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语文:2-6《孔雀东南飞》

同步练习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语文:2-6《孔雀东南飞》
同步练习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语文:2-6《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同步练习(一)

下面的训练题,第1-8题是基础题,主要检测对基础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第9-11题是课文语段阅读题,检测对文意的把握及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能力;第12-14题是延伸拓展题,主要是巩固、强化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训练题

1.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槌(chu0用拳头敲)床便大怒

②葳蕤(w5i ru0繁盛的样子)自生光

③否泰(f%u t4i坏运气和好运气)如天地

④踯躅(zh0zh*缓慢不进)青骢马

⑤晻晻(y3n y3n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日欲暝

⑥赍(l4i赠送)钱三百万

⑦君当作磐(p2n厚而大)石

⑧伶俜(l0ng b9ng孤单的样子)萦苦辛

⑨耳著明月珰(d1n耳坠)

A.①④⑤⑦ B.①②⑧⑨

C.③⑥⑦⑧ D.②④⑤⑨

2.将下列句中的通假字用横线划出来,并在括号内写出相通的字:

(1)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2)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4)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5)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用法:

4.辨析下列加粗词语的古今义:

(1)可怜体无比(古:)(今:)(2)汝岂得自由(古:)(今:)(3)处兮适兄意(古:)(今:)(4)便利此月内(古:)(今:)(5)叶叶相交通(古:)(今:)(6)承籍有宦官(古:)(今:)5.选出下列诗句中全部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

[]

①其日牛马嘶②贵贱情何薄③我有亲父兄

④否泰如天地⑤昼夜勤作息⑥女行无偏斜

⑦死生,昼夜事也⑧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⑨成败之机,在于今日⑩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A.①③⑤⑦⑧⑨ B.①③④⑤⑧⑨

C.②④⑥⑦⑧⑩ D.②③④⑤⑦⑩

6.填空:

(1)《孔雀东南飞》原题为《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早的________,也是我国古乐府________的代表作之一,它与北朝的《________》,并称为“_ _______”。“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________。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称它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2)首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一种________的手法。旨在渲染一种笼罩全诗的缠绵悱恻的氛围;结尾部分(“两家求合葬……”)采用_____ ___手法,表达了人们的________;中间部分是诗的主体,记叙了________,抨击了________。

(3)诗的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十六……”这在表现手法上属________,相当于《诗经》中的________。这段文字与兰芝离别焦家时的一段描写:“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头上……。腰若……,身著……,指如……”在表现手法上均属________,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_____ ___,后者是________,在内容上,前者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被逐作铺垫;后者意在表现兰芝________,这既是对兰芝的赞美,也是对扼杀这一美好形象的封建制度的谴责。

7.辨析下列各组多义词,说出它们在句子中的含义。

8.解释下列句子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孔雀东南飞()

②槌床便大怒()

③谢家事夫婿()

④足以荣汝身()

⑤交广市鲑珍()

9.下列各句中句式相同的两句是

[]

A.非为织作迟 B.为仲卿母所遣

C.渐见愁煎迫 D.仕宦于台阁

E.我命绝今日 F.赍钱三百万

10.对下列句子的意思有AB两种理解,在理解正确的项后面的括号里打“√”。

①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A.孔雀向东南方向飞去,每飞五里就徘徊一阵。

()

B.孔雀向着东南方向飞,飞了一段就一次徘徊。

()

②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A.从十三到十六岁,(我)学了织布,学了裁衣,学了弹箜篌,也学了经书学了礼仪。十七岁上做了你的妻,心里常常痛苦伤悲。

()

B.我十三岁能织精美的白绢,十四岁学会裁衣,十五岁能弹箜篌,十六岁又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心中常常痛苦悲伤。

()

③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A.很短的时间就织了很多的布,婆婆却仍然嫌织得很慢。

()

B.三天截下五匹绢,婆婆还故意嫌慢。

()

④寡妇起彷徨。

A.独自等待丈夫的女人,起身彷徨不定。

()

B.死了丈夫的妇人,起身彷徨不定。

()

11.对《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的正确理解是哪一项?

[]

A.二人不能忍受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迫害,以死来解脱夫妻被拆散的痛苦。

B.由于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二人相信人死后灵魂可以见面,因此以死来求得团聚。

C.在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统治下,他们不敢以斗争去争取幸福,却以死来逃避现实。

D.二人的殉情,既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是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反抗。

12.阅读下列诗段,完成1-4题。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①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勿复重纷纭(再)奉事循公姥(公公与婆婆)

B.进止敢自专(岂敢)昼夜勤作息(深夜)

C.伶俜萦苦辛(缠绕)谓言无罪过(总觉得,自认为)

D.箱帘六七十(同“奁”)留待作遗施(留下)

②仲卿、兰芝二人凄楚话别时,兰芝为什么要赠物于仲卿?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刘兰芝这段“自白”中,可以看出她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刘兰芝所说的“人贱物亦鄙”有何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四首诗分别吟咏梅、桃、榴、菊四种花。诗中空缺处是这四种花名请指出正确的一项(3分)

[]

①炎日________如火,繁英簇绛绡。佳人斜插处,疑把绿云烧。

②人在艳阳中,________花映面红。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

③墙角数枝________,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④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________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A.①榴②桃③梅④菊

B.①梅③榴③菊④桃

C.①桃②菊③榴④梅

D.①菊②梅③桃④榴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①-②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①对这两首诗语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何当”即何时,“却话”即回斜;“未解忆”写儿女的幼稚。

B.“云鬓湿”、“玉臂寒”写妻子的美丽,“倚虚幌”即夫妻双双倚着帷幔看月

C.李诗再次写“巴山夜雨”,都是写同一时间同一情景的事。

D.“共剪西窗烛”、“双照泪痕干”都是诗人想象中与家人聚首时的情景。

②这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这两首诗都是写景佳作,抒写出羁旅中对妻室的思念之情,通过“何当”“何时”传达出来。

B.李诗运用反复的手法,再次出现“巴山夜雨”词句,把诗人盼早时与妻子聚首的心情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C.杜诗《月夜》从对方妻子儿女着笔,用侧面描写手法,反衬诗人心中的愁怅和痛苦。

D.“共剪西窗烛”,“双照泪痕干”,都是情景交融的语句,通过想象分别写出在灯光、月下夫妻团聚的情态,用语传神有余味无穷之妙。

参考答案

1.A

2.(1)藏—脏(2)纫—韧(3)帘—奁(4)取—娶(5)傍—旁

3.(1)出嫁;刚才(2)我被(3)劝告辞别(4)开口成功

4.(1)可爱值得同情

(2)自作主张随自己意志活动

(3)处理安排处罚

(4)吉利方便

(5)交互通连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6)做官的人太监

5.A

6.(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长篇叙事诗民歌木兰诗乐府双璧官署

(2)托物起兴浪漫主义理想和愿望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

(3)铺陈赋铺陈纵向铺陈横向铺陈被逐离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突出其“精妙世无双”的特点

7.(1)①命相②表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③互相④古代官职名⑤辅助⑥观察、审察

(2)①休弃③派遣③送④消遣、排遣

(3)①古代官名②美好③叫、使④命令⑤时令

(4)①见面②我③被④见解⑤现

(5)①本②是③即④且,还是⑤从⑥其⑦助词,无义⑧助词,可不译

(6)①推辞、谢绝②告诉,劝告③告别④道歉⑤凋落

8.①名词作状语,向东南方向②名词活用为动词击打,用拳头敲③名词用作动词,侍奉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荣耀⑤名词作动词,购买,采办

9.B C

10.① B ② A ③ A ④ A

11.D

12.①C②遗物为念,赠物之美,衬托了兰芝的才德,也表现其对仲卿的挚爱之情。②勤劳善良、孝顺婆婆、忠于爱情(注重感情)等优秀品质④表现人的地位对物质价值的重要影响,揭露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13.A

14.① C ② B

《孔雀东南飞》同步练习(二)

一、填空

1.《孔雀东南飞(并序)》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卷一,原题为《》。它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并称为“”。2.“乐府”是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或简称“”,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种新诗体

3.足下蹑丝履,。,。

,。,。

4.君当作磐石,,,。

5.举手长劳劳,。

6.磐石方且厚,;,。

7.生人作死别,?,!

二、文言字词积累

1、难字注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1)十五弹箜篌

..()(2)便可白公姥.( ) (3)自名秦罗敷.( )

(4)槌.床便大怒( ) (5)伶俜

..自生光( )

..萦苦辛( ) (6)威蕤

(7)留待做遗.施()(8)纤纤

..作细步()(9)君当作磐.石( )

(10)阿母大拊.掌( ) (11)便.言多令才( )(12)踯躅

..青骢马( )(13)青雀白鹄.舫( ) (14)否.泰如天地( )(15)赍.钱三百万( ) 2.重点字词(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 时人伤.之 (2) 不图.子自归

(3) 十六诵.诗书 (4) 守节情不移.

(5) 徒.留无所施 (6) 便可白.公姥

(7) 堂上启.阿母 (8) 何意致

..不厚

(9) 会不相从许. (10) 再.拜还入户

(11) 卿但.暂还家 (12) 不久当归还.

(13) 谢.家来贵门 (14) 于今无会因.

(15) 多谢.后世人 (16) 却.与小姑别

(17) 君既若见.录 (18)便言多令.才(19) 府吏见.丁宁 (20) 始适.还家门

(21) 寻.遣丞请还 (22) 否泰

..如天地(23)赍.钱三百万(24)掩掩日欲暝.(25)因.求假暂归(26)卿当日.胜贵(27)渐见.愁煎迫(28)戒.之慎勿忘(29)不堪.母驱使(30)交广市.鲑珍(31)足以荣.汝身(32)渠.会永无缘(33)适.得府郡书(34)莫令事不举.3.古今异义词(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守节

....情不移(2)汝岂得自由

(3)可怜

....体无比(4)妾不堪驱使

(5)共事

....二三年(6)勿复重纷纭

(7)自可断来信

..适兄意..(8)处分

(9)便利

....此月中(10)蹑履相逢迎

(11)感君区区

....怀(12)叶叶相交通

(13)多谢

....后世人(14)承籍有宦官

(15)本自无教训

..(16)府吏再.拜还

(17)不久当归还

..作死别..(18)生人

4.一次多义(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相:

(1)相.见常日稀(2)及时相.遣归(3)儿已薄禄相.(4)会不相.从许(5)久久莫相.忘(6)嬉戏莫相.忘(7)誓天不相.负(8)不得便相.许(9)登即相.许和(10)仰头相.向鸣(11)还必相.迎取(12)好自相.扶将施:

(1)徒留无所施.(2)留待做遗施.

适:

(1)始适.还家门(2)处分适.兄意

(3)适.得府君书

为:

(1)为.仲卿母所遣(2)阿母为.汝求

(3)为.诗云尔(4)非为.织作迟

(5)始尔未为.久(6)慎勿为.妇死

(7)时时为.安慰( 8 )自名为.鸳鸯谢:

(1)谢.家来贵门(2)多谢.后世人

作:

(1)何不作.衣裳(2)故作.不良计

(3)君当作.磐石

见:

(1)府吏见.丁宁(2)慈父见.背

(3)君既若见.录(4)渐见.愁煎迫

幸:

(1)幸.可广问讯(2)幸.复得此妇

(3)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故:

(1)故.作不良计(2)知是故.人来

(3)大人故.闲迟(4)故.谴来贵门5.词类活用(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孔雀东南

..飞(2)手巾

..掩口啼

(3)卿当日.胜贵(4)谢家事.夫婿

(5)交广市.鲑珍(6)足以荣.汝身

6.通假字(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终老不复取(2)箱帘六七十

(3)蒲苇纫如丝(4)府吏见丁宁

(5)摧藏吗悲哀(6)合葬华山傍

7.偏义复词(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便可白公姥

..

..(2)昼夜勤作息

(3)我有亲父兄

..

..(4)勤心养公姥

(5)逼迫兼弟兄

..(6)其日牛马

..嘶

三、翻译句子。

1.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译文:。

2.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译文:。

3.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译文:。

四、课内阅读

(一)阅读《孔雀东南飞(并序)》的前两段,回答问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鸡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1.本诗开头两句(第一段)游离于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2.第二段前边划线的诗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突出了女主人公的什么特点?

3.阅读第二段最后划线的诗句,分析兰芝自请遣归的原因是()

A.刘兰芝不堪凌辱,深知婆婆与自己水火不能相容,只能以此作为脱离苦海的方法。

B.刘兰芝不能承受繁重的操劳,深知自己与婆婆的矛盾不可能得到缓解,愤然以此作为对婆婆的反抗。

C.兰芝不能忍受孤苦的处境,深感在焦家当媳妇的艰难,于是以此警告丈夫和婆婆,表明自己的愤懑。

D兰芝不堪凌虐,深知被遣乃形势所趋,毅然以此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表现了她的刚强和反抗精神

(二)阅读课文有关段落,分析人物形象

1.“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些诗句着力铺陈的作用是()

A.表明兰芝恋恋难舍,强作精神,掩饰内心的哀怨。

B.表明兰芝不甘示弱,有意在婆婆面前示威。

C.写出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镇定的性格,也是对封建家长制的无言的挑战。

D.写出兰芝有意装饰,怕回到娘家受世人歧视。

2.“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她的话表明()

A.兄长所言虽然不合情,但合理,应该遵从。

B.终究给兄长添了不少麻烦,理应遵从兄长安排。

C.自己无可奈何,只好听凭兄长的处置安排。

D.对兄长有清醒的认识,不抱任何幻想,表现刘兰芝的外柔内刚。

3.“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这样极力铺排太守迎娶的场面,作用是()

A.表现兰芝的身价,反衬焦母的愚陋专横。

B.表现兰芝的身价,反衬她不慕富贵的品格。同时,反衬她的悲惨命运,加深悲剧气氛。

C.太守家的重视与焦母的凌虐形成鲜明对比,表现焦母的专横无理。

D.隆重的迎娶与兰芝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兰芝对爱情的忠贞。

4.对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的理解最正确的是()A.而人不能忍受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迫害,以死来解脱夫妻被拆散的痛苦。

B.由于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二人相信人死后灵魂可以见面,因此以死来求得团聚。

C.在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统治下,他们不敢以斗争去争取幸福,却以死来逃避现实。

D.二人的殉情,既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是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反抗。

(三)结尾的描写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弄猴人赐朱绂①

(唐)罗隐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

【注】①朱绂:用来系官印的丝绸,这里是借指当官。

(1)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全诗用了些什么表达方式?其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根据上片的提示,完成下片的赏析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之作。上片,前两句写远景,极尽空间寥廓之感,仿佛作者也随着浩渺的碧空和接天的芳草心驰神往,飞向远在天涯的故乡。在这种心情支配下,作者告诫自己:“劝君莫上最高梯。”这里没有多作说明,点到为止,欲说还休,含而不露,有委婉蕴藉之妙。下片,

参考答案:

一、1.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叙事乐府双璧 2.汉武帝乐府诗乐府 3. 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4. 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5. 二情同依依 6. 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 7. 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二、1. (1)箜篌

....(kōng hóu )(2)姥.(mǔ)(3)敷.(fū)(4)槌. (chuí ) (5)伶俜

(língpīng )(6)威蕤

..(xiān xiān)(9)磐.石(p .. (wēi ruí )(7)遗.(wèi)(8)纤纤

án)(10)拊.掌(fǔ)(11)便.言 (pián)(12)踯躅

.. (zhízhú)(13)鹄. (hú)(14)否.泰 (pǐ)(15)赍. (jī)

2.(1)哀悼(2)料想(3)背诵(4)改变(5)白白地(6)告诉(7)禀告(8)料到/招致(9)答应(10)两次(11)只只是(12)回来(13)辞别(14)机会(15)告诉(16)退出来(17)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18)美好(19)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20)女子出嫁(21)接着不久(22)坏运气/好运气(23)赠送(24)日暮(25)于是(26)一天天地(27)表示被动,相当于“被”(28)以┈┈为鉴(29)胜任(30)买采办(31)使┈┈荣耀(32)那指示代词(33)刚刚(34)成功成

3.(1)遵守府里的规矩(2)自作主张(3)可爱(4)使唤(5)在一起生活(6)麻烦(7)来说媒的人(8)处置(9)吉利(10)迎接(11)真情挚意(12)交错相通(13)多多告诫(14)做官的人(15)教养(16)两次(17)回来(18)活人

4.相:(1)互相(2)表示动作双方偏指一方(3)面相(4)表示动作双方偏指一方(5)表示动作双方偏指一方(6)表示动作双方偏指一方(7)表示动作双方偏指一方(8)表示动作双方偏指一方(9)表示动作双方偏指一方(10)互相(11)表示动作双方偏指一方(12)表示动作双方偏指一方

施:(1)用(2)给予恩惠

适:(1)女子出嫁(2)适合依照(3)刚刚

为:(1)介词“被”(2)介词“替”(3)动词“作”(4)是(5)算(6)为了(7)当作(8)叫

谢:(1)辞别(2)告诫

作:(1)制作裁制(2)作出(3)当作

见:(1)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2)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3)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4)介词表被动相当于“被”

幸:(1)希望(2)幸亏(3)皇帝驾临某处

故:(1)故意(2)旧有的原来的(3)还是(4)所以

5. (1)向东南(2)用手巾(3)一天天地(4)侍奉(5)买(6)使┈┈荣耀

6. (1)取通娶娶妻(2)帘通奁匣盒(3)纫通韧柔软而结实(4)丁宁通叮咛嘱咐(5)藏通脏脏腑(6)傍通旁旁边

7.(1)婆婆(2)劳作(3)哥哥(4)婆婆(5)哥哥(6)马

三、(1)多多告诫后世的人们,以这件事为鉴,千万不要忘记这个悲剧。(2)这个女子的行

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想到会招来不呢?(3)虽然我跟仲卿有约定,但是同府吏那种相会永远没有机会了。

四、(一)1.不可删,这是运用了比性的手法。以孔雀失偶喻指夫妻离散,一方面营造了哀怨缠绵的情调,另一方面又提摄全篇,引起下文。

2.铺陈(赋)排比互文突出了刘兰芝多才多艺、知书达理、很有教养。

3.D

(二)1.C 2.D 3.B 4.D

(三)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封建制度的抗争和嘲弄

五、(一)(1)这首诗讽刺了皇帝的昏庸和荒唐,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全诗表面上是嘲讽自己不识时务,只知在科考中浪费美好的光阴;不如学耍猴的,只要能让君王开怀一笑便可大好大紫,加官进爵;实际上说的是反话,嘲笑自己的目的是嘲笑君王(2)对比、反语、讽刺。将自己的艰辛与孙供奉的轻松对比,嘲笑自己不识时务是反语,语言中暗含的是讽刺。(2分)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质朴含蓄。“十二三年就试期”“何如学取”“一笑君王”“着绯”等用语通俗,委婉曲折。

(二)前两句写近景,抒发时光流逝之慨,说明春天已近迟暮,春天的大好时光已消磨殆尽,而客尚滞留,本已不胜惆怅,何况那声声“杜鹃啼”,更引起羁旅之人无限乡思。“忍听”,实际上是“岂忍听”之意。全篇主旨于结尾处点明。

高一人教版必修二语文一单元试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一单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落寞混沌驯鸽牵牛花蓊蓊郁郁 B.弥望袅娜脉脉梵婀玲青翠欲滴 C.斑驳丰姿风致卢沟桥没精打采 D.悲凉参差幽僻泊来品亭亭玉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A.点缀落叶触觉寂寞B.装饰落叶感觉落寞C.点缀落蕊触觉落寞D.装饰落蕊感觉寂寞 4.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落寞:冷落,寂寞) B.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ft,只有些大意罢了。(大意:大致的轮廓) C.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已:已经) D.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B.“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C.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 满目。 D.近日面世的《共和国万岁》邮票珍藏大系,版面设计新颖别致,邮票藏品丰富多样,可谓“邮苑奇葩,传世珍藏”。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位曾经驰骋乒坛的名将已经回到祖国,现就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从事运动医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他的力量。 B.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可让病人得到更多心理安慰,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 C.“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织品数 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D.在中国,尽管把恐龙化石当做“龙骨”并作为一味中药已有很长历史了,但从科学 角度对之进行发现和研究,则是从20 世纪才开始的事。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B.郁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曾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还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他的成名作是自传体短篇小说《子夜》。 C.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一贯有朴素的美,他力求“真”,“回到朴素,回到自然”。《荷 塘月色》的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满诗意。 D.《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课文的文眼,即“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此句提纲挈领,统领全篇。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荷塘月色》一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

人教版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 [教学设想] 《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民歌的行文一般比较通俗,词句的理解并不是很难,一些需要掌握的字词知识可安排在课前预习中解决。学习的重点应放在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上,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 全诗以主要篇幅描写人物对话,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本诗突出的艺术成就。学习时让学生从人物对话入手,体会其中的情感,揣摩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的个性。全诗很长,可指导欣赏关键或精彩的语段。教法上,让学生读、感悟是重要手段,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关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识记有关文学常识。 (2)理解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3)理解铺陈、排比、比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歌咏美好感情,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运用探究法,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探究故事浪漫主义结尾的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过查字典、看课下注释,读准字音 2、特殊词语先掌握 古今异义:可怜、守节、自由、教训、驱使、区区、来信、处分、便利、逢迎、纷纭、交通等。 3、偏义复词:作息、公姥、父兄、父母、弟兄。 4、文学常识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稍后出现的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它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1、通读全文,疏通文章脉络 2、归纳文中“相”“迎”“谢”“见”“适”在不同语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3、精彩语段的研读 教学难点:文章如何通过人物对话彰显人物个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借助录音机播放屠洪刚的歌曲《孔雀东南飞》,把学生带入凄婉伤感的情境当中。 听完歌曲,教师适时总结: 时空,时常回响于耳畔...... 仲卿和兰芝两情相悦,不能长相斯守,便有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苍凉。为了摆脱独自徘徊的悲凉,他们选择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千古盟誓。终究,他们还是走在一起,好不令人掬泪的悲——“生不偕老”,好不令人慨叹的幸福——“死求同穴”...... 二、以提问的方式检查预习 三、研习新课 在预习的基础上疏通文章脉络,对全诗有一个整体把握。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归纳《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⑴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 之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⑵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⑴茂林修竹(意为“高”)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⑶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⑴若合一契(一起)⑵其致一也(一样)⑶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⑷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⑸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其致一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当其欣于所遇⑶终期于尽 ⑷不能喻之于怀⑸亦将有感于斯文2.定语后置⑴仰观宇宙之大⑵俯察品类之盛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三)省略句1、(众人)列坐(于)其次2、(众人)

高一人教版必修二语文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高一人教版必修二语文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落寞混沌驯鸽牵牛花蓊蓊郁郁 B.弥望袅娜脉脉梵婀玲青翠欲滴 C.斑驳丰姿风致卢沟桥没精打采 D.悲凉参差幽僻泊来品亭亭玉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

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A.点缀落叶触觉寂寞 B.装饰落叶感觉落寞 C.点缀落蕊触觉落寞 D.装饰落蕊感觉寂寞 4.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落寞:冷落,寂寞) B.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 大意 ..罢了。(大意:大致的轮廓) C.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已:已经) D.文字里有一个“秋士 ..”的成语。(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

句是() 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 ....,极其缺乏。 B.“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 “感染”却是不容置喙 ....的事实。 C.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 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 ....。 D.近日面世的《共和国万岁》邮票珍藏大 系,版面设计新颖别致 ....,邮票藏品丰富多样,可谓“邮苑奇葩,传世珍藏”。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位曾经驰骋乒坛的名将已经回到祖国,现就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从事运动医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他的力量。 B.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可让病人得到更多心理安慰,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

2020学年高一语文 2.6《孔雀东南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孔雀东南飞》教案《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学设想] 《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民歌的行文一般比较通俗,词句的理解并不是很难,一些需要掌握的字词知识可安排在课前预习中解决。学习的重点应放在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上,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 全诗以主要篇幅描写人物对话,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本诗突出的艺术成就。学习时让学生从人物对话入手,体会其中的情感,揣摩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的个性。全诗很长,可指导欣赏关键或精彩的语段。教法上,让学生读、感悟是重要手段,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关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识记有关文学常识。 (2)理解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3)理解铺陈、排比、比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歌咏美好感情,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运用探究法,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探究故事浪漫主义结尾的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过查字典、看课下注释,读准字音 2、特殊词语先掌握 古今异义:可怜、守节、自由、教训、驱使、区区、来信、处分、便利、逢迎、纷纭、交通等。 3、偏义复词:作息、公姥、父兄、父母、弟兄。 4、文学常识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稍后出现的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它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 第一课时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篇一】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 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 4、凌: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 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荆州(当;占领)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 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

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 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 二、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 3、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三、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④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 5、白: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四、词类活用 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3、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4、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重点句子翻译

《兰亭集序》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老的、年少的人都聚集在一起。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有繁茂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围绕在亭子四周,引溪水把它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曲水旁边。 3、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引出一条溪流作为流觞的曲折水流,大家依次排列坐在岸边。虽然没有丝竹管弦齐奏的盛况,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快乐啊! 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有的人喜欢面对面聚集在室内,畅谈抱负。有的人随着所喜欢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生活。 6、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尽管人们取向不一样,有安静和浮躁的不同。但是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一时感到自得,快乐而满足,不知不觉中老年将要到来 7、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等到他对自己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喜欢的事物,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此而引起心中的感慨;况且寿

8、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每当我看到古人感慨生死的原因,(发现)像符契那样相合。我曾经读古人的文章叹息感伤,但不明白于心。 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我)本来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10、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纵使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他们感慨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却是一样的。 《赤壁赋》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清风缓缓吹拂,水面波澜不起。我端起酒杯劝客人喝酒,朗颂歌唱《诗经?月出》里的“窈窕”一章。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江面多么辽阔啊,小船像凌空乘风而行,却不知将停在何处;多么飘逸啊,像脱离尘世,升入仙境。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潜藏在深谷中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哭泣。 4.、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面对长江斟酒,横握长矛吟诗, 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像苇叶一样漂去,越过宽阔苍茫的江面。 6、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的像大海里的一粒米。哀叹我们生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说课标说教材文稿 尊敬的评委,大家好:今天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 三单元。 一、说课标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说新课程理念; (二)说课程总目标; (三)说新课标对必修文言文阅读鉴赏的要求。 (一)新课程理念本次课改,以服务学生为宗旨,旨在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准提出的基本理念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二)课程总目标: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分别是: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积累与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感受与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 力。 思考与领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它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应用与拓展:能在生活和其它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发现与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新课程总目标中的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并且形成了层级递进的趋势。其中,“积累·整合”是一个基础,“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是三大支柱,三大支柱在一个厚实的基础上撑起了“发现?创新”这一片天地。 (三)说内容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于必修课文言文的阅读鉴赏,有三个层面的要求: 1、阅读文言文,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这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对疏通文意、积累整合的基本要求。 2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篇目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篇目 一、卫风·氓《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二、离骚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挓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二、教学重点: 1:理清脉络,掌握全诗故事情节。 2: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 1:分析鉴赏人物形象。 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及其艺术性 教学时数:2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入题: 1、勾勒诗歌发展脉络:《诗经》——楚辞——乐府民歌

2、乐府双璧:《木兰辞》《孔雀东南飞》 3、《孔雀东南飞》简介(见课文) 补充:《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4、掌握文中重要字词读音。 二、简述故事情节,分析诗歌结构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 要点:刘兰芝的美德,两情相依的重要情节,兰芝抗婚,双双殉情,化鸟双飞的愿望。 2、诗歌结构: 层次章节标题情节段落 起兴首句托物起兴 第一部分“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兰芝自诉 开端 第二部分“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 发展(一) 第三部分“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被迫改嫁 发展(二) 第四部分“阿母谓阿女”—“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高潮

第五部分最后一节鸳鸯和鸣 尾声 三、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通“娶” 箱帘六七十通“奁” 府吏见丁宁也写作“叮咛”,嘱咐 摧藏马悲哀通“脏”,脏腑 蒲苇纫如丝通“韧”,柔软而结实 四、归纳“相”、“自”、偏义复词的用法 (一)“相”的用法: (1)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称代“你”“我”“他”“之”等等。如: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 ②及时相遣归(代“我”)③还必相迎取(代“你”) ④好自相扶将(代“她”)⑤嬉戏莫相忘(代“我”) ⑥誓天不相负(代“你”)⑦不得便相许(代“你”)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踱.步(dù)袅.娜(niǎo )峭楞楞 ..(léng)蓊蓊 ..郁郁(wěng) B.颤.动(zhàn)落蕊.(ruǐ)潭柘.寺(zhè)脉脉 ..含情(mò) C.涸辙.(hé)蕈菌.(sùn)廿.四桥(niàn)揠.苗助长(yàn) D..漪.澜(yī)深邃.(suì)黑.(xū)混混沌沌 ..(dù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寂寞幽辟弥望缕缕清香 B.缈茫宛然歧韵平平仄仄 C.嘻游瞥见镶嵌急不暇择 D.嫩绿攀缘峻峭恍然大悟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B.秋之于人,何尝有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之分呢? C.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D.“行啊,”小王停了一会儿说:“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4.下列各句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不到十足。 ③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A.幽静品尝软弱 B.幽僻品尝柔弱 C.幽僻赏玩柔弱 D.幽静赏玩软弱 5.对下列词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许多人都曾经被譬为瓦尔登湖,但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受之无愧。 在作者看来,瓦尔登湖是纯洁、深刻、博大、富有生命力的象征,人类社会中,许多人

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现代文及答案

■《故都的秋》 一、梳理全文 1、第1自然段中写作者从杭州赶上北平的目的是:饱尝一尝古都的秋。他这样做的原因是:古都的秋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 2、“不远千里”这个成语在本文中的作用是:表达热爱故都秋色的强烈感情。 3、第2自然段描绘了江南的秋天,作者意在:衬托北国秋天、秋味、秋色、秋景。 4、第2自然段中一个短语“半开半醉”,是指领略名花美酒的最佳状态。 5、作者认为在领略秋的过程上应该达到看饱赏透(赏玩十足)的程度。 6、第3段中的文句: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怀恋的感情,进一步表现了故都之秋的迷人。 7、“蓝朵”一词是蓝色的花朵的意思。作者用这个词而不用别的词是因为作者以为蓝色和白色的搭配为佳。 8、文中“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意思是看见一片梧桐叶落地,就知道秋天已经来临了。 9、第5自然段中有“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本文开头与它相照应的句子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10、在11自然段中“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的枣子是淡绿微黄的颜色。 11、这段文字:“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其意思是说正是秋的全盛时期。 12、“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这段文字所用的比喻分别喻指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 13、用一个成语概括上题句子中所逼于的意思相形见绌(相形失色)。 14、“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句抒发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无限依恋、爱恋之情。 15、作者写对故都之秋的思念时,突出写了在北平一椽破屋住着时的所见所闻,而对陶然亭、钓鱼台、西山、玉泉等名胜,只用一笔带过。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D) A、作者是浙江省富阳县人,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产生一种想走异地、饱尝故都之秋的心情; B、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都缺乏秋味,体现不出故都之秋来; C、作者在《住所的话》中写过“在家吃点精致的菜,喝点芳醇的酒,睡睡午觉,看看闲书,不愿意将行动和平时有所移易,总之是懒得动。”不愿去陶然亭等处,当然写不出那些地方的秋景; D、写租住破屋时所见所感,更能体现出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表达出作者的主观感情。 16、对“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A、作者用明白如话的语言,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上,寥寥数笔,勾勒出槐树的落蕊,把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 B、作者运用白描式的语言,凭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把秋天槐树的特征,有动有静地表现出来,文字像轻轻飘浮的白云,感情热烈明快; C、作者用简洁清丽的语言,从自己的主观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文字细腻清新,充满诗情画意,使读者忘却了悲秋的心理; D、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表现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二、阅读课文3~5段 1、请用四字短语给这三段文字分别拟写标题。 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 2、第3自然段写破屋中的场景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示色彩的词?作者为什么说蓝色或白色者为佳? 色彩:碧绿、青、蓝。最能传达作者清闲、静寞的情绪。 3、“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一句从哪几个角度写出了故都之秋清静的特点? 听觉、嗅觉以及触觉。 4、为什么说“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面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囚绿记》 1.写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1)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排比) (2)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比喻) (3)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 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反复) (4)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反复) 作用: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语言更加优美生动;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感人。 2.文中出现了“绿影”、“绿友”、“绿囚”,用词 不同,含义有何不同? 绿影”指太阳照过常春藤的枝叶形成的影子;“绿友”指“我”囚禁的常春藤的两枝柔条;“绿囚”指不屈 服于黑暗的顽强抗争的人。

人教版高一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加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3、落实实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教 学时间:两课时 一、导语 导语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如“白蛇传”、“梁祝化蝶”、“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田螺姑娘”等。 导语二:在标题下面写下两行字: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其实文章就是一曲悲歌,一段悲剧“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大家熟悉的感天动地的梁祝化蝶就是这种悲剧的延续,而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上演着................................ 投影:陆游《钗头凤》,师生齐读,简介陆游与唐婉的爱情

悲剧。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销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我们的文章演绎的是怎样的一段爱情呢?让我们随着录音走进课文—— (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 二、解题 1.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 句,1785 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 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 双璧” 2. 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园地 10-10 1950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案 安工大附中高一备课组 本单元教学设想: 一、了解本单元的编写意图 本单元重点学习写景状物的散文 本单元包括三篇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 这些散文名篇的共同特点,一是写景优美,情味浓厚。二是意蕴深,可以引发学生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三是语言美。 二.把握本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 以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为坐标,根据“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发现创新”这个学科能力目标确定本单元的总教学目标。 三、实施本单元的教学建议 1、分析写景 2、体会情感 3.注重审美 4、品味语言 5、读写结合

四、单元教学安排 《荷塘月色》2课时,《故都的秋》2课时,《囚绿记》2课时,表达交流2课时 《荷塘月色》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三.了解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四.通过朗诵欣赏体会《荷塘月色》的韵味。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语言特色上。 2、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请两位同学分别用几句话描绘一下自己印象中的荷塘景色,然后引入课文。 二、解题 1、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月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2、写作背景 问题预设:本文写于1927年,这段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什么事情? 问题解答:朱自清在青年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向往过俄国十月革命,后来也投身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蒋介石、汪精卫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中共党人和广大革命人民的奋起反抗,同时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谴责。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他不满于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但因受阶级的局限,没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只能用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和反抗。《荷》正是通过“我”在荷塘月夜的独

人教版高中 语文必修二 全册知识点 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朱自清 一、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名篇有《背影》、《绿》、《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翁仲(wēng)蓊郁(wěng)酒瓮(wèng) 踱步(duó)媛女(yuàn)婵媛(yuán) 脉脉(mò)脉络(mài)乘凉(chéng) 煤屑(xiè)独处(chǔ)乍看(zhà) 颤动(chàn)颤栗(zhàn)战栗(zhàn) 翁仲:指墓前的石人。婵媛:婵娟;(姿态)美好。 嬉戏(xī)桂棹(zào)水藻(zǎo) 衣裳(shang)霓裳(cháng)旋律(xuán) 旋风(xuàn)宁静(níng)宁愿(nìng) 鹢首(yì)梵婀玲(fàn.ē)纤腰(xiān) 翩跹(xiān)迁延(qiān)阡陌(qiān) 束素(shù)速度(sù)似乎(sì) 似的(shì)暂时(zàn)崭新(zhǎn) 三、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袅娜(niǎo.nuó)凫水(fú) 倩影(qiàn)靓女(liàng) 霎时(shà)刹那(chà) 倾泻(xiè)泄露(xiè)

宛然(wǎn )婉约(wǎn ) 酣眠(mián)岷山(Mín) 敛裾(jū)拮据(jié.jū) 虎踞(jù)倨傲(jù) 点缀(zhuì)辍学(chuò) 啜泣(chuò)参差(cēn.cī) 惦记(diàn)掂量(diān) 拈花(niān)黏稠(nián) 斑驳(bān)弥望(mí) 消弭(mǐ)麋鹿(mí) 2、《故都的秋》郁达夫 一、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45年在苏门达腊被日寇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21年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1923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厦门(xià)大厦(shà)蟋蟀(xī.shuài) 平仄(zè)混沌(hùn.dùn)馄饨(hún.tun) 露脸(lòu)露马脚(lòu)夹袄(jiá) 夹被(jiá)夹克(jiā)夹肢窝(gā) 三、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赏玩(shǎng)品尝(cháng)偿还(cháng) 拓展(tuò)碑拓(tà)潭柘寺(zhè) 芦花(lú)庐山(lú)槐树(huái) 傀儡(kuǐ)魁首(kuí)魅惑(mèi)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氓 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 句子是:,。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6.在《氓》中,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8.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9.运用对比手法写女主人公婚前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也体现了她纯真、热情的一面的语句是:,。,。 10.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 11.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12.开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 13.点明女子无奈拖延婚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写女子因为思念而眺望男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写出男子心满意足之后就凶恶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女子兄弟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凡事都有边际,来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出男子当年海誓山盟,如今却违背誓言,最终女子选择与男子决绝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第一单元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 【知识梳理】 1、基础盘点 (1)字音: 踱步duó弥望mí颤动chàn 宛然wǎn霎时shà梵婀玲fàn 渺茫miǎo煤屑xiè落蕊ruǐ 夹袄jiá平仄zè颓废tuí 歧韵qí房檩lǐn驯鸽xùn 譬如pì细腻nì瞥见piē… 涸辙hé茎叶jīng婆娑suō 猗郁yī移徙xǐ囚系xì 圆弧hú尘垢gòu黝黑yǒu 栅栏zhà俯瞰kàn水涡wō 短暂zàn虚掷zhì徜徉cháng 缪斯miù澄清chéng曲折qūzhé 袅娜niǎonuó颤栗zhànlì混沌hùndùn 葱茏cōnglóng漪澜yīlán黑魆魆xūxū 潭柘寺zhè蓊蓊郁郁wěng脉脉含情mòmò 一椽破屋chuá削皮xiāo剥削xūe

纤腰xiān纤夫qiàn隽永juàn 隽秀jùn幽禁jìn禁不住jīn 安宁níng宁愿nìng创伤chuāng 创chuàng建露水lù露相lòu 厚薄báo刻薄bó薄荷bò 参差cēn参与cān人参shēn 疏落luò落枕lào大大落落luō 落在后面là折腾zhē折叠zhé 折耗shé差别chā参差cī 差劲chà出差chāi穿着zhuó 着急zháo走着zhe着数zhāo 独处chǔ妙处chù (2)字形: 点缀啜泣辍学拾掇没精打采 斑驳倩影喝彩敛裾了截爽直 萧索落寞严厉学历再接再厉 喇叭咳嗽攀援玷污掂量 惦记漂浮深邃吞噬常春藤 船舶停泊嬉戏闲暇瑕不掩瑜 名闻遐迩娇嫩矫情娇生惯养 骄兵必败鞭挞黯淡轻歌曼舞 漫不经心枝蔓 (3)词义: 弥望:充满视野,满眼。

脉脉: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饱含深情的样子。 翁蓊郁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要来临了。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 猗郁:茂盛的样子。 急不暇择:着急得没有时间选择。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4)文学常识及名段名句: 文学常识: 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②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第二单元 《诗经》二首《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 【知识梳理】 1.基础盘点 (1)通假字: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通“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