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和预防措施制度官方版

纠正和预防措施制度官方版

纠正和预防措施制度1.0

一目的

为清除已发生的或潜在的不合格原因,有效地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实现质量改进。二范围

适用于已发生的或潜在的不合格商品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三、职责

( 一 ) 质量管理部负责质量信息的传递和处置。

( 二 ) 各部门协助质量信息的传递和处置。

四、概述

( 一 ) 质量跟踪:

1 、各部门负责收集和传递从采购到销售全过程中及服务和客户投诉方面发生或潜在的不合格品质量信息。

2 、质量信息传递应按网络图要求进行传递,并填写《质量信息传递处理单》。

3 、质量管理部负责对质量信息传递单进行记录。根据质量信息的内容确定负责部门/人员,要求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并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跟踪验证。将结果如实填写在《质量信息传递处理单》上。

4 、各相关责任部门负责对所采取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工作的实施。

( 二 ) 投诉和不良反应:

1 、对客户投诉和不良反应,质量管理部应以书面形式在《质量信息传递处理单》上进行记录,及时将信息传递到相关部门和单位,认真主动配合查找原因,并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跟踪落实验证。对客户投诉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结果,应填写《客户投诉的回复》,表示反馈到顾客处。

( 三 ) 对已发生的严重质量事故要采取措施,必要时报告主管局,若未采取措施,应记录其理由。

( 四 ) 实施纠正/预防措施活动的各项记录及改进效果的跟踪验证报告由质量管理部归档保存。

五、记录

( 一 ) 《质量信息传递处理单》

( 二 ) 《客户投诉的回复》

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制度(正式)

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制度(正 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是制定纠正与预防 措施的最高管理机构;公司安全环保部为公司 纠正与预防措施的主要执行部室;公司各部室 及基层单位为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的对象; 2、纠正与预防措施应涵盖各级安全委员会 的活动,培训程序及培训质量的评估、变化管 理流程要求、职业卫生检测、事故调查、事故 分析、事故报告、公司标准化系统评价、危险

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法律法规的获取与识别、应急管理等内容; 3、确保公司纠正与预防措施沟通的有效性及实效性; 4、公司安全委员会全体成员系为公司纠正与预防措施沟通人员,建立相关的制度及职责; 5、沟通对象为公司所属范围内与安全工作有关或相关的事宜; 6、沟通方式或频率为公司每月经济运行会和公司调度 7、纠正与预防措施须设立计划或方案,计划或方案中须载明责任人员、行动步骤、时间要求、地点及行动的跟踪要求等;

8、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文件、记录应以档案形式保管。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1.1 规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职责、原则和控制过程,确保质量问题得以及时有效的解决 或防止实际和潜在的不合格。 2范围 2.1 适用于本公司在其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产品、服务方面存在的和潜在的不合格或 缺陷的控制与改进。 3定义 3.1 预防措施: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情况的发生,消除其根本原 因所采取的措施。 3.2 纠正措施:为了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的情况再发生,消除其根 本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3 防错:生产和制造过程设计和开发以防止制造不合格产品或产品(零件或过程)不 合格时,能进行自动识别的装置或设施。 4涉及部门 4.1 质量部 4.2 生产部 4.3 研发部 4.4 销售部 4.5 计划部 4.6 物流部 5一般原则 5.1 顾客或第三方对浙江正裕质量管理体系或过程审核所发现的质量问题,由质量部验 证落实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并向管理者代表以及被审核区域的负责人报告。 5.2 顾客或第三方对浙江正裕产品审核所发现的质量问题,由质量部和研发部以及客户 代表共同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由产品研发部验证落实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并向管 理者代表以及质量部负责人报告。 5.3 检验和试验发现的质量问题,由质量部经理组织进行必要的分析,确定落实具体的 纠正措施,并验证落实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5.4 客退缺陷的产品,由销售部客户代表将有关不合格/缺陷信息提供给质量部和研发 部进行试验/分析,提出纠正措施建议.由质量部验证落实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并向 研发部经理、管理者代表和其他有关的负责人报告。

5.5 客户对于包装、运输、文件等非产品质量的投诉,由客户代表将相关信息书面提交 给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相关部门在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后返回销售部,并由客户代 表提交给客户。 5.6 市场反馈,服务报告和顾客抱怨的信息,由质量部经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分析,提 出和评估纠正和预防措施建议。 5.7 对于根本原因已明确的问题,使用《纠正和预防措施表》进行跟踪,对其它根本原 因较复杂未明确的质量问题,需使用《8D报告》的格式进行改进。 5.8 各职责部门,其部门负责人也应组织部门人员与有关部门的代表进行质量问题分 析,提出和评估纠正和预防措施建议。 5.9 有关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运作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建议,由管理者代表负协调和批准。 5.10 有关产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建议,包括产品诞生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的纠正和预防措 施建议,由研发部经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问题分析,并验证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的 有效性。 5.11 纠正和预防措施由相应的职能部门、小组或岗位负责人实施。 5.12 需要耗费较大财力或对顾客满意度有重大影响或有潜在重大影响的纠正和预防措 施,由质量管理者代表和技术副总向总经理报告。 5.13 所有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如有涉及工程更改的,参见《工程更改控制》执行。6程序 6.1 质量问题的识别 6.1.1 各有关部门、小组和岗位人员通过如下信息来源识别现存的和潜在的质量问题:6.1.1.1 顾客需求和期望; 6.1.1.2 市场分析; 6.1.1.3 服务报告; 6.1.1.4 顾客抱怨; 6.1.1.5 设计与开发评审; 6.1.1.6 潜在失效模式分析; 6.1.1.7 检验和试验; 6.1.1.8 内部审核; 6.1.1.9 作业运作和其它相关的记录; 6.1.1.10 满意程度测量; 6.1.1.11 不合格报告; 6.1.1.12 数据分析; 6.1.1.13 管理评审; 6.1.2 识别的质量问题应被迅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通知受影响的和负责的部门。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425-17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目的 采取措施消除实际不符合及其产生的影响,防止非预期使用、安装或转序;识别原因,采取措施防止潜在的不符合演变为事实上的不符合。验证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确保过程运行控制的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质量、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不符合过程的控制与改进。 3 职责 3.1集团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对本程序负责。 3.2集团公司安质处为主责部门。负责组织对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不符合、管理评审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负责外部审核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

踪验证;负责组织收集环境影响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信息,以确定是否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3.3集团公司工程技术部负责组织收集、分析工程项目中带有普遍性、全局性的质量趋势信息,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3.4相关部门/分公司、各项目经理部负责本部门/单位的不符合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制定和组织实施。 4 工作程序 4.1不符合的等级划分: 4.1.1 不符合:一般不符合和重大不符合。 4.1.2 不符合分类: a) 一般不符合:偶尔发生,不符合法规、规范、规程、标准要求,可能导致不合格品/部位(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中的说法一致)的发生,但不影响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b) 重大不符合:要素或关键过程多次出现重复发生不符合现象,而又未能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加以消除,导致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出现系

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消除已发生的不安全或潜在的不安全的因素,采取有效地纠正与预防措施,防止不安全的再次发生或潜在不安全的发生,确保安全标准化体系的持续改进,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矿山纠正与预防措施的管理。 3 职责 3.1矿山安全环保部是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最高管理机构; 3.2安全环保部为矿山纠正与预防措施执行的主要部门; 3.3各部门为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实施部门。 4 工作内容和要求 4.1 沟通与实施要求。 4.1.1各部门对已发现和潜在不安全因素的责任部门进行分析原因,及时制定出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明确期限及责任者。 4.1.2实施部门要按照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要求,明确具体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4.1.3对实施中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结果进行验证和进一步完善。 4.2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责任部门、人员及其职责 4.2.1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负责部门及人员。 ⑴安全环保部为矿山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执行部门,具体由安全环保部主任负责,负责下发纠正与预防措施的通知,监督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落实与实施。 ⑵生产技术部为矿山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责任部门,具体由生产技术部主任负责,负责下发纠正与预防措施的通知单,监督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落实与实施。 ⑶安全环保部负责为设备设施管理中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责任部门,具体由安全环保部主任负责,负责下发设备设施维护和保养中纠正与预防措施的通知单,监督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落实与实施。

4.2.2安全环保科工作职责 ⑴组织制定矿山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⑵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发现重大隐患,立即组织有关人员研究解决,或向主要负责人及有关部门提出报告,在上报的同时,组织制订可靠的临时安全措施。 ⑶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文件,主持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⑷协助主要负责人做好安全生产例会的准备工作,对例会决定的事项负责组织贯彻落实。 ⑸认真听取、采纳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保证矿山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正常运转;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矿山的安全生产水平。 ⑹监督矿山的安全培训工作和考核工作。 ⑺参加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及投产试产工作。 ⑻负责消防器材的计划、配备和维护管理工作。 ⑼负责员工劳动防护用品的监督管理工作,搞好员工体检、职业病防护和健康监护工作。 ⑽参与设备事故、生产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伤亡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⑾负责专业和义务消防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定期组织或部门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 4.3纠正与预防措施执行情况的反馈要求 4.3.1负责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的部门要对实施过程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到主管 责任部门。 4.3.2主管责任部门要将执行纠正与预防措施情况,以书面的形式报矿山主管领导审阅,内容包括为: ⑴主要实施过程和结果是否符合措施要求;

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看完上面的表格,大家如果还理解不了“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三者的不同点的话!接下来我给大家举个简单的实际例子,相信你肯定就会理解了:我们现在合浆车间异常频率最高的是A型号正负极的粘度异常问题,现场处理流程一般是,将粘度异常浆料加减溶剂进行处理,处理后粘度OK浆料正常流转,然后优化合浆工艺,下批开始每批少加或多加溶剂。对照上面的的表格那么纠正这一步应该为:将粘度异常浆料加减溶剂进行处理,处理后粘度OK浆料正常流转(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如挑选,返工,区分流转等);纠正措施为:优化合浆工艺,下批开始每批少加或多加溶剂(防止再次产生不合格品);那预防对策呢?也是优化合浆工艺,下批开始每批少加或多加溶剂?那肯定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此机台已经产生过不合格品,采取此对策,只能预防不合格品(粘度异常)再次发生,而预防不合格再次发生为纠正措施。那预防措施到底是什么呢?肯定是检查其他型号的合浆工艺是否需要同样优化或A型号的其他分厂在开始生产之前是否也要进行优化工艺(防止其他设备或其他型号也产生不合格品)。 那么到这里我想前面提到的同样一份签完整的异常单,但是改善效果差异很大的原因的答案就出来了吧。那就是除了刚提到的合浆粘度异常处理流程外,其他车间也有很多异常的处理也只停留在只有纠正以及纠正措施,以及把纠正误认为纠正措施,纠正措施误认为预防

措施,导致工艺时刻在各车间救火,品质时刻绷着神经去检验,生产忙着返工,以及区分生产异常料等。当然给出对策之前找到根本原因是前提,大家只有在找到了根本原因,理清“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之间的关系,才能高效率,高品质的完成公司的各项目标。以上就是我个人对前面三者关系的理解。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培训课件

1.目的: 为确保各部门不符合品质及环境的事项,都有明确的改善方法及对策,以防止相关品质问题再次发生,降低成本及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 自进料﹑生产﹑检验﹑实验﹑仪校﹑储运、环境管理、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所发现之不合格产品及不符合事项,制程中不符合规定之作业行为及相关方抱怨等均适用。 3.定义: 3.1纠正措施: (让问题不再发生)为了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 望的情况再次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2预防措施: (让问题不发生)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情 况的发生, 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3 CAR:CORRECTIVE ACTION REQUEST改善行动要求。 3.4 MRA: MATERIAL REVIEW AOARD 物料评审小组。 4.职责: 4.1质检部:负责材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检验、成品出货检验﹑客户抱怨 跟进、可靠性实验,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并确认和追踪,内部审核、第三方审核、管理评审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并确认和追踪。 4.2 生产部:负责制程异常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并确认和追踪。 4.3 责任部门:对提出的不合格及潜在不合格回复原因及纠正和预防措施,并 实施。 4.4 MRA小组:由技术、生产、采购、品管组成,评审物料可否使用。 5.作业程序: 5.1进料检验 5.1.1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提出时机 a)来料包括客供和自购的不良导致进料检验批退时:如属来料错 误、安全性、环境物质含量超标等不良的须发出质量异常处理单; b)来料包括客供和自购的不良导致进料检验批退时: c)生产、IPQC、QC发现材料品质不良,导致产品全检/重工时; d)因材料因素致客户对本公司产品提出投诉时; e)第三方检测未通过时。 5.1.2 纠正和预防措施

纠正及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纠正及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1.目的 对存在的或潜在的不合格原因进行调查分析;采取措施对不合格进行纠正;防止不合格再度发生或避免发生新的不合格;从根本上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因素,杜绝不合格的发生;实现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对产品生产、使用过程中实际和潜在的不合格因素的纠正和预防。 3.责任 质量管理部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公司各部门负责检查本部门不合格原因及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其有效性,质量管理部 负责监督、协调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内容 4.1 .概念 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不合格以防止再次发生所采取的措 施;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不希望情况的因素以防止其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可连同纠正措施一起实施,一个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 可以有若干个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在发生,而采取预 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

42实施流程 不合格情况收集 4.3.实施程序 纠正措施. 不符合各部门应以适当的方法,调查和收集已发生的不合格品、项。 这些不合格品、不符合项有以下来源: 测量和检测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不符合项; 各类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品、不符合项; 不合格情况分析 验证确认 递交管理评审

精品文.档――由于法律法规标准的变更引起的不合格品、不符合项; ――事故、事件、违章及不符合调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品、不符合项;——相关方提出的有关不合格品、不符合项情况和意见; ——质量体系的内部或外部审核的不符合项报告; ――顾客的投诉或意见; ――其他不符合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针、目标或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4分析发生不合格品、不符合项原因,制定纠正措施 .收集到已发生的不合格品、不符合项,各部门应及时组织原因分析。原因分析可召开质量分析会,也可采用其它方式;必要时可利用相关的统计技术。 .针对上述分析的不合格原因,制定纠正措施;这些纠正措施要满足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4.5实施和验证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涉及的责任部门(人)应及时纠正不合格品、不符合项等,并按纠正措施要求认真实施,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 .纠正措施完成后,应通知工程部对其验证。 .工程部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纠正措施实施的有效性予以验证。 46预防措施 .分析潜在不合格的原因 .各部门应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实际,适时也收集潜在不合 格的信息,这些信息有以下的来源:

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记录编号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jl-106存在(潜在)不符合项和负责部门的声明:每个部门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目标和评估标准的理解不明确,这可能导致操作偏差。填写人:日期:原因:办公室没有明确解释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目标的评估标准。负责部门负责人:日期:将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为每个部门组织相关的知识培训以加深理解。负责部门负责人:管理代表:日期:完成:完成。负责部门负责人:日期:验证结果:验证后实施效果良好。验证部门:办公日期:备注:请参阅培训记录001培训记录表格编号:jl-031序列号:001时间2012年1月20日培训主题管理目标评估标准位培训老师太阳老师在公司办公室培训方法讲座列表中受训人员:孙继禄,王元源,冯坤,杨金学,肖磊,吕玉福,刘明臣培训内容摘要:管理目标考核标准:1.管理目标体系标准;2.每个管理目标的评估标准:例如,培训计划的完成率:分母部分是评估期之前要完成的培训计划的数量,分子部分是实际完成的培训计划的数量,还应注意要注意是否达到训练效果。客户满意度:分母部分是所有客户意见,分子部分是表示满意/非常满意的客户意见。以客户数量为例:例如,如果有十

个客户对其意见进行调查,则有九个客户满意,有90%的客户接受调查,其中一个客户不满意,则该百分比为80%。在讲授评估结果之后,所有参与者都对培训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通过口头问答,可以很好地掌握培训内容,培训效果非常好,也很有意义。评估合格率:100%备注评估者:日期: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执行记录编号:jl-106存在(潜在)不合格和负责部门的声明:生产进入繁忙季节,工人对安全生产的意识较弱,安全教育应及时进行。完成者:日期:原因:日常安全教育应进一步加强。负责部门负责人:日期;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在繁忙季节之前为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负责部门负责人:管理代表:日期:完成:完成。负责部门负责人:日期:验证结果:验证后效果良好。验证部门:日期:备注:请参阅培训记录002培训记录表编号:zl-031序列号:002时间:2012年4月15日培训主题:在施工繁忙季节之前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培训地点:培训老师刘先生在会议室的培训方式:受训人员总数(共12名):周超顺吉录张振中冯坤吕玉福郑寿华王昌申,尚树峰,包志强,王家顺和刘殿良的培训内容总结如下::1.加强安全生产的必要性;2.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各种工作);3,安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 制程序(新版) 1目的 为对实际存在的或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减少和预防事故、事件或不符合的发生,保障安全生产和职工的生命健康,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矿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的控制。 3职责 3.1责任单位负责本单位不符合原因的调查、分析,制定并采取纠正措施。 3.2生产科和安监站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 3.3管理者代表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组织、协调工作。

4控制程序 4.1不符合的来源 4.1.1生产过程中监督及各项检查与检测中发现的不符合。 4.1.2调查分析事故、事件中发现的不符合。 4.1.3运行过程中表现出的与相关文件、标准的不符合。 4.1.4职业健康安全法律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变更引起的不符合。 4.1.5有关部门检查时发现的不符合。 4.1.6审核与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 4.1.7相关方的合理建议与抱怨。 4.2事故与未遂事故的调查处理,根据人身伤害,设备、运输、消防等类型,分别按相应程序和法规要求进行;人身伤亡事故应配合有关政府部门调查、取证、分析、处理。 4.3不符合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针对上述条款发现的不符合或事故隐患,以及接到的有关不符合或事故隐患的信息,不符合发生单位组织调查分析,找出不符合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40367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目的 为对实际存在的或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并使之与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危险相适应,以防止不符合的重复发生和产生新的不符合,特制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公司范围内所有的OHS不符合所采取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3.职责 3.1安全处负责对各单位OHS的不符合发出

通知,通知中注明对不符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建议。同时要求责任单位采取积极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安全处应对纠正与预 防效果进行验证。 3.2责任单位负责不符合原因调查与处理,制订纠正与预防措施并有效实施。 3.3 OHS管理者代表负责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中的组织、协调、监督工作。 4.工作程序 4.1不符合信息来源 4.1.1安全处管理人员巡检中发现的不符合。 4.1.2各单位专、兼职安全员日常巡检或有关领导巡检时发现的不符合。 4.1.3公司每月安全大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 4.1.4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标准的变更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0目的 对已经发生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适应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以防止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再发生/发生。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控制。 3.0职责 3.1质量保障部为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实施、跟踪、验证,并将验证情况向管理者代表汇报。 3.2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评审及原因分析确定,评价、确定和实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3.3管理者代表批准拟实施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4.0程序 4.1 纠正措施 4.1.1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制定纠正措施 a)过程、产品及供方原材物料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或经常超过产品质量指标时; b)管理评审时发现不合格; c)顾客对产品质量或服务重大投诉时; d)内审时发现的不合格; e)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1.2 纠正措施的实施 a) 对须采取纠正措施的产品不合格,由生产管理部组织生产车间评审不合格,查找、分析和确定不合格原因,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需求,制定与该不合格的性质和影响相适应的纠正措施,报请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组织生产车间实施纠正措施。

b) 纠正措施实施的结果,由质量保障部进行有效性验证,若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则应由生产管理部按照(4.1.2 a)条款的规定重新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c) 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的不合格项,由存在不合格项的责任部门分析确定不合格项原因,评价、确定纠正措施的可行性,报请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d) 纠正措施所涉及的原因分析确定、评价确定的措施和实施结果有效性的记录,由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在《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实施记录》予以记录。 4.1.3原因分析、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责任部门收到不合格报告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处置单》时,必须对发生的不合格事实进行原因分析,在2天之内制定出纠正措施及完成时限,并对纠正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评审。纠正措施应与该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并提供纠正措施落实结果的证据。 4.1.4质量保障部对纠正措施落实的结果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并在验证栏内签字确认。 4.2预防措施 4.2.1潜在不合格发现的时机: a)产品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检验时; b)顾客对产品质量改进的意见或建议; c)产品质量稳定性出现波动; d)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内部审核。 4.2.2预防措施的实施 a)对与产品生产质量相关的须采取预防措施的潜在不合格,由生产管理部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确定与该潜在不合格的性质和可能影响相适应的预防措施,报请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生产管理部组织生产车间实施。 b) 预防措施实施的结果,由质量保障部进行有效性验证,若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则应由生产管理部按照4.2.2 a)条款的规定重新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c) 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发现的潜在不合格项,由存在潜在不合格项的责任部门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确定预防措施并报请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d) 质量保障部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的潜在不合格项采取预防措施实施结果进行有效性验证。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对存在的或潜在的不合格原因进行调查分析;采取措施对不合格进行纠正;防止不合格再度发生或避免发生新的不合格;从根本上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杜绝不合格的发生;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产品生产、使用过程中实际和潜在的不合格因素的纠正和预防。 本程序涉及标准条款:ISO/TS16949:2002 8.5.2 8.5.3 3.术语 3.1 纠正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可连同纠正措施一起实施; ?返工或降级可作为纠正的示例。 3.2 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不合格以防止再次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一个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 注3:纠正和纠正措施是有区别的。 3.3 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不希望情况的原因以防止其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而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 3.4 不合格(不符合) 未满足要求,一般包括下列项目中描述的不符合: ?顾客抱怨; ?不合格报告; ?内部审核报告; ?管理评审的输出; ?数据分析的输出; ?顾客满意度测量的输出; ?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记录。

4.1纠正措施的一般流程

4.1纠正措施的一般流程 在采取纠正措施前必须评价是否有必要采取纠正措施,并不是所有的不合格都会导致后续的纠正措施。对于那些偶然的、不会导致系统性后果的不合格,可以不必采取纠正措施。 ①不合格范畴:产品不合格、过程不合格和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 ②-⑥A:产品不合格: a.对厂内出现的不合格:质管部每批统计产品不合格情况,对不合格率超出正常范围的不合格品,由质管部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分析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质管部对纠正措施的执行结果进行验证。对不合格率在正常范围内的不合格品,质管部每年制订一次不合格品优先减少计划或与质量目标结合,制订措施,进行纠正。 b.原物料不合格:质管部对原物料不合格进行统计,对不合格率超出规定范围的原物料,质管部开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交供应商整改,质管部验证整改结果。质管部及时反馈每批原材料质量信息,协助供应商进行纠正。 c.对出厂后出现的不合格品以及顾客的不满意,由销售部收集不合格信息,填写《顾客抱怨台帐》,及时递交质管部;质管部根据质量信息反馈的情况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同时制订纠正措施;责任部门应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围绕产生不合格的根本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订纠正措施并实施;质管部对其实施有效性必须进行验证并记录结果。 d.由质管部负责在最短周期内对退货产品进行试验分析,并保存分析记录,顾客要求时可提供此记录,为防止再发生,必须进行有效的分析,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e.对重大不合格品或顾客要求时采取纠正措施,应使用8D方法(见《8D方法活动指导书》),必要时,应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纠正和预防质量/ 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发生的不符合及 职业健康安全事故、事件,防止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的再次发生或发生, 避免或减少由此产生的质量/ 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影响,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 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发生的事故、事 件、不符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 3 职责 3.1 企业管理部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纠正或预防措施管理情 况。 3.2 安全监察部负责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含事故、事件)运行中纠 正或预防措施的管理。 3.3 生产技术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纠正或预防措施的管理。 3.4 质量检验中心负责对进、出厂物资的验证检验工作。 3.5 各部门/ 车间负责本部门/ 车间职责范围内纠正或预防措施的制定与实施的 管理。 4 工作程序 4.1 不符合来源 4.1.1 内、外部审核及管理评审; 4.1.2 数据分析、监测与测量; 4.1.3 各级人员日常检查发现的不符合; 4.1.4 内、外部职业健康、环境监测中发现的不符合; 4.1.5 顾客或相关方的抱怨及投诉; 4.1.6 产品质量事故、环境污染事故、职业健康安全事故和事件; 4.1.7 事故调查、安全检查发现的不符合。 4.2 不符合判断依据 4.2.1 GB/T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4.2.2 GB/T24001—1996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4.2.3 GB/T28001-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4.2.4 质量/ 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4.2.5 本公司质量/ 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4.3 不符合评审 4.3.1 针对不符合的来源,由不符合的主管单位明确责任单位,确定采取纠正、 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a) 纠正是没有过错责任,针对不符合本身所采取的改正。 b) 纠正措施是针对不符合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措施防止再发生。 c) 预防措施是针对潜在不符合进行原因分析、采取措施防止发生。 4.4 不符合的处理 4.4.1 对于需制定纠正措施的不符合,责任部门/ 车间要分析原因,举一反三, 避免类似的不符合再发生。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必须采取纠正措施: a) 当不合格品批量出现、发生质量事故或发生其他事故时; b) 相关方提出投诉,责任在公司内部时; c) 外审中发现的不符合; d) 质量/ 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内部审核发现:同类问题同一审核区域重复 出现或严重不符合时; e) 质量/ 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运行过程中认为需采取纠正措施的不符合 等。 4.4.2 制定纠正措施要做到: a) 能够找出问题的根源,避免避重就轻; b) 具有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可行性; c) 措施与问题的严重性要相适应; d) 能够防患于未然。 4.4.3 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执行《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管理 评审控制程序》。 4.4.4 本公司及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或公司监测中发现的不符合或问题,各业务主 管部门下发通报,责任单位处理,业务主管部门跟踪验证。 4.4.5 各部门/ 车间负责日常运行中发现的不符合的处理,并将影响较大、趋向性、 重复出现的不符合及其处理情况报安全监察部/ 生产技术部或相关业

纠正和预防措施经过流程

纠正与预防措施流程文件编号: 版本:0A (试用)

文件变更履历

当产品、制程以及质量系统等过程中出现/潜在的不合格原因时,能立刻通过正常反应程序渠 道,从而消除现存或潜在的不符合因素等,彻底解决及预防问题再发。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产品从进货检验至顾客的投诉及内部质量审核的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适用于通过各部门统计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潜在的不合格进行预防。 备注:当顾客规定了纠正和预防措施方法时,依照顾客的要求进行。 3名词定义 3.1纠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 :采取措施以消除现存的不符合/缺失事项的原因,以防止 其再度发生; 3.2预防措施(Preventive Action):采取措施以消除潜在的不符合、缺失事项的原因,以防止 其再度发生; 3.3 8 D ( 8 Disciplines ):本公司采用的解决品质问题的一种方法,即分八个步骤来解决 品质问题。 4权责 4.1品质部:纠正/预防措施表开出,措施实施效果跟进与验证。 A. 制程与进料的异常由QC主导; B. 客户抱怨时由QA主导; C. 系统与稽核异常时由QS主导。 4.2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纠正/预防措施的制订和实施。 5. 工作程序 流程 改善要求信息 改善小组成立

责任部门工作要求相关文件/记录 品质部5.1品质部依据以下信息开出“纠正/预防措 施单”: a. 各部门的绩效指标没有达到目标时; b. 质量审核、管理评审发生不符合项时; c. 进料检验、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状况时; d. 发生顾客投诉与异常退货时; e. 潜在不合格时(如作业隐患,或通过 FMEA,SPC等发现)。 纠正/预防措施 单 相关部门5.2多功能小组成立 5.2.1品质部(各过程担当)主导召集相关部门组成多功能小组; 5.2.2多功能小组依据不良信息对不合格事项进行评审,会判原因并确认纠正事项及改善责任归属; 5.2.3问题描述时务必依人事时物的原则清晰描述,以便于相关部门了解问题发生的现况; 5.2.4改善责任部门以原因发生部门为判定原则,但不代表过程的漏失部门不须进行

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施记录号:jl-106存在(潜在)不符合项,责任部门声明:各部门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和评价标准认识不清,可能导致操作偏差。填表人:日期:原因:办公室未明确说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的评价标准。责任部门负责人:日期: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组织各部门相关知识培训,加深理解。部门负责人:管理者代表:日期:完成:完成。主管部门负责人:日期:验证结果:验证后实施效果良好。验证部门:办公日期:备注:见培训记录001培训记录表编号:jl-031流水号:001时间2012年1月20日培训科目管理目标考核标准岗位培训教师孙老师在公司办公室培训方法讲座名单受训人员:孙继禄、王媛媛、冯坤,杨进学、肖磊、卢玉富、刘明晨培训内容汇总:管理目标考核标准:1。管理目标体系标准。各管理目标的评价标准:如培训项目完成率:分母部分为考核期前应完成的培训计划数,分子部分为实际完成的培训计划数。还应注意培训效果是否达到。顾客满意度:分母部分为顾客意见,分子部分为满意/非常满意顾客意见。以客户数量为例:如10个客户调查意见,9个客户满意,90%的客户被调查,1个客户不满意,则百分比为80%。教学评估

结果出来后,所有学员都对培训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通过口头问答,可以很好地掌握培训内容。训练效果很好,很有意义。考核通过率:100%备注评审人:日期: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记录编号:jl-106存在(潜在)不符合及责任部门声明:生产进入旺季,工人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要及时开展安全教育。完成人:日期:原因:日常安全教育应进一步加强。责任部门负责人:日期;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旺季前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部门负责人:管理者代表:日期:完成:完成。主管部门负责人:日期:验证结果:验证后效果良好。验证部门:日期:备注:请参考培训记录002培训记录表编号:zl-031流水号:002时间:2012年4月15日培训主题:为进一步增强施工旺季前的安全生产意识培训地点:培训刘总在会议室的培训方式:合计受训人数(共12人):周朝顺、张振忠、冯坤、吕玉富、郑寿华经过安全培训,王先生对应急人员的安全操作有了更好的了解。通过口头问答,可以很好地掌握培训内容,培训效果很好,很有意义。考核通过率:100%备注评审人:日期: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表编号:ls-106流水号:003(潜在)不合格及责任部门事实陈述:建议在日常工作检查标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中

供应商预防纠正措施填写方法-精选

预防纠正措施注意事项 由于供应商填写预防纠正措施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因此特讲讲在填写《预防纠正措施》前应该做哪些工作,《预防纠正措施》应该填写哪些内容。 1.首先了解不良品现状(时间、地点、种类、特征),最好到现场观看不良 品,取得不良品数据;供应商不便了解现状的也可以要求思源公司提供相应的数据(数据要明确及相片,如:图纸要求7.9~8.1 实测8.2,共检测多少,不良多少等等)。 2.原因分析(可以采用因果图、排列图等工具进行分析) 3.拟定对策并实施(多方面考虑,不要解决一个问题,新的问题又出现好几 个) 4.确认效果(利用对比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时采用的工具要保证与第2部原 因分析采用工具一致,这样有利于对比分析,如果效果不好回到第一部重新做 5.防止再发生及标准化,应及时修改《QC工程图》、《作业指导书》及《出 厂检验指导书》,应及时对改善内容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6.总结(找出遗留问题,制定解决计划) 以上6步是供应商在填写《预防纠正措施》必须做的步骤, 在填写《预防纠正措施》时原因对策填写内容为: ①发生原因及流出原因,发生原因就是为什么作成不良品,流出原因就是 为什么不良品流到思源公司,也就是第2步原因分析部分的内容; ②发生对策及流出对策,发生对策就是怎么做(采取了什么措施)才能作 出的合格的产品,流出对策就是怎么做(采取了什么措施)才能使不良品被发现不会流到思源公司;是怎么标准化的,就是《QC工程图》是否修改,从原来的????改成现在的???《作业指导书》是怎么修改的从原来的???修改成现在的???,《检查指导书》是怎么修改的从原来的???修改成现在的???。 嘿嘿哈哈

纠正和预防措施

至高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质量改进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流程 1.1流程概况表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流程 业务流程 名称: 流程目标: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杜绝和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确保质量体系的有 效实施和改进。 质量部、各职能部门 业务流程 参与者: 输入: 1、内部/外部质量体系审核的不合格项; 2、产品不合格报告; 3、管理 评审中提出的不合格项;4、顾客的意见、抱怨、投诉;5、检验和试验记录输出:1、纠正措施及其实施计划;2、预防措施及其实施计划;3、质量体系和产品的质量改进证明文件;4、8D问题及纠正措施报告 控制点:公司内部的不合格信息、顾客的投诉和售后服务工作中得到的产品质量信息反馈等的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概要:适用适用于本公司质量体系中的所有过程控制,明确各自职责。 流程描述: 1.1根据本公司的习惯用法,可用“整改措施”一词表示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意义。 1.1.1各部门在有纠正预防措施要求时,为了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应对以下的不合格项及产品质量有关的不合格信息,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a.质量体系审核(包括外审和内审)中出现的不合格项。 b.产品不合格报告(包括退货、包装、标签不合格)。 c.管理评审中提出的不合格。 d.顾客的意见、投诉、抱怨。 1.1.2顾客的投诉和售后服务工作中得到的产品质量信息反馈,由质量部进行分类登记后,填写《顾客信息记录》送交责任部门。 1.1.3不合格原因的调查和分析 a.与产品和过程有关的重大不合格原因,由质量部组织有关部门的人员进行调查和分析,对一般的产品和过程不合格,由各责任部门组织调查和分析;质量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中出现的不合格,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审核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调查分析。 b.对不合格原因进行调查时,可采用因果图/排列图/能力调查/直方图/相关图/ 故障模态分析法(AMDEC)/图示记录等方法,确定主要问题以及与问题有关的因素,在分析原因时须仔细分析产品范围(包括材料),以及所有相关的过程、操作(设备、工装模具)、质量记录、售后服务报告、顾客索赔记录等,在不合格原因分析时可请供应商和顾客共同参与。 c.不合格原因分析的重点是: 1〕设计和规范问题 2〕过程控制和检验问题 3〕工艺装备和检验设备问题 4〕环境条件问题 5〕工商业提供的原材料(包括其他产品)及其现场管理的问题 6〕人员的技能与资格问题 d.不合格原因调查、分析结果均应明确责任部门,做好调查、分析结果记录。 对重大的不合格原因调查、分析还应形成不合格原因分析报告,包括对影响产品质量的严重性作出评价。 1.1.4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a.一般问题由各责任部门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制定消除不合格的原因所需的纠正措施,其内容应包括:

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一、目的 1、为预防潜在的不合格因素,整改已出现的各类问题、查找原因、预防问题的再次出现,确保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2、为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质量持续改进活动; 3、为不断提高工作时效、完善工作流程、确定适合的工作标准; 4、综上几点,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对存在的不合规现象、不合格产品以及对潜在风险(隐患)所采取的纠正、预防或改进措施的制订、实施与验证。 三、定义 1、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纠正可连同纠正措施一起实施。 2、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说明:(1)一个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2)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 (3)纠正和纠正措施是有区别的。如某工件钻孔完工检验符合图纸要求,判定为合格品,但经组装检验判定为不合格(图纸错误)。相关部门进行返修则是纠正行为,而技术部更改底图并重新发放图纸则是纠正措施。 3、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四、相关职责 1、各分管副总负责对所属部门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过程的指导、监督、审核; 2、管控中心负责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审核和权限内审批; 3、各部门负责在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时机适合时,自觉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表”并按规定实施; 4、质检部负责下达与质量有关(包括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表”,监督、检查其实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验证。 5、企管部负责下达除质量以外的其他工作方面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表”,监督、检查其实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验证; 6、采购部负责与供应商的联络工作,及时将有关异常传递给供应商,并跟踪其纠正和预防效果; 7、贸易部负责与客户的联络工作,确保将客户问题反馈及时在公司内部传递; 8、管控部门(管控中心、质检部、企管部)是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部门。 第二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时机 一、质量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