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外国文学翻译现状

略谈外国文学翻译现状
略谈外国文学翻译现状

中国翻译行业现状

中国翻译行业现状 来源:添加时间:2008-6-11 17:01:09浏览次数:924 如果你是翻译,或者准备做翻译,请仔细阅读一下以下文章! 1.翻译规模偏小,没有形成产业 很多中国翻译公司专职人员少于15人,很多处于家庭作坊式运营状态,每年的营业额不超过100万人民币,具有良好行业品牌的翻译公司为数甚少。国内缺少培养合格科技翻译人员的专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很多中国公司的翻译项目只有少量的翻译工作选择外包,中国翻译笔译标准刚刚制定出来,实施过程缺少监控和度量,翻译协会在指导翻译行业发展,提供信息方面的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现阶段,翻译在中国只是一种职业,还没有形成产业。 2.翻译公司数量众多,翻译质量参差不齐 在中国开设翻译公司的门槛很低,所以翻译公司正式注册的超过3000多家,没有正式注册的各种翻译工作室更多。由于很多翻译公司声称可以承接多个行业、多种语言的翻译,内部没有采用翻译记忆工具和术语管理工具,而且专职人员很少,具有丰富经验的专职翻译更少,大多数靠兼职翻译或者层层转包,使得翻译的质量难以控制。 3.翻译同行竞争激烈,翻译价格不断走低 中国翻译公司的客户绝大多数来自国内,为了争夺客户,不少翻译公司之间竞争激烈,经常采用低价的翻译等不规范方式。由于翻译价格不断走低,为了获得利润,常规的翻译、编辑和审核的流程经常无法保证,造成了翻译质量下降。在激烈的价格战中,很多翻译公司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只能惨

淡经营。 随着目前小语种高校的不断增多,学习小语种的人也随之增加,造成小语种翻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高校生以锻炼的目的,以价格低为优势进行兼职翻译,但恰恰影响了小语种翻译行业,比如,葡萄牙语在5年前,翻译人员的价格基本为200元/千中文字,但就目前的现状看,150元/千中文字已经是中等价格了,大部分价格均维持在130-140元。(以上均指葡译中),中译葡的价格在葡译中的价格上增加10-20元。且不说价格问题,由于大量高校翻译人员加入此行业,导致了某些翻译公司走向了利润极端化,忽视了对文件的质量要求,因为公司业务职员并不懂小语种,所以无法进行翻译校对,并最终导致整体小语种翻译行业的质量不高,并持续下降。 4.翻译培训机构不足,科技翻译人才短缺 由于2006年中国才正式在高等院校设置“翻译”专业,而且社会上缺少培养科技翻译的培训机构,所以科技翻译人才的社会供应不足。另外,高校的翻译课程大多注重翻译理论的论述,缺少更多结合翻译公司实际翻译项目的课程很少。所以不少刚毕业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到翻译公司工作后,还需要公司进行二次培训。 5.翻译公司开始尝试本地化翻译 由于客户对于本地化翻译的质量比较认可,而且本地化翻译的价格相对较高,近两年来,本地化翻译成为不少中国翻译竞相加入的新业务。70%以上的翻译公司在网站上列出它们可以承接本地化业务。它们的本地化业务大部分是本地化翻译,多数从国内知名的本地化公司承接业务,也有些翻译公司承接网站内容的本地化。由于缺少熟悉本地化翻译的专职员工,而且翻译流程不规范,不少本地化翻译业务很难顺利实施。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中国当代翻译美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J OU RNAL OF RENMIN UNIV ERSIT Y OF CHINA No15 2007 中国当代翻译美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李 洁 [摘要] 中国当代翻译美学立足于中国传统译论,并对之进行现代转换,吸收西方译论的研究和论证方法,借鉴现代美学的基本理论和结构框架来阐释翻译的机制和功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跨学科特点的、有别于西方翻译理论模式的翻译研究学派,使中国的翻译理论带上了鲜明的民族特色。翻译美学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它体现着中国译学的发展和创新,有利于中国翻译理论在世界译论界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 翻译美学;翻译理论;传统译论 [作者简介] 李洁: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辽宁沈阳110036) 当前,在大量引进西方翻译理论加强我国翻译学科建设的同时,一些学者提出了翻译研究的本土视角观念,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并使中国译论走向世界。许渊冲、刘宓庆等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翻译学要不要有中国特色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价值观取向的问题。”[1](Pvii)“中国的翻译理论体系,完全不必步西方后尘,东西方可以各有千秋,相互借鉴。”[2](Pxiv)翻译美学在当前就被认为是这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跨学科特点的、有别于西方翻译理论模式的翻译理论学派,它使中国的翻译理论带上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本文对中国当代翻译美学发展做回顾和梳理,旨在理清脉络,总结得失,发现问题,对翻译美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翻译美学理论是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 在方梦之主编的《译学辞典》中,翻译美学被界定为:“揭示译学的美学渊源,探讨美学对译学的特殊意义,用美学的观点来认识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翻译不同文本的审美标准,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在充分认识翻译审美客体(原文)和审美主体(译者)基本属性的基础上,剖析客体的审美构成和主体的翻译能动作用,明确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提供翻译中审美再现的类型和手段,以指导翻译实践。”[3] 为什么说翻译美学理论是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呢? 第一,中国的传统译论几乎都具有哲学—美学渊源。从支谦的“不加文饰”,道安的“案本而传”,玄奘的“文质统一,圆满调和”,到严复的“信达雅”,马建忠的“神似”,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以及钱钟书的“化境”理论,等等,可以说,中国传统译论的理论基础就是美学(指体现在中国传统诗论、文论、书论和画论中的古典文艺美学思想)。无论是翻译理论的术语,还是翻译研究的方法都受美学的影响,体现着美学的特点。可见,翻译理论与美学联姻是我们的传统和特色,而当代的翻译美学理论研究是对我国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 9 3 1 —

商务英语翻译的实训报告的心得体会总结.docx

商务英语翻译的实训报告的心得体会总结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学校为了培养我们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故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训,在实训中互相学习和进步。在校期间,一直忙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没能有机会走出校园,真正切身感受本专业的实际应用。- 模拟招聘会- 1、在看完有关招聘视频后,进行招聘模拟。在面试过程中,面对考官的各种提问,一些关于专业的知识时,觉得自己的硬件掌握不到位。有时会有一些考验自己反应程度、灵敏度的问题,这时要靠自己平时积累的素养。自己的简历及面试表现给自己提出了很多可实施性建议,如,简历的排版、内容,自己的性格缺点、较好的职业倾向等等。- 2.熊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有关招聘方面的知识。步入社会时才能从容不迫,在求职者中脱颖而出!面对竞聘的滚滚硝烟和层出不穷的招聘方式,要想笑傲职场,就要未雨绸缪、赢在起点。- 商务礼仪- 1、在听完Erick的讲述,我们了解了商务活动礼仪,规范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塑造员工职业素质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处理商务活动中的人际关系改善服务形象提高服务能力,掌握基本的商务礼仪及正确的商务礼仪技职业形象决

定职业生涯,职业形象决定人生命运。随着人们日常交际的频繁,在商务活动、公务活动、社交活动中越来越重视交往的细节,也许一个微小的细节决定了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如何提高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如何通过你完美的职业形象使你拥有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人生。了解掌握商务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与我们进行互动游戏,角色扮演,在生活中不同的位置,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塑造完美的职业形象,在提高个人职业形象的基础上完善公司的商务形象。掌握并正确运用职场常用礼仪,纠正不良习惯;掌握商务沟通中的行为礼仪。- (三)国际贸易流模拟- 1、在这次实训中我们要做以下几个外贸方面的单证:合同. 装箱单. 发票.保险单.还盘等。- 2、在做进出口业务时这几种外贸单证是最常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交易双方往往都要以这些单证来确定交易的事宜。虽然说这几个单证的制作不是很复杂,但是通过在实训时,你可以发现这些对人的专业和办事的仔细程度是有很大的要求的。- 3、在这整个实训过程中我们制作和填写了商业发票,装箱单以及合同,合同中的条款和内容必需是一致的,为了防止错列.漏列等问题。在填写这些时要特别细心,注意日期是否正确。在做单时是不允许有任何差错的。从本次实训的整

中国当代翻译的研究现状

中国当代翻译的研究现状 【摘要】:文章将首先对”当代”的中国翻译理论研究进行时间范围的划分。当代的中国翻译可分为三个方向,作者将对三个方向的不同的翻译主张,以及主要代表学派的理论来源和翻译实践进行客观描述和总结。最后根据该陈述,进行客观评价。 【关键词】:翻译艺术; 翻译理论; 语言学; 中国翻译特色 引言 根据陈福康(1992)的分类,中国翻译研究理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中国古代翻译理论,近代翻译理论,现代翻译理论和当代翻译理论。从建国开始一直到现在,从董秋斯到许渊冲和王佐良,所涉及到的理论和各翻译大家的主张也是数不胜数。作者将该文章的范围缩小到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第四次翻译高峰的来临。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因为首先这一阶段是中国翻译的新纪元,“这个时期的翻译事业和翻译学研究呈现了从未有过的兴旺景象,翻译工作者队伍空前壮大,涌现了一批新的翻译学研究者,国外新的翻译理论也纷纷介绍进来。”其次,最近几十年的翻译理论研究对现在的翻译工作及教学有着实际的指导作用,对我们的以后的翻译实践有着现实意义。因此,作者将该阶段设为文章的描述对象,同时将此阶段的各个主张分成三种倾向,即传统翻译艺术倾向,西方翻译科学倾向和中西合璧倾向。以下将从各个倾向中选取代表性的倡导者及主要观点进行描述并进行客观分析。 一、传统翻译艺术倾向 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大都以中国近现代的翻译理论为基础,尤其是以严复的“信、达、雅”为主要出发点,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进行翻译研究。其中,许渊冲先生应算最有建树,持该观点最为坚决的学者之一。他主张“翻译的艺术就是通过原文的形式(或表层),理解原文的内容(或深层),再用译文的形式,把原文的内容再现出来。翻译散文一般只要再现原文的‘意美’,而反以诗词,却出了意美之外,还要尽可能再现原诗的‘音美’和‘形美’。”基于此理论,提出了“优势竞赛论”。他认为:“把最好的原文变成对等的译文,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译文。因为稀饭文字比较接近,一文容易取得最好的效果。中西文字距离较大,各有优势,对等的译文往往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这是就要发挥译语的优势。”此外,他还总结了中国近、现代几位翻译家们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或主张,如鲁迅的“三美”、钱钟书的“化境”、傅雷的“神似说”等等,由此他用十个字归对中国的学派议论进行了概括,即“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并在自己的文章《译学要敢为天下先》的最后补充道:“西方学派的代表人物奈达1991年在《翻译:可能与不可能》一文中说:我们不能使翻译成为一门学科:出色的翻译是创造的艺术。可见奈达也有科学派转向艺术派了。”

中国翻译现状窥探与反思

中国翻译现状窥探与反思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当前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翻译事业快速发展,但也面临多种挑战,无论是翻译研究的多元化要求还是翻译师资队伍的培训、翻译服务业的完善等,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寻找突破。针对翻译现状的不同面,究竟存在哪些具体问题,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本期“热点聚焦”精心汇编了分别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南开大学的四位专家就“中国翻译现状窥探与反思”这一话题进行的多视角探讨。他们或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出发点深入探究国内翻译研究现状,或直面国际翻译学界领军人物,从国际视角提出中国翻译发展方向的参考,或以跨学科视角(经济学方向)试析中国翻译服务市场现状,或从伦理建设角度给予翻译行业健康发展的启示。因篇幅所限,各位专家的成果并未全部呈现,只望以此提供多种思考角度,读者能从宏观方面了解当前中国翻译发展的前景与问题,并反求自身,探索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和贡献方向。 我国翻译研究现状考察——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0—2013)的统计与分析 当前,以翻译为核心的语言服务行业蓬勃发展,在社会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素质翻译人才的培养、翻译现象的综合考察与分析已成为各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客观评价当前中国翻译研究的不足、判断未来研究走向、提高中国翻译研究的整体水平,本文对国家社科基金翻译类项目(2000—2003)进行详尽地梳理。 研究发现我国翻译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1)以语言学科为主体,翻译研究的多学科发展趋势明显;

2)研究主题日趋多元,文学体裁、典籍文献、语料库技术成为研究重点;3)重视本体与微观研究,强调文本信息的转换与阐释。 与此同时,中国翻译研究也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研究创新乏力; 2)社会应用性、政策咨询性研究匮乏; 3)中译外研究不足,特别是翻译效果调查与分析亟待加强; 4)研究模式单一,定量研究方法不充分,跨学科研究方法待加强。 由此,本文从指导方针、研究主题、模式与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中国翻译研究的未来发展规划。以下是简单分析报告: 一、翻译研究的描述性分析 1. 统计介绍:根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类别划分,以2000年至2013年为时间节点,调查8大类项目:重大、重点、一般、青年、西部、后期、成果文库、中华学术外译。 2. 统计结果:21世纪以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量达31675项,其中语言学类达1926项,翻译类达360项。翻译类项目数量持续增加,比重有所提高。 3. 项目类别比重:一般项目比重最大(47%),其次是青年、西部、后期项目。近年来,翻译类重大重点项目增长迅速。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自2010年设立以来增长迅猛,近三年平均增长幅度是85%。 4. 学科分布:语言学科比重最大(48%),其次是中国文学、宗教学、哲学等。重大重点项目中哲学学科比重最大(主要是外国哲学著作的翻译与研究)。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经济学比重最大。人口学、考古学、外国文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尚未进入此项目,可成为未来实践型翻译项目关注的对象。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限 2 页,不能加页) (一)理论价值 ( 1)自译活动是一个特殊而显著的翻译现象。由于学术体制与政策的原因,中外翻译史的研 究通常只关注单语作家和译他译者,而且自译本身的相关概念很难做出科学界定,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以来自译没有引起翻译理论界应有的重视。通过对自译理论基础、本质特性、运作机制、标准 策略等分析研究,有利于人们认识和关注自译活动,确立自译研究的学术地位,从而推进自译理论 与实践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翻译理论。 (2)研究文学自译现状,探究文学自译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廓清自译的概念和内涵。借助 对自译作家及其作品的分析研究,并通过梳理自译理论,旨在分析出自译这种翻译方式存在的特殊性, 以及发现其对翻译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启示,并希望能指导翻译实践,揭示文学自译在翻译研究 中的实际价值和理论意义。 (3)译者的创作与翻译思想决定着翻译的过程。自译作家的创作与翻译思想在其自译作品中 有着明显体现。自译作家的创作在语汇、句式、节奏等语言形式上对翻译有促进。其创作为翻译提 供了丰富的语汇,特别是在翻译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以前的创作可以为其带来灵感。 (4)自译者的翻译与创作相互影响,相互调和。主要表现为译中有作、亦译亦作和作中有译 等三种情况。由于翻译与创作存有互动,所以译作与创作之间存在巨大相似性。 (二)实际应用价值 (1)研究自译者的自译行为及其自译作品,目的在于分析出自译这种翻译方式存在的特殊性 并揭示其本质属性,不仅能丰富翻译研究内涵,还能揭示自译在翻译理论中的价值和意义。 (2)本项目以文学自译研究为主题,并选取我国著名自译作家林语堂、白先勇、张爱玲、萧 乾等四位自译作家为例,通过考察其个人创作观与翻译观,对比分析其自译作品是如何在各自创作观 与翻译观的引导下得以实现的,试图解释翻译过程即译者是如何进行自译的?自译和译他究竟有何不同? 进而试图揭示同为“环境性转换语者”的自译家们的自译活动有何“共性”与“个性”。 这对推动文学自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对翻译理论建设有一定的意义。 (3)在国内翻译领域中,对自译研究较少。通过本项目研究,可以启发更多学者从理论上对 自译这一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述评 在国外,自译活动历史悠久,国外学者主要在三方面进行了研究: (1)关于自译定义。对自译下过定义的主要有 Grutman( 2004)、Popovic( 1976)、Whyte( 2002)等学者。其中 Grutman 的定义不仅“准确” ,还超出关于自译是否是真正翻译的讨论,深入到自译 更为广泛的层面。他不仅认为自译是“翻译自己作品的行为或者是这样一种行为的结果” ,指出了自译可指翻译过程也可是翻译结果,并暗示自译常常用于文学翻译,还将自译分为即时自译和延时自译两种状态,并强调自译文本的内部互文关系。更具参考价值。 ( 2)双语写作视域的自译理论。西方自译研究一个显著特点是立足双语写作视角,如Fitch (1988)、 Beaujour ( 1995)、 Beatson ( 1999)、 Scheiner ( 2000 )、 Liberman ( 2005)、 Trzeciak ( 2005)、 Hokenson & Munson ( 2007)等。最值一提,Hokenson & Munson ( 2007)将自译文本和 自译者同时并置于西方中世纪以来的社会和学术发展史中,从自译实践活动描述和自译理论分析两 个角度,详述了西方翻译史上自译现象:①首次清晰梳理了西方自译史并科学划分为中世纪与文艺 复兴时期( 1100-1600 )、近代时期(1600-1800 )和现当代时期(1800-2000 )等三个发展阶段。 ②对自译与双语写作进行平行研究,认为自译文本的关系可以视作在一个转化性语者的共同带中,以 文化间代表的方式展现了两个文本间的策略性关系。如果把自然双语者称为自然性双语习得者,那么 自译者则可称作策略性双语习得者。这一视角为双语和自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③从“作者中

中国电影翻译现状

1.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和丰富,许多优秀的外国影视作品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同 时我国许多优秀影视作品也走出了国门。为了实现不同语种之间的影视欣赏,影视字幕翻译顺水而生。新时期,全世界的影视作品有新的特点,影视字幕翻译如何应对这种新的情况?本文仔细分析近几年我国影视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研究影响字幕翻译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因素,丰富影视字幕翻译理论,为我国影视作品的国际化铺平道路 2.现代影视业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的影视充斥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我国的影视也推向了世 界各国。这些作品的引进或出口速度、数量都是非常惊人的。优秀的影视字幕翻译能让全世界人们畅快地欣赏到原作的风采,让观众没有丝毫的文化障碍。但这些高质量的译制片还是夹杂着一些不是太完美的影视作品。这些影视让人不太理解原作的意思,不能准确表达原作的文化内涵。字幕翻译的根本任务是服务于观众,它仅仅是整个电影工业上的一环,一部影片能够走上银幕与观众见面,有千千万万的工作者为此付出努力和心血,译者有将他们的心血完整还原给观众的责任和义务。影视字幕正在朝娱乐化、归化策略为主、翻译速度加快等趋势发展。一、影视字幕翻译的现状(一)词义的理解错误许多影视的翻译会出现词义上的理解错误,这种错误往往是译者自己对影视的理解没有深入,只是凭自己的语言环境或语言能力去翻译。2000年美国环球影片公司发行的动作电影《U571》里就有一句话:“All hands forward!”影视字幕翻译成:“全速前进!”细心的观众就会发现,出现这句字幕的时候,那位法国 现代影视业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的影视充斥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我国的影视也推向了世界各国。这些作品的引进或出口速度、数量都是非常惊人的。优秀的影视字幕翻译能让全世界人们畅快地欣赏到原作的风采,让观众没有丝毫的文化障碍。但这些高质量的译制片还是夹杂着一些不是太完 字幕组(英语:Fansub group):是指将外语影片配上字幕的爱好者团体。是一种诞生于互联网的新事物,属于一种民间自发的个人团体组织。字幕组是由爱好者根据个人兴趣所组成的团队[注 1],并且,字幕组是并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爱好者们制作字幕只是因为自己对某部作品的喜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兴趣。但是,并不排除有少数字幕组成员,为了个人利益,参与盗版活动。由于美国电视剧在中国流行,现在在中国国内,更为大众(基本上普通网民,他们接触字幕组的机会较多)所熟悉的,一般是指制作美国电视剧字幕的美剧字幕组。因为相比美剧来说,动画字幕组的受众面相对较小。 起源 中国在中国大陆,字幕组的起源是因为随着宽带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很多优 秀的电视剧、动画、电影都来自欧美、日韩以及其他国家等地区,而CCTV等有权引进境外节目的影视机构,因国外作品引进的速度非常慢而且数量有限;在国内的电视台须以普通话配音,导致水平降低;广电总局相关的审批手续也非常繁杂,而且对于“不良内容”可能加以删减或禁止引入。加上中国大众的外语水平不高,字幕组由此诞生。最早的字幕组的片源多数是从在海外的人士录制并发布至中国大陆的论坛上。字幕组不仅包括翻译日本动画的字幕组,随着外国片源的增加而逐渐出现电视剧或电影配上字幕的团体,另外部分综艺、游戏节目也被字幕组翻译。

浅谈商务英语翻译现状与问题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310435083.html, 浅谈商务英语翻译现状与问题分析 作者:李雨樨 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05期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间的交流与商务贸易日益频繁,这给我国企业向国际市场进军带来了新的机遇,商务英语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需要翻译工作者在掌握商务英语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商务翻译。然后目前我国的商务翻译工作者较少,而且水平较差,这给我国的企业发展带来了阻碍。本文通过对商务英语翻译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为商务英语翻译稳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现状;问题分析;解决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间的商务交流、商务贸易日益频繁。而作为国际贸易沟通桥梁的商务藏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给商务英语翻译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开展国际商务过程中,商务英语翻译工作者在经贸问题处理中的语言是否恰当准确决定着商贸能否成功。因此需要商务英语翻译工作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因此了解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具有针对性的纠正和改革存在的问题,才能够保障商务英语翻译的实效性。 一、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 与普通英语翻译相比,商务要求的准确更高。如果在商务英语中出现错误就会对商务活动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合同作废或者合同终止的情况,使贸易双方都随经济损失,因此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率要高。在进行国际商务贸易时,贸易双方都特别注重效率和时间,因此贸易双方在进行商讨和交流时要坚持高效简洁的原则,同时也非常重视商务礼仪。因此每个商务英语翻译人员都要准确简练的把原材料的内容进行阐述,进而提高商务洽谈的效率。此外,在进行国际贸易文本翻译时,还要保证措辞的准确与精练以及礼貌用语的运用。也就是说,商务英语要重视语言的精练和客观。 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要准确使用翻译术语,确保目标读者能够清楚了解发布信息者提出的商务要求。翻译人员要把原材料中涉及的全部信息全面完整的表现出来而不能出现遗漏,特别是一些特别重要的商务准则和数据一定要保持完整与忠实。而且商务英语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阅读者清楚了解信息者的要求。因此商务英语翻译人员要准确使用商务术语,有效增强翻译准确性和完整性。国务商务领域内的英语翻译信息资源包括商务贸易信息也可能涉及经济法律等领域的信息,因此,翻译人员要全面了解材料,并且选择标准对等的专业术语进行翻译,以提高词汇的具体性和准确性。

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

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 【摘要】:本课题的主体部分共分七章:翻译理论与实践反思;学科研究现状的学理反思;治学态度与学术规范;主体性、主体间性与翻译伦理;翻译政治与意识形态研究;翻译策略与翻译批评;全球化与文化认同。第1章从总体上对翻译研究和翻译现状进行了初步反思。第2章力图澄清译界关于学科名称与体系框架的模糊认识,并从观念和评判力两个方面列举实例,指出学人在当前观念转型时期亟待注意的一些问题。最后,将常见论文写作模式划分为七种,并抽取典型论文做范例分析。第3章详细论述了目前翻译研究中的治学态度和学术规范问题。第4章将翻译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问题与翻译伦理研究结合探讨,还指出了国内译界关于“主体性”、“subjectivity”等关键术语的某些错误认识。第5章详细阐述了翻译政治概念及研究范围和意识形态概念及研究范围,并分别解释了中西观点的差异与分歧。第6章从贴近翻译实践的角度具体探讨了有关翻译策略和翻译批评的问题。第7章先概要评点了全球化背景下的翻译活动所牵涉的文化认同问题,接着又结合博奕论对具体译例进行分析,以为论证。本课题的特色,首先在于剖析中国翻译研究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比如翻译史分期、学科框架、本土传统、新旧观念冲突等等。其次在于覆盖了翻译实践领域的绝大部分关键论题:译者主体性、主体间性、翻译伦理、翻译政治、意识形态、翻译策略、翻译批评、文化认同等。本课题研究以批评性反思为主,触及具体问题。既以学术为

主体,也不回避非学术因素,以期能提醒译者在商业氛围中保持职业信念,提醒同行学者在量化学术评价机制的压力下保持头脑清晰。【关键词】:翻译研究翻译实践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H059 【目录】:内容摘要3-4Abstract4-5目次5-8引论8-10第1章翻译理论与实践反思10-401.1翻译理论与实践概论10-131.1.1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内涵10-121.1.2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特质及其关系12-131.2当前翻译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13-281.2.1理论研究的自律13-171.2.2我国翻译史研究的盲点与误区17-211.2.3本土传统21-281.2.3.1古代、近代、现代、当代22-251.2.3.2“忠实”之于传统25-281.3翻译实践现状反思28-401.3.1语言驾驭及知识储备28-311.3.2文化意识31-40第2章学科研究现状的学理反思40-742.1学科名称与体系框架40-462.1.1学科名称40-432.1.2学科建制的体系框架与课程设置43-462.2观念与判断46-742.2.1观念转变中的困顿46-552.2.2评判力55-592.2.3论文写作模式59-74第3章治学态度与学术规范74-1023.1治学态度74-863.1.1构架疏忽74-753.1.2阐释粗疏75-763.1.3措词不慎76-783.1.4言过其

中国翻译研究现状及论文选题

中国翻译研究现状及论文选题 一、根据 1.学术会议 2.学术期刊论文 3.论著 4.自己的研究和研究生指导 二、文化转向中的翻译研究 1.后现代主义理论 2.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 3.改写/操控/多元系统 4.外研社翻译研究文库 5.国外翻译研究丛书 三、中国传统译论的重新建构 1.一种反拨 2.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王阳明) 3.严复“信、达、雅” 4.钱锺书“化境” 四、翻译研究的美学层面 1.译学新论丛书(上海译文出版社) 2.文学翻译研究 五、翻译研究的哲学层面 1.解释学(视域融合) 2.交往理论 3.语言哲学 六、翻译研究的语言学层面 1.对比语言学 2.系统功能语法 3.认知语言学 4.语用学 七、中国典籍翻译研究 1.《论语》、《道德经》、《庄子》等哲学经典的翻译 2.《红楼梦》、《水浒传》等文学经典的翻译研究 3.与汉学研究相结合 八、诗歌翻译研究 1.汉诗英译 2.英诗汉译 3.比较诗学与诗歌翻译(刘若愚、叶威廉、叶嘉莹、宇文所安) 九、中西翻译史研究 1.佛经典籍翻译 2.耶稣会士/传教士的中国典籍翻译 3.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翻译活动 4.新时期的翻译活动研究 十、中外翻译家/翻译理论家研究 理雅各, 严复, 鲁迅, 钱锺书, 傅雷, 朱生豪, 许渊冲, 奈达

十一、翻译研究与新技术的结合 1.机助翻译 2.语料库翻译学 十二、翻译的专业性研究 1.口译(交替传译、同声传译) 2.笔译 3.翻译课程设置 4.翻译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 5.翻译研究论文的选题 一、翻译研究的金字塔 1.塔顶:哲学研究 2.中间:美学研究 3.塔底:语言学研究 二、论文选题中的研究意识 2.1 问题意识 ●价值 ●前人研究 ●研究空间 2.2 理论意识 ●Theoretical familiarization ●Theoretical authorization ●Theoretical application ●理论与研究对象的贴合度 2.3 双向意识 ●纵向(翻译史) ●横向(翻译过程) 2.4 方法意识 ●思辨 ●实证 ●思辨+实证 2.5 创新意识 ●理论话语的沿袭 ●理论话语的创新 2.6 规范意识 ●学术规范 ●写作规范 2.7 专业意识 ●体现翻译专业的独特性

中国翻译的现状、环境以及挑战

回溯历史,首先众所周知的翻译三次高潮大多只注重单纯的翻译活动,而之后逐渐的开始翻译理论的研究,但这些理论的研究也是单纯的止于经验,并没与形成良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比如严复的“信、达、雅”也并没有从语言学的高度说明翻译问题的本质。其后受严复影响的许多探索翻译理论的研究的翻译家如林语堂、傅雷、钱钟书对于理论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语言分析层面即对原文和译文两种语言的比较来实现译文与原文之间的翻译活动。 直到90年代才开始逐渐的脱离语言分析层面,慢慢的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翻译而有了全方位的研究,既从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去研究翻译理论。什么叫做意识形态上的翻译研究?意识形态从广义上来讲既翻译行为背后的一切思想观念保罗政治、哲学、艺术、审美、宗教等等。这里可以引用王东风对于佛经翻译和对严复翻译活动的描写和分析中的一句话“在翻译最高准则忠智商还有一只在无形之中操纵翻译行的手,那就是意识形态”。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翻译活动时,不能只从两种语言入手而抛开译者的本身,译者的主体性应该受到重视,因为译者本身而是民族文化建构的参与者。针对译者主体,2004年国内翻译界也重点的讨论了“女性主义”,打破性别的歧视,并对女权主义一反传统翻译的被动和消极的“忠实,对等”原则,把翻译看作是具有文化建构意义的社会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文化介入和协调,以重塑妇女形象。90年代在翻译研究上形成了众多的理论学派:语言学派、功能学派、诠释学派、结构学派、文化等学派,并对翻译的

标准、定义有了更多的讨论,但是我们很清楚的认识到翻译界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谢天振所讲 1.把翻译技巧的研究当成翻译研究的全部。2.只涉及理论的指导作用。3.片面的强调中国特色,自成体系而忽视了中外译论的共通性。因此基于中国翻译目前的发展和问题,中国翻译学的建立成为一个切实而又紧迫的问题。解决目前翻译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还没有真正的形成自己的完整体系,没有完全形成统一思想的问题。 基于以上翻译研究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和不足来过我们的挑战很明确: 1.建立翻译学,统一思想而非各派众说纷纭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2.21世纪翻译理论的主导还应该是翻译李林家,因为不管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中国译学的研究者只有清醒的认识中西译学的差异,寻找自己的出发点,明确目标才能在世界之林占有一席之地。 3.对于翻译研究方法,翻译家英爱摆脱传统的思想的禁锢,抛开严重的思辨性和经验性的研究方法,而着重于描写性、实践性的研究,注重以客观实际的探索。 这些也是中国国内翻译理论研究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 随着翻译研究的逐渐深入,近几年来翻译研究中总会出现一些争论激烈的核心话题,尤其是翻译中的文化问题,如何再现原语或者原文本的文虎?究竟改用什么样的策略是众多翻译家们所考虑的重点问题。这也就出现了近些年中异化和归化的争论,当然这里的曾仑是超越纯语言层面而上升到文化的角度。许多异化主导论者坚持异化翻

商务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商务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8-05-25T16:20:35.307Z 来源:《知识-力量》4月上作者:赖三凤 [导读] 在国际贸易当中,商务英语翻译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鉴于商务英语具有显著的特点,在翻译过程中,极易出现偏差。(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 201620) 摘要:在国际贸易当中,商务英语翻译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鉴于商务英语具有显著的特点,在翻译过程中,极易出现偏差。因此,相关翻译人员有必要在掌握商务英语翻译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商务翻译。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问题;措施 所谓“商务英语”,主要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以英语为主的一种语体,作为一种具有英语专门用途的分支,为商务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标准英语。相比一般英语用语而言,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显著的特点,具体中表现在文体、语言以及文化意识等方面。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造成实际翻译经常性出现问题。 1.商务英语翻译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分析 (1)在词汇方面出现的翻译问题。 首先,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时常会出现英语文化特有词,在汉语文学当中并没有与之对应的词语,造成翻译只能选择其他专有词代替,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翻译的准确性;其次,商务英语翻译中时常遇到一些文化内涵不一的词,相比汉语文学当中的一词多意,或者不同语境具有着不同的理解,翻译人员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未结合具有语境或者是文化背景下进行理解,造成翻译出错;再次,商务英语当中含有大量的专业词汇,并且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从英语单词构成角度而言,翻译并不难,但是在具体语句当中进行翻译,极易偏离专业,造成词汇表达意思与原本表达的意思相差过大。 (2)在句式方面出现的翻译问题。 英语使用国家更加注重抽象思维与逻辑分析,然而汉语文学更加注重形象思维。正由于中西文化在逻辑思维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本质性的差异,造成英汉句子结构具有本质性差别。英语句式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具体言之就是句子的核心在于形式,十分注重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同时商务英语比较侧重于物称表达法,更加倾向于客观描述,极少使用人称。因此,商务英语,尤其是商务英语合同当中,常用的句式为被动句式。汉语句子主要侧重于意会或者是悟性,偏重于句子信息的表达完整性,句子的核心在于“意”并不注重语法,相应的句子结构通常也是极不完善的,表达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人称表达法,强调动作、行为的主体。 (3)在语用、文化方面出现的翻译问题。 不同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用语习惯,相应的表达方式也具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一直以来,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在表达一句话时,更加注重内涵,经常采用一些婉转的词汇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强调和气。因此,在具体的交际过程中,时常出现一些模糊的词,由于商务英语的专业性,两者一综合,便导致翻译出现问题。除此之外,由于地理位置、风俗习惯等的影响,造成商务英语当中无法在汉语当中寻找到相对应的词汇,造成翻译不加释义的情况下,译文读者难以体会到当中蕴含的文化信息。 2.商务英语翻译问题相应的解决措施分析 由于商务英语相比一般英语翻译具有明显的特征,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时常出现词汇、句式表达等问题,造成商务英语翻译文章往往难以表达出真实意思,造成交际失败。因此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遵循准确原则,翻译人员需要在弄清原文含义的基础上,选择相对应的汉语词汇,并且需要符合原文文体相关要求,尽可能做到形神具备。其次;遵循专业原则,翻译人员需要在十分熟悉专门领域知识的基础上,正确使用商务专业术语,之后能够挑选出专业缩略词,或者是使用专业新词语;最后,遵循循例原则,主要是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对于一些惯例译法需要保持一致,也就是某一种译法被广泛使用之后,并不需要个人进行推新。 (2)商务英语繁育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意识。 翻译过程是不同文化信息的相互转化与融合的过程。由于原文与译文在文化背景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必须要具备原文文化差异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将原文当中的文化信息传递到译文当中。这对就翻译人员具有如下要求:一是具有较强的文化敏感性;二是寻找中西文化的契合点。 (3)商务英语翻译者要求理解专业背景,掌握专业术语。 翻译人员需要在掌握专业知识的背景下,进行翻译,才能确保商务英语翻译的精准度。由于商务英语牵涉面积广泛,在不同的专业极有可能出现同样的词汇,但是所表达的含义不同,这样就需要翻译人员在掌握专业背景的情况下,运用专业术语,才能准确无误表达出原文的意思。 3.结语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翻译作为国际商务活动的支撑,主要为双方提供具体形象的翻译服务。因此,商务英语翻译者需要在掌握必要的专业术语的基础上,强化自身跨文化意识,最大程度实现译文与原文文化信息的对等。 参考文献 [1]芦文辉.商务英语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吕梁学院学报,2016,6(03):31-33. [2]龚佳文.浅谈商务英语翻译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戏剧之家,2014(18):291. [3]宁雅静.商务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02):45-46.

翻译美学刘宓庆

Free land 无主土地不能翻译为自由土地 Continuous recession 不断蚕食 Non-African experts 欧美史学家 New food crops were introduced mainly from Indian ocean 亚洲国家 审美意识两种状态:自觉性审美意识和非自觉性审美意识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的审美意识都处于非自觉性状态,有时候甚至达到物我两忘的陶醉地步都仍然不知道自己在审美。 选择就是艺术(art is selection) 翻译审美(translate aesthetically, aesthetic translation) 美学对翻译理论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美学对中国翻译理论具有特殊的意义。翻译与美学联姻是中国翻译理论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中国的语言观中,语言功能与审美判断是密不可分的,这就不同于西方。“温柔敦厚”《礼记。经解》“仁义为美”(《孟子》) 云想衣裳花想容(SVO+SVO)云和花都是话题主语,都是话题topic。这种句子在汉语中占优势。主语话题化topicalization 是汉语重意念,句子以意念为轴展开而使句法隐含化的极重要机制。汉语宾语的某些特征也是意念主轴的表现。 黑格尔(,1770-1821)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人的“自由存在性”。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产物,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学是“研究绝对精神的艺术阶段的科学”。康德(,1724-1804)的美学思想也是以人是理性判断力为核心,强调主观意志的作用。西方美学

长期执着于美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研究,实际上将美当做一种外在性超验的预设假定,其结果必然侧重静态内容的考察,并经常限于形而上学的空泛思辨,被认定为“认识论美学”。中国美学思想的重主体具有完全不同的视界和形态。中国美学关注的是主体性审美实践,简称“主体实践”,关心的重点是审美经验。 中国近代美学王国维的意境论(境界论)蔡元培的人格美育论朱光潜的审美态度论李泽厚的社会实践论都是对美的内在性动态考察,被认为是“生命美学”“体验美学” 鲍姆嘉登(1714-1762)在1750年正式使用的“美学”命名,其研究对象是“感官感觉到的美,”美的定义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整化”,美学则是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鲍姆嘉登认为感觉是审美能力(“美的感应力”)的基础,其次是想象(称为“想象的美”,是“感觉的美”的提升),最后是判断(康德称为“反思判断力”,即基于主观态度的情感性判断)。可见“感性”是基本,基础,离开感性就谈不上美学了。 理性主义审美观始于古罗马时代的普洛提诺(Plotinus,204-270),渊源已久,基本上是西方美学的主流。 18世纪末柏克(,1727-1797)对理性主义美学的质疑。费希纳第一个揭起了反对西方传统美学“以思辨论证本体”的叛逆之旗,而成为西方现代美学的先驱之一。到19世纪中期鲍桑葵(,1848-1923)已经明确提出了美学研究应该注重人的情感表现

浅析中国翻译理论发展状况

浅析中国翻译理论发展状况 摘要:本文先简述当前中国翻译理论的大概内容,然后从翻译研究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当前国内翻译理论研究的不足等本体因素和翻译人才的培养机制、翻译领域的功利主义等影响翻译发展的外部因素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当前中国翻译理论沉 寂的原因。认为要结束沉寂期不仅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融合中西译论、翻译本体研究与相关学科相结合,而且要改革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字:翻译理论沉寂期内因外因 纵观中国翻译理论,我们很容易找到这些熟悉的字眼“信”、“达”、“雅”、“神似”,还有“化境”等。 “信”“达”“雅” 清末新兴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信”指意义不背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要文言化。如今“信”“达”“雅”三个字已经被我们说滥了,近代翻译理论近百年,长久被当做翻译界的金科玉律。当然,内容也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适当的做了延伸、关联和改变。如:“信”即产生了后来的“忠实”,“达”对应着“通顺”,而“雅”一词被赋予了新的翻译内涵,不是起初所指的译文要文言化,而指在选用词语时要得体,简明优雅。 “神似”

“ 神似”,亦即“传神”,“传神达意”,“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 其外”,顾名思义,就是传达原文的精神,通过文字把字里行间的意蕴曲达以出。不同语言各有特色,有许多难以互译的地方,而翻译绝不是坐标似的“字当句对”,而是多层次的传神达意。文学翻译尤其如此。傅雷,一位毕生从事文学翻译创作的著名翻译家。他视文学工作为崇高神圣的事业,不但把损害文学精品看作像歪曲真理一样严重,并且将介绍一部文学作品不能还原它本身,也认为难以容忍。他深明文学翻译的甘苦,始终持着严谨、认真负责的翻译态度,他以自己的大量译作为印证,在严复的“信,达,雅”之外,另树一帜,标举“神似”,可谓我国 翻译理论界的一个重大突破。他切中了文学翻译的关键所在,把翻译从字句的推敲提到艺术的锤炼。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把我国传统美学中“传神”这个重要观点,引入翻译理论,把对翻译理论的认识提到美学范畴,从而拓宽了翻译理论的研究领域,为后来翻译美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所以“神似”翻译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翻译事业的巨大进步,翻译理论由一般化、抽象化走向专业化、具体化的开始。 “化境” 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开篇即引许慎《说文解字》有关翻译的训诂:《说文解字》卷十二部第二十六字:“囮,译也。从‘口’,‘化’声。率鸟者系生鸟以来之,名曰‘囮’,读若‘讹’。”南唐以来,小说家都申说“译” 就是“传四夷及鸟兽之语”,好比“鸟媒”对“禽鸟”的“引诱”,“讹”、“化”、和“囮”是同一个字。“译”、“诱”、“媒”、“讹”、“化”这些一脉通连、彼此呼应的意义,组成了研究诗歌语言的人所谓“虚涵数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