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习题(含答案解析)

安塞腰鼓

1.基础考点链接

标点符号:冒号

【技法点睛】(1)用在总括性的句子后面,表示后面的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句子引起后面的句子。

(2)用在提示词(如“想、证明、宣布、指出、决定、透露、发现、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后面,引出具体内容。

(3)用在总括性的句子前,表示总结上文。

(4)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的末尾,不能只管到句中。如果只管一部分,就应用逗号、破折号或不用。

(5)表领起的插入语后面不能用冒号。如,考文科各系的人数,据不完全统计:中文系已达1 230人,历史系已达986人。

(6)“某某说”之类放在引用话之前,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之间,用逗号;放在引用话后面,用句号。

(7)冒号不能和表提示性的词语(如“即”“就是”……)同时使用。

【习题链接】见本课第5题。

2.阅读考点链接

修辞手法:排比

排比,是一种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三个或三个以上)并排成串地排列的修辞手法。

【典型例题】“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排比。写出了鼓点的排山倒海之势,读来极具节奏感,气势昂扬,有极强的表达效果。

【技法点睛】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朗朗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习题链接】见本课第7题。

【课前预习】

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亢.奋(kàng)冗.杂(rǒng)闭塞.(sè)羁.绊(jī)

tóng(瞳)仁束fù(缚) miǎo(渺)远震hàn(撼)

2.语言运用——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填在括号里。

(1)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拟人)

(2)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排比)

(3)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比喻)

【基础提升】

3.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

A.困倦.(juàn)高梁晦.暗(huì)惊心动魄

B.蓦.然(mù) 挣脱蓬.勃(péng) 元气淋漓

C.飞溅.(jiàn) 躁热烧灼.(zhuó) 戛然而止

D.战栗.(lì) 磅礴恬.静(tián) 叹为观止

(解析:A.“梁”应写作“粱”;B.“蓦”应读作“mò”;C.“躁”应写作“燥”。) 4.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A.只有大彻大悟

....,具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当得起这个称号。

B.这惊心动魄

....的场面让人们久久不能忘记。

C.垃圾的恶臭不时飘进房里,这里脏乱的环境令人叹为观止

....!

D.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

....,让人回味无穷。

(解析:C.“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不合语境。)

5.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详见本课“基础考点链接”】

A.我很想看看这北极老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不舍。

B.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C.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

D.然后他呆在那儿,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解析:A.问号应改为逗号;B.“壮阔”“豪放”后面的逗号改为顿号;C.“太粗太土”后的句号改为冒号。)

6.(2018·成都)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川航机组突遇险情,成功备降,强烈地震撼着网友的心,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

B.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C.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D.本期“文翁大讲堂”的听众,除成都教师外,还有资阳、攀枝花等外地教师也参与其中。

(解析:A.成分残缺,应在“纷纷”前加上“网友们”;C.搭配不当,“和”改为“,增强”;D.句式杂糅,应删去“也参与其中”。)

在安塞听腰鼓

陈晓星

①在刚刚过去的国庆盛典上,一群陕北汉子打着腰鼓走过天安门广场的镜头,一定还让观众们记忆犹新。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安塞腰鼓。要说起安塞腰鼓来,故事就多了,一代一代的安塞汉子打着腰鼓,走过了60多年前的枣园,跨过了20多年前的黄土地,今天他们的矫健身影和激昂鼓声甚至走向了世界。现在,让我们去陕北感受一番原汁原味的安塞腰鼓。

②一块历经兵荒马乱、闭塞、干旱、穷困的土地。这块土地上的人如何度过一生?

③“东山上糜子西山上谷,黄土里笑来黄土里哭”“今年盼着明年好,明年还穿着烂

袄袄”“红格丹丹的日头照山畔,艰难不过庄稼汉,庄稼汉吃饭靠血汗”……这.不是艺术

....

家的创作和舞台的表演,这

............就是这块土地上的人某天仰天长啸,对着天空和尘土诉说自己的生活……

④过着这样生活的人,两千年来代代传递着一种狂野、放纵、昂扬的自娱方式——打腰鼓。盛夏时节,出延安城不远处,不高的山上窑洞相连,一面巨鼓立于半山,看到鼓的人都知道:安塞到了!现在,安塞这个地名已经和腰鼓紧密相连了。

⑤百余名安塞汉子,在新建的沿河广场上等着为外来客表演。成堆成伙地站着、蹲着,都是刚从庄稼地里赶过来的模样,黝黑、粗糙、沉默甚至木讷……但当大鼓擂响,他们瞬间成排成列,脸上迸发昂扬与兴奋,系红绸的鼓槌前后上下敲成一个点、一条线、一片心神摇荡,扎白手巾的汉子闪转腾挪,闪出狠劲,转出蛮劲,腾出虎劲,挪出狂劲。更打动你的,还不是鼓点不是身手,是他们脸上毫无修饰的得意、自信、激情。他们随着鼓点摇着头、抖着肩、眼里的快乐一闪一闪火星一般溅出来,脸上刀刻般的深纹柔和成曲线,艰难与满足都从那线条中延伸出来,点燃了围观的人们,瓦解了面具心防。原来,人可以这样纵情,伸胳膊劈腿,摇头晃脑,原来这样是如此尽兴。观众跟着跳起来了,转起来了,鼓声已停,观众还在手舞足蹈,口中大叫:“好啊!太好了!”

⑥……

⑦安塞腰鼓,是“甲兵怒冲天”,也是“百面如春雷”,是苦痛中的呐喊,是沉闷中的纵情,是决不屈服的宣言,是生生不息的喝彩!安塞腰鼓传递出黄土高原的特性,传递出人性的光辉——不被苦难压倒,永不放弃追求!

7.第⑦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详见本课“阅读考点链接”】排比。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增强了气势,深化了文章中心。

8.第⑤段与课文都描写了安塞腰鼓的表演者,说说两者在描写手法上有何异同。

相同:都采用了对比手法,刻画了响鼓前和响鼓时打腰鼓的汉子不同的神态变化。不同:本文除了用正面描写,还用侧面描写刻画了观众的反应,课文中只有正面描写。

9.文章最后说“安塞腰鼓传递出黄土高原的特性”。结合全文,你认为“黄土高原的特性”是什么?作者歌颂的是什么?

黄土高原的特性是不被苦难压倒,永不放弃追求。作者歌颂的是那些没有因生活贫苦、封闭而丧失希望和追求的人们。

安塞腰鼓早在2006年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增强同学们保护我国“非遗”的意识,爱护我们的传统艺术,学校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请你参与。

10.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示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11.据说,许多外国人曾专门跑到安塞学腰鼓,想从中挖掘出奥秘来,但得其真传者无几。请根据课文内容和下面的资料,推测“得其真传者无几”的原因。

安塞腰鼓具有2 000年以上的历史,原有迎神驱邪之意,逐渐成为习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打腰鼓主要是打情绪,打耐力。鼓手打到兴头上,往往忘其所以,便随心所欲地发挥鼓点的节奏,脚步随情绪腾空而起,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悍勇威猛的艺术个性。

【示例】没有黄土高原的滋养,欠缺黄土高原人特有的性格与个性;缺少相应情绪,耐力不足,未能达到忘我的境界;悠久的历史衍生了民族习俗的精髓,惊天动地的安塞腰

鼓,喷涌出生命的滔滔激流,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象征着民族激扬的精神,仅靠学习打腰鼓的技巧是挖掘不出其中的奥秘的。(言之有理即可)

12.4月8号14:00,学校将邀请市文物局的王教授来校,在多媒体报告厅举行“保护文化遗产”的专题讲座,请你以校委会的名义写一则通知,让全校同学准时参加。

通知

4月8号14:00学校将邀请市文物局的王教授来校,在多媒体报告厅举行“保护文化遗产”的专题讲座,请全校同学准时参加。

校委会

2019年4月7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