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本内容

初中化学课本内容
初中化学课本内容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一原子的构成

一. 原子的构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他们不是一个个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而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它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

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

二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他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位Ar)。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质量/标准=(质子+中子)/标准=质子/标准+中子/标准=质子数+中子数

小试身手

一.填空

1.解释下列现象

(1)人能闻到远处的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气体可以被压缩,说明分子有间隔(3)一滴水中大约含有 1.64×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体积很小

(4)10 ml水与10 ml酒精混合物总体积

少于20 ml,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2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核所带正电和电子所带负电电量相同,但电性相反。

3.已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其核内质子数是26,则铁原子核外26个电子,核内有30个中子。核电荷数是26.

二.单项选择

1.有关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可分

b.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

c.最小粒子

d.构成物质的惟一粒子

2.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的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11个质子,161个中子,则该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

a.111

b.272

c.161

d.50

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构成物质,也能够成分子

b.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c.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原子不显电性

4.下列关于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c.相对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原子不显电性

5.在任何一个原子中,下列关系都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b.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c.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

d.核电荷数=电子数+中子数

6.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a ,铝元素的一个原子质量为b ,则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2b/a

b.b/12

c.12a/b

d.6b/a

7.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 ㎏,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则一个镁原子的质量是()

a.24

b.24㎏

c.3.986×10-26㎏

d.1.67×10-27㎏

答案:b a b b a a c

三.分类

将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等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

(2)质量最小的粒子是电子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4)带正电荷的粒子是质子,原子核(5)带负电荷的粒子有电子

(6)不显电性的粒子有中子,分子,原子

课题二元素

一.元素

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前10位):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钛(哪家没青菜)

讨论讨论:

水通电氢气+氧气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分子发生了变化,元素没有发生变化)

二.元素符号

1.元素周期表前20号元素必须牢记哦

2.元素中文名称造字有规律:

3.有“钅”字旁的是金属元素,有“石”字旁的是固态非金属元素,有“气”字头的是气态非金属元素,有“氵”字旁的是液态非金属元素,(汞例外,通常状况下它是液态金属元素)

三.元素周期表简介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

小试身手

一.填空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

氢(H)氮(N)铝(Al)氯(Cl)碳(C)

钠(Na)镁(Mg)钾(K)锰(Mn)铁(Fe)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是氢。

3.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1)Cl氯元素,一个氯原子

(2)2N两个氮原子

4.硫化氢是由氢元素和硫元素组成的,一个硫化氢分子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二.单项选择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结构中的()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相

对原子质量

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c.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d.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和氧气组成的

3.某药品说明书上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镁65㎎,这里的“碘”“镁”是()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物质

4.儿童缺钙会得佝偻病,血液中含有少量钙,对皮肤伤口处血液的凝固起着重要作用,这里的“钙”是指()

a.钙单质

b.钙元素

c.氧化钙

d.碳酸钙

5.某物质经分析知道它只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属于()

a.纯净物

b.混合物(臭氧)

c.单质

d.化合物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任何纯净物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b.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任何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种子构成(氢无中子)

d.单质只能由一种元素组成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相同中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b.相对原子质量表示的是一个原子的质量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叫做纯净物(臭氧)

d.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8.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答案:a d c b d d d a

三.动动脑

1.有a,b,c,d四种元素,a的单质是自然界中密度最小的气体,b,c分别是地壳中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d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在军事上可做烟幕弹。

(1)用元素符号表示 a.(H) b.(O) c.(Al)

d.(P)

(2)写出d的单质在b的单质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磷 +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课题三离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科学家把核外电子运动经常出现的区域称为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又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打分有1层,最多的有7层。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只

有1层的不超过两个)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小圈和圈内的数字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面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3.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只有8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二.离子的形成

1.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小试身手

一.填空.

1.在原子的构成中,元素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由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由质

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决定。

2.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它属于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达到

失去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镁离子的符

号为

3.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举例: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铜是由大量的铜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许多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4.R原子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1个电子,则该原子的核内有11个质子,若该原子的核外有12个中子,则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3.

二.单项选择

1.下列各组粒子电子层数相同的是()

a.钠原子和钠离子

b.硫离子和硫原子

c.氧原子和钠原子

d.氖原子和氩原子

2.已知某粒子的核内有n个质子,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n

b它的核外电子数是2n

c.它的原子核带n个单位正电荷

d.它的核外电子分n层排布

3.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其核内质子数是()

a.10

b.12

c.20

d.24

4.下列各组粒子中含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

同的一组是()

a.Na和Al

b.NH3和H2O

答案:b c b b.

三.考考你的判断力

1.原子和离子的主要区别是质量不同(×)2.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3.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会变成氖原子(×)

课题四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化学式

定义:这种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例如前面学过的O2 , H2O ,HCl)

每种纯净物质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表示每种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只有一个。

小小提醒:

1.当某组成元素原子个数比是1时,1可省略。

2.氧化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把氧的元素符号写在右方,另一种元素的符号写在

左方,如CO2(氧化物书写氧在右)

3.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书写其化学式时一般把金属的元素

符号写在左方,非金属的元素符号写在

右方,如:NaCl.(金左非金右)

有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一般读作某化某,例如NaCl读作氯化钠。

二.化合价

1.化合价是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2.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3.化合价的标法:(1)元素符号要正确(2)位置在正上方(3)1不能省略

三.巧记顺口流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莫忘单质价为零

小试身手

一.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合价

五氧化二磷P2O5 氧化铜氢氧化钙 Ca(OH)2

氧化铝 Al2O3四氧化三铁

三氧化二铁 Fe2O3 氧化亚铁氧气 O2

2.写出下列粒子的名称。

3Fe 3个铁原子 H 1个氢原子H2 氢气 Mg2+1个镁离子CO2 1个二氧化碳分子

3.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4个二氧化碳分子 4CO 3个钾原子 3K

8个二氧化氮分子 8NO2 7个氮原子7N

三.单项选择

1.氮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HClO)具有杀菌作用,常用于对自来水的消毒。在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1

C.+3

D.+5

2.X.Y元素都有3个电子层,且X元素最外

层有2个电子,Y元素最外层有7个电子,

则X和Y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 XY

B. XY2

C.X3Y2

D.X2Y3

3.下列含硫物质中,硫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

A.S

B.H2S

C.H2SO3

D.SO3

4.因为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体而被禁止使

用,其中有一种成分Na5PxO10(已知P的化

合价为+5价),则x的值为()

A. 1

B.2

C.3

D.4

答案:B B B C

四.计算题

1.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氯气 71 二氧化锰 87 蔗糖 342

2.计算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水(H2O)H:O=1:8 蔗糖

(C12H22O11) C:H:O=72:11:88

3.已知磷为+5价,氧为-2价,写出磷的

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1)写出组成化合物的两种元素的符号,

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

P O

(2)求两种元素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

5×2=10

(3)求各元素的原子数,

最小公倍数/正价数(或负价数)=原子数P:10/5=2 O:10/2=5

(4)把原子数写在各元素符号的右下方,即得化学式:

P2O5

(5)检查化学式,当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代数和等于零时,化学式才算是

正确。

(+5)×2+(-2)×5=0

答:这种磷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P2O5。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

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

二.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包含的信息:

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通过什么条件反应;反应生成了那些物质(生成物);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用文字表示为:

碳 + 氧气→二氧化碳

↓↓

和反应条件

C+O2→CO2

小试身手

一.填空

1.“1g水蒸气变成,质量不变仍为1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这种说法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不正确;水蒸气变液态水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范围。

2.12g碳在32g氧气中燃烧,恰好生成二氧化碳44g;若是12g碳在40g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44g,因为此时有8g氧气不参加反应,不能计算在内。

3.2体积一氧化碳和一体积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不等于3体积。

4.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因为产物氧化镁的质量应等于镁条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

二.单项选择

1.化学方程式C+O2→CO2表示()

A.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B.碳与氧气混合后可生成二氧化碳

C.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生成二

氧化碳

D.在点燃条件下12份质量的碳与16

份质量的氧气生成28份质量的二氧

化碳。

2.化学方程式可表明()

(1)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2)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3)反应物

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之间的质量比(4)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

子)数的关系

A.(1).(2)

B.(1).(3) c.(2).(4) d.都可表明

3.6000多年前,半坡居民所从事的生

产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建筑房屋

B.用麻织布

C.磨制

石器 D.烧制石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

目录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与原子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课题3 元素 课题4 离子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爱护水资源 课题2水的净化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学价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活动5 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置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教材分析 总特点:1、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2、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理论知识交叉编排。 3、直线式编排和螺旋上升式相结合。 4、由易到难。 课程总目标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

初中化学教材全解(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第10页: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是物理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是化学变化。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铜绿生成。 (3)纸张燃烧。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瓷碗破碎。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瓷碗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5)铁生锈。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6)石蜡熔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石蜡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答:因为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铜的密度、熔点。 (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7)酒精能燃烧。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8)酒精能挥发。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5.根据你的观察,描述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的物理性质。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查找一下有关的数据。) 答:食盐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咸味,能溶解在水和油中。 第23页: 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 A B C D 【分析】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是正确的实验操作。

人教版课本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3、铝在空气中:4Al+3O2==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O2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CO2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H2O==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 二、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2H2↑+O2↑ 14、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2H2O+O2↑ 15、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 2KCl+3O2↑ 16、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CaO+CO2↑ 三、置换反应 1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20、铝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2Al+ 3CuSO4=3Cu+ Al2(SO4)3 21、铜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2AgNO3=2 Ag +Cu(NO3)2 22、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4Fe+3CO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Cu+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2Cu+CO2↑ 25、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 26、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27、镁和稀硫酸Mg+H2SO4==MgSO4+H2↑ 28、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29、锌和稀盐酸Zn+2HCl==ZnCl2+H2↑ 30、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2+H2↑ 31、镁和稀盐酸Mg+2HCl==MgCl2+H2↑ 32、铝和稀盐酸2Al+6HCl==2AlCl3+3H2↑ 四、复分解反应 33、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NaOH==NaCl+H 2O 34、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Ca(OH)2==CaCl2+2H2O 35、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 36、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H2SO4+Ca(OH)2==CaSO4+2H2O 37、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38、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39、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基本知识点汇总(下册)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总汇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一、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1.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①大多数的金属呈__银白_色,(但是铜呈_黄_色,金呈_金_色);②常温下为_固体(但是汞为_液体_体);③具有良好的_导电_性、_导热_性和_延展_性。 决定金属用途的因素有:是否经济、是否有害、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是否污染环境和是否便于废物回收 2. 合金:(1)概念: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__金属_和_非金属__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例如:生铁和钢是含__碳量_不同的铁的两种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约为_2%~4.3%,钢的含碳量为_0.03%~2%_。 (2)合金的性质与金属相比具有的优点是硬度大、耐腐蚀性好、熔点低。 1、通过观察上面的表格,你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一般情况下,金属的密度比较大、熔点比较高、硬度比较大 2、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答:铅的硬度小,而铁的硬度大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钨的熔点高,锡的熔点低;如果用锡,则锡丝易烧断。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铬硬度大, 耐磨、美观,又防锈;金的价格高、硬度小如果镀金则会增加成本且不耐用。 5、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银的价格比铜高许多 6、考虑物质的用途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的__性质___,还需要考虑那些因素? 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资源、废料是否易于回收、价格、对环境的影响 7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 8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 9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 10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

(完整版)最新初中化学教材目录完整版(人教版)

初中化学教材目录(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5)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6)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1)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7)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25) 课题1 空气 (26) 课题2 氧气 (33) 课题3 制取氧气 (37)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45)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47) 课题1分子和原子 (48)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53) 课题3 元素 (59)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67)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68) 课题2 水的净化 (74) 课题3 水的组成 (79)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83)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91)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92)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99)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02)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05)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106)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13)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17)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25)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127)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28)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36)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150) 附录Ⅰ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取用规则 (151) 附录Ⅱ 相对原子质量 (153) 附录Ⅲ 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154) 元素周期表 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1) 课题1金属材料.............................2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9)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4)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24) 第九单元溶液 (25) 课题1溶液的形成 (26) 课题2溶解度 (33) 课题3溶质的浓度 (42) 实验活动5 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47) 第十单元酸和碱 (49)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50) 课题2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60)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69)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70)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71)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72) 课题2化学肥料 (79)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87)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89) 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90) 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97)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102) 结束语 (113) 附录Ⅰ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114) 附录Ⅱ 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115) 附录Ⅲ 元素周期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下册)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 第10页: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是物理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是化学变化。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铜绿生成。 (3)纸张燃烧。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瓷碗破碎。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瓷碗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5)铁生锈。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6)石蜡熔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石蜡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答:因为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铜的密度、熔点。 (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7)酒精能燃烧。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8)酒精能挥发。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5.根据你的观察,描述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的物理性质。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查找一下有关的数据。) 答:食盐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咸味,能溶解在水和油中。 第23页: 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 A B C D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课本基本知识点汇总(上册)

上册知识点总汇(一) 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点一:空气的成分: 1、空气是一种_______,主要是由和组成。空气的成分得出按_________分数计算,大致是______占21%,氮气占_____,_______占0.94%,_______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2、空气污染可分为两类,有害气体如、、等和粉尘。污染源有_________的燃烧和工厂排出的________,汽车的等。NO2、 SO2进入大气后,易形成_________。防治污染的方法:、、 注意:空气质量日报计入空气污染物的有害气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和______。二氧化碳虽能造成温室效应,但不是质量日报所报告的。 3、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中,使用的药品是,该物质燃烧时有大量的______生成,同时集气瓶内水面_______,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以上实验测定氧气的含量往往偏低,引起这样结果的原因可能是:①;② ③;④ 该实验不能用燃烧后生成_________的物质(如碳、硫等)代替红磷,也不能用铁代替红磷,因为。 考点二、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色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溶于水,液态和固态的颜色为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的化学性质的气体,具有________性,在一定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氧气不足,碳与氧气反应则生成__________。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火焰,生成一种 的气体,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____色的________(填化学式),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 注意:在硫燃烧的集气瓶中要加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铁燃烧的集气瓶中加水或细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途:氧气的两个重要用途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4、危害:氧气对人也有有害的一面,如缓慢氧化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火焰是气态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特有现象。一般可燃性气体和熔沸点较低易汽化的固体、液体,燃烧时有火焰,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易汽化的固体物质,如_______、_______等,燃烧时没有火焰。 考点三.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利用氮气和氧气的不同,属于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习题解析(全册)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问题答案参考(全册) 讨论。区分: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复燃,则是氧气,反之是二氧化碳。将澄清的石灰水通入,并晃动,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不变就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若火焰燃烧的更旺,则是氧气,若火焰熄灭,则是二氧化碳。P10 习题:1、(1)(4)(6)(7)(8)是物理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2)(3)(5)是化学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 2、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因为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3、(1)(2)(5)(8)是物质的物理性质;(3)(4)(6)(7)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P1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进行观察和描述的参考资料: 点燃前:蜡烛呈圆柱状,直径约2 cm,由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制成,具有轻微气味,质地较柔软,能用小刀切割,指甲也能划出刻痕。蜡烛的中心有一根烛芯,从底部一直伸延到顶部,并约有1 cm露出顶部。烛芯由多股细线拧合而成。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它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 点燃时:当燃烧着的火柴接近烛芯时,约2 s~3 s即可点燃蜡烛。点燃的蜡烛能够持续燃烧,燃烧时没有声音,并在燃烧的过程中缓慢地变短。蜡烛火焰由于气流而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在无空气流动的情况下,火焰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轻微的闪烁。在距离蜡烛火焰约2 cm的地方,蜡烛是温热的,并很柔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其余部分的蜡烛仍然是冷的。燃烧着的蜡烛因其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无色液体贮于凹槽中,并浸润烛芯直至火焰的底部。如果吹动蜡烛火焰或蜡烛燃烧时受热不均匀,贮于蜡烛凹槽中的无色液体会从凹槽中沿烛体流下。在流下的过程中,无色液体遇冷变为半透明体,并逐渐凝固附着在烛体上。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最里面的火焰底部呈淡蓝色;第二层的火焰是暗淡的,这一暗淡的区域略呈圆锥形;围绕着这一区域的最外层火焰呈黄色,其火焰明亮但不耀眼。三层火焰既有明显的边缘,又有不确定的顶部。当一根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2 s后取出时,可以看到,处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黑最慢,说明外层火焰温度最高,第二层次之,最里层温度最低。因此,应用外层火焰进行加热。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核心教材图片

附录本册核心教材图片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教材图1-1水的沸腾(P6) 现象:试管口有水雾生成,玻璃片上慢慢有水珠生成。 结论:该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2.教材图1-3石灰石与盐酸反应(P7) 现象: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试管和烧杯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CO2+Ca(OH)2===CaCO3↓+H2O。 3.教材图1-4化学反应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P8) 现象:三支试管中依次出现产生红褐色沉淀;产生气泡;生成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的现象;火柴燃烧发光放热。 注意: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教材图1-5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P9) 操作方法: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注意: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

5.教材图1-10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比较(P13) 现象:火柴梗与外焰接触的部位先变黑。 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6.教材图1-11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P13) 现象:烧杯内壁蘸有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7.教材图1-12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P13) 现象:点燃白烟,蜡烛又重新燃烧。 结论: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体小颗粒聚集物。 8.教材图1-15收集呼出的气体(P15) 操作方法:在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在水槽中。将塑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吹气。 注意:装满水的集气瓶内不要留有气泡。 9.教材图1-17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气体(P15) 现象:燃着的木条在充满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在充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熄灭。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 10.教材图1-18用澄清石灰水检验(P15)

(完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核心教材图片

附录本册核心教材图片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教材图1-1水的沸腾(P6) 现象:试管口有水雾生成,玻璃片上慢慢有水珠生成。 结论:该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2.教材图1-3石灰石与盐酸反应(P7) 现象: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试管和烧杯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CO2+Ca(OH)2===CaCO3↓+H2O。 3.教材图1-4化学反应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P8) 现象:三支试管中依次出现产生红褐色沉淀;产生气泡;生成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的现象;火柴燃烧发光放热。 注意: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教材图1-5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P9)

操作方法: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注意: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 5.教材图1-10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比较(P13) 现象:火柴梗与外焰接触的部位先变黑。 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6.教材图1-11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P13) 现象:烧杯内壁蘸有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7.教材图1-12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P13) 现象:点燃白烟,蜡烛又重新燃烧。 结论: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体小颗粒聚集物。 8.教材图1-15收集呼出的气体(P15)

操作方法:在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在水槽中。将塑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吹气。 注意:装满水的集气瓶内不要留有气泡。 9.教材图1-17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气体(P15) 现象:燃着的木条在充满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在充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熄灭。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 10.教材图1-18用澄清石灰水检验(P15) 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内澄清石灰水没变浑浊,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 11.教材图1-19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P15) 现象:哈气后的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人教版)课题1---金属材料 题号解析 1 密度小,具有抗腐蚀性。 2 铁:可用于做菜刀、镰刀、锤子等;利用了硬度大的性质。铜:可用于制电线、火锅等;利用了其导电性好,导热性好,熔点高的性质。金:可用于制作项链、戒指等饰品;利用了其具有较好的金属光泽的性质。点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3 需要有光泽好,抗腐蚀,硬度大的性质。提示: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更好。 4 (1)外科手术刀:不锈钢,因为其抗腐蚀性好。(2)防盗门:锰钢,硬度大。(3)门锁:黄铜,因为强度高,可塑性好、易加工、耐腐蚀。(4)自行车支架:锰钢,因为其韧性好,硬度大。 5 该金属可能的用途有:制作机器零件、火箭、飞机、轮船、电线、电榄、化工和通讯设备等。 6 解:1 000 kg铁红中铁的质量=1 000 kg××100%=1 000 kgX xl00%=700 kg答:1 000 kg铁红中最多含铁的质量为700 kg。点拨:利用化学式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来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CO C+2CuO2Cu+CO 2 +C2CO 2Fe +4CO3Fe+4CO2 2MgO 2 2CuO ( 2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题号 解析 1 (2)(3)点拨: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接触,这与环境因素有关。 2 (1)沙漠地区气候干燥.雨少。 (2)用干布擦自行车上的雨水是防止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用干布擦掉水分保护自行车的干燥。擦干后用带油的布擦,就在自行车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水分不易 侵入,可以防止铁生锈。如果直接用带油的布擦,不仅不易擦干,而且还容易将水分盖在油层下面,使铁生锈。 3 ZnCO 3ZnO+CO 2↑ZnO+C 2Zn+CO 2↑2Cu 2O+C 4Cu+CO 2↑ 点拨: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条件,并且要配平化学方程式。 4 解:设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铁98%的生铁的质量为x 。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全解读(2019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全解读(2019人教 版) https://www.360docs.net/doc/12930186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全解读 教材分析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第一节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喜欢化学,认识到化学的真正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远景动机,对学生学习的整个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②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3、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化学之美与化学的价值。 重点的突出: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置问题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问题中去想象,在实验中去探求,在价值中去感受。这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渴望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4、教学难点:化学真正价值的认识 难点的突破: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发挥九年级学生联想力丰富和活跃的优势,使学生在如同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感受化学的价值,再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引出化学新的作用。选择丰富的色彩和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完成从新奇到萌发出喜欢化学再到渴望学习化学、学好化学的心理历程。不仅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学习化学的方法,而且通过此过程,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化学的神秘和畏惧心理。使学生在丰富的感官和思维刺激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化学理论性知识。作为启蒙阶段的学习,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认知结构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化学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新教材减弱了对概念的记忆要求,加强了理解要求,重视化学概念的形成,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变化这一基本概念。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物质变化的初步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初步了解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最新初中化学教材目录完整版(人教版)

Fpg Fpg 初中化學教材目錄(人教版) 九年級(上冊) 緒言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1) 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 (5) 課題1 物質の變化和性質 (6) 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の科學 (11) 課題3 走進化學實驗室 (17)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の空氣 (25) 課題1 空氣 (26) 課題2 氧氣 (33) 課題3 制取氧氣 (37) 實驗活動1 氧氣の實驗室制取與性質 (45) 第三單元物質構成の奧秘 (47) 課題1分子和原子 (48) 課題2 原子の結構 (53) 課題3 元素 (59) 第四單元自然界の水 (67) 課題1 愛護水資源 (68) 課題2 水の淨化 (74) 課題3 水の組成 (79) 課題4 化學式與化合價 (83) 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 (91) 課題1 品質守恆定律 (92) 課題2 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 (99) 課題3 利用化學方程式の簡單計算 (102) 第六單元碳和碳の氧化物 (105) 課題1 金剛石、石墨和C60 (106) 課題2 二氧化碳制取の研究 (113) 課題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17) 實驗活動2 二氧化碳の實驗室制取與性質 (125) 第七單元燃料及其利用 (127) 課題1 燃燒和滅火 (128) 課題2 燃料の合理利用與開發 (136) 實驗活動3 燃燒の條件 (150) 附錄Ⅰ 初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和藥品取用規則 (151) 附錄Ⅱ 相對原子品質 (153) 附錄Ⅲ 部分名詞中英文對照表 (154) 元素週期表九年級(下冊) 第八單元金屬和金屬材料 (1) 課題1金屬材料 (2) 課題2金屬の化學性質 (9) 課題3金屬資源の利用和保護 (14) 實驗活動4 金屬の物理性質和某些化學性質 (24) 第九單元溶液 (25) 課題1溶液の形成 (26) 課題2溶解度 (33) 課題3溶質の濃度 (42) 實驗活動5 一定品質分數の氯化鈉溶液の配製 (47) 第十單元酸和堿 (49) 課題1常見の酸和堿 (50) 課題2酸和堿之間の中和反應 (60) 實驗活動6 酸、堿の化學性質 (69) 實驗活動7 溶液酸鹼性の檢驗 (70) 第十一單元鹽化肥 (71) 課題1生活中常見の鹽 (72) 課題2化學肥料 (79) 實驗活動8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の去除 (87) 第十二單元化學與生活 (89) 課題1人類重要の營養物質 (90) 課題2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 (97) 課題3有機合成材料 (102) 結束語 (113) 附錄Ⅰ 部分酸、堿和鹽の溶解性表(室溫) (114) 附錄Ⅱ 部分名詞中英文對照表 (115) 附錄Ⅲ 元素週期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完整资料).do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 收集整理:黔西县思源实验学校白晋阳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本单元由“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使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走进化学实验室”三个课题组成。其中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从一些生活或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试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本单元选择和氧气作为九年级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的开端,不仅因为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经有过认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和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等内容的学习,使我们对氧气这中物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提供了真实材料,也为我们正确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纯净物和混合物以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方法等基本能概念和原理提供了依据,对本章知识的学习可以引导我们比较顺利的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通过氧气的性质和制取等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他那个学们还能在实验的过程中那个,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初步熟悉认识物质性的方法,培养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地精神,这写对同学们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本单元从社会实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谁的污染与防治等问难题的同时,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以及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力图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经验。同时本单元的特点是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于紧密联系社会、练习生活的内容之中。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本单元教材分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史和化合价四个课题。它们包括原子结构

新版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目录-新版.pdf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实验目录 单元课题、实验个数、教材页码、实验类别、实验编号、实验名称 演示实验 53个 探究实验 18个 实验活动 8个 课外实验 5个 补充实验 19个 全册总共 103个 补充实验: 即教材未要求开展的某些实验。如: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实验、实验室制取氢气等使用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11月第3次印刷《九年级化学义务教育教科书》 演示实验(53个) (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教材P6演示实验实验1-1-1 水的沸腾 教材P7演示实验实验1-1-2胆矾的研碎 教材P7演示实验实验1-1-3往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教材P7演示实验实验1-1-4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 2. 教材P9演示实验实验1-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3. 教材P19演示实验实验1-3固体药品的取用 4. 教材P20演示实验 ①实验1-4-1在澄清石灰水中滴加酚酞溶液 ②实验1-4-2在大理石或碳酸钠粉末中加入稀盐酸 5. 教材P21演示实验实验1-5 观察酒精灯火焰;将火柴梗平放如火焰中 6. 教材P21演示实验实验1-6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后加热 7. 教材P22演示实验实验1-7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8. 教材P23演示实验实验1-8洗涤玻璃仪器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9. 教材P27演示实验实验2-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0.教材P33演示实验实验2-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1.教材P33演示实验实验2-3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 12.教材P34演示实验实验2-4细铁丝在空气中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课题3 制取氧气 13.教材P37演示实验实验2-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4. 教材P48演示实验实验3-1品红在水中扩散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2 水的净化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本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本答案 【篇一:九年级化学教材(下册)课后练习题答案(人教 2013版)】 t>第九单元--溶液 第十单元---酸和碱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篇二:新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下册)课后习题答 案】 txt>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一章小结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题号分析 1 氮气? 氧气,氮气,氧气点拨:空气的成分注意使用的是体积 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2 b点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c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存在形式,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 (3)a臭氧可以用化学式o3表示,有固定的组成,属于纯净物(4) c? 点拨:稀有气体性质很不活泼,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跟其他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把它们叫做惰性气体。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发现有些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化 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故c项错误。 3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点拨:此题属于开放性习题,引 导学生从具体例子中来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4 把空水杯或空饮料瓶口向下按入水中,水不能进入杯中或瓶中。 5 去过;感受不一样;在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较差,农 村广阔的田野空气质量好,清新,安静。 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答案可有多种,不强求一致。 造成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污染物较多、机动车尾气、尘土、细菌等,噪声也较大。农村污染物较少, 且绿色植物较多,光合作用强一些,所以空气质量好。 6 (1)氧气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氧气,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炼钢、 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都要用到氧气。?(2)氮气制硝酸和化 肥的主要原料,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 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等。(3)稀有气体焊接金属时用 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充人灯泡 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 境;氙可用于医疗麻醉等。 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可从多方面来认识空气是一种 宝贵的自然资源。 课题2---氧气 题号分析 1 (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压强为101 kpa,温度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化学教材.doc

化学使世界得更加多彩 :你或常常在思索:怎才能是天空得更?河水得更清澈?物品得更丰富? 生活得更美好?你或想了解人体的奥秘,明新的物,来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生活的更健康;你或想宝,那些起塑料成燃料,使汽奔,机翔;你或 想要一件件用特殊材制成的衣服,可以温度,穿上它,冬暖夏凉,甚至可以随光 的度改色??你的些美好愿望正在通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逐。 那么你一定会:什么是化学? 在我生活的物世界里,不存在行行色色的物,而且物在不断的化着。化 学就是要研究物及其化,它不要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无知己化,要根据需要研究和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例如研究新型的半体,阻几乎零的超体,有能力的新材料,等等。化学在保人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的生活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 用。例如,利用化学生化肥和,以增加粮食的量;利用化学合成物,以抑制菌 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的生存条件;利用化学合用自然源和保境,以是人生活得更加美好。 化学是如此的奇妙,在没有学化学前,你可能只知道食不是一种味品,可当 你学化学后,就会食的用途可多了!食除可用作味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食可以制造氧化、气和气,并而制造酸、漂白粉、塑料、肥皂和 等,其他如造、印染、有机合成和金属冶等,也都离不开有食制造的新品。如此,学化学后,你不但能知道物的性和用途,会儿知道他的内部成、 构以及化律,知道如何利用他利用他来制造新的品,以及人化学、利用化学和展化学的史和方法。由此可,化学是研究物的成、构性以及化律的科学。 人化学并使之成一独立的学科,了漫曲折的程、。古候,人了生存,在与自然界的种种灾行抗争中,和利用了火。火的和利用,改善了人的生存条件,并使人得明而大。而人又了一些物的化,如在翠色的孔雀石等石上面燃炭火,会有色的的生成。就象,人在逐步了解和利用些物化的程中,制得了人生存具有使用价的品,如陶瓷、器、器、、火、酒、染料等,人提供了更多的生活和生料,人越来越离不开化学 了。 但在很的里,人化学的只停留在表象段。到了近代,道和 阿伏加德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的:物是有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合是化学化的基。就是,在化学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合成新的分子。些点是和分析化学象本的基。原子和分子学的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 就像 26 个英文字母可以拼写出数十万个英文那,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成他的基本成分——元素其只有一百多种。1869 年,捷列夫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指下,利用元素之的一些律性知,来分学物的性,就使化学学和研究得有律可循。在,化学家已能利用各种先的器 和分析技化学世界行微的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米技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品,使化学在材料、能源、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从化学成一独立的学科之后,化学家造出了多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 到二十世末,人和合成的物以超三千万种,使人得以享用更先的科技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