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分数运算技巧---分组法

第七讲 分数运算技巧---分组法
第七讲 分数运算技巧---分组法

《分数混合运算一》说课稿

《分数混合运算一》说课稿 本节课教学的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予以说明。 一、说教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是在五年级学了分数混合运算和分数乘法后的一节新内容,是为后面学习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好准备的。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先通过创设情境,发现数字信息,根据这些数字信息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混合运算,分数乘除法,对算法不再陌生。但线段图是第一次接触,观察和理解有一定困难。通过平时有效课堂改革的训练,他们预习能力,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都有所增强。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做好预习,创设平等宽松的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正确解答有关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画示意图、说等量关系等数学活动过程,学会建立解决问题模式。 2、借助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会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探索、分析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借助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有效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结合教材及本班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去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讨新知识。本课采取小组合作、交流探索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学会比较、分析、归纳、综合,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方法,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设计中以情景为载体,以圆面积计算公式为依据,

分数计算的技巧

在做分数的计算题时,只要正确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四则运算法则,一般都能得到正确结果。但有时按常规方法计算就显得相当麻烦。 下面我们来学习分数运算中的某些技巧,通过这些运算技巧的学习,可以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从而提高同学们的计算速度。 一、阅读思考 想一想,你能很快说出下面每组式子的答案吗? 分析与解:3组中,每组2个式子的结果都相等,分别是21、61、20 1。 总结规律:如果一个分数的分子是1,分母是2个相邻自然数的乘积,那么这个分数就可以拆分成2个分数的差。 应用规律:在计算分数加、减法的时候,先将其中的一些分数适当拆分,使得有一部分分数可以相互抵消,从而使计算简化,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裂项法(也叫拆项法)。 二、例题选讲 例1 :计算 211?+321?+ 431?+541?+6 51? 分析:本题按常规方法计算显然相当麻烦,并且不易算出正确结果.除了常规方法还有没有较简单的方法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211?= 1-21= 321? = 21-31= 541?= 41-5 1=

所以 例2:计算 42 13012011216121+++++ 分析:观察发现题目中的分母都是可以看作是2个连续自然数的积,且分子都是1,将分母加以变形,再利用裂项法即可求出和。 解答: 7671171616151514141313121211761651541431321211=-=??? ??-+??? ??-+??? ??-+??? ??-+??? ??-+??? ??-=?+?+?+?+?+?=原式

例3:计算 分析:仔细观察每一个分数的特点,分子都是1,而分母分别是两个连续整数的乘积:1×2,2×3,3×4,4×5,5×6,6×7,7×8,8×9,9×10, 即原题就是计算: 解答:原式=(1- 21)+(21—31)+(31—41)+……+(91—101) =1- 101 =10 9 注意:1.裂项时,分数的形变,值不变。2.裂项后能达到简算的目的。 三、练一练 计算 13211101901721+++ 答案:24 1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计算中的技巧)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计算中的技巧) 【知识概述】 在进行分数计算时,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四则运算的法则和运算定律,而且还常常要根据算式中数的特点和算式结构,用运一些运算技巧,灵活选择计算方法,使一些较复杂的分数计算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例题精学 例1、(1) 33 32×17 (2)28×2713 【思路点拨】观察这两道题中数的特点,第(1)题中3332比1少331,把33 32写成1减33 1的差与17相乘,再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同样第(2)题中28与2713中的分母相差1,把28分成27加1的和与2713相乘,再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同步精练 1、 2423×19 2、36×35 11 3、8× 1514 4、253×126 例2、1998÷199819991998 【思路点拨】这道题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1998 1999 1998=1999199819991998+?,先不要急着算出分子,观察数的特点,1999199819991998+?=1999119991998)(+?=199920001998?,再去除1998算出最后结果。

同步精练 1、238÷238 239 238 2、1999÷199920001999 例3、120001999199820001999—??+ 【思路点拨】仔细观察分子、分母中各数的特点,我们就会发现,分子1999+2000×1998=1999+2000×(1999-1)=1999+2000×1999-2000=2000×1999-1,这样就把分子转化成与分母完全相同的式子,结果为1. 1、 186548362361548362—??+ 2、1 19891988198719891988—??+ 例4、211?+321?+431?+541?+651? 【思路点拨】在这道题中,每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分母是两个连续自然数的积。 211?=1-21,321?=21-31,431?=31-41,……)1(1+?n n =n 1-1 1+n ,把每个分数都写成两个分数的差,使部分分数互相抵消,使计算简便。 同步精练 1、 211?+321?+431?+…+100 991? 2、21+61+ 121+201+301

分数混合运算(三)说课稿

《分数混合运算(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属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册第二单元第三个的教学内容,在进行本内容教学时,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较复杂的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利用线段图来分析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为本节课的内容做好了铺垫。 教材首先呈现了一个实际问题,并增加了一个估算的要求,让学生先估一估再计算。接着教材中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思考“比八月份节约了”是什么意思?在线段图中,隐含着题目中最基本的等量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最后验证估算的结果。 在开展教学时,注意下面几个方面。一是估算意识的培养。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分数中的估算要比整数、小数的估算难把握一些,教学时,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进行估算,关键是让学生体会估算要有依据。二是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教学时,可以让师生交流画图,试着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接着进行变式练习,把题目中的“比八月份节约了”改写成“比八月份增加了”,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利用知识解决相关数学问题,让学生再次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三是注重对估算结果进行验证。 二、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一)、(二)

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定律,并会解简单的方程。六年级学生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独立学习的能力,喜欢也善于探索发现新知识。基于以上理解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数量关系,并学会用方程来解答。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3)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四、教学方法 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探索发现新知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只是一个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五、教学程序 (设计4个教学环节) 1、复习引入 通过填空和写等量关系让学生熟悉单位“1”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2、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出示例题。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把什么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03分数运算技巧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03分数运算技巧 本教程共30讲 分数运算的技巧 对于分数的混合运算,除了掌握常规的四则运算法则外,还应该掌握一些特殊的运算技巧,才能提高运算速度,解答较难的问题。 1.凑整法 与整数运算中的“凑整法”相同,在分数运算中,充分利用四则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使部分的和、差、积、商成为整数、整十数……从而使运算得到简化。 2.约分法 3.裂项法 若能将每个分数都分解成两个分数之差,并且使中间的分数相互抵消,则能大大简化运算。

例7在自然数1~100中找出10个不同的数,使这10个数的倒数的和等于1。 分析与解:这道题看上去比较复杂,要求10个分子为1,而分母不同的 就非常简单了。 括号。此题要求的是10个数的倒数和为1,于是做成: 所求的10个数是2,6,12,20,30,42,56,72,90,10。 的10和30,仍是符合题意的解。 4.代数法

5.分组法 分析与解: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先将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分母为n的分数之和为 原式中分母为2~20的分数之和依次为 练习3

8.在自然数1~60中找出8个不同的数,使这8个数的倒数之和等于1。 答案与提示练习3 1.3。 8.2,6, 8, 12, 20, 30, 42, 56。

9.5680。 解:从前向后,分子与分母之和等于2的有1个,等于3的有2个,等于4的有3个人……一般地,分子与分母之和等于n的有(n-1)个。分子与分母之和小于9+99=108的有1+2+3+…+106=5671(个), 5671+9=5680(个)。

五年级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供参考)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中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四)教学重点、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对于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本节课利用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三、说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教学教程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 提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指出: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

法则进行计算,得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计算。 114+117= 65+181= 52-31 = 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感受本节课的学习与通分有着密切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新知与旧知之间的紧密联系。 2、谈话引入。 师:大家已经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知识。 (二)操作探索: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出示例1的表格。 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对比 (1)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会说:a 森林部分指乔木林 b 森林部分指灌木林 c 森林 部分指草地 d 森林部分指乔木林、灌木林、草地总和 (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导读:“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欢迎阅读!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6的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一)。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学习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5、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运算的必要性,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材先安排了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接着又安排了综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将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二、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教师在用课件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体会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对问题的解决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一遍。要达到学习目标,得靠自己的自学。 三、出示自学指导。 第二大组学生读一遍。明确自学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带着问题去自学。 看课本第56页试一试上边的例题,重点理解题意、看线段图、分数连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把例题补充完整。 思考 1、题中出现了几个兴趣小组?要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得先求到什么 ? 2、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四、先学。 (一)看一看。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在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二)做一做。指名上黑板扮演,其他的坐在练习本上。 五、后教 (一)学习例题时,我只给学生展示了画线段图的每一步,让学生明白每条线段表示的意思是什么,然后能正确的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接着出示综合算式的不同计算方法,让学生感悟到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六年级数学专题练习:分数的运算技巧

六年级数学专题练习:分数的运算技巧 不可思议的约分方法 我们知道,当分子、分母有公因数时,可以把这个公因数约去,从而使分数变得较为简洁.比如 767446=?? 如果有人作出以下的所谓“约分”: 5 27527= 那当然是绝对错误的,肯定被人笑掉大牙,因为7527其实就是5 70720++,个位数上的7与十位数上的7怎么可以进行“约分”呢?何况,通过“加号”来连接的数字,一般也不允许约简.上面的7527,如果化成最简分数,准确答案应当是25 9. 然而,不可思议的奇事竟然发生了,有人对分数 64 16进行了这种荒谬的“交叉”约分: 416416= 然而最后答数却是对的,不折不扣地等于4 1! 问题来了,对于两位数来说,通过这种奇妙的约分,而答数却可以正确无误,除了上面所举的例子以外,还有没有别的?当然,像122 22=这样浅显的例子,我们不需要. 利用电子计算机,美国的洪斯伯格教授在不到0.15秒的时间内,就把所有4个例子全部搜索出来了,除了上面所说的那一个以外,其他的例子是: 526526= 常规的做法是:5 25132136526=??= 519519= 常规的做法是:5 11951919519=??= 21849849== 常规的做法是:2 12771779849=????= 把这4个真分数,给它来上一个分子、分母大翻身,使它变为假分数,当然也能成立.所以,总的说来,对两位数来说,“神奇约分”可以通行无阻,一共有8个例子. 这个例子触发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一个个连珠炮式的问题都提出来了:对三位数或多位数

来说,类似的性质有没有?非十进位记数制,有没有这种怪现象?……通过威力强大的电子计算机,上述一系列难以回答的问题都已有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我们不妨再举两个例子,这是目前我国的出版物上看不到的: 6 1762127= 事实上确实有127×6=762 25 32725327= 实际上 25 32510931092725327=??= 计算机的本领居然这么大,你们说妙不妙啊?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2)6141(?- 15 14141514+? 8 4738574?+? 949491÷+÷+÷ 2.根据下面各图列式并计算. ? ?

奥数6简便运算(四)分数运算技巧之拆分法代数法

分数的简便运算 ------特殊的运算技巧:约分法,拆分法,代数法 一、综合运用结合律、交换律以及分配律 (注意构造满足乘法分配律的条件) 20725.220344311 )2072()318431326413 (12425.04 172 342551 4二、约分法 【教材-王牌例题3】计算1994 199219931 19941993分析:仔细观察分子、分母中各数的特点,就会发现分子中1993×1994可变形为1992+1)×1994=1992×1994+1994,同时发现1994-1 = 1993,这样就可以把原式转化成分子与分母相同,从而简化运算。所以原式=【(1992+1)×1994-1】/(1993+1992×1994) (1)1 19891988198719891988(2)143 138058419921991584204【教材-王牌例题5】计算:)9 575()9 27729((1))9 475113()11673198((2))13 101151()131211173((3))25812732132()252436736396(

(4) 【补充例题1】3521710 62531211476423 21【补充例题2】991 1 (41) 131 121 1 99【补充例题3】969696 969969696696 696969三、拆分法 运用拆分法解题主要是使拆开后的一些分数互相抵消,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 形如1a ×(a+1) 的分数可以拆成1a -1a+1;形如1a ×(a+n ) 的分数可以拆成1n ×(1a -1a+n )形如a+b a ×b 的分数可以拆成1a +1b 【教材-王牌例题1】计算:11×2+12×3+13×4+…..+ 199×100 (1) 14×5+15×6+16×7+…..+ 139×40(2) 12+16+112+120+ 130+142(3)1-16+142+156+172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分数混合运算(三)》说课稿 广坪镇八一中心小学李建萍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教学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一)(二)的基础上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较复杂的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利用线段图来分析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会画图分 析数量关系,会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发展估算意识,能画图分析数量关系,会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孩子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我设计这节课的主导思想是创设多种情境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能让学生提炼出有效的学习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我的主要教学策略有: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环保教育。 2、估算意识的培养。教学时结合问题情境进行估算,体会估算要有依据。 3、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是让学生尝试自己先画图,试着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4注重对结果的检验。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当前旱情图片面, 本节的内容属于枯燥的计算教学,所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发学生认知的冲突,为学习新知作好知识和情感的铺垫,并从中体会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显得尤为重要。

分数计算方法

=== 分数乘法 === 确保你是在乘两个分数。这些方法只在两个分数相乘时有效。如果有任何一个数字是带分数,首先一定要把它转化成假分数。 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以分母。 例如21 x 43,那就1 x3,2 x 4,得到的结果就是8 3。 === 分数除法 === 确保你是在除两个分数。这些方法只在你已经把所有的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的前提下有效! 将第二个分数上下颠倒。你应该能弄清这个“第二个”所指的是哪个分数。 把除号改为乘号。 如果开始是158÷43,那么现在将它改为158 x 3 4。 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以分母。 8 x 4 得到 32 ,15 x 3 得到 45, 所以最终得出的结果是45 32。 === 分数加减 === 1. 找到最小公分母(底部数字),不管是分数的加法还是减法,你都得经过这个过程。约

分成最简分数,以便之后转换最小公分母进行运算。 举个例子,如果你遇到的数字是41和6 1,那么它们的最小公约数是12.(4x3=12, 6x2=12) 2.分数乘法时一定要找最小公分母。记住,当你这样做时并没有改变分数的数额,而只是改变了它的表达方式,分数的本质并没有变。 找出当前的分母要扩大多少倍才能得到最小公分母。例如 414乘3得12;61,6乘2得12(所以41和6 1的最小公分母是12)。 '同时把分母和分子与那个数相乘。例如 41,把1和4分别同3相乘,得到123. 61上下同时乘2,得到12 2. 3.把这两个数的分子相加减(注意不是分母)。 #*例如3/12 + 2/12,你最终的答案是5/12。 == 小提示 == *掌握四项基本的运算方法(乘法、除法、加法、减法),将有助于你轻松、快速掌握这个环节。 *在做乘除的时候,可以不用第一时间将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但是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更复杂地使用分配率。所以通常还是最好首先将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 *要想得到整数的倒数,只要把1放在整数头上就可以了。例如,5的倒数就变成了1/5. *“把分数颠倒“的另一个说法就是”求这个分数的倒数“。你只需要将分子和分母上下对换。例如,2/4的倒数得到4/2. *当你求一个负数的倒数时,负号停留在分子。

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总结

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总结 一、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 意义: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计算方法: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2.分数(整数)乘分数,即一个数乘以分数 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的积作新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新分母。 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结果要试最简分数。约分过程中,一定是分子和分母约分,整数和分母约分。是带分数的要先化成假分数再按照计算方法进行计算。3.乘积相等的几组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越大,另一个因数就越小(大配小,小配大)。 4.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5.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用“1”除以这个数。 真分数(假分数)的倒数,直接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求带分数的倒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求小数的倒数,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写作分母,分子为“1”。 二、分数除法 意义1: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这个数的几份之一。 求每份数是多少(每份数=一个数÷几份或每份数=一个数×几份之一)。 1、分数除以整数: A,可以用分子除以整数(0除外)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 B,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2、分数(整数)除以分数,即一个数除以分数 A,可以用分子除以分子的商作新分子,分母除以分母的商作新分母。 B,一个数除以分数(0除外),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分数混合运算》优秀说课稿

《分数混合运算》优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是在四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 2、教材的重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运算的必要性,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材先安排了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接着又安排了综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将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二、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对问题的解决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 ×÷ - ÷ + 1- 3+ 2、笔算。 + - - + 12×5×2 24÷8×5 (生完成后,请生汇报运算顺序。)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 2、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条件与问题。 3、画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 (请生思考: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计算的?)(分数的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还可以怎样写?) 12×× =4× =3 答:航模小组有3人. 孩子们,请看下面这幅图,你能独立解答吗? (改变题里的条件与问题,让学生读题,分析条件与问题,找出解题的方法) 第一步求:摄影小组有多少人? 第二步求:气象小组有多少人?

繁分数化简技巧

什么叫做繁分数?_计算奥数专题_繁分数问题 在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里,至少有一个又含有分数,这样形式的分数,叫做繁分数。 繁分数中,把分子部分和分母部分分开的那条分数线,叫做繁分数的主分数线(也叫主分线)。主分线比其他分数线要长一些,书写位置要取中。在运算过程中,主分线要对准等号。如果一个繁分数的分子部分和分母部分又是繁分数,我们就把最长的那条主分线,叫做中主分线,依次向上为上一主分线,上二主分线……;依次向下叫下一主分线,下二主分 线……;两端的叫末主分线。 如: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除法的运算也可以写成繁分数的形式。 什么叫做繁分数化简?_计算奥数专题_繁分数问题 把繁分数化为最简分数或整数的过程,叫做繁分数的化简。繁分数化简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先找出中主分线,确定出分母部分和分子部分,然后这两部分分别进行计算,每部分的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最后写成“分子部分÷分母部分”的形式,再求出最后结果。 此题也可改写成分数除法的运算式,再进行计算。 (2)繁分数化简的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经繁分数的分子部分、分母部分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这个倍数必须是分子部分与分母部分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从而去掉分子部分和分母部分的分母,然后通过计算化为最简分数或整数。 繁分数的分子部分和分母部分,有时也出现是小数的情况,如果分子部分与分母部分都是小数,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它们都化成整数,然后再进行计算。如果是分数和小数混合出现

的形式,可按照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进行处理。即:把小数化成分数,或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进行化简。 繁分数的运算基本法则_计算奥数专题_繁分数问题 繁分数的运算,涉及分数与小数的定义新运算问题,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问题.1.繁分数的运算必须注意多级分数的处理,如下所示: 甚至可以简单地说:“先算短分数线的,后算长分数线的”.找到最长的分数线,将其上视为分子,其下视为分母.2.一般情况下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使用真分数或假分数,而不使用带分数.所以需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3.某些时候将分数线视为除号,可使繁分数的运算更加直观.4.对于定义新运算,我们只需按题中的定义进行运算即可. 繁分数运算典型问题解析1_计算奥数专题_繁分数问题 繁分数运算典型问题解析1 繁分数运算典型问题解析2 繁分数运算典型问题解析3 繁分数运算典型问题解析4 繁分数运算典型问题解析5 繁分数运算典型问题解析6 繁分数运算典型问题解析7 繁分数运算典型问题解析8 繁分数运算典型问题解析9 繁分数运算典型问题解析10 繁分数运算典型问题解析11 繁分数运算典型问题解析12 繁分数运算典型问题解析13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昆山乡前门小学章林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容是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的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已出现过一些两步的混合运算式题。本课时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四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教材在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1,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掌握好这部分的容将对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新课标的要求,针对这一课时的教学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2.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 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以上的分析,结合本课时容,整个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1、充分体现算与用的关系,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课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学生已有的是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渗透。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能否对自己的列式做出解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练习的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人差异。 关注每个孩子的能力、基础,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注重学生的差异,对同样的练习,做不同的要求,使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 4、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一)分数运算中的技巧

第一讲 分数运算中的技巧 学习目标: 掌握分数运算的技巧,养成速算、巧算的习惯的结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法则、定定律、性质和某些公式,使算式化难为易。 例1计算:(1))11 42418(1179434 -+- (2)13342625433941?+?+? 解析: (1)先去掉小括号,使418 434和相加凑整,再运用减法运算的性质:a -b -c =a -(b +c),使运算过程简便。 (2)根据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3941?可以写成 1343?,133426?可以写成132643?,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解:(1))1142418(1179434-+- (2)13 342625433941?+?+? =11421179418434--+ =13 264325431343?+?+? =)11421179(13+- =)22513(4 3++? =13-12 =404 3? =1 =30 练习1 )1791942(1782957)1(-+- 75.0)13 83414(13813)2(-+- 49134911499497495493491) 3(++++++ 274 33941)4(?+? 17653561)5(?+? 415 32751)6(?+? 例2计算:374544)1(? 76 5377)2(? 解析: 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按照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的法则进行计算,但是观察这两道题的数字特点,第(1)题中的4544与1只相差451,如果把4544写成)4511(-的差与37相乘,再运用乘法分配律就能简化运算了。 解:374544)1(? 76 5377)2(?

分数简便运算技巧(二)

分数简便运算技巧(二)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分数计算(二) 学习提示 在五年级的课本中,我们就学习过这样的题目: 111112233445 +++????,如果直接通分计算,是对的,但是显然很麻烦。我们可以把每一个分数拆分为两个单位分数的差来计算: 原式=111111111411223344555 -+-+-+--=()()()()=。通过拆分,使得一部分分数相互抵消,从而简便计算。两千多年前,古埃及人总喜欢把分数转化为分子是1的分数来计算,所以后人常把分子是1的分数叫做埃及分数。埃及分数在分数计算中有着重要的规律。 如1111(1)1 1111(2)()(,)1111(3)()(,,)21111(4)()(,,,)3a a a a a b a b a b a b b a a b c a b c a b c a b b c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b c d =-?++=-?

小升初培优专题:分数计算技巧--整体约分法

小升初培优专题:分数计算技巧----整体约分法 【专题精析】 我们知道如何将123经行约分,因为3和12都含有公约数3,所以123=41。对于比较复杂的分数,分子、分母含有相同运算的,可提取相同因数进行约分,特别注意:整体相同,只能作为整体约去,不能单独一项一项的约,小升初学习中,整体约分法是重点考查的计算技能之一,整体约分法有三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有相同的部分与运算: 例题1:(454+272)÷(151+7 4) =)()(7 456716524+÷+ (第一组数分别是第二组的4倍) =)()(7 456474456+÷?+? (提取公因数) =)()(7456]74564[+÷+? ( 整体一样,可以整体约去) =4 练习:(3 117+1137)÷(1119+1310) (31+52+73+94)÷(131+153+175+197) 第二种:分子分母整体相同: 例题2:186-548×362361 ×548362+ = (观察分子分母,584×361和548×362相近) =(转换成584×361,分母变548-182) = (分子分母整体相同,整体约去) =1 )(7 456+186 5481361361548362-?+?+)(182 548548361361548362-+??+362 548361361548362+??+

练习: 1-2008×20072008×20062007++1-2009×20082009×20072008+ 第三种:分子分母中含有相同因数: 例题3: 516334421721339322621131????????????++++ = = (提取公因数) = (有相同的公因数 ,整体约去) = 练习:400×300×20012×9×68×6×44×3×2300 ×200×1009×6×36×4×23×21+??++++??+++? 63×45×921×15×314×10×27×5145 ×27×915×9×310×6×25×31+??+++?+??+++? 33321++469-725×256255×725256+(每一组数都是第一组数的倍数) )()()()()()()()()()()()(317323121722211721311333121123211131?????+?????+???????+?????+??3 33 33172121721172131131211311131???+???+?????+???+??) ()(333332117213211131++???++???34 3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说课稿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二、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 2、谈话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