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的设计程序有哪些

公园的设计程序有哪些
公园的设计程序有哪些

公园的设计程序有哪些?

园林设计

园林设计的工作范围可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以及城市街区、机关、厂矿、校园、宾馆饭店等。公园设计内容比较全面,具有园林设计的典型性。公园的设计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园林设计的前提工作

1、掌握自然条件、环境状况及历史沿革

(1)甲方对设计任务的要求及历史状况。

(2)城市绿地总体规划与公园的关系,以及对公园设计上的要求,城市绿地总体规划图,比例尺为1:5000~1:10000。

(3)公园周围的环境关系,环境的特点,未来发展情况。如周围有无名胜古迹、人文资源等。

(4)公园周围城市景观。建筑形式、体量、色彩等与周围市政的交通联系,人流集散方向,周围居民的类型与社会结构,如,属于厂矿区,文教区或商业区等的情况。

(5)该地段的能源情况。电源、水源以及排污,排水,周围是否有污染源,如有毒有害的厂矿企业,传染病医院等情况。

(6)规划用地的水文、地质、地形、气象等方面的资料。了解地下水位,年与月降雨量。年最高最低温度的分布时间,年最高最低湿度及其分布时间。年季风风向、最大风力、风速以及冰冻线深度等。重要大型园林建筑规划位置尤其需要地质勘察资料。

(7)植物状况。了解和掌握地区内原有的植物种类、生态、群落组成,还有树木的年龄,观赏特点等。

(8)建园所需主要材料的来源与施工情况,如苗木、山石、建材等情况。

(9)甲方要求的园林设计标准及投资额度。

2、图纸资料

除了上述要求具备城市总体规划以外,还要求甲方提供以下图纸资料

除了上述要求具备城市总体规划以外,还要求甲方提供以下图纸资料:

(1)地形图。根据面积大小,提供1:2000,1:1000,1:500园址范围内总平面地形图。图纸应明确显示以下内容:设计范围(红线范围、坐标数字)。园址范围内的地形、标高及现状物(现有建筑物、构筑物、山体、水系、植物、道路、水井,还有水系的进、出口位置、电源等)的位置。现状物中,要求保留利用、改造和拆迁等情况要分别注明。四周环境情况:与市政交通联系的主要道路名称、宽度、标高点数字以及走向和道路、排水方向;周围机关、单位、居住区的名称、范围,以及今后发展状况。

(2)局部放大图。1:200图纸主要提供为局部详细设计用。该图纸要满足建筑单位设计及其周围山体、水系、植被、园林小品及园路的详细布局。

(3)要保留使用的主要建筑物的平、立面图。平面位置注明室内、外标高;立面图要标明建筑物的尺寸、颜色等内容。

(4)现状树木分布位置图(1:200,1:500)。主要标明要保留树木的位置,并注明品种、胸径、生长状况和观赏价值等。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木最好附以彩色照片。

(5)地下管线图(1:500,1:200)。一般要求与施工图比例相同。图内应包括要保留的上水、雨水、污水、化粪池、电信、电力、暖气沟、煤气、热力等管线位置及井位等。除平面图外,还要有剖面图,并需要注明管径的大小,管底或管顶标高,压力、坡度等。

3、现场踏查

无论面积大小,设计项目的难易,设计者都必须认真到现场进行踏查。一方面,核对、补充所收集的图纸资料。如:现状的建筑、树木等情况,水文、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另一方面,设计者到现场,可以根据周围环境条件,进入艺术构思阶段。“佳者收之,俗者屏之”。发现可利用、可借景的景物和不利或影响景观的物体,在规划过程中分别加以适当处理。根据情况,如面积较大,情况较复杂,有必要的时候,踏查工作要进行多次。

4、编制总体设计任务文件

设计者将所收集到的资料,经过分析、研究,定出总体设计原则和目标,编制出进行公园设计的要求和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公园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关系。

(2)公园所处地段的特征及四周环境。

(3)公园的面积和游人容量。

(4)公园总体设计的艺术特色和风格要求。

(5)公园地形设计,包括山体水系等要求。

(6)公园的分期建设实施的程序。

(7)公园建设的投资框算。

二、总体设计方案阶段

在明确公园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关系,确定了公园总体设计的原则与目标以后,着手进行以下设计工作。

1、主要设计图纸内容

(1)位置图属于示意性图纸,表示该公园在城市区域内的位置,要求简洁明了。

(2)现状图根据已掌握的全部资料,经分析、整理、归纳后,分成若干空间,对现状作综合评述。可用圆形圈或抽象图形将其概括地表示出来。例如:经过对四周道路的分析,根据主、次城市干道的情况,确定出入口的大体位置和范围。同时,在现状图上,可分析公园设计中有利和不利因素,以便为功能分区提供参考依据。

(3)分区图根据总体设计的原则、现状图分析,根据不同年龄段游人活动规划,不同兴趣爱好游人的需要,确定不同的分区,划出不同的空间,使不同空间和区域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并使功能与形式尽可能统一。另外,分区图可以反映不同空间、分区之间的关系。该图属于示意说明性质,可以手抽象图形或圆圈等图案予以表示。

(4)总体设计方案图根据总体设计原则、目标,总体设计方案图应包括以下诸方面内容:第一,公园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公园主要、次要、专用出入口与市政关系,即面临街道的名称、宽度;周围主要单位名称,或居民区等;公园与周围园界是围墙或透空栏杆要明确表示。第二,公园主要、次要、专用出入口的位置、面积,规划形式,主要出入口的内、外广场,停车场、大门等布局。第三,公园的地形总体规划,道路系统规划。第四,全园建筑物、构筑物等布局情况,建筑平面要能反映总体设计意图。第五,全园植物设计图。图上反映密林、疏林、树丛、草坪、花坛、专类花园、盆景园等植物景观。此外,总体设计图应准确标明指北针、比例尺、图例等内容。

总体设计图,面积100hm2以上,比例尺多采用1:2000~1:5000;面积在10~50 hm2左右,比例尺用1:1000;面积8 hm2以下,比例尺可用1:500。

(5)地形设计图地形是全园的骨架,要求能反映出公园的地形结构。以自然山水园而论,要求表达山体、水系的内在有机联系。根据分区需要进行空间组织;根据造景需要,确定山地的形体、制高点、山峰、山脉、山脊走向、丘陵起伏、缓坡、微地形以及坞、岗、岘、岬、岫等陆地造形。同时,地形还要表示出湖、池、潭、港、湾、涧、溪、滩、沟、渚以及堤、岛等水体造形,并要标明湖面的最高水位,常水位,最低水位线。此外,图上标明入水口、排水口的位置(总排水口方向、水源及雨水聚散地)等。也要确定主要园林建筑所在地的地坪标高,桥面标高,广场高程。以及道路变坡点标高。还必须标明公园周围市政设施、马路、人行道以及与公园邻近单位的地坪标高,以便确定公园与四周环境之间的排水关系。

(6)道路总体设计图首先,在图上确定公园的主要出入口,次要入口与专用入口。还有主要广场的位置及主要环路的位置,以及作为消防的通道。同时确定主干道、次干道等的位置以及各种路面的宽度、排水纵坡。并初步确定主要道路的路面材料,铺装形式等。图纸上用虚线画出等高线,再用不同的粗线、细线表示不同级别的道路及广场,并将主要道路的控制标高注明。

(7)种植设计图根据总体设计图的布局,设计的原则,以及苗木的情况,确定全园的总构思。种植总体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不同种植类型的安排,如密林、草坪、疏林、树群、树丛、孤立树、花坛、花境、园界树、园路树、湖岸树、园林种植小品等内容。还有以植物造景为主的专类园,如月季园、牡丹园、香花园,观叶观花园是园、盆景园、观赏或生产温室、爬蔓植物观赏园、水景园;公园内的花圃、小型苗圃等。同时,确定全园的基调树种、骨干造景树种,包括常绿、落叶的乔木、灌木、草花等。

种植设计图上,乔木树冠以中、壮年树冠的冠幅,一般以5~6m树冠为制图标准,灌木、花草以相应尺度表示。

园林设计方案阶段的多方案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设计选择手段。不同的设计者,由于个人的园林设计经验、经历以及文化素质、修养等不同,而在同一命题下,产生风格、形式迥然不同的方案。

(8)管线总体设计图根据总体规划要求,解决全园的上水水源的引进方式,水的总用量(消防、生活、造景、喷灌、浇灌、卫生等)及管网的大致分布、管径大小、水压高低等。以及雨水、污水的水量,排放方式,管网大体分布,管径大小及水的去处等。大规模的工程,建筑量大。北方冬天需要供暖,则要考虑供暖方式、负荷多少,锅炉房的位置等。

(9)电气规划图为解决总用电量、用电利用系数、分区供电设施、配电方式、电缆的敷设以及各区各点的照明方式及广播、通讯等的位置。

(10)园林建筑布局图要求在平面上,反映全园总体设计是建筑在全园的布局,主要、次要、专用出入口的售票房、管理处、造景等各类园林建筑的平面造型。大型主体建筑,如展览性、娱乐性、服务性等建筑平面位置及周围关系;还有浏览性园林建筑,如:亭、台、楼、阁、榭、桥、塔等类型建筑的平面安排。除平面布局外,还应画出主要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图。

总体设计方案阶段,还要争取做到多方案的比较。

2、鸟瞰图

设计者为更直观地表达公园设计的意图,更直观地表现公园设计中各景点、景物以及景区的景观形象,通过钢笔画、铅笔画、钢笔淡彩、水彩画、水粉画、中国画或其它绘画形式表现,都有较好效果。鸟瞰图制作要点:

(1)无论采用一点透视、二点透视或多点透视、轴测画都要求鸟瞰图在尺度、比例上尽可能准确反映景物和形象。

(2)鸟瞰图除表现公园本身,又要画出周围环境,如公园周围的道路交通等市政关系;公园周围城市景观;公园周围的山体、水系等。

(3)鸟瞰图应注意“近大远小、近清楚远模糊、近写实远写意”的透视法原则,以达到鸟瞰图的空间感,层次感,真实感。

(4)一般情况,除了大型公共建筑,城市公园内的园林建筑和树木比较,树木不宜太小,而以约15~20年树龄的高度为画图的依据。

3、总体设计说明书

总体设计方案除了图纸外,还要求一份文字说明,全面地介绍设计者的构思、设计要点等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位置、现状、面积。工程性质、设计原则。功能分区。设计主要内容(山体地形、空间围合,湖池,堤岛水系网络,出入口、道路系统、建筑布局、种植规划、园林小品等)。管线、电讯规划说明。管理机构。

4、工程总框算

在规划方案阶段,可按面积(hm2、m2),根据设计内容,工程复杂程度,结合常规经验框算。或按工程项目、工程量,分项估算再汇总。

三、局部详细设计阶段

在上述总体设计阶段,有时甲方要求进行多方案的比较或征集方案投标。经甲方、有关部门审定,认可并对方案提出新的意见和要求,有时总体设计方案还要做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在总体设计方案最后确定以后,接着就要进行局部详细设计工作。

公园设计说明范本

江西某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认知 1.1区位关系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共3800万人,地域分为三区: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赣南及东南边境山地。鄱阳湖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庐山为世界名山。 德安县地处江西省北部,处于九江至南昌的中间。地理座标界于东经115°23′—115°50′,北纬29°16′—29°35′之间。县辖9乡4镇,1个国营林场,1个园艺场,国土面积863km2(不含共青),总人口16.07万人,人口密度为186人/ km2。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105及316国道横贯境内,北距九江市55km,南至省会南昌城69km,交通十分便利。 1.2区域自然条件 1.2.1气候条件 天津德安县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湿润气候区,温暖湿润、雨水丰而不调,上半年多阴雨,下半年光照充足,春阴夏热,秋旱冬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8℃,年平均降雨量为1354.1mm,无霜期为214—281天,全年超过10℃的活动积温为5341.5℃,年日照时数为1878.6小时。春秋季短,夏冬季长(春季66天,夏季115天,秋季59天,冬季125天)。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为4.1℃,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28.8℃,年较差为24.7℃。全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 1.2.2土壤条件 德安县土壤由泥质岩类风化物(占总面积55.89%,石灰岩类风化物占22.57%),石英岩类风化物(11.22%),第四级红色粘土(7.48%),河积物(2.04%),湖积物(0.76%),紫色泥岩(少量)等七类成土母质发育而成,可分7个土类,10个亚类,29个土属,79个土种。 1.2.3水文条件 德安县属鄱阳湖水系,县域干流博阳河主源小坳水发源于瑞昌市和平乡粒杂尖,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全长95km,境内79.7km,流域面积863.0 km2,大小支流34条,其中流域面积30 km2以上的有洞霄水、田家河、车桥水、金带河、下头水、庙前港、涂山水等7条支流,水面346.7 hm2。 1.2.4地形地貌 德安县属低山丘陵地区,南北高、东南低,三面环山,东南角临近鄱阳湖滨;北有幕阜山东延余脉—茶子山、潘狮山、金盆寺绵延构成北部低山地形;西南有小岷山呈北东及东西延伸,构成南部低山地形;中部广大丘陵地带尚有彭山呈北东展布高耸。一般山岭海拔高度在200—600m,最高峰为西北部茶子山,海拔为665.1m。最低处为东南角共青天南湖郑泗一带,海拔15m,为全县径流分口处。全县低山面积约169.1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9.6%,丘陵地区面积558.4km2,占64.7%,滨湖波状平原(包括临近鄱阳湖的岗丘缓坡和博阳河两岸的河谷阶地)135.5 km2,占15.7%。 1.3历史文化 1.3.1历史沿革 德安历史悠久,从望夫山(敷阳山)西南麓发掘的商代遗址和城南米粮铺袁家咀发掘的商代遗址表明上古时期人类就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德安县治蒲亭镇古称敷浅源,属扬州,春秋介于吴楚之间,后随朝代变迁,数易隶属,至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立为蒲亭驿,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驿为蒲亭场,至五代吴乾贞元年(公元927年)始升县,命名为德安。至今已有1077年历史。民国期间,先后隶属九江府、浔阳道、第四行政专区、第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目次 前言 (3) 1范围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术语与定义 (4) 4总则 (6) 5一般规定 (6) 5.1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 (6) 5.2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9) 5.3功能分区 (9) 5.4容量与人口 (10) 5.5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10) 5.6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和营销策划 (11) 6专项保护 (11) 6.1保护规划 (11) 6.2森林景观规划 (13) 6.3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13) 6.4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 (14) 6.5基础工程规划 (16) 6.6土地利用规划 (18) 6.7社区发展规划 (19) 7分期建设规划 (19) 8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 (20) 8.1投资估算 (20) 8.2效益评估 (20) 9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 (20) 9.1一般规定 (20) 9.2规划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 (20) 9.3附件 (20) 附录A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21) 附录B规范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目录 (2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同济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楚材、刘滨谊、吴章文、刘颂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一般规定、专项规划、分期建设规划、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等。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省级和市(县)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005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6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LYJ127-91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GB/T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JGJ62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4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国家级森林公园 national forest park 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生态良好,拥有全国性意义或特殊保护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备一定规模和旅游发展条件,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自然区域。 3.2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master planning of forest park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主体功能要求与建设原则,对森林风景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在空间、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与布局,是指导森林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3.3 森林风景资源forest landscape resources

公园设计说明书

一.实施区域现状 1.区域位置:本项目位于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北临德赛二街,南街益洲大道,东临盛华南路,西接元华路,占地222亩,不规则四边形,地势比较平缓,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气候。平均温度16摄氏度,年降雨量1500mm,四季分明。 2.实施区域现状特点:天府新城是成都南部园区的重点发展区,新城位于成都中轴线南段,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该段轴线定义为科技商务中轴线,以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为主导,属于整个城市向南发展的光导区和核心区。 3.交通区位条件优越,距离双流机场12公里,紧临成都火车南站。距成雅、成仁高速公路3公里 二. 设计依据 综合分析场地现状、所处地理条件及地方历史文化沿革,以及城市生态化、园林化发展带来的契机,利用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将自然生态、树木云水、历史文化的表现特性化为园林景观中的视觉效果。通过表征水脉、绿脉、文脉、生态脉的景观设计元素展现一个生态的空间、艺术的空间、文化的空间、休闲的空间和一个永恒的空间;营造一个静穆湿润、游览休闲、康身健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荣的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满足人民对物质和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将公园建成以植被景观为主要景观特色,以历史文脉、地域文化、自然生态为内涵,集观赏游览、文化、娱乐、休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景观优美、使用方便的开放式综合性公园。 整体规划目标是创建“四境”,即“品质高雅的文化环境”、“生机盎然的绿化环境”、“舒适宜人的活力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三.设计原则 1 以人为本原则 人是设计的使用者。因此首先应考虑使用者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创造清新、优美、舒适的公园生态环境,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往往有着不同的行为需求和喜好,创造一处从美学和功能上富于变化的空间,满足不同人群对多样化空间的渴求,实现人民接触自然的最大化,强调服务对象“人”的多重需求和体验要求,强调人的参与性,强调景观延续性、适用性和多样性。 2 生态原则 设计中注意绿化植物配臵结合自然,富有野趣,避免城市化倾向。大处着眼,注意整体效果;小处着手,结合景区、景点创造相应的植物景观。植物观赏区、滨湖休闲活动区、密林游览休闲区,分别运用松、柏、樟等常绿树种以及各种花灌木、耐阴性花卉植物,与相应的或密林幽静、或四季常青、浪漫诗境等的景点氛围相符合。再者就是在保护场地原有林木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多运用本土植物或

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综述

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 综述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综述 标准的制定及编制情况:相关标准有哪些,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管理、技术、服务等),这些标准是否适合国家公园建设的需要等等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现有的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以及该体系与我国现有的国家公园标准适应性。 目前我国已出台的森林公园标准有《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两项国家标准;《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审核导则》、《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操作指南》、《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森林公园工程技术规范》六项行业标准以及各地地标五项。(红字标准需购买) 《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为适应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建设的需要,规范森林开发建设和工程设计,确保设计质量对森林公园的内部区划;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景点与游览方式设计;植物景观工程设计;保护工程设计;旅游服务设施工程设计(包括生态文化及科普宣教设施、餐饮、住宿、娱乐游憩、购物、医疗保健、导游标志及信息化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工程设计,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作为森林公园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规定了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的原则、方法、风景资源基本质量与风景资源基本质量公式;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对于森林公园的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森林公园的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功能分区;容量与人口;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和营销策划;保护规划;森林景观规划;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包括宣教中心、博

塘沽郊野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塘沽郊野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该设计方案均在天津市规划院中完成并属于实际实践项目)项目名称: “绿野沽城”塘沽郊野公园设计 项目区位分析: 该规划区域为东至京山铁路,西至塘汉路,南至北环铁路,北至杨北公路,总面积为25.9平方公里。起步区用地面积:8.2平方公里 郊野公园一期建设: 一期依托现状芦苇和森林资源,集中打造森林公园和核心生态区域,配套修建荷花淀和观鸟亭等设施;结合现状土路修筑官港湖北路和森林公园路串联各景观节点,同时新植树林30公顷。一期初步形成954公顷的郊野公园。一期新增建设用地60公顷。一期集中在现状树林北侧新植树林30公顷,扩大原有种植规模,并将林地引向水岸。 郊野公园二期建设: 二期结合旅游配套和地产开发,集中打造南湖千米堤区域。新植树林80公顷。结合一期道路修筑南湖环路串联各景观节点。在一期的基础上扩充222公顷,二期形成1176公顷的郊野公园。二期新增建设用地37公顷。 郊野公园三期建设: 三期搬迁外围厂房,同时新植大面积树林240公顷,三期增加建

设用地43公顷。三期完成后形成1600公顷的郊野公园。 植栽统计: 片林: 491公顷,乔木54万株林网: 312公顷,乔木11万株补植: 685公顷,乔木15万株种植乔木80万株 乔木:河南桧、北京桧、桧柏、龙柏、蜀桧等、毛白杨、白蜡、刺槐、国槐、火炬树、栾树、香花槐、合欢、竹柳、垂柳、绦柳、馒头柳、臭椿、千头椿、红叶椿、美国白蜡、构树、青桐、泡桐、柿树、苹果树、枣树、山杏、山楂、金叶槐、金叶榆、金枝槐、红花洋槐、速生法桐、法桐、五角枫、杜梨、紫玉兰、白玉兰、丝绵木、杜仲等;花灌木:山桃、金银木、红碧桃、白碧桃、樱花、白丁香、紫丁香、花石榴、紫叶矮樱、紫叶李、黄刺玫、木槿、紫薇、连翘、棣棠、红瑞木、猥实、珍珠梅、平枝栒子、紫穗槐、红王子锦带、西府海棠、垂丝海棠、绣线菊、紫荆、天目琼花、柽柳、毛樱桃、太平花、胡枝子等; 地被:金叶莸、金叶女贞、紫叶小檗、品种月季、丰花月季、地被月季、黄花美人蕉、红花美人蕉、宿根天人菊、波斯菊、金光菊、黑心菊、大花金鸡菊、八宝景天、矮景天、费菜、千叶蓍、大花秋葵、美国紫苑、射干、鸢尾、虞美人、蜀葵、大花萱草、金娃娃萱草、酢酱草、二月兰、马蔺、松果菊、大滨菊、鼠尾草、玉带草狼尾草、大麦草、白晶菊、砂地柏、铺地柏等; 水生植物:水葱、香蒲、黄菖蒲、千屈菜、水生美人蕉、花叶芦竹、菖蒲、红廖、水蓼、红毛稗子、凤眼莲、睡莲、芦苇、荻、荷花等;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深圳市宝安区求雨岭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第一章现状分析与项目定位 一、现状概述 1.1地理位置 求雨岭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牛湖社区,东面隔清平路与东莞市凤岗镇相望,西面为规划建设中的观澜版画基地和观澜高尔夫球场,南面为牛湖社区,含牛湖与鳌湖新村、老村,北面为规划建设中的燃气基地和规划建设的3号路,公园园区用地面积约19.437公顷。 1.2自然条件 1.2.1气候 观澜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总特征可概括为夏长冬短,春秋相连,降水丰富,风清宜人。年均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属降水非常丰沛的地区。降水集中在五至九月,十至四月降水偏少,但因气温较低,故不显得干燥。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日照数为212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404.9兆焦耳/平方米。规划区域年平均温度为22.4℃,年平均降雨量约1700~2000毫米。 1.2.2地貌 求雨岭公园属于低山丘陵地貌,主峰位于公园山体中部,海拔119.68米,东、西次峰海拔均超过80米,区域内沟壑纵横,峰峦起伏,山体坡度多超过30°,少平坦区域。 1.2.3地质土壤 山地地质构成以花岗岩、砂页岩为主,部分凝灰岩、变质岩。土壤多含石英沙粒,有赤红壤、山地红壤和山地黄壤等类型。 1.2.4自然植被 求雨岭公园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多被破坏,现存多为人工种植的次生体大叶相思、桉树、荔枝等树木以及灌丛矮草和杂木丛。耐阴性地被,在一些沟谷地段还保存有较为完好的竹林。人工次生林结构主要是:马占相思+大叶相思林+桉树+木荷+红乌桕,其它可见植物有: 乔木树种有:黧蒴Castanopsis fissa 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 (Lour.) Poir. 降真香Acronychia pedunculata (L.) Miq. 红豆 Ormosia spp 岭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 Champ. 黄牛木 Cratoxylum cochinchenense (Lour.) Bl. 冬青 Ilex spp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灌木树种有: 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 粗叶榕Ficus hirta 牛耳枫 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 华南省藤Calamus rhabdocladus 银柴Aporosa chinensis等; 主要藤本:小叶海金沙Lygodium microphyllum 花椒簕Zanthoxylum scandens 罗浮买麻藤Gnetum lofuense 藤黄檀Dalbergia hancei 主要草本:华南紫萁Osmunda vachellii Hook. 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 (Linn.) Schott 草豆蔻 Semen Alpiniae 山菅兰Dianella ensifolia 土麦冬Liriope spicata 1.3社会条件及发展概况 牛湖社区居委地处深圳市区东北面,周边相邻有东边君子布村,南靠新田村,西连观澜湖高尔夫球场,北接东莞塘厦、凤岗,全村总体面积6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万人,其中常住户口占1704人,属客家人之乡。 二、现状分析及评价 2.1 区位:规划用地所在的观澜求雨岭地区,为深圳和东莞市域交界区域,是未来观澜版画基地的外围区域,是城市生态风景廊道重点建设地区。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Standard for Overall Design of Forest Parks LY/T5132—95 主编单位: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施行日期:1996年1月1日 林业部关于颁发《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行业标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东北、内蒙古国有森工(集团)总公司(总局): 根据林业部林计通字[1993]73号文下达的编制任务,由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业经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审查通过,现批准为林业行业推荐性标准,代号LY/T5132—95,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本《设计规范》的管理及解释工作由林业部负责。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一日 目次 1 总则 2 总体布局 2.1 一般规定 2.2 森林公园区划 3 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3.1 环境容量 3.2 游客规模 4 景点与游览线路设计 4.1 景点设计

4.2 游览线路设计 5 植物景观工程 5.1 一般规定 5.2 植物景观设计 6 保护工程 6.1 一般规定 6.2 生物资源保护 6.3 景观资源保护 6.4 生态环境保护 6.5 安全、卫生工程 7 旅游服务设施工程 7.1 一般规定 7.2 餐饮 7.3 住宿 7.4 娱乐 7.5 购物 7.6 医疗 7.7 导游标志 8 基础设施工程 8.1 一般规定 8.2 道路交通 8.3 给、排水 8.4 供电 8.5 供热 8.6 通信 8.7 广播电视 8.8 燃气 9 设计文件组成 9.1 一般规定 9.2 设计说明书 9.3 设计图书 9.4 附件 附录A 术语解释 附录B 森林旅游资源调查 附录C 森林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条件评价附录D 容量测算推荐公式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中央生态水网保护区构成的绿色空间,南北向贯穿城市,是城市生态防洪、景观、旅游空间主体。“二轴”为以万昌路和76复线为交通通道;以中华路和城西大道为交通通道串联城市八个组团。因此北山公园位于“一带二轴”的核心交汇地带,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功能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时北山公园与温岭胜景石夫人峰隔城相望,其规划设计应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石夫人、东辉阁、下保山公园、塔下山公园等城市景观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和观景点。 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将公园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1、自然风景生态区、2、中心景观带、3、休闲观景区、4、生态文化景区、5、娱乐休闲带、6、入口景区。 从景观地理环境特点及景区划分的实际出发,根据山体公园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的结构。 “一线”指的是由南线公路入口——休闲度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的一系列景点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序列。“一环”指沿山脚下居民区附近的带状娱乐休闲区。“四点”是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入口景观广场所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景点。 “点”、“线”和“环”由园路游线加以沟通,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游览形式和游览内容,满足了不同游人的需要。 一、规划布局 表3-1景区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 服务对象 区内特色 休闲观 景区 保持两座山头的互动关系,提供游人合适的观景扬所。

本市居民、周边城市游客和附近居住区居民。 俯瞰城市,观景为主 生态文化 景区 观光览胜、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健身。 本地居民、周边地区的香客及居民。 健身休闲与生态文化的结合 中心景观带 为开发区城市中轴上的绿带,保持两座山体的连续性。 本市居民及开发区居民。 城市绿地 自然风景生态区 以生态植被与自然风景为主,山坡上分布有台地园、生态竹林,山顶上建立石塔,成为公园标志物,也是市西北区中的标志性景观。 本市居民及游客。 自然气息强烈,设计中体现自然生态特色。 娱乐休闲景区带 绿色教育、健身康体、结合废弃采石场的改造,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等。 本地区市民,特别是北山附近的居民区、各类学校、厂矿。 娱乐休闲的典型范例、生态恢复的先进代表 入口景区 结合北山面水的优美环境,创造品味高雅的休闲环境,成为反映城市文化面貌的窗口 本市居民及游客。 文化品味高雅,档次高、优美的滨水环境。 (一)休闲观景区 位于南部山体的北端,这里植被相对稀疏,视野开阔,是俯瞰全市的绝佳景点。依附照山形走势在地势较高处规划三处观景建筑,彼此分隔,相得益彰。

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重要景观节点绿化方案设计说明

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重要景观节点绿化方案 设计说明 1、基本概况 1.1项目概况 四川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南充市高坪区境内,跨老君、佛门、青莲、万家四乡镇共有十一村,公园经营面积1116. 4h m2,由凌云山、白山片区和横达山片区两大片区组成,其中凌云山、白山片区面积816. 13 hm2,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0' 44"-106°13'38",北纬3 0°44' -04"3 0°4 6 7 1 4";横达山片区面积3 0 0.27 hm2,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6' 22"-10 6°18' 13",北纬3 0°4 4' 0 9"-3 0°45' 54" 。 四川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属于中丘中谷和低山深谷地貌,海拔高度介于330 -600米之间。公园以凌云山、白山、横达山为主体,属四川盆地中皿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低于河谷平坝,一般在1 7℃左右,一年内8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2 8℃左右,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6.5℃。夏季温度变化小,相对温差。一般在6℃至8℃之间,春秋季变化较大,相对温差在8℃至1 4℃之间。 四川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重要景观节点位于凌云山、白山片区,本次规划主要包括:老君入口沿线及两旁空地(大高嘴—大转角、大转角—双土地、双土地—三清殿道观、大高嘴、大转角处);双土地周边及沿线林中空地(双土地—佛儿门、双土地转角、双土地旁空地);拓展中心、来凤坡、观佛台、欢乐街口、欢乐街—马岩山、凌云水库—景区入口、石书卷—将军林、大转角—海龙居农家乐、药王洞上、佛儿门公路下、神仙磨。 1 .2区位与交通分析 四川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距南充市区10km,距南充新机场4km,南充至重庆、成都、广安三条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以及直达市区的机场大道交汇于凌云山下,景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 2、绿化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困森林法》(2000); (2)《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5132-95); (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森林防火条例》; (6)《中华人民共和围水土保持法》; (7)《四川省绿化条例(2002年修正)》; (8)《旅游规划通则》: (9)《四川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

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

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 1、项目背景 为落实中央生态文明战略、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实现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解决市民亲近自然和游憩休闲需求,迫切需要研究以郊野公园为主的大型游憩空间,以指导下一阶段公园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2018年3月,我局组织编制《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该规划于2019年5月6日经郑州市人民政府批复。 《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是从全域范围内系统性研究解析郑州都市区生态空间,对以郊野公园为核心的大型生态游憩空间进行体系构建,对郊野公园进行布局和选址规划,明确各郊野公园功能、规模和建设要求,制定建设时序和实施策略。 2、规划范围与期限 本次规划范围为郑州市域,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8-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5年。 3、规划目标 规划总体目标为复合郊野创新示范公园城市。 规划按照全域城乡一体的绿地建设要求,对接都市区风景游憩体系,综合确定郊野公园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近期至2020年,结合现有的风景游憩绿地,新增建设郊野公园,构建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四类风景游憩空间,规划期末,应全面建成以郊野公园为主导的风景游憩空间,形成生态郊野、多彩郊野、诗意郊野的复合郊野系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田园都市、公园城市,风景游憩空间与都市区国家中心城市目标相匹配。 4、功能定位

郊野公园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示范之区”和“休闲旅游、创新发展的服务之区”。 以郊野公园建设为路径,形成“都市郊野、融合发展的城乡治理系统”和“山水田园、内涵发展的风貌提升系统”。通过郊野公园的建设,促进城郊地区进行风貌提升和城乡治理,最终形成“无序的城乡结合部”到“具有诗意的郊野绿色空间”的转变。 5、大郊野游憩空间体系规划 (1)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河一山大生态、三带一环大郊野”的大郊野游憩结构。 一河一山大生态:黄河、嵩山为郑州市生态资源本底,规划应整合现状资源,形成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新增郊野公园三类风景游憩用地,构建郑州都市区范围内大生态基底。 三带一环大郊野:依托现状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游憩绿地,结合规划新建的郊野公园,共同构建“三带一环”的都市区大郊野游憩空间格局。三带一环包括黄河生态文化游憩带、嵩山-浮戏山历史文化游憩带、大熊山-具茨山生态休闲发展带、环城近郊休闲游憩环。 (2)体系布局 规划最终形成61个大郊野游憩空间,包括1个湿地公园、4个风景名胜区、13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和43个新增郊野公园。 6、郊野公园体系和布局规划 (1)郊野公园规模控制 郑州市郊野公园按照小型、中型、大型进行控制。其中小型郊野公园面积为50-500公顷,中型郊野公园面积为500-2000公顷,大型郊野公园面积为2000公顷以上。 (2)郊野公园规划类型 根据郑州市现有的景观资源,按照景观特色对郊野公园分型分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1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中央生态水网保护区构成的绿色空间,南北向贯穿城市,是城市生态防洪、景观、旅游空间主体。“二轴”为以万昌路和76复线为交通通道;以中华路和城西大道为交通通道串联城市八个组团。因此北山公园位于“一带二轴”的核心交汇地带,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功能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时北山公园与温岭胜景石夫人峰隔城相望,其规划设计应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石夫人、东辉阁、下保山公园、塔下山公园等城市景观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和观景点。 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将公园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1、自然风景生态区、2、中心景观带、3、休闲观景区、4、生态文化景区、5、娱乐休闲带、6、入口景区。 从景观地理环境特点及景区划分的实际出发,根据山体公园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的结构。 “一线”指的是由南线公路入口——休闲度假别墅区——观景台

——台地园的一系列景点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序列。“一环”指沿山脚下居民区附近的带状娱乐休闲区。“四点”是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入口景观广场所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景点。 “点”、“线”和“环”由园路游线加以沟通,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游览形式和游览内容,满足了不同游人的需要。 一、规划布局 表3-1景区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 服务对象 区内特色 休闲观景区 保持两座山头的互动关系,提供游人合适的观景扬所。 本市居民、周边城市游客和附近居住区居民。 俯瞰城市,观景为主 生态文化 景区 观光览胜、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健身。 本地居民、周边地区的香客及居民。 健身休闲与生态文化的结合

公园设计说明——新

唐山华岩园设计方案说明 一、基本概况: (一)地理位置: 公园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还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信誉的投资并维护城市生态的平衡。唐山华岩园在翔云道与华岩路口东侧,占地2余公顷,此次绿化面积约23000平方米。周围都是居住区主要适合老年人活动。 (二)、自然条件 唐山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低于0度,夏季雨水温带季风气候最多。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冬夏季风方向变化显著。 (三)植被现状 根据唐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土壤和地形条件,结合现场勘察的结果,可以分析得到:唐山华岩园植被较少,虽有大量的场地可供居民进行锻炼和娱乐,但是明显感觉植物较少,夏天乘凉交谈的地方相对较少。 (四)现状评估 1、现状优势 1)、周围环境购物处较多,在此处建公园,更好的为游人提供休息的场所2)、公园周围有较大的居民,提供了较多的人员来此休息。 3)、公园所在地交通区位优越,与3条道路组合而成。

2、劣势与不足: 1)、公园特色岩石景观形象鲜明,但丰富度不足,容易让游人产生单调乏味之感。 2)、公园植被林相和林种均不够理想:①、林种结构不合理,以松为主,缺乏风景林;②、树种结构不理想,以松、柏为主,阔叶树种面积较少;③、植被林相过于单纯及至单调,色叶树种较少。 3)、公园内中心地去较空旷,没有植被。 4)、许多园中设施老化,影响城市整体环境。 二、规划依据与基本设计理念 (一)、规划依据 1、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 2、唐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995-2010) 3、唐山地名志 4、国家及浙江省有关公园规划设计的法规、法则、规则。 5、唐山市城建局关于神龙山公园的规划设计意见。 (二)、设计理念: 1、公园性质 根据公园规划范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征,以美化城镇景观,改善整个城镇的环境质量,丰富公园休闲内容等方面出发,该公园的性质定为:以植物景观为特色,集休憩、娱乐、健身、儿童游戏等功能为一体,具有浓郁休闲公园特征的城镇综合性公园。 2、设计主导思想: 本次绿化设计主导思想以简洁、大方、便民;美化环境;体现建筑设计风格

中山市古香林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资料

古香林郊野公园位于中山市石岐城郊的金钟水库,其用地范围包括水库和周边以及古香林寺遗址,总占地面积约560公顷,公园中心区约200公顷,其中金钟水库水面约占40公顷。金钟水库优良的水质,周边山体良好的山林植被,古香林寺悠久的历史与盛名,以及与城区中心仅十余分钟的车程距离,使得古香林郊野公园的开发与建设成为必然。作为拥有教科文组织最佳人居环境奖称号的中山市,历届领导都非常重视中山的城市美观与民生工程的建设。目前,虽然已拥有诸多的公园,如紫马岭公园、孙文纪念公园、岐江公园、五桂山风景区等,但缺乏真正意义的设施配套齐全的郊野生态公园,因此古香林郊野公园的建设无疑弥补了这一空白,同时亦为中山绿色生态化建设和进一步促进市民与自然之间对话交流式的动态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一章:风景资源评价 古香林郊野公园内有山有水,有古香林寺遗址,良好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以及便捷的交通是其优势所在,而相对缺乏的相应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及兼具内涵与特色的主题景区,是其作为旅游点的劣势所在。 古香林郊野公园可分为三大部分,沿水库环线区,登山观赏区,古香林寺景区。 1、水库环线区:岸线自然曲折,富于变化,水质优良(金钟水库现为中山市饮用水源之一)驳岸与水体关系良好,利于游人亲水、观水。沿岸植物形态优美,品种丰富,有桉树林、水杉林、竹林等,内有少量旧构筑物遗存,如古香林吊索桥等。 2、登山观赏区:山体坡度平缓,植被茂密丰富,以次生马尾松林为主,辅有大叶 相思等,现状植被评价良好,适于周末休闲度假、节假日登山旅游。

3、古香林寺景区:古香林寺为中山史载颇具盛名的一座寺庙,历经风雨沧桑,现已荡然无存,仅有遗址,可利用已有的山水格局及自然环境重建开发。 第二章:规划设计的依据及指导思想 1、规划设计依据 1 中山市总体规划; 2 中山市分区规划; 3 中山市规划局提出的项目设计要求; 4 中山市规划局提供的相关地形图。 2、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 强化资源保育,充分利用交通区位潜力,通过生态旅游,深度保护利用资源; 2 完善中山市绿化与生态体系,为中山城市建设的生态化提供扎实的基础; 3 通过金钟水库与古香林的旅游开发,提升市民游人的环保意识,增强人与自然的对话与沟通,并使之产生良性互动。 3、规划设计原则 1 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 2 发展生态教育基地的生态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人口文化公园设计说明

人口文化公园设计说明 设计目标 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素,提供一个既具有功能性、景观性又有一定传播性的综合性公园。使其丰富的户外游憩活动内容,适合各种年龄和职业的居民进行游赏活动。它是群众性的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并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 本次是要设计一个关于人口文化的主题的公园,所以“以人为本”,考虑到人有大半的时间是在居所和学习工作中度过的,所以公园应致力于创造出有自身风格,符合当地文化习俗的环境,而不单单是钢筋水泥的简单组合。融入很多的人文色彩,让恬静、质朴、自然的生活模式不再只存在于我们的梦想之中,让我们得之城南公园。将花架作为景观的连接,以轴线组织景观,以整齐的铺砖来烘托气氛。二是,在公园中某些交接处营造一些富有文化韵味的建筑小品,无形中来传达公园的气质和韵味。 植物配置 绿化是优化公园环境的重要因素。本案设计强调生态,注重环境。尊重现状资源。在景观空间塑造上,结合各种要素穿插组织,营造立体的绿化系统。结合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绿地上开辟必要的道路和尺度怡人的活动硬地,设计富于诗情画意和人文关怀的生态区。植物配置原则是要通过种植设计以达到界定空间,方便人们活动的作用。 本次设计中强调植物形态和季相变化,创造活泼的视觉效果和时空景观 的趣味性。同时,考虑种植效益,采用生态聚落的观点配置植物,不仅使植 物景观和时空景观的丰富多姿,且通过自身的循环,调节公园微气候,保持 空前清新。 植物配置力求做到乔、灌、草结合,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绿,

体现植物的季相变化。让园主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无穷魅力。 植物种植采用丛植,列植为主要形式,使整个公园显得简洁、自然.为丰 富景观,也采用了多种种植形式,有对植,孤植等,选用的树种都配以彩叶草、 红叶李等叶色叶形丰富的植物,强调园中色彩的变化。 大块草坪的设置,均一的颜色、细腻的质感、以及可以踩踏和让人亲近, 是一种多么惬意的享受。这些优点也是别的地被植物所无法比拟的。草坪还 把树、灌木、花草有机联系在一个和谐的背景中,统一视觉。使整个区域连 成一个有机整体,增加了草坪的宽阔感. 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是现代公园中不可欠缺的点缀,它们既给游人带来了便利,又给环境空间增添了丰富的情趣。在公园环境中设置园林小品的目的有:一是满足功能的需要,二是满足审美的需要。 对此既要满足使用功能又要具有观赏功能的小品设施,其尺度既要满足适用人体功能的要求又要余整体环境基调相协调。其色彩质感一般都与整体环境形成对比效果。将具有视觉功能的景观小品,布置在与空间环境中人的视觉交汇点或端部,以形成空间环境趣味中心,其主题应与公园主体景观气氛一致,比例和尺度都要求与空间环境相协调。 园林小品设计讲究整体感和系列感,设计色彩鲜明,形成简洁、人性化,满足适用要求的前提下,形成公园景观设计中不可欠缺的标志系统,营造亲切宜人的景观环境。 中心花坛:在本案中它与周边的网球场活动区相统一,构成了公园一大景观,巧妙的将其与喷泉有效的结合,当人们在运动时伴随着喷泉喷洒,能给人们带来愉悦轻松的感觉。 小型的沙滩:本次的主题是关于人口文化,所以在此设计了一个小型的沙滩,可让小区的孩子玩耍。 休息座椅:将休息座椅与花坛结合,这样人们坐在座椅上既可以休息看着周围活动区域的运动,又可以享受花香,可谓是一箭双雕。 休息亭:此园林小品是公园的必须品,所以将其设计的有点欧式风格的教堂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二)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二) 8.3 给、排水 8.3.1 森林公园给水工程,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的出供给。 8.3.2 森林公园给水方式,有条件的可采用集中管网给水,也可利用简易管线自流引水,或采用机井给水。 8.3.3 给水水源可采用地下水或地表水,一般以地下水为主。水源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8.3.3.1 供水距离短,并有充足水量; 8.3.3.2 水质良好,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 8.3.3.3 给水方便可靠,经济适用; 8.3.3.4 水源地应位于居民区和污染源的上游。 8.3.4 排水工程必须满足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和雨水排放的需要。 8.3.5 排水方式,宜采用暗管(渠)排放。 8.3.6 污水排放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生活、生产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排放,不得直接排入水体和洼地。 8.3.7 给、排水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选定水源,确定给、排水方式,布设给、排水管网等。 8.3.8给、排水工程设计,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8.4 供电 8.4.1 森林公园的供电工程,应根据电源条件、用电负荷和供电方式,本着节约能源、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进行设计,做到安全适用,维护管理方便。 8.4.2 森林公园供电容量设计,应正确处理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做到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远期发展。 8.4.3 供电电源应充分利用国家或地方现有电源。当无现有电源可以利用或利用现有电源不经济合理时,方可考虑自备电源。在水力或风力资源丰富地区,可优先考虑自建小型水力或风力发电站。 8.4.4 供电方案应运行可靠,简单灵活,方便维修、技术先进、经济适用。 8.4.5 供电电压应以地区电压等级为准。自建电厂(站)时,必须采用国家标准电压等级。 8.4.6 用电负荷计算,一般采用“单位指标法”和“需用系数法”。 8.4.7 变(配)电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8.4.7.1 输电距离短,接近符合中心; 8.4.7.2 便于电压质量的提高和线路的引入、引出; 8.4.7.3 地质稳定安全的地区; 8.4.7.4 不受积水或洪水淹没的威胁; 8.4.7.5 不影响临近设施; 8.4.7.6 不破坏生态环境和公园景观。 8.4.8 用电符合较小而又分散的地区,宜采用独立变电所或杆上变压器。在变电所和变压器的周围,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8.4.9 当电力负荷所引起的电压波动值超过照明或其他用电设施电压质量要求时,应分别设置动力和照明变压器。 8.4.10 供电线路敷设,一般不应采用架空线路。必须采用时,线路应尽量沿路布设,避开中心景区和主要景点,尽可能不跨越建筑物或其他设施。高压线路不得穿越动物集中活动区。

梧桐山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梧桐山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摘要:现代城市园林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绿地系统,不仅有城区市政绿化、城市公园的游憩空间、住宅小区的局部景观、街心花园的绿地点缀以及绿化宽带的间隔与联系,还应包括城区外的郊野公园,即地处城市近、中、远郊较大面积的原始状态的自然景观区域。 关键词:梧桐山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绿地系统,不仅有城区市政绿化、城市公园的游憩空间、住宅小区的局部景观、街心花园的绿地点缀以及绿化宽带的间隔与联系,还应包括城区外的郊野公园,即地处城市近、中、远郊较大面积的原始状态的自然景观区域。在城市区域大环境的宏观生态圈层中,郊野公园位于城市外围的近、中郊绿化圈层,与城区的点、块、线、带、片遥相呼应,有机组合构成完整的城市生态环境绿化体系。 梧桐山位于深圳市区北部,海拔943.7米。其东南麓风景区管理面积518 公顷,西距市中心约10公里,西南至沙头角中英街仅2公里,南眺“明斯克”航母,东望盐田集装箱港区。依山傍海、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位置优越。登高鸟瞰,沙头角城区、香港新界、大鹏湾畔,尽收眼底。自然生态保持完好,具备了郊野公园的基本条件。 构思原则 “自然”、“古朴”、“野趣”是郊野公园的基本构思原则,即保持和寻求未经工业化生产开发的原始状态的自然景观,或荒山野岭,或水泊芦荡,或深山密林,或田园风光,既不同于城市公园中过多人工雕琢的造景环境,又不同于风景旅游胜地的秀丽景色。郊野公园应体现的是自然景观的古朴美,将休闲度假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以满足现代城市久居闹市的居民踏青郊外、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需要。 景观分析 景区内盘山路蜿蜒盘上,松木杂灌遍布两旁,五条山谷清泉形成三幅瀑布和数处碧潭,汇成山涧小溪,迂回而下,注入大鹏湾。山上终年泉水叮咚、鸟语虫鸣,山腰路边远眺,楼宇、街道、航母、海湾,一览无遗,身后溪流两侧,翠绿葱茏。 大中城市近、中郊多无崇山峻岭,但城市的繁杂、喧闹、拥挤与郊野的宁静、古朴、空旷,形成强烈反差。假日郊游追求的是郊野公园的自然美、古朴美、宁静美。因此,景观规划要侧重自然、古朴,尽可能保持原始状态,突出空旷、宁

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理念

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理念 摘要:郊野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 是郊野区域自身生态恢复和城市自身建设的需要。它的快速发展并不是偶然, 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并与城市公园、自然风景区、城市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等一起构成整个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笔者主要针对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理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理念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不断地对自然绿地进行开发利用,导致城区边缘或近郊区的自然景观减少甚至破坏。为了保护自然风景资源,各国相继设立了郊野公园来加以保护,并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利用,将其作为自然生态保护地和提供人们郊野游息、追寻自然野趣及进行自然科学教育的场所。 1 郊野公园特点与定位 2.1 郊野公园特点 (1)靠近市区, 交通便利 地处市区边缘或近郊, 区位条件比较优越, 市政道路直接连接公园入口, 游客可以搭乘城市公共交通到达, 出入便利; 在附近的居民更加方便, 日常时间都可以进园活动。 (2)注重保护为主, 利用为辅 成立郊野公园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自然景观区域, 所以建设郊野公园主要是追求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 旨在保护自然资源, 改善生态状况, 保护生物多样性, 为城市居民提供科普教育和游览休闲的户外场所。 (3)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偏低 郊野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人为干扰甚至破坏较大, 相比于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风景资源略差些。 (4)具有自然和野趣的风格 郊野公园一般选择在自然风光区域筹建, 旨在对这些自然生态区域进行保护, 将这些地方控制起来, 以减少城市扩充对其破坏, 以期达到改善城市外围气候进而改善城市气候的目的, 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郊游的场所, 在风格上比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