魏晋时期当地动物养殖状况

D .有助于了解魏晋时期饮食生活状况

第Ⅱ卷(非客观题,共49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35题10分,第36题9分,第37题14分,第38题

8

分,第39题8分,共49分)

35.(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6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说历史现象的原因。(4分)

36.(9分)阅读材料,结合的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公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3分)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分)

37.(14分)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高帝(汉高祖)自将兵往击之……冒顿纵精兵三十余万围高帝于白登,七日……

冒顿遂引兵去。汉亦引兵罢,使刘敬结和亲之约。……奉宗室翁主(汉代储王之女称翁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各有数,约为兄弟以和亲,冒顿乃(稍止)。

——《汉书》卷九十四材料二汉武帝时,细君主居乌孙作诗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酩为浆……”

材料三汉武帝时,有人献计伏兵袭击匈奴)汉武帝与大臣商议,韩安国曰:“高帝围(于)平城七日,乃返位。无忿怒之心,圣人以天下为度也。故结和亲,至今为五世利,臣窃以为勿击便。”

——引自《史纲评要》卷七(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汉初对匈奴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二,你能提取哪些信息?(4分)

(3)材料三中韩安国的建议汉武帝是否采纳了?为什么?(6分)

38.(8分)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产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众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

——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材料二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朝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

——据《华西都市报》5月5日(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4分)

(2)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4分)

39.(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周衰,戎狄错居泾渭之北。及秦始皇攘却戎狄,筑长城,界中国,然西不过临洮。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西域传》材料二1934年,中瑞西北考察团在罗布淖尔孔雀河下游发掘小河五号墓地(距今近四千年前),采集到近500粒白色小珠,后经科学检测,小珠所用材料为海菊贝壳,这种海菊贝只见于我国东南部沿海海域。20世纪70年代,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的妇好(商王武丁之妻)墓中,出土玉器共756件。经对其中约300件玉器进行分析,大部分属青玉,白玉较少,青白玉、黄玉、墨玉更少。这几种玉料大体上都是新疆玉,其中三件小型玉雕的材质被鉴定为新疆和田羊脂玉。

——摘编自苗普生等主编《新疆史纲》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张骞始开西域之迹”的观点。(5分)

(2)材料一为古籍文献资料,材料二出自考古资料。如何认识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之间的关系?(3分)

参考答案

1—5 CDDCA 6—10 DACDA 11—15 DCDCA 16—20 CDDDC 21—25

AAACC

26—30 DCBCD 31—34 BCDD

35.(10分)答:(1)“诱”因: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受诱”因:“利其田

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结果: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6分)

(2)原因:是商鞅主法的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

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专心应敌于外。(4分)

36.(9分)答:(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数学方法。(3分)(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2分)

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是落后的;材料二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2分)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看问题。(2分)

37.(14分)答:(1)和亲政策,向匈奴贵族奉送物品。(2分)西汉初年财力困乏,对匈奴用兵失败。(2分)

(2)纽君公主远嫁乌孙王是政治婚姻,细君公主不习惯当地的生活习惯;反映了当时西域的生产、生活情况。(4分)

(3)未采纳(1分)。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已粮食丰积,钱财充足,战马众多,战士训练有素,国内政局稳定,具备反击匈奴的条件。

(5分)

38.(8分)答:(1)影响: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4分)

(2)历史价值:有助于研究秦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和治理(2分)。有利条件:历史悠久;保存完好(2分)

39.(1)根据材料一,西域地区与中原地区直接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始于张骞;材料二表明西域地区与祖国内地某种形式的经济文化联系在张骞之前就已存在。(5分)(2)考古资料可以印证、丰富、改变人们从古籍到文献中已获得的认识。(3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