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考试考纲要求

学业水平考试考纲要求
学业水平考试考纲要求

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奴隶社会制度)

开始:夏朝繁荣:周朝其表现在

王位世袭制建立:夏朝启标志:政治权利,“传子”代替“传贤”。特点: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

1.分封制:

①背景目的:西周建立,为了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②主要内容:A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B诸侯必须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C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并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义务

③作用:前期: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

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导致诸侯割据称霸。

2.宗法制:

①主要内容:A周王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B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C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D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以此类推。E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F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②其特点:A父系血缘维系 B嫡长子继承制

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专制主义,指决策方式,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中央(宰相)完全听命于他;二是中央集权,指中央权力相对于地方而言,中央统帅地方,地方听命于中央。比如,秦朝实行的郡县制。

(二)发展演变过程:

1、建立;秦朝

①建立的背景:一是春秋以来分封制破坏,诸侯分封。二是秦朝于公元前221年实现统一。

②目的:为了巩固秦朝的统一。

③建立(内容):A绝对皇权制的确立。B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C地方:施行郡县制(1)沿革: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商鞅变法正式确立该制度。(2)主要内容:A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B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对上承受中央的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C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3)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管理。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了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④影响:A积极面: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一是巩固了秦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是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的新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B局限性:导致秦朝的暴政,短命而亡。

2发展:西汉

其表现:①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酿成王国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②在中央:实行内外朝制。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3完善:隋唐

其表现:①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A主要内容:中央设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B其作用:(1)三省分工明确,便于配合,工作效率高。(2)三省互相牵制与监督,分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3)三省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举,此后历代基本沿袭。

②选官用官上:实行科举制

A背景:魏晋南北朝时实行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长期操纵政权,堵住了庶族地主做官的道路,对中央集权的加强极为不利。

B沿革:隋朝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科举制,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清大兴文字狱,科举制走向极端,1905年废除。

C评价:前期进步性:第一:科举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他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的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第二、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利,从世家大族的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第三、这一制度为历代沿用,影响深远。

后期消极性:钳制了人的思想,压制了人才的个性发展。

4、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

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A在地方:a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b 行政上:由中央派文臣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c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这些措施的实行,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B在中央:a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驶宰相职权b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军权、财权。

②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A背景目的:元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一了全国,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以巩固统一。

B内容:a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由中书省直接管理b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c行省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d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受中央节制。

C作用影响:a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5强化时期:明清

①明朝:在中央A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其作用: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B设内阁: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由皇帝旨意决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由此看,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②清朝:在中央:雍正设军机处。(1)背景:A清初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沿用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帝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互相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B雍正帝为办

理西北军务,设置军机处,防止泄密。(2)其职权:A最初是军政机构B结构简单,有官无吏

C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皇帝钦定。D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E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交皇帝审批后传达中央各部和地方执行。(3)特点:简、速、密(4)作用:A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B全国的军政大全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三)、发展演变的特点与趋势

1、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对矛盾斗争: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2、从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来看,相权削弱最终被废除,皇权加强。

3、从地方行政体制演变看:地方权力被分割削弱日益集权到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4、从选官用官教育体制来看,对人的思想控制越来越加强,以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四)、影响或评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和中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方面;封建社会的后期,其消极作用逐渐增大。

其积极作用A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B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民族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C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防止侵略割据D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为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其消极作用:A经济上: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了新的生产关系的成长。B政治上:空前强化的封建专制统治极容易形成暴政,如秦暴政而亡;长期以来人民受到束缚,毫无政治权利地位,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早期的资产阶级也受到压制和打击,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派生了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极容易出现政治腐败的局面。C思想上:专制主义制度必将导致对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更使得许多的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和封杀。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一)产生的条件:1、地理条件: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2、经济条件:地理环境决定希腊主要从事贸易商业活动3、文化条件:吸取了古巴比伦、古埃及文化的养分4、历史条件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即城邦,其基本特点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二)形成过程:1.梭伦改革、: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②背景:A雅典城邦形成,奴隶特权政治,阶级矛盾尖锐B工商业发展,阶级结构变动,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发展壮大,提出政治要求C梭伦当选为执政官③主要内容:A废除债务奴隶制:实行财产等级制,即按财产的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越大。B改革国家机构a公民大会成为最高的权利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b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的公民都可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④作用: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②作用: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利克里改革:①时间:公元前5纪②主要内容A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所有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也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物。B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

一步扩大。C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他们审理各类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并参与立法D鼓励公民参政议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E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③主要作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特点:A人民主权即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重视公共意志,反对个人专制B 公民内部平等(公民指成年男性,妇女、奴隶、外邦人没有公民权)C轮番而治D法律至上(三)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四)评价(影响)

1、积极性A对西方: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B对希腊雅典人民: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C对后世:影响深远

2、局限性:A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B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最终无法容纳政治与经济的迅速发展C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工具D民主范围有限,妇女、外邦人、奴隶没有公民权。

二、罗马法的起源于发展

1、罗马法的概念:指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七世纪古罗马地区的所有法律制度。广义的罗马法指通行于罗马帝国统治地区的全部法律制度。狭义的罗马法仅指罗马公民法,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从整体结构上包括公民法、万民法等。

2、过程①习惯法②《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条文明晰、量刑有据,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③属于公民法,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④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的法律⑤《民法大全》是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而成,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3、特点: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演变,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

4、评价:

①作用:A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稳固了帝国的统治。

B消极面: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与压迫。

②影响:A地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B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可以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C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和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

①背景:1688年光荣革命成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②颁布时间:1689年

③内容:《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④影响:它否定了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标志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责任制内阁(简称内阁):①内阁的首脑是首相,是由多数党的领袖被国王任命,其地位非常重要,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②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

③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①国王、议会、内阁三权分立。②权力中心在议会掌握立法权③

保留君主即国王,统而不治,君主的主要职能是对外交往代表英国,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维系英联邦。

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标志:①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A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外交等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B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指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②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部分。A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国家立法权。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众议院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B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掌握国家行政权,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定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的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必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C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的司法解释权。最高法院大法官共有九名,由总统提名,参议员批准,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2、美国联邦制的权利结构:国家的权利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总统掌握,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

其特点:体现了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的权利分配原则。

3、评价:①积极性:A1787年宪法是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B避免权利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②局限性A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B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

4、美国的共和制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共同点: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不同的组织形式,即政体;都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国体一致,都是资产阶级专政。

不同点:主要是权力分配的程度和形式不同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国家元首世袭的一种政治体制。君主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权利受到宪法的限制,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掌握立法权;内阁对议会负责,掌握行政权。美国共和制是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政治体制

总统即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国家武装力量的总司令,行政权集于总统,可以决定对内、对外政策,拥有极广泛的权利。

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法国:1、1875年颁布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A规定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员和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B总统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掌握国家行政大权,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德意志:1871年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①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作用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②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普鲁士在帝国占有统治地位,它的国王和宰相同时又是帝国的皇帝和宰相。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鸦片战争:

1、背景原因:根本原因: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原料和市场。

重要原因: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统治危机四伏。

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原因: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走私鸦片,危害到清朝的统治,严重摧残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过程: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的英美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大量销毁。影响:沉重打击了英国气焰,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英国政府借端发动鸦片战争。

2、结果:1842年8月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埠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协定关税;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3、影响:直接影响: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

深层次影响:①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变化,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主要表现在:经济上,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政治上: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丧失了领土主权、关税主权、领海主权、贸易主权和司法主权②社会主要矛盾开始变化:由以前的封建地主与农民的矛盾演变为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③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变化:具有双重任务,既反封又反侵略④革命的性质发生变化,开始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⑤思想意识发生了变化;有识进步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新思潮萌芽。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其主要内容: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影;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2、1860年,清政府又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了《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3、影响: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三、太平天国运动

1、1851年1月,洪秀全集合拜上帝教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与清廷对峙。

3.《天朝田亩制度》1953年冬

①背景目的:太平军定都天京,为了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巩固政权。1853年颁布。

②主要内容:关于土地的分配: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共耕和无处不均匀;分配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关于产品的分配:分配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分配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③实质:调整生产关系

④评价:A进步性: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B局限性:

它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无法实现的原因: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无法满足先进的生产关系;战争的环境。

4《资政新篇》1859年颁布

①背景目的:1856年,天京变乱后,天平天国由盛转衰;为了重振国威;1859年洪仁玕提出

②主要内容:政治上:向西方学习,依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文化教育上:开设新式学堂。

③评价:进步性: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局限性:农民阶级所代表的生产力不可能实现先进的生产关系,加上当时战争的形式,未能实现。

四、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向帝国主义过渡,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增长且需要更多地原料市场。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被平息后,日本拒绝清政府关于同时撤军的建议,反而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

2、经过:1894年7月丰岛海战,标志开始;平壤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黄海大战,中方损失比日方大,但主力尚存,日军控制黄海的制海权。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1895年初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战争失败。

3、结果:清失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

4、影响: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损失,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外国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其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总之,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条约的签订客观上促使了中国人的觉醒,出现了戊戌变法。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年6月——1901年9月

2、结果:签订《辛丑条约》:其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做抵押;在北京东郊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到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响: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的税收受到了列强的控制;“使馆界”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3、客观上促成中国人的进一步觉醒,掀起了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五、辛亥革命

(一)、原因:社会根源:戊戌变法失败,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亡。

经济根源: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阶级条件: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长大。

思想条件: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革命思想产生传播。

(二)过程:

1、兴起:1894年后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建立,处于分散状态。

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

2、发展:中国同盟会成立

背景:兴起阶段,革命团体处于分散的状态使革命失败

概况:孙中山的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集聚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大会内容:通过同盟会章程,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决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性质: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作用: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它的成立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3、高潮:

①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12日,占领武汉三镇。

②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临时政府颁布。

主要内容: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C国民享有人身、言论、集会等自由;D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权;E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F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的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的命令须有总理附属才能生效。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作用: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走向失败

过程:议和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清朝覆灭,袁世凯表态共和,孙中山辞职。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胜利果实。

失败原因:封建势力的阻扰;帝国主义的干涉;袁世凯奸诈狡猾;革命阵营内部立宪派、旧官僚镇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的妥协(内因,根本原因)(妥协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三)评价:历史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局限教训: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导致失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五四运动

1、概况: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 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历史意义:①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②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具有广泛群众基础:青年学生是先锋,商人是有力的支持者。B有新的阶级: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主力军。C有新的思想指导: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历史条件:在国内:具有阶级条件: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具有思想条件: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且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具有领导条件:大

批先进青年如邓中夏、毛泽东、周恩来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具有组织基础:一些共产主义小组纷纷建立;在国外:有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

2、成立概况:

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会议主要内容:通过的党纲:确定党的名称和奋斗目标;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会议意义: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

4、中共成立历史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新的阶级、心得思想、新的目标、新的工作方法、新的纲领。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合作的原因:①必要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后,中共深感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可能性A国内:国民党是一个真的民主革命的党,有实力,其领导人孙中山吸取以前革命失败的教训,有与中共合作的愿望。B国外: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

2、过程:①中共三大:1923年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以及党内合作的方针②国民党一大: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标志国共两党合作形成。

3、意义:国共合作实现推动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

4、北伐战争的对象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四)国共十年对峙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

3、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①会议主要内容:A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B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C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②意义: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红军长征:

①背景原因: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为了保存和挽救革命力量,为了北上抗日,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②经过:遵义会议:

A会议概况: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B主要内容: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委员,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C意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③意义:A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B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C红军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

(五)抗日战争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2、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3、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①国民党正面战场;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淞沪会展,之后相继组织了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胜利,②中共敌后战场: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

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米的战线上,拔掉敌人据点进三千个,即为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③1945年初,在英国美国军队的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4、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的重大事例:①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超过30万,即南京大屠杀。②1941年的潘家峪惨案,全村1500多人中1200多人被杀③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即七三一部队,因受实验而惨遭杀害的中国人达三千以上。

5、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国内意义:A地位: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B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②国际意义:A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六)解放战争

1、重庆谈判:

①原因:A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B中共为了争取和平,粉碎美蒋阴谋。

②概况:1945年8月,为争取和平,毛泽东等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了《双十协定》。

③《双十协定》主要内容:A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B召开政协会议,C保证人民权利D 但对人民军队与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④意义:A、揭露了蒋介石阴谋,提高了中共的威信B会谈后召开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近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3、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中共中央认为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4、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迎着敌人的炮火,千帆竞发,横渡长江,即为渡江战役。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顷刻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国际意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018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 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附答案解析 2018年10月12日星期五整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根据甲骨卜辞,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天上的至上神则称为帝。王每每出师征讨,必先卜帝是否授佑。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D.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希望人类回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永恒”的新思想。这种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有 A.孔子、孟子 B.老子、庄子 C.墨子、庄子 D.荀子、韩非子3.右图为中国古代一幅着名书法作品,其字体的特征是 第3题图 A.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B.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C.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D.奔放跃动,极富写意性 4.某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浙江古代文明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 ①越窑的青瓷②大邑的白瓷③钱山漾的绢片④马王堆的素纱 襌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一个类似桌面的大轮盘,分为若干格,活字字模按韵排列在格内。排版时,两人合作,一人读稿,一人转动字盘,取出所需的字模,排入版内。印刷完毕后,将字模还原放入格内,既省时又方便。此项技术的发明者是 A.东汉杜诗 B.北宋沈括 C.宋代毕异 D.元代王祯6.关税的税则税率是一个国家用以限制和鼓励某些进出口商品,以保护本国工商业利益的手段。近代列强开始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2010年广东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纲

2010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学科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广东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组成部分,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考核报考理科类和体育类专业的考生历史学科学习情况的水平测试。 Ⅱ.命题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本大纲为依据。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引导考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Ⅲ.考核目标与要求 1.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 2.理解历史概念、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线索和历史观点。 3.理解并解释历史材料。 4.解释历史事实和历史变迁。 5.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观点。 6.领悟和判断历史价值观念。 Ⅳ.考试范围与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版)以及《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考试范围包括历史课程标准的必修课程内容,即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的内容。具体如下: 历史(Ⅰ)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3)俄国十月革命 5.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太平天国运动 (3)辛亥革命 (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新民主主义革命 (6)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8.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历史(Ⅱ)

2020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三)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三)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下列有利于周统治“最长久”的制度是( ) A.分封制B.郡县制 C.禅让制D.皇帝制度 答案:A 2.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 ) A.禅让制B.宗法制 C.中央集权制D.世袭制 答案:C 3.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答案:D 4.“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一一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从材料的观点来看,“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的事件是( ) A.1688年的“光荣革命” B.两党制度的形成 C.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 D.责任制内阁形成 答案:A 5.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B.法国的总统和德国的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 C.法国的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而德国的皇帝是世袭的 D.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B 6.巴黎公社起义在客观上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的( ) A.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理论 B.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统治的理论 C.将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理论 D.资本主义所有制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 答案:B 7.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的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 A.要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专治统治 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 C.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2017年中职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要求说明

2017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要求说明 语文科 一、考试性质、目的和对象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实施办法》(沪教委职〔2015〕34号)和《关于2016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公共基础课程考试的实施意见》(沪教委职〔2016〕31号)文件的规定,本考试是以《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15修订稿)》为依据的全市统一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是衡量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在籍学生完成语文课程规定课时后所达到的学业水平的依据。 参加本科目考试的学生为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完成本课程规定课时后的在籍学生。 语文科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为全体学生必考,等级性考试为学生自愿选考。 合格性考试的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形式报告;在合格性考试“合格”并且等级性考试取得有效成绩的前提下,等级性考试的成绩按两者总分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报告。 二、考试能力目标 (一)考试能力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中,合格性考试主要考查语文学科基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级性考试则在合格性考试内容的基础上,考查学生进一步学习所需要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凡能力目标条目后注有“★”标识的,为合格性考试的要求;等级性考试则必须达到所有的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1.阅读能力 1.1 记诵和理解常用的名言名句。★ 1.2 获取阅读材料中的相关信息。★ 1.3 理解或解释词、句、段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1.4 概括阅读材料的要点或主旨。★ 1.5 梳理阅读材料的思路与结构。 1.6 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 1.7 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1.8 从内容或表达方式上,对阅读材料的主要特点作简要评价。 1.9 根据阅读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10 理解或概括浅显的文言诗文大意。 2.写作能力 2.1 根据设定的情境,选择符合写作要求的内容。★ 2.2 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并改正所提供材料中的错误。 2.3 根据设定的情境,选用合适的文体(文种)进行写作。 (二)说明 1.阅读材料形式:连续性文本(由句子和段落构成、以句子为最小单位的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由列表构成、不以句子为最小单位的文本,如清单、表格、图表等)。 2.写作要求:中心明确,选材恰当,结构完整,语句通顺,格式正确,书写规范。 三、考试知识内容 依据《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15修订稿)》规定的语文学科“学习内容与要求”,确定相关的语文知识内容。凡“分层要求”中注有“★”标识的,为合格性考试的要求;等级性考试则必须达到所有的要求。

云南省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2004年1月10日,上午8:30—10:30,共90分钟】 云南省2014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一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元代管理全国佛教僧徙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军署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行中书省 D、理藩院 3、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某同学以新疆历史为研究主题,他应该选下列哪位人物为研究对象 A、左宗棠 B、邓世昌 C、刘永福 D、张自忠 5、“十年争战后,国共合作又……抗日中心,民主能自救……”陈毅的这首诗反映了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的有关事实。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一届人大召开 C、三大改造完成 D、一五计划完成 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体现这一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民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文宪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甲乙丙 A、甲图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1912年颁布 B、乙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C、丙图的颁布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D、三部法律文件在实践中完全实现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9、1953年新中国提出的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基本准则的外交政策是 A、求同存异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对外开放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下图是雅典公民大会上自由发言的情形。有资格参与这种场合发言的是 A、外邦人和全部公民 B、成年男性 C、广大奴隶 D、妇女 11、某宪法规定: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统率军队、决定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 会等大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该宪法是 A、英国的1689年《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2、2013年俄罗斯人民迎来了十月革命胜利96周年,十月革命,俄国虽然是帝国主义链条 上最为薄弱的一环,但有着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具有优越的发生革命的成熟条件。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无产阶级革命与农民革命相结合 B、沙皇君主专制在政治上十分落后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一)

学业水平测试卷(一) 注意事项: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题2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 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 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 2、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县长官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3、在位时期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内朝”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4、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5、中国香港岛是在下列哪一条约中割让给英国的?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与中国以往反侵略战争相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社会极大援助 B、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C、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D、日本侵略战线拉得太长 7、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当时我省被迫对日开放的一处商埠是 A、南通 B、无锡 C、常州 D、苏州 8、1962年,台湾民众于右任写诗《望大陆》“葬我于高山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

2013年广东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题以及答案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3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共7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汉武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主要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2.中国古代设立军机处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3.《十二铜表法》是人类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成文法,它颁布于古代 A.罗马 B.雅典 C.中国 D.英国 4.英国光荣革命后制定《权利法案》的是 A.国王 B.议会 C.内阁 D.总统 5.法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斗争和多次反复,最终于1875年确立了 A.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君主专制 D.联邦制 6.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爆发于 A.1848年 B.1871年 C.1917年 D.1949年 7.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动这场战争的国家是 A.俄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8.洪秀全是从广东走出去的一位近代历史人物,他领导了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说明地理2018年6月学考用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 (2017版) 地理 (适用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及相关人员)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编制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等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考试的对象是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中就读的学生。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说明》是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考核要求 (一)知识考核要求 地理学科知识考核要求划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应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 (1)了解重要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名称、分布;重要地理数据。 (2)理解重要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3)了解我国及世界各大洲、部分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 (4)了解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其蕴含的地理学科知识。 (5)了解并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外在资源开发、经济和人口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2. 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能力 (1)阅读各类地理图表、文字和数据资料,获取地理信息。 (2)设计和绘制地理图表,进行各种地理计算。 (3)对地理思维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 3. 注重地理思维的能力 (1)分析、比较和归纳不同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 (2)分析、解释各类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3)分析和评价各类地理资料,分析、评价和反思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活动,发现地理问题、解释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品质考核要求 考试内容主要是从地理认知的视角来表述“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但其中也表明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在这些内容要点的落实过程中,还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从而积累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1.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I、地理II、地理III等模块的有关内容。 2.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指导意见 地理》(2014版)规定的要求。 考试内容及要求见下表。

2016年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答案要点和评分说明 注意:(1)属于解释性的回答,大意正确,均可酌情给分。 (2)属于开放性的答案,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Ⅰ.闭卷部分(共40分) 一(共10分) 1.出现于大河流域或濒临海洋(2分) 2.F(1分)E(1分)3.A(1分)D(1分) 4.Ⅵ(1分)Ⅱ(1分)5.A(2分) 二(共8分) 1.A(2分)2.D(2分)3.C(2分) 4.说明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用“仰慕”“敬佩”“赞赏”等也可)(2分) 三(共12分) 1.B(2分)2.C(2分) 3.认为抗战是头等大事;赞赏中国军队的抗战努力及成果;鼓舞民众奋起抗敌的决心(任答一条即可)(2分) 4.不能(1分);两份材料描述的时间不符,内容也不完全相符(1分) 5.三段材料都属于事件亲历者的证据(2分)(如答日记、回忆得1分); 三段材料能相互印证(2分)(如答材料二是中方证据、材料三是日方证据、材料四是德方证据,得1分) 四(共10分) 1.秦国壮士(2分)2.2.2(2分) 3.没道理(1分);因为楚、韩两国货币不同,米价也不一定相同(1分) 4.保证国家赋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便利各地联系交往;加强中央集权(任答两条即可,每条2分) Ⅱ.开卷部分(共60分) 一(共10分) 1.DACB(顺序不能颠倒)(1分) 2.错误:墙上的佛像(或答“凳子”“桌子”及“坐姿”)(2分) 理由:佛教直至汉代才传入中原(或答凳子、桌子是东汉后才进入中原的)(2分) 学业考试(2016)历史试卷答案第1页(共2页)

3.(1)残忍;自私;奸诈(任答一条即可)(1分) (2)此小题评分可从以下五个层次考虑。 ●层次1:答“可信”或“不可信”,不作说明,不得分。 ●层次2:答“可信”或“不可信”,能据此作出合理说明,得1分。如答“艺术家 或在参考史籍的基础上塑造曹操形象”或“艺术家运用想象、夸张等手法 塑造曹操形象”。 ●层次3:答“难以判断”,或综合层次2的两种回答,得2分。如答“单凭两幅图 像无法判断,须结合其他材料比对”。 ●层次4:答“可信”,从作者的视角作说明,得3分。如答“能反映艺术家对曹操 的认识”。 ●层次5:综合层次3、4的回答,得4分。 二(共16分) 1.B(2分)2.C(2分)3.C(2分) 4.A(2分)5.B(2分)6.D(2分) 7.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与检验。(2分) 举例:可从地圆学说与地理大发现、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启蒙思想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近代自然科学与工业革命、科学社会主义与十月革命等任举一例说明。(2分) 三(共10分) 1.D(2分)2.B(2分) 3.不能(1分),仅凭这张照片,既无法证明“两德人民”,也无法证明“普遍支持”。(1分)4.引发了作者对盼望国家统一的情感共鸣。(2分) 5.柏林墙虽然倒了,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依然对立,冷战思维依然存在。(2分) 四(共24分) 1.(1)①②(2分)③④⑤(2分) (2)②③⑤(2分)①(2分)④(2分) 2.本小题评分可从如下三方面考虑,但切忌将这些方面割裂开来评判。 ●主题、视角与史实:主题明确,视角清晰,史实确切,共10分。 ●逻辑与表达:逻辑合理,文字通顺,条理清晰,共4分。 ●特色:能运用“相同中有区别”或“不同中见联系”的辩证视角阐述,可加2分。 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不简单抄录教科书,可再加2分。 本小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4分。 学业考试(2016)历史试卷答案第2页共2页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计划

高一年级2019年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学科复课计划 历史备课组 一、指导思想 根据目前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新高考除了语数外,考生可以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文理分科”将被终结,综合素质评价将成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所以目前全国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尤其是自主招生的院校越来越看重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名校在高考招生时,更看重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商丹高新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较重视学业水平考试。辛校长也非常重视学考,多次强调了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是:总目标全区第一,大多数学生取得A,全都过B,杜绝C。 二、学考奋斗目标 1、宏志班必须100%得A。 2、文科志强班80%以上得A,两个理科志强班60%以上得A。 3、确保所有学籍生得B以上。 三、目前学情分析: 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是必修一、二、三。高一第一学期已学完必修一,本学期上完必修二,暑假补课开始学习必修三,在2018年底学完必修三,2019年元月开始学考总复习。 1、高一第二学期开始分文理科,文科教学时间为一周四节,文科班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认真积极,但是也有部分同学,态度极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于学考甚至高考持无所谓的态度,上课不听,考试不认真做题,试卷讲解时也不认真听。 2、理科一周两节课。理科的课时相对较少,时间紧张,所以在后期的教学中,只能完成新课的教学,讲题的时间安排较少。由于分科导致部分理科学生对学考文科科目存在应付态度,上课不认真听,做作业的态度也不端正,还有部分理科宏志班的学生过于骄傲,认为学考很容易。 对于目前的情况,文科学生以高考带动学业水平考试的策略,把每个知识点都得夯实基础;而对于理科学生,扭转学生学习态度,认识学考的重要性,把握学考重点,以学考考纲为中心展开平时教学。 四、具体措施 1、以课标和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为准来对教材进行整合,课标和考纲中没有的内容简单处理,课标中涉及的重要知识我们也根据复习的需要进行了符合学生实际

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要求——文科

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学业水平考试各科目的卷面满分值为100分,成绩公布采用等级分,各科公布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各科卷面成绩与等级分关系: 100分-85分为A级, 84分-70分为B级, 69分-50分为C级, 49分-25分为D级, 24分(含)以下不给等级、在成绩单上表达为考试成绩未达等级要求。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依据之一。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的使用如下: (1)具备第一批本科院校普通类专业录取资格的必要条件:文科类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考试并获得等级成绩,且三门学科成绩均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 (2)具备第二批本科院校(含第二批A类、B类院校)普通类专业录取资格的必要条件:文科类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考试并均获得等级成绩,且考试成绩中至少有两门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 (3)具备第三批专科院校(含第三批A类、B类院校)普通类专业录取资格的必要条件:文科类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考试并均获得等级成绩,且考试成绩中至少有一门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 (4)各批次艺术类专业录取资格的必要条件:参加高考文科类文化课考试的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考试,参加高考理科类文化课考试的考生必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考试,且至少有两门学科成绩达到D级及以上等级。 (5)各批次体育类专业录取资格的必要条件:考生必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考试,且至少有两门学科成绩达到D级及以上等级。 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同一学科两次考试且取得考试等级的,考生可用获得的最高等级成绩报考普通高校。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这是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推恩令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 2. 某历史探究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据此推断,该研究课题可能是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C.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D.古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3.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思想不断解放。

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针对以下哪一幅图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 4.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 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上述材料 A.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5.右图文字内容创作的背景是 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B. 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C.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 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6.《全球通史》说:“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的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 A.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B.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2020-2021部编本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二)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二)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禅让制B.世袭制 C.宗法制D.分封制 答案:C 2.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 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答案:B 3.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雅典在政治领域对西方社会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 A.代议制度B.城邦制度 C.民主政治D.法律体系 答案:C 4.在平民的强烈要求下,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该法体现了罗马人的( ) A.公平理念B.尚武精神 C.仁政意识D.法治精神 答案:D 5.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 ) A.平民的权利B.商人的权利 C.教会的权利D.国王的权利 答案:D 6.按照《德意志帝国宪法》,下列关于德国皇帝和宰相权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皇帝任命宰相 B.宰相对议会负责 C.皇帝可决定宰相的任期时间 D.宰相担任联邦议会的议长 答案:B 7.太平天国运动中,反映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愿望的革命纲领是( ) A.《四洲志》B.三民主义 C.《海国图志》D.《天朝田亩制度》 答案:D 8.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B.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C.促进了近代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D.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答案:D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文科班物理)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文科 班物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必修) 整理人:阳东广雅中学李海琴 1.质点 A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 A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A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 =s/t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t S v = 若t ?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5.匀速直线运动 A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 =Δv /Δt =(v t -v 0)/Δt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若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则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做减速运动。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 以下(一般4-6V).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A

2018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座位号、考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20世纪90年代,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发掘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上面刻有“代郡”、“邯郸郡”、“蓝田县”等字样。这一考古发现印证了秦朝推 行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2.图1是唐朝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 是 A.相权一分为三 B.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C.门下省享有特殊地位 D.皇权受到空前削弱 3.”今我朝罢免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图1立丞相。”此训令出自 A.汉高祖 B.唐太宗 C.宋高宗 D.明太祖 4.《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它破坏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 B.关税主权 C.领土主权 D.领海主权 5.1937年12月,在中国的英国记者田伯烈报道:“在这一个时代中,我们找不出什么事情足以超越日军的暴行。”“日军的暴行”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旅顺大屠杀 6.1912年1月,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他所说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兴中会成立 B.同盟会成立 C.华兴会成立 D.中华民国成立 7.“这是二次大约12(实为13)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在上海法国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开始,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湖上(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中继续讨论。”这次会议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 C.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标志着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8.有学者认为:“在战略上,遵义会议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他指的是 A.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B.确立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总方针 C.事实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标志着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9.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将香港主权交还给中国的是 A.葡萄牙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10.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不得不承认: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图1

2019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卷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礼乐丧葬制 C.婚娶联姻制 D.功臣分封制 2.《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朝议裁决B.集权独断 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 3.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测向技术 4.右图是某博物馆珍藏的文物拓片。作为一则反映时代印记的史料,这件文物可以直接说明 A.秦汉书法和篆刻的艺术共融 B.魏晋草书与行书的衍生创新 C.隋唐草书的抒情写意 D.宋元行书的勾连放纵 5.“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极力宣扬并践行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A.程颐 B.朱熹 C.李贽 D.王阳明 6.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7.近代中国,列强通过侵略手段攫取了通商、设立租界等一系列特。右图所示城市状况是下列哪次侵华战争及签订的条约所致的? A.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8.“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挺进大别山 9.右侧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这幅作品主要反映作者的政治立场是 A.对五四运动爆发的漠然 B.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不满 C.对新文化运动的支持 D.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 10.《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 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 11.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 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必修 1.质点 A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 A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A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Δx/Δt,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 A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Δv/Δt=(v t-v0/Δt,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t x v ??= 若t ?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A t x v v t = =2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 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 速度公式:at v v +=0 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2018年浙江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一

2018年浙江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一 卷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 在天一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 国古代的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2.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 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 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B.墨子C.荀子D.韩非子 3.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右侧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 A.男耕女织 B.铁犁牛耕 C.集体劳作 D.刀耕火种 4.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认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 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意在 说明四大发明 A.促进西欧近代化进程B.标志西欧近代史的开端 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D.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根源 5.《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

遂 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D.实现权力制衡6.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 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严控对外联系D .杜绝西方思潮C .防止鸦片走私B .避免海难发生A 7.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 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1898年9月2 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 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 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9.右图反映的是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 社会生活状况,该状况主要体现了 A.清朝政府全盘引进西方技术 B.中国交通近代化与西方同步 C.国人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技术 D.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 10.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 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11.某时期的报纸上出现了一首题为《相隔一层纸》的诗:“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 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崖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咬紧了牙齿对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请问这首诗最早可能创作于什么叫期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 12.“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是学者们对民主革命 时期一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度概括。这场“斗争”应该是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