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比较标准的英汉8大区别之处

翻译中比较标准的英汉8大区别之处
翻译中比较标准的英汉8大区别之处

翻译中比较标准的英汉8大区别之处

泛瑞翻译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我国闻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息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朴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期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翻译公司汉语译文显著就是简朴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因为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泛起错误,很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因为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恰是因为这个原因,考研(论坛) 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常常就成了很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练习;纪律,风纪,命令听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爱好,这与其说是由于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由于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英文原句是个典型的长句,由27个词组成,中间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完全靠语法结构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化零为整:less through...and more from构成一个复杂的状语润饰动词arisen。在中文翻译中,"产生爱好"这一重要内容通过一个独立的句

子表达,两个不同的原因则分别由不同的句子表达,整个句子被化整为零。

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朴句中使用很长的润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而这些从句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它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汉语本来就喜欢用短句,加上表达结构相对疏松,英语句子中的从句翻成汉语时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例如:On the whole such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confidence but only if the child can be assumed to have had the same attitude towards the test as the other with whom he is compared, and only if he was not punished by lack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which they possessed.

译文:总的来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是有一定程度掌握的,但是必需具备两个前提:能够假定这个孩子对测试的立场和与他比拟的另一个孩子的立场相同;他也没有因缺乏别的孩子已把握的有关知识而被扣分。

原文中两个only if引导的从句显然使整个句子变得很复杂,可是因为有并列连词but 和and,整句话的逻辑关系十分清晰:…能够得出结论…但是只要…而且只要…。从上面的译文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使中文表达更加清晰,but only if...and only if...首先提纲挈领:但是必需具备两个前提……,这种做法给我们的感觉是译文中没有从句,有的只是一些不同的分句。

四、主语,宾语等名词成分“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

在句子中,英语多用名词和介词,汉语多用动词。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标准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编码:TA0B28 开设时间:第5学期课时数:72学时 ?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旨在传授翻译理论知识及实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英汉翻译任务。课程是翻译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的典型翻译例文向学生传递实用的翻译技巧,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通过实际的翻译任务锻炼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 课程设计从商务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入手,结合基本的翻译理论、方法以及实际外贸业务对英汉翻译的专业知识需要,在比较全面的介绍英汉翻译知识的同时也为学生补充了大量实际有用的专业翻译方法和技巧,使学生不仅对英汉互译有进一步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将所学翻译技巧充分运用于实际工作,从而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理论灵活运用能力和翻译实践能力。把实践和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翻译任务独立完成等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独立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二、课程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熟悉英语翻译的理论知识。 (2)掌握翻译的标准和原则。 (3)熟悉各种商务文体翻译的过程。 (4)了解译者的工作原则和职业操守。 2.社会能力目标 (1)能够处理对外贸易企业的日常涉外文件翻译。 (2)能够对外贸企业各种函电进行专业翻译。 (3)能够做到对外贸易工作过程中的陪同口译。 3.专业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词义的选择和引申、词类转译法、增词法、省词法、被动结构的译法和正反、反正的译法。 (2)掌握各种名词性从句的译法、长句的译法和直译、意译法。 (3)能够熟悉掌握商业名片的翻译、标识的翻译、公司介绍的翻译、产品说明书的翻译、商业广告的翻译、商务函电的翻译、外贸单证的翻译等各种实用商务文体的英汉互译。 (4)熟悉各种实用文体的翻译技巧和典型句型,能够在词典的帮助下独立翻译各种基本实用商务文体。

第三讲英汉句式对比与翻译讲义

第二讲英汉句式结构对比与翻译 如果说词是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意义单位,那么句子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一般情况下,进行语篇翻译时,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基本上都是以句子为翻译单位的。尤其是英译汉时,即使是一个很长的句子,一般也要将整个句子通盘考虑,搞清整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才能将句子翻译成既能忠实传达原文信息、风格、逻辑关系又能保持通顺的中文。 如果是汉译英,有时句子较长,可以根据意群进行切分,然后将切分开的句子逐句译为英文。将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式结构进行对比,了解两种语言在句式结构上的异同之处,对翻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英文句式结构 英文句式结构基本上都可以归纳为主谓结构,即S+V(主语+谓语动词)的结构,即使是祈使句,也不过是省略了主语的句子。英文的句子结构在S+V的结构上可以扩展,但总不外乎五种基本变化。 (1)S+V:He langhed. (2)S+V+O:Mary is reading Harry Potter. 3)S+V+O+O.c. We heard them quarrelling. (4)S+V+I.O+D.C He gave me some first-hand marerial. (5)S+link.V+P He is in dangerous situation. 以上这些句型充分显示出英文的基本句式结构是主谓结构,而且这是一种高度语法化的句式结构,其中主语一般是动作的发出者(doer\agent)或动作的承受者(doee),即整个句子分别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用上述主谓结构来套中文的句子模式,有一部分汉语句子与上述英语句子基本是对应的。例(1)至(5)的意思,中文也有与英文相似的结构,分别为: (1)C:他笑了。 (2)C:玛丽在读《哈里.波特》。 (3)C:我们听见他们争吵。 (4)C:他给我一些一手资料。 (5)C:他处于危险的境地。/他处境危险。 二、中文句式结构 (一)主谓结构(S + V ) 例1:他没来。(S + V ) He didin’t come. 例2:全家人都在看电视。(S + V + O) The family are watching TV. 例3:我们看到很多人站在广场上。( S + V + O + O.C ) We saw many people standing on the square. 例4:你能递给我那本书吗?( S + V + I.O + D.C) Would you please pass me the book? 例5:他看上去很失望。(S + link. V + P) He looks disappointed.

英语新课程标准

<<英语新课程标准 >>在语言技能教学的建议中对听力技能、口语技能及阅读技能 的教学目的的描述中都分别指出要培养语感。语感源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 践。虽然语感随着语言 实践的积累必然会产生,可是教师若是能认识到语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并采取有效措 施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样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语感训练具有很强 的综合性 , 他们彼此渗透 , 互为条件 , 就需要我们整体把握, 适度倾斜 , 不断深化。我在日常教 学中是这样培养学生语 感的 一、把好开口关,引导用英语直接思维,培养良好语感,加强朗读训练,从生活 切入教学主 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并借助一 定的体态语 言以及多种教学媒体,加强英语的信息输入量,以尽量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 语思维 习惯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促进学生良好口语语感的有效形成。其次,尽量利用英语释义, 而不用母语作为中介的翻译, 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并尽量在大量呈 现后再鼓 励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词汇的内 含和外延。因为用一种语言去解释另 一种语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对应完全准确,反而易产生语义上的偏差和表达上的 歧义。因 此,我们要尽量避免让学生从“中文→英文”的翻译过程中获取信息或语言知 识,这样,会 妨碍良好英语口语语感的生成,而要鼓励学生从英文→英文的直接英语思维中提 取语言信 息,并在一定语境中通过强化、运用形成良好的语感。如 在教单词“mother ”时可用“ Mum” 一词解释,教“ father ”可用“ Dad”来解释,教“ All right ”可借助“ Yes”等词表 示, 教“ see you ”可借助“ Good bye ”一词来释义。再次,创设语境,使学生在英语直接思维 中形成良好语感。有时,我们还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即有些英语词、句很难用汉语解释, 甚至会出现越解释越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给出若干包含该词、句的 句子,让 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猜测、体会和感悟。给出的语境应力求与该词、句所处的语境相似, 而且是学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如教“favorite ”时,可先大 量呈现“I like ? best ”这 一结构,再过渡到“ My favorite ? is ?”,然后通过“ What’s your favori te? ”的操练, 使学生获得了对该词的认知和运用能力。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以铺垫,达到帮 助学生 理解、掌握词、句含义的目的,又能增大语言实践量,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语言活动 直接领悟词、句的准确性、生动性及感情色彩,使学生在这种直接思维过程中有效地生成初 步的英语口语语感。 朗读有助于语感的形成。虽然小学阶段涉及的词汇量少,句型少,但是如果教师让学生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 课时: 36(20+16)学分:2 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基础英语 适用专业:商务英语专业 课程简介: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是为培养“英语+专业”的应用型涉外人才而设置,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差异入手,旨在通过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并结合大量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从而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并使学生能够胜任国际贸易中出现的各类实用文体以及简单的文字翻译工作。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为目标,旨在使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掌握和运用一些基本的翻译理论;能够在一些参考书的辅助下,熟练翻译名片、商标、标识、公司简介、产品说明、广告等商务英语方面的资料;能够掌握常见的组织机构的翻译方式;能够运用所学翻译技巧熟练翻译各类公关文稿;能够正确翻译商务信函和单证材料;能够正确熟练翻译各种常见商务报告,译文达意,格式恰当;能够辨识一些商务文本存在的翻译问题和错误。在大量实例训练中锻炼学生在商务语境下有效进行英汉、汉英互译、正确传达信息、顺畅开展交流的能力。 二、课程重点、难点 该课程教学重点是英语商务文本汉译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难点是专业外贸知识及专业术语;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 三、整体课时分配

四、课程内容安排 (一)Unit1 Business Cards 主要内容:英汉名片的互译、设计和正确运用中英文商务名片、商务英语翻译中遵循正确的翻译原则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商务名片的互译特点与原则 其它教学环节:案例教学 (二)Unit 2 Signs 主要内容:商务环境中的常见中英文标识、中英文标识的语言特点及其常见翻译技巧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商务环境中的常见中英文标识,掌握常见翻译技巧 重点、难点:商务环境中的直译法和意译法 其它教学环节:情景教学 (三)Unit 3 Trademarks 主要内容:识别中英文商标、商标的翻译、转译法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了解中英文商标的翻译 重点、难点:商标翻译中的转译法 其它教学环节:案例教学 (四)Unit 4 Organizations 主要内容:识别组织机构名称、外来词翻译法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商务环境下常见的组织机构名称与外来词翻译 重点、难点:织机构名称 其它教学环节:交互教学 (五)Unit 5 Company Introductions 主要内容:公司简介翻译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掌握被动语态、名词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长句的拆合、转译。 重点、难点:长句的拆译,各类从句的转译 其它教学环节:案例教学 (六)Unit 6 Product Descriptions & Advertisement 主要内容:产品介绍的翻译和广告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反译法进行英汉互译 重点、难点:反译法 其它教学环节:案例教学 (七)Unit 7 Business Contracts 主要内容:商务合同的翻译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商务合同常见术语和句式、正确翻译常见合同文本、长句的处理 重点、难点:商务合同常见术语和句式 其它教学环节:案例教学 五、教材与学习资源 1. 教材: 谢金领.《世纪商务英语翻译教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 主要参考资料: 张新红等.《商务英语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英语新课程标准资料

树德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 30分) 1、学生学习外语需要大量的 ( ) A. 测试 B.翻译 C.天赋 D.实践 2、在我国,英语被列为义务教育阶段的 ( ) A. 必考课程 B.网络课程 C.必修课程 D.选修课程 3 、英语教学要始终使学生发挥 ( ) A主体作用 B.主导作用 C.主观作用 D.客观作用 4、在基础英语课程体系中,除了教科书外,还有更加广泛的 ( ) A. 联系资料 B.教辅资料 C.课程资源 D.网络资源 5、国家英语课程要求开设英语课程的起点是 ( ) A. 小学,年级 B.小学,年级 C.初中,年级 D.高中,年级 6、国家课程三级管理机制是 ( ) A. 教育部、省和地区 B.国家、地方和学校 C.省,自治区、市和县 D.地区、学校和教师 7、说是运用口语表达思想和 ( ) A. 输入信息的能力 B.输出信息的能力 C.辨认语言的技巧 D.理解话语的技能 8、检验学生语言理解、分析和加工能力的客观标准是 ( ) A. 书面语 B.口头语 C.语言形式 D.语言表达 9、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手段和理解与表达英语的形式是 ( ) A. 读写 B.听说 C.画画 D.唱歌 10、英语课程标准四级阅读技能目标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达到 ( ) A. 4万词以上 B.10万词以上 C.15万词以上 D.20万词以上 11、建立学习档案的主要参与者是 ( ) A. 教师 B.家长 C.学生 D.学校 12、能够使语言发挥其表意功能和交际功能的是其 ( ) A. 稳定性 B.有声性 C.符号性 D.语法性 13、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 ( ) A. 语言理解分析能力 B.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C.真实阅读写作能力 D.语音语汇语法能力 14、早期的研究把外语或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分为工具型动机和 ( ) A. 内在动机 B.外在动机 C.融入型动机 D.附属型动机 15、学校的期中或期末考试是 ( ) A. 业绩考试 B.水平考试 C.分级考试 D.诊断考 二填空:(40分) 1、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包括 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 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2、《标准》中的情感态度指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__ 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 3《标准》对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和________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 4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等。 三判断:(10分)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本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 ) 2、基础英语语言知识是综合英语运用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 ) 3、评价的内涵得到极大扩充,评价等于考试,考试是评价的唯一手段。 ( ) 4、任何一门现存的自然语言都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从小至单个的词到大至语篇的各个层面都体现出文化内涵。 ( ) 5、提倡探究式学习是排除语言知识的学习,只是改变了学习的方式和途径。( ) 四、多项选择题。(20分) 1.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观念是什么?() A.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B.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大学英语课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B类课程。它服务于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专业培养目标,服务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需要。课程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凸显其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服务,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方面具有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课程任务 经过三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提升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三)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大学英语课程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面向的就业岗位和工作过程为课程开发依据,以应用为目的,以实践为核心,以知识为主线,挑选较为典型和常用的工作场景作为语言环境,将将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合作性和交际性贯穿于教学之中,将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要求融入行业工作过程内容中,进行语言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最终实现提高

职业能力素养的目标。 2.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1)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应用能力 在课程设计时,大学英语课程将行业英语教学内容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基础英语教学与行业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着重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 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大学英语课程整合教学内容,调整了晦涩难懂、应用性不强的部分,加强实践性教学而不是只强调知识的系统传授。同时,大学英语课程还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保持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3)实施全方位的考评体系,实现考核内容的实践性和形式的开放性 本着尊重语言学习规律,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养成的过程性原则,大学英语课程确定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全方位的考评体系。主要从学习态度(出勤率、课堂表现等)、项目实施(小组活动、随堂测试等)、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四方面综合评价学生。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课程的开放性 大学英语课程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对学生开展拓展学习项目,实施课外学习指导,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课程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是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听说、写译能力,使其在毕业后的社会交往和工作、学习和研究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二是以素质教育为本,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将来各方面发展的需求,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基本句型结构和基本的行文结构,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打下较为扎实的语言基础,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二)能力目标 学习动机明确,有主动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初步形成适合自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信息 名称:大学英语编码:11502101 类别:通识课性质:必修课 学分学时:8学分学时:128学时 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开课学期:第一学年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组 组长:张才钰讲师学院中专部(技校管理部)副主任成员:黎蔷副教授学院基础教学部专任教师 敖萍讲师学院基础教学部专任教师 蒋晓静助讲学院基础教学部专任教师 执笔:张才钰讲师学院中专部(技校管理部)副主任系部审核:严交笋副教授学院基础教学部(思政部)主任学院审核:徐征教授教务长

第一部分前言 根据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学院的实际,由基础教学部《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编写了《大学英语》课程标准。本课程为通识课必修课程,依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标准围绕课程定位、主要任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能力要求、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等主要方面作了规定,以便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参照标准组织课堂教学,规范教学行为。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服务于学生开拓国际化视野、提升学历层次、适应社会各行各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要,是为实现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公共必修课。本着“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能借助词典等工具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相关的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书面交流沟通,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获得更高的职业竞争力打下基础。同时,通过一个学年的系统教学活动,帮助大学生顺利通过(PRETCO)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二、课程设置的依据、内容及思路 1.课程设置的依据 本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按照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围绕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而设置的一门通识必修课。 2.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遵循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规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目标,经过认真梳理,精心设计了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是词汇。认知3400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1600个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3000个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

浅析英汉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

浅析英汉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 1.引言 对译者来说,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对比的范围非常广泛,对比的层面可以从语音、词汇、词组、句子、句群、语篇、修辞、文体等两种语言系统本身的结构、类别、功能以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对比与分析,各种对比有助于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把握各自的特点与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工作。 本文之所以选择句子作为英汉对比的单位,这是因为,首先,句子是语言表述最基本的单位,也是人类思维的单位之一。其次,句子在语言中是连接词汇词组与句群、语篇的纽带。换句话说,句子最能反映两种语言差别之所在。而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特点,把握东西方人思维模式的差异,将有助于探寻英汉互译的规律和法则[1]。对译者来说要做好翻译工作,就必须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有充分、透彻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英汉翻译工作。当然,英汉语句子结构的比较是一个十分复杂、庞大的研究项目。本文只是从英汉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之间的关系着手,通过对英汉句子结构的比较,分析英汉句子结构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使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时注意这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的差异,更准确流畅地进行英汉语之间的翻译。 2.英汉语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 2.1 汉语句子重意合英语句子重形合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其《译意》一书中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具体来说,英语比较注重句子结构形式的完整性和逻辑的合理性。英语的语法成分都具有独立的作用,其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if,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等表现出来,即英语句子往往以形统神,以丰满的形态变化制约句子的格局;而汉语句法关系主要靠词序和语义关系表达,句子中成分与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内在化、隐含化、模糊化,往往并不追求形式的完整,而只求达意而已。但是英汉语句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标准论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规范 一、经管信息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商务英语翻译) 英文(中文) (商务外语系开课系部C01B04S06 课程代码54 /总学时学分 88/4 其中实训学时□公共课■专业基础课考查考核方式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适用专业必修□商务英语选修选修必修/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美简况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商务英语写作、市场营销、国际商法 二、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①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学生能从事国际商务与国际贸易业务英语翻译工作,能运用商务英语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准确翻译国际商务与国际. 贸易业务的商务 ②掌握与国际商务相关、必备的背景知识;掌握英语商务合同、协议、会议记要、招标书和产品说明书的语篇文体知识。 (2)知识目标: ①能初步了解翻译基础理论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 能准确理解国际商务与国际贸易业务的英文商务文字资料; ②掌握国际贸易业务必备的专业英语知识;掌握国际商务英汉翻译的

基本理论知识与技巧;知道英语和汉语的语言差异;知道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差异;掌握与国际商务相关、必备的背景知识;掌握英语商务合同、协议、会议记要、招标书和产品说明书的语篇文体知识 三、课程内容模块 序号项目模块名称学时 2 1 商务英语翻译的角色认知——翻译的性质与商务英语翻译的素质20 2 商务信函的翻译商务英语翻译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10 3 成语、颜色词、商标、商务名片、广告的翻译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 12 4 会议记要、产品说明书、商务合同、招标书、企业介绍的翻译——商务文书的翻译技巧20 5 其他国际商务文献资料的翻译语篇分析与翻译技巧—— 8 6 商务英语翻译能力模拟综合实训72 合计 四、能力训练工程设计 编能力训练拟实现的能力相关支撑知识训练方式与结果 步骤工程名称号目标(可演示) 1 案例分析、提制定课程学习计划括析能明确目标分概岗问、讨论、归英语翻译的工作性质与基本位能力要求. 素质纳2①外贸函电知①建立业务关系商务信流水作例(句子②国际贸易知翻译作 完整的中③翻译理论知②询盘、报盘、还盘信的内文信函将翻译作 点划线让③交易、支付、装运信生动手翻翻译作 ④包装、保险、索赔信英语翻译7C翻译作 ⑤教师点评指出问 3积累经①跨文化交际知①对给定的商标和广告②广告的语言特译案例进行分析评 ③商标、广告的翻译技②中英文的说明书翻译④产品说明书的格式与语习 商标和广告特翻译案例文措辞得体体规的原 书准确翻译英汉产品说明标广告和品. 学生比较分析自己译和参考译文找出差 4循序渐①商务合同、协议、招标书合同、协议、招标书、大的商务合同会议记要的英语专业术语合同、协议议记要的翻译作 协议、招标书惯用表达招标书会会议记②商务合同协议招标书记要的蓝本会议记要的基本要学生分析③国际贸易知基本要 导学生点参考译 5全面发①商务英语背景知篇国际商务文献资料销、保险业务②顺译、逆译的翻译技译作

《商务笔译》课程标准

《商务笔译》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适用对象:商务英语专业制定时间:2010-12 课程代码: 040251 所属系部:工商外语系 学分: 4.5 学时:64 制定人:区沛仪批准人: 二、课程的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商务文体的中英文特点,熟悉商务文件中常用词汇、表达、句型及书写格式;(2)、能看懂外商名片,快速识别名片中国家、地区、行业、头衔、职务等信息; (3)、能翻译公司企业中常用的各种标识; (4)、能翻译公司产品商标,协助广告设计商选择合适的商标译文; (5)、熟练掌握各种组织机构的中英文名称,灵活翻译新增组织机构名称; (6)、熟悉公司介绍的书写格式与行文特点,掌握公司介绍的英汉互译技巧; (7)、熟悉产品介绍的书写格式与行文特点,掌握产品介绍的英汉互译技巧; (8)、熟悉中英文广告的书写格式与行文特点,掌握广告的英汉互译技巧; (9)、熟悉各类公关文稿的书写格式与行文特点,掌握公关文稿的英汉互译技巧; (10)、熟悉各类商务信函的书写格式与行文特点,掌握日常商务信函往来的英汉互译技巧;(11)、熟悉商务单证的中英文格式,能看懂并熟悉各类单证; (12)、熟悉商务报告的撰写方法与格式,熟悉中英文惯用商务报告模板与表达; (13)、掌握商务合同的常用格式与管用表达,具备翻译普通中英文商务合同的能力。 2、方法能力目标: (1)、能够自主学习,自觉关注商务笔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 (2)、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运用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1)、具备笔译员严谨、负责的职业操守,遵守行业法律、法规,具有团队合作精神;(2)、具备笔译员的商业信息保密意识; (3)、具备笔译员严格的时间观念,能独立承接翻译任务,及时认真负责完成各类翻译任务;

专业英语课程标准

《专业英语》课程标准 1 课程基本信息 2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三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通信、供电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电子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使学生增加英语专业术语词汇量的积累,并能借助工具书阅读相关英语专业资料的能力而开设的课程。 3 课程设计思路 (1)教师明确课程及单元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项目(课程目标)以及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单元目标)的任务设计,创建“真实教学环境设计”。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这是一个在明确的教学任务指引下,学生主动探究摸索,独立自主寻求问题、发现问题、逐渐尝试完成任务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按照小组讨论——各组汇报——教师总结的模式,分三个层次进行。 4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①通过电子专业英语的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术语,提高英语的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更好的适应信息社会对电子专业人才的要求。 ②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后,能够阅读专业方面的英语文章和杂志,能够使用英语作为其工作语言。 能力目标 ①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符合认知和学习的规律,注意循序渐进,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②为学生根据所在岗位工作实际补充专业知识和进一步学习提供便利,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素质目标 通过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训练,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个性化内容的学习,获得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形成开放、包容、合作、乐观、积极的性格,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意识。 5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6 教学条件 (2)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 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课堂内完成,在课外主要采用口语交流方式进行强化练习。 (3)教材及参考书 《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主编冉利波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气工程类高级科技英语》主编王建平等 其他课程资源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

基础笔译课程标准

《基础笔译》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适用对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制定时间:2011-05 课程代码: 040249 所属系部:工商外语系 学分:4.5 学时:60 制定人:谢盛良批准人: 二、课程的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英汉翻译的基本理论及相关知识等。 2)熟练掌握合格译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准则等。 3)熟练掌握笔译的几种基本技巧和方法。 4)在正确理解英语原文的基础上,熟练而通顺地将英文翻译成汉语,忠实于原文,速度为 每小时250-300词。 5)熟练掌握数字、专有名词、成语熟语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6)熟练掌握商务、科技等各类文体句子、段落、篇章的基本笔译技巧和方法,具备良好的 双语能力。 2、方法能力目标: 1)能正确识别笔译材料的体裁,运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2)能掌握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基本差异,正确认识英汉语言的内容与结构逻辑次序的不 同,摆脱原文束缚,准确翻译。 3)善于参考利用各种词典、百科全书、网络等工具在翻译理论的正确指导下从事翻译活动。 4)具备广博的知识,能够自主学习,自觉关注译学理论发展的前沿和动态。 3、社会能力目标: 1)具备译员良好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精神和文化修养。 2)具备译员敏锐的政治意识,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3)通专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基础笔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以实践为主的技能性课程。是翻译专业或(商务)英语专业的重要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汉笔译基本能力,初步胜任一般日常性笔译工作。它以《综合英语》、《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汉表达技巧》《英语阅读》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关联学习《商务笔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资格证书》《商务翻译单证》等课程的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具备较强的英语读写译等各种语言运用能力,熟悉商务、科技及外事翻译活动的各个环节和要求,掌握基本的笔译理论和方法,能给客户提供一般书面笔译服务。 本课程旨在系统地传授英汉笔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通过大量的课堂实践和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讲授和练习及各种文体翻译训练,使学生熟悉翻译理论的基本知识和翻译的基本技巧,熟悉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异同,熟练运用常用的翻译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英汉翻译的实践能力,从而能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借助词典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进行一般水平的书面翻译,胜任一般性的政治、经济、商务、文化、科技、应用文等笔译工作,并为进一步翻译学习做好准备,为毕业后从事商务涉外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开发思路 笔译是各类涉外书面交流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笔译能力的培养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因此,《基础笔译》则是依据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设计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围绕培养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笔译方面的能力为中心,依托学校的翻译服务中心(可筹建),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英汉书面翻译的基本技能,强化不同语境下不同语篇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笔译水平,突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特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本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翻译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笔译过程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翻译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进行生产实训,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浅谈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浅谈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内容摘要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语言中数字是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规模、大小的数和量,而由于各自语言中所包涵的文化传统、思维观念、以及对数字的感知取向不同,故而赋予数字的社会文化涵义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针对中西方对数字不同的传统观念、英汉语言中数字包含的内涵意义以及在英汉文学及生活中碰到的有关数字的翻译等,来探讨英汉数字文化的差异,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便利。 关键词:英汉数字;内涵意义;翻译;实指义;虚指义;词汇空缺 Abstract Every language in the world takes root in a special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language reflects the contents of the culture. Figure is the count and quantity which reflects the scope and size of the objective world. The social meanings of figure are different because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cultural tradition, the concept of thinking and the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of the figure among all kinds of languages.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igure from the traditional conception, the meanings of the figure and the translation with figure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The aim from which is expected to make an advantag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figur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mplied meaning; translation; grammatical meaning; false meaning; vocabulary vacancy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人,而人又离不开某个特定的社会文化。” [1](p477)“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参与的各方不仅要熟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而且要充分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特别是本民族文化与他民族文化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下去。”[2](p480)数字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数字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中西方对数字不同的传统观念,英汉两种语言中数字蕴涵的不同意义及英汉文学中和生活中碰到的有关数字的翻译等来探讨英汉数字文化的差异,以便消除英汉交际中的理解障碍。 一、英汉数字的文化内涵差异 在古老的传统中,数字具有神圣的意义,还具有主吉凶的宗教迷信色彩。不同的民族对数字的选择性和不同的偏爱,都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的烙印。下面就几组具有代表性的数字进行对比分析。 (一)、“三”与“九” 1、“三” 汉语中带“三”的习语有很多,如“三思而后行”、“垂涎三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句话不离本行”、“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头六臂”、“三教九流”、“三令五申”等。中国人对“三”的垂青是有因可循的。《说文解字》云:“三,天地人之道也”,可见“三”的本义就是代表天、地、人,即上为天,下为地,中为人。在历史进程中,人们还逐渐认识到:时间有昔、今、未之分,空间有上、中、下之分,方位有左、中、右和前、中、后之分,似乎有三就能代表全部,“三”因此隐含完全、完美之意在内,并且积淀在中国人的潜意识中,从而人们在生活中不自觉地运用“三”来归纳事物,指导行动。在古代,“三”的运用更是奥妙无穷,甚至带有某些神秘意味。在政制结构上,有“三公”(西周时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时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东汉时指太尉、司徒、司空);军事编制上,有“三军”(海军、陆军、空军);教育上有“三学”(述学、评学、考学);科举有“三试”(乡试、会试、殿试);录取有“三甲”(状元、榜眼、探花);祭祀要供“三牲”(牛牲、羊牲、猪牲);敬酒要“三献”(初献、亚献、终献);行礼要“三跪”

实用英语课程标准

《实用英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英语语言是世界现代经济社会十分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我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英语语言课程在我国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随着世界经济越来越快的全球化进程,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相当重要,无疑是他们就业时的敲门砖,也是其继续深造的基石。 实用英语课程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为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英语课程。本课程注重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这五大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提供生动多元的文化氛围和真实丰富的语言环境,从而使英语语言的学习、语言的实践、语言的应用以及英语文化的体验得到有机的结合,从而有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另外,山西省已经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试验区的建设过程中,山西将获得各项政策的“先行先试”权。这是某种意义上的新特区,借此东风,山西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转型发展提速有望。外资、外贸企业会不断增加,将会需要越来越多的有外语能力的人才,因此,我院应该进一步加强外语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实用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为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所开设的必修课,课时设置为180-240学时。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较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和开发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根本任务,努力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实用型人才。 大学英语教学以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标准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标准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标准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通过“视”“听”“说”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真实交际场合中各种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外贸业务、外事接待、英文翻译、公文处理等工作,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方面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的高级技能型人材。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一)课程性质 《商务英语视听说》是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能力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必修课程。(二)课程定位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课程定位是适应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岗位的需要,通过视、听、说帮助学生了解和巩固相关的商务知识。本课程强调语言技能的训练与商务英语知识的融合,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英语听力》和《英语视听说》。 课程开设的对象为商务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开设学期为五学期,每学期周课时4,总计64课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遵照教高[2006]14号、教高[2006]16号、教高厅函[2007]47号等文件精神,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具体遵循以下原则:(一)目标设定:面向淄博区域经济商务职业岗位,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培养学生商务方面的英语听说能力,进而提高商务交际能力和国际贸易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突出对商务职业素养的养成和旅游技能的训练,强调商务和旅游及酒店工作中英语语言的使用。立于基本,立于实用,立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按照“教、学、做”为一体的总体原则,根据课程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推广情境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等教学方法。另外,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推进产学研结合。 (四)利用现代技术:极大地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课文学习所需要的教学资料,背景知识等。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为学生选择不同水平级别的材料或模块学习。建立网络学习资源库,集多媒体技术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使教学形象化、立体化,生动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四、课程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英语视听说课程标准

英语视听说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5020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商务英语和国际商务开课部门:经贸系 学时:52 编写:芮红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英语视听说课程是一门语言技能训练课程,也是商务英语和国际商务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在商务英语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位置。 课程的作用:商务英语和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岗位是外贸,需要学生们能用流利的英语进行商务活动等,所以英语的听说能力是学生们就业的保障。英语视听说课的后续课程是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翻译等。 1.2课程基本理念 视听说课程以培养学生们的英语交际和沟通能力为重点,教学内容是是基于学生的外贸工作流程开发与设计的,并通过课堂工作坊来实施。教学模式是以行动为导向,通过课堂具体和仿真的项目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理念,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其次,通过本课程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能使学生与外商流利沟通和交流。 1.3课程设计思路 视听说课程设计的思路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外贸活动中进行流利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语言应用能力是焦点,策略意识、创新思维、与人合作和跨文化交际都成为能力发展的重要构件。因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主要表现在:自信流畅地说、能够组织整理信息、语言准确不给听者带来迷惑与压力、对别人话语能快速反应、清晰地发音和传递信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意识地运用恰当的语言及举止、能够有策略地从快速复杂的话语中把握主旨或理清核查有用信息等等。他们特别强调互动技能:接待或拜访客户、参观客户公司或带领客户参观、出席宴请招待、参加会议或讨论、主持会议、面试访谈、商务谈判、电话沟通等等。这些要求反映出,商务英语和国际商务的职业能力不仅需要专业能力,即运用英语完成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