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数学说课26的乘法口诀_人教版新课标

二年级上数学说课26的乘法口诀_人教版新课标
二年级上数学说课26的乘法口诀_人教版新课标

二年级上数学说课-2-6的乘法口诀人教版新课标

一、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习“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出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2、学生分析

学生已有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而且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就已经对6的乘法口诀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背诵下来。所以这节课我们着重要求学生探究6的乘法口诀。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两个数相乘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的阐述及确立的依据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课设计注重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获得新知。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我们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⑴探究6的乘法口诀。

⑵找出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熟记6的乘法口诀,加深对口诀意义的理解。

三、教材处理

我们对本节课的教材是这样进行处理的:先创设情景,出示一个含有6个三角形的小鱼图,再出示2个这样的小鱼图……学生看图列出含有6的乘法算式,算出得数,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由此,我们又把由教师半扶半放的编口诀过程,改为学生看情景图列出乘法算式后,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推导6的乘法口诀。

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教学手段的说明

1、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的特点,结合学校的教研主题,我们确立本节课主要的教学方法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了更好的突破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上我们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四人小组在自主探究、交流中学习,教师给学生留出充分观察、思考、发现新知的时间,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同时突出生活数学的思想。本节课我们还采取了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

2、《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此,本课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

3、《课程标准》在学生评价中提出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教学中我们将注重多个角度评价学生,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使评价发挥确认、指导功能,成为推动教学的“加油站”。

4、课堂中我们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前,学生背1至5的乘法口诀,然后出示口算题,学生快速抢答。本环节的设计,重在用抢答的方式,不求每个学生都对,但求每个学生都参与,让学生相互竞争,跃跃欲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复习口诀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二)导——创境导入

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一条小鱼来到了我们课堂的情境,并结合课件的动态演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并把学生带入了自学新知这一环节:

(三)学——自学感知

也就是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提示自学新知。在创境导入后,出示学习提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看书自学。学生在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之后,已基本了解了学习的思路与方法。于是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逐步完成自学。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由乘法算式,归纳推导出6的乘法口诀。

(四)研——合作探究

也就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组织讨论。在自学新知后,大胆放手,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根据自学的知识让学生按照合作要求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帮助。二年级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但合作能力不强,所以出示合作要求,是为了教会学生小组应该怎么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展——汇报展示

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反馈,

以小组为单位来汇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多种形式,背诵口诀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背、对口令背、同桌互背等多种背诵形式。从而达到熟记口诀的目标,为今后学习表内乘、除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六)教——点睛提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展示,学生一件基本掌握了本节的教学内容,为了照顾学困生,在学生汇报时,我提出了,3*6怎么的来的?帮助学

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五)达——达标检测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练习,一是基本练习,摘苹果,并奖励苹果图,二年级的学生只有在新奇的生动的刺激下,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而且长时间的集中学习会让他们感到疲劳,这时,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容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这样,既让学生放松,又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变式练习,即引导学生从1只蚂蚁身上找出问题,如:1只蚂蚁有1张嘴、2只眼、6条腿……接着以人机对话的形式进入2只、3只、4只、5只、6只的填空练习。这个练习既巩固了1——6的乘法口诀,又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并在游戏中内化了知识,熟练了乘法口诀。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成功的满足与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评价方式上主要采取了让学生以自评、互评与组评相结合的评价形式,让他们畅谈学到了什么,学得怎么样,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说课稿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为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 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习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1.2教材知识结构和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有两方面的知识,首先由测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统一长度单位 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介于同学们对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物体长度有 直观的理解,所以本节课着重点应放在借助实际动手测量来帮助他们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引出国际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方便他们以后对测量的学习和应用)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学习,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 十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认识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这些立体图形,认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这些知识储备和学习习惯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让学生初步 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厘米和米的进率关系。 二)能力目标: 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三)情感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习惯。 2、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 切联系。四、教学重、难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量的计量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统一长度单 位以及厘米和米。本节课先由测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种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由于年 龄较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识,此外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实现学生的多样化学习。 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习中让学生积极动手、动 口、动脑,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六、教学步骤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在古代,就有了计量的需要,最初是直接比较。比如,拿两条绳子比一比哪一条长, 有时很不方便,人们就选取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长度作为计量的标准,把要比较的物体同身体上选定的那一部分长度来比较,这样就产生了计量的单位。如一寸、一尺就是根据人体的一部分长度来确定的,把中指顶端一节定为一寸,把大拇指和中指张开的长度定为一尺(现在叫一扎)。裁缝在量一块布的长度的时候,有的用脚,有的用扎。同学们看这座漂亮的房子,我们 想知道它有多长,也需要来量一量。 (2)操作探究,感悟新知 现在我们来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有的同学选用小方块,有的同学选用三角形纸片, 有的同学选用小刀,同一本数学书,他们的测量结果却是不一样的,同学们总结出了这是因为选用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我们要统一长度单位。(3)巩固操练 选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小木块,来测量这些摆放整齐的物品。(通过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实际测量以后,体会到测量活动中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从而引出国际同意长度单位的新知)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乘除法口算题

班级姓名 用时 ( )分钟做对()道题 3×6= 18÷9= 18÷6= 15÷3= 36÷4= 81÷9= 20÷5= 8÷8= 30÷6= 9÷3= 4×7= 16÷4= 12÷4= 18÷2= 24÷4= 4×4= 20÷4= 24÷6= 2×5= 9×8= 4×8= 7×5= 8÷2= 10÷5= 9÷3= 5×6= 1÷1= 18÷6= 6÷1= 9÷3= 12÷2= 9×7= 45÷5= 30÷5= 24÷6= 16÷4= 32÷4= 45÷9= 40÷5= 5÷1= 21÷3= 30÷6= 9×5= 6×3= 4÷4= 25÷5= 36÷6= 5×9= 14-7= 42÷6= 24÷3= 5 +9= 6×6= 25÷5= 32÷4= 3×9= 9×4= 33-9= 32-4= 8+72= 3×6= 42-5= 20÷5= 50-7= 10÷5= 26+7= 9÷3= 18+6= 30÷5= 20+4= 5+67= 2×5= 9×3= 5÷5= 18÷6= 12÷6= 12÷6= 15÷3= 20÷4= 30÷6= 24÷4= 8÷4= 42÷7= 42÷6= 24÷3= 20÷5= 14÷2= 18÷3= 48÷6= 12÷3= 7×5= 16÷4= 32÷4÷4= 72÷9+7= 4×2×7= 1×5×9= 7×9-7= 6×6+20= 8×4-8= 8×3÷6=

班级姓名 用时 ( )分钟做对()道题 30÷5= 24÷6= 25÷5= 20+5= 18÷3= 8×6= 39-24= 32÷8= 19-7= 12+6= 12÷6= 30÷6= 15÷3= 25÷5= 20÷5= 24÷4= 20÷4= 15-6= 36÷6= 8+13= 7×8= 27-8= 8÷4= 10÷2= 5×7= 25+9= 18÷3= 30÷5= 20÷4= 16÷4= 25+5= 3×6= 18÷3= 30+6= 25÷5= 6×4= 20÷5= 24÷4= 18-6= 6×7= 18÷6= 4×5= 18÷6= 8×5= 5×9= 17-9= 3×6= 12÷4= 12÷6= 18÷3= 15÷5= 3+18= 30-18= 77-8= 24+6= 30÷6= 7×8= 20÷5= 18-6= 15÷3= 9×7= 51-8= 8+12= 36-7= 24÷6= 24+6= 16÷4= 25+9= 10÷5= 35+6= 20÷4= 27-8= 39-24= 36÷6= 18÷3= 8+4= 5×9= 42÷6= 21÷7= 48÷6= 24÷4= 81÷9= 36÷4= 8×4= 27÷3= 32-8= 7×5= 27+9= 4 ×7= 32÷4= 9÷3= 42÷7= 63÷7÷3= 36÷9×8= 3×2×7= 1×6×9= 7×8-7= 7×6+20= 8×4-8= 4×4÷8=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统计 《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经验,以及初步理解简单的统计表和方块统计图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学习这部分内容,能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打下基础。教材通过提供动物运动会场景,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引出不同的分类,从而得到不同的统计结果。接着表现相对应的统计表让学生整理数据,并思考分析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分类能够得到不同的结果。“想想做做”中的练习则强调实践与交流,让学生再一次全面亲自经历统计的完整过程并从中获得一些启示,解决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教学难点是根据统计需要,准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的结果。 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相关的问题,培养初步的统计观点。 3、让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分三大环节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借助多媒体创设热闹的动物运动会场景,通过谈话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然后交流,看到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这样设计,抓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主动进入学习状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统计的需求,为新课的探究作好铺垫。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我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合作交流,经历统计全过程。首先以谈话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提了这么多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统计经验,思考出能够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接着,组织学生思考要解决刚才提出的“有哪些比赛项目?每个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小动物参加?”该怎样统计,要想知道“有几只小猴?几只小兔?几只小狗?”又该怎样统计。通过交流、引导,引出能够按比赛项目、按动物种类分别实行统计。结合交流,适时出示相对应的统计表。这样设计,表现了按照不同标准实行分类收集、整理数据的意义,使学

二年级乘法口诀表(乘法练习、除法练习)

九九乘法表 1×1=1 1×2=22×2=4 1×3=32×3=63×3=9 1×4=42×4=83×4=124×4=16 1×5=52×5=103×5=154×5=205×5=25 1×6=62×6=123×6=184×6=245×6=306×6=36 1×7=72×7=143×7=214×7=285×7=356×7=427×7=49 1×8=82×8=163×8=244×8=325×8=406×8=487×8=568×8=64 1×9=92×9=183×9=274×9=365×9=456×9=547×9=638×9=729×9=81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 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 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练习一 错题统计 2×6=4×5=2×3=4×9=3×6=7×7=1×6= 7×9= 5×8= 2×9=6×7=1×3= 2×5=3×8=9×9=4×7=6×9=3×4=1×1=5×5=8×6=8×2=8×1=9×8=8×8=4×2=5×3=3×7=6×5=6×4=5×1=2×2=4×4=7×5=6×68×7=5×9=1×7=3×2=1×5=4×1=1×2=2×7=3×9=2×1=4×2=6×2=8×2=8×3=7×3=9×3=7×1=3×3=5×4=6×1=7×4=4×8=7×2=9×4=5×6=5×7=8×5=2×8=3×5=9×1=3×1=6×3=9×5=7×6=6×8=3×4=9×6=7×8=9×2=9×8=5×2=9×7= 6×4= 9×3= 8×7=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排列与组合说课稿公开课用修订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排列与组合说课稿公开课用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排列与组合》说课稿尊敬各位领导,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排列与组合》。 一、设计思路: 《排列与组合》,这节课重在向学生渗透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学习简单的排列就是为了在生活中应用,让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的价值。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高年级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次接触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如:衣服的搭配、路线选择等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学习中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感知排列组合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理念,我确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掌握有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3.尝试用排列组合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4.在操作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我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确立的学习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五,说教法与学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

《数据收集整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关于统计学生在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这节课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学会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让学生经历一些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处理数据的技能。 二、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自己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把数据记录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中,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体验不同的统计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三、说重难点。 重点是: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难点是:能对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 四、说教法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多媒体设置生活情境引入法。 借助计算机这一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工具,结合日常生活中鲜活的实物、实例引入,学生自己演示,主动探究;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探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实际操作发现法。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出不同形式的复式统计表。学生亲身参与统计活动中,通过小组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收集、 整理数据,为教学增添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估计、判断能力为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五、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 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数据产生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积极组织学生人人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紧密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带着数学走入生活,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究,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2、交流互补法: 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利用生生对话,相互启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以交流促发展。 3、练习促进法: 通过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教师出示动画片。观赏并统计最喜爱的动画片。选校服颜色。进行统计。 2、互动新授 统计校服颜色和书法比赛选手。 3、巩固拓展 春游、受灾调查。 4、课堂小结。 学生说收获。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用乘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2页《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根据理解题意学会用已学习得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说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们已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对乘法的意义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加法和乘法的联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节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学生的引入,就选择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4、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复习1-6的乘法口诀,并开展不同的方式进行复习(读一读、填一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也对学生前段时间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问题:有三排桌子,没排有五张,一共有五张。一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乘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乘法解决问题用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的例3,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根据乘法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意解答求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乘法和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讨论法。 学法:小组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常规练习,齐背8的乘法口诀。 (2)听算: 第一组:2×8,3×8,8×2,4×8,5×7 第二组:8×4,4×7,7×4,6×8,8×5 (3)课件演示:教材例3。 (小军和小红一起逛超市,在超市的文具专柜有许多的文具:文具盒每个8元,铅笔每枝3元,橡皮每块2元,日记本每个4元……)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请同学们仔细看图,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同桌互相说一说。 全班汇报,交流。 (2)提出问题。 你能根据这幅图说出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文具盒每个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元钱? 橡皮每块2元,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钱? 铅笔3元一枝,要买5枝一共多少钱? 日记本每个4元,买 6本,一共多少钱? …… (3)解决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问题。

汇报学习过程。 三、练习巩固 (1)比一比,算一算。 出示练习十九的第2题:让谁算得又对又快。 (2)看图列算式。 出示练习十九第1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列出算式,再集体交流。(3)每横排有6颗星,4排有几颗星? 每列有4颗星,6列有几颗星? (3)第横排有7个圆,3排有几个圆? 每列有3个圆,7列有几个圆? 四、拓展学习 (1)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与同学们说一说。 (2)小兰买3块橡皮,每块橡皮3角钱,小兰一共花了多少钱?妈妈给了她1元钱,应该剩下多少钱? 分析:这是一道先乘后减的应用题,首先利用乘法口诀算出小兰花钱总数,再用妈妈给的钱数减花掉钱数求剩余。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板书设计 用乘法解决问题 文具盒每个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要多少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锐角和钝角》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38页《锐角和钝角》 2、教材分析: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学生比较容易掌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3、说数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认识水平的发展,我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方面:理解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掌握辨别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方法。 (2)能力方面:通过折角、画角、比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方面:结合生活实际的活动,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说教学重难点:由于本节课是在学生在认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所以我把本课时的重点设为要直角比较出其他角的大小,并理解锐角、钝角的概念。难点是引导学生正确地画锐角和钝角并能做出不同的角。 二、说教法和学法、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以情境学为主,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儿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操作了良好基础。学法: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画一画。分一分、比一说一说。折一折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中感悟新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件出示锐角钝角直角师问:谁能说出这三个角中,哪一个是直角?用什么方法判断它是直角?生指直角,并说出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判断。 2出示主题图,师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执细观察,并说图中的内容。师引导问: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你又能发现什么?生可能会提到角。师:你们还想知道有关角的知识吗?那我们这节课就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难点: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和学具 教具:小红花、正方形、小圆片等实物图. 学具:学具袋中上述实物图. 教学设计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 第一组第二组 7+8 3+3 6+4+3 5+5+5 7+2+6+1 4+4+4+4 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3. 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 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相加,由学生说出4个4. (二)学习新课 1.启发性谈话 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这种简便方法是什么呢?

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2.出示例1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 (1)教师是怎样摆的? (教师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摆了几个2,(3个2)教师板书:3个2.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朵?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用加法算:2+2+2=6 (3)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乘法初步认识) 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教师同时板书,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乘号像什么(像汉语拼音中的×). 怎样写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就写在乘号的前面,再数一数是几个2连加,把相同加数的个数3写在乘号的后面,2×3表示3个2连加,3个2得6,因此算式是2×3=6,读作2乘以3等于6. 3.由学生摆正方形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拿出3个正方形,摆成一竖行,这是1个3;第二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三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四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4个3) 教师启发提问: (1)求4个3是多少.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3+3+3+3=12) (2)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3×4=12) (3)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4.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要求: (1)每堆摆4个圆片,摆5堆,这是几个几? (2)在小组内讨论,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归纳小结: (1)上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法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专项练习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专项练习题 1. 用竖式计算。 43÷7= 50÷6= 86÷9= 60÷8= 2. 把35个苹果平均分成7份,每份有______个苹果。算式______ 口决______。 3. 按要求给下面的算式添上括号。先算加,再算乘.30+4×6,答案为:______。 4. 想一想,你能写出几组? ______8×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7 ______÷______=8 5. 有两堆蘑菇,豆豆和皮皮各自运一堆,比一比,谁运的次数少? 6. 萝卜该装到哪个篮子里?(连一连) 7. ()中有数。 (______)×3=9 6÷(______)=6 16÷(______)=4 (______)÷5=1 8. 看图填空。

9. 下列算式中,( )没有余数。 A .73÷9 B .50÷8 C .24÷6 10. △△△△○○△△△△○○△△△△○○△△△△○○ △比○多______个,△是○的______倍。 11. 一堆草莓有60颗,每个盘子最多放8颗。全部放完至少需要______个盘子;拿走______颗,就可以正好装满7个盘子;再添加______颗,就可以正好装满8个盘子。 12. 一道除法题,除数是9,平平把被除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看颠倒了,结果除得的商是5。这道题正确的商应该是______。 13. 用竖式计算。 (1)56÷6= (2)38÷4= (3)43÷5= (4)63÷8= 14. 有29根小棒,每5根小棒可以搭一个正五边形,最多可以搭( )个正五边形? A .4 B .6 C .5 15. 夺红旗。(仿练教材第17页第11题) ______ 二______ 得八 三______得九 3 6 ______五二十______五一十 3 16. 四个小朋友在玩轮流报数游戏。下列三个数中,()是豆豆报的。 A .35 B .33

小学二年级乘法口诀表日常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乘法口诀表日 常练习题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8×7= 8×6= 3×2= 3×8= 8×4= 4×5= 5×7= 4×8= 9×6= 9×8= 5×8= 4×9= 3×9= 8×5= 9×3= 4×9= 8×6= 4×5= 4×8= 9×5= 3×5= 2×8= 8×5= 9×5= 4×5= 7×6= 3×9= 3×3= 8×8= 8×3= 7×7= 5×7= 9×2= 5×8= 8×4= 2×8= 4×8= 3×3= 6×4= 3×3= 9×8= 9×3= 8×7= 3×9= 6×5= 9×6= 9×9= 9×3= 9×4= 5×5= 4×4= 7×8= 3×4= 9×9= 5×3= 2×2= 5×8= 5×7= 5×9= 4×3= 4×7= 9×7= 9×8= 2×5= 7×6= 3×6= 2×8= 3×7= 3×9= 3×3= 7×8= 7×2= 3×7= 9×6= 6×3= 8×7= 8×5= 4×7= 7×6= 5×7= 4×7= 3×9= 5×3= 7×9= 6×7= 6×5= 5×6= 6×4= 4×3= 3×5= 5×2= 3×7= 7×7= 6×2= 7×5=

4×9= 6×2= 6×4= 6×7= 3×7= 2×6= 2×7= 2×8= 2×9= 7×6= 9×9= 9×6= 7×7= 8×2= 7×9= 6×6= 6×7= 6×8= 6×9= 8×7= 9×4= 9×2= 9×5= 9×4= 3×8= 8×6= 7×7= 8×8= 8×9= 3×9= 7×8= 5×4= 6×8= 7×9= 5×5= 5×5= 8×2= 5×3= 2×6= 9×5= 2×3= 6×7= 8×9= 5×8= 7×8= 6×6= 4×7= 8×7= 6×8= 9×6= 7×7= 2×2= 7×3= 7×5= 5×2= 3×6= 8×8= 4×7= 6×6= 8×7= 9×9= 5×5= 5×7= 9×5= 3×6= 4×7= 9×7= 4×8= 2×7= 5×3= 8×8= 4×3= 3×8= 5×9= 9×7= 3×6= 8×8= 3×6= 8×7= 5×8= 4×5= 5×9= 4×9= 9×6= 7×9= 3×6= 8×8= 3×2= 8×7= 5×8= 4×5= 5×9= 4×8= 9×6= 9×3= 6×4= 5×8= 3×9= 9×2= 9×9= 5×7= 5×4= 9×8= 5×9= 7×7= 9×9= 9×6= 7×7= 9×9= 6×5= 4×8= 5×9= 3×6= 8×3= 7×9= 5×8= 8×4= 4×7= 7×9= 4×7=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5篇

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节课内容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是本单元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比较常见,相对容易理解。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轴对称图形卡片、彩纸、剪刀。 【教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个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小朋友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感受对称。 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 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一家子的呢? 你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面,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自由发言。 2.认识“轴对称图形”。 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教师小结: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如果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的认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对称》说课稿

轴对称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 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评价与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建立了有关几何图形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图形的对称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中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对称的规律,并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对称的方法以及学会分辨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对称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对称现象的探究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 二、说教法 实践操作法:二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数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而生动的思维活动。因此,本节课在设计运用电子白板中的部分功能,并让学生动手撕一撕、辨一辨、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感官参与学习,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多依赖直观这样一个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三、说学法

情景学习法 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让学生从身边事例出发,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 小组合作法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能用数学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生活实践,,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出示游乐场主题图动画,利用电子白板中的聚光灯分别找出游乐场中每项游乐设施,再用放大镜功能进行放大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揭示对称现象。并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玩”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2、探究新知,感受体验 在此环节出示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的图片。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时。利用电子白板中的窗口播放器演示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过程。在学生形成初步感知后,引导学生总结得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3、应用反馈,巩固新知 紧接着动手操作,剪一件上衣。利用电子白板中的窗口播放器演示剪上衣过程,让学生跟着剪一剪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再让学剪其他图形。将学生剪出来的对称图形在电子白板中的展台进行展示,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总结像上面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再利用电子白板中的笔和工具中的格尺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 4、提高训练,具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课本29页做一做和练习七第一题。找出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在用白板中的展台进行汇报检测新知,查缺补漏。 5、课堂小结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张莉莉丹凤县竹林关镇张塬小学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设计思想: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 (1)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2)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五、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六、教法选择:合作探究——交流总结、发现法。 七、学法指导: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 八、教学准备小棒 九、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 (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 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 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

2020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专项同步练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专项同步练习 1. 看图填空。 2. 横线上最大能填几。 8×______﹤36 5×______﹤15 6×______﹤40 54﹥______×8 12﹥______×3 28﹥______×7 3. 有20支铅笔,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得几支?列算式为:()。 A .20÷4 B .20÷5 C .5×4 4. 在41÷5中,余数是______,它比______小。 5. 看图列式计算,并写出口诀.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 口诀:______. 6. 我会填。 24棵白菜,平均放在8个篮子里,求每个篮子放几棵,列式为24÷8。 方法一:24-(______)-(______)-(______)=0(棵)。 方法二:(______)× 8=24,所以每个篮子放(______)棵。 方法三:还可以用(______)计算。 7. 一共有多少朵花?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朵)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朵) 8. 动物园有8只大猴子,小猴子有32只,小猴子的只数是大猴子的______倍。 算式:______。 9. 把35个苹果平均分成7份,每份有______个苹果。算式______ 口决______。 10. 看图填空。 (1)小兔分胡萝卜 有______根胡萝卜,______只小兔。平均每只小兔分几根? 列式:______ (2)小猫分鱼 有15条鱼,平均分给______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______条鱼? 列式:______ 11. 一堆草莓有60颗,每个盘子最多放8颗。全部放完至少需要______个盘子;拿走______颗,就可以正好装满7个盘子;再添加______颗,就可以正好装满8个盘子。 12. 49除以7,没有余数。() 13. 用竖式计算。 ①46÷9= ②23÷3=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搭配说课稿.doc

《搭配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的搭配问题。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所以这节内容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逐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所以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观察、猜测、实践等活动,找出简单的事物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培养学生初步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三)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本节教学应该让学生通过通过观察、猜测、实践等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所以,本节课主要考虑采用①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②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③联系生活——让学生“用数学”。 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意识,根据本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课可以采用动手操作法、观察法和交流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学习方法。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二、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了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组合的思想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同时为了让二年级孩子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状态,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我设计了四个情境,这四个情境紧密相连,每一个活动都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每一个学习活动。本节课四个活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寻找规律中,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机会,既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了一个感悟、体验、提升的数学化过程。 下面我一一叙述: (一)情境一:摆数游戏。用1、2、3三张数字卡片摆出两位数,要求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写一写,然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说课稿

《数学广角》说课稿 首先,很感谢有这次机会跟各位老师介绍一下我在设计这节课时的一些想法。 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三册《数学广角》中的第一课时。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内容重在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想问题的意识。对于其中的几个环节我作了这样的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卡通人物多啦A梦和小静是小朋友喜闻乐见形象,运用多媒体课件,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来开始上课,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学生比较感兴趣,能很快投入到学习的状态。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本节果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与二年级上册相比,内

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因此,我先由复习四件衣服的搭配引入,初步渗透数学思想、再由较简单的搭配自然迁移到新课教学——搭配五件。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将简单的搭配提升到数学问题上,突破教学难点:以一种物体为标准,有序地搭配。 (三)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1、为了承上启下,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点心和饮料只能各选一种,有几种搭配法。这个问题既是对衣服搭配的巩固(应用),也是对排列的一种铺垫,分散难点。 2、接着我设计了“开门密码”,引导学生经历了进行简单排列与组合的过程,让他们先动手试一试,再一步步引导并换十位与个位的位置,并得出密码,摆脱了教材的的束缚。学生先思考再合作实践并进行交流,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数路线一题也是对数学思想与思考方法的巩固。 4、在“百变小智囊”此环节中,我,精心改造习题,设计了4个问题,尊重学生的选择:邀请你的好伙伴,选择自己喜欢题来做。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关注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层层引导,让学生体会思考问题的时候怎样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养成有序观察这样一种思考习惯。 4、最后照相游戏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提升。将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