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国际金融论述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题
109、在国际资金流动问题非常突出的情况下,你认为各国应如何进行协调以有效对之进行管理?
110试分析直接管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111、请结合中国对货币兑换管制的实践说明进一步取消直接管制政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112、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是什么?
113、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14、试运用收益成本分析法来说明一国怎样决定加入通货区?
115、国际金融机构当前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11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的作用。
117、进行国际金融合作的主要内容是什
118、试述国际租赁业务的主要特点
119、试式述金融租赁的程序和主要形
120、试述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121、试述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122、试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123、试述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124、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分类和政策搭配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125、试述资本与金额账户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的机制
126、试评析西方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优缺点.
127、试述外汇市场的作用?
128、试比较外汇期货交易与远期外汇交易。
129、试述为避免交易风险,如何选择好合同货币。
130、试述94年初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31、试述托收方式下,出口商面临的风险。
132、试述信和证结算方式的一般程序。
133、试述信用证结算方式的优点及特点。
134、欧洲货币市场的影响及其作用。
135、欧洲货币市场的构成。
136、欧洲货币市场信用扩张的形式
137、结合我国实际,试述如何加强国际储备资产管理。
138、分析多种货币储备体系的利弊。
139、试述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140、试述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41、试述国际资金流动的影响。
142、试述80年代债务危机的特点和原因。
143、试述外债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144、试述国际银行信贷和银团信贷的货币选择。
145、试述政府混合贷款的方式(同外国政府贷款以及其它商业贷款比较论述)。
146、试述世界银行贷款的方向。
147、试述我国外汇贷款管理的内容。
148、试分析贬值的经济效应。
149、试分析开放经济的相互依存性
国际金融学习题答案
论述题
109、在国际资金流动问题非常突出的情况下,你认为各国应如何进行协调以有效对之进行管理?
加强政策协调与货币合作
共同干预
建立稳定机制
110试分析直接管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直接管制政策是指对国际经济交易采取直接行政干预地政策。它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政策。前者主要有对汇价的管制和对外汇交易量的控制,后者是通过关税、配额、许可证制度来控制进出口。以直接管制作为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优点:
首先在于其效果迅速而显著。汇率调整政策和需求管理政策必须先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外汇供求产生影响后,才能发生效果。但实施直接管制,只要政策当局处理得当,即可迅速达到预期目的。
其次,在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为局部性因素时,较易针对该部分实施管制,因而不必使整个经济发生变动,而汇率调整和需求管理政策则较难做到这点。
然而,直接管制政策亦有若干明显的弊端:
(1)直接管制会对价格机制发生阻碍作用,不利于自由竞争和资源最佳配置,社会福利也难以实现最大化;
(2)由于直接管制措施易于察觉,因而比汇率调整和需求管理政策更易招致他国的责难或报复;
(3)暂时得到政策保护的受益者,在这种政策措施已经变得没有必要之后,也总是不愿让它废止,因而直接管制措施有一种长期持续的倾向。一般说来,直接管制政策作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应以其他政策难以迅速取得效果的情况为限。
111、请结合中国对货币兑换管制的实践说明进一步取消直接管制政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所谓直接管制就是指政府采取行政或法律手段以实现经济金融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直接管制主要包括如下几种形式:对价格的管制、对金融市场的管制、对进出口贸易的管制、对外汇交易的管制。
其中对外汇交易的管制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对货币兑换的管制、对汇率的管制、对外汇资金收入和运用的管制。一般认为,长时期的直接管制会造成各种扭曲,进而影响到一国经济的活力。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逐步的减少直接管制,是很有必要的。
由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也可以说明逐步取消直接管制政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①高度集中控制时期(1979年以前):1949—1973,实行钉住英镑的固定汇率制度。1973年以后,实行钉住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汇率。这一时期,对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控制是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一致的,一切外汇收支由国家管理,以期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经营,国家对外汇实行全面的计划管理,统收统支。
②向市场化过渡时期(1979—1993年):1979年,国务院决定实行外汇额度留成。实行外汇额度留成之后,创汇企业和用汇企业之间产生了调剂外汇余缺的需要,在我国又形成了外汇调剂市场,在这一市场的基础上,人民币官方汇率在1981—1984年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与非贸易公开牌价的双重汇率制度。1985年,取消内部结算价,重新实行单一汇率,为1美元兑2.8人民币。之后逐步下调至1993年底1美元兑5.8人民币。同时自1980年起,我国各地陆续开始实行外汇调剂制度,形成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轨格局。由此可以看出,外汇留成制在推动人民币向可兑换货币方向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体现在相当一部分用汇需求可以在外汇调剂市场上实现。但是,经常账户下的支付用汇仍然有一部分需要计划审批,并且由外汇留成导致的多重汇率的出现,也不符合经常账户下自由兑换的特征。
③经常账户下有条件自由兑换时期(1994—1996年):1994年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深远的改革,其内容主要包括汇率并轨,实行结售汇制等。这次改革使我国实现了经常账户下有条件的可自由兑换,这体现在取消了对经常账户收支的各类歧视性的多重汇率制,对境外团体的经常账户下用汇取消了计划审批等方面。至于有条件性,则主要体现在对外商投资企业及个人的经常账户下用汇仍存在一定限制。其间人民币汇率维持在1美元兑8.7人民币左右。
④经常账户下完全自由兑换时期(1996年12月至今):我国自1996年12月1日起,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的全部义务,这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经常账户下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实现经常账户完全可兑换后,对经常账户下的外汇收支的管理仍然存在。与此同时,我国还对资本和金融账户实行比较严格的管制,基本原则是“管理从紧”,严格审批和登记一切资本输出入、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严格控制外债规模、结构、目的和流向、对本国资本输出实行严格管理。
由上可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过程是不断取消管制,进行市场化的过程,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在计划经济时代,为追求赶超战略,大力发展高度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通过抑制其他部门对外汇的需求,压低外汇的价格,把有限的外汇用于发展重工业,这一做法已被证明是无效率的。在1979年至1993年,实行外汇率额度留成,并形成调剂市场,这部分的解决了用汇需求问题,但有一部分仍受到限制,而且还存在多重汇率问题,扭曲了外汇的价格体系,使汇率不能完全反映市场的供求。1994年至1996年的经常账户下有条件自由兑换时期,除了对外商投资企业及个人的经常账户用汇存在限制外,其他的经常账户用汇都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