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与美学

服装设计与美学
服装设计与美学

服装设计与美学

哥特时期的艺术风格对服装审美的影响

中世纪哥特式服装

哥特式艺术是夸张的、不对称的、奇特的、轻盈的、复杂的和多装饰的,以频繁使用纵向延伸的线条为其一大特征。表现在建筑上,就有尖拱券、小尖塔、垛墙、飞扶壁和彩色玻璃镶嵌等典型元素。Gothic作为形容词加在艺术或时装之前,即指哥特式艺术或哥特式时装。哥特式艺术是一种浪漫型的艺术,哥特式时装则可视为当下正流行的新浪漫主义时装的一个分支。

一、起源

关于“哥特(Gothic)”这个词的出处,最早来源于欧洲早期的一个叫作西哥特的部族,这个以破坏和掠夺为乐的部族以无知和缺少艺术品位而著称。中世纪,一种以尖顶大教堂为最显著特色的建筑风格大行其道,及所谓的“哥特式”建筑。而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期,以Edgar Allan Poe、Mary Shelly和Bram Stoker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所创作的恐怖小说也被形容为“哥特”风格。

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在其给教皇利奥十世的信中首先用到“哥特式”一词,借以批评文艺复兴之前中欧及北欧的建筑样式,即把“哥特式”一词作为“野蛮”的同义语,从而将凡是从网尔卑斯山以北传来的东西都称之为“哥特式”的。此后,16世纪的意大利艺术评论家乔尔乔欧?瓦萨里把介于欧洲古代与文艺复兴之间的所有艺术都贬称为“哥特人的创作”,“哥特式”之名在艺术史上遂沿用至今。其实,

哥特式艺术与哥特人并无任何联系,它乃“罗马式”艺术的更高发展,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观念在艺术上的一种反映。

哥特风格的几个主要分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领域:极具特色的建筑风格——笔直的立柱,高挑的天顶,多尖的拱门,这些均可见于许多教堂中。

2、文学领域:充斥诡异、神秘及怪诞色彩的历险故事,故事发生的地界往往是幽暗、孤寂的古堡废墟。一些作家十分热衷于描写人心的黑暗、空虚面,性妄想、恐怖、神秘…这些题材都在哥特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地运用。

3、艺术领域:也指一种特殊的印刷体或手写体,字母华美。在视觉艺术上,浪漫派的画家同样偏爱黑暗、凄凉的景致。

4、服装领域:受建筑风格的影响,哥特服装风格主要体现为高高的冠戴、尖头的鞋、衣襟下端呈尖形和锯齿等锐角的感觉。而织物或服装表现出来的富于光泽和鲜明的色调是与哥特式教堂内彩色玻璃的效果一脉相通的。

5、音乐领域:由在70年代末期后朋克风格(Post-Punk)演变而来,这种音乐中弥漫着不安、焦虑、悲观和灰暗的气氛,摇滚乐风灰暗低调。

哥特味道

任何气氛诡异阴暗的东西都算是有点哥特味道。

关于音乐,有上百像darkwave、goth techno、dark alternative、ambient ethereal之类的名词都有“哥特味道”。

再具体形容:黑暗的淫欲、死亡的悲伤、禁忌的爱、彻底的痛苦带来的美感,简而言之,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黑暗面。吸血鬼文化、恶魔主义、邪教?

哥特不是宗教、不是政治,与种族、性别也无关。大多数歌特乐队都是非宗教的甚至是积极的反宗教乐队。那些吸血鬼、天主教、古埃及和异教的视觉信号只是在传达“黑暗的力量”,以联系至歌特音乐的感觉。

哥特族们与其他同年龄的社会团体一样同样存在社会倾向,你会发现年轻的保守主义歌特族、共产主义歌特族、法西斯歌特族和无政府歌特族,但是这实在是很少的一群人,九十年代歌特族中最大的倾向实际上是对政治的极度冷漠,因为几乎所有党派的观点听起来都是一样的,而且毫无用处。这是Rosetta Stone乐队最喜欢的主题。

哥特存在的理由

很多人被一种毫无快乐和成就感的生活所主宰,这很不幸。但是歌特使这种消沉的感觉成为了生活方式的一种,换句话说:痛苦就是我的生活选择——这是一种艺术。

哥特同时也许还是一种精神疗法。如果你对一个属于主流社会的白领仔细谈起你上次自杀未遂的经过,那么他可能会带着一种奇异的眼光躲你躲得远远的,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你或许还可以得到廉价的同情。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你哥特族的同伴永远不会为你感到难过,你手腕上的疤痕会得到认真的尊重,“你很酷”!所有感到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都会在哥特族中找到自己的位臵,因为这里的每一个

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二、哥特时代和法兰西哥特服饰

文艺复兴时期为了区分中世纪时期(Middle Ages:公元5~公元15世纪)的艺术风格,公元12~公元15世纪的这个时代被称为“哥特时代(Gothic Age)”,公元16世纪,哥特时代结束。

哥特风格深深的影响了中世纪法国的服装的服饰审美及服饰创造。在男女服饰的整体轮廓上,在衣服的袖子上,以及鞋子的造型上、帽子的款式上等等,都充分呈现出锐角三角形的形态,多采用纵向的造型线和褶皱,使穿着者显得修长,并通过加高式帽来增加人体的高度,给人一种轻盈向上的感觉,另外特别重视外表的浮雕效果和线条。女装上装紧身合体,下半身的裙子宽大、上轻下重,形成一种圆锥状造型,具有极强的装饰性。那尖尖的埃宁帽( h en in)就像一个小尖塔,还有两个裤腿颜色各异的紧身裤,尖尖的翘头鞋,饰以不对称图案的上衣等都带有强烈的哥特风格。

三、哥特时尚与现代服饰

1970年代中期,英国正值朋克(Punk)风潮崛起,到了70年代末期,朋克风格之后,后朋克摇滚风格Post-Punk Rock登场,而当时做为哥特摇滚(Gothic Rock)雏形的一个重要摇滚乐团Joy Division 在服装上采用大量的现代哥特风格造型。例如:带有大量蕾丝的衣服、象征浪漫的玫瑰,坟墓、吸血鬼、女巫,废墟、哥特大教堂等等,这些种种都是哥特的符号象征。后来这些象征主义元素被多数摇滚乐队和时尚青年男女沿用至今。

在八十年代,哥特服饰时尚由这种音乐风格发展起来,染黑的长发、苍白的皮肤、紧身黑衣、尖皮靴和大量银饰(多用早期欧洲和埃及宗教性的设计)。黑色摩托皮夹克、黑色紧身牛仔裤、黑色网眼丝袜和黑色飞行太阳镜成为哥特族的注册商标。但是这些有点消极、激进、野蛮、散发着反抗情绪的服饰并不被当时主流时尚设计师所接受。

九十年代,哥特音乐在传媒中渐渐失宠,但哥特文化却愈发强大,急速膨胀的夜总会行业使得哥特组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新出现的简便而且便宜的桌面出版系统和家庭录音技术协助产生了大量的哥特杂志和不同质量的小样,这使哥特文化显得活力十足。而好莱坞维多利亚恐怖电影的复兴恰在此时,《乌鸦》、《剪刀手爱德华》、《夜访吸血鬼》等一系列卖座恐怖片为哥特文化注入了新的兴奋点。哥特时尚巧妙地随之有所改变,卷发、高马尾辫和战斗裤是一种风尚、长直发、维多利亚式的丝绒和花边也是一种风尚、皮革与塑料装也都成了风尚,但不同的是这种风格和北美流行的任何东西都无相似之处。哥特时尚中永远流行的只有黑色紧身牛仔裤。哥特风格逐渐演变成一种时尚、一种人生态度和一种社会风景——时尚全是黑色的、态度全是阴暗的,而风景全是模糊的。

到了近现代,哥特服装风格再次盛行。这时哥特风格的服饰不仅仅限制于小作坊的高级服装订制。一些大牌的服装品牌设计师也开始关注哥特时尚。比如:Kenzo、Anna Sui、Issey Miyake等等。被冠以哥特式的时装也常常是不对称的,有时甚至也使用类似纹章的印花图案。当然,所谓哥特式时装只不过是带有些许哥特式艺术的气息,

它更多地带有商业色彩,哥特式云云听上去像是一句促销口号。

真正的哥特时尚体现为:

1. 黑色的东西,或其它暗色,如海军蓝、深红;

2. 可以透(龙或渔网状面料),但不露;

3. 银饰;

4. 苍白的皮肤。体现维多利亚时代关于“苍白的皮肤是贵族的标志”这一审美,也可能是反对沙滩文化里“太阳晒出的古铜色才是美的”健康理论。

5. 黑发、漂白过的极浅的金发、红发或紫发。

6. 黑白化妆。白色粉底,黑唇膏,黑眼影,细眉。

7. 自我束缚的装饰和恋物癖的服装。皮革、PVC、橡胶、乳胶都是必不可少的面料。中世纪的束腰也极为常见。

8. 领带或带钉子的项圈或紧紧系在脖子上的丝绒绳。

9. T形十字章(古埃及关于永恒生命的标志)、太阳神之眼、五角星、十字架(基督的象征)的饰品以及刺青;

10. 歌剧风格的披肩、斗篷和长手套。

11. 锁链和铁钉。

12. 身体穿孔。一般情况下舌头是首选部位,其次是鼻子,最后是私人部位和乳头。

哥特风格的服饰极端且偏激,只能做为舞台装以及在装发布会上上作为展示类服装出现。

四、哥特风格对实用装的影响

在实用装方面,以亚洲的日本为代表的近年来一度兴起的以中强调以中世纪法兰西复古风潮、中性化为主导风格的服饰——超级视觉系(Super Visual)和强调可爱少女风格的法国女佣式样的洋装(Lolita)也渐渐的开始充斥全球范围的服装市场。这些服装的消费群体一般为15~28岁的中学生和时尚男女青年。

法国女佣式洋服---超视觉服装

高档服装的制作上表现为为廓兴简单,风格明显的礼服设计中。礼服的造型体现出哥特时代延续下来的那种散发着波西米亚神秘、高贵的风格特质。将礼服的裙子拉长,可以使使效果表现的更加明显。工作装和制服方面服装采用的是吸腿裤或短裙子。

哥特风格的实用装通常价值不菲。许多名贵的面料:东方丝绸、锦缎、还有天鹅绒、高级毛料、北欧的珍贵裘皮等。当时哥特式教堂中彩色玻璃窗被装饰得辉煌灿烂,引导人们追求天堂的色彩,因此服饰上充满宗教气氛的色彩被人们向往。今年的黑色是一种淡的、旧的黑色,好像覆盖着灰烬一般充满了诗意和忧郁的气质。

哥特式服装风格见证了时代和历史,它是从整个中世纪至今全球服装史上一个重要的环节。所有的观念、所有的理想都汇聚在一件件透着复古风的神秘、奇异、古怪的服装上。人类通即将通过创造性的设计、使这种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风永远流传下去。

五、新哥特式风格

新哥特流行有音乐、电影助阵新哥特服饰风格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最初崛起于上个世纪 70年代末的西方音乐界。在非主

流音乐的花园里,一些另类摇滚乐队逐渐孕育壮大成哥特摇滚乐派,小部分的异类并不会受大众潮流的影响,他们的音乐充斥着对于死亡、痛苦、黑暗、性欲的描述和体验,风格怪诞而又神秘,一出现便在商业上取得了极大成功。于是在音乐的催生下, 20世纪 80年代,一股以此为潮流的服饰风格出现。

黑衣流行是从 Bauh au s乐队开始的,这是一支性别取向不名的乐队。他们总是化着妖艳的妆,并把这种风气带到时尚潮流中去,男人们穿着带花边的衣服、高跟鞋、戴着珠宝首饰、高至大腿的靴子……总之是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

典型的哥特打扮是黑色高领紧身皮衣和有着复杂纹路的银饰,最关键是黑眼圈和悲伤麻木的表情。对他们来说,这意味着某种精神境界。

年轻人接受了它,并为之疯狂。青少年们开始模仿他们的穿着打扮,而且相当认真。

到了上个世纪 90年代,哥特音乐失宠,但哥特文化却大行其道。那时恰逢好莱坞以哥特文学为背景的恐怖电影复兴。在一系列卖座影片,如《剪刀手爱德华》、《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夜访吸血鬼》里,偶像明星约翰尼〃德普,薇诺娜〃赖德苍白秀丽的容貌、清澈天真的眼神伴着电影阴森诡异的氛围,时而浪漫时而恐怖的情节让人心醉不已。伴随电影引发出的一股股热浪,哥特文化被注入了新的兴奋点。

哥特时尚也巧妙地随之改变,卷发、高马尾辫和战斗裤是一种风尚,长直发、维多利亚式的丝绒和花边也是一种风尚;皮革与塑料装

也都成了风尚,但哥特时尚中永远流行的只有黑色紧身牛仔裤。你哥特么?找个镜子照一下。

2001年,随着史诗般的魔幻大片《指环王》在全球获得空前成功,哥特文化横跨东西,成为全球的关注热点。于是,各大牌时尚杂志纷纷预言哥特风时装将引领新的潮流,设计师们也伺机而动。

2003年秋冬时装发布会后,这股神秘力量已悄悄现身于时装舞台。在 Gucci的时装秀上,模特尚未登场,整个环境便在群狼嚎叫及蝙蝠振翅的音响效果中显得鬼气十足, Tom Fo rd让模特们在脖子上挂起黑色十字架,扎上黑色宽领带,穿上黑色束腰缎子大衣,黑色斜裁长袍,向人们展示出他精心准备的哥特风格,优雅而又性感。

美国经典老牌 Ralph Lauren也将发布会变成了黑色的海洋,模特们身着长长的牧师披风、拖地鱼尾裙,系在脖子上的黑色丝带映衬得肌肤如雪,哥特式的菱形耳环在行走中摇曳生辉,显示出一派中世纪的神秘感,浪漫而富有韵味。

Dior的一个珠宝展示会,索性搬到了里兹大饭店,把房间布臵成闹鬼的城堡,将整个晚会命名为“吸血鬼的舞会”。淑女名流们彻夜狂欢,不醉不归,时尚成了一场追逐互动的游戏,被发起者和参与者演绎得神形兼备。

心思缜密的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发现,人造皮革、 PVC面料、塑胶等在 20世纪 80年代哥特服饰里大行其道的面料不见了踪影,取代它们的是轻盈的雪纺、柔软的锦缎和奢华的皮草。在经典的黑色之外,一些浓郁华贵的色调,如暗红、深棕、宝蓝等也开始露面。而

贴身裁剪的上衣、长裙,精心设计的项链、耳环无不勾勒出性感优雅的女性形象……

细观之下, T台上的哥特服饰风格经设计师的改良,早已嗅不出昔日濒临死亡式的颓废气息,那些鬼气阴森、幽暗恐怖的气氛原来只是他们故意布出,意图吸引视线的疑阵,擦一擦双眼,我们无条件地接受了眼前这股苏醒的“伪黑暗”势力。

无论怎样,新哥特风格来了,时装迎来新哥特的世纪,模特们披散着黑色长发,画着浓重的黑色眼影,面无表情地鱼贯而出,无数设计师将他们的舞台变成了展示哥特时尚的秀场,新哥特服饰风格带起了新一轮的视觉冲击波。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考研中外服装史模拟试题

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xx模拟试题 (一) 一、绘图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绘出宋代男子服饰及方心曲领示意图和楚国妇女的曲裾深衣示意图; 2.请画出浪漫主义时期流行的女子着装和巴斯尔时期的女装特色; 注: 形式不限(线描或单色明暗均可);无须着色;是否画人物自定,以准确、美观为宜。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汉代的服饰纹样特征及其审美价值。 2.什么是巴洛克艺术风格?简述巴洛克时期的服饰特征。 3.试简述荷兰风时期的服装特征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4.宋代理学对当时审美特征和服饰有何影响。 5.简述旗袍的发展历史及审美特征。 6.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特征。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阐述女装的现代化的过程及其历史背景。 2.通过文革时期人们的服饰特征论述政治与服装之间的关系。 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xx模拟试题 (二) 一、绘图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绘出唐代小袖短襦加紧身长裙示意图和明背子、比甲示意图; 2.请画出德意志风时期的流行的男子着装和新洛可可时期流行的女子着装; 注: 形式不限(线描或单色明暗均可);无须着色;是否画人物自定,以准确、美观为宜。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周代的服饰特征。 2.简述xx时代的服装特征。 3.简述明代服饰纹样的审美特征。 4.简述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女装的区别与联系。 5.中山装在中国经历过几个发展时期,分别有何特点。 6.简述70年代到90年代的服装特征及其相关文艺思潮。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1949年后中国服装的发展轨迹。 2.阐述现代男装的确立过程及其历史背景。 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xx模拟试题 (三) 1.清绘出民国时期中国男子常见服装款式示意图(至少两种); 2.请画出洛可可风时期的流行的女子着装和巴洛克时期流行的女子着装; 注:

服装美学与经济

服装美学与经济 一、服装艺术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实力 服装是“生存资料”,而服装艺术是“发展资料”,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有了物质基础,服装艺术总会发展起来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服装艺术总要由某个经济群体为支撑主体。产品经济时期,贵族是服装艺术的经济基础,他们有充裕的财力,也有欣赏与追逐服装艺术的时间、教养与情趣。唐代是我国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国力殷实、物产富足,这就为服装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杨贵妃的步摇是用丽水镇紫犀琢成,缀着成串的珠子。她的臂环是朝鲜国宝,唐兵破高丽国所得,内装全粟,后高丽国清还,唐玄宗把紫金带还给了高丽,而把臂环赐给了杨贵妃,唐代服装文化丰富,与当时经济强盛不无关系。 在与经济的关系上,服装艺术比起其它艺术来,有很大区别,其他艺本对经济实力的依托只是为了维持艺术家本人的生活,而服装艺术除此之外,还需要消费者有超出实用需求的购买力,服装艺术的水平与这种艺术的欣赏者手中货币的多少有关,这就是对经济的双重依赖。其它艺术有时与时代的经济发展状况是反比关系,越是在萧条时期,社会矛盾越突出.刺激艺术家创作灵感的热点问题就越多,艺术的功能份量就越大,而服装艺术就不行了,生产力一旦遇到挫折,它就必然萎缩。例如,十九世纪末、二十世初的俄国经济处于停滞状态,农奴制濒临瓦解,社会动荡,人心思变,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普西金、列夫·托尔斯泰、契可夫等世界级的文学大师都出在这个时代,而当时的俄国服装艺术却进入了低谷,上流社会的装束被动地接受法国宫廷影响,可以说是个没有设计师、只有裁缝的时代。 二、服装艺术也是生产力的因素 服装艺术也是生产力的因素。设计中就蕴藏着价值含量,有人说日本的经济实力就来源于它的设计实力,这话是有道理的。服装设计是服装经济中的支柱因素,俗话说“货卖一张皮”,有人拿它作为无奸不商的证明,而这话在服装消费中是很有道理的,人们购买服装是物质消费行为,但是里面包含着文化消费内容,因为货币换去了设计师的审美构思。人们不但购买着使用价值,也购买着审美价值。有时,服装的物理寿命还很长,而艺术寿命却到了尽头,被新的款式所取代,时装便是如此,这时的审美价值已经超越了使用价值,成为消费者的第一选择。西方学者认为,当代人的生活存在于机械的律动里,高技术社会必然产生“心弦过紧症”等“高技术病”,这就需要高情感投入来加以补偿,艺术可以起到这种作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艺术”含量的产品也具有诱人的市场,同样的服装材料,经过不同的设计处理.审美效果不同,价格差别很大,这在服装生产与经营中屡见不鲜。 经典理论认为商品具有两重性,即价值与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现在看来,具体劳动创造审美价值,忽视审美价值的独特性,在当代经济理论中是不能容忍的,这会引起我们对商品内容的误解。如果将审美价值单列出来有困难,也要对使用价值做出更全面的解释,突出精神消费的意义。另外,对于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量也要进行具体探讨。同一件时装,所用的材料相同,工时相同,但是所创造的价值却可能有倍加落差,区别就在款式上。审美水平是一种预在的抽象劳动量,换句话说,现实的劳动量相同,但是劳动质却不同,这个质也是一种量的转换结果.审美修养好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已经付出了更多的劳动,所以现实劳动量相等,并不等于抽象劳动量相等。如果问题仅仅停留在这里还不算复杂,事实上,很多艺术感觉好的人有天赋条件,预在的审美训练只起有限的作用。这就使人们对抽象劳动产生价值的绝对性发生了怀疑。所以,关于商品本质的

服装设计与美学

服装设计与美学 哥特时期的艺术风格对服装审美的影响 中世纪哥特式服装 哥特式艺术是夸张的、不对称的、奇特的、轻盈的、复杂的和多装饰的,以频繁使用纵向延伸的线条为其一大特征。表现在建筑上,就有尖拱券、小尖塔、垛墙、飞扶壁和彩色玻璃镶嵌等典型元素。Gothic作为形容词加在艺术或时装之前,即指哥特式艺术或哥特式时装。哥特式艺术是一种浪漫型的艺术,哥特式时装则可视为当下正流行的新浪漫主义时装的一个分支。 一、起源 关于“哥特(Gothic)”这个词的出处,最早来源于欧洲早期的一个叫作西哥特的部族,这个以破坏和掠夺为乐的部族以无知和缺少艺术品位而著称。中世纪,一种以尖顶大教堂为最显著特色的建筑风格大行其道,及所谓的“哥特式”建筑。而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期,以Edgar Allan Poe、Mary Shelly和Bram Stoker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所创作的恐怖小说也被形容为“哥特”风格。 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在其给教皇利奥十世的信中首先用到“哥特式”一词,借以批评文艺复兴之前中欧及北欧的建筑样式,即把“哥特式”一词作为“野蛮”的同义语,从而将凡是从网尔卑斯山以北传来的东西都称之为“哥特式”的。此后,16世纪的意大利艺术评论家乔尔乔欧?瓦萨里把介于欧洲古代与文艺复兴之间的所有艺术都贬称为“哥特人的创作”,“哥特式”之名在艺术史上遂沿用至今。其实,

哥特式艺术与哥特人并无任何联系,它乃“罗马式”艺术的更高发展,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观念在艺术上的一种反映。 哥特风格的几个主要分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领域:极具特色的建筑风格——笔直的立柱,高挑的天顶,多尖的拱门,这些均可见于许多教堂中。 2、文学领域:充斥诡异、神秘及怪诞色彩的历险故事,故事发生的地界往往是幽暗、孤寂的古堡废墟。一些作家十分热衷于描写人心的黑暗、空虚面,性妄想、恐怖、神秘…这些题材都在哥特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地运用。 3、艺术领域:也指一种特殊的印刷体或手写体,字母华美。在视觉艺术上,浪漫派的画家同样偏爱黑暗、凄凉的景致。 4、服装领域:受建筑风格的影响,哥特服装风格主要体现为高高的冠戴、尖头的鞋、衣襟下端呈尖形和锯齿等锐角的感觉。而织物或服装表现出来的富于光泽和鲜明的色调是与哥特式教堂内彩色玻璃的效果一脉相通的。 5、音乐领域:由在70年代末期后朋克风格(Post-Punk)演变而来,这种音乐中弥漫着不安、焦虑、悲观和灰暗的气氛,摇滚乐风灰暗低调。 哥特味道 任何气氛诡异阴暗的东西都算是有点哥特味道。 关于音乐,有上百像darkwave、goth techno、dark alternative、ambient ethereal之类的名词都有“哥特味道”。

服装设计的美学原理-形式法则

服装形式美的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现实中许多美的形式的概括反映。如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统觉与错觉、省略与夸张、条理与反复、衬托与呼应、强调与补正等。这些形式美的法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研究形式美的法则,主要是为了提高美的创造能力,培养对形式变化的敏感,并从内容出发选择最适当的形式,以加强美和艺术的表现力。 服装造型设计的形式美法则,主要体现在服装款型构成、色彩配置,以及材料的合理配置上,要处理好服装造型美的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依靠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和法则。 服装反映人的精神风貌与审美意识。对美的追求是人类的天性也是心理需求,人们正是通过服装这一无声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与独特的风格。美是没有固定的标准,它因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需求及人类观念的转变而发生变化。 服装设计的形式美法则核心是规范化和程式化,规范化是理性的秩序创造,程式化是自然形态进行理性处理的艺术格式。要设计出新颖的服装款式及明快和谐的色彩,就要遵循一定的形式美法则并掌握其形式构成规律。 比例与分割 成功的服装设计作品,是利用各种比例分割关系使服装达到和谐的整体美感,使得服装形态优美,穿着舒适合体大方。服装的比例要吻合穿衣人的体型,但穿衣人不一定都具有标准的体型,为了弥补这些不理想的体型,采用服装来调整人体上的缺陷。为此,就必须考虑到服装与各部位的比例关系,使比例分割合理。比例是服装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比例 (一)比例的概念 世界上任何一件统一整体的事物,都是由一个或几个部分配置组合而成的。整体与部分、或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比例。比例美是人们对物体比例协调的一种感受,它给人以舒服美好感觉。 比例指事物局部与整体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数量关系,又称比率。例如,线的长与短、粗与细、曲与直;点的疏与密、聚与散;面的大与小;体的轻与重等等的差异关系的比较。 比例,自古以来为数学家、哲学家和艺术家、设计家所重视。我国古代山水画中所谓“丈山、尺树、寸马、分人”,体现了各种景物之间的比例关系。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芬奇论绘画》第28页)。凡是美的事物,整体的每一部分都与整体成比例。 (二)比例应用的范围 在设计一件服装时,首先涉及的是比例问题,比例的变化首先在外轮廓上,其中有上衣与下衣、外衣与内衣、肩部与衣长、衣长与袖长等,内轮廓有腰线与臀线与内部分割线的设置,另外还有其它部件:袖、领、口袋及装饰物配置的比例关系。这也是服装设计应首先考虑的,并且是设计新颖款式的关键所在。 比例的应用在设计服装时可具体概括为:一个形态的长度比例分割(长与宽之比);两个形态的边长比例分割(边长与边长之比);两个形态的面积的比例分割(衣长与下身之比)。 只要符合统—与变化的规律,即符合整体与局部,这一辩证的关系都是美的比例。 如中国的米字格、九宫格都是按科学的比例部位拚方、联形及不同横、竖、斜线等分割而具(三)比例分割的形式 比例分割有四种:黄金比例、以√2为矩形的量比关系、费波那奇数例、无规则的比例

服饰美学与服装设计

学《服饰美学与服装设计》后有感 一、我的日常风格 (一)衣服类型 我一般选择衣服会选择舒适度较高的衣服,其次再看好不好看,好不好搭衣服,适不适合我这个年龄穿,所以我的衣服款式比较单一。夏天打开衣柜,基本上都是T恤、裙子之类的衣服,春天秋天打开衣柜,基本上都是卫衣、牛仔裤之类的衣服,冬天打开衣柜,基本上都是毛衣、羽绒服之类的衣服,所以有时候遇见参加活动需要穿正装时,往往发现没有合适的衣服可以穿。我觉得这是大多数女生都会有的问题,衣柜的卫衣、牛仔裤已经十几件了,但是遇见好看的卫衣、牛仔裤等还会买,衣服多的已经没地方放了,但是每每需要参加正式场合或者是好友聚会时又觉得自己没有合适的衣服穿,这是为什么呢? 上了服饰美学与服装设计课以后,我反思了一下,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卫衣、牛仔裤等比较百搭,不容易穿出错,所以我们学生喜欢购买。 2 因为学生在校园时间比较多,平时接触比较多的也都是自己的同学、老师、书本等,很少有时间去研究如何穿着、服饰的搭配等等。 3 可能还有一点的原因就是学生的从众心理,身边的同学都在穿卫衣、牛仔裤,所以自己也跟着穿,如果自己穿其它的衣服会显得很另类,被称作“奇装异服”。 4 我认为还有一点的原因可能是中国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以来,穿的校服都是世界上校服布料最多的国家,不允许学生穿“奇装异服”,这是中国人保守思想的体现,另一方面学校还规定男生和女生的发型,不允许追求“奇怪”的发型。我认为这些行为限制了中国学生对美的理解,就好像把中国学生从小就放在瓶瓶罐罐中,把大家的美学思想都同化了,长大以后,因为这些

根深蒂固的思想限制了我们的发展。我认为中国人的这些传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杀死了”很多艺术家。 (二)化不化妆? 坦白的来说,化妆这个事情是我上大学以后才慢慢接触的。我一直觉得女生早上起来化一个美美的妆,那么你今天一天都会有一个好心情。而且当你去面试的时候,你化一个妆也可以增加自信,增加气场,坚信自己是“全场最闪亮的崽”。但是你再看看我们中国的初中生、高中生,她们可能都不知道什么是散粉、什么是修容棒、什么是腮红,我们看着她们,只有很重的黑眼圈、消不掉的青春痘、布满红血丝的眼睛、憔悴的面庞,这被作业折磨的憔悴面庞好像看不到前方的路,这幼小的身躯好像承担着压垮世界的力量,似乎随时会倒下。穿着松松垮垮的校服的她们,好像一阵风就能吹倒。 再看看国外的初中生、高中生呢,她们的校服很合身,很好看,每个人穿上就会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淑女、一个绅士,校服不仅可以体现出她们的气质,也可以规范她们的行为举止。 再看看她们的脸上,化着精致的妆容,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整个人都散发着青春的气息。看着她们,我们才会由衷地感叹:“年轻真好”。 二、上了服饰美学与服装设计课后的收获 1 对王老师的印象就是很优雅很温柔很热爱生活很热爱艺术的女生,我觉得对自己的性格也有一些影响。比如很有感触的就是其他老师点名就是查考勤,但是王老师说:“我每次点名就相当于问你们一声好,是我们之间的一个互动”,我当时

浅谈服装材料与服装设计的关系

浅谈服装材料与服装设计的关系 Abstract Apparel clothing material is the material basis of product design, it not only took performance to meet the clothing, but also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Costume design is style design, but also with the design of fabric. Have a different style to show the corresponding fabric, fabric and style is designed to support. Key words: clothing materials, clothing design, relationship 摘要 服装材料是服装成品设计的物质基础,它不仅要满足服装服用性能指标,更要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服装设计是款式设计, 同时也是面料搭配设计。不同的款式要有相应的面料来展现, 面料又是对款式设计的支持。 关键词:服装材料,服装设计,关系 前言

什么是服装材料? 服装材料是指构成服装的所有用料,从广义上讲即凡是用于服装构成的材料都属于服装材料(主要指纤维制品,如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等织物) 。服装材料是服装的载体, 离开材料谈服装等于纸上谈兵。作为服装的基本要素, 服装面料与服装设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正如法国时装大师皮尔·卡丹所说“在服装与纺织面料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们之间总是保持着千丝万缕、难以分割的联系”。时至今日,“服装”已从远古时期的保护功能遮羞功能,演变成了现在社会的一种时尚,一种象征,一种精神生活水平的表现。作为服装的三大要素:色彩、款式和材料。材料就显得格外重要。 1 服装材料更新于发展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物资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服装的消费水平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人们对穿着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且更加崇尚与追求舒适,健康,安全以及自我体现。在这种形势下,服装材料早已突破了保暖、遮盖、装饰的原始功能,进而指向功能化与智能化。服装消费市场的这种发展趋势,促进了服装材料的更新与发展。 1.1 面料纤维的推陈出新 纤维新材料的发展,强调的是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并进,更加注意环境,安全,健康和舒适性。功能化、智能化纤维,无公害、环保纤维以及特种实用型纤维的大量涌现,为服装新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原来基础。例如新型纤维素纤维天丝改进了纤维素纤维的品质,其可分解性和无污染性生产完全适应了环保的要求;人们熟悉的弹性纤维“莱卡”的出现,使织物的弹性和舒适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等等。 1.2纱线的结构、性能、花色及加工方法的改进

20世纪90年代至今时装发展与流行的研究报告

20世纪90年代至今时装发展与流行的研究报告 20世纪最后十年的时尚界(1990~1999) 时代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经济不景气,能源危机进一步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成为时装设计新主题。生态热不断升温,各种自然色和未经加工的本色原棉、原麻、生丝等织造物成为人们追捧的面料。 服装造型上,追求无拘无束和舒适感,因而休闲服和便装迅速普及。重叠穿衣再次成为时髦的穿着方式,内紧外松、内短外长成为流行。衣着开始简化,内衣外穿和无内衣现象愈演愈烈。 90年代出现的“中性风潮”即女装的男性化和男装的女性化,体现出男女社会角色的趋同的现实以及人们淡化性别差异,追求个性的思想,也体现了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著名设计师: 比利时设计师诺顿(Dries van Noten )和马丁﹒马杰拉大举进军巴黎,法国设计师长久以来缺乏新意,只剩戈尔蒂埃勉强支撑大局,不过巴黎仍是世界的时尚中心,每年两次的时装发布会,仍是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 马丁﹒马杰拉比利时设计师,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他和诺顿同样毕业于比利时皇家安特卫普学院,他的第一份工作在米兰,从事流行分析,接着在法国设计师戈尔蒂埃旗下担任助手。1988年,他离职并自行创业,隔年在巴黎举办时装秀,立即受到瞩目。 马杰拉的作品充满实验风格,80年代的川久保玲掀起一股前卫风潮,马杰拉则更向前推进一步。马杰拉的作品富有创意,在他的设计中,裙子可以用西装布拼接毛衣直套到头顶,让头部和脖子结合为一……不过这些创意仅用于他自己的品牌产品中,1998年接任爱玛仕后推出的作品相对而言收敛很多,不过爱玛仕在他的主掌下的优雅风格,加上简洁的裁剪仍令人刮目相看。2004年开爱玛仕,结束了设计总监的生涯。 马克·雅各布斯 Marc Jacobs 有“坏孩子”之称的这位美国服装设计师,作为Louis Vuitton 品牌的设计师依旧我行我素:长发、纹身,一幅摇滚的打扮,在行为上也是如出一辙:如拒绝CFDA 奖,出席正式场合还是不加梳理的头发,脚上穿着网球鞋的模样。但这一切并不妨碍他赢得“纽约金童”的赞誉。 1963年4月9日,于纽约出生,16岁为Charivari 做过设计,活跃于54工作室1981年,毕业于Highof Artand Design ,后就读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与Robert Duffy 合伙组成Jacobs Duff Designs Inc 。1997年,加盟Louis Vuitton 为Artistic Director 设计总监。 让·保罗·戈尔蒂埃法国设计师,受英国“朋克女王”薇薇安·韦斯特伍德的影

浅析设计美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设计美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通过对设计美学的认识,叙述了在服装设计中所蕴有的服装美学艺术,以及服装设计美学对服装设计过程中的影响和启示,进一步分析服装设计美学在服装设计应用的重要性。 关键词:美学;设计美学;服装设计 1.设计美学的认识 人们通常讲的设计美学一般指的是设计艺术美学,而设计艺术美学与技术美学基本是相通的。设计美学其实是包括两个部分,产品的“设计”和产品所蕴藏的“艺术美感”的创作,两者是设计与美学是密不可分,相互相承的关系。 产品的“设计”包括设计的功能原则、经济原则、信息原则、科技原则等,即设计产品时应具有目的和效用,同时应考虑产品在设计过程中产品生产成本、运输、储藏等经济核算问题,力求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合适、优质、美观的设计;而且随着社会科技进步,高科技含量的新设计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成为现代设计随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现代设计科技原则的一种体现方式。另外,了解现代设计信息的发送、传输和接收方式的客观规律,掌握如何迅速正确地传达有效信息已成为现代设计的一个复杂系统,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如何迅速有效地传达准确信息亦十分重要,广告几乎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信息也就没有广告和广告设计,而服装设计、装潢设计等设计,哪一个不是将信息作为重要因素来加以考虑呢?[1] 而产品的艺术美学创作领域是指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注入美学的创造理念,从设计的本质、审美规律、现代设计形式美和美感心理进行设计创作。其艺术原则是指设计时要考虑所设计的艺术性,使它的造型具有恰当的审美特征和较高的艺术品位,从而给受众以美感享受。 2.服装设计中蕴含的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在服装设计领域的表现形式是服装所给人具有的艺术美——服装美。服装是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使用功能,是人的生活内容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可纳入与社会生活相关事物的范畴。服装美是生活美的一个重要组成。服装美的造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按照人们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对美的规律认识而创造出来的,因此也属于艺术美的范畴。服装的现实生活美是第一性的,艺术美是第二性的。现实美是艺术美的基础,而服装艺术美是生活美的内容的创造性反映形态之一。服装审美是人的一种意识活动。由于人们在服装审美过程中往往是按照自己的美学思想、观点和趣味来评判服装美的,因此,服装审美实际上综合地体现了每个审美个体的审美感受、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由于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其审美观点、趣味等有关服装美的美学思想往往表现出共同的倾向性,也即反映了这一时期、这一民族、这一阶段层人们对服装美的共同认识、共同愿望和共同追求,这就形成了服装审美的共同性[2]。 服装有“人的第二皮肤”之称,因此它的存在价值、它的美,都是作为人体美的一种附庸而体现的。服装之所以美,并不像发一幅绘画那样是一件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品,而必须与人以及人的生活相结合才成其为完整意义上的美,如果脱离人体或人的生活,服装美也就成了无皮之毛、无本之木,毫无意义。 有些服装单纯看起来其色彩、款式造型、材质等都很美,但穿于具体的人后并不一定好看,而穿于另一人则看起来很协调。这说明服装只有具体于人才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服装美。因此,我们说服装审美的最大特性在于它是人体美、生活美的一种真实体现。我们的设计师在设计服装的时候,除了头脑中必须有“服装”之外,还必须有“人”。

设计教案-第二章-服装设计的美学原理-形式法则

第三节服装形式美的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现实中许多美 的形式的概括反映。如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 对比与调和、统觉与错觉、省略与夸张、条理与反复、衬托与 呼应、强调与补正等。这些形式美的法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而 是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研究 形式美的法则,主要是为了提高美的创造能力,培养对形式变 化的敏感,并从内容出发选择最适当的形式,以加强美和艺术 的表现力。 服装造型设计的形式美法则,主要体现在服装款型 构成、色彩配置,以及材料的合理配置上,要处理好服装造型 美的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依靠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和 法则。 服装反映人的精神风貌与审美意识。对美的追求是人类 的天性也是心理需求,人们正是通过服装这一无声的语言来表 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与独特的风格。美是没有固定的标准,它因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需求及人类观念的转变而发生变化。 服装设计的形式美法则核心是规范化和程式化,规 范化是理性的秩序创造,程式化是自然形态进行理性处理的艺 术格式。要设计出新颖的服装款式及明快和谐的色彩,就要遵 循一定的形式美法则并掌握其形式构成规律。 比例与分割 成功的服装设计作品,是利用各种比例分割关系使 服装达到和谐的整体美感,使得服装形态优美,穿着舒适合体 大方。服装的比例要吻合穿衣人的体型,但穿衣人不一定都具有标准的体型,为了弥补这 些不理想的体型,采用服装来调整人体上的缺陷。为此,就必须考虑到服装 一、比例 (一)比例的概念 世界上任何一件统一整体的事物,都是由一个或几个部分配置组合而成的。整体与部分、或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比例。比例美是人 们对物体比例协调的一种感受,它给人以舒服美好感觉。 比例指事物局部与整体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数量关系,又称比率。例如,线的长与短、粗与细、曲与直;点的疏与密、聚与散;面的大与小;体的轻 与重等等的差异关系的比较。 比例,自古以来为数学家、哲学家和艺术家、设计家所重视。我国古代山水画中所谓“丈山、尺树、寸马、分人”,体现了各种景物之间的比 例关系。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 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芬奇论绘画》第28页)。凡是美的事物, 整体的每一部分都与整体成比例。 (二)比例应用的范围

服装设计创意灵感来源

服装设计创意灵感来源 (1)从历史文化中寻求服装设计灵感。 历史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炫美的壁画、大气的青铜方鼎、清秀的青花瓷韵、浑朴的书法、优美的国画等等。在前人积累的文化遗产和审美趣味中可以提取精华使之变成设计服装的灵感来源。 (2)从民间艺术中寻求服装设计灵感。 民间的手工艺品也是服饰的来源传统、民间艺术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艺术的珍宝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其中的许多奥妙之处仍值得现代服装的借鉴。世界的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风俗、文化。例如:贵州的蜡染、东阳的木雕、苏州的刺绣等其中一个造型、一个图案、一朵绣花、一组配色等都是很有特点的素材经常给创作者以美妙的灵感! (3)从姊妹艺术中寻求服装设计灵感。 音乐、舞蹈、建筑、摄影、书法等即为姊妹艺术它们是服装设计最主要的灵感来源。艺术中的许多语言是相通的尤其在这些姐妹艺术中包含着许多服装上所需要的信息。姊妹艺术与服装的流行和发展有不解之缘服装也被称为凝固的音乐、流动的建筑、绚丽的绘画、变幻的电影等。陈道明同款夹克就是灵感来源于丹麦一幢名为Tietgenkollegiet的建筑。远远看上去它奇异的造型显得颇为与众不同。这座造形特别的圆形建筑物于20__年落成由

夺得过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国际奖的丹麦建筑师Lundgaard和TranebergArkitekter共同设计创作灵感则来自中国福建的土楼而其外形与土楼建筑也十分相似。 (4)从自然生态中寻求服装设计灵感。 自然生态变化万千千姿百态蕴含丰富的万物如山川、悬崖、海洋、天空、动物、人物、植物等一切自然景物都是可以借鉴学习的它们是人类服装设计灵感来源的重要途径。例如利郎夏季系列中就运用了大自然作为设计灵感蓝天椰树以及海浪白云等元素。 (5)从个人爱好中寻求服装设计灵感。 每个人都会有许多兴趣爱好对于设计师广泛的个人爱好往往是服装设计灵感的主要来源之一。有人喜欢集邮服装上有会讲述有关邮票的故事;有人喜欢收集蝴蝶标本蝴蝶的造型和色彩便飞满他的设计;还有人喜欢绿色作品中就充满了绿色的翠绿欲滴。人类生活中各种各样事物都可以迸发出灵感的火花给我们带来更美的服装! 如何获取服装设计的灵感 我们可以从收集的服装款式、服装色彩、服装面料等各种相关各类时尚流行趋势信息中获取。 并可以整理归类分析得出下一年流行趋势的方向和结论。确定明年可能的流行趋势和设计元素包括主题细节和色彩方向比如中国文化元素等。

服装评价的审美标准

服装评价的审美标准 冰儿 sui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品味越来越高,服装也随之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人们不仅追求服装款式、色彩、材质、配饰之间的搭配,更加倾向服装与个人形象、气质的和谐统一。服装设计的风格呈现多元化,人文艺术具有多样性,当前服装流行色也更加注重个性,强调自我,服装的审美标准也就趋于多元化。 审美一:服装的美,在于其设计风格体现了整体美、艺术美。 设计风格的多元化是当代服装设计与审美的一个显著特点。服装的款式、色彩、材质、配饰,形成整体的、充满魅力的外形效果,能在瞬间传达出设计的总体特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达到见物生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服装的设计风格取材宜多种多样,要借鉴当前流行的服装设计意念,有自己的独特创意。如当前流行的服装设计主要有浪漫主义风格、前卫风格、田园风格等。 浪漫主义风格是近年来服装设计的主流。它源于19世纪的欧洲,主张摆脱古典主义过份的简朴和理性,反对艺术上的刻板僵化,它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热情地肯定人的主观性,表现激烈奔放的情感,常用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将主观、非理性、想象融为一体,使用品更个性化,更具有生命的活力。服装的特点是细腰丰臀,大而多装饰的帽饰,注重整体线条的动感表现,使服装能随着人体的摆动而显现出轻快飘逸之感。 1997年的国际流行舞台上,随着西方简约和冷漠设计形式的淡出,继之而起的是充满装饰意趣和神秘魅力的东方风格。例如,印度、中国、吉卜赛等风格,异彩纷呈,一片金碧辉煌,人们在其服饰的繁花似锦的装饰图安可,在缤纷色彩的跃动下,在柔美轻盈的面料里,尽显浪漫主义情怀。 前卫风格是对立体派、未来派、波普艺术等现代艺术诸流派的总称,它源于20世纪初,以否定传统、标新立异、创作前人所未有的艺术形式为主要特征。如果说古典风格是脱俗求雅的,那么前卫风格则是有异于世俗而追求新奇的,它表现出一种对传统观念的叛逆和创新精神,是对经典美学标准做突破性探索而寻求新方向的设计。前卫的服饰风格,常常用夸张的手法,甚至卡通的手法,或标新立异,或造型怪异,或诙谐幽默,表现出对现代文明的嘲讽和对传统文化的挑战。 90年代初的流行服装,是以前卫的风格为设计主流的,它是80年代末保守复古潮流的一个反向的趋势,其设计反映出不仅仅从传统服饰中寻找价值的意识,他们认为传统的设计僵化、麻木,让人激动不起来,常常需揭下传统文化道貌岸然的面具,用幽默诙谐的手法,开轻松的玩笑。前卫的风格特点是离径叛道、变化万端、无从捉摸而又不拘一格。它超出通常的审美标准,标新立异,任性不羁,以荒谬怪诞的形式,产生惊世骇俗的效果。 蒂埃里·缪格勒(Thierry Mugler的设计,用前瞻的视野,高科技的手段,塑造出轻快,摩登的风格;三宅一生(Issey miyake)的设计,充满未来世界的沉寂与神秘,表现出一种穹谷幽冥般的感受。 “返归自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一直是现代流行服装的表现主题之一。 田园风格的设计,是追求一种不要任何虚饰的、原始的、纯朴自然的美。现代工业中污染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繁华城市的嘈杂和拥挤,以及高节奏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紧张繁忙、社会上的激烈竞争、暴力和恐

服装设计与中国服装史

服装设计与中国服装史

课题第一章先秦服装 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先秦服装情况 教学重、难点 1.人类着装的最初动机是什么? 2.早期衣服佩饰的材料有哪几类? 3.早期的中国冠服制度有哪些特点? 4.深衣、胡服有何区别? 课时4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服装起源 ●御寒说 ●遮羞说 ●异性吸引说 ●巫术说 ●劳动说 ●保护说 ●本能说 ★新课讲述

第一节概述 ●原始社会——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先秦服装,是中国服装史的奠基阶段,一些中国服饰的基本形制均在此期间逐步走向成熟。 ● 第二节中国早期服饰 ●草裙 ●兽皮披 ●原始人的兽皮装缝制特征 ●贯口衫 ●其他着装形式 ●佩饰 第三节周代趋于完备的冠服制度 ●冕服 ●冕服构成 ●冕服上的纹饰——十二章 夏商周时代,冕服将日、月、星辰、山、龙、

华虫绘之于衣,还将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之于裳。图案纹样是基于现实主义的想象。下面介绍一下这十二章纹绘绣于服装上的含义及象征性。 第四节春秋战国的深衣与胡服 ●深衣 ●胡服 ●佩饰与襦裙 ●戎装 ★课的结束 教师小结 学生实训 思考几个重点、难点问题: 1.人类着装的最初动机是什么? 2.早期衣服佩饰的材料有哪几类? 3.早期的中国冠服制度有哪些特点?

4.深衣、胡服有何区别? 训练 以本章介绍的历史装为设计灵感来源,结合服装设计知识,设计两套现代服装。 课后反思:服装设计教学有两个难点,一是理解且会运用设计思维方法,二是丰富的设计素材积累。服装史上的服装是人类文化的结晶,经过历史千锤百炼得到的瑰宝,是设计者的巨大财富,作为教师要很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它。 课题第二章秦汉服装 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秦汉服装 教学重、难点 1.汉代男服主要是什么?有何特点? 2.女服为什么能承袭深衣? 3.秦汉军服发展有哪些突破? 课时4课时

服装美学

服装美学 姓名:程明 班级:服装设计1102 学号:201108020222 关键词:服装美感、服装搭配、审美 摘要:服装美学(costume aesthetics)是研究服装美、美感及其规律的学科,是服装艺术类课程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它既隶属于普通的美学范畴,又遵循服装艺术与服装审美的特殊规律。 一、服装美学简介 服装美学是对服装材料、服装设计、服装制作、服装穿着等美学问题的思考。它是从服饰文化学的的高度谈美学,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等方面。会同中西服装史、中西工艺美术史、同时还有民俗学、服饰心理学等课程为学生打下审美的基础,为服装设计课,服装造型及创意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服装美学形成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主要研究内容是服装与着装人、环境融为一体的综合美感效果。 服装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有自己的独立体系和由此产生出的切合人类文化学研究的崭新立意和构思。文章就服装美学在经济、教育、着装引导、美学深化方面进行了探究,对传播服装美学常识、提高服饰文化、完善素质教育有一定的意义。 二、服装美学的功能 (一)服装美学经济

服装美学经济作用教育作用引导作用深化作用服装美学是研究服装美、美感及其规律的学科,形成于19与20世纪之交,是属于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部门美学。美学研究属于哲学的范畴。因此,服装美学具有理论思辨的哲学性质,但又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专业领域,具有服装艺术与服装审美的特殊规律。服装作为人类文化的凝聚物,人类生活的必备品,人们从服装审美的蛮荒时代过渡到了百家争鸣的今天,对服饰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服装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在服装美学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1.服装美学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实力。恩格斯把人生状态分成生存和发展两种不同的境界,前者是自然形态的,是对人类存在和繁衍的保证,是质量低下的人生状态,我们把它叫做“生存”,这时作为“生存资料”之一的服装仅处于保暖蔽体的状态;而后者是社会形态的,是对人的生存主题的超越,是改变人的存在,是高质量的人生状态,我们称之为“生活”,发展资料不断地改造着人类的主体需求,渗透为现代人的内在标准,不断改变人的本质,这时人们对服装的要求已从最初的实用性上升到了装饰性,并具有了与社会文化相匹配的服装审美态度和审美情趣。可见,服装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有了经济基础,服装艺术才会发展起来。 2.服装美学对服装经济的催动。人们购买服装是物质消费行为,但里面包含着美学文化消费内容,因为货币换取了设计师的

设计教案-第二章-服装设计的美学原理-面、体

三、服装造型的面 在服装设计中,面是最强烈、最具有量感的造型元素,是服装的主体。服装的轮廓线、结构线、分割线对服装材料的不同切割所形成的形状都是面。服装本来就是由许多衣片(面)缝合而成的,见图3—7。 服装造型设计很重视面的特性,不同特性的面能使服装产生不同的风格。 方形面——具有庄重、平稳、正直的特性,给人以尊严、大度、刚直不阿的感觉,能较好地体现男性气质,多用于男装。如 西装、中山装、茄克衫等,从外轮廓、肩 部装接线到袋形,多以直线与方形面组合 构成。在女装中也有所用,如筒裙等。 圆形面——具有饱满、光滑、流 畅的特性,给人以美满、圆韵、天衣无缝 的感觉,适宜表现丰满、娇美的女性风韵, 多用于女装。如古典式的泡泡裙、圆摆裙、 吊钟形裙等,局部造型如插肩袖、大圆领、 圆角衣袋和衣摆等。男装也有采用方形面 与圆形面相结合的造型,如插肩袖的风 衣、大衣等,显得刚中含柔,别具一格。 三角形面——用倒三角形面夸 张男上衣的肩部造型,给人以活泼、锐利 的力量感,是男性时装造型的基本特征; 用正三角形面夸张女衣裙的臀部造型,给人以稳重、娴静的温存感,是女性时装造型的理想形态。 曲面——服装穿在人身上,其造型表现为多种不同形态的曲面。各种点、线的表 现都在这些曲面上展现,给人以洒脱多变的感觉。如葫芦 形曲面由两条对称曲线组成,柔和有韵律感,旗袍属此造 型。喇叭形曲面呈上紧下松的形态,自然而潇洒,喇叭裙 属此造型。 面的变化和应用,是现代服装造型设计的重要手 段,主要有下列几种: 整面——用完整的面料做服装,平整、舒展、挺 括、清爽。例如,中国式长衫和其他无需装饰分割的服装, 都是由整面组成的。 拼接面——面与面的边缘相连,构成新的形象, 活泼、多变,不仅能利用视错觉弥补体型的缺陷,还具有 装饰作用。如育克(1)、开刀缝②等。 并列面——面与面并列放置产生的新的面,又称 并置面。并列的面不互相重叠,既可平齐并置(如中山装、 西装的左右口袋),又可错位并置(如时装的衣片分割或装 饰部件的配置),并置后的造型仍然清晰地保持原有形态 特征而具有集群效果,能显示出群体化的魅力。 重叠面——面与面互相重合,产生前后层次关

服装设计与美学

服装设计与美学 学院:商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学号:12012041028 姓名:丁晨 一、服饰美与人的美 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祖国欣欣向荣的幸福时代,人们热爱美、追求美,已成为当今潮流和时尚。由人类社会组成的社会美,其核心是人的美。人的美表现在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外在美又叫做形象美,包括人体美、姿态美、服饰美、语言美、风度美等等。其中服饰美在外在美中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服饰美可以塑造人体美、勾画出姿态美、创造出风度美。而人的内在美即精神美,也往往是靠服饰美来提升和增添光彩。所以人的美,不管是内在美外在美,都离不开服饰美的衬托。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三分长相,七分打扮”,都道出了服饰美的重要性。从古至今可以说,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历史,与其相随相伴相行的也是人类服饰演变历史,服饰早已在御寒、蔽体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物美人美,物我同一”的一门艺术,人们对服饰美的追求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组成内容,关注的人群越来越多,追求的层次越来越高,哪里有生活,哪里就需要服饰美。人类需要美,生活需要美。我们服装设计专业的大学生,畅游在美的世界里,按照“美的规律”创造服饰美,是时代赋予我们神圣而美丽的使命,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从服装起源发展历史看服饰美 伴随服装起源并发展至今,人们一直在追求服饰美。归纳起来,人们对服饰起源持四种观点,每种观点里都包含了服饰美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 实用论 这种观点认为服装起源于人类的实际需要。衣服最初的功能是御寒蔽体,保护身体在劳动中不受伤害。在满足实用的前提下,服装不断发展变化,当今实用性更广泛的表现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中服装的变化,在各个生活领域中特殊的服装需求上。为此,服装设计尽可能满足人们对实用性的要求。 实用性的满足不是单线条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审美的心理和精神需要也就自然而然萌发,并以极简单的表现形式融入其中。从人类发展历史可知,即使在远古时代,先民们用兽皮和树叶制作最原始的服装,也会首先挑选色彩斑斓的兽皮围在身上,周口店人也知道用石头打磨钻眼制成项链,用漂亮的玉石制成耳坠,和简陋的服饰搭配,以表达原始人对美的朦胧追求。 (二) 地位论 这种观点来自于服装图案中的图腾崇拜,图腾信仰有很高的权威性,作为图腾祖先的动物和植物,群体中的成员必须要尊敬,否则就会受到一定的处罚。服装作为地位的象征,始于阶级社会以后,尤其是“冠服制”的出现,对服装的穿着要求更为严格。由于人的地位不同,穿衣也有不同的审美观念,特别是在阶级社会里,由官方硬性规定什么地位必须穿什么衣服,这种硬性规定,久而久之成为人们的一种穿衣习惯,也成为人们的审美基础。现代人们对服装的地位价值观念仍然存在。很多人是从服装来判断一个人的职业和身份地位。服装的穿着

对服装设计中服装材料的使用与搭配的研究_0

对服装设计中服装材料的使用与搭配的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服装对于人们穿着提出了更多、更独特的要求,并且更加追求舒适性强及安全健康。服装材料已不再只有遮体、保暖等原始功能,而是向简单时尚、独具创造的方向发展,从而体现出服装材料在服装中起到的作用和影响。这种形式下,服装消费市场的这种发展趋势拓展了人们的流行性思维,突破了对传统观念的束缚,尝试着从新元素、新材料的搭配方式来研究服装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主导作用。本文围绕以上内容,对服装设计中服装材料的使用与搭配进行研究。 标签:服装设计,服装材料,使用搭配,应用研究 一、服装材料的概述 服装材料最早始于石器时代的兽皮树叶、陶器时代的麻纤、青铜时代的丝织物以及工业时代的呢绒等,是体现服装设计灵魂的重要变现手法。服装材料的流行要素在每一个季度的服装中都是具有言语性与创新性的综合特征。服装材料中包含多种天然的纺织面料,如:麻、丝、毛、等。麻料织物特点是表面比较粗糙,材质具有扩张力,适合创意设计,而且比较清凉,在夏天是特别受欢迎的服装面料。丝的特点就与之相反,柔且滑感较强,穿着特别的舒适,给人一种典雅、富有韵味的感觉,是特别凸显气质的面料。毛料是特别高档纯正的面料,微弹且有重量,具有保暖性强、舒适得体、色泽纯正等特点,特别受人们的追捧。化纤布料以弹性好、特别挺恬、有质感等特点而受人们的喜爱。纯化纤织物是由纤维纺制成的面料,一般是由化学纤维本身的特性来决定,化学纤维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加工制造,并按照不同的工艺制成仿丝、棉、仿麻、弹力仿毛等多重的纺织物,在多种服装或面料市场上应用比较广泛。针织服装面料的特点是面料在织造的过程中,相互交叉所呈现出的衣片形,在其上可以做出各种不同的肌理等。 二、服装材料的重要性 服装设计是通过对服装材料运用为服装的色彩、款式、面料进行组合搭配,从而阐述了所设计服装风格的内涵。服装材料固然重要,但也要迅速的更新和发展以及意向思维的新突破,使服装行业成为以材取胜的时代。而且购买群是对服装的设计式样、价位适中以及符合时尚气息要求来选购服装的。材料是设计的物质基础,不同的材料特性和其“文化含义”决定着加工方式和服装式样的设计。对材料实用性能的了解是设计师首要具备的要素之一,利用设计构成形式的材料质色性来弥补人体的不足需求。 现代服装是以人们的审美为设计原则,其材料的选择及运用是做为设计灵感来实现服装设计的艺术形式。由于生产力空前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思维方式以及行为规范都产生了巨大变化,从而使服装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服装设计作为引领时代潮流的艺术,集聚了一般实用装饰功能性,又在其意涵、构成和设计手法上展现其特点,也使服装设计的现实概念得以确立。在服装设计中对材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