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精馏操作培训题库

题库精馏操作培训题库
题库精馏操作培训题库

精馏装置操作工初级理论知识

一、单项选择

1.二氧化硅的硅的化合价为(B )

A、+6

B、+4

C、+2 D 、+1

2.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与原子的(D )

A、核外电子层数

B、核内中子数

C、核内质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3.把少量的(A )放入水里震荡后能形成溶液。

A、食盐

B、面粉

C、汽油

D、沥青

4.当条件不改变时,溶液放置时间稍长,溶质(B )

A、会沉降出来

B、不会分离出来

C、会分解

D、会浮上来

5.当8g 食盐完全溶解于92g 水中时,该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是(A )

A8% B、87% C、92% D 、84%

6. 结晶水合物是(A )

A 、具有一定组成的化合物B

具有一浓度的溶液

C 、悬浊液D

乳浊液

7 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分离硝酸钾的方法是( D )

A 、过滤B

蒸馏

C加热蒸干结晶D加热后浓缩后再冷却结晶8.在常压下,假设50C的水饱和蒸汽压为A , 80C的水饱和蒸汽压为B,那么A 和B的关系为(C )

A、A=B

B、A > B

C、 A V B

D、A》B

9.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D )

A、在饱和溶液里,溶解和结晶的过程就停止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

D、饱和溶液就是该温度下达到平溶解衡状态的溶液

10将高温饱和硝酸钠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经过滤所得滤液是(B )

A、水

B、饱和溶液

C、不饱和溶液

D、硝酸钾晶体11某温度时,把B 克饱和氯化钾溶液蒸干,得氯化钾晶体A 克,则氯化钾的溶解度为(D )克

A、 A

B、100X A/B

C、A/ (B-A)

D、100X A/ (B-A)

12.在25E时,10g水最多可溶物质A 1g ,60C时,60克饱和溶液含物质B 10g, 则A和B的溶解度相比为(D )

A、A=B

B、A > B

C、AV B

D、无法比较

13. 下列物质有毒的是(A )

A、氟化氢

B、二氧化碳

C、氯化氢

D、氮气

14. 下面关于氢氧化钠的俗称不正确的是( B )

A、苛性钠

B、纯碱

C、烧碱

D、火碱

15.对于平衡体系:xA (气)+ yB (固)? - mC (气)+ nD(气)增大压强(其它条件不变),C的含量减少,贝U( B )

A、x+y v m+n

B、m+n> x

C、x+y > m+n

D、m+nv x

16.下面关于化学平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化学平衡主要研究可逆反应的规律

B、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

C、化学平衡是静态平衡

D、化学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

17.关于理想气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理想气体的体积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成正比

B、理想气体的体积会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减小且反正比

C、只有在压力趋于零时,各种气体才具有理想气体的性质

D、一定是纯物质

18.关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说法错误的是(C )

A、该方程是一个包括气体体积、压力与温度关系的方程式

B、它是一个近似经验定律

C、该方程可应用于任何温度与压力下的气体

D、在标准状态下,应用该方程所得的结果才接近实际结果

19.5CO2和5SO2所含的(C )一样的。

A、氧分子

B、氧元素

C、氧原子

D、氧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

20.氧原子的原子量是(B )

A、16 克

B、16

C、2.657X 10-26千克

D、32

21.下面关于氢气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

A、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在某些条件下,氢气可以变成固体

D、氢气易溶于水

22.下面关于氢气的用途叙述,不正确的是(D )

A、生产上用氢氧焰焊接或割断金属,溶化熔点很高的石英

B、液态氢可以做火箭或导弹的高能燃料

C、制造氨和盐酸等化工产品需要氢气做原料

D、氢气作一般燃料,价格是低廉的

23.下列物质中,有游离态氮元素存在的是(C )

A、氨水

B、液氨

C、空气

D、硝酸铜受热分解的生成物中

24.下面选项不是氮气用途的是(C )

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B、可以作为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26. 蒸汽压表示该液体在一定温度下的( C )能力

27. 在某一温度下一种物质的液相与某上方的气相呈平衡状态的压力,称为

A 、临界压力

B 、饱和蒸汽压

C 、大气压

D 、汽化压力

28. 对于某一液态物质,其饱和蒸汽压等于外压时的温度,称为该液体在该压力 下的( B ) A 、沸程 B 、沸点 C 、临界温度 D 、泡点

29. 气体的相对密度是该气体的密度与空气在( C )下的密度之比 A 、 20°C, 0.1013MPa B 、20°C B 、 0C, 0.1013MPa D 、0.1013MPa

30. 当达到某一温度时,液体与空气接触发生激烈氧化而产生火焰,发生这种现 象的最低温度称为( C )

37. 流动阻力的大小与流体本身的物理性质、 ( B )及壁面的形状等因素有关

38. 关于流动阻力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流动阻力的大小与管的形状无关 B 、流动阻力分为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 C 、管路的变径对流动阻力没有影响

D 、管路中弯头越多,流动阻力越小

39. 传热是指由于( D )引起的能量转移,又称热传递

C 、可以作为水果的催熟剂 25. 下列不是过热蒸汽的是( B ) A 、0.4MPa 、300C 蒸汽

C 、0.4MPa 、350E 蒸汽

D 、可以用氮气保存粮食等农副产品 B 、0.1MPa 、100C 蒸汽

D 、0.4MPa 、450

E 蒸汽 A 、液化

B 、固化

C 、汽化

D 、转化 A 、闪点 B 、闪火点

31. 下列关于流体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在外力作用下其内部发生相对运动 C 、在运动状态下,流体具有粘性 32. 理想气体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A 、正比 B 、反比

33.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 C ) A 、不变 B 、减小 C 、 自燃点 D 、燃点 B ) B 、流体是不可压缩的 D 、 无固定形状,随容器的形状而变化 B ) C 、无关 D 、温度的平方成正比

C 、增大

D 、急剧减少 34. 液体的质量流量(w s )与流速(u )、 A 、w s =uA p

B 、w s =A pu

35. 下列压强的单位换算中错误的是( A 、1 标准大气压=1.0133X 105

Pa C 、1kgf/cm 2=1.0133X 105Pa

36. 流体的流动类型的分类是用( D

管截面积(A )及密度(p )的关系是(A ) C 、 w s =ua/p D 、 w s =up/A C )

2

B 、 1kgf/cm 2

=735.6mmHg D 、 1 标准大气压 =760mmHg )来

判断

C 、密度

D 、雷诺数 A 、流速 B 、流动状况 C 、流量

D 、运动粘度

A 、质量差

B 、压力差

C 、体积差

D 、温度差 40. 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所引起的热传递过程是( C )

A 、热辐射

B 、热传导

C 、热对流

D 、散热

41. 将混合液体在一定压力下升高温度,使其全部汽化,然后再降低温度当饱和

气相出现第一滴液体,这时的温度叫(

B )

A 、 泡点

B 、露点

C 、 沸点

D 、干点

42. 下列属于液固传质过程的是( C )

A 、 吸收

B 、萃取

C 、 结晶

D 、蒸馏

43. 精馏段是指( B )

A 、 精馏塔进料口以下至塔底部分

B 、精馏塔进料口以上至塔顶部分

C 、

循环回流以上至塔顶部分

D 、循环回流以下至塔底部分

气相中的轻组分浓度自下而上不断减少,而温度下降 液相回流中轻组分浓度自上而下不断减少, 精馏段的作用是将进料的气相组分提浓

45.

提馏段是指( A ) A 、精馏塔进料口以下至塔底部分 C 、循环回流以上至塔顶部分 46. 关于提馏段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提馏段中液相重组分被提浓 液相中轻组分被提出 蒸馏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溶解度 蒸馏是分离( 气体混合物 蒸馏过程的热力学基础是(

B ) 溶解平衡 B 、气液平衡

回流比是( A )

B 、 C

、 C 、 47. A 、 48. A 、 49. A 、 50.

B 、 D 、 而温度不断上升 B 、精馏塔进料口以上至塔顶部分 D 、循环回流以下至塔底部分

B 、密度 D )的方法 B 、气液混合物

液相回流是提馏段操作的必要条件 提馏段中发生传质传热过程 )不同来实现分离的

C 、挥发度

D 、沸点 C 、固体混合物 D 、液体混合物 C 、吸附平衡

D 、离子交换平衡

A 、塔顶回流量与塔顶产品之比 C 、塔顶回流量与塔底产品之比

B 、塔顶回流量与进料之比 D 、塔顶产品与塔底产品之

44 . 关于精馏段的表述,错误的是( A )

A精馏段顶部的难挥发组分浓度高

51.保证(A )的一致、准确是计量工作的任务之一

A、量值

B、数字

C、计量单位

D、计量方法

52.计量的基本特点是(A ),它表征的是计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的接近程度

A、准确性

B、数字

C、计量单位

D、计量方法

53.为使计量结果准确一致,所有的同种量值都必须由同一个( A )传递而来A、计量基准(或原始标准)B、计量单位

C、计量法

D、真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