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眼睛和眼镜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和透镜对光线作用的综合应用,本节把眼睛作为一种光学仪器,介绍了眼睛成像的原理、眼疾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的再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创设思考和回答、交流和讨论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学生信息交流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将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2)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培养科学创新精神。 copyright https://www.360docs.net/doc/129491098.html,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2)难点: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接触物理的时间比较短,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探究问题的意识比较淡薄。本节内容是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贴近学生生活。加入实验的验证的环节,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设计:
(一)教具选择及依据
1、 教具:教师演示:眼球模型、照相机、气球、多媒体课件
学生分组:光具座、蜡烛、火柴、焦距不同的凹、凸透镜等。
2、依据:丰富的教具,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变得有趣、形象。辅以多媒体演示,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教法和学法:
在学习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透镜成像的规律,本节课,加入了分组探究实验环节,通过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一方面为了学生更加感性的认识知识,另一方面巩固了透镜的应用。因此 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演示法、实验法、观察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等;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学法主要采取阅读法、归纳法、观察

法、讨论法、设疑法等。 欢迎访问https://www.360docs.net/doc/129491098.html,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
在屏幕上打出视力表,请前、后、近视等几个同学辩认,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就人的眼睛看物体的问题进行思考。
配合回答问题,观察,思考
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眼球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利用眼球模型及多媒体与照相机成像原理对照,说明眼睛的结构及成像原理,并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巩固凸透镜成像规律.
观察,思考,回忆,联想体会,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实物和多媒体应用相结合,使展示更真实、有效。


(一)
利用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并将眼睛看物体与该实验进行类比
小组实验操作、观察、类比、理解、记录
这个实验上一节做过,其主要作用在于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进行类比
观察视力表,提问:为什么在不同的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最大的E?
观察、思考、讨论、争辩
为学生理解近、远视眼作铺垫
实验
(二)
改变物体的远近,研究透镜所成的像的位置。位置是改变的? https://www.360docs.net/doc/129491098.html,
小组复习、实验、记录
引入思考
在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时,若要使距离透镜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都在光屏上,怎么办?(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思考)
引入眼睛的焦距调节问题
思考、讨论、争辩
(只有改变凸透镜的焦距才行)
创设信息交流的机会,在思维的碰撞中找到真理




(三)
利用所给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研究透镜焦距与透镜扁凸的关系
小组实验、研究、操作,学生自己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结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统一认识,使学生明白:看物体是晶状体和睫状体共同所起的调节作用
学生归纳,认识,分析,发言:
统一认识


(四)
利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眼睛调焦问题,f=10cm,u=21cm时,调节光屏,烛焰成清晰的像在光屏上,在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f=15cm,调节u(大约70cm),仍能成像在光屏上。
小组实验、研究、操作、记录
实验验证,认同
为有的同学发必须在眼镜的帮助下才能算清物体,采用学生自学方式学习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探究矫正的方法,加深学生理解。 内容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129491098.html,第九文书网
自学,思考,理解,体会
培养自学能力,可多让学生自学


(五)
近视眼矫正的实验: 先模拟近视的两种情境,然后

探究矫正方法。
小组实验、研究、操作、记录
用先进的网络手段开拓学生视野,将探究活动延伸到生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远视眼的形成及矫正:采用自学的形式,与近视眼进行类比,加深学生理解。
自觉、思考、理解、体会
实验验证、感受


(六)
远视眼矫正的实验验证,完全交给学生完成
小组实验、研究、操作、记录
实验验证。若时间不够,该实验可不做


问题讨论:多媒体课件展示
小组交流讨论,
讨论不完的留到课后完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