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趣入手,提高化学学习成绩

从兴趣入手,提高化学学习成绩

从兴趣入手,提高化学学习成绩

发表时间:2016-11-09T14:40:05.11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10月第256期作者:陈兰花

[导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价值,乐于学习。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多巴镇中心学校811601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一定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我们老师要根据少年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的著作风格以及新标准理念,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价值,乐于学习。关键词:化学兴趣教学效率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它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了,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功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具备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裹在皮蛋壳外固体的成分,他们从资料和网上查找到腌制皮蛋的原料和方法,发现多是将灰料(一般含生石灰、纯碱、草木灰、食盐等)用水调成糊状,敷于蛋上,密封保存。下面请你参与他们的讨论并协助完成相关实验。 (1)向烧杯中加入研碎的皮蛋壳外的固体,再加入适量的水,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 ) A. CaCO 3 B. Ca (OH )2 C. CaCO 3和Ca (OH )2 D. K 2 CO 3 为分析上述烧杯内的溶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同学们继续进行探究。 (2)甲同学从烧杯中取出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 ) A. NaCl B. CaCO 3 C. 碳酸盐 D. K 2 CO 3 (3)乙同学从烧杯中取出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于是认为使溶液呈碱性的就是Na OH 等碱类物质,你认为乙同学的看法( ) A. 正确 B. 不正确 (4)为确证溶液中含有NaOH 等碱类物质,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 A. 向溶液中滴加HCl 溶液至不再产生气泡,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证明溶液中含有NaOH 等碱类物质 B. 向溶液中滴加CaCl 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证明溶液中含有NaOH 等碱类物质 解析: 这是一道探究性实验题,由灰料的成分可以看出,生石灰溶于水后会生成微溶物Ca (OH )2,而溶解的Ca (OH )2可与纯碱(Na 2CO 3),草木灰(主要成分K 2CO 3)反应生成难溶的CaCO 3沉淀;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冒气泡;Na 2CO 3和NaOH 的水溶液都显碱性,因此在检验NaOH 时,应先除掉Na 2CO 3,以免干扰。 答案:(1)C ;(2)C ;(3)B ;(4)B

兴趣小组申报材料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兴趣小组申报材料 刘莉 为了让我校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化学、感知化学、触摸化学,解读化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及科技创新的热情,特此申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兴趣小组。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兴趣小组以化学为主线,围绕吃、穿、住、行、用、学、玩等生活活动展开,包括食品与化学、饮料与化学、保健与化学、穿戴与化学、环境与化学、日用品与化学、文体与化学等内容。小组活动内容密切结合生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集知识性、技术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 一、培养目标 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 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4、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专业的能力,拓展化学与学生专业的结合。 5、发挥学生“一技之长”,服务学校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锻炼实践能力。 二、指导与培养 通过开展讲座、报告会、论坛、科普等方面的系列活动,丰富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提升小组成员对化学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与热情,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思考与探究,积极营造“爱化学、学化学、用化学”良好氛围。 具体小组活动内容计划如下: 1、举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日常生活”等专题报告。 2、开展以“化学,让人类更进步”为主题的小型研讨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化学。 3、进行社会调查:“寻找生活中的化学”活动。 4、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开展环保、健康等与化学相关的科普性宣传。 5、因地、因时、因人制宜,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需要以及学生的情况安排活动内容。 三、活动措施 1、召开小组会议,建立小组人员花名册,建立考勤登记册。 2、宣布小组活动的规章制度。 3、启发、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尝试,尊重学生意见与建议,把握学生的兴趣,使其学到知识是活动的关键。 四、活动预期成果 1、实现培养目标。 2、掌握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需求和活动特点,完善小组活动的培养方案。 3、利用互联网建立化学社区,师生共同交流,共享化学学习资料与心得体会。

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 【实验1】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①先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加入试剂; ②加热A试管直到B中品红褪色,熄灭酒精灯; ③将Cu丝上提离开液面。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熄灭酒精灯后,因为有导管D的存在,B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拆除装置前,不需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实验2】实验中发现试管内除了产生白色固体外,在铜丝表面还产生黑色固体甲,其中可能含有氧化铜、硫化铜、硫化亚铜,以及被掩蔽的氧化亚铜。

查阅资料: ①氧化亚铜在酸性环境下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铜单质,在氧气流中煅烧,可以转化为氧化铜。 ②硫化铜和硫化亚铜常温下都不溶于稀盐酸,在氧气流中煅烧,硫化铜和硫化亚铜都转化为氧化铜和二氧化硫。 为了研究甲的成分,该小组同学在收集到足够量的固体甲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4)②中检验滤渣是否洗涤干净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 (5)③中在煅烧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于固体甲的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填字母选项)____________。 A.固体甲中,CuS和Cu2S不能同时存在 B.固体甲中,CuO和Cu2O至少有一种 C.固体甲中若没有Cu2O,则一定有Cu2S D.固体甲中若存在Cu2O,也可能有Cu2S (1)2H2SO4(浓)+CuCuSO4+SO2↑+2H2O (2)试管A中气体压强减小,空气从D导管进入试管A中 (3)从D管口向A中大量鼓气 (4)取最后一次洗涤后所得液体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 沉淀洗涤干净,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未洗干净 (5)2CuS+3O22CuO+2SO2 (条件也可为“煅烧”) (6)BCD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3月)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3月)理综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6 Na-23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 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流感疫苗需要冷冻保存的目的是防止蛋白质变性 B. 久置的青菜菜叶变黄与用SO2漂白的纸张变黄的原理相同 C. 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路灯,有利于节能减排 D. 被蜜蜂或蚂蚁蜇咬,可在伤口除抹肥皂水消肿止疼 【答案】B 2.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镊子夹住pH试纸蘸取Na2CO3溶液测溶液的pH B. 为验证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u2+,可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冷却,再慢慢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C. 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NaOH溶液到终点时,俯视读数。所测NaOH溶液浓度偏高 D. 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20 %的NaOH溶液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容量瓶、烧杯、玻璃棒 【答案】B 【解析】A、测溶液的pH时要用镊子夹住pH试纸,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Na2CO3溶液点于pH试纸上,所以A错误;B、由于浓硫酸与铜反应后的溶液中水很少,不能使Cu2+在溶液中呈蓝色,且浓硫酸的密度大,溶于水稀释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要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冷却,再慢慢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即可观察到溶液呈蓝色,证明有Cu2+生成,故B正确;C、中和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将导致标准液体积减小,使测定的溶液浓度偏低,故C错误;D、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20 %的NaOH溶液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

为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是在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要用的主要仪器,所以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A选项常因粗心而做借,而B选项学生一般不了解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而做错。 3. 化合物(x)、(y)、(z)的分子式均为C8H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y 的二氯代物有3 种 B. x、y和z均能与溴水发生反应 C. z 中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D. x的同分异构体只有y和z两种 【答案】A 【解析】A、根据y的结构可知,其二氯代物有3种,分别是棱的两端,面对角线两端和体对角线两端,故A正确;B、这三种结构中,只有x和z的结构中含有C=C双键,能够使溴水褪色,而y的结构中没有双键,所以不能使溴水褪色,所以B错误;C、在z的结构中,含有两个CH2原子团,其中的C原子为四面体结构,导致两个氢原子与其它原子不可能共面,所以C错误;D、x的同分异构体除y和z两种外,还有 、等,所以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 4. 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制备Ca(NO2)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已 知:2NO+CaO2==Ca(NO2 )2;2NO2+CaO2==Ca(NO3)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通入N2是为了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B. 装置B、D中的试剂可分别为水和浓硫酸 C. 将铜片换成木炭也可以制备纯净的亚硝酸钙 D. 借助装置A及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可以分离CO2和CO 【答案】C 【解析】A、装置内的空气会将NO氧化为NO2,影响产物的产量,所以通入N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故A 正确;B、由于硝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在A中生成的NO气体中会含有少量HNO3蒸气,可用装置B中的水除去,为防止CaO2与水反应,用装置D中的浓硫酸对NO气体进行干燥,故B正确;C、将铜片换成木炭,由于木炭与稀硝酸不能反应,所以得不到要制备的产物,故C错误;D、装置A中盛氢氧化钠溶液,通过

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总结

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总结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接下来由我精心整理的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总结,希望可以帮到你哦!篇一: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总结 爱因斯坦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形成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源动力,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执着的、锲而不舍的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甚至一辈子为之努力。 我们化学兴趣活动的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参与意识、科技实践意识、科技竞争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和观察、思考、动手、创造等能力。现我将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目的: x、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对所观察到的颜色、状态、气味、热量等的变化做出正确的描述。让他们养成科学的观察习惯。 x、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兴趣活动的生命。让他们自己动手参与各种活动和制作,可以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x、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兴趣活动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转变思维方式,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x、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通过兴趣活动,学生不仅可以获取有效的直接经验,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智慧,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二、兴趣活动、实验 x、趣味实验。这类实验能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考某些化学问题的作用。如:破译密信、鸡蛋壳刻字、铁树开花、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烟幕弹原理、照明弹原理。 x、制备性实验。这类实验操作步骤教多,需要的时间较长,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并能得到成品后,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同时这类实验要求操作要准确熟练,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很有益处。如:粗盐提纯、自制酸碱指示剂等 x、与生活、生产联系的小实验。这类实验既有较强的趣味性又能培养学生的操作及创造能力,在丰富他们化学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掌握生活经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如自制汽水、灭火与火灾自救等。 x、渗透化学史和民族传统的小实验。这类实验通常从化学史的某一个发现,或是从某一个典故出发,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兴

化学兴趣小组

第一节可乐与健康 一、关于可乐的问卷调查 1.你喝可乐的频率? A 一天一瓶 B 一周一瓶 C 一个月一瓶 D 几乎不喝 2.你喜欢喝什么品牌的可乐? A 可口可乐 B 百事可乐 C 非常可乐D其他 3.你什么时候就开始喝可乐? A 、10岁以下B10~15岁 C 15~20岁D至今未喝过 4.相比之下,以下各种饮料你会选择哪种? A 可乐 B 橙汁 C 牛奶 D 其他碳酸类饮料 5.你认为什么温度下的可乐口感好? A 室温 B 4℃ C 冰可乐 D 煮沸的可乐 6.你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喝可乐? A 大量运动后 B 用餐同时 C 无固定时间 7.你认为可乐对身体有哪些影响? A 影响钙的吸收 B 对胃有损害,易造成胃病或胃部不适 C 长期喝可乐对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 D 对大脑不好,影响智力 E 无明显影响F增肥 8.若被告知喝可乐有害健康你会不会继续喝? A 会 B 会,但会减少喝的量或频率 C 不会再喝 对于你,你认为喝可乐有什么好处? 二、可乐的历史及其与人体健康 可乐是由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药剂师约翰.彭伯顿(Dr.JohnS.Pemberton)发明的。他在1886年在家中后院发明了一种咳嗽糖浆后,拿了这种糖浆到附近的杰柯药局出售。1887年在一次幸运的意外中,有人把糖浆与碳酸水混合起来,于是便诞生了今天家喻户晓的可乐。 可乐的配方如下。第一步:将微量的香菜籽油和桔花油、0.94g桔油、1.79g柠檬油、0.149g 豆蔻油、0.41g桂皮油及9.42g油精与5.5g水混合, 24小时后混合液将分离开, 取上层透明的黄色液体――“七味”秘密香液。第二步:将4.88g糖溶解在少量沸水里, 冷却后放入73g焦糖、6.3g咖啡因、22.4gH3PO4及少量科拉(Kola)果仁粉, 搅拌成粘稠的糖浆。第三步:将61g 酸橙汁、38.7g甘油和3.07g香草精加入糖浆中, 再同“七味”香液混合后搅匀, 最后兑上5.5倍的充气凉水, 即生产出50品脱的可口可乐. 根据可乐的配方,我们可以知道可乐中含有的化学物质主要有咖啡因、阿巴斯甜、磷酸以及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接下来我们将分别阐述这几种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1.咖啡因 1瓶340毫升的可乐型饮料含咖啡因约50毫克,一次口服咖啡因剂量达1克以上,就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呼吸加快、心动过速、失眠、眼花、耳鸣等。即使服用1克以下,由于对胃粘膜的刺激,也会使某些人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心悸等症状。胎儿对咖啡因尤为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课时跟踪检测(一)硫和二氧化硫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课时跟踪检测(一)硫和二氧化硫 A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 1.下列关于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内壁附着的硫可用二硫化碳溶解除去 B.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C.单质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在过量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 解析:选D 硫燃烧时只能生成SO2,SO3可由SO2催化氧化制取,D项错误。 2.有学生为了证明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做了以下实验: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气体,溶液褪色,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一定能证明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B.若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溶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是:SO2+2NaOH===Na2SO3+H2O C.若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溶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是:SO2+Na2SO3+H2O===2NaHSO3 D.若要证明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还需在实验结束后再加酚酞或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选A 酸性氧化物的概念:能够与水反应只生成对应的酸,能够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气体,溶液褪色,可能是因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所以该实验不能说明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3.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还有漂白性。下列对它变化中表现的性质标注正确的是( ) ①SO2使溴水褪色(氧化性) ②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漂白性) ③SO2通入氢硫酸(H2S)产生淡黄色浑浊(还原性) ④SO2使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水溶液酸性) A.只有②④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③D.①②③④ 解析:选A SO2使溴水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①错误;SO2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②正确;SO2通入氢硫酸(H2S)产生淡黄色浑浊,体现了SO2的氧化性,③错误;SO2使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体现了SO2是酸性氧化物,其水溶液显酸性,④正确。 4.下列反应中,SO2表现了还原性的是( ) A.SO2+H2O H2SO3 B.SO2+2NaOH===Na2SO3+H2O C.2SO2+O2催化剂 △2SO3 D.SO2+CaO===CaSO3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入到12.5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12.5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________g。 (2)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假设水垢中除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外,不含有其它杂质,溶解12.5 g水垢,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质量是_________g(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塑料饮料瓶(质软)和注射器设计 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及 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塑料饮料瓶(质软)和注射器设计如右图所 示的实验.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分析推测振荡后塑料瓶将发生什么变化? (2)发生该变化的原因:______. (3)当塑料瓶中的CO2气体用______气体代替,注射器中的的NaOH溶液 用______溶液代替,也可观察到相似的实验现象. (1)二氧化碳溶于氢氧化钠后,会使塑料瓶内的压强减小,大气压就会把塑料 瓶压瘪了. (2)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瓶内压强小于大 气压,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3)气体溶于液体后,气体体积变小的实验都能出现这种现象,如二氧化硫和 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等.

故答案为: (1)瓶子变扁了; (2)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发生如下反应:CO2+2NaOH═Na2CO3+H2O,导致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 (3)SO2;KOH.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1)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 (2)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反应原理:(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高锰酸钾制氧气:______;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仪器认识: 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装置连接: 为达到实验目的(2),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接口的字母) a→______→d. 问题分析: (1)实验过程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______. (2)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______. 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 加 热 锰酸钾+氧气+二氧化锰,故答案为:高锰酸钾 加 热

11化工化学兴趣小组材料4

化学复习之计算 1、温度为600K 时测得反应2AB(g)+B 2(g)→2AB 2(g)的三组实验数据 (1)确定该反应反应级数,写出反应速率方程 (2)计算反应速率常数K (3)计算C o (AB)=0.015 mol ·L -1,C o (B 2)=0.025 mol ·L -1时的反应速率 2、反应CO 2(g )+H 2(g) ==CO(g)+H 2O(g) 在1123K 下达平衡K Θ=1。若平衡时有60%的H2变成 H 2O ,问起始时H 2和CO 2应以怎样的体积比混合?达平衡时,系统的压力如何变化? 3、在523K 、2.0L 的密闭容器中装入0.7mol PCl 5(g),平衡时则有0.5molPCl 5(g)按反应式 PCl 5(g) PCl 3(g)+Cl 2(g)分解。 (1)求该反应在523K 时的平衡常数K θ和PCl 5的转化率 (2)在上述平衡体系中,使c(PCl 5)增加到0.2 mol ·L -1时,求523K 时再次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和PCl 5的转化率。 (3)若在密闭容器中有0.7mol 的PCl 5和0.1mol 的Cl 2,求523K 时PCl 5的转化率。 4、有10.0L 含有H 2、I 2和HI 的混合气体,在425℃时达到平衡,此时体系中分别有0.100molH 2 和I 2,还有0.740molHI(g).如果再向体系中加入0.500molHI(g),重新平衡后,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多少? 5、 已知298K 时H 2O 2(l)== H 2O(l)+1/2 O 2(g) r m H Θ Δ= - 98.0 kJ·mol -1 H 2O(l) == H 2O(g) r m H ΘΔ= 44.0 kJ·mol -1问,298K 时: (1) 100g H 2O 2(l)分解时放热多少? (2) H 2O(l)+1/2O 2(g) == H 2O 2(l) r m H ΘΔ= ? (3) 2H 2O 2(l)== 2H 2O(l)+ O 2(g) r m H ΘΔ= ? (4) H 2O 2(l)== H 2O( g)+1/2O 2(g) r m H ΘΔ= ? 6、反应CaCO 3(s) ==CaO(s)+CO 2(g)在1100K 时K Θ=1.16,若将2.0molCaCO 3置于10.0L 密闭容器中加热到1100K 。问CaCO 3的分解率是多少? 7、 反应AB (g )==A(g)+B(g)在500K 时AB 的分解率为25%,800K 时AB 的分解率为50%,将1mol 的AB 放入密闭容器中,500K 时系统的压力为200kPa 。求 (1)800K 时系统的压力; (2)500K 和800K 时的平衡常数K Θ; (3)该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8、 某反应在650K 时速率常数k = 2.0×10-6 L · mol -1· s -1,在670K 时速率常数k = 7.0×10-6

某实验小组欲探究碳与浓硝酸反应的情况。

某实验小组欲探究碳与浓硝酸反应的情况。 甲同学设计了图1装置,认为若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就说明碳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以他认为应该检验________(填化学式)的产生来证明碳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为此乙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得知“0 ℃时四氧化二氮为液体”,从而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2)为了减少干扰,对于A装置有下面4种操作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填写数字序号)________。 ①将炭与浓硝酸一同放在装置中加热; ②先加热浓硝酸,然后将炭投入其中; ③先加热炭,再加入冷浓硝酸; ④先加热炭,再将炭投入冷浓硝酸中。 (3)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装置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装置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经检测C的溶液中还含有少量氮元素,只以NO-3形式存在,写出生成该离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该反应是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的,而加热时浓硝酸也能分解产生红棕色的NO 2气体;要验证碳与浓硝酸反应的进行,需要检验氧化产物CO 2;(2)为防止浓硝酸分解应该是先加热炭,再将炭投入冷浓硝酸中;(3)因存在:2NO 2N 2O 4平衡体系,该过程是放热的,用冰水冷却,降低温度促进N 2O 4液化,使平衡右移,从而除去混合气体中的NO 2。(4)得到的CO 2和氢氧化钡作用生成难溶的BaCO 3,故C 中出现白色沉淀。因为C 中的氮元素以NO - 3形式存在,所以,必然有氧气参与了反应,其生成该离子的方程式为: 4NO 2+O 2+2Ba(OH)2===2Ba(NO 3)2+2H 2O 。 答案 (1)4HNO 3=====△4NO 2↑+O 2↑+2H 2O CO 2 (2)④ (3)因存在平衡体系:2NO 2N 2O 4,降低温度N 2O 4液化,使平衡右移,从而除去混合气体中的NO 2 (4)溶液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 )

化学----化学校本课程教材(趣味化学实验)

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趣味化学实验 戚墅堰实验学校化学组编 2008年10月 课程说明

你看见过胶冻能燃烧、无水有冰袋、消字密无痕、水下百花开等现象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想亲自来动手试一试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请你走进《趣味化学实验》这个小天地吧!在这些富有情趣的化学实验中,你不仅能复习巩固化学知识,而且能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丰富课外生活,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最终增进化学科学素养。 《趣味化学实验》课程安排为十个课时的内容,涵盖了贴近学生生活以及现实所学内容的简单实验,以让学生更多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每个课时内容大致分为:背景知识、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问题思考、相关以及扩展实验,课堂评价几大部分。 一、课程(教材)内容 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化学实验》,主要针对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开设,本学期共开设十个课时(见目录)。 二、课程(教材)组织以及实施方案 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化学实验》的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懂得运用已学化学知识,如卤素,物质的量浓度等分析处理生活中的简单化学问题。 了解某些各类食物主要成分的营养作用,以及可能的特征反应。 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主动获取有用信息; 了解化学研究的初步方法,知道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食物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逐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生活实际中的不可或缺的贡献。

逐步认识学习科学知识的意义,热爱科学。 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本课题的教学可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二人的小组或四人大组,明确要求每个小组按照:课前查资料、做前看资料、动手用知识、做完细思考、课后还可做的程序安排课堂内容。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运用知识,熟练操作。培养学生处理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采用问题驱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堂内容,并能辩证地从正反两方面来正确地看待问题。 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化学实验》的学习内容结构 十个课时的内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资源(如食物以及容器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一课时内容都包括背景知识介绍,实验原理、操作说明,细则指导。以及课堂思考题和课堂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仪器整理、教师评价三项内容)几大板块内容。前后课时之间还通过“前节知识巩固”板块进行衔接。部分章节还备有课后家庭小实验选作,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求知愿望。 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化学实验》最终结业评价由平时成绩(即每课时评价)以及最终测评综合得出。结业等级分为A B C D四种。 三、课程(教材)结构 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化学实验》的教材为每课时一张A4纸,由教师排版后经打印室统一印发,所有课时完毕后统一装订。 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化学实验》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依据实验的安全性以及学生的已有知识编制可行性教材,给出实验仪器和用品,自做实验,指导学生实验,处理实验中突发事故。给出课程评价。 实验员准备实验仪器药品 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堂认真阅读教材并动手实验、实验完毕整理实验台,并完成课内思考题,作出自我评价。 目录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到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分液漏斗 (2)实验过程中B中出现的现象红色逐渐变浅直至完全褪去 (3)装置C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2S2-+SO2+2H2O=3S↓+4OH-,现象出现黄色浑浊 装置B、C中出现的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还原性和氧化性; (4)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操作:待品红溶液完全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现象:无色溶液恢复为红色; (5)尾气可采用ab溶液吸收(填序号):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NaOH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任写出一个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SO 2+2OH-=SO32-+H2O或2MnO4-+5SO2+2H2O═2Mn2++5SO42-+4H+ 解:(1)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具有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观察到红色逐渐变浅直至完全褪去,故答案为:红色逐渐变浅直至完全褪去; (3)二氧化硫进入硫化钠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2S2-+SO2+2H2O=3S↓+4OH-,则观察到出现黄色浑浊,B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表现还原性,C中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 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故答案为:2S2-+SO2+2H2O=3S↓+4OH-;出现黄色浑浊;还原性;氧化性; (4)因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但加热褪色后的溶液又可恢复红色,则操作为待品红溶液完全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到的现象为无色溶液恢复为红色,故答案为:操作:待品红溶液完全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现象:无色溶液恢复为红色; (5)因浓硫酸不与二氧化硫反应,则不能处理尾气,abd都能与二氧化硫反应,但d碱性太弱,吸收效果不好,则利用ab的溶液来吸收尾气, 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发生的离子反应为SO2+2OH-=SO32-+H2O, 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来吸收尾气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MnO4-+5SO2+2H2O═2Mn2++5SO42-+4H+, 故答案为:ab;SO2+2OH-=SO32-+H2O或2MnO4-+5SO2+2H2O═2Mn2++5SO42-+4H+.

北京市海淀区2019年3月高三理综零模试卷(化学部分)(含答案)

2018-2019年海淀高三化学适应性训练 2019.3.15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K 39 Zn 65 Sb 122 6 .中国文化中的“文房四宝”所用材料的主要成分为单质的是 7.固体表面的化学过程研究对于化学工业非常重要。在Fe 催化剂、一定压强和温度下合成氨的反应机理如下图所 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N 2和H 2分子被吸附在铁表面发生反应 B .吸附在铁表面的N 2断裂了N≡N 键 C .NH 3分子中的N-H 键不是同时形成 D .Fe 催化剂可以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8.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 的是 A .用过量氨水除去烟气中的二氧化硫:SO 2 +2NH 3·H 2O === (NH 4)2SO 3 +H 2O B .呼吸面具中用过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2Na 2O 2 +2CO 2 === 2Na 2CO 3 +O 2 C .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产生气体:2NaCl+2H 2O 2NaOH +H 2↑+Cl 2↑ D .用浓硝酸除去试管内壁上附着的铜:8H + +2NO 3- + 3Cu === 3Cu 2+ + 2NO ↑ + 4H 2O 电解

9.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D 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 无明显变化时加入2 mL 5% H2O2溶液 10.合成某种胃药的核心反应如下图: ⅠⅡ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I只能发生取代、加成两种反应 B.生成III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C.反应物II中的两个N-H键的活性不同 D.生成物III的分子式C22H23O2N4Cl 11.某化学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实验流程图如下: 依据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从上述实验可以得出海带中含有可溶性的含碘化合物 B.步骤⑤中可能发生的反应为:5I- + IO3- + 6H+ === 3I2 + 3H2O C.若步骤④中用CCl4做萃取剂,步骤⑥应取上层溶液得到后续的混合物C D.整个过程中的操作是利用了物质的溶解性实现了碘元素的富集、分离与提纯

11化工化学兴趣小组材料1

11化工化学兴趣小组材料 审稿人:李杰 一.单选 1.NH4+的Ka = 10-9.26,则0. 1mol/L NH3 ? H2O水溶液的pH是 A、9.26 B、 11. 13 C、4.47 D、2.87 E、2.87 2.已知0.lmol/L一元弱酸HR溶液的pH= 5.0,则0. 1mol/L NaR溶液的pH是 A、 9.0 B、10.0 C、11. 0 D、12.0 E、8.0 3.用0. 1mol/L HCl溶液滴定同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的突跃范围pH是 A、6. 30~10. 70 B、10. 70~6. 30 C、5. 30~8. 70 D、9. 70~4. 30 E、4. 30~6. 30 4.有一未知溶液加甲基红指示剂显黄色,加酚酞指示剂显无色,该溶液的约为 A、6.2 B、6.2~8.0 C、 8.0 D、8.0~10.0 E、4.4~6.2 5.下列哪一种不能用NaOH滴定液直接滴定 A、HCOOH (Ka=1.77×10-4) B、H3BO3 (Ka=7.3×10-10) C、HAc (Ka=1.76×10-5) D、苯甲酸 (Ka=6.46×10-5) E、H2C4H4O4 (K a1=6.46×10-5 K a2=2.7×10-6) 6.能用NaOH滴定液直接滴定,并且有两个滴定突跃的酸是 A、H2C2O3 (K a1=6.5×10-2 K a2=6.1×10-5) B、乳酸 (K a1=1.4×10-4) C、邻苯二甲酸 (K a1=1.3×10-3 K a2=3.9×10-6) D、水杨酸 (K a1=1.07×10-3 K a2=4×10-14) E、顺丁烯二酸 (K a1=1.42×10-2 K a2=8.57×10-7) 7.标定NaOH滴定液时最佳的基准物质是 A、无水Na2CO3 B、邻苯二甲酸氢钾 C、硼砂 D、草酸钠 E、苯甲酸 8.酸碱滴定中需要溶液润洗的器皿是 A、锥形瓶 B、移液管 C、滴定管 D、量筒 E、以上B和C 9.用NaOH0.1000mol/L测定苯甲酸0.2500g,需用NaOH滴定液多少毫升(苯甲酸的分子量:122.1) A、19.82ml B、20.48 ml C、21.50 ml D、30.20 ml E、以上都不正确 多选 1.与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A、缓冲溶液的pH范围 B、缓冲溶液的总浓度 C、缓冲溶液组分的浓度比 D、外加的酸量 E、外加的碱量 2.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有 A、溶液的温度 B、溶液浓度 C、指示剂用量 D、溶剂的类型 E、滴定程序 填空 1、缓冲溶液pH的计算公式为。 2、用来标定盐酸的基准物为。 3、用来标定NaOH的基准物为。

初三化学实验题精选

1.某小组同学对燃烧的条件及其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1)小组同学仅用蜡烛和火柴对燃烧的条件进行了探究,并得出了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_____ (填序号) A.常温时未燃烧的蜡烛一经点燃就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燃烧的蜡烛一吹就灭,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灯芯周围的石蜡受热熔化而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蜡烛能被点燃,所以可燃物燃烧一定要点燃. (2)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2MgO+C,钠比镁更活泼,那么钠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吗?他们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探究. a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a的作用是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 能否将装置b中的溶液改为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_____ ②装置c的作用是干燥气体,则C中应该加入的试剂是_____ ③实验过程中,在点燃d装置中的酒精灯前,必须经过必要的操作,方可进行后续的实验,该必要的操作是_____. ④实验发现钠在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管里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并伴有黑色物质生成.小组同学对生成物进行了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试写出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 AC 制取二氧化碳除去氯化氢气体不能,因为氢氧化钠会和二氧化碳反 应浓硫酸必须除去系统内内的空气4Na+3CO22Na2CO3+C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某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如图烧杯中,缓慢倒入CO2后发现处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同时了也惊奇的发现棉花燃烧起来. 实验过程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的性质.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针对这一问题,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上述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在常温下Na2O2和CO2能发生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吸

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2019年通榆县第一中学 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1、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2、进行课堂理论的实践,促使学生去探索实验,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3、通过课程资源的二次开发,为学生倾向化学学科提供活动空间,提高自主学习与动手探究能力。 4、教师关注学生特长发展,拓展活动空间,真正为创设学生丰富多彩的成长环境而服务,同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指导教师:肖迪胡婧涛 活动计划: 1、召开全体组员座谈会,师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规划和近期打算,指导教师与组员共同探讨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2、小组每周集中一次,指导教师布置活动内容,师生一起交流学习心得,讨论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3、在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兴趣、特长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化学与社会、生活、科学的课外探究活动。 4、了解学情,摸清学生成长规律,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以实验探究、课堂理论的实践为载体,努力取得优异成绩并带动帮助其他同学学好化学。 5、对中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后,为参加各级化学竞赛作一定准备。 活动时间:每周一下午第三节 活动要求: ①化学兴趣小组都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高质量开展活动。 ②活动前,学生做好活动报告预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认真辅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不能随意离开活动室,无特殊情况不得提前或延迟活动时间,确保活动扎实有效。每次活动结束时,学生及时上缴活动报告,指导老师填好活动记录。 ③对无故不参加活动的学生,及时查明原因,并和班主任、任课老师取得联系。 ④辅导教师如有外出学习等特殊情况,应提前报教务处批准并通知学生暂停活动。

活动纪实图片

初中化学兴趣小组计划

初中化学兴趣小组计划 篇一:20XX-20XX学年度化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20XX-20XX学年度化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化学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获得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主要于课本,但大量化学知识的扩展却来自课外的亲身实践和课外阅读。我们化学教师只有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组织好,才能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动手实践去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逐步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系统的化学知识后,要让学生觉得这些知识有用,解决了实际问题,就会得到满足,而产生新的求知欲望。所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这种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但它与课堂教学又有密切的联系,有一定的研究专题和中心内容。这种活动组织可称为兴趣小组,研究小组或协会,这种小组以自愿结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小组活动灵活方便,人数不宜太多。 二、活动目标 1、理论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

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 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4、引领学生走向神奇的化学海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化学素养上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为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5、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增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性。 三、指导教师:秦秀芳 四、招募组员:通过在学生中宣传、动员,自愿报名,教师平衡各班人数,确定兴趣小组成员共10人,然后把10名学生分为两组。 第一小组:鹿忠涛、王志豪、杨金博、耿郡遥、牟鑫瑶

中考化学复习教材考点梳理:常见的酸和碱练习(鲁教版)

中考化学复习教材考点梳理:常见的酸和碱练习(鲁教版) 重难点1酸及其化学性质 下列有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__DG__(填字母).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酸 B.稀硫酸遇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C.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属于酸的共性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E.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冒白烟 F.浓盐酸、浓硫酸都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浓度都会变小 G.某固体加酸产生气体,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构建模型和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则结果会__偏大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酸遇紫色石蕊的现象是__石蕊溶液变红色__. (3)图中①、②中填写的是__活泼金属__、__碱__. (4)图中③可以总结为酸能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请你写出一点该性质的用途:__可用于金属除锈(合理即可)__. (5)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都可以解离出__H+__. (6)写出一个符合图中④的化学方程式:__HCl+AgNO 3===AgCl↓+HNO 3 __. 重难点2碱及其化学性质 下列有关碱的说法正确的是__BE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不易变质

B.可用消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Ca(OH) 2、NaOH都能与CO 2 反应,都能用来检验CO 2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E.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但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F.所有的碱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请结合某同学对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完成以下问题(箭头上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 (1)某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__红__,向溶液中再滴加过量的稀盐酸,溶液颜色的变化为__由红色变为无色__,写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NaOH+HCl===NaCl+H 2 O__. (2)氢氧化钠的俗称是__火碱、烧碱__,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aOH+ CO 2===Na 2 CO 3 +H 2 O__,所以氢氧化钠必须__密封__保存. (3)请帮该同学补充完整性质3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__酸__(填“酸”“碱”或“盐”). (4)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__OH—__(填化学符号). (5)为了验证性质4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_C__. A.Na 2 CO 3 B.HCl C.FeCl 3 D.Ba(NO 3 ) 2 重难点3溶液的酸碱性及pH 推理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__AF__(填字母). A.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通常情况下,pH<7的溶液呈酸性,则pH<7的雨水是酸雨 D.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二氧化碳属于酸E.常温下,碱溶液的pH大于7,碳酸钠溶液的pH也大于7,则碳酸钠属于碱 F.H 2 SO 4 与HCl均是酸,H 2 SO 4 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H+,则HCl在水溶液中也能解离出H+(宜昌)用pH计测得一些物质的pH值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