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评估方法综述

知识管理评估方法综述
知识管理评估方法综述

知识管理评估方法综述

国内大多数实施知识管理的组织,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知识管理实施效果评估,这种情况造成知识管理的实施流程不完整。同时,对这方面进行研究的文献也及其有限。本文对现存一些主流的知识管理评估方法进行综述,并对这些方法进行分析,做出了总结。

1 知识管理评估的意义

虽然知识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思想,但实施知识管理也是组织的一项投资,任何投资都要对其投入效果进行评估和测量。所以在实施知识管理后,组织还需要建立知识管理实施效果跟踪和评估措施。尽管知识管理的效果难以准确量化,组织仍有必要把握知识管理在组织经营及管理中所发挥的实际作用,并评判其效果。

进行知识管理的评估,目的是要明晰知识管理实施前后,组织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虽然知识管理项目的最终目标更多的是在质上而不是在量上有所提高。评估知识管理的长期收益十分困难,但是,通过一些侧面的数据以及员工的感受来评价项目价值,例如使用者的亲身感受、参与者的热情,也能够很好地说明项目带来的收益。通过反馈,可以帮助指导和调整实施过程,总结在知识管理项目中学习到的经验,还可以开发出一个标准,作为其他组织学习和推广知识管理的成功案例。

2 知识管理评估方法

因为知识管理实施的复杂性,很难完全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法来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一般的评估都使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现在就介绍一些主流的知识管理评估方法。

2.1一般的评估方法

知识管理项目的一般评估方法包括三个方面:

实施效果评估:通过实施项目节省的金钱、时间以及人力,相对于未实施知识管理之前的项目成功的比例。

效果输出评估:包括有用性调查(使用者认为知识管理有助于其完成任务)和使用实例(用户以定量形式指明知识管理对项目目标实现的贡献)。

管理系统评估:知识管理系统的反应时间,下载数目,站点访问量,每页面或栏目的使用者驻留时间,可用性调查,使用频率,浏览路径分析,用户数,使用系统的用户比例。

2.2平衡记分卡(BSC,Balanced Scorecard)

平衡记分卡是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Kaplan与诺朗顿研究院教务长David Norton在1990年所从事的“未来组织绩效衡量方法”研究计划中发明的。平衡计分卡常见的四个维度为财务、顾客、组织

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组织也可依照本组织性质对各个维度的主轴进行调整。以下是常见的四个基面与供参考的评估指标:

财务(Financial),可参考的评估指标为:营业额、毛利率、每月赢余等

顾客(Customer),可参考的评估指标为:客户满意度、新客户开发件数、项目准时交接数等

组织内部流程(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es),可参考的评估指标为:作业流程改善时间、项目质量提高度等

学习与成长(Learning and Growth),可参考的评估指标为:培训课程数、员工流动率、员工提案数等。

BSC的核心思想就体现在“平衡”两字上,它体现了组织短期与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财务与非财务量度之间的平衡;落后指标与领先指标之间的平衡以及组织外部与组织内部之间的平衡。

2.3 MAKE的德尔斐法

全球最卓越知识型企业(Most Admired Knowledge Enterprise)在1998年由 Teleos发起并主办,每年一度。全球MAKE研究是建立在德尔菲(Delphi)方法论基础上的,利用专门讨论小组鉴别关键问题,通过三个轮次的筛选达成最后的一致意见。第一轮,由专门讨论小组的成员提名可能的全球MAKE公司;第二轮,专门讨论小组的每个成员从被提名的组织中选出最受钦佩的三家公司,至少有专门讨论小组成员的10%选中的组织才能成为全球MAKE最后参加决赛的公司;在第三轮也就是最后一轮中,使用以下8个指标作为评选标准对公司打分,每个指标最高为十分(excellent),最低是一分(poor)。最后Teleos会根据专家讨论结果并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分析给出最终结果。

(1)公司在创建适应需要的知识型文化环境方面的努力;

(2)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对知识管理的支持与认可程度;

(3)公司开发和提供知识型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4)最大限度发挥公司智力资本价值的成就;

(5)公司在创建能促进知识共享的环境方面的措施;

(6)公司是否已形成了一种能不断进行持续学习的文化环境;

(7)有效管理顾客知识以增加顾客的忠诚度与利润贡献度;

(8)通过知识管理为股东最大程度创造财务利润。

2.4知识管理评估工具(KMAT)

知识管理评估工具(Knowledge Management Assessment Tool, KMAT)是由Arthur Andersen顾问公司和美国生产力和品质中心开发的一种实用知识管理评估工具,用来测量组织本身的知识分享和管理知识的程度,并评估组织本身知识管理实践的优劣,提醒组织负责人重视需要加强的知识管理领域。评估模型将支持组织创造知识的因素表示为两个动态的轨道。外面的轨道包括关键性的组织可行条件,即可以促进知识创造的技术、文化、领导和评估等因素。里面的轨道包括知识管理的关键过程:信息收集、知识识别、知识创造、知识共享、知识运用和知识组织。

在评估中,该工具共有五个部分,分别为:知识管理流程、领导、文化、技术及评估,通过这几个方面,可以测量组织在以上五个部分知识管理实施的强度。KMAT的评估表中,这五个部分由24道题目构成。根据各个题目的提问,按照“1=没有表现、2=表现不佳、3=尚可、4=表现良好、5=表现优异”五个等级进行评分,然后通过计算各个部分的分数总和,评估组织知识管理实施的效果。也可以在组织内部进行跨时间段的多次评估进行比较,以审视组织本身知识管理的进展情况。或与其它相关机构的表现做比较,获得组织内知识管理的强弱分布情形。

2.5知识管理诊断工具(KMD)

知识管理诊断工具(Knowledge Management Diagnostic)是根据Bukowitz&Williams(1999)合撰的《知识管理实践(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Fieldbook)》一书发展出的知识管理评估工具。这种方法从组织实施知识管理的流程出发,评估确认组织知识管理不足的领域,并找到实施流程中需要改进的步骤。

KMD认为组织知识管理的流程由七个步骤构成,整个流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使用->知识学习->评估->正式确立->去除非战略性知识。在这个流程中,每个部分都是相互关联的,应该得到有效的管理,达到整合组织知识的目的,使组织能够运用日常的知识,响应市场的需求或机会,促使组织的知识资产能够符合长期的战略性需求。KMD的评估表包括前述的七个步骤,每个部分都由20

道题目构成,共计140道题目,每道题目的评分等级分为强、中、弱三种,根据最后的得分,对组织的知识管理实施做出全面的评估。

2.6 David Skyrme Associates的知识管理评估工具

David Skyrme Associates在他的全球最佳知识管理实践报告——《创造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Creating the Knowledge-based Business)》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出一套知识管理评估工具。David Skyrme Associates在他的报告中指出,在他所发现的最成功的知识管理实施框架中,经常有以下一些因素出现(如下图)。于是,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David Skyrme Associates提出一个包括十个部分,每个部分由5道问题组成的知识管理评估量表。这十个部分是:领导,文化环境,流程、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知识中心、市场效果、评估、人员和技术、科技基础设施,共计50道题目。

David Skyrme Associates的知识管理实施框架

2.7知识受益指数(Knowledge Profit Index,KPI)

知识管理评估,也可以使用知识受益指数来做具体衡量。知识受益指数指的是组织实施知识管理后的有形收益与无形收益的总和,与导入知识管理的总成本的比值。可以用如下的公式表示:

KPI=(有形收益+W*无形收益)/知识管理导入成本

这里的有形收益,指在实施知识管理后,组织受益中可以直接看得见的收益,比如营业额、毛利率、每月赢利、客户满意度、新客户开发数等实质性的收益值,无形收益则是指在知识管理实施后,组织领导对知识分享、工作效率、作业流程改善、项目质量提高度、员工提案数等方面的满意程度。该满意度事先由组织领导设定评估项目,再由内部高层主管共同评分。W指的是无形收益的加权值,也是由组织领导设定,一般情况下值的范围在20%-100%。

3 总结

知识管理是一个由概念到行动、由局部到全局的过程,对知识管理进行评估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知识管理的实践。如果通过合理和完善的知识管理评估机制,可以得出实施知识管理能够获利的结论,那么将会有更多的组织去关注和应用知识管理,形成一股推动力。

总结以上各种知识管理评估方法,在评估指标的选取上,既有共性的地方,也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评估方法关注的焦点是不同的。评估方法大多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因为很多主观性指标是无法确切量化的。知识管理评估的大概流程是:确定评估的目标->选择评估体系->确定评估方法->实施评估->编写评估报告。如同知识管理实践本身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一样,对知识管理评估也应随着知识管理实践本身进行相应调整,最终能够使知识管理在组织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知识管理的评估,要遵从整体完备性、科学合理性和简易可行性原则,从人、流程、技术、效用性和发展性

等角度建构知识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并需要通过不断的论证与改进,发挥它对组织决策者以及其他使用者的鉴定作用、诊断作用、导向作用与决策作用。

客户知识管理文献综述.doc

关于客户知识管理的文献综述 营销08甲班杨昊0890210103 【摘要】当今社会已经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掌握信息和知识的人就掌握了主动权。许多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用了很大力气收集积累有关客户的信息,但他们是否真正了解了应该了解的客户信息,及是否有效的管理、使用这些信息呢?如果企业想成功管理客户关系和管理创造的客户价值,必须不仅立足于收集大量的客户信息,更要编辑整理这些信息原材料,使之转化为企业知识,并使这种转化能力成为企业不可转移、不可复制的能力,,甚至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因此客户知识管理逐渐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源泉核动力,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重视。 【关键词】客户知识管理;客户知识;客户关系管理 一、引言 客户知识管理(Customers knowledge Management,CKM)和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s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作为两个热点研究的领域,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密不可分。后者作为商业策略由于没能很好的融入知识管理从而导致了很高的失败率,CRM的关键步骤正是基于对客户知识的管理从而更好的了解客户,也就是客户知识包含于客户关系管理中,;前者作为客户关系管理的工具不能独立于企业业务流程的进行和应用。所以CRM又为CKM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在此,鉴于技术方面的专业性,我们并不对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做过多的

陈述,而是重点介绍客户关系管理的指导意义。文章中有诸多不足,敬请老师指导修正。 二、客户知识 国内外的学者一致认为,客户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客户的知识;二是来自客户的知识;三是客户需要的知识。 王宏义(2010)分析了客户知识的内含,关于客户的知识是指有关客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这些知识可以被记录并能够重复使用。来自客户的知识是指对产品的评价、新产品的期望、购买欲望等。客户需要的知识是指客户对产品有其他功能的需求,此时,客户所想的,就是客户所需要的知识。他认为,对于客户的知识分类,主要区别是客户知识的显性和隐形的不同,以及获取的难易程度不同。 周晓宁(2009)对客户知识的解释是,与客户有关的知识,包括客户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教育状况等背景知识,以及客户的需求、偏好,对产品、服务的希望等。来自与客户的知识。指客户能够提供的知识,尤其是与企业产品、服务相关的知识,包括使用产品、服务的方法、程序、经验,对产品、服务的见解、评价、意见和建议,客户间的矛盾与协作等等,多属于隐性知识。而隐性知识多存在于顾客头脑中,很难获取和利用,是客户知识管理的难点。 邹农基,冯俊文(2008)认为客户知识的定义包括:(1)关于客户的知识:该类客户知识是CRM系统和数据挖掘的重点关注的领域,它不仅包括客户的基本数据(如姓名、联系电话等),还包括客户与企业的交易记录、使用产品和服务的记录、客户的个人爱好(如语言、沟通方式)等。这类知识是企业进

知识管理评估方法综述

知识管理评估方法综述 国内大多数实施知识管理的组织,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知识管理实施效果评估,这种情况造成知识管理的实施流程不完整。同时,对这方面进行研究的文献也及其有限。本文对现存一些主流的知识管理评估方法进行综述,并对这些方法进行分析,做出了总结。 1 知识管理评估的意义 虽然知识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思想,但实施知识管理也是组织的一项投资,任何投资都要对其投入效果进行评估和测量。所以在实施知识管理后,组织还需要建立知识管理实施效果跟踪和评估措施。尽管知识管理的效果难以准确量化,组织仍有必要把握知识管理在组织经营及管理中所发挥的实际作用,并评判其效果。 进行知识管理的评估,目的是要明晰知识管理实施前后,组织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虽然知识管理项目的最终目标更多的是在质上而不是在量上有所提高。评估知识管理的长期收益十分困难,但是,通过一些侧面的数据以及员工的感受来评价项目价值,例如使用者的亲身感受、参与者的热情,也能够很好地说明项目带来的收益。通过反馈,可以帮助指导和调整实施过程,总结在知识管理项目中学习到的经验,还可以开发出一个标准,作为其他组织学习和推广知识管理的成功案例。 2 知识管理评估方法 因为知识管理实施的复杂性,很难完全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法来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一般的评估都使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现在就介绍一些主流的知识管理评估方法。 2.1一般的评估方法 知识管理项目的一般评估方法包括三个方面: 实施效果评估:通过实施项目节省的金钱、时间以及人力,相对于未实施知识管理之前的项目成功的比例。 效果输出评估:包括有用性调查(使用者认为知识管理有助于其完成任务)和使用实例(用户以定量形式指明知识管理对项目目标实现的贡献)。 管理系统评估:知识管理系统的反应时间,下载数目,站点访问量,每页面或栏目的使用者驻留时间,可用性调查,使用频率,浏览路径分析,用户数,使用系统的用户比例。 2.2平衡记分卡(BSC,Balanced Scorecard) 平衡记分卡是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Kaplan与诺朗顿研究院教务长David Norton在1990年所从事的“未来组织绩效衡量方法”研究计划中发明的。平衡计分卡常见的四个维度为财务、顾客、组织

知识管理第6部分--评价

知识管理-评价 《GB/T 23703.6-2010知识管理第6部分评价》 1 评价原则和框架 1.1 评价原则 由于知识自身的复杂性、抽象性,对知识的评价也与组织的经济类型、规模、业务领域、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因而较难构建一个普适性的参考模型,用于各种组织的知识或知识管理的评价。一般来说,遵循下列原则有助于对知识和知识管理作出评价: 1)知识的价值是相对的。某些知识在对于特定的机构在特定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其他应用环境中作用可能较小,也可能毫无用处。 不同的组织、部门、人员对知识的需求不同,知识管理方式也不都相同,在评价知识或知识管理时,应针对特定应用领域进行评价。 2)促进创新 创新是一个组织持续发展的主要源泉之一,也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目标。知识管理促进创新,对管理创新、组织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等都有促进作用,创新的效果可作为知识或知识管理评价的重要依据。3)注重实效 知识或知识管理的作用一般很难精确计量,主要通过其他活动来实现其价值。价值不是知识的内在特性,知识的价值体现在知识或知识管理的应用效果中。 1.2 评价框架 对于评价,首先应明确评价的对象——知识还是知识管理;对于这两种评价对象,可以通过最终结果(结果态)或评价在达到最终结果的过程中某一状态(中间态)两种评价方法。如图1所示。 对知识结果态的评价,主要是评价知识资产;对知识在实施过程中中间状态的评价,可以是评价知识状态或知识质量的评价。 对知识管理结果态的评价,可以通过评价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或财务、文化、创新等相关方面的指标进行。对于知识管理中间态的评价,可以评价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或者通过组织实施知识管理的成熟度来进行。 2 结果态评价 2.1 知识资产 知识资产是能够转化为市场价值、为组织能够带来利润的知识。知识资产包括员工及员工知识,以及有关流程、专家、产品、客户和竞争对手的信息和知识。知识资产可直接促进创新、新产品开发和组织资产增

知识管理概述

幻灯片1 知识管理 K n o w l e d g e M a n a g e m e n t 卫军朝 w e i j c h@g m a i l.c o m 幻灯片2 知识管理推荐阅读书目 ●教材: ●廖开际主编.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幻灯片3 知识管理推荐阅读书目 ●英文书目: ●Ikujiro Nonaka, Hirotaka Takeuchi.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Davenport, Prusak. ●Working knowledge: 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 1998,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Murray Jennex. ●Case studie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2005.,Idea Group Publishing 幻灯片4 其他中文参考书目与译著 ● 1.柯平.知识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7 ● 2.王德禄.知识管理的IT实现——朴素的知识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 3.夏敬华,金昕.知识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 4.苏新宁.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 5.林东清等.知识管理理论与实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 6.李华伟,董小英,左美云.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 幻灯片5 ●7.邱均平等.知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8.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等.知识管理.杨开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波 士顿: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 ●9.Karl Eric Sveiby.知识型企业的管理——通过鼓励创造性来增加价值.梁立新译。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企业知识管理文献综述

企业的知识管理 本文在于讲述知识管理的概念,知识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和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战略运用,从中得出知识管理在运用中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文献的方式阐述知识管理、知识创新、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战略运用和知识管理的问题。 主论点:企业知识管理:企业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出现的新兴管理思想,并不孤立于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之外。它本身就是从其他管理领域中提取有关“知识”的管理理念,经过抽象和综合分析,才逐渐形成的一种战略思想。 文献一:因此,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战略管理、人力资源、财务、行政、市场、研究与开发等管理领域,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知识管理这一棵管理学科中的幼苗,是在众多原有管理范畴的共同滋养下才逐渐成长、发展成一个宏伟而完整的思想体系的。在知识管理已经走向独立、知识管理的理论体系已经足够壮大和成熟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考察一下最初孕育了它的那些管理领域,到底发生了哪些令人惊奇的变化,同时也从企业管理整体的高度来重新审视一下知识管理。 在考察知识管理思想与其他管理范畴之前,我们应该首先承认,知识管理并不是企业的一项职能,而是一种经营思想。 分论点一:企业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来源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知识创新及其管理问题的提出正是出于知识创新对现代企业重要性的思考。 文献二:现在的竞争是以时间为基础的竞争,新产品和效率的优势由于竞争对手的模仿而越来越难。因此知识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新知识的重要来源,它是确保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现代企业把知识创新的概念拓展到更宽的范围。它通过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积累新知识,达到创造知识附加值,谋取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它包括多个侧面:技术创新(又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努力过程,当前正处于改革的进程中,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一

关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知识管理评价模型构建-123

关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知识管理评价模型构建 [论文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知识管理评价 [论文摘要]文章基于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内涵的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从近期、中期、远期层次,构建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相应确定权重,形成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模型,旨在帮助企业发现自身不足,为企业加强知识管理提供参考。 1总体思路 总的思路是将整个评估体系建立在目标实现的基础上。简而言之,就是通过考察企业目标的实现程度来反映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的效能。同时,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个目标的层次,以及各个层次目标中所包括的指标和重耍度,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考虑权重的情况,形成最后的知识管理效能的评估量化值。 层次分析法首先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提出一个总体的目标,然后将问题按层次分解,对同一层次内的诸因素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出相对于上一层次目标的各自的权系数。这样层层分析,直至给出所有因素相对于总目标而言的按重要性的排序。 对于现代组织而言,目标的制定是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管理的目的所在,因而以知识目标实现作为知识管理绩效度量的指标是非常合适的。在上述绩效评估目标体系下,下面将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的评估模型。 2指标的分层量化 按照上文所述的知识目标的三个层次,我们可以将整个评估目标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分开考虑,同时在不同层次的目标中选取最后的评估指标。知识目标可以分为近期、中期和长期三个层次。 在一个总的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分为以上三个层次。然后在每一个层次中, 确定对目标影响最大的制约因素,通过对这些制约因素的分析,得到目标的受影响情况,之后在综合几个分层次的目标情况反映整个最终目标的性质。 2. 1近期目标层 近期目标通常以组织的知识共享水平作为评价标准。 具体涉及组织内部显性知识的共享水平,包括组织内部显性知识编码化的水平和组织内部部门之间的交流水平;组织内部隐性知识的共享水平,包括员工个人知识显性化水平和组织内人际交流水平;组织外部显性知识的共享,包括外部知识编码化和组织对外部的沟通水平;组织外部隐性知识的共享,包括外部隐性知识内部化和外部隐性知识显性化。 在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具体交流方式作用情况更能反映企业的知识共享水平。企业是一个员工的结合体,员工之间的信息传递包括了多种方式,有物理的、有虚拟的、有即时的、有延迟的。各种交流方式对知识交流效果的作用程度是不一致的,根据对象的不同和个体情况的差异,不同交流方式的作用情况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根据我们对具体交流方式的作用情况的分析,认为具体交流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指标,作为近期企业知识交流水平的目标评价指标。 传统印刷媒体的出版频率,称为A1。在这个指标中,我们需要着重强调以

知识管理评估模型及在MATLAB上的实现_蒋翠清

第30卷第12期 2007年12月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 U RN AL O F H EFEI U N IV ERSIT Y OF T ECH N OL O GY V ol.30No.12 Dec.2007 收稿日期:2006-12-21;修改日期:2007-04-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471046) 作者简介:蒋翠清(1966-),男,安徽无为人,合肥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知识管理评估模型及在M AT LAB 上的实现 蒋翠清, 李有为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摘 要: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神经网络的知识管理评估模型,介绍了它的评价原理和学习算法,并介绍了一个在M A T L A B 软件上实现的实例;企业可以利用该评估模型对企业知识管理的效果进行大致的评估,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参考。 关键词:知识管理;神经网络;M A T L A B 软件 中图分类号:C9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060(2007)12-1665-04 Research on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model and its realization in MATLAB JIANG Cu-i qing, LI You -w ei (Sch ool of M anagem ent,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 efei 230009,Ch ina) Abstract:A know ledge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neur al netw orks is pro posed,and its evaluation principles and learning algorithm are described.A n application ex ample using M AT LAB so ftw are is presented.Enterprises can use this model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 f know ledge manag em ent,and the ob -tained results are useful for decision -making m anagers. Key words:know ledg e manag em ent;neural netw ork;MAT LAB 0 引 言 21世纪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社会,当前企业的竞争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竞争,也不再只是以机械设备为代表的传统生产技术的竞争,而是以 软 的技术,即物质含量越来越少,人的思维方式和信息及智慧的含量越来越高为特征的 软 的技术竞争[1]。竞争的主战场从技术前沿进一步向前推移,转入了技术的基础 知识的层面。在微观层面上,知识生产力也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和发展的关键,企业知识管理正变得日益重要。评估是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 没有评估,就没有管理 ,任何政策的执行如果没有对其绩效进行评估就无法产生反馈信息,组织就无法了解执行的效果,以及方向是否正确,达成率如何,有什么问题及投资报酬率如何等等。在实施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都非常希望对知识管理进行评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2]: 有效地沟通及了解知识管理推动的过程和目的; 管理员工的行为; 确切地了解企业本身知识的竞争能力; 寻找知识管理推动失败的症结; 明确地把握资源的投资报酬率。 基于以上原因,企业知识管理评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在知识管理的主要评估方法中,定性化的评估太过于主观,容易被人有意操纵,而财务指标导向的定量化评估又太过于片面[3] 。对于企业来说,知识管理定性化的效益,是较难量化的部分,但这却是企业非常重要的根本核心能力。因此,本文尝试用神经网络的方法对知识管理进行评估,并在M ATLAB 上实现。这种方法可以将企业的定性化指标综合分析,对企业的知识管理绩效进行简单的评价。虽然一个参数的输出结果过于简单,但可以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很好地参考作用。

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统计分析了近三十年十年来国内在企业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现状,描述了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归纳了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并结合作者目前知识水平,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综述 1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单纯的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本不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知识正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生存的重要资源。做好企业知识管理,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本文对近三十年来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2 文献统计分析 2.1 数量分布2014年11 月20日,利用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以“企业知识管理”为检索词,进行篇名路径检索,得到以下统计结果(见表1) 。 表1 企业知识管理论文篇数年度分布 年份数量(篇)比例(%) 2014 175 5.27 2013 212 6.38 2012 189 5.68 2011 259 7.79 2010 252 7.58 2009 309 9.29 2008 280 8.42 2007 256 7.70 2006 263 7.91 2005 223 6.71 2004 208 6.26 2003 216 6.50 2002 141 4.24 2001 145 4.36 2000 102 3.07 1999 59 1.77 1998 16 0.48 1997 3 0.09 1996 1 0.03 1995 1 0.03 1994 2 0.06 1993 0 0.00 1992 1 0.03 1991 0 0.00 1990 2 0.06 1989 0 0.00

万科集团知识管理分享

万科集团知识管理实践分享 作者:万科副总裁陈东锋博士 首先,欢迎全国各地的房地产行业同行们,今天下午来到这里交流房地产行业的知识管理。我觉得今天下午的讨论特别有意义,特别刚才跟世联地产等几位老总沟通,我觉得他们做得特别好。我相信在座的同行可能也做得特别好,可能以前没有机会做沟通,我就先抛砖引玉,把房地产行业管理的思考给大家做这样一个分享。 房地产行业除了资金密集型,还是知识密集型。知识管理特别特别重要,可能比其他行业还重要。 第一,我们这个行业知识管理为什么这么重要?这是业务的需要和战略的需要。一是我们业务特别复杂,房地产整合了十几个行业,从钢筋、水泥、家具、绿化等等,要跟这些都打交道。这个行业特别复杂,因为整个资源很多,要做好很难。 第二,我们大部分企业都是多项目、多城市。不同的城市文化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不同。第三,我们这个行业跟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小孩子怎么玩,老人怎么散步,怎么做饭、教育、配套。这个行业基本上跟衣食住行都非常紧密,但是细节、体验都要考虑,要做好一个楼盘不容易。 第四,变化多和快。客户的需求跟五年前、十年前比,人家要看房子的设计和景观到整个配套完全不一样。现在全球对节能环保、绿色要求很多,导致这个行业如果不学习就退步了,就很难跟上时代的潮流。 第五,行业不成熟。这个行业发展太快,行业成熟度、精细管理意识不足。 第六,人才经验不足。我们的设计师、工程师、客服服务人员,因为行业发展太快,所以人才培养跟不上。 所以,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显得特别重要,比零售、快销品更复杂,知识更多,更容易犯错,做好更难。所以知识管理对我们行业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东西。 可能各企业都深有感受,行业问题反复出现。第一,重复错误,一个错误可能是五年前发生的错误,但是今天另外一个项目出来,他又犯错了。比如空调位置没有做好、厨房洗菜的地方太小、拐角冰箱放不进去,重复错误是一个项目又一个项目来,基本上很难避免。第二,浪费特别多。因为没有一次做好,导致很多返工、变更、维修投诉,这些都是浪费,如果一次做好了,后面就不需要了。为什么没有做好?就是因为前面很多知识没有传递到位。一个新的城市、新的设计师、新的施工工程经理,没有传承过去的经验教训,导致了很多问题。

对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效能的量化评估体系

对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效能的量化评估体系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ric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enterprises 、影响知识管理作用的因素 影响知识交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由于各个企业具体情况的不同也有一些变化,但从大的方面来说,要顺利完成知识交流,就需要两大要素,一是组织技术架构,另一个就是组织中“人”的要素。具体说来,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信息系统和企业内外知识库。这是知识管理实现的基本物理构件,企业还要为知识管理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如计算机、网络、企业内部刊物等,收集知识并促进企业内部知识流动和共享。一个完善的企业系统知识平台要全天候开放,因为企业员工的灵感是随时随地产生的,提供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使之能随时随地实现与他人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但并不是没个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都能实现如此功能,不够完善的知识平台,就可能造成知识流的流通不畅。 2)组织结构,包括等级分布、专业化程度以及标准操作等。因为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往往需要有一个为知识实践提供方向的整体系统方法和策略,必须有知识共享的指导原则,因此,企业本身的专业化和规范化程度就会对知识交流方式及其效果产生影响。另外,完整的知识交流过程,还包括反馈环节,因此,企业中也要有相应的知识反馈机制,对企业的知识管理进行必要的监控,以便了解知识管理运行的情况,并在现有知识管理的基础上,设计新的知识管理方案。 3)企业环境的影响,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政策和竞争环境等。企业是社会的企业,整个社会对知识经济的重视程度、企业所处行业对知识的利用程度、知识的商品化程度都会大大影响到单个企业的知识管理模式和实现深度。同样,同类竞争对手的知识管理实施情况也对企业内部知识交流有刺激作用。 4)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必须支持知识创新、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等行为,企业员工要知道如何在一起学习,知道如何协同支持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适合知识交流的企业文化应该是能帮助在企业内部消除人员之间知识交流的障碍,实现知识的自由、直接交流;并消除中间知识流通环节,减少知识的扭曲;在保守企业秘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知识共享和知识流动的良好氛围。反之,过于传统过于保守的企业文化在知识交流方面可能会有阻碍效应。 5)员工个人素质,对知识管理系统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对知识交流的态度是否热情,积极性高下等。显然,在对本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都没有太多概念的条件下,谈如何利用知识管理系统进行知识交流和显得过于理想化。 6)知识交流的途径和模式。企业内部要有通畅的知识共享和知识交流的途径,使企业员工知道从哪儿能够获得需要的知识。不同的手段,产生的知识交流效果也各不相同。比如在线培训,就是知识共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员工学会在整个系统中学习,检索材料和考试,而系统同时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考核分析,以求挖 不断在掘潜在人才。在此过程中,就涉及到人与人以及人与固化知识交流的多重途 径,每种途径的交流效果会受到不同环境的干扰而有所不同。 7)高层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及其采取的激励手段。如果高层重视对企业员工

知识管理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分析.doc

知识管理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分析 摘要:当今时代下,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形势,企业要想抓住发展机遇,通过现代化管理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就需要给予知识与信息资源以充分的重视,将信息化建设与知识管理相融合,进而全面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构建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现阶段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基于知识管理下如何实现企业信息化绩效的进一步提升,亟待解决。本文首先构建了基于知识管理下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其次为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知识管理;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era, in the face of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situation, enterprises are to seize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to enhance their overall competitive strength through modern management, we need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 give full attention to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us enhance their management ability,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business at this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knowledge-based enterprise information

知识管理文献综述

本科生课程论文 院系信息技术系 专业教育技术学 课程名称教育技术文献选读 论文题目知识管理的文献综述 姓名学号张雄伟 邓选义 江守明 李登峰2009213991 任课教师熊才平

知识管理的文献综述 张雄伟江守明李登峰邓选义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教育技术09级武汉430079摘要:知识管理是上世纪产生,由现在的知识经济带动的一个热门领域。知识管理是对信息资源进行动态管理的过程,有助于我们了解知识管理的基础理论、发展现状和相关技术与应用,同时也有利于社会改革中的个人能力的体现。 关键字:知识管理 随着全球从工业经济时代步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与其他经济形态相比生产力中的基本要素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生产资料已由有形物质变成无形信息,劳动力形式也已从以体力为本转换成以脑力为本,或者说知识和智力已成为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同时知识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随着资料与信息的持续繁衍,出现了“信息烟雾(infosmog)”——资料过多而造成的瘫痪.我们有必要对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知识经济发展的前景表明,企业的知识将成为和人力,资金,能源等并列的资源,并且成为企业的第一生产要素。相应地,知识管理被提到议事日程,成为管理学中的一个热门的前沿领域。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企业的战略模式,企业已经由以制造为基础的生产体系转型为一个以智力资本为基础的价值体系,通过知识的积聚、创新和管理来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和产业链整合。对一个企业来说,未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如何识别和获取相关知识,如何转化为技能和能力,如何为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而保存和分配这些能力。因此知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其作用日益重要,成为决定组织成功和经济发展的关键 一、知识管理的起源: 20世纪30年代,哈耶克(Hayek)在其《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的论著中专门论述了

西门子的知识管理实践.

西门子的知识管理实践 在知识管理的引进和实施方面,咨询公司走在了前面,如安永公司、普华永道公司等。而作为一个传统型企业——西门子公司,对知识管理的认识以及具体的实施方面,也走在了前列。它试图通过对知识的有效管理,来提升企业在各个业务领域的业务价值。. 西门子推行知识管理,同样来源于外部市场、内部组织、技术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为创造更多的客户价值,为改善业务运营,西门子认为必须采用新的协作和管理方法——知识管理,来创造全球化的知识网络,不仅将业务“触角”延伸还要使其更加智能化。具体来说,以下八个方面成为西门子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驱动力: ?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密集化和客户导向化要求西门子必须能够有效管理产品以及客户知识; ?组织的价值正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员工人及其创造的知识中,但这些知识员工比以往更具流动性,为了有效保护组织和个人知识,也必须要进行知识管理; ?在业务过程、组织架构以及外部协作等方面越来越强调创新,而创新的基础正在于知识管理; ?战略联盟正成为建立持续竞争优势的可靠保障,这要求西门子能够将知识管理的范围拓展到企业之外; ?电子商务、协同商务是商务变革的趋势,如果将在内部知识管理上的经验用于和客户、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的知识交流和沟通,将可带来极大的竞争优势; ?全球化、分散化以及过程导向、基于团队的组织结构使知识沟通变得困难起来,但是知识社区成为超越业务和职能边界的第三种组织形式,能够有效实现知识管理; ?个人一方面受困于不断增长的信息,另一方面承受着决策实时化的压力,而知识管理能够提供传输信息和知识的有效工具,帮助员工从压力中“解脱”出来; ?技术的发展使知识联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来、现在、一起”方式,为创造跨时空的整合知识环境创造了条件。 西门子公司希望通过一系列知识管理实践,能带来在产品上市时间、战略应变能力、成本、客户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改善,如:

(完整版)年度知识管理工作计划模板

xx年知识管理工作计划 第一部分,竞争对手知识管理现状盘点与本公司知识管理现状 一、竞争对手知识管理现状盘点 二、本公司知识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现状:具备一定规模的知识资产存量;拥有知识整合团队; 2.存在的问题 知识库存量不足,质量难以满足需求;知识需求缺乏评估;知识传递通道不畅;知识共享参与积极性低;无知识创新机制。 第二部分,本年度工作目标与计划 一、目标:完成知识管理框架的初步搭建。 二、具体计划 1.平台搭建与管理 平台培训:配合系统上线,组织全员培训,下发管理规范; 日常维护:文档维护,系统桌面维护,系统后台维护; 数据分析:文档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应用数据收集分析; 2.知识库建设 知识梳理:以“知识库+文档分类规范”为依据梳理现有知识,以岗位职责说明为辅进行补充; 知识需求分析:以知识梳理结果为依据形成需求调研初稿,征求专家意见,经调整后下发,收集基层意见反馈以形成终稿; 知识地图绘制:按知识需求绘制相应知识地图; 知识来源渠道开拓:分别开拓内部和外部知识来源渠道。

3.知识管理团队建设 经理:一人。平台后台维护;知识管理制度建设;知识管理团队管理;制定知识管理活动评估与激励办法并执行实施;相关部门与分机构的协调沟通;知识渠道开拓与管理维护。 专员/助理:一人。平台桌面维护;与分机构知识管理负责人的对接工作;文档处理与数据处理;协助上级工作。 分机构设知识负责人:若干。针对基层的平台应用及知识管理相关的规范制度培训; 项目文档收集、上传、城市地图更新;配合组织知识管理活动;知识管理相关数据及反馈意见的收集;即时汇报基层人员变动情况。 4.知识管理日常推进 知识收集与更新:依现有知识体系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收集。 知识推送:利用各种手段对基层员工进行较高频率的知识推送。 知识活动组织:按推进进度设计组织形式活跃的知识活动,并保障推进。 5.知识管理制度初步建设 平台管理制度:平台使用规范、安全保障规范、平台管理办法。 评估与激励机制:根据知识活动设计评估与激励方法,并实施。 6.其他协同 其他活动组织与落实的配合协同。 专家库与平台“专家网络”模块的对接与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的绩效评价

企业知识管理的绩效评价 伴随知识经济浪潮的来临,知识的战略性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知识利用愈发广泛,经营决策尤其依赖知识支持,经济运行利用信息网络水平加深,经济增长极其重视持续性。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国家重点支撑产业,完成了由长久以来的农业、工业向以信息与知识为中心的知识型产业的更改,推动了以知识为中心的组织和知识管理的出现,由此成为专家学者重点研究的领域前沿,企业也相继开始关注知识管理的理论并将其运用在自身增长环节中。电信行业在知识管理方面有着其他行业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主要表现在知识获取及知识储存方面,因其业务的需要,运营商早已在其信息管理体系里收录了以顾客为重点的全面完备的数据资料;同时,其客户关系管理也要求企业在进行知识管理的应用时,需要更多的关注以顾客为主的客户体验方面的建设,通过对客户信息的分析和加工,凭据客户的消费习惯,对主营业务重新准确定位、优化产品设计,从而提高顾客对运营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及时准确的反映市场需求动向,如何对电信企业的知识管理应用做出准确的评价,是本文的目的所在。本文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从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技术设备、知识流程、市场潜力5个方面来进行设计的。 组织结构主要考察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结构对知识管理运用的影响,知识管理工作能在多大水平上对组织绩效带来积极作用;人力资源主要考察员工知识管理能力及意愿如何,是否能为组织绩效的增长贡献出最大力量;技术设备主要考察电信运营企业管理体系建设水平,是否能够支持组织知识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为知识管理提供必要保障;知识流程主要考察电信运营企业知识的存储、更新及转化能力,为知识管理提供基础保障;市场潜力主要考察电信运营企业的知识管理服务工作为组织经营管理带来了多少绩效。在实证分析部分,采用本文架构的评价模型对中国移动安徽公司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技术设备、知识流程、市场潜力进行了评价,由此获得了目标企业的知识管理绩效存在于良好和一般这一组动态体系中,这个评价结果与目标企业的事实状况基本吻合,本文所表达的指标体系权重分布的有效性经过本实例的检验得到保证。

APQC知识管理评估方法详细看

APQC知识管理评估方法详细看 APQC根据知识管理实施阶段情况,提出“知识管理评估钟形曲线”的概念,并发展了相关的知识管理评估技巧。 知识管理的评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判断知识管理的普及水平及对组织的影响就如同评估营销,员工发展或其他的管理活动对组织的贡献这些问题一样复杂,然而,要想使知识管理真正能产生作用,知识管理的评估就是必须的。 APQC(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通过对许多实施知识管理的客户的基准研究,确认出一些基本的评估方法,以及这些评估方法对组织的影响。结果发现,对知识管理评估的需求在公司的业务发展周期过程中遵循着钟形曲线的发展模式。比如在早期的知识管理实施阶段,并不需要正式的评估方法。随着知识管理的工作越来越系统化和更广泛,对知识管理的评估需求将稳步增加。但后来,随着知识管理工作日益成为一种制度,对某项知识管理的评估需求将减少,公司将需要一种新的评估知识密集型业务流程运作是否有效的方法。下面,将通过对一些领先公司实施知识管理阶段的研究来说明一个长期困扰着企业的问题:“究竟如何评估知识管理的价值”。

第一阶段:进入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第一把火来源于灵感的闪烁,也就是说,组织中的某些人对于知识管理异常的兴奋,他们尤其对组织成功地建立了知识获取,转移,使用的机制后的前景充满了憧憬。于是,他们开始寻找机会与他人共享这种憧憬,并试图利用机会来证明知识管理对于组织的价值。他们的任务则在于创立一个远景,来激励其他的员工也行动起来共同探索如何利用知识管理来为组织和员工创造价值。 适用这一阶段的评估方法: 公司管理层的所有成员必须懂得从事知识管理的价值——但对于这个阶段来说,可能更多的理解在于理论上的,而不是具体数字上的。其中,最有效的说服管理层实施知识管理的方法是找到组织内部面临的最大问题。比如说发现组织内存在过多的重复劳动,在某些业务领域知识流失问题严重。总之,要暴露出知识管理能迫切解决的问题,发现知识管理的需求,比如可以通过对公司重要相关利益人的访谈发现组织因为存在知识管理问题而导致的时间,精力,金钱浪费现象。对于那些对于知识管理表示怀疑的人来说,还可以通过与相关行

隐性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隐性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The R evie w on T acit K now ledge Management 李一楠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济南 250100) 摘 要 隐性知识的挖掘和转化已成为知识创新和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从隐性知识的内涵、测量与获取、传播与转化等方面对国内外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并对今后的研究作出展望。 关键词 隐性知识 知识管理 知识转化 研究综述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被认为是企业获得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而隐性知识由于其难以模仿、描述及传播,则被认为是企业竞争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按照德尔菲集团(Delphi Group,1997)的研究,42%的组织知识来源于员工的头脑(employee’s brain),即个体隐性知识[1]。因此,隐性知识管理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围绕如何开发、利用隐性知识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归纳了目前关于隐性知识的内涵、测量与获取、传播及转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对隐性知识的管理研究作了展望。 1 隐性知识的内涵与特征  1.1 从哲学及心理学角度进行的探讨 1958年,英国物理化学家和哲学家Michael Polanyi在《个人知识》中首次提出了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又译为默会认识)的术语。他认为:“人有两种类型的知识。通常称作知识的是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达的知识,只是其中的一种类型。没有被表达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比如我们在做某件事的行动中所掌握的知识。”[2]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他认为隐性知识是沉默的、心照不宣的、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知识,来源于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所有理解都是基于人们的内心留住(indwelling),即个人的心智模式。隐性知识非常有价值,但是它难以捕捉和限定,有些甚至难以表达[3]。Polanyi主要是从认知科学角度来研究隐性知识。 美国心理学家Robert J.Sternberg从心理学角度对隐性知识概念进行了界定,他认为隐性知识是指以行动为导向的知识,是程序性的,它的获得不需要他人帮助,它能促使个人实现自己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同时隐性知识反映了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以及在追求和实现个人价值目标时所运用知识的能力。Sternberg归纳了隐性知识三个关键特征:主要通过个人经验获得;是程序性的、以行动为导向的知识;对个人具有实际价值[4]。  1.2 从管理学角度进行的探讨 从管理学角度探讨隐形知识主要涉及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已成为企业创新的源泉,能够不断为企业带来竞争利益。一些组织理论研究者进一步扩展了隐性知识的内涵。Winter、Nels on、S pender等在对企业能力的研究中,认为企业内部存在着隐含性的组织知识[5~6]。企业隐性知识是指存在于员工个体和企业内各级组织中难以规范化、难以言明和模仿、不易交流与共享、不易被复制或窃取、尚未编码和显性化的各种内隐性知识,同时还包括通过流动与共享等方式从企业外部有效获取的隐性知识。企业层面的隐性知识呈现出单个个体或群体所无法具有的知识特质,表现为只有企业层次才具有的企业文化、价值体系和企业惯例等,它是在对员工个体、群体和从企业外部获取的各种知识有效转化、整合和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从个体视角进行研究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美国管理学家Peter F.Drucker认为“隐性知识,如某种技能是不可能用语言来解释的,它只能被演示证明它的存在,学习这种技能的唯一方法是领悟和练习”。Drucker认为隐性知识主要是源于经验和技能[7]。Burlton(1992)解释说:隐性知识是人头脑中,常常是人们自己也不知道的知识,即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他们知道什么[8]。Verna Allee(1997)认为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体中的私人的、有特殊背景的知识,它依赖于体验、直觉和洞察力,以我们内在携带的“意念模型”为中心,这些意念模型是概念、形象、信仰、观点、价值体系以及帮助人们定义自己世界的指挥原则[9]。日本知识学教授Ikujiro Nonaka在《论知识创造的动态过程》一文中认为“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它深深地植根于行为本身,植根于个体所处环境的约束,如某种工艺或专长、某种专门的技术或产品市场、工作小组或团队的业务活动,它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他还认为隐性知识不仅隐含在个人经验中,同时也涉及个人信念、世界观、价值体系等因素[10]。 各学科由于研究方法的差异,对隐性知识有不同的解释和研究侧重点。尽管目前对隐性知识还没有一个明确定义,但已有一些共识,集中在以下几方面:a.隐性知识是没有被编码和 作者简介:李一楠,女,1982年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国内知识管理现状

国内知识管理现状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其《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曾阐明知识已是一种生产的要素,而且是全球化经济环境中最重要的关键资源。但是,据一项统计调查显示,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目前仅有20%的企业经验知识被保存和文件化。换句话说,企业组织内外仍有非常多的和企业获利及竞争力有关的知识被隐藏起来而不自知。因此采用知识管理手段把遗失的80%知识充分应用,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便是知识经济下的成功关键因素之一。(蓝凌软件总结) 时至今日,国内知识管理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它不仅成为优化和提升企业管理的新的管理工具,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应用方向。 目前,国内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正呈现出一种务实的现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不满足于热烈的知识管理概念讨论,而是转向脚踏实地的知识管理实践。这种转变从我们对国内企业知识管理关注和投入的调查中就能看出端倪。 1.1 对知识管理关注和投入明显增加 在“对知识管理关注和投入变化”方面,有53%的被调研者表示“关注和投入”在增加;有25%的被调研者表示“关注和投入没有变化”、有8%的被调研者表示“关注和投入在减少”、有13%的被调研者表示“不清楚”。整体来看,这个变化趋势让我们对知识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感到乐观。 就“对知识管理的关注度”来说,有11%的被调查者表示知识管理“在业务中被自如应用”等,某种程度上已经有效地将知识管理融入到日常业务运作中,如青岛啤酒、天狮集团、宝钢集团等;有24%的被调查者表示知识管理“是热点,得到战略关注”,比如华为公司、摩托罗拉中国技术公司、西门子中国、招商证券等;有32%的被调查者表示知识管理“是热点,但没有处于战略高度”;也有28%的被调查者表示知识管理“没有得到太多关注”;而“从来没有开展知识管理活动”的比例只为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